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山》为题目的初中作文题目56字

以春风为题的作文300字_三年级写景作文_随便看看吧
以春风为题的作文300字
春风一吹,万物复苏,大自然里的动植物生机勃勃,春姑娘象一位希望的使者,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春姑娘吹红了桃花,桃花向她招手;吹白了樱花、梨花,樱花梨花向她点头;吹黄了迎春花,迎春花舞蹈着迎接春天。春姑娘吹绿了草丛,小草淘气的探出脑袋,还吹绿了杨柳,杨柳摇摆着长发。
春姑娘呼唤回了到南方过冬的大雁、小燕子,他们正在树林中叽叽喳喳的唱着歌呢!听到春姑娘的呼唤,熊、蛇、青蛙,他们都伸着懒腰苏醒过来了。
春姑娘吹绿了高山,吹化了冰雪,春风吹过,活泼的泉水,叮咚叮咚唱起了欢乐的春之歌。她还请春雷哥哥、春雨姐姐共同演奏这美妙的交响乐。
春风轻轻一吹,春暖了小朋友冻僵的双手,大家想着放风筝,要春游了。农民伯伯又开始种下希望的种子。
春天真是美好的季节,我愿美丽的春天永留人间!
春风就是一位使者,它告诉我们美丽的春天即将到来。
春风一吹好舒服啊!它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桃花张开了红红的脸蛋,吹白了梨花,樱花。桃花,樱花向它点头......
春风一吹好舒服啊!它吹回了大雁,大雁对它打招呼,吹醒了冬眠的小熊,小熊对它微微笑,吹醒了数不清的小动物,让森林变的热热闹闹。
春风一吹,吹化了高山上的积雪,它轻轻一吹变出了绿油油的小草,高大挺拔的大树,五颜六色的花。
春风一吹好舒服啊!吹掉了我们身上厚厚的棉袄,吹掉了我们的疲劳,烦恼,吹暖了冻僵的手,吹热了冰冷的脸蛋。人们还放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给蓝天穿上了一件五彩的衣裳。
春天实在是美得无法形容。我爱春天,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以春风为题的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当前位置:
> 巧解奥数题800字作文 正文阅读
巧解奥数题800字
第1篇 巧解奥数题800字
  在青青草原上,突然冒出来了一个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狮子的怪物。自称是&天下第一&,为此,还霸占了一些小动物的房子。动物们四处流浪,无家可归。针对这个怪物,青青草原开展了一个紧急会议,有的动物说:&我们派一个代表去和这个自称&天下无敌&的怪物谈判。&大家一一推举喜羊羊。第二天,喜羊羊在大家的鼓励下,鼓起勇气,走进了&天下无敌&的家。
  &天下无敌,快还我们的家园。&
  &噢,原来是你,呵呵!换你们家园可以,你要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
  &嗬嗬嗬,什么题目都难不到我喜羊羊!&
  &请听题&
  题目是:
  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瓷砖铺一个正方形的操场,两条对角线上铺蓝色的,其他地方铺白色的。
  (1)如果铺这个操场共用蓝色瓷砖2012块,那么白色瓷砖用了多少块?
  (2)如果铺这个操场共用蓝色瓷砖2013块,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块白瓷砖吗?
  喜羊羊飞快的拿起一根小棒在地上画了一个草图。&因为蓝色瓷砖是按对角线铺的,对角线是两条,所以,用蓝色瓷砖的个数除以2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以边长,得到的结果就是所有瓷砖的个数,再减去蓝色瓷砖的个数,就是白瓷砖的个数了。&喜羊羊得意的说。
  第一小问的解答方式是这样的:
  6(块)
  12036(块)
  2=1010024(块)
  答:那么白色瓷砖用了1010024块。
  &那么第二小问呢?&
  &照着刚才的思路继续想,因为我发现了对角线上有一个蓝色瓷砖是重叠的,所以用4,再除以2,就求出了边长,用边长乘以边长,得到的结果就是所有瓷砖的个数,再减去蓝色瓷砖的个数,就是白瓷砖的个数了。&
  第二题的解答方式是:
  (2013+1)/2=1007(块)
  14049(块)
  3=1012036(块)
  答:白瓷砖用了1012036块。
  怪兽听了喜羊羊的解题思路,灰溜溜的逃走了。
  呵呵,喜羊羊&万岁!&
  沙口小学五年级:周瑶
第2篇 2009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下)1000字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四类:纯文型(全部用文字展示条件和问题)、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可能要改正)。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一般都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二、仔细阅读,提炼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公式),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
  三、总结信息,建立数模
  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大于、超过、不足&&&等联想到建立不等式,由&恰好&&,等于&&&联想到建立方程,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四、解决数模,回顾检查
  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
  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解题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克服缺乏仔细审题意识,避免因片面审题,快速答题带来的失误。
  2、克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想当然&代替现实的偏面意识。
  3、忽略题中的关键词语、条件,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
  4、善于回顾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克服侥幸意识带来不必要的失误。
  5、平时要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表,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所以要仔细梳理问题的脉络结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第3篇 2009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上)1200字
  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因而一直是近年来乃至今后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南通市2000年至2003年的中考试卷中都设计了阅读理解题,这些考题情景新颖且都是同学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别约占总分的7%、7%、12%和18%,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今后此类题型的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善于对解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除了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上下功夫外,也应重视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先通过两例考题的失误分析,谈谈一般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例1(南通市2007年中考试卷第29题):某果品公司急需将一批不易存放的水果从A市运到B市销售。现有三家运输公司可供选择,这三家公司提供的信息如下:
  解答下列问题:
  (1)若乙、丙公司的包装与装卸及运输的费用总和恰好是甲公司的2倍,求A、B两市的距离(精确到个位);
  (2)如果A、B两市的距离为S千米,且这批水果在包装与装卸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为300元/小时,那么要使果品公司支付的总费用(包装与装卸及费用、运输费用及损耗三项之和)最小,应选择哪家公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得分率为0.38。
  主要错误有:
  (1)没有完全理解表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开始解题,
  (2)第2问中的距离S用第1问的结果代替,
  失误的原因:看图识表的能力及对情境的理解较差,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
  例2某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7元(起步价是指不超过3km行程的出租车价格)。超过3km行程后,其中3km的行程按起步价计费,超过部分按每公理1.6元计费,如果仅去时乘出租车而回程时不乘坐,那么顾客还需付回程的空驶费,按每公理0.8元计算(即实际按每公理2.4元计费)。例如:小文从市中心A处乘出租车去相距5km的B镇,如果他仅去时乘出租车(回程另行考虑),则应付出租车的车资为:7+(5-3)&2.4=11.8(元);如果他往返都乘同一辆出租车,则实际行程为10km,应付车资为:7+(5&2-3)&1.6=18.2(元)。
  现设小文等4人从市中心A处到相距Xkm(3<X<10)的C地,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去时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返回都乘公交车(公交车车资为每人2元);
  方案二: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往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方案一的车资Y1(元)与X(k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方案二的车资Y2(元)与X(km)的函数关系式。
  (2)在这两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更经济?
  分析:本题(1)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讨论问题的能力,本题得分率为0.42。
  主要错误有:1、不理解出租车的收费办法,认为4人乘同一辆出租车的车资应为车资&人数;2、没有理解&空驶费、起步价&等专业术语的意义,生活经验少。
  失误的原因:对新概念、术语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联系生活经验的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第4篇 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500字
  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考试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不知这样的题该怎样入手。而且,尽管介绍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资料很多,但大多是从考点要求的角度阐述的,很少有从学生临场应考的实用角度来阐述,所以,学生并没有从这些资料中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经验,反而养成了对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畏惧心理。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的。
  故而,我们有意收集学生的临场应考经验,结合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命题要求,总结出以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以使学生在面对此类题目时有规律可循、有方法能做。
  一、解题思路: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阅读题题目,都可以用同一种解题思路来解答。这种思路可以表述为四个步骤:
  ①理解题目要求:
  应该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一道题目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明了。
  例如:2003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如果学生能明了题目就是要告诉他这三个信息,他就应该懂得: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确定解题范围:
  有的题目解题范围是很明确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20小题、第21小题。但也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是不够清楚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19小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么,就应该从题目所指的相关的原文内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选的解题范围。
  另外,有时也需要思考:为什么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很明确,而有的却不清楚呢?这不清楚中是否暗示着什么。如1998年试题(《报秋》)第27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很显然,(1)题上面的提示语中已点到了“在第一自然段中”,那毫无疑问答案应该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但(2)题中却多出了“联系全文看”五个字,似乎使解题范围不清楚了。其实,这五个字是很关键的,它们清楚地暗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此题答案不在第一自然段中,要到别处去找。果然,(2)题的答案在第六段中。当年的一些学生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五个字暗示的信息,结果苦思冥想,仍误答错答的。
  ③筛选有效信息:
  解题范围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信息,这就要学生结合题目仔细筛选。这是一个细心活,没什么技巧可言。
  ④归纳答题要点:
  这需要简单地打一下草稿,确保正式誊写时无误。
  二、解题技巧:
  ①分数和答题要点有对应关系:
  以往学生答题常常答很多,以保证答题要点在他的答案中。事实上,这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做法。只要明白了分数和答题要点的对应关系,就用不着那么烦琐了。这,一点都不难。就是“一个答题要点大约对应两分”(这是一个通常的关系,也有例外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20小题是4分,所以它的答题要点就是两个。
  ②利用多选题提供的信息解读材料和答题:
  这是学生普遍已经采用的一个技巧。材料有时有一定的难度,用这个办法常常能使看不懂的内容看懂、做不到的题能做。
  ③利用标题、文下注释等信息解题:
  1991年试题(《世间最美的坟墓》)的34小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的答案就是用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和文下注释的“列夫·托尔斯泰()”推断出来的。(即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④利用前后照应的语句解题:
  1996年试题(《贝多芬之谜》)的24小题“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就是利用了下文中照应的语句“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来回答的。
  总结出上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贴近学生的实际了,这也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书要多在学生的学法上研究,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第5篇 最有技巧的题目500字
  &&& 陈晓明
  题目本身带有暗示性
  这是一个比较中庸的题目,它适合各种考生,也就是说一般的考生都能顺利地进入,不至于跑题。这个题目本身带有一定的暗示性,能反映考生对事物、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价值取向。
  “安”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命题人希望考生能从这种“消极”当中挖掘积极的意义。
  这个题目的局限性是比较统一模式化,四平八稳,给人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考生拿到这个题目会有点犯难。
  曹文轩
   给学生出过类似题目
  这个题目很有创意,我曾经为上海新概念作文比赛和清华大学网络招生命题时出过类似的题目。不过,“安宁”、“安静”、“安逸”3个词是以“安”字打头的一组词中比较平常的那类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题目的难度,比较大众化。我以前给学生列出一组单词让他们作文,所选的都是比较偏僻的难以把握的词,这样更容易看出学生的水平。这个题目看似容易,比较自由,但要真正写好却有难度,因为越常规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总之,这个创意非常好。
   陶东风
  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还不错,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陶老师说他很讨厌出题人将作文题目做得政治性很强,或者作文题带有出题人的主观看法。这个作文题没过多规定什么,给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作文创作空间也比较大。
  梁晓声
  最有技巧的题目
  “这是我活到50岁见到的中文考试最有技巧的题目。”当梁先生听到此次作文题时这样说。梁先生认为,安静、安宁、安逸等词都体现了人生主观状态,同时又与影响我们生活的客观情况有关。这个题目非常开放,是散点式作文题目,题目可以使考生比较自由地发挥,在作文中标示出自己的活法。但要把这些词融到作文中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很优美的抒情散文。(文:郝洪捷 喻德术 荆浩 饶沛)第6篇 可恶的奥数题200字
  星期六,李老师给我们留了四道题。
  星期日早上,我拿出作业,第一道和第二道很简单,第三道题很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做完了,第四道题也很简单是53结果是,妈妈为了证实一下结果对不对,拿出了手机算,可手机上写着几个大字&错误:超出最大数字范围&,我和妈妈又气又乐。
  到底是手机可恶?还是奥数题可恶?
  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四年级林子博第7篇 文言断句解题技巧500字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3.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参考答案]
  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得放了他。他妻子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第8篇 文言断句解题技巧500字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检测练习]
  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3.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参考答案]
  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得放了他。他妻子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第9篇 切蛋糕中的数奥问题550字
  六一日是儿童节,因为下雨,我们就在教室里搞活动。主持人给我们安排了许多活动:有表演魔术,猜谜语,根据词语做动作给学生猜,唱流行歌曲&&我们玩得非常热烈,也非常高兴。
  突然,有一位叔叔拿了两盒大蛋糕走来。老师立刻走上去接了过来拿到了教室里。老师放下蛋糕对我们说:&等节目表演结束,我们就给六月份生日的学生过生日,然后吃蛋糕。&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等同学们安静以后,老师对我们说:&谁能够想出一个分蛋糕的好方法?&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过了不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老师便叫了一位学生上去画图表示。他在黑板上画好了分割的图形,但是我们觉得不好看。于是,老师又让另一位学生上去画。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马上举起了手。那位上去的学生,画了一会儿觉得不妥就自己下来了。老师就叫我上去画。我来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先画了一个圆,接着,在中间画了一横,又加了一竖。然后,我在每一个块上打了两个叉叉,这样就分成了八个三角形。最后,我在每一个三角形中再画一个小三角形。这样我把每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一个大蛋糕便分成了三十二块。老师等我画好问:&谁有更加好的办法来切蛋糕吗?&同学们都一声不吭,看来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师对我说:&看来你的办法最好,现在就由你来切蛋糕吧!&&啊,叫我切?&我叫了起来。这真是让人既开心又担心!第10篇 解析高考古诗词题答题技巧500字
  距离高考还有40多天的时间,针对考生在现阶段如何进行语文学科复习、如何提高答题技巧等方面问题,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高嵩博就此进行了策略分析。
  高嵩博老师认为,现阶段语文学科的复习重在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特别是课本中的一些文言文文章,可以找到一些平时没有掌握好的文言实词,句子的固定结构,受益的不仅是文言文,还有作文的一些素材也强化了。其次,考生要注意落实,把平时掌握的一些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反复加以练习,杜绝只有理论而缺少实战的经验的情况,要理论结合实际,把老师平时讲到的一些技巧落实到考试当中,这样才有实效。
  文言文翻译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嵩博老师认为,文言文要着重把握一些一词多意的文言实词。还有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如文言文的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倒装句式,被动句式。这些句式在文言文的翻译题中都可能要涉及。倒装句式中还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状语后置,还有主谓倒装。这些句式如果在考试出现,那么同学们在给出答案时把它恢复成正常语序就是得分的采分点。
  文言文的理解题,也就是第10题,这道题通常会问同学们,哪个选项是出错的。这样证明有三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这三个答案就可以成文这篇文言文的注解,同学们在做文言文时可以先从这道题入手,结合这道题回归到文言文文本当中,方便同学们去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题要字字落实。同学们经常会有些字不翻译,而有些文章中没有的字却随意翻译出来。这是很不规范的一种答题方式。文言文翻译题还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有些同学读懂了文章,觉得意思已经明白了就把大意写了出来,这样并不能取得高的分数,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句式等采分点都要给出明确的翻译,才能获得高分。
  古诗词题的答题技巧
  考试中出现的古诗词题型通常包括形象题,诗词语言题,诗词的表达技巧即手法题这三种形式。如形象题里包括考查考生对诗词中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还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他所塑造的其他形象。做这样题时可以联系到一些塑造形象的手法,比如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抓住这些手法来看看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高嵩博老师说,在考试中形象题考的并不是很多,一般都会考语言题。语言题通常考查考生对语言的风格和语言的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在做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时要注意掌握一些术语,比如说语言风格是含蓄的还是生动的,是朴实的,还是富有内涵的等等。
  语言的内容题通常会考炼字题和炼句题,如问这个字好不好,换成别的字行不行等。考生在答这部分题型时第一步要先释意,清楚这个字或词表达的意思;第二,要看这个字或词是不是涉及到一些手法,大多数往往涉及到修辞手法里面的拟人、比喻等这些修辞。同学们首先应答出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是将谁比成了谁,或将谁赋予人的特点等。确定是那种修辞手法后再表述一下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那么这道题就回答的很全面了。第三,有时这个字或词还涉及到结构上的作用,如为整个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的作用,或引出后文对什么的描写等。回答这样题还应与作者的主旨,中心观点等关联到一起。
  手法题通常考查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种。其中抒情手法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用典抒情。如果诗词涉及到情和景的关系上,考生先找出&景&的意象,由此入手,看&景&所营造的意境是什么,氛围是什么,最终看想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寓情于景的答题思路正好可以调换过来,作者将什么样的情感寄寓在由什么样意象营造的什么样的意境当中是考生需要弄懂的。在对待托物言志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应弄清托的是什么&物&。&物&往往集中在梅、兰、竹、菊,松、荷等事物当中,这些事物往往具有高洁向上的特点,同学在答题时要从事物特点入手,首先表述出诗词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最终再点明作者的特点。分析是否是直抒胸臆类的题型时,考生要看诗中是否出现表达诗人感情的词,如喜怒哀乐等,如果直接点出内心的感情,可能就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考生在答题时要点出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词题中的描写手法与现代文有区别,主要分为正面渲染,侧面烘托,白描三种手法。其中烘托又包括正衬和反衬,考生在考试时必须答清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就是用到了正衬。有同学对比与反衬区分不开,对比是二者做比较,都突出都强调;反衬是二者对比后突出某一方面就是反衬这一方的特点。考生可以用回答&通过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反衬出什么的特点&,这种方式避免错误。反衬的手法有很多,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衬实,以实衬虚,以乐景写哀情等都是常见的手法。
  作文标题很重要
  高嵩博老师认为,作文的标题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分数,阅卷老师并不会把每篇考生的作文都仔细的看完,通常会着重看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好的标题令人眼前一亮,很容易获得好的印象分。因此考生在作文练习中练好标题,练好开头和结尾是很重要的。文章的第一段语言很重要,要有文采,入题要快,把中心思想表达清楚,手法上要熟练使用一些修辞,长短句相结合,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文章的结尾上,考生最好把前面提到的问题在最后做以总结,再把精心设计的标题在最后做下扣题,这样的作文基本都会获得不错的成绩。第11篇 中考满分作文33大技巧2000字
    一、开篇明旨,或点题的佳句。
  1、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2、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河北省学生《把握青春》。
  3、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4、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荆州市考主《把爱心带给他人》。
  5、不知是否曾经擦身而过,你轻轻地如天边的一丝薄云,即使可遇而不可求,也带走了我心灵的关注&&
  &&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6、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遭受挫折,被人误解,受到批评等等。当时感觉,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以后蓦然回首,那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多彩岁月的一缕馨香。
  &&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7、人生需要掌声。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青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声吗?
  &&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8、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生长,赞美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9、世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论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开放。越是高洁的心灵,微笑之花越美。
  &&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二、篇末点题明旨的佳句。
  10、生命是正在燃烧的火焰,在灰烬里同样会放射出光芒,因为生命在你手中,你只要把握好。
  &&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11、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需要什么?青春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卷,把握好它。待到春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待。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
  &&河北学生《把握青春》。
  12、在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
  生活中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生活中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13、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爱心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荆州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14、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广东省考生《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15、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酸酸的,只是这种委屈没有升华成恨,而是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我也理解老师的心情。如果没有那一次,我能体会到委屈的滋味吗?哈哈!岁月无痕,惟有馨香缕缕。
  &&重庆市考生《馨香缕缕》。
  16、人生的鼓掌永远不能停息?它永远激励着人追求灵魂的高尚与完善,掌声比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让掌声响起来,人生需要掌声。
  亲爱的师长,多么渴望得到您的赞美,哪怕是一两句简单的话语!
  &&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17、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乞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三、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18、品味过去,有苦涩也有甘甜,一朵朵浪花,一缕缕馨香像永不熄灭的圣火,将我的希望之灯点燃,于是又看清了路,向前迈步。
  &&重庆市考生《馨香一缕》。
  19、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有歌。成功是心弦弹拨出的进取旋律,成功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点滴进步所泛起的阵阵涟椅。品味自己哪怕是极小极小的成功吧,无人喝彩又何妨?
  摘自安徽省考生《掌声为自己响起》。
  20、赞美是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是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别人的心,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21、冬没有春的繁华,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而她所独有的就是那份圣洁,刚毅,无私的品质。
  &&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22、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中的阴疆,播撒下绚丽的阳光。如果说幸福是火,爱心就是燃烧,幸福是水,爱心就是流动。爱心和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
  &&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23、创新是告别过去,创新是把握现在,创新是迎接未来。
  &&重庆市考生《酷》。
  24、怎么样,烦恼多多。但我始终相信,再阴的天气,也会晴的。
  &&临沂市考生《成长中的烦恼》。
  25、于是我重整旧的行囊,撑去身上的埃尘,把昔日的虚幻换成凝重,用曾经的坚定在脚下踏出深深的印迹。迈进,向着前方,无悔地迎接那生命的辉煌,创造那生命的火红。
  &&河南省考生《当我面对朝阳的时候》。
  26、我感激自然,感激它那天使般的音符,是它赋予了我如风、如花、如草一样的性格,是它让我陶醉在另一个幸福的世界里。
  &&益阳市考生《感激》。
  2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会有坎坷,总会有惊涛骇浪,因此说,时时处处都需要把握人生的坐标,找准的自己的位置。这样,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属于你。
  &&河北省考生《把握人生坐标》。
  28、人生在世,不仅要有气节,不卑不亢,而且应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29、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豪不掩饰地,将你最灿烂的微笑播洒到世阔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你的生命,会因此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荆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30、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
  &&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31、艺术是美的,可是合作创作的艺术更美,正因为人类懂得了合作,才为世界创作了更多的美。
  &&南通市考生《合作》。
  32、爱心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为坚强的堡垒。只要爱心尚存,无论遭遇多大困难,都能挽狂澜于既倒,挽大厦于将倾。
  &&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33、爱心在我心灵荡起一阵阵涟漪,我也在用心灵关注这份无言的爱。
  平凡不是平庸,平凡是细小中的第12篇 爸爸教我学奥数450字
  爸爸为我买了一本奥数书,上面有这样一条题目:&把一根长8米长的电线,剪成2米长的小段,要剪几次?&我一看,这太简单了,我们奥数班的陈老师讲过,这类题目由段数减1就是次数。8米剪成2米,就是8/2=4段,要剪4&1=3次。我不假思索地说要剪3次,一翻书,书上答案也是3次。
  这时,爸爸说:&我拿根绳子你试试看。&说完,他拿了一根绳子让我剪。我一刀一刀地将绳子剪成了4段,剪了3次。可爸爸却说:&你再看看我是怎么剪的?&他又拿来一根绳子,先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4米。&他又将绳子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2米。&这时,他用剪刀剪了一下,变成了两段2米长的绳子和一段4米长的绳子,他将那4米长的绳子从中又剪了一下,问我:&刚才爸爸剪了几次?&我只好说:&2次。&他又问我:&那么这条题目该怎么回答呢?&我挠挠头,不服气地说:&可书上答案也是3次啊!&爸爸笑着说:&书上也有错误的地方。学数学,就要多动脑筋,敢于怀疑,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第13篇 半命题作文2000字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
  这半步是考生自己走出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把题目&补&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四种表现形式。
  1、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
  如文题&在影响下&可补写为&在大伯的影响下&、&在同桌的影响下&。补写后的文题是一个宽题,为什么有&影响&,&影响&下的&我&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切的表现。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文题&我这个迷&,填充后的文题可为&我这个象棋迷&、&我这个足球迷&、&我这个电脑迷&、&我这个数学迷&、&我这个航模迷&等。作者必须通过写&象棋&、&足球&、&电脑&、&数学&、&航模&来表现自己的&迷&,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如文题&我生活在&,完成题目后可写为&我生活在春天里&、&我生活在关爱之中&、&我生活在向往之中&等等,这&春天&、这&关爱&、这&向往&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4、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如文题&真&,可变为&欢乐&五一&真令人难忘&,作者可选用&五一&长假中的生活片断来表现那种令人难忘的愉快。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然分开的。如文题&我生活在之中&,可以突出立意,如&我生活在幸福之中&,着眼点在&幸福&;也可突出选材,如&我生活在勤劳的家庭中&,着眼点在&勤劳&。填充时怎样顺手就怎样填,怎样有把握就怎样填。
  做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补题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一个题。
  在考场上将半命题填充为完全命题,要掌握如下要领。
  1、要认真读题。要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如果有,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
  2、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表意不明的题目和填充后配搭有误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
  [练习]
  完成下面各题的&补题&工作。
  1、题目:我理解了要求:①先确定所写的对象和范围,补充完整题目,例如&我理解了生活的含义&,再写作文(不能用示例作题)。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你有个怎样的家,你想有个怎样的家?温馨,和谐,安定,&&,还是&&,请以&我想有个的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
  3、题目:我最喜爱的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4、题目:我终于要求:先在题目上选填:①学会了②盼到了③成功了④了解了他(她),然后作文。
  下面的半命题作文,有位考生在横线上填了&珍藏&二字,如果你是那位考生,谈谈你将如何应对。
  5、心中的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若出现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假名代替。
  说说下面文题中导语的作用及补题的方法。
  6、同学们,你们平时关心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关心熟悉的、亲近的人,也关心那些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关心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关心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关心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关心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关心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关心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平的新进程&&现请你从自己众多的关心中选择一项,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我关心
  要求:①先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说说如何就下的题目进行构思。
  7、提示:作为一个初三学生,你已有了不少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启发着你思考过去,认识现在,唤起了你心中许许多多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想让自己更成熟;你想让家庭更和睦;你想让人与人之间更真诚;你想让江河更洁净&请你以《我想让更》为题
  ,写一篇记叙为主的文章,描述自己的某一经历,并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写出感悟。
  (提示:1、2、3题都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内容去完成题目,第4题则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它只要求选填题目的4个词之中的一个,这样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填充题目了5、这个题目,是让我们回忆美,赞颂美,留恋美,并挖掘出我们心中珍藏着的那些美好。在写作此文时应处理好如下内容:①记叙的内容要美,只有美的事物才值得珍藏在心中。题材可选师生情谊、同窗友情、母女父子之情、自己一次勇敢的尝试、自己一次真正的成功、对爱物的眷念、小小的秘密等种种内容。②表达的角度要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记好一件事为主,恰当地穿插抒情和议论。第三,③抒发的情感要真实,尽量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情感或浓或淡,要与全文风格相吻合,水到渠成,点到为止6、文题对选材进行了广泛的提示,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补题要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而且要注意综合因素式的补题,既要考虑到选材,又要考虑到立意,而且选取的点一定要&小&,以便于自己写作。比如&我关心失学的同桌&这个句子中,不仅包括了立意与选材,而且很方便于写作7、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题目,有两处需要补题。补题之后,也是一个较难写的题目,因为题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眼:更。一个&更&字,意味着既要写好&以前&,也要涉及&以后&,意味着在你有了某段亲身经历后,你又产生了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你又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写作构思时要考虑到如下几点:最好写自己,这样材料熟,选取的&点&也不会太大;文章内容上要表现出一种层进的关系;应写成一篇记叙为主的文章,描述自己的某一经历,并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写出感悟;表情达意要自然,要与文章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要空洞地发誓、喊口号。)
&第14篇 学奥数450字
  今天,我去勤思学奥数。我们的老师姓杨,是个356岁的男老师。杨老师鼻子挺挺的,戴着一副红色的眼睛,比较强壮!他讲数学一套一套的,从不让我们死背公式,而是让我们多思考,自己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对不对!今天我们学的是:用应用法解题。
  老师首先让我们摘录出题中的重要信息、自己先分析解题。几分钟后,老师问:&你们做出来没有?&&没有,好难!&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沮丧。老师开始分析了,老师说每道应用题都有两样东西是永不改变!问我们是什么东西?我思考了一会儿,大声喊出来说:&在这道题目中井深和绳子的长度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应用题中前面的原因和后面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对,你的反应是最快的!嗯,高手!&我开心地笑了,好不得意!然后老师把目光转向我们班的金煜淳和李可,说:&小金同志,李可小朋友,今天怎么啦?反应这么迟钝?&接着下面几道题,老师让我给大家分析。我都分析得很清楚。
  今天这节奥数课,是我发言最多的一天,也是被杨老师称为&高手&的一天,这是快乐的一天!
  &&&&北港小学三年级:钟渝第15篇 我喜欢的奥数老师900字
  我很喜欢数学。从三年纪我就开始学习奥数,教过我的奥数老师各有特点,我从每位老师那里都学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喜欢每一位教过我的奥数老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学而思的王宁老师。
  王宁老师个子不高,长的小巧玲珑,眼睛大大的,还没说话先弯成了一双小月牙,仿佛就已经听见了她的笑声。她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大姐姐。
  但是一上起课来,你就立刻会发现王老师是一位特别棒的奥数老师。她讲的每个知识点都条理清晰,每个知识点都有拓展,让我们当堂学习,当堂巩固,争盖小红章,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特别的严厉,真有点儿不怒自威的感觉。若你在课堂上走神了,做小动作了,她的小笔头立刻就会准确地打在你的身上,那时她再看你一眼,保证你再也不敢犯错了。
  我上王老师的课,最大的收获是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还记得跟王老师学的第一堂课是平面图形,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有些畏惧。王老师从易到难融会贯通的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讲了一遍,并带着我们在课堂上做了四道拓展题,让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起来。王老师给我们讲完课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家以后一定要自己再重复练习,要多做辅助题帮助掌握。&我回家以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进行复习。我也从最基本的开始,先掌握概念,再把课上的练习题和拓展题都重新做了一遍,后来我又找了一些辅助题进行练习,我一下子就觉得思路特别的清晰了,原来奥数是要这样去学习的啊!下一次上课的时候,王老师看到我做的所有的练习,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脸。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王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表扬我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坐在下面,我的小脸红红的可心里特别的高兴,我知道王老师是在鼓励我、鞭策我呢!从那以后,我每次都在认真做完课堂练习和拓展题后,总是要主动去找很多的辅助题练习,对奥数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扎实了。王老师每一次都在我的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字,像伸个大拇指在夸我呢!
  我从王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奥数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坚持,变得踏实,肯吃苦了,也慢慢克服了畏难情绪。这些在我各方面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这样做的。我会永远记住王老师的鼓励和鞭策,我也想真心的对王老师说:我喜欢您!第16篇 奥数漫谈3000字
  奥数漫谈
  近期,教育主管部门禁止将奥赛成绩与重点中学的招生挂钩,甚至叫停奥数培训。一些人跟风炒作。对此,支持的与反对的声音都有。
  一些人认为奥数是有异于数学的另类数学,是做根本无用的、刁、钻、古、怪习题的学科,是摧残学生的,是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家长又要花费金钱、助长不正之风的的一门课程。
  另一些人认为它是利用数学形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强盛民族未来的一门课程。
  还有一些人感到茫然:贪污、腐败、麻将、赌博才应该禁止。学奥数是一种学习,为什么还要禁止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要知道究竟什么是奥数。如果连奥数是什么都弄不清楚,那怎样去讨论要不要叫停奥数呢?
  一。什么是&奥数&
  &奥数&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其实这种数学学习的形式早就有,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准确的讲,应该称为&深度趣味数学&。现在的奥数,其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同级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而相对于这门课程,一般学校的数学课应该称为&普通基础数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有人大规模、系统的组织了数学竞赛。前苏联开始把进行的数学竞赛冠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之名,以类似于奥林匹克体育比赛。&奥数&这个名词从此才被使用开。
  竞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都会走、会跑了,有人就会比比谁走得、跑得更快。都会跳了,就会比比谁跳的更远、更高。就出现了球类、击剑、拳击、摔跤、柔道类的各种比赛。出现了各种各类的运动会。还有各种&吉尼斯&的挑战。田间地头,人们还要掰掰手腕、拧拧手指呢。都会了数学基本原理,比一比,看看谁用的更活、谁能做出更难的题目,为何不可呢?
  二。奥数的历史
  &奥数&(是新名词,其实就是做深一点、难一点的数学题)存在的历史很长,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只是以前不这么叫。看一下我国古代的着名数学着作:《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成书)、《九章算术》(公元一世纪成书)、《孙子算经》(公元四、五世纪成书),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等书,其中绝大部分的题在今天来说仍都是&奥数题&。而在两千多年前就应该是奥数中的&深度奥数&了。象我国历史上的百元百鸡、物不知数、鸡兔同笼、三妇归宁、韩信点兵等,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名题。几千年来,在促进人类智慧的进化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奥数&并不是什么前苏联在年创造、1956年由华罗庚首次引入中国的,更不是什么有待论证的新鲜产物。而是几千年来人类挑战自我、挑战数学思维极限,利用这种形式开发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一种方法。
  目前,世界上文化、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约占一半)都派代表队参加国际上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国选手在竞赛中多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奥数&与&数学&的关系
  奥数与数学,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两者的基本原理、定理、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个题简单点,一个题难一点、宽一点、活一点罢了。都是数学,题型也没有绝对的区分。学校课本、练习册中的一些题奥数书中有;奥数书中的较简单的题学校也做。学校的各种考试、假期作业、中考、高考中最后的几道较难的题人们都称之为奥数题。一些家长让孩子学奥数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上重点中学(中、小城市没有重点中学),也不是为了孩子将来当数学家。竟然是:&学校每次考试、寒暑假作业、中考、高考的最后都有几道奥数题!&一些学生不解说:既然考试到处都是奥数题,为什么不让学奥数呢?
  比如,北京教育集团、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寒假作业小学五年级合订版中,就有十几道较难的数学题。一般的学生不会做,有的题学校的老师也不会做,书后的答案好多都是错的。有的题的答案竟然四问错三问。这难道还不是奥数题么?
  2012年11月,山西晋中榆次区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榆次最好的中学800多人中,只有两个人做了出来。好多中学全年级没有一人能做出。好多老师当时也做不出来。这是不是奥数题呢?答案却在奥数书中。
  由此可见,奥数并不是有异于数学的另类数学。
  奥数不是数学的某个分支,因为它没有特别的研究方向。也不是数学中的杂技。其实质就是比义务基础教育中的数学难一点的数学。一般课外的练习册中,为了显示其水平,都有几道较难的题(奥数题)。随便买一本奥数书,看看里面的内容: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行程问题、逻辑问题&&,哪有什么偏题、怪题啊!那是有一些不懂奥数的人把一些带数字的脑筋急转弯问题都叫成了奥数题。
  奥数课不是学校数学课的课后辅导课,也不是学校课程的提前学习。更不是用来刁难学生、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的。它与学校数学课的关系,就像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学校运动会的体育项目一样:比赛方法、竞赛规则都一样,不同的是水平高低不一样。&奥数&的精神是:更难、更活、更深、更广。
  老师讲奥数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做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题。利用趣味数学这种形式开拓一下学生的思维。在当前行政禁奥的压力下,一些奥数班被迫改名为&思维拓展训练班&。其实,学奥数本来就是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不要再把奥数与数学对立起来了。拒绝奥数就是拒绝深度、广度的数学。
  四。在义务基础教育之外应该不应该再学习
  义务基础教育是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
  在义务基础教育中,一般学校的课本在难度设计上是考虑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接受。智力中下等的学生,用上多一半的精力,就能学得很好。
  那么智力中等的、智力较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该怎样呢?也只限于学这些么?学成这样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么?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别的,而且很大。不能千篇一律的一样对待。不能去搞一刀切式的&计划教育&。
  社会需要音乐人才,只凭学校的音乐课行么?不行。社会需要美术人才,只凭学校的美术课行么?也不行。&&。义务基础教育只能给学生提供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不应该是教育内容的全部。不能把义务基础教育的标准当作学生阶段的最高唯一标准。
  五。在义务基础教育之外还应再学什么
  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也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在义务基础教育之外还应该再学习。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学,学什么呢?应该学习一些在学校里不教的、教不了的、教不好的、社会又需要的、专业性强的课程。
  学生的智力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学生不宜多讲)。应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拿数学做例子:智力差一些的学生,应重复学一下学校的课程,该上同步辅导班,上奥数班绝对不合适;智力中等的学生,上一些较浅的拓展知识的学习班(有的也叫奥数班),智力较好的学生,应该再学习一些更深的知识和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可以上程度较深的学习班(奥数班)。智力较好的学生如果只限于学习义务基础教育的那一点知识,对国家、对自己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
  六。欲禁奥数要找源头
  试想一下,如果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招生时拒绝接收学过奥数的学生,那么还会有人去学奥数么?&禁奥&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么?
  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为什么都愿意要奥赛获奖的学生?这是有它的道理的。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从整体上看,学过奥数的学生比没学过的逻辑思维方式要好得多。特别是奥赛获奖的学生。能在奥赛上获奖,说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个证书不是人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拿到的。相对于一些其它的获奖证书,它是一个没有任何&水分&的真实体现学生实力的证明书。奥赛获奖的成绩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之强。
  了解一下,北大、清华、浙大等学校的学生有多少人学过奥数:再了解一下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财贸学校、师范学校有多少人学过奥数就清楚了。
  中学有升学率指标的压力,大学有继续升学和科研成果的压力。所以中学和大学都愿意要奥赛获奖的学生。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的校长、老师、招生人员不都是&傻子&。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学生选择权,没有课程设置权,实行统一的&计划教育&。它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么?如果全中国的学生都只满足于&义务基础教育&的那一点点知识,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目前重点学校的招生中,相对于一些其它的获奖证书,奥数竞赛获奖成绩是惟一的可参考的最硬性的指标。且奥数获奖并不代表学生的其它综合素质不好。
  七。&奥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么?
  &奥数&之难的确使一部分学生对学奥数的自信心不足。有些人就此夸张的说:奥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傻瓜&,&奥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继而由此推出:&奥数&是有毒的,&奥数&是害人的。
  想一想,学校的普通数学考试也有最后一名,学校体育课上的跑步也有最后一名啊!这伤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以后再也不爱数学、再也不爱跑步了呢?
  看了奥运会上刘翔以13秒跑完了110米栏,是不是有人会想,自己26秒也跑不完,且一个栏也跨不过去,一定是一个&残疾人&,从而与体育绝缘呢?
  应该让学生对自己、对奥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奥数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八。奥数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奥数班&存在不同的层次:有的老师组织学生讲一些课本和练习册里较难的题差不多的数学题,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自豪的称之为&奥数&。有使用陕西的&举一反三&教材的(公认最简单的一种奥数教材),也称为&奥数&。使用北京&仁华学校课本&的(公认最难的奥数教材)也称为&奥数&。其间还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如南京的&新方法&、湖北的&培优竞赛教程&、各种&华数&教材等等。有的只是选讲其中的某些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高低不一。
  九。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于学奥数
  学生的智力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学生不宜多讲)。一般学校的义务基础教育中,课本的难度设计是考虑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接受。智力中下等的学生,用上多一半的精力,也能学得很好。一般学校的学习效率都不高。孩子去了学校多长时间,学回来多少东西?想一下就知道了。
  那么智力中等的、智力较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该怎样呢?也只限于学这些么?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的社会、对民族的未来都是有弊的、将是一个无法弥补的过失!
  智力差一些的学生,学校的课本学起来都很吃力,就没有必要再学奥数了。学好学校的课本就行了。
  其他的学生,智力好一点的,应该学。智力中等的,开发一下智力、锻炼一下思维,感受一下数学带来的乐趣,好处也是很大的。要知道:人的大脑是用不完的,只能越用越灵活,越用越进化!
  而同步辅导班适合于下列学生:1。智力稍差一些的,2。上课不用心听讲、一门心思玩的,3。父母离异等原因影响学生思想情绪的,4。老师讲得实在差的,5。老师上课不好好讲,留着课外收费再讲的。遇到上述情况的,只好用&两份时间&或&多份时间&去学&一份内容&。
  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是教育的&上策&,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变得主动的要求去学习。开发智力的教育是教育的&中策&,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而同步辅导学校的课程是教育的&下策&,只能养成孩子不集中精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从长远的看,弊大于利,只能越辅导越糟。奥数是教育孩子学习的&中策&。
  不是人人都能学好奥数,就像不是人人都能打好篮球一样。它需要先天的自身条件和后天的刻苦努力。那么,身高不出众、爆发力不强、球感不太好的人难道就不应该进行篮球运动么?学奥数不都是为了培养数学家,就像篮球运动不都是为了培养篮球明星一样。
  十。奥数有用么
  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引导少年积极向上,主动探索,健康成长的一项有益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揭示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力等等。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看到数学的实际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奥林匹克数学的这一教育功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奥数&,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数学思维,增强逻辑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奥数&是一种美妙的思维体操,它以学校的基础数学基础为工具。通过对孩子数理思维的训练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养成科学的数理思维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重点学校在入学的时候要考奥数(其实就是难一点的数学题),是有他们的道理的,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要招到好的生源(这是对一个学校来说很重要),其中对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项,而奥数的考试正好可以检测出一个孩子的数理思维能力的强弱,而系统的奥数训练和好的奥数老师是提高一个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的保证。一般学校的考试比较简单,考试题到不了奥数题的难度,所以一些知识比较浅薄的人据此就说&奥数没用&。
  还有一些人,把个别智力、能力较差的、本不适合学奥数的学生送去学了几天奥数,学不进去。反而说孩子的智力差、能力差是学奥数造成的。还有的举个案说事:某某人,学奥数的还不如不学奥数的。那是孩子自身就存在着差异啊!看问题时应该整体的去看问题,找一百个学过奥数的学生和一百个没学过奥数的学生比一比,还是学过奥数的强。这一点,中学的老师都清楚。
  还有一些人,把中国没有在世界上获取过最高数学奖归结为有人学奥数的原因。仔细想一想,美国、俄国、日本等也有学奥数的呀。所以根本不是学奥数的原因,是其它的原因。难道不学深度数学、只会基本简单算术的人能获最高数学奖么?
  在一些中小城市,没有重点中学,小升初都是按片就近入学。但是还是有一些有识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奥数,锻炼、开拓一下孩子的思维。家长们让孩子学奥数并不都是为了上重点学校。在当今一片禁奥数的叫声中,还是选择了继续学习奥数。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对奥数的理解和认可。
  十一。奥数热动了谁的奶酪
  被影响了利益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人:
  一部分当权者与富人。这部分人在满足了权利、物质、金钱等的奢求后,又要考虑他们子女的学历光环和上学问题。大城市重点中学的招生数量有限,当重点学校招收了奥数获奖的优秀学生后,他们的子女去这些学校就成了问题。他们平时的&霸气&与&横气&在招生中不起作用,他们非常恼火,他们极力反对奥数获奖者被这些学校优先录取。
  一部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家庭。如果重点学校招生不参考奥数竞赛成绩,考试都出一些简单题,在扎堆的满分中,他们的孩子还可能侥幸被录取。如果考试出了几道比较难的题(奥数题),学生的考分被拉开了,他们的孩子考上就有问题了。还暴露了他们孩子的不足。
  还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如果没有重点中学录取时的奥赛加分,没有较难的入学考试题把学生的成绩拉开,他们就可以&影响&招生了。而奥赛加分和能把成绩拉开的考试使他们的&影响&几乎化为了泡影。
  十二。什么人反奥数
  反奥数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一些畸形溺爱、娇惯孩子的家庭,怕孩子在学习上吃苦。如果大家都不学,就不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所以他们反奥数。
  2。一些迁就孩子的人。对于学奥数,大部分学生觉得很苦,不如在家睡懒觉、玩电脑、打游戏,不愿意去学。大人迁就孩子,不学就不学吧。但又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他们也反奥数。
  3。认为奥数无用的人。他们把学校的义务基础教育当做人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全部内容,学校的考试一般又考不到奥数的难度,所以他们认为学奥数无用,学起来又费劲,他们因此反奥数。
  4。自己的孩子智力较差的人,他们的孩子学习学校的那点课程都很吃力。奥数课根本听不懂,看到学过奥数的学生成绩优秀,甚至进入重点学校,自己的孩子进不去,奥数使自己的孩子暴露出了不足,心生怨恨。进而去反奥数。
  5。怕花费钱财的家长。如果大家都不学,这份学费大家也就都省了。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因此而落后。
  6。嫉妒奥数老师收入较高的人。看着奥数老师收入可观,而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心理不平衡,所以反奥数。
  7。为吸引眼球,热衷于炒作、爱标新立异的小记者一类的人。
  8。不知道什么是奥数、知识匮乏、人云亦云的跟风人。
  9。曾遇过经丢过面子、遭遇过尴尬的所谓&文化人&。小学三年级的奥数题,当过数学老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甚至在教委工作的,一时做不出来。奥数使他们丢了面子、遭遇了尴尬。所以他们也反奥数。
  10。有权、有钱,但孩子学习不好的人。大城市重点中学的招生数量是有限的,当重点学校招收了&奥赛&获奖的优秀学生后,他们的子女去这些学校就成了问题。他们的&霸气&与&横气&在这里不起作用,他们非常恼火,他们极力反对奥数。
  11。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中的一些被动了奶酪的人。
  12。还有一些人认为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二了,该歌舞升平、尽享盛世了。还费那个劲、学那么多干什么?他们反对有深度的学习。
  反奥数比反腐、反黄、反赌、反毒都容易得多,没有任何风险。反腐、反黄、反赌、反毒都会遇到如后台、关系网、保护伞等一系列问题。而反奥数受打击的只有有限的几位老学究和一些学术型的中青年学者。
  十三。取消奥数竞赛后重点学校如何招生
  在一些大城市,有重点中学。全国还有许多重点大学。那么。取消奥数竞赛加分后这些重点学校如何招生呢?有人主张恢复&统一考试&。但问题又出现了:如果考题简单点,100分的扎堆,学校无法选择;为了拉开考试成绩,只有考题难一点。那就又是奥数题了。真是:奥数、奥数,永远剪不断!
  课外学英语,又学音标、又学语法、又学句型、又扩大了词汇量、知识量。比学校的课程难得多。是为了在竞争、考试中考出比别人好的成绩。这不是&奥英&么?学的人数比学奥数的人数还多,收费比奥数也不低。
  课外学语文,又学阅读、又学写作、又学词汇、又学基础知识,也比学校的课程难得多。也是为了在竞争、考试中考出比别人好的成绩。这不是&奥语&么?学的人也不少。
  而课外学了奥英、奥语、奥科的学生也将占尽优势。既然较难、较深的英语、语文、科学都能学,为什么较难的数学(奥数)不能学呢?都是《奥数》这个名词惹的祸!
  如果统一考试也不考了,那只有&拼爹&、&拼钱&、&拼权&了。这将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如果公办学校小升初不参考奥数竞赛成绩了,那将更有利于民办中学的&掐尖&招生。使优质生源都流向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将越办越优。真正的&利益链条&可能要出现在这里。
  十四。。奥数老师收入高应该么?
  奥数老师的收入确实可观,但这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换来的。奥数老师们为我们的下一代、为我们的民族未来、民族发展做出了一般人做不出来的特殊贡献。他们的收入高一些是完全应该的。试想一下,比尔盖茨的收入高难道不应该么?
  十五。关于奥数课花费了家长钱财的问题
  看看周围,除了学奥数,学英语、学语文、学声乐、学乐器、学棋类、学书法、学体育哪一个不收学费呢?学费也都不低。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
  十六。学生学奥数被逼迫的问题
  绝大部分的学生学奥数是家长的选择,真正主动要求学奥数的学生极其微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想一想,学生去学校上课也是不情愿的,真正主动要求去学校上课的更少!哪个不愿意在家睡懒觉、玩电脑、打游戏呢?想象一下,如果学校的老师突然宣布:由于某种原因,全体放假三天,而且不留作业。得到的必将是讲台下一片长时间热烈的欢呼声。
  十七。目前学生负担重是奥数造成的么?
  目前学生的负担重不是奥数造成的,而是在学校里的低效学习和过多的课后作业造成的。
  在学校里,学得知识与付出的时间比太低。老师上课要考虑到让绝大多数学生(包括智力中下的)都能接受,教学进度很慢。作用不大的作业太多:会了的生字、单词、句子还要一个劲的再写多少遍,已经会做的简单题还要反复的去做,背一些根本不理解的习题答案,每天一篇日记要写300字以上。&&。正是这些造成了学生的负担沉重和厌学心理。而课外学习学得知识与付出的时间比要大许多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在校学习大得多。记者们也可以再随机采访一下学奥数的学生:&你们是愿意上学校的数学课呢还是愿意上周末校外的奥数课呢?看看他们怎样回答。
  十八。奥数热为什么&久治无效&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他们对奥数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们看到了国家、民族的现状,懂得了继续深入学习的重要性,认识道了利用奥数这种寓学于乐的形式产生的乐趣和奥数对思维的开发所起的作用。这是历史发展的选择,这是人民群众的选择!看看今天的各种考试卷:从三年级开始,期中、期末、假期作业、小升初、中考、高考,到处都有奥数题。不信再走几十年看一看,奥数会不会消失。
  十九。奥数展望
  决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都培养成&会算基本简单算术、能数清钱就行了&的人!如果那样,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将无立足生存之地。
  应该走的正确道路是:公办学校针对全体学生搞普通义务基础教育,民办教育机构针对不同的学生搞因材施教的特殊素质教育。学生的智力差别很大,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统一计划教育。就像在一些国家的医疗一样,公立医院搞一般的基础免费医疗,要想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就要去服务更好的私立医院了。
  让奥数、奥物、奥化、奥语、奥英(既然知道了,叫着也顺口,今后就用这些词吧)之花开遍祖国。形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蔚然风气。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需要我们不断的、有深度的学习。要知道我国的人均产值在世界上才排110位;我国周围的&小狼&还在窥视着我国的国土。还不到该尽享盛世、歌舞升平的时候。只有不断的深入学习,我们的民族才能走向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二十。结束语
  要建祖国、保民生、重科学、促发展、反腐败。有关领导要把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选择。
  老师引导学生做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锻炼一下思维,有什么不可呢?那是学知识、学本领啊!学校愿意要,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啊!
  目前我国的&禁奥数运动&是在人类文明出现几千年后的首次。历史上的中、外数学家都在为此哭泣。
  &&&&初三:学者无疆56
本文地址:/zw/320202.html
巧解奥数题800字作文也喜欢的作文
巧解奥数题 作文排行榜
巧解奥数题 相关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