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硝化细菌培养的人工培养程序并列举常用的人工培养方法

问题补充&&
细菌的人工培养程序为:1、标本(估计菌量少的标本,先增菌培养)2、根据培养目的,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3、适宜的培养环境,35℃-37℃,18-24h4、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选择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
根据对气体的需求,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可分为:1、需氧培养(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置于空气中即可,适于大多数细菌;2、厌氧培养(专性厌氧菌):需在无游离氧的环境中培养;3、二氧化碳培养(少数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布鲁菌、空肠弯曲菌等):需在含5%-10%C02环境中培养;4微需氧环境(仅在5%左右的低氧压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的培养)。
百贴专用12341&12-04 04:52
细菌的人工培养程序为:标本(估计菌量少的标本,先增菌培养)→根据培养目的,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环境,35℃-37℃,18-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选择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
根据对气体的需求,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可分为:1需氧培养(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置于空气中即可,适于大多数细菌;2厌氧培养(专性厌氧菌):需在无游离氧的环境中培养;3二氧化碳培养(少数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布鲁菌、空肠弯曲菌等):需在含5%-10环境中培养;4微需氧环境(仅在5%左右的低氧压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的培养)。
ritiao1964&12-05 14:18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细菌培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2期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细菌培养
【摘要】:背景:人工关节感染是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置换失败。目的:分析近10年临床应用人工关节假体出现感染的细菌培养情况,以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进行学术探讨,旨在丰富相关知识,便于其他检验人员借鉴和参考。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人工关节(prosthetic joint),感染(infection),细菌培养(bacterial culture),关节液(synovial fluid,SF),软组织(soft tissue)"为关键词,总结中国各级医务工作者在0-12期间关于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细菌培养的研究和进展,并分析结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细菌培养相关的研究文章。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试验材料和方法交待不详细或结果存在争议的文章。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出版时间、学科类别、来源期刊、研究机构、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以及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从中国各级医务工作者在0-12期间以国内作者及单位为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的关于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细菌培养的文献中,共检索到947篇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细菌培养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在时间分布上呈总体上升趋势。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细菌培养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国内从事人工关节假体研究和临床实施置换的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687.4【正文快照】:
0引言人工关节置换可以说是本世纪骨科手术最伟大的突破之一。人工关节置换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消除置换后关节疼痛,大大改善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在有生之年能够很好地工作与生活。但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感染是一个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发症,并且常规的抗生素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国友;张先龙;沈灏;蒋垚;;[J];临床骨科杂志;2010年02期
郝立波,周勇刚,王岩,王继芳,徐学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12期
姚长海,侯树勋,王富,刘汝落;[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覃荣周,李东,程松苗,刘建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刘广建,岳文贞,陈荣春;[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1期
刘甫乾;;[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吴卫高;曹晓芳;桂春生;张本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丁红美;;[J];安徽医学;2010年05期
娄莉;王秀青;;[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王英振,王湘达,吕成昱,刘勇,马进峰,季爱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陈俊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张虎,李涤尘,孙明林,王臻,卢凤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4期
段立波;王丽萍;潘振祥;;[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本森;向阳;周玉坤;;[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王世强;邓江;徐林;韩小松;;[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南运东;尹培荣;;[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陈华燕;张宇;彭东崑;刘日光;;[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云;;[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夏宏伟;黄自生;彭祖伦;刘建国;;[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张明君;;[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牛东生;孙玺淳;郭舟桐;;[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张明君;李建华;;[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徐松;王建龙;张雄文;赵辉;;[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宇;[D];天津大学;2010年
李宏宇;[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刘功德;[D];四川大学;2003年
王欣宇;[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徐执扬;[D];吉林大学;2004年
张翘;[D];吉林大学;2004年
王晓峰;[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戴红莲;[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罗敏;[D];重庆大学;2005年
吴江;[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文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肖斌;[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肖宏峰;[D];中南大学;2002年
滕勇;[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徐艳姬;[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陈海南;[D];苏州大学;2002年
颜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段满生;[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李建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顾晓圆;[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庆铭,孙争鸣,何国础,冯建民;[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勇;尚希福;;[J];颈腰痛杂志;2010年05期
马若凡,许杰,刘尚礼;[J];中国医刊;2001年06期
张焱;[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7年02期
李玉前;彭立军;王晓东;施俊峰;;[J];江苏医药;2005年12期
卢宏章,朱天岳,柴卫兵,李军,刘震宁,马忠泰,于建华;[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4期
陈琳;姜国平;吕英春;李慧颖;韩梅;姚广川;;[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3期
肖叙平;[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年04期
宋先忠;[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4年03期
张延龄;[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4年03期
吴力群,张世杰,崔自介,杨金镛,于秀英,陈颖,曹永献;[J];中国综合临床;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秀婵;黄桂芬;白人骁;李德达;;[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节晓光;冯小波;;[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黄均雄;;[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唐建东;吴显培;蒋亦军;杨锦媚;;[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文治;邓晓强;葛鸿庆;;[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魏娟;;[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黄均雄;黄有荣;;[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建武;马志毅;熊源胤;李勇;;[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方一鸣;余耀辉;刘登峰;任启平;潘璐璐;;[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克敏;;[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方彤 彭宁 谢怡;[N];健康报;2004年
沈钦荣;[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樊书新;[N];周口日报;2011年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N];健康时报;2005年
何露;[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韩建中;[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何雷;[N];科技日报;2008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裴福兴;[N];健康报;2001年
韩建中;[N];健康报;2006年
周一新;[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黄红兰;[D];吉林大学;2006年
刘煜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华春珍;[D];浙江大学;2006年
万忠海;[D];吉林大学;2008年
王刚;[D];山东大学;2005年
刘铁军;[D];首都医科大学;2005年
刘利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裘智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于萍;[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杰;[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张晋;[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刘文祥;[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程宇;[D];吉林大学;2011年
毛敏之;[D];中南大学;2010年
刘洪;[D];南昌大学;2010年
柳围堤;[D];苏州大学;2010年
黄英;[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高磊;[D];浙江大学;2006年
张延军;[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的位置:&>&&>&&>&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B
☆☆☆☆考点4: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的概念
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大量培养。培养基是适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人工配制而成的基质。培养基按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为基础培养基、合成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按培养基物理形态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三类。根据细菌的种类和培养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细菌的增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表现为液体变混浊,表面形成菌膜,管底沉淀物。
(2)半固体培养基
含有0.3%~0.5%低浓度的琼脂,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鞭毛的细菌可克服低浓度琼脂的阻挡,扩散至穿刺线以外,穿刺线变混浊;无鞭毛的细菌只能在穿刺线上生长,穿刺线清晰。
(3)固体培养基含2%~3%的琼脂,平板固体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分离,试管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的保存。菌落是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是纯种细菌。细菌的菌落分为3型: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3.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1)在中的应用
用于感染性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的制备。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工业和污水处理等。
单击下方链接与医学影像同行分享!
Copyright &
Med999.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临床微生物学问答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临床微生物学问答题大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培养硝化细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