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本土的中国农民画画引入课堂

农民画传承人:周鑫华
19:27:04&&&来源:新闻晚报&&&评论: 点击:
  在刚刚公布的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中,来自八坼社区的周鑫华成为了农民画的传承人,他是一位农民画画家,也是一位手艺精湛的佛雕制作者。
  农民画,源于乡村,是通俗画的一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周鑫华用他独特的农民视角,观察体验着农村的生活,将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物品和景象都带进了他的作品中。周鑫华从小就喜欢绘画,而他的启蒙老师是一位曾经借住在他家、很有美术功底的劳改人员。
  周鑫华 &非遗&传承人:&我对画很感兴趣,小时候五六岁,就在墙上乱涂乱画,他(启蒙老师)看我有这个天赋,就教我画鸡,画鸭,简单的图案,五颜六色的。&
  有了一定绘画基础的周鑫华开始临摹各种绘画作品,而真正跟农民画结缘,一直要到1988年。
  周鑫华 &非遗&传承人:&1988年遇到吴江文化馆副馆长,美协理事长,版画家马中骏老师,当时苏州有首届农民书画展,遇到他,让我试一下参加这个展览,当时有六七个人,有培训的,教我们怎样农民画创作。&
  从那以后,周鑫华开始潜心创作农民画,并开始参加各种画展,屡获嘉奖。
  周鑫华 &非遗&传承人:&我觉得一幅画创作好之后,挂在墙上自己一看,自己觉得心旷神怡了。&
  正是对农民画的痴迷和喜爱,让周鑫华觉得,再怎么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次成为农民画传承人,周鑫华非常高兴,他说,每年寒、暑假都有不少学生来学画,他都是免费培训,接下来他准备创作更多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画。
晚报记者 沈利芬 吴淼 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
您可能关注: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民间艺术融入职教课程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老师将传统农民画融入职教课堂。
职校学生所作的农民画。
职校学生所作的农民画。
职业院校离不开技能学习,但学生们学习的不只有技能。近日,记者从我市一些职业院校看到,惠州本土传统文化已悄然走进职校课堂。
在农民画里挖掘教学资源
在惠州市技师学院,记者看到了一组具有农民画风格的校园节日图:在学校的宏图广场旁,学子们挥汗如雨;端午节时,学生们托着龙舟在操场上赛跑……这是学生自制的《龙门画风校园明信片》中的一部分。在今年的招生咨询会上,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被这些具有农民画风情的校园节日主题画所吸引,这些作品出自信息工程系专业教师李玲的学生之手。这些学生选取一些具有一定意义且能在学校度过的节日,以这些节日为主题,展示他们快乐的校园生活,融入农民画的创作手法,李玲从学生作品中选择了7张制作成《龙门画风校园明信片》,首批印刷的300套成品很快被老师和学生抢购一空。
从去年开始,李玲就将农民画的一些设计元素引入学校的一体化教学中。今年她给所带班级学生布置了一道题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具有农民画特色的校园手绘地图。在李玲看来:“农民画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就书籍装帧这一课程来说,针对书的内容来定义封面,如果是以农业产品为题材的书籍,使用现代风格的封面未必能够很好表现内容,但如果融入农民画的因素就能够很好地进行文图结合。”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情系乡土·彩绘龙门”龙门农民画展中,惠州市技师学院服装专业教师利用龙门农民画的画风、色调、纹样等元素设计制作的服饰登台亮相,向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服装秀,当天学院与龙门县文广新局签订了合作共建龙门农民画传承发展基地的合作项目,将农民画大师引进校园。
除此之外,惠州市技师学院还将龙形拳大师引进校园,负责该项目工作的惠州市技师学院一站式服务大厅主任徐朋说:“龙形拳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源地就在惠州金鸡村,2007年全世界龙形拳曾来此寻宗认祖,而惠州市技师学院恰巧位于龙形拳发源地,传承传统文化是我院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学院与小金口街道办共同建设龙形拳传承发展基地,聘请龙形拳第三代传人林玉明为龙形拳传承基地总教练,我院在校学生都可免费学习龙形拳,极大丰富了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
文教结合正在路上
职校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学习传统文化会影响学生技能学习吗?在职教界人士看来,这并不矛盾。徐朋说,学院每周都会安排时间专门为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龙形拳只是其中一部分。学生以协会社团形式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训练,有教练负责培训指导!最近还有不少女学生报名学习龙形拳。李玲认为,在广告设计行业很强调与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融入,而在惠州本土文化中,农民画是很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因此她将农民画的学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
以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六民教育的课程体系已在惠州商贸旅游学校建成。在强化世界公民素养的同时,惠州商贸旅游学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贯穿在每一个专业学习中。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茶道、调酒等技能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民间手工、书法绘画、中国结、窗花剪纸等,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我市职教界人士看来,具有民族情怀的职校生已成为当前社会对职校生的新要求。惠州商贸旅游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邓庆宁说,“六维公民”教育是时代对职校学生的要求。“六维公民”教育就是把学生职业人格教育具体化为六个目标:生而为人,就要做一个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素养的现代社会公民;走进学校,则要接受更高层次指引教育,遵守校纪校规,融入学校文化,做好学校公民;中职学生进入企业,要具备职业道德,认同企业文化,做好职业公民和企业公民;而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是时代的新要求,即要做好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文/图本报记者张雪萍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海西晨报荣誉出品:│
COPYRIGHT 2008 海西晨报社 |
| 版权归海西晨报社及著作权人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海西晨报读者热线:(0&&& 地址:厦门市吕岭路122号&&&&厦门日报报业大厦12楼&&翔安区建立农民画培训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图籍、电子画册、电子视频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必然对传统手工艺术产生很大的冲击。如今翔安农民画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困境,对于民间艺术的忽视也是导致农民画传承受阻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送往西洋乐、西洋画的课堂,错误地将农民画定位为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画。如此一来,许多人抱着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来对待土生土长的农民画,不做任何努力。
  另外,农民队伍人数的锐减也是一重要原因。现在的农民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后代极力往城市靠拢,缺乏田地农民的视角。
  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民画传承已经岌岌可危,需要有识之士付出努力,做好传承工作,方可将农民画这一草根绘画形式继承下去。
  近年来,翔安区政府对本土农民画的传承十分重视,在蔡厝小学、舫阳小学成立翔安区农民画培训基地,并聘请梁金城、陈珠庭开班传授民间绘画技艺,除了对学员免除全额学费,还提供一切培训所需的笔墨纸砚。另外,为农民画画家办画展、召开农民画画家座谈会也是翔安区政府重视农民画传承的表现。据介绍,翔安未来或将成立农民画协会,提供交流平台,推动翔安农民画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思婷
来源:海西晨报 ]
详情请关注:广州市美术教研活动图文报道
活 动 简 讯
立足本土文化&
探有效教学、教研之路
记第八周高中美术教学专题调研和有效课例观摩活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十月二十三日,我和广州市美术教研会的老师们走在从化六中的校园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整洁的校园、葱茏的树木、热情的教师、有礼的学生;一声声亲切的招呼,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让人如沐春风!
这天,广州市美术教研会的理事代表以及高中中心组的老师们在陈玉萍老师和陈泽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从化六中参加第八周高中美术教学专题调研和有效课例观摩活动。
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是近年来我市美术教研主要研究的内容,各区的美术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从化的高中美术教师们在从化市教研室和广州市美术教研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因地制宜,注意开发乡土美术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研的研究,走出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研究之路。
这次活动,大家观摩的题为《我爱我的家》的公开课就是从化六中邹静仪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有效教学的课例。
《我爱我的家》一课是属于六中高中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版画单元的第四课时,是一节技法技能课,主要学习版画的拓印技法。这个版画单元的设计意念是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模仿名家作品,尝试创作,从而学习版画的创作、制作的方法。整个版画单元的教学设计彰显出教师的那种传承本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的思想理念。
这节课的引入部分,是复习和分析评价作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点评,找出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作业指明了方向。这种巧妙地地利用评价去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使之能到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的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色彩、肌理的处理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邹老师通过展示、分析版画家应天齐的版画名作《西递村系列》以及在从化当地所拍的古建筑的照片来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并学会处理色彩、肌理的方法。难能可贵的是邹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拍摄从化当地的古建筑。她所拍的古建筑,无论造型、构图、色彩都与应天齐的版画名作《西递村系列》非常接近。实景拍摄的古建筑照片与画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主观创作的版画作品的一一对照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分析版画名作、通过对比、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处理色彩、肌理的方法。邹老师的细心、邹老师的操心、邹老师的费心通通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的难点!通通都是为了教学更有效!
无论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邹老师的教学反思,我们都不难看出邹老师是一位教学的有心人!她在吴老师的指导下,立足本土文化,踏踏实实地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子。
看着这样认真教学的老师,看着学得这样兴致勃勃的学生,我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已经吹绿神州大地,到处生机勃勃!
调研的第二项内容是老师们互动交流。首先是教学部部长陈泽勉老师和从化市美术教研员吴水晶老师对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互相介绍。随后吴水晶老师对从化的美术教学教研作了总结:从化中学、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都开设了模块教学,各间学校的教学场室、教学设备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保证了美术模块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吴水晶老师还介绍了从化多间学校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教研相结合,并建立了农民画、写生、摄影等基地的情况。从吴水晶老师的介绍中,大家对从化美术老师们热心教学改革、热心教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吴水晶老师老师发言之后,从化的杨军老师、邝正文老师等老师也对他们在有效教学、教研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及探究过程的困惑、困难作了交流。
对于从化美术教研以及邹老师的课例,中心组的老师和理事们都真诚地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以及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最后,陈玉萍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这次教研是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肯定了从化的美术教研所做的一切努力,从化美术教研会和从化的美术老师这种务实的作风值得大家学习。对于从化美术老师教学、教研的困难,她坚定地相信局面会很快改变的。陈玉萍老师还肯定了广州市美术教研会的理事以及高中中心组的老师们能以一种学习、探讨的积极态度来参加这次活动,开了美术教研的好风气!
不知不觉已日落西山,又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候了!看着从化老师们那一双双诚挚、热烈、执着的眼睛,看着六中学生那一张张纯洁而又充满朝气的脸,我真切地希望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再刮得猛烈些吧!
&&&&&&&&&&&&&&&&&&&&&&&&&&&&&&&&&
四十一中学&
摄影:何跃进
《我爱我的家》课堂场景
《我爱我的家》课例现场
活动由教研会副会长陈泽勉老师主持
从化美术教研员吴水晶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从化美术教育概述
课后研讨会场
市教研员陈玉萍老师做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山农民画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