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小朋友打架打架,其他家长谩骂我孩子

小孩喜欢打人骂人怎么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次访谈要从一个6岁左右的调皮小男孩说起。他前段时间犯了众怒,就因为欺负同学。有天在幼儿园,他往另一个男孩衣服里撒土,还推搡了几下,被欺负的孩子回家把这事跟爸爸妈妈一说,家长就怒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熊孩子?气愤的妈妈忍不住在班里的微信群吐槽,没想到却一下点燃了“导火线”,六七个家长纷纷附和,说这个孩子攻击性太强,总是打人骂人,自家孩子也难免受欺负,有的甚至屡屡受伤,而且,熊孩子还常常说脏话,对其他小孩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群情激愤之下,家长们一起找到了老师,希望和对方家长来共同解决问题。
原标题:小孩喜欢打人骂人怎么办?
版次:[C04]
版名:[新学堂·早教]
字体:【大中小】
幼教Q群新快报早教访谈之孩子动不动挥拳头,想想你是不是陪他太少了,又或者你也喜欢对他这么干?●访谈嘉宾:全优加芬兰探索式早教机构师训学院副院长 周沛桦本次访谈要从一个6岁左右的调皮小男孩说起。他前段时间犯了众怒,就因为欺负同学。有天在幼儿园,他往另一个男孩衣服里撒土,还推搡了几下,被欺负的孩子回家把这事跟爸爸妈妈一说,家长就怒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熊孩子?气愤的妈妈忍不住在班里的微信群吐槽,没想到却一下点燃了“导火线”,六七个家长纷纷附和,说这个孩子攻击性太强,总是打人骂人,自家孩子也难免受欺负,有的甚至屡屡受伤,而且,熊孩子还常常说脏话,对其他小孩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群情激愤之下,家长们一起找到了老师,希望和对方家长来共同解决问题。但是,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熊孩子的爸爸妈妈肯定有疏忽教育之嫌,但即使有心补救,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对于那些站在对立面的家长而言,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去面对别人的欺负和攻击,同样也是一个问题。此外,或许更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当自己的小孩和朋友或熟人的孩子有言语或身体上的冲突时,作为家长,该据理力争还是和气生财呢?别着急,在我们这次的访谈中,我们就一一讨论了这些问题,访谈嘉宾也给出了她的答案。■新快报记者 宋导“触觉敏感”也会引发孩子的攻击性记者:不仅仅是这个男孩,很多孩子可能都有一些攻击性,包括在家里也是这样。请您分析分析原因。周沛桦: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有很多原因。一方面,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小孩在3岁前没什么自我判断力,很多行为方式都是靠模仿环境。另一方面,很多后期的现象是和前期的引导分不开的。首先,孩子进入一岁后就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到2岁开始进入强烈的自我意识期,3岁后开始将以前的经验进行选择固定。也就是说,3岁是小社会期的开始,在此以前形成的经验孩子会在小社会里进行检验、修正并最后固定,所以我们常说孩子3-6岁是人格性格养成期。记者: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周沛桦:对,幼儿园最重要的功能就在小社会的适应。另外,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差,别人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也会造成他用攻击的方式寻求关注。此外还有一些生理原因,比如说出牙、不舒服等等,孩子生活变化大对此也有影响。比如说搬家、换幼儿园、离开爸妈到老家去住等,主要是环境的变化。最后有一点是大家常常忽略的,就是孩子的触觉敏感问题,比如孩子怕黑、怕陌生人、怕封闭的小空间,分离焦虑也和它有关,主要是作用在皮肤上的感觉过于敏锐,很多孩子不喜欢洗头、剪指甲等等也是它引起的。记者:这跟攻击性有什么关系?周沛桦:它会直接起作用。我曾经看过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玩具没有抢走,被抢的孩子还是一巴掌打在抢东西的孩子脸上,奇怪的是,打人的哭了,被打的没事似的走开了。这两个孩子就是典型的打人的比较触觉敏感,被打的比较迟钝。记者:那我们怎么判断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跟您说的那个男孩,我只知道他爸妈忙很少管他,主要是阿姨带。周沛桦:当孩子发生这些状况时,先从环境因素开始找起,然后是生活变化引起的孩子心理因素,最后寻找生理问题即触觉敏感,用排除法进行分析就可以了。就这个孩子而言,他多半安全感比较少,因为父母没有时间,是阿姨带,很容易有不良的状态出现。不要在孩子激动的时候教育,那只会激化情绪记者:继续以这个孩子为例,他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如果父母有时间陪孩子,但孩子还有这样的问题,那又该怎么做呢?周沛桦:阿姨毕竟不是爸爸妈妈,管、教都难进行。这个孩子想要吸引注意力,所以首先父母要多陪伴孩子。我建议大家在2.5岁前尽量还是父母带孩子比较好。另外,孩子已经5岁了,是可以要求并且分辨对错的时候,要教导孩子正确的观念。记者:如何教导?很多父母可能照样打骂一顿,说孩子不争气。周沛桦:打骂孩子,不是再次教育孩子打骂有效吗?在孩子打人的当场,父母要先握住孩子的手,直接制止,告诉他这是错误的。如果孩子停下了,可以让孩子继续玩,如果孩子挣扎不服,那么先带离现场,让孩子平静后再讲清楚对错。不要在孩子激动的时候教育,那只会激化情绪,同时,也要顾及孩子的“面子”。记者:小孩总是说“他打我”、“是他的错”怎么办?有时候,确实是对方先动手或先招惹。很多家长也赞同小孩不能吃哑巴亏,自己的孩子可以不先打人,但被打了肯定要反击。周沛桦:是,但以暴制暴并不是好方法。孩子常常会推卸责任或辩解,在他激动的时候先不要批评,平静地陪伴他,让他讲完。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后,有错的一方是要道歉的。 记者:您能不能具体讲讲,家长这时候应该怎么说?周沛桦:主要是让孩子了解现在自己的心情,来确认这样行为造成的后果。比如说,可以告诉孩子,“宝贝,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到很愤怒,这个孩子这样做,让你觉得不开心,不喜欢他,的确,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会让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以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是不能用打架来解决的,对吗?”记者:不能用打架来解决,那该怎么办?周沛桦:大孩子可以自己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侵犯,可以用语言震慑别人。如果这些都无效,或者评估是危险的,那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避开伤害。记者:如何语言震慑?周沛桦:先制止对方的行为,如果已经被打了,可以告诉他,“你打到我了,我很生气,你这样是不对的,请你道歉。如果你不道歉,以后我也不和你玩了。”或者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帮助处理。很多人会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打地板说“打你打你”,这是很要不得的记者:有时候双方家长很熟,或是好朋友,这种情况下两个孩子打架了,一方不肯道歉,另一方要说“你不道歉,我不跟你玩了”,似乎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样说不好意思。周沛桦:如果是好朋友,打人的一方家长应该更不好意思。当然,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原谅对方,再做好朋友。记者:但那时会很尴尬,被打的一方家长想着说算了,打人的一方家长也不了了之。周沛桦:我们可以说“宝宝,刚才他这样做的确是不对的,但是我们是好朋友,他刚才并不是故意想要伤害你,你可以原谅他吗?”记者:有的小孩怎么都不肯道歉,被家长要求认错还哭。周沛桦:那就先带开两个孩子,让他们各自平静下来,再分开单独教育,然后再让孩子在一起。记者:您说的方法,是否在孩子懂得清晰表达时就可以做了?有没有年龄段的限制?周沛桦: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行,那么也可以淡化孩子打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有时只是摸,也用很大力,如果我们直接强化孩子“打”的观念,以后就真的是打了。但我们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说,“宝宝,你只是想要摸摸姐姐对不对,你想要和她做好朋友呢,那我们轻轻地来。”同时拉着宝宝做一次,让他定位自己只是要摸,而且要控制自己的力量。记者:如果孩子攻击的对象是父母、老人时,怎么办?他打人骂人了,常常会说,你不是这样?周沛桦:如果孩子还不会表达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而且,他们打骂的方法、内容,确实和父母、老人平时的行为很相似。所以,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很多人会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打地板说“打你打你”,这是很要不得的。记者:也有父母反映,孩子跟身边或者幼儿园里的孩子学坏了,学会打人骂脏话。周沛桦:如果孩子上到幼儿园,我们不能选择环境,那么就要直接制止孩子的行为,告诉他这是错的。可以通过故事、绘本来引导孩子,如《情绪辅导系列丛书》,还有台湾版的《弟子规》,由多个小故事组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家长有这19个坏习惯,将误导孩子一生
发布时间:
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正是因为明晓这一点,不少父母都对孩子用心栽培:抓成绩、发展才艺,陪着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不可谓不用心。
但很多时候,父母却由于在一些生活小节上的不注意,无意间误导了孩子。那么,这些“小节”都有哪些呢?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您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您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您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您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您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您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您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您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您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您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您的前面。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推托  
您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您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您一直很忙,后来您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您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您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您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1:不敬老  
在结婚问题上,您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您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您自己头上!
坏习惯12:乱丢东西  
您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您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您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3:言行不一致  
您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坏习惯14:爱比较  
您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5: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您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您:“为什么我们走这边?”您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6:过分爱护
您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您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7:不服气  
吃饭时,您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8:压抑能动性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您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19: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恁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孩子面前,父母吵架要转身_性格心理_教育_太平洋亲子网
孩子面前,父母吵架要转身
09:25:43出处:作者:佚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会带给孩子以下的不良影响:本图片来源于CFP  1、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性行为的坏榜样。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是由于学习,也就是。夫妻吵架过程中,不仅仅是合理的争论,往往会丧失理智,许多刻薄的话、粗话乃至脏话也脱口而出,有的夫妻甚至大打出手。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他们都有可能学到。日后小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2、使孩子的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  夫妻吵架时往往吵得脸红脖子粗,用高八度的嗓门大喊大叫,常常把孩子吓的不知所措。夫妻俩吵得激烈的时候,对孩子的哭喊也听而不闻。孩子不由得以为爸妈不要自己了,倍感伤心和无助;而看到自己认为最亲密的人之间也针锋相对,孩子会感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避风港也不复存在,内心涌起深深的恐惧。  3、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办法。  在人际中,出现不同意见或者冲突是正常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社交中的冲突。社交技能不是天生的,需要在日常中加以训练。夫妻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就吵架或者打架,往往使孩子误以为吵架、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知道应该克制自己的怒气,不会采用其他的、真正有效的办法解决冲突。  4、使孩子的情绪、、行为出现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除了攻击性显著增强以外,孩子的情绪、都会出现扭曲,变得感情冷漠,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人刻薄,爱挑剔,脾气暴躁,或者性格,压抑,容易退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走入歧途。其他热点文章链接:
扫一扫下载亲子宝典客户端
更多优质资讯尽“掌”握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三四岁小男孩,爱哭爱闹爱发脾气爱打人怎么办?家长讲道理小孩也不听,打骂也不怕,80后的父母束手无策,极度无奈,极度崩溃,求教子良方。
三四岁小男孩,爱哭爱闹爱发脾气爱打人怎么办?家长讲道理小孩也不听,打骂也不怕,80后的父母束手无策,极度无奈,极度崩溃,求教子良方。 5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长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其原因大多在家长身上。说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问题,使孩子养成了好发脾气的习惯。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任性,爱发脾气是幼儿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反映,与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成人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有关。教师和父母如果平时对这类儿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纠正,使幼儿无所控制地发展自己的这种行为,成为他们要挟老师和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  3岁以后,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独立地做事情,但是由于能力的关系,再加上幼儿这时候思维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点,会出现所谓的“三岁危机。”因此,这时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爱发脾气,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很不利。家长要想改掉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才好对症下药。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疲劳时易引起发脾气暴躁,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幼儿大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有经验的母亲善于结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发脾气。  有时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时也会发脾气,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妈妈玩会儿,或者很渴望家长的表杨,可妈妈却毫不理会,照旧干自己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以示心中的不满。聪明的父母若能主动给孩子放松环境,沟通感情,了解孩子的愿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绪不佳而发脾气。  如果孩子爱发脾气是由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家长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孩子爱发脾气,也是有个过程的,当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的处理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乱喊乱闹,就赶紧想尽一切办法,哄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应百应,过分迁就。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会认为只有这样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把发脾气,胡闹作为治眼大人的手段,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坏习惯。有的父母把问题看得很简单,解决方法也简单,一个字“打”。其实,打的结果更坏,孩子或是表面屈眼于棍棒,或是越闹越凶,对父母产生敌视心理。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呢?家长应该持不予理睬的态度,专心于其它事情。或是告诉他,“什么时候安静下来,我才跟你讲话。”渐渐地孩子会由大哭变小哭,由闭眼哭叫到睁眼看父母的反应如何,他的注意力也就会转移到父母身上来,静静观察父母做事情,渐渐忘记了撒泼。当他的情绪稳定以后,家长一定要告诉他那样做不好,并说明为什么不好。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了。第一次发脾气就能被制止。在处理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这可以说是一场“意志与毅力”的较量。如果作父母的心软,以后就很难再奏效。  当幼儿心情焦躁,乱发脾气时,成人在指出他的错误以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理睬他,让他知道发脾气,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是无效的。当幼儿由于某种要求未能满足而大发脾气时,家长不要采取强硬态度,非要把幼儿制服。这样就如火上加油,幼儿的脾气会更大。成人应该态度冷静,方法灵活,有时要适当给孩子留点面子,找个台阶,让他自己下。  有的孩子在家里、在父母面前爱发脾气,而在幼儿园或其他环境则表现得比较好,这样的孩子可以让他暂时离开使之任性发作的环境,到亲戚朋友家生活一段时间或到寄宿制幼儿园过一段集体生活。这对矫正孩子爱发脾气、任性的缺点会有好处。  发脾气是愤怒的表示。对孩子来说发脾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第一生理反抗期2-4岁的孩子,最容易用发脾气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愿望和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5-12岁就能逐渐较熟练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时发脾气的次数就慢慢减少。但是如果孩子长时间把发脾气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比如脾气经常像火山一样的爆发,感情失去控制,伴随大声喊叫,辱骂,甚至摔砸物品或在地上打滚;个别孩子还会踢人,打人;或伴有呕吐,遗尿和屏气发作,这就是病态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  实际上,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主要在父母。大多数父母对发脾气的孩子表现出屈从,孩子抓住父母的这一弱点,把发脾气作为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无形之中形成了不良习惯。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而不讲究教育方法,结果使孩子性格压抑、扭曲,逐渐形成强烈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这样也容易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另外,长期与爱发脾气的人一起生活也容易被同化,家长的行为最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言行。研究表明,爱发脾气的孩子很可能患有多动症或抽动症,需要及时就医。服用中药并配合饮食、按摩进行治疗,对其病情和脾气的改善能收到显著效果。  孩子爱发脾气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他对环境适应能力,使孩子难以应付挫折并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叫,有的还摔东西。更有甚者往地上一躺,任你哄骗或威吓,一副不达目的不起来的架势。遇到这种情形,做家长的往往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只有感叹“这孩子脾气太坏!”于是,为了尽快平息孩子的怒气,不惜牺牲原则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就会使孩子把发脾气作为逼迫家长就犯的有力武器。如此下去,孩子的脾气只能越来越坏。  其实,当每个人受到伤害或攻击,或者愿望不能满足时,产生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问题在于怎样处理这种消极情绪。  发脾气是孩子(也是一些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这种方式不是社会生活所赞赏的。  避免孩子乱发脾气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做父母的为孩子树立控制情绪的榜样。如果父母遇到挫折或不顺利的事情,也是怒发冲冠,摔摔打打,那么就别指望孩子能控制他的怒气。  其次,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行为。有些家长怕这怕那,给孩子提出了过多的规定、要求,这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尤其是4&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发展着独立意识,环境中过多的约束会造成情绪上的对抗,动辄发脾气。  另外,要注意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饥饿或疲乏时也容易发脾气。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进餐。还有,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如果父母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活动表示兴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有助于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  可是,面对一个大发脾气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不去注意孩子。当孩子在你面前发脾气时,家长不妨走开一会;或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只当他不在面前,使孩子自觉放弃想要达到目的的手段。  帮助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可以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又可以进行劝解工作。有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活动来发泄怒气。比如,到室外去跑步,在纸上画画涂涂。捶打枕头、沙袋之类柔软的物品。  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孩子有摔砸物品的行为,要及时移开易碎、易损坏的东西,避免造成伤害和损失。同时,要防止有的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控制而发生自伤行为,家长要密切注意,及时保护。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理解、尊重孩子】&孩子两三岁后,就开始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喜欢说“不”,这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然阶段。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自主愿望,喜欢做的事情,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此时若不了解原因就对孩子训斥、惩罚,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变得更爱发脾气。  正确的作法:&关注他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他的好奇心、合理行为和要求予以满足;对其它不合理的要求,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交流,问明原因,然后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  【不娇惯、放纵孩子】&孩子爱发脾气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家长没有原则的迁就孩子,误将民主等同于无条件的容忍孩子,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导致孩子形成骄横的性格。  正确的作法:&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坚决执行;对无理要求,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用“冷处理”来明确表示您的态度,终止他的无理取闹。  【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孩子易模仿,是非判断能力差,家长发脾气的行为很容易被效仿;家长用训斥、打骂等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家长,通过发脾气来发泄不满。  正确的作法:&以表扬鼓励为主,心平气和的说明不能满足他的原因;帮助孩子分清是非;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用孩子感兴趣事物来吸引他,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是您过去放纵所致,没有及时克服。百依百顺或武力解决只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当孩子发脾气时,爷爷奶奶和父母亲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予迁就,而要干脆地拒绝他,甚至不要理他,连看也不看他一眼,把他孤立起来。几次以后,孩子也就不会再用发脾气来实现自己不合理的愿望了。使他不抱任何幻想。例如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无缘无故地哭闹着不肯回去,家长就要“硬着,心肠”送他进园,不要没完没了地好言相劝,甚至几步一回头,放不下心。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要让他:先转变态度,再满足他的愿望。另外,在孩子发脾气时,一方面要冷处理,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跑,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他的动态,转移他的目标,不妨对他说,“你嗓子也哑了,先去喝口水吧”或:是“你脸上这么脏,先去洗洗干净”,以让他逐步冷静下来,当你看到孩子有不愉快的情绪露头时,绝对不能对他说:“看,你又发脾气了。”这样,等于从方面提醒他:你现在可以哭闹了。  有心的家长还可以采取主动,注意“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一些促使孩子发脾气的客观因素产生,凡事力求事先提醒,讲清道理,尽可能不要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大世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能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儿童,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过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末了,心理医师还谆谆告诫咨询者: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从1岁起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了,他们会顶嘴、逆反、跺脚、大叫、哭嚎、毁坏东西、打人、咬人等等。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有约50%的孩子一周至少发两次脾气,有11%的孩子一天至少要发一次脾气。  造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例如,家庭中不同成员的教育态度不一致,父母要严加管教,祖父母却要溺爱放纵,就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意思也会不同,结果孩子的坏脾气就有了可乘之机;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动辄对孩子大喊大叫,乱发脾气,孩子也渐渐模仿了这样的行为,难怪有的孩子委屈地问:"为什么只许大人发脾气?"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是由于某些心理原因,剖腹产的孩子由于触觉学习不足,更容易情绪不稳定;感觉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孩子,会对外界的信息过分敏感或迟钝,他们的情绪反应十分不稳定,这些都需要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训练或心理治疗来矫治。  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形,有些孩子小时候没什么脾气,挺听话的,甚至挺"面",尤其是在家长比较严厉的家庭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是参加一段感觉统合训练后,长脾气了,变得急躁,爱顶嘴,这是正常的反应。因为孩子性格退缩、过于顺从也是不正常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家长也要培养孩子情绪的独立性,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同时,通过科学教育和足够时间的训练,培养孩子形成表达自己意志的正确方式。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有由于自身的躯体不适而出现的发脾气,有为了达到目的或吸引别人注意而产生的,而更多往往是与家长的过度关注和家庭中不一致的管教有关。  分析原因不同对待  对于孩子的发脾气,家长首先要排除躯体不适的原因。如孩子发脾气时,伴有发热、呕吐、尖叫,精神萎靡,则要及时请医生协助处理。对孩子的发脾气,在排除躯体不适的原因后,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小于3岁的婴幼儿,由于孩子对父母、家人还是很依赖,对是非、行为的正确与否未有分辨力,自控力与理解力还很差,因此处理时要以温和的方法,以分散力为主,把孩子抱离发脾气的环境,或用其它物品转移他的视线;对于学龄前(3—6、7岁)的孩子,处理时除了要分散其注意力,可采取一些小惩罚,如隔离,隔离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可把他放在墙角、床上,甚至家长可以抱着他,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语言或眼神的交流,包括批评、责备、安慰等,每次隔离的时间大约是3—5分钟,太长会给孩子造成反作用,太短起不到效果;对于学龄的孩子(大于7岁),在他们发脾气时主要是采用隔离的方法,在隔离前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对,然后隔离,每次隔离时间为1岁1分钟,隔离后同样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不对。还可以用奖励的方法,即当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脾气,则给予红花、星星、贴纸等,每周一次小总结,可用一定数目的红花、星星或贴纸来换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这样,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逐渐消退、消失。  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在消除孩子发脾气行为的同时,也要逐步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些方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游戏掌握社会技能、学会沟通,同样游戏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体育运动、角色游戏等,都可以帮助孩子疏导不良的情绪。  对孩子发脾气,平时要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首先,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上,家长们要有统一的意见和标准,使孩子从小形成对与错的观念。其次是避免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在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对别人的尊重、谦让,对孩子的要求可采取部分满足和有条件满足,避免孩子因要求不能满足而发脾气。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不同的年龄,承担不同的工作,从自己做自己的事,到帮忙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小主人意识。  改掉孩子发脾气的坏毛病并不难,只要家长有坚定而一致的教育态度,你会发现,你孩子的脾气会变得越来越好。  发脾气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两岁到四岁的孩子和青少年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是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是孩子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暴力会让他记仇的,可怎么办
请问小孩现在几岁了?现在小孩都是独生子,处处得宠也难免脾气很大,如果小孩无理取闹的话就让他闹,大人不用管他,等他不闹了心情好的时候就给他讲道理,慢慢随着孩子长大就会越来越懂事。
有些网站写得如何教育孩子,要学会抓住孩子的心理,你到好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这网站看看
我儿子两周岁,爱哭,爱闹发脾气,不知怎么回事就哭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孩子教育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洲国际幼儿园打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