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毫升0.1摩尔每升碘化钾溶液和五滴0.1摩尔每升在氯化铁溶液中,振

向50毫升1摩尔每升的明矾溶液里滴加数滴0.1摩尔每升的氢氧化钡,离子方程式_百度知道
向50毫升1摩尔每升的明矾溶液里滴加数滴0.1摩尔每升的氢氧化钡,离子方程式
提问者采纳
氢氧化钡少量: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离子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3OH-+Al3+=Al(OH)3SO42-+Ba2+=BaSO4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向100毫升0.1摩尔每升Fe2SO4溶液中加入0.01摩尔Na2O2固体的离子方程式_百度知道
向100毫升0.1摩尔每升Fe2SO4溶液中加入0.01摩尔Na2O2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提问者采纳
4Fe2+ + 4Na2O2 + 6H2O=8Na+ + 4Fe3+ + 12OH- + O2
其他类似问题
离子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碘化钾、氯化铁溶液反应的讨论
高中化学课程苏教版教材《化学2》引用碘化钾、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设计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该实验是:
&& “取5 mL
0.1mol/L KI溶液.滴加0.1mol/L
FeC13溶液5~6滴,充分振荡,继续滴加CC1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取上层清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教材认为实验结果可在上层清夜中检测出Fe3+。
&&&&这一实验设计,引出了不少对碘化钾、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及所设计实验的讨论。有的认为碘化钾、氯化铁溶液反应是不完全反应,有的认为是进行的很完全的反应。有人通过实验证明上述实验方案可行,有人认为实验难以完成,有人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例如;
(1)北京大学严宣申教授认为反应Fe3+ + I- == Fe2+
,标准电动势为0.770-0.535=0.235V(n=1),为不完全反应(k≈8&103)。若增大浓度Fe2+浓度可抑制正向反应的进行。如把0.01mol/L
FeC13溶液和0.01mol/L KI溶液加到1mol/L
FeSO4溶液中(相当于生成物浓度增大了近100倍),只能观察到很浅的碘溶液的颜色(和不加FeSO4相比)。(见〈化学反应原理选讲〉P160)
(2)不少一线教师按教材进行实验,证明在KI溶液过量的情况下,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到残留的Fe3+。如,上海莘庄中学林志勤老师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后认为“教材上建议本实验的浓度与用量是合理的,实验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实验可以说明“在KI过量的前提下,FeC13也不能做到100%的转化,总是会有未反应的残余可以检出。”
她还发现该反应速率不大,向KI溶液中滴加FeC13溶液后,开始时能检测到Fe3+,随着反应时间间增长,反应充分,Fe3+的离子浓度愈来愈小,最终无法用KSCN试剂检出残留的Fe3+。
&&&&&&&&&&&&
&&&&&&表1&
(实验室温度5℃)&
直接加KSCN
用四氯化碳萃取后,上层清夜中加KSCN。
0—5分钟之内
也能观察到红色,但较之直接检测要弱一些。
红色趋弱,但是与未滴加KSCN的试管做个对比观察,现象也较为清晰。
肉眼观察颜色变化开始不清晰。
15分钟之后
肉眼基本观察不到红色。
肉眼基本观察不到红色。
林老师还提出,“如果考虑到用四氯化碳萃取碘以后,影响了该反应的限度,使Fe3+的浓度变得更小,而难以见出。可以在5
ml0.1mol/l的KI溶液中加入6滴0.1mol/l的FeC13溶液,振荡试管。而后一分为二,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KSCN,检测到Fe3+。另一份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检测产物碘。”
(3)祁学俊孙玉老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认为,反应&2Fe3++2I-=2Fe2++2I2
的平衡常数K=1.02&109>107,该反应是一个可逆程度很小的反应。根据教材中的反应物用量,通过计算可知,反应后溶液中Fe3+浓度的最大值为0.364ppm,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5ppm。在KI过量的前提下,若增加FeCl3溶液用量,可使溶液中Fe3+的浓度超过最低检出浓度。两位老师题了改进的实验方案:取5mL0.1mol/L
KI溶液,滴加酸化后(溶液颜色为淡黄色)的0.1mol/LFeCl3溶液2mL,观察现象。继续加入2mL,观察现象。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用胶头滴管取上层清液3~5滴于点滴板上,滴加KSCN溶液2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无色→红棕色→上下分层,上层红黄色,下层紫红色→血红色。)(见&化学教与学&2010
年第10 期)
&&&&(4)宁波中学魏巍老师认为,反应
2Fe3+ + 2I- ==2Fe2+ +
I2 的标准电动势为0.770-0.535=0.235V ,根据: △G =- nFE =- RTlnK ,
设反应温度为25℃, 可得:=8.314&298&lnK , 解得: K =9819,对于上述反应, K =
c(Fe2+)c(Fe3+)C(I-)&& , 即:
c(Fe3+)= c(Fe2+)K c(I-)
液体20 滴约为1mL, 所以6 滴FeCl3体积约为0.3mL。假设此反应完全进行,
则反应完后亚铁离子浓度达到最大, 碘离子浓度达到最小, 计算可得:
c(Fe2+)max=
0.1&0.35+0.3=5.66&10-3mol·L-1&& c(I-)min=
5&0.1- 0.3&0.15+0.3=8.87&10-2
Fe3+的浓度:C(Fe3+) = C(Fe2+)KC(I-)≤
C(Fe2+)max
KC(I-)min= 5.66&10-3
&10-2 =6.50&10-6mol·L-1,
为0.364ppm&&&&&
Fe3++2I-=2Fe2+
分析化学中显示的用SCN- 检验Fe3+时,&
Fe3+的检出限量浓度为5ppm。
&结论: 在此反应中,
所以我们不能通过加入SCN-的方法来检验Fe3+的存在。(见&化学教学&2008
(5)陈碧华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认为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判断化学反应的限度。一般说来,
K&107和K&10-7分别是限度很深,
可能进行及 限度很浅,
不能进行的判据。平衡常数非常大(&107)或非常小(&10-7)的反应,
通常认为是向一个方向进行的不可逆反应。 她通过计算,认为反应
2Fe3++2I-=2Fe2++I2&
K =1.02 &109),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对一个不可逆反应, 其可逆的痕迹必定极弱。因此,
在反应物不足的情况下, 要检出反应后溶液中 的Fe3+,必定难以检测到。
(见&化学教学&2008 年第9期)
(6)上海莘庄中学林志勤老师通过对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一道试题的分析,对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可逆性做了更为深入的讨论。该试题是:
题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
+ 2I- ⇄ 2Fe2+ +
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林老师提出,按试题设计的实验,当指针指0时,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的溶液的反应是否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她认为:
2Fe3+ + 2I- ⇄ 2Fe2+ +
I2& K=8.69 &107
若一个化学反应的K若大于106,可以认为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对比,Fe3+ + e ⇄
Fe2+ &E=0.770V;而 I2 + 2e ⇄
,E=0.535V,所以,Fe3+能氧化碘离子,而亚铁离子却不能被单质碘氧化的。
&&若按照图示搭好实验装置,用灵敏电流计(量程选择-500--+500mA)&&&
教学实验,(A池中石墨电极接灵敏电流计-极,B池中石墨电极接灵敏电流
计+极)。得到如下结果:&&&&&&&&&&&&&&&&&&&&&&&&&&&&&&&&&&&&&&&&&&&&&
对现象的解释
烧杯A中0.1mol/l的碘化钾100ml,烧杯B中0.1mol/l的氯化铁溶液100
ml,接通灵敏电流计。
指针顺时针偏转,经过大约60h才能降为0.
A中烧杯溶液颜色加深,到深棕红色。B中烧杯溶液会变浅。
Fe3+/Fe2+)&E(I2/I-),所以存在电势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得以充分进行,直至电势差为0.
向烧杯B中加入硫酸亚铁晶体。
指针还是0状态位置。
逆反应不能进行。
&&&&&&&&&&&&&&&&&&&&&&&&&&
对现象的解释
烧杯A中一定浓度的碘溶液100ml,
烧杯B中0.1mol/L的硫酸亚铁100ml(含铁粉),接通灵敏电流计。
指针逆时针偏转很小,不多久就降为0.
是A 烧杯中的溶解氧。因为O2 +
4H+ + 4e==2H2O,
E(O2/H2O)=1.23V
大于E(Fe3+/Fe2+),所以存在电势差,并不支持碘水氧化亚铁的反应。
烧杯A中自来水100ml,
烧杯B中0.1mol/L的硫酸亚铁100ml(含铁粉),接通灵敏电流计。
指针逆时针偏转很小,不多久就降为0。与上面的现象一致。
实验证明考题中选项C的表述不合理,指针指0似可认为反应已完成。指针指0后,在甲杯溶液中加入氯化亚铁固体指针并不会向另一方向偏转。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化学教学〉杂志在2008年连续发表了几篇讨论文章,仍然没有得到比较统一的认识。例如,以下几个几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1。怎样判断一个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反应是可逆还是不可逆,与反应限度大小有定量的关系吗?一个反应的K值,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不同,有不同数值,如何依据K若大于或小于106,来判断它是可逆或是不可逆的?
2。用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是否在不输出电流时,都可判断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都可以通过添加生成物浓度,使电池的电动势逆变?
&&&&3。具体到苏教版教材《化学2》设计的化学反应限度实验,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是可行还是不可行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计算1升0.1摩尔每升的磷酸溶液加入6g的naoh固体后溶液的ph_百度知道
计算1升0.1摩尔每升的磷酸溶液加入6g的naoh固体后溶液的ph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淀粉碘化钾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