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的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情况调查分析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字体: 】
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缘起
高中历史难学一直是困扰相当部分高中生的难题,学生反映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对知识理解要求高,对专题模式的也很不适应。其实,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台阶”上。为帮助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顺利地迈过这一“台阶”,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在本校范围内向初三、高一两个年级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84名初三学生,223名高一学参加。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高中历史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对历史学科兴趣方面,总体上学生对历史学科比较有兴趣,初三学生62.1%反映很感兴趣,收获良多,42.1%学生愿意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历史学科,表示不愿意继续学习的只占10.5%,高一学生表示喜欢历史课的占60.5%,认为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历史课程内容本身丰富和深刻”占51.1%,显示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比较高。
2.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满意度都较高,对初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高出高中教科书篇章结构,在初高中教科书的联系性上,认为有联系的占68%,认为无联系的也多达3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习惯于初中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学习和按地域国别为划分依据的中国史、世界史学习,而对于高中以人类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发展历程的模块学习方式还不适应,在模块教学底下,原有的时间顺序、地域界限被打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感性生动的特点,而高中历史的内容在初中历史基础上有较大的延伸和提高,侧重于抽象的理性思维,教科书可读性下降。
3.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初高中学生都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72.2%的高一学生希望老师每堂课讲解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61%的高一学生选择面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自己思考后再回答,不想回答和不敢回答的分别占17.9%,15.7%,反映出学生课堂上参与不够,不愿意积极思考。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建议老师讲课不要使用PPT课件,估计以初中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偏多,对老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还不适应。说明面对高一新生,老师在加强课堂趣味性、启发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同时要留足学生消化和思考的时间,特别是在使用PPT课件时候。
4.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初中历史学习时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占56.3%,估计因为中考的因素,学生到初三后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有的了提高,但在在进入高一后,表示有和坚持预习习惯的仅为4.5%,选择有时做下预习的占73.1%,估计由于高中阶段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所忽视,只是一些有志于文科学习的学生比较重视这门学科。在对教材内容、教师讲解的质疑方面,27.4%的学生表示认为老师讲的都正确,有时想过老师讲的是否正确的,但没有深究的占48.4%,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向老师提问方面,43%的高一学生选择不想,28.7%的学生表示“不敢”,这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索,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历史,这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激发历史思维,提高学习热情。在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上,认为初中阶段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占73%,以理解应用为主的只有27%,进入高中后,认为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更需要思考的占到86.5%,反映出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5.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能力方面。对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材料题,48.9%的学生表示对教材中使用过的材料把握较好,22.9%的学生认为在练习题的中出现的材料能有所把握,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式,除了课堂以为,57.4%的学生选择通过看历史题材影视剧,选择看历史著作的只有13.5%,在历史学习的主要困难方面,选择经常忘记以前的知识,前后混淆,习惯于用已有方法理解现在所学比例较高,还有的感到内容庞杂无从下手。这放映出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解题还不够适应,需要老师加强解题训练和学法指导,对于通过影视剧获得的历史知识,戏说成分很大,但恰恰成了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知识教育和历史观的教育任重道远。
三、调查结论
1.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双方能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避免了盲目提高,高中教师也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能相互了解各自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
2.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更加多样化。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备案:网站内核:&&&&&&&&&&&&&&&&&&&&&&&&&&&&&&&&&&&&&&&&&&&;&&&&&&&&&&&&&&&&&&&&&&&&&&&&&&&&&&&&&&&&&&&&&
网站设计:&&&&&&&&&&&&&&&&&&&&&&&&&&&&&&&&&&&&&&&&&&&&&&&&&&&&&&&&&&&&&&&&&&&&&&&&&&&&&&&&&&&&&&&&&&&&&&&&&&&&&&&&&&&&&&&&&&&&&&&&&&&&&&&&&&&&&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
&& 资讯内容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材内容方面:
高一教材难点集中,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较抽象。对数形结合的要求高,而立体几何的难点就更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高,在一些证明题中,要求能利用已知条件通过公理、定义、定理进行几何证明,要求学生能充分认识图形,搜寻使用定理的前提条件,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法、反证法、排除法、同一法)进行有理有据的逻辑推理。(2)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立体几何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图形进行抽象思维,图形成了思维的主要载体,要求学生在建立了点、线、面之间的空间结构之后,能正确画图、识图,在画图、识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3)空间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能力要求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计算题中要求学生具备转化能力,一方面要学生能将立体几何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计算,特别是三角形中的计算;另一方面,有些平面图形通过折叠又成为空间图形,要能抓住折叠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而不变量的计算主要是在原平面图形中完成的。
从上述高一教材内容的要求,不难看出这与初中教材单一、直观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自然形成了一个“台阶”。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初中教材做了较大的调整,而高中教材尽管在必修内容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但幅度不大,并且由于高考要求并未降低,题形不断翻新。必修教材与高考要求尚存在差距。教师只好对现有教材另作补充、提高,考试要求也相对提高,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能完成课本的习题,仍无法应付老师的考试,成绩差也就无法避免。
2、学方法方面;
由于初中的教材较单一、直观,难度不大,习题类型较少,教学中采用的大都是模式教学,即教师把各种题型归类,讲授各类题型的解法,为学生作示范,供学生模仿。加上课时相对宽松,教学节奏慢,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对疑难问题反复强调,个别答疑。学生只要记住定义、定理、公式和各类题型的解法,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并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考试卷对与高中教学密切的知识点的考查较少,分值偏低。因此初中教学便重点针对高分值的题型进行强化模仿训练,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便无暇顾及,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题型繁多,并且较灵活,有些概念较抽象,而课时相对紧,教学节奏快,教师无法讲全各类题型,更无法对各类题型进行具体分类,即使对一些疑难问题也无法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于慢节奏和模仿学习的高一学生,就难以适应,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当然就难以取得好成绩。
3、习方法方面;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较简单,他们习惯于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类作业和练习,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高一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基本上还是沿用初中的那一套,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使用必要的课外练习等参考书,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就无法解决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题型,当然就无法应付考试。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方法
1、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创造适应高一新生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一初始阶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一个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适应阶段。在此阶段,在教材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与高一教材相关的初中知识的复习,同时适当沿用一些初中的教学方法,对疑难问题反复强调,以降低初、高中衔接部分的“台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预习,做到带着问题听课,课外认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的学习习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传授。学生能自学弄懂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自学,学生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而且经常提倡并强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活跃研究讨论的风气。教师抓住主要的和关键性的或不易弄懂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讲授。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比如高一集合部分本身的知识并不多,让学生抓住集合中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如集合、元素、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全集、空集、集合相等等概念);集合的表达方式;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符号,用浅显的例子反复弄清、弄透、落实,避免学生由于原有基础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了对新知识的接受,然后再突破和补上旧知识的不足,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掌握得自如和深透。又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精髓部分,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教授这一内容时,应首先复习初中部分的有理指数和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复习函数概念中的三要素,通过正比例、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象的复习,为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理论作了铺垫,而且在运用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性质方面为学生作了示范和引导,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时能用对比的方法自觉地去掌握这一部分知识,而且在这一章结束时,能用函数图象把这一章知识给予系统的总结,把书本上的小结给予充实和形象化。既有利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对立体几何,则侧重做好学生利用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去学习立体几何,必须完成的两个转变:即平面到空间图形结构认识的转变;平面到空间的定理内涵的转变。第一个转变主要是解决正确画图、观图的问题。第二个转变主要是解决知识的负迁移问题。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明确相同条件或相似条件下在平面或空间中所产生的相同或不同的结论,达到把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中去的目的。讲授定理时注意讲清与初中相似定理的关系,创造一些让学生类比的机会,从区别和联系中去牢固地把握所教定理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注意所教定理与已学过的定理之间的递进关系,抓住两者之间的前后联系来分析这些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内化目前定理的作用,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定理“同垂直于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可类比的定理“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则两直线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这条件)。又如定理“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可与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平行”进行类比。而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过与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类比,达到了定理的内容与证明方法的统一。
另外,在对待课本的练习、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上,要抓住各种类、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一丝不苟地、规范地作出解答。同时选取书上部分练习和习题,在课堂上采用和学生一起讨论(由审题理解、分析、类比、归纳到表达),而重点放在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回哧,要求学生每解完一道题,都想想是否有其他解法,培养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意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习惯于慢节奏的模仿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学习方法简单,难以适应高中的快节奏的学习。因此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一环。
学习方法包括听课、复习、作业等方面。为了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细读教材,做记号、划重点、多思索、提疑问,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果。鼓励学生探索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进取的习惯,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课后复习,要求学生逐步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对重要的公式、定理、典型例题,认真进行推理、解答、以达到举一反三。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寻找错误的原因,力求不再重犯。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1、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思维能力。
升入高中的学生,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班级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学习,他们的目的性明确,独立意识更强、自尊心也更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支持学生标新立异,不宜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在学习中也难免机械地运用某种定向思维,常常不自觉地表现为因循守旧,不善于避繁就简,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因此,在初、高中的衔接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注意对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不同的解题方法进持对比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2、适当提高中考的选拔功能,促进初中教学的教学改革。
在中考试卷中,适当加大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知识的考查力度,如函数部分等,突出能力的考查,来促进初中阶段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现行义务教育教材,对素质较好、想继续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要求显得偏低。对这部分学生,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前有意识地渗透教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初中阶段就能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初、高中教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笔者曾作过一个调查,我校历届升入高中的学生,通过课外教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尽管在数学竞赛中没有取得名次,但进入重点中学高中学习后,几乎都能较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这些学生除了本身素质较好外,初中阶段第二课堂的学习,无疑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使他们受益非浅。而一些没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尽管初中每次数学考试的成绩都不错,中考数学成绩也取得高分,但一进入重点高中,就显得步履维艰,成绩一落千丈。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有很大的作用。
因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涉及面广,因此,需要有全方位的意识,需要初、高中教师的有机配合和共同努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应从初中到高中各个阶段逐步培养,不断渗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电话:010-57
中学学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升高中衔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