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笔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还是上面的正确,为什么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发表于 10:11
眉毛稀疏+大脸的人飘过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20
必须摆一摆,我也是一年以前开始平眉的,但是眉峰太高 ,修成平的会很短&&&&所以现在变成小平眉,还是有点幅度的小弯曲哈,看哈对比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20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34
一直都想画平眉,但是当初不懂事去绣了眉毛。绣成很挑的眉毛了,现在又必须比到画,悲剧惨了,悔不当初啊5555555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陈信宏 坂田银时 百里屠苏
发表于 12:38
我也喜欢平眉~大气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努力修成精~
发表于 12:45
为撒子别个的眉毛都楞个好看,我毛都没得几根。。。次奥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8
是很好看的哦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4:11
哈哈 我也喜欢平眉`````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灬o做真实的的自己灬o
发表于 14:18
标准的鹅蛋脸才适合吧~像我等圆脸只能飘过。。。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jessie1116
发表于 15:35
我黑喜欢范冰冰的眉毛 ~ 画不来 ~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5:40
我眉毛也少得很,,,后半节根本没得,重点是眉头也没得!!!尼玛,,只有中间有!!根据楼主的图片自己画出来边缘感觉很锐利,不柔和也,,,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6:56
我最恼火的豆是眉毛 又淡又少 出门不花眉毛要了我老命 平眉学起 好好看哟!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8:46
引用:1为什么他们的眉看起来都那么自然,都是天生的眉毛?用眉粉画比较自然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20:54
我一直喜欢的是柳叶眉,但是我是天生的粗眉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0:44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告知:中间1个楼层(81#)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新浪微博&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 ICP证:渝B2- 渝ICP备
&&&&&&&&&& &&&&&&&&&&哪个学霸能跟我讲一下为什么正确答案是红色笔写的?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亲,如果你的问题就是下面那个回答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你是想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是这个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14题是:am+bn指的是所有的水果总价值,除掉总重量m+n,就是每个单位重量的价值了。15题是: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所以:高=s*2/(m+n),把式子移过来就行了。17题是:……你把(1-x)3变成-(x-1)3,再把负号弄到上面去就行了,就是红色的答案。
你数学很好么?
不,孩子,阿姨已经是大学生了……做这些题还真是怀旧啊~还有你为什么要把它分类到生物学来……
这是初中的数学题题
没事,加油学吧~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古代皇帝批奏折用的是红的朱砂,这风俗被近代的文人,教授所沿用,用来注释,批改文章,后来也就成了老师们批改作业的颜色和学生改注的颜色
颜色醒目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我是说谁能和我讲一下,红色笔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来的,我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
红色很显眼
是要提醒你的错误
让你下次记住
因为红色笔醒目
我是说谁能和我讲一下,红色笔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来的,我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
am+bn等于两种水果的总价格 m+n=总斤数 总价格除以总斤数等于评论价格
梯形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高&#47;2那么高就等于2s&#47;(上底+下底)
。cv&#8198;g
我是说谁能和我讲一下,红色笔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来的,我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
我是说谁能和我讲一下,红色笔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来的,我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
=_=靠!是对的血
我是说谁能和我讲一下,红色笔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来的,我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
不好意思,我说的是17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点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核心知识一、几个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各概念间的关系为: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①双线桥法: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②单线桥法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如:2H2+O2
H2↑+ZnCl2等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如:2KClO3
2KCl+3O2↑
2H2↑+O2↑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如:Cl2+2NaOH
NaCl+NaClO+H2O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核心知识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氧化还原型三、离子方程式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核心知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③实例
燃烧: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Cl2+H2↑
Ca(OH)2等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实例:C+CO2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2.燃烧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碱金属知识点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钠核心知识一、钠原子结构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二、性质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与S反应:碾磨爆炸.与水反应:剧烈.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四、钠的用途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2.制备Na2O2.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4.冶炼稀有金属.五、重点难点解析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
2NaOH2Na+2H2O
2NaOH+H2↑
Na2CO3+H2O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2.钠与水反应现象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典型例题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2R+2H2O
2ROH+H2↑2a1
2(a1+17)5.4g
a1=35.3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R2O+H2O
2ROH2a2+16
a2=10.75.4g
8g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2)据2Na+2H2O
2NaOH+H2↑
m(Na2O)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答
2Na2O②Na2O+H2O
2NaOH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核心知识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 Na2O2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Na2O2 漂白性 / 有 转化 2Na2O+O2
2Na2O2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二、钠的碳酸盐
比较项目 碳酸钠 碳酸氢钠化学式 Na2CO3 NaHCO3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溶解性(水中) 易溶 可溶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与NaOH 不反应 反应:HCO3-+OH-=CO32-+H2O与澄清石灰水 Ca2++CO32-=CaCO3↓ Ca2++OH-+HCO3-=CaCO3↓+H2O
(少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过量)与CO2及水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较快CO32-+2H+=CO2↑+H2O 很快HCO3-+H+=CO2↑+H2O与CaCl2或BaCl2溶液 Ca2++CO32-=CaCO3↓或Ba2++CO32-=BaCO3↓ 不反应(当再加氨水或NaOH溶液时,则有沉淀生成)相互转化
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剂 发酵剂、灭火剂、医用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均放出CO2气体,前者放出气体的速度较慢.(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分步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1)NaHCO3+HCl=NaCl+CO2↑+H2O…………(2)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开始时盐酸过量,则发生反应(1)、(2),即Na2CO3+2HCl=2NaCl+H2O+CO2↑,开始就有气体放出.若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只发生反应(1)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体,只有在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才有气体放出.故这一实验常用于不需外加试剂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注:(1)Na2CO3和NaOH共存时,滴加HCl(或H+),HCl与NaOH完全中和后再与Na2CO3反应.(2)NaHCO3与HCl的反应比Na2CO3与HCl的反应剧烈:因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一步放出CO2,而Na2CO3则需两步(泡沫灭火器中,用NaHCO3和Al2(SO4)3作原料).(3)Na2CO3和NaHCO3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固体中:NaOH+NaHCO3
Na2CO3+H2O
Na2CO3+CO2↑+H2O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点多,具有繁、乱、难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要求学生既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要有理解记忆能力,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学好高中化学的三大法宝是兴趣、方法和自信。
一、培养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对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预习,心中有数
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避免越学学乱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大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避免出现越学越乱。例如学完同分异构体后,复习时就与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进行对比,找出四个概念的区别,这样才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
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适量做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做题是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应以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为目标,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技巧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技巧有:特征物理性质切入法、尝试法、计算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高频信息切入法。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等。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
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以知识点为线索,形成知识网络。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可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
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
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如盐类的水解,可编成口诀,“无弱不水解,有弱就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烷烃系统命名可编成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对于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编成口诀“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心到边;碳(原子)均满足四键;不要重复多算。”学会巧记,就会事半功倍。10.阅读教材及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化学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课后必须看书,通过看书掌握概念,熟记性质,另外至少要有一本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书知识归纳规律总结详细,有助于我们构建知识网络,掌握规律,同时有典例剖析,有助于我们自学,扩大知识面,但参考书不必太多,有1-2本就可以了,因为各类书都差不多,再者书太多我们也没时间看。
三、自信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难解问题,都要持乐观态度,信任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我能行。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战胜难题,找到解题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丰富多彩的实验更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只要我们喜欢化学,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信,一定能学好化学。
其他类似问题
69人觉得有用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配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