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古书吧值多少钱

中医古书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 明 龚廷贤
一论此方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
发歇疼痛。妊孕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妇人百病。宜。
当归身(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怀熟地黄(各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看病加减。
经候将来。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者。血气实也。用生地。加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元胡索、牡丹皮、莪术。
经水常不及期而行者。血热也。用生地。加黄连、黄芩、白芷。
经水常过期而来者。瘦人多是血少。倍当归、地黄。加黄、甘草。少佐以红花、桃仁泥以为生血之引用也。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阻滞升降然也。去地黄。加参、耆、甘草、茯苓、半夏、陈皮、香附。
常过期而紫黑成块者。血热也。多作腹痛。用生地。加香附、黄连、元胡索、五灵脂、乳香、没药。
过期而血淡色者。痰多血少也。用生地黄。合二陈汤煎服。
肥盛妇人。经水或二三个月一行者。痰盛。而躯脂闭塞经脉。以导痰东加芎、归、香附、苍术、白术。
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如疟者。合小柴胡汤煎服。
经行过三五日。腹中绵绵走痛者。此血行而气滞未尽行也。加木香、槟榔煎服。
经水行后而作疼者。血气俱虚也。加四君子汤煎服。
经事欲行。脐腹疼痛临经者。血涩也。加川楝子、小茴、木香、槟榔、玄胡索。
行经时。忽作气恼。后得心腹腰胁痛不可忍。脉弦急不匀。乃瘀血作痛也。加桃仁、红花、玄胡、莪术、青皮。行血即愈。
经行不止。加炒阿胶、地榆、荆芥穗。
妇人因经血过多。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加胡黄连。二三服效。
妇人筋骨肢节痛及遍身。头疼。两手脉弦。憎寒如疟。每以散风止痛之剂罔效。加羌活、防风、秦艽、官桂。立效。
血崩初起。不问虚实。加荆芥穗、(灯上烧过)升麻。如不止。加蒲黄、白术炒、升麻
治血崩。加荆芥、黄芩、香附。
治崩漏。加沙参、益母草、香附炒、阿胶炒、蒲黄炒、陈皮、白术、甘草。去当归不用。
赤白带下。加柴胡、升麻、(酒炒各七分)、半夏(姜汁炒)、白茯苓、苍术(米泔浸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干姜(炮)。升阳除湿。带自除也。
胎动下血不安。加艾叶、阿胶炒黄芩、白术、砂仁、香附、糯米。
胎死腹中。加官桂、白芷、麝香。
产后恶露不行。加益母草、桃仁、苏木。
产后血虚。昏晕不醒。加人参、白术、白茯苓、干姜、香附、甘草。
腹中气块。加木香、槟榔。
血积块痛。加三棱、莪术、官桂。
口干烦躁。加麦冬、干葛、乌梅。
骨蒸劳热。加知母、地骨皮、柴胡。
小便闭塞。加泽泻、木通。
大便不通。加桃仁、大黄。
虚烦不眠。加竹叶、人参、酸枣仁炒。
心神恍惚。加远志、酸枣仁、白茯苓、辰朱另研。
呕。加藿香、半夏、砂仁、陈皮。
泻。加白茯苓、白术、莲肉、山药、炮干姜。
妇人经水先期而至。血紫有块。腰痛。手足冷痹口干。头眩胸痞。本方加条芩、荆芥、香附、小茴、玄胡索、续断、地榆、杜仲、甘草。
妇人血块作痛不可忍者。加三棱、莪术、青皮、陈皮、小茴、香附、吴茱萸、玄胡索、木香、甘草、姜、枣煎服。
妇人经不下行。逆经吐血不止。本方加川大黄酒浸炒一两。水煎,入童便同服。立效
妇人女子。经行愆期。以至鼻衄。错经妄行。本方去地黄。加桃仁、山栀炒、大黄酒
炒、甘草。共七味。水煎。临服,入童便同服。一妇人经行三日后。来多不止。本方加伏龙肝、地榆、蒲黄、黄柏、侧柏叶、黄连、白茯苓、甘草、栀子十三味。因气恼。
加香附。脾胃虚食少。加术。
论妇人经不调。或腹痛白带。或淋漓不止。或肌瘦者。头目眩晕。面色痿黄。四肢无力。以十全大补东加香附、陈皮、玄胡索、砂仁、阿胶、沉香、小茴香、吴茱萸。
论室女十四岁。经脉初动。名曰天癸水。至失于调理。心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遍疼。此感寒血气不顺。宜服小温经汤、利气散主之。
桂枝(三分) 白芷(四分) 白术(五分) 川芎(七分) 当归(酒洗一钱) 熟地黄(一钱)
枳壳(麸炒七分) 白芍(酒炒一钱) 羌活(四分) 柴胡(四分) 砂仁(四分) 黄芩(七分) 香
附(炒一钱) 甘草(二分) 小茴(酒炒四分) 血气刺痛心腹难忍。加玄胡五分。咳嗽。加杏
仁去皮尖七分。五味子十粒。桔梗七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香附(炒五钱) 黄芩(四钱) 炒枳壳(去y四钱) 陈皮 藿香 小茴(酒炒) 白术(去芦) 玄胡索 砂仁 草果(各三钱去壳炒) 甘草(八分) 浓朴(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调。酒亦可。
一论室女十五六岁。经脉不通。日夜寒热。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疼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一块痛者。此症误食生冷所伤。可服。
加减四物汤
香附(炒一钱) 当归(酒洗) 川芎 枳壳(去y炒) 柴胡 白芍(酒炒各八分) 黄芩
陈皮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各六分) 熟地黄(一钱) 白芷 玄胡索 小茴(酒炒) 白术(去芦炒) 青皮(去y) 砂仁 肉桂 甘草(各五分)
上锉作一剂。水煎,空心。热服。遍身痛。加羌活。
一论室女十七八岁。经脉不通。或百日或半年。颜色青黄、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
头疼目眩。肚疼结块。五心烦热。呕吐膨胀。此乃脾胃受伤。气血俱弱。误食生冷。急宜和气血。扶脾胃。先以逍遥散次服加味八物汤。后服调经丸。
当归(酒洗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川芎(七分) 熟地
黄(七分) 半夏(姜炒七分) 人参(五分) 麦门冬(去心五分) 甘草(四分)
上锉散。生姜三片。水煎。热服。后服八珍汤十剂。又可服调经丸数服。若少睡。加酸枣仁炒。以敛心血。
加味八物汤
香附 当归 白芍(酒炒) 白术 川芎 人参 熟地黄 小茴香(炒) 黄芩 柴胡 白
茯苓(去皮) 甘草
腹痛。加玄胡索、枳壳、干漆。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手足麻痹恶寒。加肉桂。咳
嗽。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
上锉,水煎服。
香附(醋浸晒干三两) 当归(酒洗) 白术(去芦一两半如腹痛以苍术代之) 枳壳(麸炒两半)
赤芍 陈艾(醋炒) 陈皮 小茴(酒炒) 川芎 浓朴(姜汁炒各五钱) 熟地黄(酒蒸两半)
青皮(去y一两二钱) 玄胡索 砂仁 三棱(醋浸 ) 莪术 牛膝(去芦酒洗) 白芷 粉
草(各两半)
上为细末。醋打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送下。
一论妇人二十岁后。遇经脉动来。沿身疼痛。手足麻痹。寒热。头痛目眩。可服。
加减五积散
浓朴(去皮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 川芎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姜半夏(炒)
芍(酒炒) 独活 羌活 牛膝(去芦) 桔梗 白芷 枳壳(麸炒) 麻黄(去根) 陈皮(各等分) 甘草(三分)
上锉散。姜、葱煎。热服。咳。加五味、杏仁。泻。去枳壳。加肉蔻。
一妇人二十三四岁。经水不调。或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淋漓。或成片。有阻二三月者。
气血弱。渐致潮热咳嗽。饮食少进。四肢倦怠。久必变生骨蒸。即成劳瘵。急当调治。可服前加味八物汤四剂。方可服大温经汤。
香附(八分) 当归(酒洗) 熟地黄 鹿茸(醋炙各八分) 白芍(酒炒八分) 人参 白茯
苓(去皮) 白术 吴茱萸(炒) 元胡索 川芎(各五分) 砂仁(四分) 陈皮(四分) 小茴(酒炒四分) 沉香(三分) 黄耆(蜜炒五分) 阿胶(炒) 肉桂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如汗不止。加酸枣仁炒、黄耆蜜炒、咳嗽。
加杏仁、五味、半夏、桔梗各五分。
潮热。加柴胡、黄芩。
一论妇女二十四五岁。所服药饵。加味四物六君汤。
加味四物六君汤
浓朴(姜汁炒五分) 桔梗 白术(去芦各四分) 砂仁 红花(各三分) 黄连(三分) 玄
胡(三分) 陈皮(四分) 甘草(二分) 当归(酒洗) 香附(各五分) 枳实(麸炒) 白茯苓(去皮)川芎 赤芍 苏叶 槟榔 半夏(姜汁炒各四分)
上锉散。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
一论妇人二十五六岁。血海虚冷。经水不调。或时小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日淋漓不止。
面色痿黄。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目眩。宜服四物补经汤。兼服乌鸡丸调理。
四物补经汤
香附 当归 白芍(酒炒各六分) 熟地黄 川芎(各五分) 黄耆(蜜炙) 白茯苓(去皮)
术(去芦) 黄芩 玄胡索 陈皮(各四分) 砂仁 小茴(酒炒) 人参 阿胶(炒各三分) 沉
香(另研三分) 吴茱萸(三分) 粉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
海金沙 侧柏叶(盐水炒焙干各四两) 香附(炒一两) 浓朴(姜炒三两) 当归(酒洗三两)
白术(去芦) 川芎(各二两) 白芍(酒炒二两) 熟地(二两) 羌活(一两半) 防风(一两半)
人参(一两) 砂仁(一两) 粉草(三钱)
上锉,用白毛乌肉膳鸡一只。不问三五年者俱好。宰后。去肠屎毛。将药末装入鸡肚中放
铜锅内。好酒五壶。水二瓶。文武火煮至干。取鸡去骨。取肉切细。同药晒干为末。用粳米粉酒水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吞下。酒亦可。
一论妇人二十七八岁。身体虚败。经水不时淋漓。或成片。或下黑水。面色青黄。头晕
眼花。四肢困倦。宜服此四五剂后。服大温经汤十余帖。
当归(酒洗一钱三分) 白术(去芦八分) 白芍(酒炒) 川芎 熟地黄 香附 阿胶(炒) 黄芩 蒲黄(炒) 侧柏叶 砂仁(各七分) 甘草(炒三分)
上锉,生姜煎,空心。热服。咳。加五味子、杏仁去皮。肚痛。加枳壳、玄胡索、干漆
气急。加半夏、苏子各五分。
一治妇人经水。来多不止。用蕲艾一两。好生酒炒三次后。碗盖淬入水。煎滚去渣。温
一论妇人三十一二岁。年年生育。败血过多。以致经水不匀。不时腹中疼痛结块。饮食少进。困倦目眩。潮热往来。五心烦躁。此血虚胃热。宜服红花当归散。兼用八物汤。
红花当归散
当归(酒洗八分) 川芎 赤芍药 熟地黄 香附(各六分) 枳壳(五分) 玄胡索(五分)
朴(姜炒) 小茴香(酒炒) 柴胡 陈皮 三棱(醋炒各四分) 莪术(醋煨四分) 牛膝(去芦
四分) 红花(三分) 甘草(二分)
上锉,生姜水煎,空心。热服。
一论妇人三十四五岁。因经水到时。当风坐卧。失于回避。腠理空虚。外邪乘入。遍身
麻痹。不能转侧。肺经受风。咳嗽痰盛。宜服五积交加散二三帖。又服八物汤十余帖。
五积交加散
只可服一二帖。勿多服。
羌活(一钱) 苍术(米泔浸) 防风(去芦) 枳壳(麸炒) 陈皮 柴胡 当归(酒洗) 川芎
独活 白芷 半夏(姜汁) 麻黄 桔梗 白茯苓 浓朴(姜炒各八分) 桂枝(四分) 甘草(三分)
上锉,姜、葱煎。热服。再服去柴胡。加乌药、僵蚕各一钱。酒煎。热服。
一论妇人三十六七岁。经行太过。血气虚耗。胃气不足。故经水妄来。可进八珍汤。同乌鸡丸治之。
当归(酒洗) 白术(去芦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 人参 川芎 熟地黄 白芍(酒炒各八分) 甘草(三分) 香附(八分)
上锉,生姜水煎。热服。
一论妇人三十八九岁。经水不行。腹中有块痛。头晕眼花。不思饮食。乃血断早。余血未尽。不时攻疼成疾。宜莪术散逐去余血。
香附(三两) 当归(酒洗) 莪术(醋煨) 元胡索 赤芍药 枳壳(麸炒) 熟地黄 青皮(去y) 白术(去芦) 黄芩(各一两)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八钱) 干漆(炒尽烟
)红花(各五分) 川芎(八钱)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好米酒调服。
一治妇人腹中常常作痛。上下不定。经年积血也。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 香附 乌药 干姜
上各等分。醋煎。焙干为末。空心。陈皮汤调下。
一论妇人四十二三岁。经水断绝。五十一二复来。或淋漓。或成片条。漏下不止。宜服和经汤。兼四物补经汤、乌鸡丸。相间服之可好。和经汤若三帖。即去气药。乃香附、陈皮、小茴是也。
白芍(酒炒一钱二分)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白茯神 黄芩 香附 白术(去芦) 川芎
酸枣仁(炒) 蒲黄(炒) 阿胶 白芷(各一钱) 陈皮 小茴(酒炒各七分)
上锉,每服一两。姜、枣煎。热服。
四物补经汤
乌鸡丸 方俱见前。
一凡妇人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时常头晕眼黑。耳鸣。赤白带下。腰腹疼痛四肢沉困。五心烦热。胸膈闷。不思饮食。肌肤减削。一切百病皆治。宜此
调经滋补丸
香附米(酒醋童便盐汤各浸一两各炒干共四两) 怀生地黄(酒浸蒸炒黑二两) 当归(酒洗二两) 川芎 白芍(酒炒各一两) 白术(去芦炒二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陈皮 怀山药牡丹皮 小茴(盐酒炒) 元胡索 阿胶(蛤粉炒) 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醋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调下。
一论妇人五十岁以外。经水犹不断。颠颠倒倒不准而来。当预防成败血症也。此丸甚妙
当归头(二两) 怀山药(三两) 白术(三两) 人参(二两) 黄芩(酒炒二两) 绵地榆(二两) 鹿角霜(三两) 黄柏(酒浸炒二两) 白茯神(去皮心一两) 怀生地黄(酒浸烘干四两)
上共为细末。用艾叶三两。水二斤。煎至一斤。去渣,入浮小麦粉六两搅匀。煮熟糊和药为丸。每日空心服一百五十丸。扁柏叶煎汤送下。
一治妇人因怒吐痰。胸膈作痛。服四物、二陈、芩、连、枳壳之类。不应。近加祛风之剂。
半身不遂。筋渐挛搐。四肢痿软。日晡益甚。内热口干。形体倦怠。予以为郁怒伤脾肝。血气复损而然。遂用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丸调治。喜其谨疾。年余悉愈。形体康健。
一治妇人晡热。形体瘦倦。饮食无味。月经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已久。或用顺气清热等剂
不应。更加寒热。且时欲作呕。此乃郁怒损伤脾胃。虚火错经妄行而然耳。以补中益气汤兼进六味丸。
一治妇人多怒。经行旬余方止。后淋沥无期。肢体倦瘦。口干内热。盗汗如洗。日晡益
热。皆由肝脾亏损。无以生发元气。
以补中益气汤。加茯神、远志、麦门冬、五味、酸枣仁、牡丹皮、龙眼肉。
逍遥散 (方见虚劳)
补中益气汤 (方见内伤)
六味丸 (方见补益)
十全大补汤 (方见补益)
妇人欲断产者。不易之事。兹录验方。以备所用。然其方颇众且多。有用水银、虻虫、水蛭之类。孕虽不怀。难免受病。此方平和而有异效。故具于后。
一妇人断产验方。
故蚕纸方圆一尺。烧为末。酒调服。终身不复怀孕也。
一千金断产方。
油煎水银。一日方息。空心服枣大一丸。永断不孕。且不损人。
一断子法。
用白面一升。无灰酒三斗。打作糊煮至二升半。绢袋滤去渣。分作三服。月经来日。晚吃一服。五更吃一服。天明吃一服。经事即行。终身无子。中医古书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 明 龚廷贤
脉双弦者。寒饮也。其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喘短气。经云:脉浮而细滑。
伤饮。脉弦数。有寒饮。春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其人短气。四肢历节走痛脉沉者有留饮。左右手关前脉浮弦大而实。膈上有稠痰也。宜吐之。病患百药不效。关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亦痰也。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阻涩也。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痰者。病名也。生于脾胃。然脾胃气盛。饮食易克。何痰之有。或食后。因之气恼劳碌惊恐风邪。致饮食之精华。不能传化。而成痰饮矣。有流于经络皮肤者。有郁于脏腑支节者。游溢遍身。无所不至。痰气既盛。客必胜主。或夺于脾之大络。壅气则倏然仆地。此痰厥也。升于肺者。则喘急咳嗽。迷于心者。则怔忡恍惚。走于肝则眩晕不仁。
胁肋胀满。关于肾则咯而多痰。唾流于中脘。则呕泻而作寒热。注于胸。则咽膈不利。眉棱骨痛,入于肠。漉漉有声。散于胸背。则揪触一点疼痛。或塞于手足。或背痹一边。散则有声。聚则不利。一身上下。变化百病。治当各从所因。是以虚宜补之。火宜降之。气宜顺之郁宜开之。食宜导之。风寒湿热。宜发散清燥以除之。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一论有湿痰。
热痰。风痰。老痰。寒痰。食积痰。宜后方加减。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湿痰盛者。身软而重。加苍白二术。
一热痰。加黄连、黄芩。痰因火盛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黄连。
一眩晕嘈杂 者。火动其痰也。亦加山栀、黄连、黄芩。
一风痰。加天麻、枳壳、南星、白附子、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加竹沥。气实者。加荆沥。俱用姜汁。
一老痰。用海石、半夏、栝蒌、香附、连翘之类。五倍子佐此药。大治顽痰。宜丸药。
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用药化之。加咸药软坚之类。宜栝蒌、杏仁、海石、桔梗、连翘、香附。少佐朴硝、姜汁。炼蜜和丸。噙服之。脉涩者。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气实痰热结者。吐难得出。或成块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一寒痰痞塞胸中。倍加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头之类。痰厥头痛。加半夏。
一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炒黄连、枳实以消之。甚者必用攻之。宜丸药。兼血虚者。用补血药送下。中焦有痰者。食积也。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使虚。若攻之尽则虚矣。
噫气吞酸。此系食积而郁。有热。火气动上。加黄芩、南星。
一血虚有痰。加天门冬、知母、栝蒌仁、香附米、竹沥、姜汁。带血者。更加黄芩、白
芍、桑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沥加生姜汁、韭汁。饮三五盏。必胸中烦躁不宁后愈。
一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宜补中气以运痰。降下加白术、白芍、神曲、麦芽。兼用升麻提起。内伤夹痰。加人参、黄耆、白术之类。姜汁传送。或加竹沥尤妙。
一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之不去。胶固稠浊者。必用吐。脉浮者。宜吐。痰在经络间
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凡用吐药。宜升提其气。便吐。加防风、川芎、桔梗、茶芽、生姜、齑汁之类。或瓜蒂散。凡吐。用布紧勒肚。于不通风处行之。
一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枳实、甘遂、巴豆、大黄、芒硝之类。凡痰用利药过多。脾气易虚。则痰易生而多。
一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一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及。在四肢非竹沥不开。在经络亦用竹沥。必佐以生姜、韭汁。膈间有痰。或颠狂。或健忘。或风痰。俱用竹沥。与荆沥同功。气虚少食。用竹沥
气实能食。用荆沥。
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也。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方用药。
一凡人头面颈颊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宜随处用药消之。
一凡痰之为物。无处不到。为随气升降故也。
一论竹沥。大治热痰。又能养血清热。有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得竹沥灌之。遂苏。诚
起死回生妙药也。
用水竹早姜竹。截长二尺许。小者每段劈作二片。大者劈作四片,入井水浸一时许。以薄砖
两块排定。将竹片排于砖上。两头露一二寸,下以烈火迫之。两头以盆盛沥。每六分中。加姜汁一分服之。热甚者。只可加半分耳。以竹沥加入汤药内服之尤妙。取荆沥亦治热痰。亦照此法取之。
一论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故曰痰因火动。降火为先。火因气逆。顺气为要。
加减二陈汤
橘红(去白一钱) 半夏(制一钱半) 白茯苓(去皮一钱) 贝母(一钱半) 枳实(炒一钱)
白术(去芦一钱二分) 连翘(五分) 黄芩(酒炒一钱) 防风(去芦五分) 天花粉(七分)
香附(童便炒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一论热痰在胸膈间不化。吐咯不出。寒热气急。满闷作痛者。名曰痰结。
开结化痰汤
陈皮(一钱)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桔梗(八分) 枳壳(七分) 贝母(一钱)
栝蒌仁(二钱) 黄连(五分) 黄芩(二钱) 栀子(二钱) 苏子(二钱) 桑皮(三钱)
朴硝(八分) 杏仁(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入姜汁磨木香服。
一论遍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亦作寒热。喘咳烦闷。或作肿块。痛难转侧。
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点如冰冷。脉来沉滑。乃是湿痰流注。经络关节不利故也。
清湿化痰汤
南星(泡二钱) 半夏(制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去白) 茯苓(三钱去皮) 苍术(一钱五分米泔炒) 羌活(二钱) 白芥子(三钱) 白芷(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入竹沥、姜汁。磨木香。温服。骨节痛甚。及有种块作痛者。名曰痰块。
加乳香一钱。没药一钱。海石三钱。朴硝五分。头顶痛。加川芎一钱五分。威灵仙三钱。
手臂膊痛。加薄桂引南星至痛处。
一论内伤七情。痰迷心窍。神不守舍。神出舍空。空则痰生。以致憎寒壮热。头痛昏沉
迷闷。上气喘急。口出涎沫。症类伤寒。兼治中风痰厥气厥。不省人事者。
清热导痰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茯苓(三钱去皮) 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
制) 南星(二钱姜制) 枳实(三钱麸炒) 桔梗(八分) 黄连(五分) 黄芩(二钱)
栝蒌仁(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煎,入竹沥、姜汁同服。
家传清气化痰丸
(制造甚得法。化痰清火。开膈顺气。消痞除胀。醒酒消食殊效。)
天南星(四两) 大半夏(四两)
二味先用米泔水。各浸三五日。以透为度。洗净切片。
以碗一个。盛贮晒干。先姜汁。次皂汁。又次矾汁。又次硝水晒干。一用生姜汁。浸一旦夕晒干
一用皂角煎水去渣。浸一旦夕晒干。一用白矾一两煎水。浸一旦夕晒干。一用朴硝一两煎水。浸一旦夕晒干。) 青皮(去y) 陈皮(去白) 枳壳(去y麸炒)枳实(麸炒)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苏子(炒) 白芥子(炒) 萝卜子(炒) 香附(盐水炒) 栝蒌仁 干葛 桔梗(去芦)苦杏仁(去皮) 黄芩(酒炒)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楂(蒸去子) 白豆蔻(去壳)前胡(去芦)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前浸四味药水。加竹沥一碗。泡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或茶或姜汤送下。
一论健脾胃。清火化痰。顽痰能软。结痰能开。疏风养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
清头目。止眩晕。
千金化痰丸
胆星(四两) 半夏(姜矾牙皂同煮半日用四两) 陈皮(去白三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枳实(麸炒一两) 海石(火 一两) 天花粉(二两) 片芩(酒炒二两)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当归(酒炒四两) 天麻(火煨三两) 防风(去芦二两) 白附子(炮二两) 甘草(生三两) 大黄(酒蒸九次五两) 白术(米泔浸炒四两) 气虚。加人参八钱。
上为细末。神曲二两。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茶水送下。
一名金珠化痰丸。治痰嗽如神。又治劳嗽。
用半夏十斤。米泔水浸十日。换水三次。取出。切作两半晒干。用白矾五斤。水一桶。入铁锅内化开。将半夏入矾水内。浸二十日取出。切作四瓣晒干。用生姜十斤。另研取汁。再入半夏浸二十日取出。晒干为细末。听用。粉草十斤。去皮。为粗末,入锅内。添水煮数沸取出。以布滤去渣。将净水仍入锅内。熬成膏子。和成剂。每病重者。用药二钱半。轻者二钱。金箔十张。和一大丸。与病患噙化。忌房事。此药神效。不可轻忽。
一治痰壅方
梨汁(一钱) 生姜汁(半钟) 蜜(半钟) 南薄荷末(三两)
上为匀。重汤煮十余沸。任意食。降痰。验如奔马。
一论痰饮为病。或狂或眩晕等症。无不奏效。
中州传明岐传。
川南星(四两) 半夏(十两) 白附子(五两) 小川乌(三两)
上俱切片。春七夏三。秋八冬十日。水浸。一日一换。日晒夜露。南星、半夏放瓷器内少
加姜汁同浸。去麻性。次将前药磨。又将绢巾滤去渣。澄白粉晒干。白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姜汤滚水任下。其药放舌上不麻为度方妙。
硼砂(一钱) 白矾(半生半焙一钱) 瓷青(上细瓷器打下青研细一钱) 甜瓜蒂(五分)
青礞石( 红浸姜汁内一钱)
上共研细末。每用二厘。薄荷浓汤调入鼻内即愈。
一人气短有痰。小便赤涩。足跟作痛。尺脉浮大。按之则涩。此肾气丸补饮也。用四物送六味丸。不月而康。仲景先生云。气虚有饮。用肾气丸补而逐之。诚开后学
之蒙。济无穷之夭枉。肾气丸即六味丸也。
一儒者体肥善饮。仲秋痰喘。用二陈、芩、连。益甚。加桑皮、杏仁。盗汗气促。加知
母、枳壳。不时发热。余以为脾肺虚寒。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补中益气以安中气而愈。
一妇人因怒吐痰。胸满作痛。服四物、二陈、芩连、枳壳之类。不应。更加祛风之剂。
半身不遂。筋渐挛缩。四肢痿软。日晡益甚。内热口干。形体倦怠。余以为郁怒伤肝脾。气血复损而然。遂用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调治。喜其谨疾。年余悉愈。形体康健。
补中益气汤 (见内伤)
八味丸 (俱见补益)欢迎来!  
> 清代或民国著名医书《寿世保元》卷1-10共10本全套。
商品价格:
发货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买家)承担
上传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
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查看
用户名:诚信古书屋
信誉值:150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相关类别商品
地摊最新商品
年代:清品相:有瑕疵
描述:清代或民国著名医书《寿世保元》卷1-10共10本全套。合订两大厚本。完整不缺页。2大本前后几页有点破损,有一大本内页有几页有点发霉,但不影响阅读,其他完好,内页清晰,32开8.5品。寿世保元》为明朝内府大御医龚廷贤所著,内容涉及脏腑络、诊法、治则、药物、方剂、民间单验方、气功、急救、食疗等精切的知识,是一部一度被内府秘而不示的医养奇著。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古玩城网店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华夏收藏网藏品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供求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7日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银牌3.8%、金牌3.6%、钻石3.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手续费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解放路支行帐号:01 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招行杭州解放支行帐号:23 2875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杭州建行莫干山路支行 帐号:50
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古翠支行 帐号:622 30 5818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邮政储蓄银行杭州湖墅南路支行 帐号:00
开户名:罗俏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书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