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大连市中心小学新兴小学干的活到现在没给钱怎么要

大连市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标准研究暨骨干教师培训(首次网络视频互动)研讨过程纪实
大连市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标准研究暨骨干教师培训(首次网络视频互动)研讨过程纪实
9:44:00 大连教育学院
  时间:日& 13时
  主会场:大连市教育学院网络教室
  分会场:各县市区远程教室
  王雅婷(沙河口区研训教师):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正因为习作教学的特殊性,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师。
  大连市教育学院研训教师团队以超前的眼光满足基层学校的需要,下发了小学习作评价标准,假期,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对照评价标准看了两次试讲,进行了调整。今天组织老师们看了两节习作课--《心里话》,下面我们结合两节课的教学情况,对照评价标准展开不同角度、不同重点的研讨,并且主会场、分会场交替进行。首先请作课教师玉华小学的程晓颖老师就进行教学反思。
  程晓颖(作课教师,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对习作教学有一定的困惑,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教学中注意抓住主要目标,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创设学生经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修改上引领学生通过诵读来评改,其模式是自改--互改--自己修改。
  教学目标部分
  崔洁(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在今天的习作课上我比较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因为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一堂课的三维目标应围绕三个方面来确定:其一,应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要求;其二,符合文本的特点;其三,符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我认为今天习作课上的目标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得科学、合理。两堂课上从教师的层面看,老师心中的目标十分明确,始终在引导、启发、处处在鼓励学生写清楚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能不同层次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乐于向别人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得轻松、自然,效果非常好。可见有目标的指导与训练才是有效的训练。
  张巍立(沙河口区玉华小学):
  在大连市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学目标项目三级指标中有这样一条描述:"'教'与'学'设定符合学段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双向平衡"纵观这两节习作课,教师的语言无论是指导、点拨还是过渡都在努力围绕这个目标的达成服务。
  比如在第一节习作指导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问学生:"现在你想对谁说说心里话?"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都是妈妈、爸爸、姥姥、奶奶等答案时,适时进行点拨:"除了这些家人,你还想对谁说说心里话?"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又想到了老师、同学、不守公德的陌生人、护士阿姨等等。这种引导不仅帮助学生开拓了习作思路,更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恰恰也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中年段习作目标要求。
  再来看第二节习作评改课,教师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这里仅欣赏其中的几句话:"某某的修改符号用得真准确。""某某读自己的文章真动情。""请大家在听的时候像某某同学一样做好记录。""某某同学的修改习惯真好,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坚持下去定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目标是明确的。这种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出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隋红珍(沙河口区台山小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所以说一节课三维目标的科学设定与有效实施也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重点就程晓颖老师习作指导课的三维目标的设定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1、知识与技能目标老师是这样确定的: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真情实感,并且能结合事例说具体;通过本课的交流和习作,能留心观察生活;通过本次训练,能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
  这恰恰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要求。
  在刚才的课堂上,老师在引导学生写心里话的时候,并没有写法上的各种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学生的写作就是他们的一种倾吐,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
由此也不难看出:老师根据学段和教材习作要求,设定合理的目标,学生还是易于接受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了写作要求。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乍一看《说说心里话》这个作文题目,学生会觉得可写的太少,倾诉的对象也无非局限于父母、同学和老师。而程晓颖老师犹如剥笋一样,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活了学生尘封的记忆,让学生产生了倾吐的欲望。
  不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个环节--
  老师问:此时此刻,你心底深处那些最想说的话,想对谁说呢?教师点拨说心里话的对象:亲人、伙伴、老师、其他人)
  (对谁说--延伸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接着老师又问: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说什么--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你的心里话,想结合什么样的生活小事来说给我们听呢?
  (怎样说--形成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这样有层次的指导是可取的。
  同时,在今天的两节课上,老师注重落实了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等等。这一些习惯的培养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老师是这样确定的: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打动人心的是真情实感,而亲身经历的事情,才具有真切的感受,才能产生真情实感。
  今天的习作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石就是写真话,抒真情。(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就能显示出儿童的个性、特性和灵性,放手让孩子"自我写真",表达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符合儿童单纯的天然本性。)
  当然,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又是做人。而第二单元的专题就是"以诚待人",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会场:
  吴伟(中山区):
  看了这两节课我想到了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节好课必须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目标作支撑,这两节课给我两点启发。
  第一点是:怎样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居高临下,明确方向
  所谓居高临下,指的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当全面、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标准,其次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还要把握自己所执教的年段总的目标要求。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避免没有航向乱行船的盲目。
  下面,我们不妨将这两节课所确定的目标与以上"三个把握"作以对照。
  目标一:"留心观察生活,不拘形式、畅所欲言",与语文课程标准对3、4年级(中段)所提出的目标要求相吻合。
  目标二:"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目标三:"结合事例说清楚、说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很好地体现了四年级(下)向高段过渡循序渐进的变化。
  二、深入其中,明确要求
  1、深入本学期习作目标中。
  教参中对本学期习作教学明确提出"感情真实、内容具体"的要求。本次习作目标的确定很好地落实了了本学期这一习作目标要求。讲评课设立的"叙事奖"、"真情奖"也很好地落实了目标。
  2、深入本单元的目标中。
  本次习作课所在的单元是第二单元,单元的训练点是学习作者叙事条理清楚,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中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本次的指导和讲评紧紧围绕这一点,确定目标展开教学的。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的思路说心里话,落实有条理地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的目标。
  3、深入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中
  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了留心周围生活的想法和做法,习作已经有段过渡到了篇,习作的重点有三年级的不拘形式、自由的表达,说清楚即可过渡到了由顺序、说清楚说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上,为步入高段奠定基础。
  怎样确定目标要求的第三个想法是:因文而异,确定本次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紧紧围绕本组元目标,结合本次《说心里话》习作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从例文中学写,从学生互动交流的实例中导写,比如,指导课、讲评课,教师引导学生将"心里话"说清楚、说具体等,使习作的目标落到实处。
  第二点启发: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形式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目标确定后,要考虑到让它落到实处)
  比方说:开课创设情境播放"知心畅语"栏目中的文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里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降低习作难度;还有大组、小组交流中,在习作自改中、佳作赏评中,老师于细微处的引导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体现了形式、过程、手段为目的服务,使得这两节课目的性清,实效性强。
  总之,如果我们在确定习作目标时,能有纵观全局的理念,登高远望的视野,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有就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就会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林的局限。
刘德臣(普兰店):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刚才听了程老师的精彩做课,可谓是受益匪浅。应该说程老师的课很好的贯彻了大连市小学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刚才中山区的老师从教学目标上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结合程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谈一谈她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评价表中的教学内容明确指出:教师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注意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重点是明白对谁说,说什么心里话,结合事例说清楚;难点是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表达出真实情感。
  应该说程老师是一位底蕴深厚、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她能够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抓住本次习作的主线,创设不同的情景,通过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学生在习作中,只有吐真言,抒真情,才能做到
"把心交给读者",才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教学中,程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开课伊始,便运用课件播放三篇了文章,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与情景,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消除学生习作的顾虑和障碍心理,并通过准确、恰当的过渡语言,引导学生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点拨学生说出心理话的对象,然后用一、两句话先概括自己要说的心里话,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此过程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并且通过出示关键词语等环节的设计,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拨动学生的情弦,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点燃了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迸发真实,很好的引领着学生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正做到了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特别是评改课上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我想,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审视社会;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社会;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就会使学生妙笔生辉。
  习作兴趣与策略部分
  主会场:
  王雅婷(沙河口区研训教师):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一方面不少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写出来的往往是空洞无物,一个模式。学生感到写作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这显然与新课改理念相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当前作文教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所以。写作兴趣的提高是我们老师的热门话题,教师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讨习作兴趣问题。
  张党红(沙河口区79附小):
  在写作兴趣培养上,本课是有亮点的。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习作中的三个阶段:想说--乐说--说好。想说,教师创设情境,优美的语言过渡让学生达到想说的目的,解决写法上的问题;乐说,鼓励学生习作兴趣,真正达到孩子乐写,会写。教师把兴趣的调动始终贯穿始终,并把渗透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课堂的激励机制更是调动兴趣的有效手段。
  范云芳(沙河口区北甸小学):
  习作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在这个重头戏中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能把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起来,那么这节课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甚至一大半。
  听了程老师的这两节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之后,感触颇深。在这两节课上程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调动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比如,在"对谁说"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的思维非常局限,基本上都想对自己的亲人说,面对这种情况,程老师给予了适时、恰当地引导:"走出家门,除了对自己的亲人外,你还想对谁说?"很快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起来。再如,在"说什么"这一教学环节,程老师多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说心里话,这些都在渗透着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还有在讲评课上,叙述奖和真情奖的设立也更加调动了学生习作交流的热情。
  郭锐(沙河口区马栏小学):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这节课的感受的话,那么就是两个字:真实。就是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就像程老师打在屏幕上的五个字:我笔写我心!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本次习作的内容恰恰就是"说心里话",那什么是"心里话"呢?那个学生说的好:就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展开来说,就是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从程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学生诉说的对象是广泛的:有亲人,如父母、爷爷、奶奶;有老师,有同学,有朋友,还有不认识的叔叔、阿姨等。学生写的内容是丰富的:有孙子想为奶奶端茶,体现了浓浓的祖孙情;有女儿对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有自己对护士姐姐的感激;有女儿希望爸爸多陪伴自己;还有女儿劝自己的爸爸不要再打麻将,尤其是这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喊,想让自己的爸爸改邪归正。学生尽情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敞开了自己的心灵之窗,做到了在毫无作文心理负担下,"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自由呼吸,随意吐纳,让习作中流淌着真情。
  程老师的习作指导让我再一次的认识到:只有"真实"才是学生习作的生命。因为真实能激发创意,让习作流淌真情,这样,才是真正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分会场:
  && 高金香(庄河):
  听了今天的两节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想以夏老师所辅导的评价表为准绳,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与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上,结合今天的两节课,来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不甚成熟的观点。
  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看,这两堂课都是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情境的创设上。
  指导课的导入,导在学生的人生阅历积累与心灵需要上。首先她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用课件播发了校广播站知心畅语信箱栏目的三篇文章,创设了一个富有真情实感的生活情境。这样做,可以引发学生澎湃的情感共鸣,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情感倾诉氛围,使学生产生了想一吐为快的情感冲动。在这样的情境中老师又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候,有一些话想说又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或没有机会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心里话"这就导在了学生的心灵需要上,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讲评课的情境创设同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老师说:"今天在场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知心朋友,在用心灵聆听你的心里话,同时我们设立了三个奖项……"这样的情境创设非常具有激励性。它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赏识的愿望,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
  应该说,这两堂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调动积极性上不但优化了导入的设计,而且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愿望。
  这两堂课从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用上来说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交流,既有教师的指导,也有同伴的互助。
  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一下指导课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1.创设情境诱真情。2.追忆生活燃真情。3.开启心扉诉真情。4.自由交流品真情。
  在习作指导课中,老师首先创设情境来点燃学生心中的真情,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追忆生活,应该说这堂课,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打开学生的思路上,也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指导课,首要工作就是解决内容的问题,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做"有米之炊",老师把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打开学生的思路上的做法是成功的,老师无论是课件演示、还是指名学生说、小组说都围绕这一点来做,打开孩子的思路。
  教师在指导中还有一点是我极为欣赏的,也就是说,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引导,而不是孩子们你说我说他说,总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她总在引导学生往深处说,说清楚事,还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些引导,可以让孩子们一步步把事说清楚、说具体、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老师的这种穿针引线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很自然地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即为我的一点粗陋之见,希望可以和大家有思想上的碰撞,在碰撞中生成我们想要的"玉"。
  马润秋(金州区南山小学):
  很高兴能在这里欣赏到2节十分精彩的习作课堂教学,看了这2节课,感觉执教老师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民主自由的训练方式,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这两节课,结合我们《大连市习作课堂教学评价表》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提起作文,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很伤脑筋,在习作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咬烂铅笔头"的情形。学生们怕写作文,老师们怕教作文,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学生们对单调枯燥的作文教学产生了厌恶,对习作缺乏兴趣所致。那么我们就应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顺应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讲究学生作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那么如何在习作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认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习作课就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一、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起点、习作教材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新奇、想了解的、乐于观察的、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容,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说、写欲望的目的,为写作打下基础。今天的习作课在开课伊始,老师就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校园"知心畅语"的新学期首期节目来创设情境,学生们被他们所喜爱的节目所吸引,也感觉到原来此次作文内容就是像在节目里说说知心话一样简单,所以学生们就会有兴趣,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的创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被吸引,思维活跃,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符合实际&&&&
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的要求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面对作文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这仅仅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吗?其实不尽然。有时老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设置了太多、太高的框框条条,这无形中禁锢了孩子思想,这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只有打碎这所谓有意义、立意高的枷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让孩子在写作中获得倾吐的满足,智慧的火花就能不时地迸射出来。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起点来对待他们的作文,符合学生的实际,提出习作要求。
  这节课上执教老师只要求学生:说说你心底深处那些最想说的话。这样的要求贴近学生,学生自然无所拘束,畅所欲言。我们切忌,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不要用成年人的作文水平去框住学生的思维。
  三、评价激励&&&
激发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一文中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励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用婉转带有鼓励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受到鼓舞,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努力写作的激情,从而使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主的需求,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肯定优点,借助煽情的评价会让小学生表现出那种乐此不疲的激情。课上执教老师亲切、平和的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我们看到,作文在这节课上不再是难事。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还要我门今后在工作教学当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经过努力,我们的作文课上一定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象。
  评价、资源开发、多媒体运用部分:
  主会场:
  王雅婷(沙河口区研训教师):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对学生主体精神给予足够的关注,写作就会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①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②在习作来源上,除了要求写记实作文外,还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
  ③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④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⑤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学习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尤其是在习作评价上,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和困惑,接下来我们谈谈有关评价及资源开发、多媒体运用方面的问题。
  邵志红(沙河口区新兴小学):&&
"评价是一门艺术"。程晓颖老师在这节课上能够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发挥评价的鼓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课上乐于表达、敢于交流,能够主动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现了"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
尤其是在作文讲评课上程老师对董小鹏这个孩子第二次读文后的评价十分精彩。首先教师的语言跟进很及时,"你为什么要加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要想表达的具体,就要在细节处下功夫,重视写后的修改。随之教师评价"董小鹏在读作文时能发现问题进行修改,这种习惯真好,值得大家学习"。这与开课时老师教给大家的评改方法:"诵读修改"不谋而合。可见教师的评价是有心之语。这句评语对这个学生个体而言,老师的评价是肯定、是赞美,他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这些都会引发这个孩子更积极的心理,在本节课上或许还会有新的发展。同时教师的评价对全班学生而言,则是学法的指导。因为老师评价时不但说出了人家这个地方写得好,而且还说出好在哪里,这对全体而言就是指导。我想类似这样的别具匠心的评价点教师是否可以课前预设几处,可以起到一举数得的作用。
  其次,我很感动于程晓颖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别说学生,我们看着心里都很温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每个学生发言时,程老师都会注视着他,眼睛里透着真诚的鼓励和欣赏。这样我想到我上小学时,因为作文写得还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那些话语我都淡忘了,但是一个动作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老师一手拿着我的作文本,一手把我搂在她的身前,边读我的作文,边抚摸着我的小脸。这个爱抚的动作使得我对写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充满了自信。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真得不能忽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魅力,这些都是评价的艺术性。
  曲海燕(沙河口区实验学校):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今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谓见惯司空,花样繁多,有些甚至是喧宾夺主。但是今天看了程老师的这两堂作文课之后,我认为程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方面却做到了恰到好处,讲究实效。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开课伊始,程老师给学生呈现出三篇图文音像并茂的短文,内容特别接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还顺理成章的引出本次作文的内容--说心里话、写心里话。可谓一举两得。
  2、运用多媒体简单明了,省时高效。
  上课过程中,程老师在帮助学生选择用什么体裁来写这篇作文时,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回忆日记、书信等格式要求,简单明了,省时高效。
  3、运用多媒体,反复出示重点内容印象深刻。
  在第二课时评改作文过程中,程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了作文要求之后,又一次出示了本次作文的三个重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写作、讲评的重点。这是相当必要的,为学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4、运用多媒体,当场当面修改效果显著。
  在评改第一位学生作文时,程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让全班学生看到整个评改的过程。原文是怎样写的,评改后的文章是怎样的,使学生不光看到了改的过程,还学会了在哪改、怎样改最恰当。
  因此我认为程老师的这两堂作文课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方面确实做到了恰到好处,实实在在。我想在我们的作文课上也应该向程老师一样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分会场:
  张红(西岗区)
  十分感谢市教育学院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学习的好机会,也十分感谢做课的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您们辛苦了!
  习作教学一直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我觉得在这两节课上,教师积极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正确、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方面,特别贯彻了大连市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理念。下面就从三方面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首先,我认为做课的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开展此次习作,课堂上教师的三处引导,正是基于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进行的预设:(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候。有一些话想说又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或者没有机会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心里话"--点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2)此时此刻,你心底深处那些最想说的话,想对谁说呢?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点拨说心里话的对象:亲人、伙伴、老师、其他人--点出了本次习作的对象。(3)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掏心窝子的话呢?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地说一说。学生打开思路,教师粘贴相应的词语("感恩""委屈""思念""愿望""理想""建议"……)
--点出了本次习作的主题和中心。对照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用足了教材中的文字资源。
  其次,我认为教师能以教材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教师成功引发学生以往对知识的相关联系,成功的引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实际。体现在两个环节的创设中:(1)创设每周三的知心畅语信箱,我们留心可以看到选择的三篇文章有日记、书信、记叙文的一般格式,教师是有意在拓宽本次习作的表达形式,从内容上看这三篇文章也具生活性、情趣性。这位学生打开了习作的思路;(2)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话,想结合什么样的生活小事来说给我们听呢?可以在小组里聊一聊。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认同感,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情感是思想和言语的动力。教师正是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同伴交流使学生"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从而点燃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唤起了学生认识和交往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最终达到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我们教材中习作的要求在这里被教师创造性的开发和运用。
  最后,从课堂学生的表现上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成功地引导下,学生们自主投入对习作的中已有素材的不断裁减增补中,自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孩子们是充满情趣的在进行写作,充满真情地在进行写作。
  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是对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正确、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指出,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战庆莲(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习作标准中提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适时、适度、讲究时效。"在第一课时习作指导的导入环节,该教师能够恰当运用多媒体播放三篇文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习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训练学生倾听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可谓"适时"。在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上,教师又以课件出示习作内容,让学生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使学生明确讲评目标,为讲评做了很好的铺垫,应该说很有实效性。
  习作教学的评价呈现出如下特点:
  (1)多元化&
:标准中提到"教师在习作课堂上要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在这两节习作课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集体点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2)层次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先是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然后是集体点评,最后是教师点评。
  (3)学生参与评价有热情,积极主动。教师能够运用肯定的语言,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例如:该教师为了调动学生讲评的积极性,设立了三个奖项:叙事奖、真情奖、小作家奖,创设竞争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讲评。
  (4)有针对性:课标中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该堂课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第二课时的习作讲评,在小组互评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回忆小组互评的步骤,使学生明确评价该篇习作要看是否结合生活小事写出了心里话,是否有真情实感。因为评价是多元化的,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才使评价显得有艺术性。
  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时常困惑着我们的语文老师。今天的课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非常感谢作课教师及相关的组织领导,并且由衷的希望以后能多为我们创设这样学习的机会。
  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部分:
  主会场:
  王雅婷(沙河口区研训教师):
  作文的阅读、修改、评价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从接受者角色转变为参与者,成为写作的主人。学习作讲评课的要领是"针对性强"和"具体实在"。"针对性强"是指每次习作都会有不同的习作提示或要求,都会有训练的侧重点,要依据习作指导来把握讲评的方向,与习作指导协调一致。另外,课前要老师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把握学生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指导时要能突出学生本次习作的闪光点,切中要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具体实在"是指不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文章的思路、内容、语言描写等,都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必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亲自动脑思考,亲自动笔修改。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表现在学习的效果上。
  郭伟(沙河口区李家街小学):&
  作文过程不单单是学生个体掌握作文知识和能力的活动,更是师生、生生的群体活动。有效的作文训练关键在于尊重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互动交流中掌握学习作方法。
  这两节课的合作性方面,程老师处理得很有特点,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平等交流中共同探究"写什么?怎样写?",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比如,讲评中就两篇作文进行集体评改,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大声讨论了文章的布局谋篇,表情达意、语句运用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程老师还注意采用恰当的提示性语言,促进孩子们的参与意识,投入到互动式地倾听、评价活动中去。如"你从文章哪个例子中看出来呢?咱们一起来评议这篇文章还有哪些优点?请你给他提些建议好吗?"等等,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学生养成了虚心听取他人发言,合理思考问题的意识,互动中也得到了习作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同层面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其二、重视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说,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利用形式,在内容上做足文章,达成有效教学才是我们要思考的。程老师安排的组内生生评改作文这一环节,就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在集体共评的基础上,孩子们在组内结合自己已有的习作经验,从发现问题入手,既对组内成员作文进行细节润色,还注重了整体调整;同时注重认可、欣赏他人的作品,赏析评出单项奖。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成员们共享、共同占有了不断生成的新思维、新的习作资源。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走过场,合作前教师的细致指导,过程中教师也相机指导,合作后又进行了反馈,一步步扎实进行,学生们的评价能力也在一点点地积累、提高。
  程老师的习作指导、评改课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个体的写作困难,可以通过集体行为来解决,在集体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师生、生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可以说,师生、生生合作是作文训练不可或缺的,这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强有力保证!
  肖昕晖(沙河口区双语学校):
  观摩了由教育学院组织的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次习作教学研究活动。这是大连市第一次由一位教师连续执教习作指导与评改两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这个活动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了教师良好的基本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表现了教师较强的洞察力、敏锐的思维,在倾听学生心声的同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予恰当的指导或建议,课堂有序,以学定教,巧妙地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将自己课前的预设于课堂的生成自然衔接。下面就谈谈我认为的几个精彩之处:
  第一个是当教师在进行到指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内容、习作要求,运用恰当的写作体裁时,当学生认为可以运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来写作时,教师适时地将已经准备好的课件出示,对学生予以提示,使学生有法可依,同时达到了省时高效。
  第二,在评改课上,指导学生进行评改习作时,展示了一名学生的习作,在两次评改此文时,教师有效地运用了学生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将这个孩子自行修改的语句加以运用,因势利导,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么改?"当学生回答:"这样修改,将我的心里想法写了出来,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感情。"教师顺势提示全体学生:"在写事情时,写上自己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就能具体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要求同样是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运用学生资源,巧妙地将这一难题予以解决,教给了学生将文章写具体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表达方法。
  第三,教师能够抓住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运用恰当的表扬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习作的修改方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学生们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改时,有的人确实是盲目的,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所以,当教师表扬一个学生说:"某某同学真虚心,听取同学意见时,在自己的作文上做好标记,以备自己修改。"表扬另一组学生:"这个小组的同学全部都评完了,他们正在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真棒!"这样的即时评价,让被表扬的孩子有了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会做得更好,而这样的语言同时也是对其它孩子的指导,利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肖泽玉(沙河口区黑石礁小学 ):
  新科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只有落实了这种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学生的爱学写、会写、能写。从自主性来看,这两节课充分体现,效果极佳。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设情境,引发写作的主动性
  指导课上,教师着力突出与突破的是"对谁说""说什么"的重难点。第一层次,教师创设的对话情境,在师生你来我往的聊天中,在轻松,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学生想对谁说已经明确,为"写什么"做好了铺垫。做到了对谁说我做主。
  第二层次,在引导"写什么"的环节上,教师采用让学生打开日记本交流心里话的方法,拓展学生习作空间,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方式,其间看到有的学生在静静的看日记,有的在抬头凝思,有的两人交流,还有的与老师交谈。学生自主选择记叙文,书信,日记等,做到了写什么我做主。
  从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日记本这一举动可以看出,老师很住一培养学生自主的留心周围生活,自主地积累习作素材,体现了积累素材我做主。
  情感的大门打开了,思维的火花碰撞燃烧,有效地实现了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第二、还学生修改的自主权
  如果说在作文指导课上自主性体现较好的话,那么在第二课评讲可是学生的字改呼该更加体现了自主性。
  在这节课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习作的互改与自改。先是教师设计了领改环节,虽是领改,但没有包办代替,评什么奖,为什么评这个奖,修改意见,都由学生作主。接着教师引领小组互改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读(杜自己的习作)、评(评奖项)、划(用修改符号画出问题词句)、改(修改文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用怎样的形式读、评、划、改都是自己做主。体现了改什么我做主。
  第三,科学评价,树立习作的自信心。
  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第一条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当学生有了写作的自信心后,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这两节课贯穿始终的评价机制,无疑为习作的自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像课中教师的本人的,师生间的,生生间的,一句两句话的评价,以及教师设立的"小作家奖"
  "真情奖"叙事奖",甚至是让获奖学生读自己的精彩片断,这一系列的评价氛围,保护了学生自尊,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学生此时已由一开始的要我写,到后来的我要写,再后来的不知不觉中我能写。
  总之这两节课在对学生的尊重中是自主的学习方式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能力得到提升。
  董敏(沙河口区西南路小学):&&&&&
  在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一篇篇饱含真情、文质兼美的文章,孩子们通过"知心畅语"活动说了心里话,吐露了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习作这种形式,享受了倾诉的愉悦,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世界。
  程老师之所以能够把孩子们调动起来,激发了各层面孩子的参与热情,就是因为在循循善诱中老师帮助孩子打开了记忆的大门,激活了思想的火花,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安全可信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过程,回味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参与习作的过程与学生个人生活的参与度逐渐融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是有困难的,如:在刚开始进入习作指导时,老师提问: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尚未开启,答案都集中在对家人这一条线上,这时老师及时提示学生:刚才同学们都是对家人说的,你还想对谁说?这种提示带有总结和提示的双重作用,而又提供自由的思想空间,学生豁然开朗,对社会上的人、对老师、对同学……参与面自然打开。而在讲评过程中,通过教师领改、学生自我修改、小组讲评改等多种形式,即教给学生改的方法,又把改的自由交给了学生,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参与程度达到了100%。
  从参与度的角度概括本课特点为:参与层面广,参与程度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达到了悲欢共的参与深度。如果多做几次这样的习作,可以说孩子们就是参与了彼此的成长过程。
  温美霞(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
  听了程老师的课感受是不仅是在听一节课,更是在欣赏一堂课。程老师的作文课从教学效果看做到了"四个得到"即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基本技能得到提高;思想情操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发展。
  基础知识得到夯实表现之一:在孩子们在作文中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心里话。从学生修改后的作文中我们也能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比较扎实。基础知识得到夯实表现之二:学生在布局谋篇上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生动表现出来。如一位学生对妈妈看到打碎的音乐盒时的表情及语言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孩子们在作文的同时不仅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基本技能也得到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评改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记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如老师在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时,让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学的作文,还要边听边记听到的作文的内容,做到评改作文有理有据。这一训练,有助于学生听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三次不同层次的评改机会。如自读自改,小组评改。小组评改后再读再改。使得学生在一次次的评改作文中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学生作文内容丰富,有表现对奶奶的关心,有表现对护士阿姨、环卫工人的感激,还有的倾诉自己的苦恼,有的甚至动情地向爸爸提出戒烟的建议等,学生在欣赏其他同学作文的同时得到思想的熏陶。在作文中,不仅孩子的思想得到陶冶,思维也得到拓展。如开始学生在叙说自己的写作内容时,孩子们把眼光只局限在对家人述说心里话,老师话音一转,走出家庭,你还想对谁说,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打开,有的把眼光聚焦在社会中的各行业人员中,有的则关注自己身边的邻居等,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
钟武(沙河口区南平小学)
  一、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态自然。美观的板书,"知心畅语"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习作课有一定的新意,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
  二、&在导入中能够预设学生的困惑,对共性的问题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
  强调。
  (1)&关于"写什么"。教师借助"知心畅语信箱"已有资源,,帮助学生
  开启心灵和记忆的闸门,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问题。
  (2)&在教学进行中,能够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解如何借助具体的事情来表
  达,防止学生泛泛的进行白描。
  (3)&对文体,特别是书信的格式给予必要的提示。
  三、&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运用的亲切自然。
  (1)&教师说"你一下找准了要求,我聘你为我的语文助教"等,对提升
  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2)&在最后发言的女孩子情绪持续激动的时候,老师轻轻的搂住学生肩
  膀,一直这样搂着说话,给孩子以无声的支持。这既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在场的老师。
  总之,程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有相当高的教学机智。
  建议:
  1、第二课时初的回顾要求建议在第一课时写作之前出示。
  2、学生语言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应该给予当堂指出,比如:学生董小鹏的文章里有"奶奶轻轻的捶背",自己给自己捶背不符合实际,改为"捶腰"比较好;另一处"我奶奶否认了"该为"婉言拒绝了"更好。
  分会场:
  王迎春(旅顺登峰小学):
  我代表旅顺的骨干教师就这两节课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点评。
对照一级指标中的第8条,我们觉得:教师自身的素质与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她教态亲切、自然,声音甜美,落落大方,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调动学生围绕习作得主题充分表达,深入思考。例如,在导语中,老师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话想说又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或者没有机会说,一直憋在心里。这些话都是我们的心里话。"这是教师板书:心里话。之后整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心里话诚心字形的设计,独到、新颖而且恰如其分,这正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另外,导入新课之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地围绕"心里话"这一习作主题而多次展开。如:让学生说一说心底深处最想说的话。如: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说一说……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考有所侧重、有所依托,不空洞,不脱离实际。
  另外,在引导学生习作、评价、修改的过程中,对照评价表中以及指标的第9点,我们感觉到:老师始终坚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赞赏学生、信任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对话,给学生充分展示、张扬个性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始终能够坚持做到多角度、多层面地去点拨、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路。这些,都是老师良好的教学素养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恪守的尊重薛申格的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并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的表现,老师不仅个人善于倾听,而且也随时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课堂上,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例如:老师多次说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评委认真倾听、认真评价。例如:老师多次评价学生听得很认真。这些,都体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又能用倾听这根线随时牵引学生,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之后有个性化的表达,操作自如,每一个教学环节非常紧凑,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对照评价表中一级指标的第10条,我们认为:老师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课堂应变能力,可以看出,这一教学基本功是经过长期的锤炼而获得的。老师非常巧妙地捕捉课堂上出现的即时、灵动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动静结合。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师灵活自如、不漏声色的引导之中,形成了一种和谐与默契。对于课堂上学生迸发的灵性思维,教师恰到好处的扎住了机会点并进行了引导和拓展,有效的调控课堂的能力非常的强。尤其是在学生互评作文的时候,教师良好的应变能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表现之一。
  以上,是我还不够成熟的几点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丛长涛(甘井子区80附小):&&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有这样的表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这道出了: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
  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体现得很充分,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习作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自主表达。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学生敏感的身边的小事--说说心里话这一话题。由于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可写的范围较广,学生思路容易打开。这可以从课堂效果看出:学生说心里话的对象涉及到父母、亲人、老师、伙伴、邻居等,话题的内容包括感恩、理想、建议、委屈等,体现了
"我的作文我做主"。交流的话题的生活化,利于学生自主表达。
  第二:习作的指导利于学生自主作文。课堂上,程老师指导习作时很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淡化习作技巧的指导,这很好。在动笔习作时,老师又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体裁不限。可以写日记、书信、记叙文……"由于没有过多的写作框框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写放胆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真正的实现了
"情动而辞发",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写作。学生有灵性的作文,完全得益于自主表达。
  第三,作文批改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节作文评改课上,程教师首先让大家修改自己的作文,用上修改符号(学生用得很好)。接下来在作文修改时,无论其他人提了什么建议,教师总是要征求作者的意见;最后老师还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自评自改文章。这可能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吧!
  关于合作学习,评价标准中提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共同探究学习问题。这一点教师体现得也不错:无论在作文指导还是在作文评改时,教师都设计了合作的环节,尤其是在评改课时,教师给的合作时间很充分,合作有序,训练有素,很好地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益。
  提一个商榷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体现的不够。关于探究学习,我们的评价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心里话,作文课上的探究性不好体现,可能更多的表现在语言的新颖性、思想的深刻性、选材的独创性上。无疑,在这点上稍有欠缺。但瑕不掩瑜,总之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习作课。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王东(瓦房店):
  下面我从"教学效果"这个点上,谈谈我对今天的作文课的一些看法与想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教学效果"好与否主要从三方面来把握:一是目标达成;二是参与状态;三是综合发展。
  1.本课例,程老师从"三个维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落实,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程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真情实感,并且能结合事例说具体。程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落实此项教学目标。比如,写心里话可以写哪些事:可以是得到帮助,心怀感恩;可以是遇到烦恼,心里委屈;可以是相隔遥远,寄托思念;可以是取得成绩,得到表扬;可以是犯了错误,挨了批评等等。又比如,诉说的对象:可以是亲人、老师、伙伴,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宠物、玩具等等,并且不拘形式。不仅如此,还让人从中看出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自主写作"这一理念。除此之外,从中还可以看出程老师在贯彻"有序训练"的思想。"序"就是学习写作的规律。这样,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构建在一个高水平上。所以,重视"自主写作"和"有序训练"相结合是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尺。
  2.本课例,课堂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大家有目共睹。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的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想,就是因为这节课体现了"自主写作"这个写作教学中的核心理念,也就体现出了程老师科学的学生观,也就有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自然也就有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程老师承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就发生了从"遵命而为"到"放飞心情"的转变。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学生怎能不积极参与呢?又怎能不兴趣盎然呢?
  3.本课例,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情操、思维等均得到发展。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习作非常精彩。
  在这里我要重点说,程老师在第二课时--作文讲评课的最后环节安排得非常精彩。很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将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与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做一个比较,比较显著的区别就是第二学段目标中的第三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是写作习惯的问题。恰恰程老师很重视写作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伴听,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或给他人看的学生,作文肯定写得不错。作文写得不好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拿到作文本的明显表现是把作文本藏起来不给同伴看,甚至自己都不仔细看。其实,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伴听,不仅可以培养与人交流、合作、分享、欣赏、赞美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也是在实现课标中"增加习作的自信心"这一目标,更为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本课例给了学生一个真诚的空间,将写什么,怎么写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而程老师的指导又融会贯通在学生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在这样的习作过程中,学生真正打开了心灵之窗,与人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习作也就充满真情,流露出童心、童真。
  各位老师,最后请允许我套用许三多的话,与大家共勉!
  不抛弃,不放弃,辛勤耕耘;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桃李天下!
  祝大家新学期工作愉快!
  主会场:
  王雅婷(沙河口区研训教师):
  刚才我们就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诗人的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乐音。"这是一个美好的下午,因为我们在一起做着造就培养一批小诗人的事业。感谢作课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课堂上温暖的微笑,让我们仿佛沐浴春天温暖的阳光,感谢各位参与研讨的教师,积极热烈的研讨和坦诚的交流,感谢教育学院研训教师团队,尤其感谢夏德刚老师,请夏老师讲话。
  夏德刚(大连市教育学院):
  这两节课是集众人的智慧。
  夏老师对参加本次活动教师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各学校今后的教学研讨要富有建设性。参加活动的教师要更多地站在作课教师的角度,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希望注意每次研讨的成果性,将研讨发言成果集中整理,并实现网络共享。并勉励大家勤奋学习,"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
  最后,夏老师感谢对本次活动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市实验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