文中的牛老板和驴子的故事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的关系,用歇后语形容这种关系

文/微板报作者
伯通、张小湖
不论是《》还是《》,我认为,他们的案例都不具备普适性与复制性,富二代在淘宝卖烧烤,退休阿姨用微信送快餐,雕爷牛腩花费500万买秘方——你看懂什么了吗?这些创业故事只能是故事,和创业本身没有太多关系——直到我看到了这条微信朋友圈:
曾在互联网公司做IT民工、后来创业的朋友发现,自己创业2年积攒下来的那点点钱还不如人家开小店一个月的利润,于是,大家不约而同诞生了在35岁之后开餐馆的想法——假如不能混进中高层的话,互联网人也只能干到35~40岁,长年累月的加班与互联网更新迭代的速度注定这里是年轻人奋斗的沃土,而年老色衰的我们,需要逐步让精力回归家庭。
言归正传,为中年IT民工,也为自己找一条活路,笔者选择在一个双休暂别互联网,来到了互联网以外的街边小巷,寻找遗落在民间的“创业秘籍”。
案例1:Mr抄手,简单可复制
说不清为什么,每一名创业者身上都必定有一段特殊经历。Mr抄手的老板是一对年轻恋人,雇佣2名员工,年收入在25~35万之间。男孩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没有熬到毕业就被迫离校;后来开了这家小店,收入远超还未毕业的同学,此外他还收获了在某应用市场工作的女朋友;在百度收购91之前,女孩刚刚离职而准备专心经营小店(从这点看,百度确实买亏了。同行的员工都不看好这个产业)。
Mr抄手所在的立水桥很可能是中国人口流动最大的区域之一。从地铁5号线下来,要绕过一片草丛并且猛的抬起头来,才能在某居民楼的二层楼找到它。按理说,这个位置太冷门,远远比不上地铁站下面的店铺火热,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店铺10点左右开门一直到晚上18点,客人确实不多;而到了19点以后,各种北漂小白领们陆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店里的生意忽然好了起来,甚至有等客的情况出现,而旁边的紫菜包饭也同样火爆,水饺、盖饭之类的小店生意反而一般。
忙里偷闲的老板分析说:小店的目标人群就是这些年轻的白领们。他们经历了白天繁忙的工作以及拥挤的地铁之后,基本上已经没有时间精力做饭了。这时候,选择一样价廉物美的小吃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要争取到这些白领,其实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想法:
第一、快。现在是快餐时代,麦当劳、KFC之所以这么火爆,就是因为他们快。虽然现代人都知道它们是垃圾食品,但现代人就是没有时间,于是快餐就成了第一选择。Mr抄手主要提供的餐品是抄手、烤串等,抄手这种原产四川、有点类似北方水饺、南方混沌的食品,做的速度其实非常快;早上准备好一天的食材并且冰冻在冰箱里,等客人来了包好煮熟即可。
老板分享,旁边的紫菜包饭也很火爆,原因也是快。而之前更加典型的中式快餐是沙县小吃,不过大家已经吃了好多年,吃烦了,现在轮到别的小店流行了,诸如包饭、抄手等。
第二、干净、质量。不论多么大的饭店,当你吃到了一次脏东西,你就有心理阴影了;而当大家都在传闻羊肉串是老鼠肉熬了羊油生产出来的之后,你对烤串也就失去兴趣了。
Mr抄手的店铺只有15平米左右,但是干净整洁,并且老板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家的抄手与烤串,选用的食材都是自己去菜市场采购的,都绝对是真羊肉;但是要让他出具证明,他也拿不出什么证明来。后来老板只能说,做生意有原则,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在良心与经济利益之间,笔者选择相信老板的良心吧。
第三、专业。并不是随便开一家抄手店就能客源不断,但是的确人人都可以开。Mr抄手的男主人在从北理退学之后,在学校附近自己常去的那家抄手店跟老板打工,并且交了千把块钱的学费,把所有的原料、配方以及经营手法学够学足,然后来到立水桥开了这家小店。
老板眼中的O20:大众点评+微信群
Mr抄手从来不担心客源问题。面对络绎而来的客人,老板有时候也会询问怎么找到小店的,他们的答复很简单,下了立水桥地铁打开大众点评一搜,500米内比较受欢迎的小吃店就有Mr抄手,大家来了之后觉得好吃,就会常来,并且还会带朋友来。
女老板说,粗略估计小店目前80%的新客人都来自于大众点评,而老顾客则来自于小店的口碑。但是她对微信同样感兴趣。在应用市场工作了2年,对渠道的价值理解的非常深,在她看来微信也是一个能收获更多用户的渠道。
图:Mr.抄手80%的新客户来自大众点评
下一步,她将建立Mr抄手的微信群,用“查找附近的人”的方式来寻求更多的客源。笔者问,你理解的O2O是怎样的?女老板迷惑的说,O2O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主动寻找顾客、留住顾客的一种经营方式吧……坐等顾客上门毕竟不怎么安心。
最后,老板分享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营小窍门:
——80%的新客人都来自于大众点评,还有20%来自于朋友介绍、口碑相传以及其它;
——鼓励打包和叫外卖,后续很可能推出打包送水果,并且和专业送外卖的公司合作;
——小店不要安装电视,可以放点音乐,因为有了电视之后,本来5分钟的用餐时间很可能就变成15分钟了。
案例2:印巷小馆,从小店到连锁店
Mr抄手的发展目标就是像印巷小馆一样,在北京开设更多分店。在女老板看来,一家小店经营成熟之后,要扩大利润,就是复制现有的模式,开设更多的店面。印巷小馆的经历也颇为传奇,最早也是从类似Mr抄手这样的小店一步步发展过来,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再到现在几百人,现在北京有七家店,年底将达到十家,分店利润在百万级。
印巷小馆是京味非常浓厚的餐馆,青砖青瓦,门口还挂着2个大红灯笼。来到这里仿佛不是来就餐的,而是不小心拐进了老北京的巷子胡同……坐在木桌木椅上,与朋友边吃边聊,如果不谈谈什么国家大事与维护宇宙和平之类的话题,似乎对不住这个氛围。
言归正传,笔者当来不是来吹牛的,而是来讨教如何创业开餐馆。当问及如何把街边小店经营为连锁餐饮的时候,印巷小馆的董事长先是皱起眉头,在沉思许久后表示:
“这个真没办法分享啊。一家特色小店如何经营可以分享,但从特色小店变成连锁餐饮,只能去具体实践。”
在与老板闲聊中,他也分享了一些不错的思路:
1、连锁店都是从小店发展起来的,而小店最重要的是要有特色;连锁店就是复制这种特色;
2、连锁店相对于小店的优势在于: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有一套成本控制、营销方法、管理模式去参照;
3、连锁店更需要打造与提升自己的品牌,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明星效应。比如,郭德纲、屠洪纲、那英都是店里的顾客,而不久前李小璐和贾乃亮也有去过。
在老板看来,大型餐饮集团投资的“大店”可以慢慢经营,积累经验,积累回头客,而连锁店则不同,因为要持续扩张,所以就必须要在2年内收回成本,因此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成为了刚需,比如O2O。
老板眼中的O2O:团购+电子会员卡
如果说Mr抄手老板眼中的O2O是通过微信主动寻找出击、寻找客源,那么印巷小馆老板则认为O2O就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用户信息与反馈。“顾客在线下吃饭后,回到线上会对餐馆进行评价。”老板说,会根据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对店面的好评、差评,以此来作为衡量员工工作业绩的一部分。
在渠道方面,老板也保持了开放的态度,“我是一个很追求时尚的人”,他的企业之前合作过糯米等不少团购网站,而现在只与大众点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团购与会员卡其实都和他所关注的“用户反馈”息息相关,但又有差异性:
1、用户CRM。不论是团购,还是电子会员卡,都可以累积用户数据。不过这种用户数据的质量明显不同,团购吸引来的大多是一次性用户(被价格吸引),而会员卡则吸引来的是长期用户(能够长期优惠打折,看看《》这篇新闻就知道会员卡多么受用户欢迎了);另外,团购获取的只是用户姓名、电话等单一数据,而会员卡则更丰满,基本囊括了会员的所有个人信息(例如姓名、性别、生日、年龄、活跃程度)和会员消费信息(消费金额、消费频次、消费偏好、消费反馈)。
大老板专门打开电脑给笔者分享了会员年龄、性别比例以及会员星座分布的数据图:
图:年龄分布以20~30岁为主,占据了70%的份额
图:会员性别比例,以及会员星座分布
2、营销平台。团购本身就是一种餐饮的营销平台,这个就不用说了,与企业在人才招聘网站投放广告的道理如出一辙;而会员卡则是一个“互动”营销平台。所谓“互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餐馆在获取用户信息后进行细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推出菜品与打折活动,并且这个活动根据会员信息变化而调整……
看到这里,也许能猜到为什么电子会员卡这样讨大老板欢心了,当然餐馆也得到了实惠。据老板透露,大众点评电子会员卡在7个月的时间为印巷小馆7家门店带去超过560万销售额,而印巷小馆年销售额已超过4000万,大众点评电子会员卡带去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其年销售额的20%。
纳尼,微信微生活会员卡呢?
很抱歉,基本上与Mr抄手与印巷小馆老板的接触中,对其完全没有印象;前者是希望自建微信群,后者与大众点评电子会员卡正处于蜜月期。笔者也与同行探讨,为什么在O2O探索的道路上,微信会员卡不行,结论如下:
地位不同,无论团购还是电子会员卡,O2O都是他们的核心业务,而微生活会员卡则是微信三级页面下的公众账号;
地面部队很重要,O2O是个专业活加体力活……
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事业是需要基因的,就像腾讯做产品,新浪做媒体,百度做搜索……微信只是微信,O2O这种事,还是让更专业的公司来干吧。
淼叔在其《》l里这么谈O2O:我们可以把以团购、电商等形态为代表的O2O称为“远O2O”,就是这类O2O一般远离消费场景,需要消费者仅仅凭着文字和图片介绍决定是否下单购买;而街景代表的就是“近O2O”或“实境O2O”,在消费场景附近,就可以查看各类消费介绍与优惠,决定之后可以马上进行消费。
淼叔的概括其实已经很全面,就目前接触的2位餐馆老板而言,小店老板(Mr抄手)更关注“近O2O”或“实境O2O”,与顾客沟通、互动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展示的需求;而连锁店老板(印巷小馆)则是“远O2O”与“近O2O”齐头并进。补充一点:印巷小馆的老板除了自己的企业,他个人也是点评移动端的“重度用户”,出差时就餐、住宿时点不离手。
结论:寻找互联网之外的创业机会
笔者走访了一大一小两家餐馆(后续还将继续走访,各位餐馆老板请联系我们公众号weibanbao哈),最大的感受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创业的红海,倘若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去关注其他一些实业相关的创业机会,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1、创业的沃土并非只有互联网。在互联网之外也有很多机会,例如餐饮。开一个有特色的小餐馆慢慢经营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案,但搞加盟就算了;
2、O2O是我们创业最好的助手,比如能带来新客源、维护老顾客;但真到了经营餐馆的时候,别迷信一个渠道,不妨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3、国内公司的O2O探索从未停下,大众点评目前的呼声最高,但其问题在于,如何把目光从印巷小馆、江边城外烤鱼这些连锁店转移到注入Mr抄手这样的街边小店上。这就像早期的阿里巴巴再怎么做企业B2B也成不了,最后成就阿里的是淘宝,是千万长尾小微企业。适当的改变,会促使大众点评成为O2O领域的巨头。
4、在打工和创业之间,后者时间更自由,收入也会高些,但因为是属于自己的事业,耗费的精力反而会更多了。此外,创业很辛苦,假如你是一名北漂,假如你准备在京或回家乡开一家抄手店,一定要先调查市场,选择合适的店面,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要会手艺,或者请会手艺的人。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微板报(weibanbao)
— xiaohu @ 1:22 pm
每周三,她可以提前下班1小时,走上一站路的距离到达地铁站,再换乘一趟地铁、转乘一趟公交后到达位于五环外的家中。她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先打开电脑敲下一行字:
“……今晚9点,红燕与大家聊聊。”
在晚9点上线时,已经有近10万人在等她。他们向红燕倾诉、释放、吐槽与表达……
在情感胶着的漩涡中,红燕更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掌舵手:把偏离的话题扭转回来,把跑题的听众引回焦点,把热点话题酝酿、发酵、再引爆……而现实中的她,只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普通职员。
真的很普通,她并非管理层,手中也不持有股票。
红燕与YY女主播们有明显的差异。她从不靠外表取胜,虽然真实的她也那么“美丽冻人”,她用来征服听众的只有温暖洋溢的对话;她也没有主播们月入5万的收入,她靠的是死工资。
同样她也不像尹熙水,她没有章子怡这样的大牌明星力捧。
她也不是意见领袖,除了每周三与周六晚九点的直播节目,她没有向外界传递过任何声音,输出过任何观点。
她就是红燕,一名普通职场人士,一名北上广的屌丝女青年,却影响了几十万的人群。
红燕,你结婚了吗?
红燕,你的感情经历是什么样子的?
……红燕,今天我在你楼下等你。
看到这句听众留言,红燕哑然失笑。“在楼下等我?你怎么会知道我在哪栋大楼上班呢?”
红燕感慨于听众的热情,但反过来想想,又感到失落,自己有什么好等的呢?除了每周三、每周六晚上21:00的直播时刻,自己也就是一名普通职场女孩。
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跟2000多万人一起挤地铁上班,坐公交让座。在北京,或者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像自己这样的职场人群一抓一大把。
如果一定要给红燕加一个标签,最形象的莫过于“屌丝”女青年。
关于“屌丝”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从史玉柱几个月前发布的“屌丝报告”中,可窥豹一斑。该份屌丝报告提供的调研数据称:我国屌丝人数达5.26亿,平均每3个人群就有一名。报告中的大部分“屌丝”特征,更接近有压力并努力着的职场人士。
红燕就是这样的典型职场屌丝。
无资深背景,能力与大多数人相当,上面没有高层关照,如果没特殊原因需要苦熬5~10年才有晋升基干的机会,至于中层更是天方夜谭……在阴差阳错之间,通过“红燕来了”这样一档节目,红燕一下拥有了高达数十万的忠诚听众。
人们等待红燕,依赖红燕,他们愿意把红燕当成友邻那样亲切交谈,又把红燕当亲人般那样倾诉与分享最隐秘的内心世界。
红燕,依稀之间走了一条继职场晋升、离职创业之外,同样能取得成就的第三条路。
昂贵的情感
红燕在吗?我是上次那位傻姐姐……当时我不该介入他的家庭……也应该听从你和大家的建议,不要借钱给他……
“红燕来了”拥有40万“傻姐姐”这样的忠实听众;她们或陷入情感纠葛之中,或热衷于倾听与分享她人的情感。
她们的年龄普遍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集中在35岁,她们的情感诉求强烈而另人惊讶;红燕关心她们,倾听她们,与她们交谈,并且投入其中。
红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最早的时候,她其实是一名普通的网站编辑,负责情感相关的内容。随着新闻移动化的趋势,她也从网站端转型移动端,无意中做了“红燕来了”这个直播节目——你可以说红燕引爆了这些人群,也可以说这些人群的情感诉求集中爆发找到并选择了红燕。
世界上最昂贵的商品是什么?情感!
情感是唯一不能买卖、无法控制、无法捉摸的东西。它能给予人最大的快乐与痛苦,也能给予人最深的慰藉。
红燕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这样一个节目,依托于一个合适的平台,而参与到这样的事业当中。
这样的事业,你、我、他,都能做。
“红燕来了”这个栏目,从上线到今天拥有40万铁杆粉,只有半年时间。
夫妻之间没有隔夜仇。
我们从认识、相恋到结婚已经过去了26年。这些年,我们保持着每晚都会轻吻对方的习惯。
我们也吵架,但是不过夜。第二天就和好。
一位听众向红燕和其它听众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红燕在感动之余,同时也佩服他们的坚持。
对于“红燕来了”这档节目,红燕并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能像那对夫妻一样恩爱26年吗?
目前摆在红燕面前有几项选择:
1、学习毒药,为所在平台和自己创造收入;
2、转型像亦舒那样的情感专家,合适的时候出书;
3、除了周三与周六晚九点,安心做自己的小职员。
三项选择,也是三种成功方式,红燕选择了第三种。对于无数无背景、无资历的职场屌丝人群来说,第三种成功是最好的逆袭方式。
消费人群到处都是。多元化、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人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不是等待填充,而是巨大空虚。
通常来说,职场平台就是最好的舞台,即便不是也还有第三方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也是靠这二者崛起的吗?
那么屌丝们的动力呢?动机呢?
红燕所在的平台,职业等级要分十二级,目前红燕尚位于金字塔的最低端,大概到6~8级才足够支撑她的经济自由;而同样的职位与待遇,百度估计需要T7,阿里需要P8,腾讯要“3-1”。
你是选择与万名同事一起苦熬青春、坐以待毙呢?还是做一档红燕来了的节目呢?
或许你只是酒吧的流浪歌手。那么酒吧就是平台,嗓音就是武器,在演出的刹那,你是现场最耀眼的明星。
或许你只是网站的一名小编。那么网站就是平台,文字就是武器,在输出内容的时刻,你是最严格的大师。
其实,中国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职场晋升是百人千人争过独木桥,而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几乎在一线之间。倒是第三种成功,主动的、被迫的,成为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
所谓第三种成功,就是既不苛求在职场发展,又不愿承受创业的风险,选择依托于所在的职场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努力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做一个快乐简单而成就不输于任何人的小职员。
所以,即便已经有了“红燕来了”,红燕最热爱的那句话仍旧是:“泡男人才是正经事哇!”
作者微信公众号:微板报(weibanbao),欢迎订阅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微板报”,转载请保留。
— xiaohu @ 12:21 pm
日前,手机QQ4.2版悄然降临,作为对新产品有着浓烈尝鲜喜好的笔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尝鲜的机会了。
经过简单的安装、登录、各个细节部分都进行测试体验的流程之后,笔者对手机QQ4.2的评价就只有一个词:特权。如果说过去的手机QQ是一个供用户交流沟通的工具的话,那么这个4.2版的手机QQ则更多像是专为普通用户打造的网络身份证——个性需求+贴身的生活服务。
个性功能满足特权服务:让潮人更潮
在笔者的体验过程中,手机QQ4.2给人最大的印象在于无时不刻充满的“特权”身份印象。
首先是更换皮肤功能。在这次发布的新版本中,可供用户自由更换皮肤,这应该是手机QQ4.2的最大变化。在笔者的体验中,通过更换不同皮肤从而让用户感受到“让我的QQ从此与众不同”的体验,是这个版本带来的强烈冲击点之一;无论是经典的蓝灰色,还是清纯奔放的橙色,手机QQ4.2版都可让用户瞬间实现个性拥有,彻底告别过去单一色彩时代。
其次是聊天沟通更具互动性。在以往的体验中,手机QQ的消息弹出框提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方式,但在此次体验的4.2版本身上,则内置了鱼泡、汽球等不同主题的消息提示,不管你是萝莉还是正太,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再次就是最让人惊喜的表情自助服务。在以往版本的手机QQ中,内置的表情符号几乎都是使用了十余年的传统QQ表情,但在此次发布的新版本中,用户则可以选择使用不同风格的表情符号,并且这些表情符号的类型、风格、数量完全由用户自己作主,如果用户自己是个设计师的话,还可以将你设计的表情图标上传,借助腾讯平台实现效益最大化。
因为笔者时间有限,所以仅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体验,有兴趣的用户不妨进行全方面体验,然后和笔者分享期间细节。
LBS圈子:生活服务+圈子社交=真实关系
除了个性特权之外,此次发布的手机QQ4.2版本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变化,就是内置了基于LBS的社交圈子功能。从目前的体验结果来看,圈子作为腾讯拓展用户好友关系的一种方式,可让用户最大限度地实现一定区域的社交关系链搭建,从而实现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
用户通过圈子,可轻松搭建小区活动、行业爱好交流等社交圈子,在这些圈子里大家可以一起通过地域关系认识,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成为很好的朋友关系。较之其他社交方式,QQ圈子社交更具备真实、可靠和用户关系链的特征,因此可最大程度上实现用户的关系关系链管理。
当然,从笔者目前的体验结果来看,QQ社交圈子未来还将在更多地方有大作为,我们且拭目以待。
个性时代来临,QQ或将引领新风尚
作为腾讯专门为移动客户端推出的专业社交产品新版本,猴急QQ4.2无论在理念创新还是产品体验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表现,特别是其在个性方面的产品特点提升,更是决定了QQ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特色和定位,这对于号召、引领行业潮流,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
而在QQ社交圈子方面,笔者也认为腾讯的这一做法将有效解决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特别以基于LBS方式的圈子社交,将直接给予用户全新的触觉,这也将寓意着腾讯本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和突破。
笔者因为时间关系就暂时体验到这里,如果接下来有体验到更多细节的朋友,记得和笔者分享。
— xiaohu @ 10:34 am
微板报(weibanbao)另外一名合伙人对我说:别光盯着国外科技企业与国内的BAT,扭转目光看看国内吧!
我忽然惊觉,一直吸引自己眼球的不外乎国外苹果、谷歌、FB与国内BAT、联想、华为这些大公司动态,要么就是创新技术、产业趋势,国内的民营科技企业反而成为一片洼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果真如此吗?快乐大本营中不断体现的步步高智能手机,家乡电器城热卖的金立、天语手机,家用数码设备中的奋达音箱……野百合也有春天。其实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一直在默默、顽强的活着,他们或许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他们的产品却能深入中国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并成功赢取大众消费者。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默默奋斗20年的民营科技企业、一家2012年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科技企业:奋达。奋达刚刚在上周五举办了主题为“风云二十,创‘芯’未来”的新技术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有三点可圈可点:
1、从OEM代工走向专利。
OEM代工从来就不是新鲜事。在科技数码领域,许多一线品牌像佳能、AOC、明基都给人代工,奋达也给许多一线品牌代工,像JBL,iHome等。
代工就是干最苦最累的活,挣最少的钱;而被代工的企业则提供品牌溢价与专利,轻松的赚取大部分的利润。
代工到最后,无非两条路,一条路是像富士康一样,代出了规模;另一条路也是大多数企业所甘心做嫁衣而选择的逆袭之路:先积累第一桶金,然后推出自己的产品,研发自己的专利,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二条路,奋达走了20年。
在成立之初,奋达是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的利润,当时中国还是劳动力低廉、各大科技企业争相涌入的国家。在当时,奋达就有意识的希望向科技密集型企业的转化。
2000年左右,奋达开始思考,如何让多媒体音响脱离PC。这一背景是,互联网大潮在中国兴起,音乐可以在网络上流行,而并不一定依托于CD、硬盘等硬件设备。
在今天,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与云计算等各项技术大力发展,奋达终于看到了曙光,推出了自主研发设计的Wi-Fi云音频硬件模组和软件解决方案FI-870和高性能音频处理芯片FI5110T。。
2、不务正业的奋达与高调的芯片。
一个做音箱的企业,发布一款芯片,这跟联想与惠普发布CPU有啥区别?而奋达就是这样不务正业。
在发布会现场,奋达科技CEO汪泽其反复演示着那款芯片,从他严肃的表情和上扬的嘴角,你依稀能看到雷军或乔布斯的影子,当然是初创业的雷军与劫后归来的乔大师,奋达还远未成功。
音频处理芯片的发布,只是奋达从音箱生产、OEM代工转型数字音乐与家庭互联的第一步,电子消费领域前景广阔,但同样竞争激烈。与奋达这样的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竞争对手的典型有:外苹果、内联想。
言归正传,那么奋达IF5110T这款芯片有哪些优点可以支撑起这场发布会?从汪泽其演讲得到的信息是三点:支持主流音乐软件、提供云端音乐、无损音质播放。
无损音质是用来打动消费者的,而云端音乐则打开了另一扇窗,代表着奋达规划中的未来。
3、新音乐时代的开启。
多米音乐CEO石建平出现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QQ音乐、百度音乐、酷狗音乐、豆瓣电台……
音乐一直都是中国网民最主流的需求之一,各大互联网公司一个都没落下,都在努力发掘网民的音乐需求,可惜谁也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以巨鲸音乐为代表的付费模式又走不通。
目前QQ音乐的尝试是最靠谱的,卖品质与服务,绿钻付费用户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音乐(HQ标示)。从QQ音乐也可以看到奋达的未来2条发展道路:
第一条路是不靠硬件与无线音箱赚钱,而与多米音乐、QQ音乐来合作,靠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与云端下载服务来赚钱——无线音箱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无线,还有云端音乐与无损音质。
第二条路继续加强芯片专利的研究,提供优质的无线音频软硬件解决方案,先切入移动互联网音乐与消费类音箱,下一步继续切入智能终端、智能家居与娱乐、物联网等,走英特尔路线。
这两条路不论那一条,都代表了奋达的未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营科技不懈努力、渴望转型的缩影。
文章最后做个读者调查:你有多久没有听到“中国山寨”这个名字了?
风起云涌20年,中国制作、中国民营科技、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正用“创新”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世界。难怪互联网女皇在前不久说,未来的互联网创新在中国。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微板报weibanbao,转载必须附带公众号)
— xiaohu @ 5:15 pm
第一眼看到微购,我的想法是:这不是框计算的电商版本吗?
框计算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最早在2009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提出框计算概念;在2011年,百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框计算影响了百度近70%的搜索结果,即用户平均每3次搜索结果中,超过两次由框计算提供;再之后……一直也未进行商业化尝试。
算算这5年,互联网发生了太多变革,社交网络的崛起、视频网站的崛起、搜狗与360的崛起、微博、微信的崛起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百度似乎错过了什么;而现在,框计算借微购又回来了。
关于百度微购,这应当算是百度最神秘又低调的产品之一。从网上只能获取到关于微购的零星信息,并且主要集中在2个时间点:
1、4月1日。百度微购正式上线时间应该在3月31日,第二天也就是愚人节4月1日,迎来了至少十余家媒体对微购这款产品的曝光。媒体们的观点有猜测的,有怀疑的,还有的认为这只不过是愚人节期间百度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
在4月1日以及之前的时间,微购顶多是一款百度内部试验品。
2、5月24日。在5月底的2013年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联盟的“公益一小时”备受瞩目。从百度联盟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在一小时内,就有58万名网友参与活动,百度为雅安灾区的孩子捐助了近220万元资金,捐助的大病医保总保额达58.6亿,可触达雅安3万儿童健康——网友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正是通过微购来完成的:网友通过微购免费购买爱心与大病医保,百度来完成捐助。
如果说4月1日的微购还只是试验品的话,媒体诸多猜测,那么此次公益活动则正式奠定微购在百度内部的地位。如此大型的公益活动都是通过一款产品来完成,那么该款产品起码是战略级的!
既然看到了微购起来的苗头,那么我们不妨大胆发散下,百度微购打算做什么?
推断一:百度再次大举进军电子商务——可以想想,但前景不明。
从过往经历来看,百度明显缺乏电商基因,可谓屡战屡败。百度有啊仅存活了一年就中支服务并转型,百度乐酷天更惨,一年不到就宣布关闭了。此次百度“微购”,如此低调肯定和过往的失败经历有关。并且微购被打造为web端的轻量级应用,看来百度并没有大举做电商的打算。
推断二:百度借微购打造B2C联盟,抗衡淘宝,曲线切入电商——靠谱,京东与1号店的合作已经板上钉钉了。
在微购寥寥的信息中,夹杂着一条孤单的新闻《1号店入驻百度微购》, 1号店与微购的合作已经确定了。从微购的搜索列表与售后服务列表中,还可以看到当当、京东、苏宁、走秀等商家,他们明显是微购的下一步合作对象。
单个京东与单个苏宁都不是阿里的对手,但如果有百度来做平台,合纵连横一下,那么完全有能力对抗淘宝与天猫。
推断三:百度希望通过微购把尽可能多的网购流量框住——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针对这一点,keso(洪波)已经发表了观点:“百度此招不太乐观,因为用户目前的网购习惯是仍然需要调研、货比三家、甚至讨价还价。”
不可否认,肯定有大批小白用户、网购新手和注重效率的人士会通过微购来购买商品,因为方便、快捷,省去了注册的麻烦;但也会有大批的用户会货比三家,在一个买菜都喜欢讨价还价的国度,你指望大多数消费者一看就买?至少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既然此招不乐观,为什么还说此举前景光明呢?且看看BAT三巨头做的事:大数据挖掘。如果建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消费者需求做精准推送,再把“比价网”那一套移植过来做补充,那么微购这事就成了。
推断四:百度依托微购打造社交网络——如果用一个歇后语来形容,那就是微软做搜索——有病(Bing)!
有媒体称:“从社交产品的角度考量,微购能产生基于‘关系’的内容。用户购物时,需要填写手机、地址能基础信息,百度账号携带的数据就能落实到人;原来用户细碎的在各家网站上分享、点评商品,现在这些内容可以被整合到百度一个平台上。”
咦?我肿么只看见了整合,数据,那么用户之间的互动在哪里?没互动,再加上没什么人气的百度账号,怎么可能做成社交网络呢?
推断五:微购是百度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一枚棋子——意料之中!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下,微购在pc上的界面大小,正好和智能手机屏幕差不多,这肯定不是巧合;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购物全过程:“搜索”、“填写手机号”、“验证码”与“地址”,和PC没有一丁点关系。
从产品设计角度而言,百度借微购布局移动互联网,并且百度的野心可能不止于此。如上文第二点所说,百度希望通过微购来打造一个B2C联盟,同时也是在打造一个庞大的购物入口与移动互联网入口。
目前人们的购物行为是相对分散的,数码去京东、买书去当当、买化妆品去聚美、买生活用品去一号店;如果能把这些平台商品全部集中在一起,那么必定形成一个庞大的购物入口,并且这个购物入口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一!
无独有偶,之前一篇博文分析的口袋购物,以及appstore市场上大大小小的购物应用也都在做这个事。抢夺购物入口,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谁能胜出还是未知数。
推断六:B2C商城将因此获利,获取免费流量——权益之计而已。
根据Alexa数据显示,包括京东、当当、苏宁等网站,其最大流量来源仍旧是百度。同理,具有框计算背景的微购也一定能为这些商城带来更多流量,并且这些流量是免费的;可关键问题是,目前免费,能免费多久?微购的展示页面是免费的,那么哪一环节会收费呢?
商城们与微购的合作,尚欠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双方获利,这才是长久之计。关于这方面的观点可以参看徐伟的《百度微购:电商渠道整合的商业实验》。
推断七:中小网站、联盟等第三方将获利——值得期待。
有一点值得期待的是,中小网站可能受惠于微购。微购是基于各种商品关键词的搜索,换句话就是会涌现出海量的长尾词,而长尾资源和流量则集中在中小网站、第三方广告联盟手中。B2C电商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与中小网站与联盟产生更多合作。
从以上七点推断来看,微购拥有框计算与百度联盟的背景,需要对接各大B2C商城与中小站长,同时还承担着百度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梦想……微购,压力山大!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微板报(微信搜索weibanbao),转载请附带公众号。
— xiaohu @ 10:13 am
(文/张小湖,公众账号微板报weibanbao)
我有一个女同事酷爱逛淘宝,心情差的时候要逛,让心情舒缓;心情好的时候也要逛,让心情更好;工作空的时候要逛,为打发时间;工作忙的时候更要逛,调剂身心啊!
请注意,她只是逛逛而已,而不是买。
有一次我小访她若干问题,她是这么回答的:“女性天生喜欢购物,并且喜欢购买闪亮好看的东西。”
“将商品一件件的放在购物箱,就仿佛已经买回家了一样,拥有一种满足感。”
“如果逛和收藏是一种愉悦,那么到了支付环节时就成了痛苦了。一方面是要花不少钱,另一方面是家里未必真放得下。”
看来,女性和男性的消费行为与习惯真的具有天大的差异,女性更注重购买的过程。这也是导购类app最大的特点:做购物之外的生意,注重搜索、收藏等消费过程。这二者和购买真的没有半点直接关系,但却贡献了超过50%的成交量。
嗯,终于扭回话题了,本文主要的探讨对象其实不是女性消费行为,而是导购类app“口袋购物”的新版本。其实朋友万能的大熊已经对这款app做了一个准确定义“美丽说模式团购的推广”,针对2.5新版,笔者这个定义还不够性感,加几个形容词就差不多了:
钱多,人傻,把五百万扔着玩,专做女性生意~
钱多,口袋购物已经获得了两轮融资,并且是敢花钱的主,在北京可以看到其铺天盖地的推广,据说不久前仅分众传媒的广告就投了一个亿。虽然这个金额被口袋的人否定了,但打个折扣,起码也有大几千万吧,既然出了2.5版本,看来又要花不少钱进行推广了~
口袋购物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广告费呢?这是人傻。君不见美丽说、蘑菇街类电商网站何曾花过大手笔广告费推广费,他们都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做刷屏呢。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交化推广其实是低成本、最有成效的推广方式了。
为啥或把500万扔着玩呢?口袋在3月份为了推全网比价功能,开卖1999元的mini IPAD(参考口袋创始人王珂的微博://zotkIlp7T),据内部员工抱怨,此次售卖口袋至少亏了500万!这500万包括口袋先自行进货的费用,以及差价补足的费用,再贴上快递费、发票费用等系列费用,最后算下来,狂赔500万!
最后一条是专做女性生意。这可能是口袋购物唯一值得借鉴的地方了。与耗费500万的全网比价功能一起,还有猜你喜欢、特卖会与好店,共同构成了口袋新版的四大特点。
猜你喜欢的始作俑者貌似是豆瓣电台吧(不是很确认)?当时对这个功能很是喜欢,因为除了那几首老歌之外,笔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歌,如果豆瓣能告诉我那得跪谢了,可是豆瓣推送了几首歌都不是我喜欢的之后,就果断停用了。
而口袋的“猜你喜欢”要相对精准,比如我搜索过童装,点击猜你喜欢,口袋就猜我喜欢童装了,幸好猜用户的消费习惯比猜用户的文艺需求要简单的多~
特卖会的功能更牛。还记得文章开头分享的那个案例吗?其实不止女同事一个,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同胞喜欢收藏而超过购买。特卖就是将收藏最多的商品反馈给商家,然后打个折扣给消费者……特卖会就是压倒女性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喜欢收藏,我针对你的喜欢打折,现在你还能不买吗?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特卖会的功能有点像阿里在做的数据挖掘,或者百度做的词义分析?看来好的功能都是相似的。
好店没什么好说的,这就跟收藏商品的需求一样,用户也有广泛的收藏店铺的需求。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有点收不住了,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下笔者眼中的口袋购物来结尾:怀着做京东的心,花着做淘宝的钱,干着苏宁的事……
看好你哦,口袋!
— xiaohu @ 5:11 pm
上周去厦门参加了一个站长交流会,一个自称百度高级工程师的文弱书生说,他亲手从李彦宏从中接过了100万美元的奖状。
这可真够邪门的,几乎超出了我的认知。一个帮站长引入广告,做流量变现服务的产品,怎么就值得Robin掏百万奖金?
爱也广告,恨也广告
笔者之前在参加成都站长大会时,曾做过一个短暂的演讲,主题是:任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做网站都是耍流氓。
是的,不赚钱还做毛线网站。不管你是全职也好、兼职也好,做网站都意味着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亲情成本,许多原本休息的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将被用在经营网站上。因此,如果你做网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个人兴趣或打发时间,那我劝你还是放弃网站吧。
既然做网站就是为了赚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赚钱呢?来自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网站主流的盈利模式依旧是广告联盟,90%的站长通过广告联盟获取收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放联盟广告,点击付费。
没有广告投放时,站长愁收入;有了广告投放时,站长愁体验。
使用广告联盟的站长,最头疼的一件事莫过于内容匹配。匹配到合适的广告,相应的点击也会高一些;而匹配不合适的广告,那是赤裸裸的伤害网站、伤害用户。
举一个真实而搞笑的案例,某网站与某广告联盟合作,竟然匹配到竞争对手的广告,网站会员们发私信问站长:我们网站是要关了么?后来站长气得在微博上抱怨,怒而取消了与该广告联盟的合作。
为了证明该案例不是个案,笔者此前曾进行过实际评测:
分别选取考研类的教育站和医药类网站为样本,布置了百度联盟和Google adsense的广告代码;评测方式是:在相同页面的相同内容下,随机刷新十次,查看广告内容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类别 考研网站 医药网站 匹配程度
样本A 6次教育类广告 8次医药类 70%
样本B 10次教育类广告 9次医药类 95%
样本A是百度联盟,其匹配度大概为70%,无关广告多为工厂、机械等;样本B是Google adsense,匹配度较高,无关广告多为房地产类广告。
经过实际测试可以看出,在广告与内容的匹配度上,明显Google adsense要占优,依旧保持着它领先的高匹配度,而百度在广告匹配度方面则要落后一些。
忧也匹配,喜也匹配
既然百度的匹配技术落后、谷歌领先,是否站长选择谷歌就百无一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随着谷歌退出中国迁移香港,百度已经成为网站最大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百度与旗下百度联盟不仅是中小网站的流量入口,也是盈利入口;对于站长来说,需要依托百度平台更好变现,对于百度来说,亟需改善匹配技术。
来自媒体的报道显示,去年8月时,百度CEO李彦宏向“网盟关键字精准匹配技术”团队颁发百万奖金。由此可见,百度联盟对自身匹配技术与谷歌adsense的差距也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一旦突破,就给予重奖。
从厦门站长交流会上百度首次公开的数据来看,借助网盟关键字精准匹配技术,相比于2011年同期,部分联盟伙伴在2012年的流量变现能力提高了33%,合作PV更是提升了62%;此前百度联盟不相关广告的比例曾达到60%以上,优化后下降到了23%,据某广告业高手估算,此比例与谷歌adsense基本持平。
具体到实际网站案例上,数据如下:
站点 变现能力(CPM) 流量投放(PV)
美食天下网 CPM提升105% PV增长90%
无忧考网 CPM提升60% PV增长4倍
美食天下是全球领先的中文美食网络,无忧考网是中国最大的考试门户,二者都是百度联盟的品牌合作案例,其共同的诉求点都是广告匹配与用户体验。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内容匹配度提高,带来变现能力的提升,变现能力的提升,增加更多的流量投放,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对联盟、网站互惠互利。
价值100亿的蛋糕
百度联盟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其年分成高达20亿,这块蛋糕巨大到百度驱动自身不断创新技术,试图通过“网盟关键字精准匹配技术”弥补与谷歌的技术落差,同时也巨大到竞争对手的眼红,此前的阿里妈妈,以及现在的360联盟,甚至于不断的后来者,都在意图分食这块蛋糕。
内部面临变革压力,外部面临对手追赶,又恰逢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百度联盟实际上已经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进则成,退则败,守则一事无成。
值得庆幸的是,百度联盟精准匹配技术的研发成功,或许已经走出了“进”的第一步。笔者从百度内部渠道得知,这个“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早在几年前便已经决定研发的技术,却历经团队重组、产品推翻归零的种种弯路,终于在2011年开发完成。也难怪工程师出身的Robin要掏百万大奖。
问题是,又有多少弯路可以给百度联盟去走?又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呢?
据艾瑞数据预测,2013年国内广告联盟市场规模即将突破百亿,这正是百度联盟的野望所在。通过精准匹配技术,百度希望在整个盘子中拿到更多。国内广告联盟市场,恐怕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与动荡。
— xiaohu @ 10:30 pm
QQ空间3.5版:6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鳄要变身了
提起《平静的湖》这部电影,一定没多少人听说过,并且你也不会对它产生丝毫兴趣;但提起《史前巨鳄》,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并且立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立体的想象。事实上,这是同一部电影的不同译名,这有些像某些互联网产品,你淡忘的时候,它就是一席“平静的湖”;你忽然记起的时候,才想起它是一只“史前巨鳄”。
本文要谈的就是一个“社交巨鳄”变身的故事,嗯,它就是QQ空间。虽然是巨鳄,但变身的过程也依然同人鱼公主一样充满着磨砺与苦难。
坐拥6亿活跃用户群,拥有中国最强的社交关系链、最大的相册、最多的活跃用户群……微博曾曝光过一组QQ空间的数据,在2013春节假期期间,有3个功能的使用人次破亿:QQ空间照片上传量超过22亿,5.3亿人次通过手机发布了说说,QQ空间春节送礼突破1亿人次。
当看到这些数据,你才知道XX网,XX站,中国的神马社交网络都弱爆了,只有QQ空间才是中国最大、全球仅次于Facebook的社交网络。既然QQ空间如此强大,它为什么需要变身呢?
媒体公开数据显示,QQ空间的总用户量虽然在上涨,但是活跃用户却同比负增长;并且来自手机登录、访问的用户大幅增加,占比一度超过50%。同时,在功能方面,从腾讯内部渠道获得的信息是,相册的用户量则在持续增长,而某功能的用户量则在下滑,且从前不久QQ空间公开的热门相册排行榜推测,手机上传照片占比高达67%。
一方面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移动端用户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来自移动端的功能需求增幅明显,显然,带有“PC端”产品标签的QQ空间,尚存在移动化不足的先天缺陷;再加上朋友圈等产品的冲击,QQ空间才面临如此窘境。发力移动端将是QQ空间解脱困境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其保持3个月更新一个大版本的速度的原因。
在这个QQ空间这个巨鳄面临转型、变身的节骨眼上,即日发布的3.5版将会发出重要信号,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从笔者拿到的QQ空间3.5版的内测版本看,表面和普通app的版本更新一样,功能上的变化简单到可以用8个字来总结:照片、视频、滤镜与签到。重要的不是功能,而是这些功能全是针对移动端用户而推出:
图:3.5版的功能
语音的具体体现是“视频说说”,与微博并行的说说一直都处于一个尴尬地位,而现在加入语音功能则形成明显的差异化。问题是,说说既不是微信这种通讯工具,又不是唱吧这种K歌社区,语音说说的后续定位还有待观察。单纯就春节期间的5.3亿人次使用率来看,语音说说的普及率已经打开。
视频的具体体现是“个人日志”,该功能与应用市场的一些视频类app也有近似的地方。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宽带的发展,短视频市场会迎来一个爆发期,这也能稍稍弥补传统文字日志的不足。
滤镜的具体体现是“照片特效”与“水印相机”,用户在发布照片的时候,可以拉取地理位置、天气、多种模板。二者大概是笔者观察到的QQ空间3.5内测版最大的亮点,也是目前来看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之一。
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QQ空间的相册使用人群仍旧保持一个高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对于偏年轻的用户群体来说,给照片加上“老照片”这样的滤镜,拍照时加上“早安、北京”、“晚安、深圳”这样的字样,简直是diao爆了!
倘若你对这样的功能视而不见,那只能说你并不是QQ空间的受众人群。在中国二三四线城市,遍布着无数的年轻用户群,水印相机拥趸者众。君不见,美图秀秀早已加入亿级app俱乐部了。
文章最后,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博文《人人网错过的这些需求,被创业者抓住了》,对于QQ空间来说,3.5版的推出至少证明QQ空间没有错过一些用户常见的移动端需求。但问题同时存在,产品量级越大,其迭代更新就越是滞后,往往从数据上发现用户需求变化后,这时候再跟进就有些迟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网,迟到总比不到强一些。那么,还有多少PC端的产品与网站,仍旧迟迟未到呢?(文/科幻星系)
— xiaohu @ 10:22 am
昨日,笔者不经意间在苹果的官网上看到iPhone5的宣传广告,页面如以往一样精致绚丽,另外,惊喜的发现宣传图片里有QQ空间的动态页面,于是在微博上也看到很多业界朋友在讨论iphone5和QQ空间的关系,这引发了笔者对这一事件的思考,作为世界知名的美国高科技公司,缘何把QQ空间放到宣传页面的首页?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肯定不是。笔者经过一番思索,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拿出来与读者分享。
QQ空间是个优秀的app
只有优秀的app才能入苹果公司的“法眼”。众所周知,苹果是全球科技的领军者,自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气,对上架app store里面的应用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而对于宣传页面更是精挑细选,衡量标准也是非常之高,而 QQ空间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社交平台,深受用户的欢迎。并且,QQ空间版本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完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在社交领域举足轻重。正是基于此,苹果才把QQ空间作为宣传重点点,在肯定QQ空间的同时,也是吸引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QQ空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上文已经提到QQ空间在中国社交平台中的地位,地位是影响力的象征。QQ空间有6亿多的活跃用户,其照片分享日峰值超过3.6亿,春节期间手机发布说说超过5.3亿,礼物赠送超过1亿,足见其影响力巨大。对苹果来说,用户活跃和影响力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能力。所以,iPhone5坚定地看好QQ空间,大胆地在官网的发售页面加入了QQ空间页面,以期达到它预期的宣传效果,这是双赢的事情。
QQ空间与苹果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吻合
不久前,QQ空间发布了第三次热门机型排行榜。手机拍照占比67%,而手机类型里面iphone4s和iphone4又是排行第一第二,这一方面说明苹果产品在中国的消费人群之大,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说明苹果用户的使用习惯和QQ空间是吻合的,苹果用户用手机拍照,而QQ空间又是中国用户分享照片的首选平台,记得去年QQ空间曾发布一个数据,截至到当时QQ空间的相册总量超过1500亿,如果现在有最新数据估计更多。这里说明两者用户在拍照习惯上匹配度是很高的,也是苹果把QQ空间当做一个“卖点”的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苹果钟情于QQ空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其营销策略中重要的一环。可见,苹果要想继续赢得中国消费者,应用本土化是其必然的选择。而推崇如QQ空间这样的app,只是其迈出的一小步,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 xiaohu @ 10:23 am
在高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孩子的成长问题越来越突出,也给家庭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儿童基本围着手机和平板电脑转
前不久,央视某档新闻节目播放了一则新闻,内容是:春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孩子们不先给亲戚们拜年,反而先问WiFi密码,搞的父母们不知如何是好,落座之后,孩子们也很少说话,而是低头把玩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和手机,全然不顾亲戚长辈的感受。
不仅如此,国内一家知名调研机构的数据也显示,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2—8岁儿童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比例高达83.7%,大多数儿童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是用来玩游戏。这种种的数据和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围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转。
孩子玩游戏上瘾 后果很严重
对于“儿童整天围着手机和平板电脑转”这个现象,一些家长们表示,当初给孩子们买这些智能设备的时候,本想借助这些高科技产品开发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的学习,却没想到这些产品中各种各样的游戏应用会让孩子上瘾,并沉迷其中。
对此,专家认为,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高科技产品在研发时,主要针对的受众是成年人。从儿童的身体健康角度来说,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屏幕设计并不适合儿童,盯着时间久了,眼睛很容易近视;从儿童的教育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多数以娱乐性为卖点,很多功能并没有从儿童教育方面考虑,缺乏专业系统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如果孩子对于这些产品过于痴迷,难免会让儿童教育“很受伤”。
解铃还需系铃人 高科技“上瘾”的解决之道
解铃还需系铃人,笔者认为,既然是高科技产品让儿童教育受的“伤”,还得由高科技产品来解决。其实,一些儿童教育领域的领先企业已经开始联合高科技公司在研发专属于儿童的智能设备了。以近期被媒体曝光的“WaWaYaYa乐学派Mini”为例,它就是由国内领先的跨平台数字教育专家北京天一讯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高科技公司创而新共同研发的一款儿童专属平板电脑 。这款产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让PAD回归到了教育工具的阵营。
“WaWaYaYa乐学派Mini”将传统教育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o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将教育内容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出来,倡导快乐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充满挑战的游戏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除了这些,“WaWaYaYa乐学派Mini”还内置了家长管理设置功能,可以让家长随意设置允许孩子使用的内容和时间,更加轻松的管理孩子的学习和游戏时间,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不沉迷其中。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儿童教育更是如此。所以家长们在为孩子购买一些高科技产品时一定不能盲目的追随潮流,而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有系统理论支撑的、符合孩子成长和教育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 xiaohu @ 12:25 pm
如果你是有关互联网的从业者、创业者或爱好者,只要你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偏见,不论长短、不论高低,都欢迎参与我们每天一次的【】!我们的选题范围一般为互联网上的最新热点、最快动向和最酷产品。在这里,你我都是业界的审视者、批评者和建构者。
查看当天“业内人说”,请上;参与当天“业内人说”,请私信 。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驴子和大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