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100*(1+%x)-50]*(1+x%)=66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初稿)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一、商品价值的计算1.必须明确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还是商品价值总量:(1)单位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的无关。用公式表示为:现单位商品价值量=原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幅)。(2)价值总量则只与“个别的”有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与“社会的”无关。用公式表示为:现商品价值总量=现单位商品价值量×现商品总产量=原价值总量×(1+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幅)。2.试题中出现的“某某国”、“某某行业”、“某某部门”、“普遍”等词时,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如果出现“某某企业”、“某某人”、“率先”等词时,则指的是个别劳动时间或个别劳动生产率。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在计算过程中,把握一个基本方法:成正比的用乘法,成反比的用除法。例题:某企业一小时生产一件产品,价值10元。问:1.当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后,一件商品的价值是多少?该企业一小时创造价值多少?解析: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后,一件商品的价值仍是10元,但同样的时间该企业要生产两件产品,故一小时要创造价值2×10=20元。2.当该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后,该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价值多少?该企业一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多少?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意味着产品价值降低一倍,故一件产品价值5元,由于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未变,一小时仍创造一件产品,故该企业一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5元。3.当该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以后,一件产品价值多少?该企业一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多少?解析:该企业和整个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故一件产品价值5元,由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一小时创造两件产品,故该企业一小时创造的价值是2×5=10元。例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一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4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一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D )A.720元&&   & &B.400元&&   & &C.864元&&    &&&D.600元你来练练:1.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 16件上衣2.如果将上题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改为“个别劳动时间”,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A 1件上衣&&&&B 2件上衣&&&&C 4件上衣&&&&&D 8件上衣解析:此类题型重点考察对商品价值量与等价交换原则的理解。学生要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例1中假设“一双皮鞋”与“两件上衣”价值量都为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有等式成立:1双皮鞋=2件上衣=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后为:1双皮鞋=2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后为1件上衣=1/4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可得等式:1双皮鞋=2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件上衣。故选C。(也可以直接用等式表示: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价值增加一倍,1双皮鞋=2件上衣×2;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价值降低一倍,4件上衣=1/2,现在的等式为:1/2双皮鞋=2件上衣×2)例2中生产皮鞋与上衣的个别劳动时间变化,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所以等式仍然成立,故选B。3.(2009江苏)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 2& &&&&&&&&B 4&&&&&&&&&&&& C 8&&&&&&&&&&& D 16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生产电脑和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一倍,因而1台电脑还是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选B。4. (2008北京) 2006年,某商品的价值为一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选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同样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本题的计算过程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原来生产一件商品的时间现在可以生产1。25件,价值总量不变,意味着1.25件商品价值1元,故1件商品价值0。8元(直接用公式表示为1/(1+25%))。5.(2008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商品的价值是1/(1+25%)=0.8元。故选B。6.(2009全国)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是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 720万元&&6元&&&&&&&&&&&&&&&&&&& B 720万元&& 5元C 600万元&&5元&&&&&&&&&&&&&&&&&&& D 600万元&& 6元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2009年该国甲种商品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应为100万件×(1+20%)=120万件。因此,甲种商品在2009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00÷120=5元(6/1+20%)。价值总量为120万×5=600万。故选C。7.(2009安徽)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一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两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解析:该部门1小时生产的价值总量为1×260=260元。今年该部门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是1×(1+30%)=1.3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260除以1.3=200元,甲生产者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200×2=400元。选B(劳动生产率提高30%后的商品价值量是260/(1+30%)=200元,由于甲每小时生产2件产品,所以甲生产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400元。)。8.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8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大约A 17%&&&&&&&&&&&&& B 30%&&&&&&&&&&& C 35%&&&&&&&&&& D 40%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从已知条件得知,每件商品价值260元,甲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每小时价值总量为800元,即是每件商品的价值量由原来的260元降为现在的200元。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根据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列方程式260÷(1+X%)=200。计算结果X=30。故选B9.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一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520元,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产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一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16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A 提高了30%&&&& B 降低了30%&&&&&& C 提高了35%&&&&&&& D 降低了35%解析: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以,根据甲生产者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价值1600元可知一件商品的价值为元。假设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可列算式520÷(1+X%)=400。计算出X为30,(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据此判断,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0-400)÷400=30%)故选A。10.(2009全国)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 增加8万元&&&&&&&B 增加6万元&&&&&&&& C 减少14万元&&&&&&&& D 不变解析:注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以2008年某企业销售收入是60万元而非80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是60×(1+10%)=66万元,增加6万元。选B。(解析:第一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该企业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10万件×6=60万。第二步,由于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产量是10万件×(1+10%)=11万件。第三步,由于其他条件没有变,该企业2009年的销售收入是11万件×6=66万,所以比原来增加6万,选B。)11. 2008年棉纺织部门生产棉纺织衬衫100万件,每件衬衫的价值量为24元。如果2009年该纺织部门生产这种衬衫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纺织部门衬衫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2880万元、24元&&&&&&&&&&&&&&&&&&& B.2880万元、20元C.2400万元、24元&&&&&&&&&&&&&&&&&&& D.2400万元、20元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题干中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一定时期内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故2009年商品的价值总量与2008年一样是:100×24=2400(万元)。因为2009年该国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24/(1+20%)=20元,故2009年该国商品的价值量是20元,此题考生容易误选A项。故选D。12. (2008海南)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选B 。由于本题限定的条件是该国只有两个企业生产M 商品,故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两家企业生产的全部商品耗费时间的平均。本题解题的思路是: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则甲企业的产量提高到12万件,每件商品所耗费的生产时间为5小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共有M商品20万件,总耗费劳动时间为(12万×5)+(8万×10)=140万小时。20万件M商品=140万小时,故1M=7小时。13. (2007全国)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 4克&&&&&&&&&&& B 8克&&&&&&&&&&&&&&& C 16克&&&&&&&&&&& D 32克选C。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故5件A商品=16克白银。另一种思路是,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前,5件A商品与16克白银的价值量相等,即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无论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只要生产A商品与白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是不变的。14. (2008四川)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 100亿元和110亿元&&&&&&&&&&&&&&&&&&& B 110亿元和110亿元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选C。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故其价值总额为100亿+(100亿×10%)=110亿元。而其价格总额为:其他条件不变,意味着单位商品价格不变,其单位商品价格仍为10元。2008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仅考虑这一因素则产品数量为10亿+(10亿×10%)=11亿件。同时劳动者数量增加10%,则产品数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为11亿+(11亿×10%)=12。1亿件,故价格总额为12.1亿件×10元/件=121亿元。15.某国2010年生产甲商品20亿件,价值总额为200亿元。如果2011年从事甲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180亿元&&&&&&& B 200亿元&&&&&&&&& C 220亿元&&&&&&&&&& D 260亿元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价值总额为200亿元×(1+10%)=220亿元。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所以,虽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但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220亿元。故选C。16.(2008宁夏)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解析:2007年该国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00/10=10元,2008年该国生产M商品10×(1+10%)×(1+20%)=13.2亿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8年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为10/(1+20%)=25/3元,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25/3×13.2=110亿元。故选A。17.(2007全国)假定生产一种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40&&&&&& B。2&& 40&& 20&&&&&& C.4&& 80&&&20&&&&& D.4&& 160&&&40解析:该生产者每小时生产1件甲商品,因此4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是4件;每件商品的价值是40元,4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是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为40元。故选D。18.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劳动生产率原来现在某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一天生产运动服100件一天生产运动服400件同类服装厂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天生产运动服100件一天生产运动服200件“现在”该服装厂运动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原来的&&&& ,该厂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原来的A.1/4&&&4倍&&&&&&B.1/2&&& 4倍&&&&&& C.1/4&&& 2倍&&&&& D.1/2&&&2倍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以看出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一半,即是原来的1/2,。该服装厂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提高了4倍,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是过去的1/2,因此,该服装厂现在一天创造的价值只增加2倍。故选D。19.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5亿件,其价值总额用该国货币表示为50亿元。如果2010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A.5元&&&&&&&&&&&&&& B.20元&&&&&&&&&&& C.10元&&& &&&&&&&&D.15元解析:2009年该国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50/5=10元。2010年该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2010年该国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0/2=5元。故选A。20.某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生产汽车40万辆,其价值总额为200亿元,该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仅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0%,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该企业2010年减少20%的产量,并主动降价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2010年生产的价值总额比2009年少A 20亿&&&&&&&&& B 36亿&&&&&&&&&& C 40亿&&&&&&&&&& D 48亿解析: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无关,该企业减少20%的产量即减少20%的产值200×(1-20%)=160亿。降价10%只是价格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到价值的变化,由于其他条件不变,所以价值总额就是160亿,故比原来减少了40亿。选C。21.某部门生产一台电视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并且能盈利270元。生产者甲制造一台这类电视机的个别劳动时间为3小时,生产者乙制造一台这类电视机的个别劳动时间为9小时,请问7小时甲比乙多盈利&&& 元。A 60元&&&&&&&&&& B 270元&&&&&&&&& C 360元&&&&&&&&& D 420元解析: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甲3小时盈利270元,乙9小时盈利270元,即甲每小时盈利90元,乙每小时盈利30元,7小时甲比乙多盈利:(90×7)-(30×7)=420元。故选D。22.(2013九江一中)假设2011年某国生产M商品的A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为30万元。如果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而生产该商品的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2年A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A 30万元&&&&&&& B 36万元&&&&&&& C 37.5万元&&&&&&& D 45万元解析:第一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2012年商品的价值量是原来的1÷(1+25%)=4/5;第二步:商品使用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故2012年该企业的使用价值总量是原来的1×(1+50%)=3/2;第三步:2012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原来的4/5×3/2=12/10;第四步:2012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30万元×12/10=36万元。故选B23.某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这意味着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分别A 增加1/2倍,增加2倍,不变&&&&&&&&&&&&&& B 增加2倍,减少1/2,不变C 减少1/2,增加2倍,减少1/2&&&&&&&&&&&&& D 增加2倍,不变,增加2倍解析: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因此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价值总量成正比,因此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也必然增加。故选D。二、商品价格的计算变化情况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该国货币贬值 mN÷(1-m)元该国货币升值mN÷(1+m)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mN÷(1+m)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 mN÷(1-m)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N×(1+m)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N×(1-m)元该国通货膨胀率为mN×(1+m)元注:一般来说,公式中存在如下关系: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升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2.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在只考虑纸币发行量与购买力关系时,可以根据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公式:商品价值总额=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说明:一,商品价值总额是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总产量的乘积,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二,当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1,意味着纸币升值,商品价格下降为原来的1/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当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1,意味着纸币贬值,商品价格上升为原来的1/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3.牢记以下快速解题公式:① 通货膨胀率=(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② 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实际发行量③ 现商品价格=原商品价格×(1+通货膨胀率)④ 现商品价格=原商品价格/(1-纸币贬值率)例题:(2007四川)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 1.8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选C。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因为其他条件不变,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10%即需要2.2万亿元。例题:假定一国2009年全社会使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亿单位,平均价格水平为10美元,在这一年里单位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2009年该国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美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2000亿美元,这时1美元相当于&&&& 美元,这会引起&&&& (A)。A.&& 通货膨胀&&&&&&&&& B.5000&& 2.5&&&通货紧缩C.2000&&1&& 币值稳定&&&&&&&&&& D.4000&& 2&&&& 币值升值例题: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A.&&& 纸币贬值&&& &&& &&& B.&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通货膨胀&&&&&& &&&&&&& D.2000& 3& 购买力提高你来练练:1.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货膨胀率为5%,问当年该国有关部门发行的纸币应为A 5250亿元&&&&&& B 5500亿元&&&&&& C 4750亿元&&&&&& D 5000亿元解析:此类题型围绕纸币发行量出题,重点考察对纸币流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另外,此题还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故要多发行纸币。由此,当年该国有关部门发行的纸币应为(30000÷6)×(1+5%)=5250(亿元)。故选A。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 元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内,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0.80 物价上涨&& B.1.25 投资减少&& C.0.40 物价上涨&& D.2.50& 物价持续下跌解析:当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即(1+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即(1+50%)。由于纸币发行量不变,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即(1+20%)/(1+50%)=0.80可知选A。3.(2008全国)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 12元&&&&&&&&&& B 12。5元&&&&&&&&&&& C 18元&&&&&&&&&& D 18。75元选B。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和货币贬值20%的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后,商品的价值量随之下降,应该是1。5M=15元,即1M=10元。货币贬值20%后,相同货币只能购买到(1—20%)的商品,即0。8M=10元。(该题考查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纸币贬值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价值量15/(1+50%)=10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的价格10/(1-20%)=12.5元。)4.(2007四川)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B.2万亿&&&&&&&&C.2.2万亿&&&&&&&D.2.4万亿解析: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因为其他条件不变,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随着代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10%,即需要2.2万亿元。故选C。5.假定某国2010年市场上待售商品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且价格与价值相等。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年内平均流通5次,如果这一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此时一元纸币相当于&&& ,会出现&&&&& 经济现象。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B.0.5元的货币购买力&& 通货紧缩C.0.2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解析:纸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所以某国应该发行纸币3万亿*1/5=6000亿。实际发行了12000亿,纸币贬值1倍。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所以即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商品价格总额仍不变,故选A。6. 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 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次。A.1000&& 6&&&&&B.1200&& 3&&&&&&&& C.1000&& 3&&&&&&D.1200&& 6解析:设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X,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得出流通次数为20*150/X,如果该国多发行250亿元纸币,商品价格上涨25%,则商品价格总额为20×150×(1+25%),得出流通次数20×150×(1+25%)/X+250则列出方程式20×150/X=20×150×(1+25%)/X+250。故选C。7.(2010全国)假定某国2009年甲商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 5元, 6元&&&&&&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6元解析:由于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则甲商品的单位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1+20%)=6元。故选A。8.2010年某国待售商品2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多发行了25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A 25%& 25%&& &&&B30%& 35%&&&&&C 80%& 75%&& &&&D 20%&25%解析: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200×15÷3=1000(亿)。由于政府多发行了250亿,因此造成物价上涨,其上涨幅度为250÷%=25%,货币贬值幅度为1-=20%。故选D。9.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8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8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在货币价值与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 5元 6元&&&&&& B 4元 4.8元&&&&&& C 10元 11.8元&&&&&& D 6元7.2元解析: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得出,2010年甲产品的价格是:8÷(1+100%)=4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价格为4×(1+20%)=4.8元。故选B。10.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M国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减少了80%,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了5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前售价40元的商品,现在的售价应该是A 6元&&&&&&&&&& B 12元&&&&&&&&&&& C 16元&&&& &&&&&&&&&D 24元解析:根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设价格总额为X,即1+50%=X/(1-80%),计算出X=3/10,40×3/10=12元。故选B。11.如果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该是&&&&&&&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A & 通货膨胀&&& &&&&&&&&&&&B & 购买力降低C 16000& 2& 纸币贬值&&&&&&&&&&&&&& D 2000& 3购买力提高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故选A。12.某国去年单位甲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元,今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同时货币贬值率为20%,假定甲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甲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今年一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 90元&&&&&&&&&& B 50元&&&&&&&&&&&& C 60元&&&&&&&&&&&&& D 80元解析: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的情况下,甲商品的价值应为30÷(1+25%)=24元,货币贬值率为20%,即出现了通货膨胀,甲商品的价值应为24÷(1-20%)=30元。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以甲生产者3件商品价值30×3=90元。故选A。13.假设某企业去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5元,总产量为100万件,今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商品今年的价格分别是A 7.5元 6元&&&&& B 10元12元&&&&&&&& C 15元 24元&&&&&&&& D 8元 16元解析: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后的商品价值为:15÷(1+50%)=10元。出现了20%的通货膨胀率以后,商品的价值为:10×(1+20%)=12元。故选B。14.M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8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30%,可是实际上原来价格40元的商品,现在价格涨到了50元,假如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 万亿元。A 13&&&&&&&&&&& B 12.48&&&&&&&&&&& C14.4&&&&&&&&&&& D 15解析:由于货币需求量增加了30%,故应发货币量为8×(1+30%)=10.4万亿元。又根据商品价格由40元上涨到50元,设价格增长率X故40×(1+X)=50。得出X=0.25,所以实发货币量为10.4×(1+25%)=13万亿元。或直接列算式8×(1+30%)×(1+50-40/40)=13&& 故选A。15.(2011年重庆市二诊)M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通货膨胀率为&&&&&&&& ,原来标价30元的商品,现在的价格是A 20%&20%& 36元&&&&&&&&&&&&&&&&&&&&&&& B 23%& 25%& 44元C 20%&25%& 37.5元&&&&&&&&&&&&&&&&&&&&& D 23%& 20%& 40元解析:应发货币量为10×(1+20%)=12万亿元。由于实际发行了15万亿元,故货币贬值幅度为12÷15=0.8,即1元只相当于0.8元,贬值20%。设通货膨胀率为X,即12×(1+X%)=15,X=25,即通货膨胀率为25%。原来标价30元的商品现在的价格是30×(1+25%)=37.5,故选C。16.2009年某国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为20000亿元,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货币需求量增加了1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44000亿元,假设2009年该国一件A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2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一件A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 40元&&&&&&&&&& B 10元&&&&&&&&&& C 20元&&&&&&&&&& D 30元解析:货币需求量增加10%即应该发行20000×(1+10%)=22000元,实际发行了44000元意味着实际发行量比应该发行量增加了一倍,故纸币贬值一倍,原来20元的商品现在为40元,故选A。17.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位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亿元纸币。A &&&& B &&&&& C &&&&&&D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因此,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40亿件×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25%=1250(亿元)。所以,选A。18.(2013重庆一中11月)假设某国2011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2012年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国待售商品总量增加30%,商品平均价格水平下降20%,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2年的货币流通次数为: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解析:根据流通公式可推知:货币流通次数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即乘以130%)、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即再乘以80%)、与流通中的货币量成反比(即除以130%),故2012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130%×80%/130%=4。故选B。19.随着经济开始复苏,某国2012年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此前,由于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纸币发行量已经减少了2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原来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都是A 66元&&&&&&&&& B 77元&&&&&&&&&& C 88元&&&&&&&&&&& D 99元解析:根据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公式解题:商品价值总额=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k,其中商品价格总额是不变的,可知本题中纸币购买力变动系数k=商品价值总额/《纸币发行量(1—20%)×货币流通次数(1+10%)》=原购买力×1/0.88。此时,原价100元的商品的价格为100×1/k=100×0.88=88元。故选C。20.(2013湖南省重点中学)假设某国2011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下降20%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2年的价格分别是A 4元& 6元&&& B 6.25元& 6元&&& C 8.3元& 8元&&& D 16元& 24元解析:第一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价值量降低一倍,即为5元;第二步:商品价格与货币贬值率成反比,即5÷(1-20%)=6.25元;第三步: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即5×(1+20%)=6元。所以选B。21.假定2012年2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5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截止2012年11月,用100元只能购买4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A 20%& 25%&&&&B 20%& 20%&&&&&& C 25%&20%&&&&&&& D 25%& 25%解析:原100元购买5件即每件价格20元,现100元购买4件即每件价格25元,物价上涨了25%。原来100元可以购买5件,现在100元只能购买4件,即原来的100元只相当于现在的80元,纸币贬值20%。根据公式3:25=20×(1+x)&&& x(物价上涨率)=25%根据公式4:25=20÷(1-x)&&&x(纸币贬值率)=20%附:纸币贬值率和通货膨胀率在高考计算题中的运用【2010&全国卷Ⅰ文综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5元&6元&&&&& B.&10元& 12元&&&&C.&&&&20元& 24元&&&&D.&8元& 16元答案:A。该题同样考查这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通货膨胀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值量10/(1+100%)=5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格5/(1+20%)=6元。首先,要搞清概念。通货膨胀率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纸币贬值率则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之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次,由基本概念推理计算方法。方法一: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即: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通货膨胀率=(200/100-1)×100%=100%。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即: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相同,实际生活中也是用价格的变动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最后,考生要灵活应用,简化计算步骤。例1: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理论依据: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具体算法:5&/(1-20%)=6.25&(元)例2: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具体算法:&5*(1+20%)=6&(元)注意,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有些同学想象中认为是相同的。这一点要注意搞清概念,更正观念上的错误。汇率的计算1.汇率的含义和表示方式汇率指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可以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用别国货币表示自己国家的货币,一是用自己国家的货币表示别国货币。2.计算方法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举例说明: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就说明人民币升值,可以比过去兑换更多的美元。相反,如果人民币(或美元)汇率降低,说明人民币(或美元)贬值,比过去兑换的美元(或人民币)减少。升值用乘法和加法,贬值用乘法和减法。例如:过去1美元=8人民币,美元汇率下跌20%,则现在1美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应当是:1美元=8×(1-20%)=6.4人民币。例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4.95&&&&&&&&B.1:5&&C.1:5.6&&&&&&&&&D.1:6.05【解析】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即1单位M国货币=5.5单位N国货币, 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1+10%)M国货币=5.5单位N国货币。两国间的汇率为1:5。例2:如果2009年美国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例是1/6,2010年假如美元通货膨胀20%,某国货币通货膨胀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为A&1:3.75&&&B&1:7.5&&&C&1:7&&&D&1:8【解析】2009年1美元=6元某国货币,2010年假如美元通货膨胀20%,某国货币通货膨胀50%,那 么(1+20%)美元=6×(1+50%)元某国货币,1美元=7.5元某国货币。例3: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解析】1美元=8元人民币,8000人民币可换1000美元,美元汇率下跌了20%,1美元=8×(1-20%) =6.4人民币,1000美元=6400人民币,所以损失00人民币。例4: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解析】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汇率不变情况下,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当同比上 涨5%,但是,美元如果贬值,人民币换到的美元应当更多,所以价格上涨就应当在5%以上。三、外汇汇率的计算1.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因而它总是涉及两种货币。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一种货币汇率上升,另一种货币汇率就会下降,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汇率上升或下降,而必须明确是哪种货币的汇率。一般来说,谁升值,谁升率;谁贬值,谁降率。汇率的计算公式:令甲国货币:乙国货币=M:N& 则甲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后,计算公式为:【M/(1±升值或贬值率)】:N乙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后,该计算公式则变为:M:【N/(1±升值或贬值率)】即谁的货币升值/贬值,就在谁的数值下面除以一个(1±升值或贬值率)。2.汇率类计算题有时还会和银行利率、物价总体变动情况(通胀率)等因素组合在一起考查。以“汇、利双变类试题”为例:(1)&&&&&&先分别计算甲、乙两国原收益,公式为:甲国原收益=一定数额货币×甲国原存款利率,当甲、乙国原汇率为1:A时,乙国原收益=一定数额货币×A×乙国原存款利率(2)然后根据汇率变化情况,分别求出变化后的汇率和变化后的收益:变化后的收益=一定数额的货币×变化后的汇率比值×新的存款利率例题: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 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 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 损失了美元160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解析:本题以人民币升值这一话题为背景。根据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可以推算出他付出了0元人民币。根据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了20%,即1000美元可以换人民币为 1000×8×(1-20%)=6400元人民币。因此,同两年前相比,小张损失了=1600元人民币。故选A。你来练练:1.(2010全国新课标)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出口到某国的关税是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某国的价格用某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 80,& 84&&&&&&&&&&&B 84,& 80&&&&&&&&&&& C84,& 64&&&&&&&&&&& D 84,& 100解析:计算分两步:在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是1:8,价值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的某国货币,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某国的商品价格用某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的商品的新价值是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是1:8,因此,出口到某国的价格用某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故选C。2.张先生有10000美元,准备用于储蓄。如果他储蓄时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汇率是1美元=6.9元人民币。一年后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4%,美元调整为3%,汇率是1美元=6.8元人民币。张先生一年定期储蓄可能获得的最大本息收益为A.70 720元人民币&&&&&&&&&&&&&&&&&&B.10 400美元C.74 880元人民币&&& &&&&&&&&&&&&&&&D.10 451美元解析:选D。由于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所以“一年后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4%,美元调整为3%”与题目没有关系。第一种情况:用美元存,本息取美元:10 000×(1+4%)=10400(美元)=70 720(元人民币)。第二种情况: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存,本息取人民币:10 000 ×6.9×(1+3%)=71 070(元人民币)=10451(美元)。所以张先生一年定期储蓄可能获得的最大本息收益为10 451美元。3.(2007北京)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解析:本题考查利率、汇率等问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假设存人民币,一年后合计:7700元+7700元×3%=7931元(不含税);假设存美元,一年后合计:+×4%=1040美元(不含税),合人民币=7800元。据此判断,存人民币划算,是最佳理财方式。故选B。4.(2007天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的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为20%,存款到期应得到的本息为A 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解析:×3×4%-7%×20%=84392元。故选C。5.假设2009年M国一单位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3元,1单位M国货币比1单位N国货币为1:5,如果M国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2010年将该商品出口到N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的角度,可换回N国多少货币A 40&&&&&&&&&&&&&&& B 50&&&&&&&&&&&& C62.5&&&&&&&&&&& D 65解析:此题考查了三个知识点,一是商品价值量与价格;二是纸币;三是汇率。第一步:M:N=1:5& 故M=5N。第二步,由于该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故该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是13÷(1+30%)=10。第三步,又由于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故该国一商品的价格是10÷(1-20%)=12.5。第四步,由于M=5N,所以12.5×5=62.5。所以选C。6.假如中国一家企业在汇率为100美元=700元人民币时,向美国出口商品,每件商品100美元,共卖出4万件,获利320万元人民币。那么,当汇率变为100美元=600元人民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A 处于亏损状态&&&&&&&&&&&&&&&&&&&& B 少获取利润400万元人民币C 仍然保持一定的盈利状态&&&&&&&&&& D 多获取利润400万元人民币解析:汇率变化前,企业所需要的成本是700×4万-320万=2480万元人民币;汇率变化后,企业的产品总价值为600×4万=2400万元人民币,还不足之前的成本,肯定亏损,故选A。7.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化,小张有人民币6700元,如果目前汇率为1美元=6.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6.2元人民币,小张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6968元&&&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6901元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124美元&&&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解析:在目前汇率下,6700元人民币以人民币存入银行和以美元存入银行,一年后所得分别是6901元人民币和1040美元。按美元存入所得的1040美元在汇率变化为1美元=6.2元人民币后折算为人民币6448元,低于按人民币存入所得的6901元。故选B。8.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6美元/件的价格出售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人民币13元/件,如果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30%,假设结算当日汇率为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则该企业出售100万件商品可以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A 3080万元&&&&&&& B 3120万元&&&&&&&&& C 2200万元&&&&&&&& D 2064万元解析:总收入是:100万×6美元×6.8=4080万元人民币。每件成本是:13÷(1+30%)=10元。总成本是100万件×10元=1000万元。则利润是:4080万元-1000万元=3080万元。故选A。9.(2010年湖南)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 80&84&&&&&&& B 84& 80 &&&&&&&C 84& 64&&&&&&&D 84& 100解析:本题涉及到关税、汇率与商品价值量等知识点。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前用N国货币表示为(10+10×5%)×8=84元;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后用N国货币表示为:﹤10÷(1+25%)﹥×8=64元。选C。10.(2009年海南)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4.95&&&&&&&& B 1:5&&&&&&&&&& C1:5.6&&&& &&&&&&D 1:6.05解析:由于2008年 M国的货币贬值10%,1.1单位货币相当于2007年的1单位货币,据此,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表示为 :1/1.1=x/5.5,得出x=5,即汇率为1:5(注:通货膨胀率为10%是指物价上涨了10%,而不是纸币贬值了10%,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假如是纸币贬值了10%,则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1-10%)=5.5/x,得出x=4.95,即汇率为1:4.95)。选 B。四、股票价格的计算解答此类题,可以先计算预期股息(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以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乘以股票总面额(特别提示:不能把预期股息率同预期股息相混淆,也不能把股票的票面金额等同于股票价格。)。例题: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是A10000元&&&&&& B 12000元&&&&&& C 125000元&&&&&&&& D 15000元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该为12.5×元。所以选C。你来练练:1.股民王某在证券市场上购买了某个上市公司的股票10手,每手100股,每股面值5元,预期每年每股可获6%的股息,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为3%,假设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一年后王某所购买的所有股票的价格是多少?所有股票的面值是多少?每股股票的价格是多少?A 3000 元&&& 5000元&& 5元&&&&&&&&&&& B 15000元&& 30000元&& 5元C 10000元&& 5000元&& 10元&&&&&&&&&& D 1000元&& 3000元&& 10元解析:此类题围绕股票价格出题,重点考察对股票面值、股票价格以及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的理解和把握。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正因为股票可以买卖,所以股票具有价格。学生要重点把握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此题中“王某所购所有股票的价格”一年后应为(10×100×5×6%)÷3%=10000元。“所有股票的面值”为10×100×5=5000元。“每股股票的价格”为10000÷(10×100)=10元。故选C。2.小张于日在股票市场购买了某股票2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6元,预期每年可以获得5%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年利息率为1.98%。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购买的2000股股票价格是(B)A 39600元&&&&&&&&& B 80808.08元&&&&&&&&&& C 49500元&&&&&&&&& D 32000元3.藤某花了45000元购买了A股份公司上市发行的面额为18元的股票3000股,预期每年每股可得6%的股息,而当年银行存款利率为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1年后,理论上藤某的股票(A)A.如果成功转让,则赚19800元&&&&&&&&&&&&& B不赔不赚C.每股价格1.2元&&&&&&&&&&&&&&&&&&&&&&&&& D.如果成功转让,则赚9000元4.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公布自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小张持有每股面值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9%,当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央行升息,他的股票(C)A.升值36000元 &&&&&&&&& B.贬值40000元&&&& C.贬值4000元 &&&& D.升值2000元五、储蓄、利息和利率的计算例题:(2012年上海)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 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 ,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A700元&&&&&&&& B 712.25元&&&&&&&& C 350元&&&&&&&& D 356.13元解析:首先求出第一年利息与本金的合计:10000元×(1+3.5%)=10350元;然后再计算10350元存一年的利息:10350元×3.5%=362.25元。则两年利息合计:350+362.25=712.25元。你来练练:1.(2012年福建)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位630.0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为2.5%,一年期国债利率为3.7%。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A 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 股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C 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D 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解析:本题考查汇率换算、利率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作出判断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10000元人民币存款一年获得的收益是1%=250元;购买一年期国债获得的收益是1%=370元;兑换成美元,存款一年获得的收益是:(1)×3%×630=300元。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2.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解析:解答本题分三步:第一步,假定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3%=7931元;第二步,假定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美元×4%=1040美元,可得人民币7.5×元;第三步,把用人民币存款和美元存款最后所得加以比较,得出结论为B。3.某金融机构某年共吸收储蓄存款6000万元,向社会发行债券4000万元,发放贷款1亿元,假如存款、债券、贷款都是一年期,年利率分别是1.1%、1.9%、3.7%,其他需支付的费用为60万元,则此金融机构一年的利润是A 238万元&&&&&&& B 168万元&&&&&&&& C 244万元&&&&&&& D 304万元4.日发行额度为400亿元的2006年凭证式(三期)国债上柜。此次2006年凭证式(三期)国债的3年期额度为280亿元,5年期120亿元,年利率分别为3.14% 和3.49%。本期凭证式国债票面利率分别低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0.1%、0.11%,但考虑到免税优惠,购买国债仍然比存款合算。假如你购买材料中的5年期国债3000元,那么,到期后的利息应当是A 523.5元&&&&&&& B 104.7元&&&&&&& C 282.6 元&&&&&&&& D 314.1元5.如果你把3000元用于五年期储蓄存款,实际收益与购买上题中同期国债相比A 多得134.7元&&B 多得16.5元&& C 少得91.5元&& D 少得92.7元解析:此类题围绕银行利润与存款利息出题,重点考察学生对银行利润的来源、计算方式、居民存款利息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要重点把握银行利润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即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而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税后利息另外要扣除20%利息税。例1中“此金融机构1年的利润”为:1亿元×3.7%-(6000万元×1.1%+4000万元×1.9%)-60万元=168万元。故选B。例2中“到期后的利息”为:%×5%=523.5元(不考虑扣税)。故选A。例3中要考虑储蓄存款利息的扣税问题,计算方法为:3000×(3.49%+0.11%)×5×(1-20%)-%×5=-91.5元。故选C。6.某工商银行向企业和个人贷款3000万元人民币,平均连利率是6%,同年吸收储蓄存款2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为4%,支付本行职工当年工资、奖金20万元人民币,其他开支20万元。这一年银行应获得的利润总量是A 100万元&&& &&&&B 80万元&&& &&&&C 60万元&&&& &&&&D 40万元解析:根据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利息=本金×利率,可以得出:银行利润=3000万元×6%-2000万元×4%-20-20=60万元,故选C。7.张某在今年2月15日将1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定期一年(一年期利率是2.25%,暂停利息税),他后悔没在去年9月份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当时银行一年期利率是4.14%,利息税为5%)。他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的利息收入A 增加189元&&&B 减少189元& &&C 增加168.3元&&&D 减少168.3元解析:利息量=本金×利率×存贷日期,,由此计算出,2009年2月利息量为1%×1=225元;去年9月存入的利息为1%×1×(1-5%)=393.3元,393.3元-225=168.3元。故选D。六、分配方式的计算解答分配方式类计算题,首先要准确判断分配方式的类型。判断分配方式的关键是“两看”:一看“所有制”。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按劳动要素分配只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其他形式可存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中;二看“因提供了什么而获得的收入”,如果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提供了劳动而获得工资、奖金、津贴等则是按劳分配,如果是在私营、外资经济中提供了劳动而获得工资、奖金、津贴等则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如果是提供了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要素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内容可参考下表:所有制范围提供了什么而获得的收入所属分配方式公有制经济劳动(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劳动设施及劳动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外资经济劳动(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各类所有制经济资本(存款、股票、债券等)按资本要素分配技术(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按技术要素分配土地(地租、房租等)按土地要素分配管理层收入(如绩效年薪)按管理要素分配例题:(2010年安徽)李某是一国企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子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 26000元&&&&&&&&&&&&& B 36000元&19000元C 49000元& 21000元&&&&&&&&&&&&& D 44000元&11000元解析: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有李某的工资、奖金,为=4400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包括个人专利转让所得、房租收入,为000元。故选D。你来练练: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问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 12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解析:此类题型围绕分配收益出题,重点考察对我国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区别和把握。例题中“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和“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这两项属于按劳动要素进行的分配,而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属资本要素分配,出租住房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转让技术收入则属于技术要素分配,故选D。七、税收的计算税收计算类试题主要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额计算。其一般公式为:应纳税款=应税收入×税率。其中较难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特别提示:要先扣除“起征点”,然后对照税率表看该收入应纳的最高税率属于哪一税级,然后将应税收入依次分解入各个税级中并分层计算出各自的对应数值,最后加总。例题: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自日起施行。这一决定对1980年通过的个税法第6条第1款第1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扣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假定某外资企业高级职员李某收入为6000元,问该职员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A 535元&&&&&&&& B 360元&&&&&&&& C 270元&&&&&&&& D 385元解析:此类题围绕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种出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和累进税率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要正确把握个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数额和税率。现行税法对个税的起征点做了新的调整,即统一调整到1600元,对低于1600元部分的个人所得无需缴税。个税采用累进税率。此题中“该职员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1)应缴纳个人所得额:00元(2)低于500元部分:500×5%=25元(3)超过500至2000元部分:()×10%=150元(4)超过部分:()×15%=360元(5)计算结果:25+150+360=535元。故选A。例题:2008年7月,王某办理了退休手续,8月他受到了单位一次性向他发放的退休补贴5000元以及500元的中秋节过节费。根据相关规定,王某的上述收入(注:工资薪金所得税的扣除标准为2000元)应当A 免征个人所得税&&&&&&&&&&&&&&&&&&& B 缴纳400元个人所得税C 缴纳175元个人所得税&&&&&&&&&&&&& D 缴纳475元个人所得税选B。扣除2000元后王某退休补贴和中秋节过节费应纳税额为3500元,根据税率表计算为:500×5%+00×15%=400元例题:某一个体户每年应纳税所得为3万元,按税率表计算,该个体户全年应纳税多少?计算如下:(1)确定应税额。题中所给的3万元即为应税额。(2)明确税率。(参看下列图表)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租赁经营所得税率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52超过5000远至10000元的部分1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及损失之后的余额。(3)分段计税。不超过5000元部分:5000元*5%=250元5000元至10000元部分:0元10000元至30000元部分:00元累计税额:250元+500元+4000元=4750元例题:假如一外企高级职员,月薪6800元,他每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首先确定应税额:收入扣除费用。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职员应税额为:6800元—2000元=4800元其次明确税率。(参看下列图表)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关键是分段计算。全月应纳税所得税率(%)税额不超过500元部分5500*5%=25元超过500远至2000元部分100元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50元所以,该职员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5元+150元+420元=595元第二种计算方法是运用速算公式:应纳个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即应纳个税税额=4800元×15%-125=595元你来练练: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税率也作了调整(见下表)。修改后的个税法于日起施行。若某人的月工资为8500元,个税改革后实际少缴多少税款A 325元&&&&& B 630元&&&&&& C 445元&&&&&&&& D 480元附:税率表改革后改革前级数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级数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0-15003010-500502101052500-2000102532055531512542510054203755302755525137563555056303375780000以上45135057356375840103759100000以上4515375解析:先计算出改革前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00元,位于第四个税级,500×5%+1500×10%+3000×15%+5元。再计算出改革后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5000元,位于第三个税级,1500×3%+3000×10%+500×20%=445元。则改革后甲实际少缴纳税款925-445=480元。选D。八、企业利润和利润率的计算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标,企业利润和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利润=企业收入-成本企业利润率是企业利润与企业资产的比例,即利润率=利润/资产九、国民收入的分配计算1.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0亿美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0000亿美元,假定该国人口数量为1亿,问该国的国民收入、职工工资总额、人均国民收入各是A 45000亿美元&&& 10000亿美元&&& 45000美元B 3500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35000美元C 50000亿美元&&& 15000亿美元&&& 50000美元D 3000亿美元&&& 15000亿美元&&& 30000美元解析:此类题型围绕国民收入出题,重点考察对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要重点把握国民收入是一个净产值,不包含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即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总产品)-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此题中该国的国民收入==35000亿美元。职工工资总额=-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00美元。故选B。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方程式计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