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堂”

余亮:燕京学堂能担负起毁灭北大文明的责任么
文理双学历,资深情怀党
关键字:&北大燕京学堂北京大学甘阳刘小枫张维迎静园支持燕京学堂中国学英文讲学北大校友中西教育燕京学堂观察
如果您到现在还没有关心过北大象牙塔里的&燕京学堂&风波,那么现在值得关注一下了。已经有权威学者宣称,此事关乎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套用外媒最近的流行说法,那就是&如果燕京学堂建成,中国将成最大输家。&事关中华文明存亡,赶紧关注一下吧!
从普通校友到著名校友
北大普通校友已经为此事激荡了半个暑假,而昨晚,两位北大著名校友也参与进来&&在人文知识界具有半壁导师地位的甘阳和刘小枫教授联名在《21世纪经济报道》和《澎湃新闻》撰文,名曰《》。高屋建瓴之下,二位严厉抨击燕京学堂项目,痛斥其丧权辱国毁灭中华文明,痛斥其大办租界曲线投敌,要求坚决予以废除。行文洋洋洒洒铿锵激越如《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瞬间就让我们恍如回到袁世凯生活的时代。因为文字过长(一万二千字),以至于有一堆读者留言:&太罗嗦了,都没看出来讲啥。&&理由认同,但太罗嗦了&。
澎湃新闻读者评论截图
行文没有节制,这是小问题。不了解事情前后经过的读者不免要奇怪:今夕何夕,还能再现百年前的救亡图存情景?
今夕何夕?可问文章作者甘阳与刘小枫先生。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面临&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甘阳先生在2003年就曾领衔撰文抗议,阻止张维迎主导发起的北大教授聘任制改革(把公司化引入高校,包括教师不升则离等等),以人文精神对抗市场主义,深得安心&无用之学&的知识分子敬重。其担当精神,至今令我敬仰。此番,他和刘小枫先生果断将燕京学堂与张维迎改革等同&&&如今2014年的北大改革多少汲取了2003年的教训,知道正面强攻不如迂回,于是绕开土鸡们,先在北大内部建立一个鹤立鸡群的校中之校。这个把土鸡们都踩在脚下的超级豪华学堂凭什么牛呢?两个字:英文!&
且不说燕京学堂与2003年北大聘任制改革是不是同类,先随手摘一段两位精神导师级学者的文字供读者品味,比如:&在北大主事人心里,怎么可以对人家提出学中文这样的要求呢,他们能够来北大就已经很给北大面子啦,例如奥巴马的女儿,巴马奥的儿子,巴巴巴的外孙,奥奥奥的女婿&&倘若他们肯来北大,那是我们北大多大的荣耀啊!学制当然不能超过一年,要人家正而八经来读三年书,那怎么行,谁还来啊,我们北大毕竟是土鸡大学,是求人家来啊,重要的是把人家招待好,住宿制是必须的,食宿必须超一流嘛!面对这些想象中的&租界学生&,北大显得低三下四,要求降到最低,待遇提到最高,今日北大怎么会沦落至此?&畅快淋漓,却类似论坛吵架文体。要知道,甘阳先生和刘小枫先生外承古希腊柏拉图传统,内通五千年中国三统,一向行文处事如政治哲人,而今竟一变至李承鹏文体,写出论坛风格帖子来,可见情感之澎湃,可见事情之严重,可见燕京学堂对他们的刺激之深。二位都是我一向敬重的学者,此番如此激昂,不能不让我关注。
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燕京学堂风波。燕京学堂(Yenching Academy)是北大规划中准备设立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广告高大上,号称将招收海内外学生100名,65个是外国人。开设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课程以英文讲授为主。所有100名学生都会得到北大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资金从社会募集。一度宣称选址静园。
明眼人也都知道,瞄准国际精英人士,希望培养中国话语的世界代理人。但因为选址北大&圣地&静园,并传闻要封闭教学,一下动了北大师生众怒。师生纷纷撰文抗议,从选址到学制到专业,批评调门越来越高,高屋建瓴直上博雅塔。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从《东方早报》到《人民日报》到《南方周末》,直到昨日两位重量级学者撰文批判。与此同时,北大网友制作的相关汇编材料已经多达几十万字,令人叹为观止()。我这里就不介绍那么多了,需要更详细了解事件细节的读者,可以参见观察者网夏令营制作的。
北大静园四院
这是个很小众的事件,虽然媒体反复睚眦必报道,但事件始终局限于&茶杯里的风暴&级别。昨晚当朋友圈里甘阳刘小枫文章刷屏,非知识界的朋友纷纷问我:这吵的啥啊?
吵的啥?就在昨日下午,北大校方已经开会宣布燕京学堂放弃选址静园,了却大部分北大师生心愿。但甘阳刘小枫先生此时出手,绕开北大师生魂牵梦绕的静园选址问题,直指英文教学这个点,一路猛进,直上升到亡国保种境界,将燕京学堂定义为&租界&,事情立刻显得更加严重。
谁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文章太长,我来为读者做点简化梳理,看看二位学者如何由一个字头&英文&直取亡国保种之制高点。
全文&英文&一词出现171次,&英语&出现9次,一共180次。&中文&出现96次。
&从2003年的北大聘任制改革,到2014年的所谓燕京学堂,其实贯穿的是同一条改革思路,想达到的是同一个改革目标,那就是:英文!英文!英文!&虎!虎!虎!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甘阳先生来批判。凭一句话就锁定了2003年与2014年的联系,凭一句话就成功地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这篇文章似乎做到了&&北大还是那个一心想要彻底西化彻底市场化的北大,还是需要有识之士振臂一呼力挽狂澜的最后圣地。甘阳刘小枫先生认为,&北大当局&一直在用英文矮化中文,发展到今天就是建立&租界学堂&。他们认为,文明关乎文字,一旦&北京大学如果全盘英文化,不仅是北大的自杀,而且是中国文明的自杀!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不再用自己的母语思考写作,那就已经不再是一个文明,就是文明之死;一个国家的顶尖大学不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学术,那就表明这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学术传统,表明这个国家不是什么文明大国。&
看到这里,不知有多少象牙塔里的拳拳之士感到心潮澎湃了。
二位学者忧患意识溢于言表,放在中西文明冲突的今日,我理当击赞。在我看来,本文所讲的道理大方向完全正确。我关注甘阳刘小枫著作十年,也从中收益颇多。但是再对的大道理也要说对地方说对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那么这次说对地方了么?
我们都知道,中国高校主事者一味求洋的毛病一直都存在。但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么?按照甘阳刘小枫先生的论述,&北大当局&还是那个&北大当局&,当然,由于北大当局一直没成功,所以北大校园还是那个北大校园。在甘阳刘小枫看来,北大改革走了一条不断退化的道路,似乎甘阳刘小枫在自我论证十年前的保卫战不过是一时的延缓,从来挡不住北大乃至中华文明的颓势。2003年之北大保卫战只是一次知其不可违而违之的辜鸿铭式守护。而西化道路则是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终于发展成今日之&文化租界&,北大将陨,国将不国,真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又遇到一次。于是,他们不仅再次踏进2003年的河流,更是一步踏进1900年的河流与梁启超同在,一步踏进1927年的河流与未名湖畔的王国维同在。就好象在北大,你总是能随时踏进过去的那条河流。但北大这条河也需要在摸索中前进,有时也需要改改道,不能永远只是废止!废止!废止!
网上那些事
从网上材料来看,北大校方反而是一再后退,哪有什么西方文明浩浩汤汤不可抵挡之势。连续召开师生交流会,王仰麟副校长在沟通会上被学生不断呵斥,被逼到甚至说出:&说老实话我估计说什么我说的都不对&,&也请尊重我一下&这样的话。连参加交流会的学生都感慨校方平等姿态令人惊讶,连一向挑剔的《新京报》都感慨:&北大此次不管是从重视程度上,还是沟通形式上,都可圈可点,还公布了专门的沟通电话,这些被称为&近年来并不常见&&。我不清楚二位学者看了多少这次事件的材料。
恕我直言,读二位敬重的学者文章,但见张维迎、租界、迂回、殖民&&一顶顶论断被快速扣在燕京学堂头上,然后再接着往下论述。恰如有所谓经济学家写稿子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创新&,预先给中国扣了个没有创新的帽子;恰如有媒体先扣帽子说某学者抄袭,然后用几大版面的报纸批评他抄袭;恰如有媒体先说某学者引进施特劳斯学派那他就是法西斯学者,然后再论述他是怎么成为法西斯学者。二位先生以往深受其害,而今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我只能理解为气急所为,非存心为之。亦可能是被网络舆论携裹,分不清网上轻重。
早就听说刘小枫先生不大看网上东西。而今天他们是不是就看了别人转来的网帖就大动干戈,我不得而知。
网上有很多甚嚣尘上实则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北大论坛上有位国关学院的学生,本科刚毕业马上要去留学,牛叉哄哄写长文支持燕京学堂。甘阳刘小枫引用他的话,&这个事情,很多北大人都看得很清楚,碍于情面,讲不出来。我反正离开北大了,我来讲,任何改革都会有哭泣者,北大要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当然要淘汰无法用英文做研究的学人。&这位学生还指名道姓举抗议燕京学堂的辛德勇教授为例,&根据辛的学术履历,恐怕很难达到与国际学人同行对话的英文资质,那他就可能是北大改革方向的牺牲品。&此君令人生厌之处远比甘阳刘小枫引用的多,比如一上来提到燕京学堂外方院长何立强,说:&当我今年三月九日与我的朋友何立强先生共进午餐时&,腔调非常芮成钢。但一个大四学生跑到网上说的话,被二位先生当作北大校方精神代表,拿来严加贬斥,未免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甘阳刘小枫文中诸如高额奖学金超北大师生工资、完全封闭教学之类,都是一个月前的网上传言,早就被辟谣或者被北大校方改正,但文章处处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无视校方的改进和辟谣,不知是因为缺少信任,还是由于拘泥纸媒写作节奏,没赶上网络变化?
甘阳刘小枫先生盛赞&今日的&英语至上主义&根本不是对英语思想学术传统的尊重和研究,只不过是公文化程式化的英文制作而已――这次对北大英文学堂最深刻最激烈的批判,恰恰首先来自北大英语系多位优秀学者,很能说明问题。&这里估计也是没仔细看网上材料。不妨看看这次英语系学者所追求的是什么吧,兹引两例:一位希望燕京学堂&像&斯坦福中心&那样高贵冷艳地伫立于校园核心区的外围&。另一位则称&经典的美国大学校园常以一座四方院(the Quadrangle, 简称 the Quad)为核心。譬如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就是这样,校园中心区西班牙罗曼式的建筑群以四方院(Main Quad)为核心,八处花坛分布其中,毕业典礼等隆重仪式常在此举行。庭院南边的正中央坐落着纪念教堂,除了教堂之外,环绕四方院的正是斯坦福大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各系的家园,有回廊将这些家园一一相连。我常觉得静园之于北大,好比四方院之于经典的美国校园,象征着大学所追寻的谐和的精神秩序。&也就是说,这边甘阳刘小枫先生痛斥北大要唯哈佛是瞻,那边他们盛赞的英语系学者却要求北大唯斯坦福是瞻,这其中有多少差别?我没留过学,不了解国外状况,愿听指正。&
甘阳先生自有看法:要学哈佛就要学哈佛的美国担当。&哈佛学生虽来自一百一十个国家操数十种语言,但他们全被哈佛要求必须听说读写美国人的母语,这正是哈佛对美国的担当!如果哈佛有一天放弃了英语而要求所有哈佛学生都必须听说读写中文,那就意味着哈佛背叛了美国,投靠了中国!北大主事人从哈佛到底学到了什么?应该学到什么?&去美国就得主动考雅思考GRE考托福,不用哈佛要求。倒是一位网友说了大实话,在英语仍然是霸主语言的时候,也许只能这样。况且先上车再买票、先进门再改变的行事方式一向是中国式的智慧,焉知燕京学堂不会这么做?
&局外人&燕京学堂
说到底,燕京学堂几乎已经成了加缪意义上的&局外人&,人人借这个筐来吐自己胸中垒块。那位国关大四毕业生如此,在沟通会上抱怨光华领导姜国华去服务燕京学堂会有损光华学院利益的学生是如此,抱怨自己享受不到燕京学堂资源的社会学学生如此,甘阳刘小枫先生恐怕亦未免如此?
二位学者十年一日强调中国主体性,强调传统力量。从晚清先贤到鲁迅到毛泽东再到今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这样坚持的价值怎么抬高都不为过。但十年前的批判原封不动扣到燕京学堂之上,是否合适?批判者是否了解燕京学堂内情就一味批判其为租界?根据公开材料,即便来自光华学院的姜院长与张维迎任光华院长时候的改革也无瓜葛。燕京学堂项目参与者也有多年来强调中国经验的学者,与甘阳刘小枫先生也多有合作共事。二位先生是否知道,正是因为燕京学堂强调中国主体性,才遭到很多一向坚持西化道路、痛恨中国道路者的怨恨?
甘阳刘小枫先生在文章后半部分解释,他们的愤怒不针对中国学,而是针对燕京学堂可能挂羊头卖狗肉,竟然用英文整中国学。这个我后面再详细说。但即使燕京学堂不够纯正,也包含新变化,内部也含有变数,博弈则意味着机会。世界上没有完全纯洁的事情。有多少说的很纯洁的事情最后什么也没办成,知识分子造的此类事情还少么。燕京属于那种很多事情没法说&&比如投资人就是要求保密&&但是需要依靠&做&来衡量的项目。至于校方唱高调唱出中国梦、复兴之路一类大话,甘阳刘小枫先生批评的也没错。但谁都知道官腔就是那个样子,既然知道是那个样子还要大动干戈,略感夸张。
官腔归官腔,我们并不知道投资者的想法。我看甘阳刘小枫先生也不必小看一年期的交流项目。且不说之前已经有人提到的罗德奖学金,就是尼曼奖学金那种一年期传媒专业交流项目,已经为中国源源不断送来&普世&话语媒体人,屡屡在媒体上压甘先生刘先生一头,这种教训不谓不深。
北大不是十年前那个北大,即便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中国也已经不是那个中国。处于中国崛起时期的北大,它内部的一切也将因此形变。我不认为燕京学堂项目就是张维迎之类的改革。办好学堂不容易,当然有许多问题。除了燕京学堂,北大也有很多问题,但我不赞同把北大关掉。我同样不赞同甘阳小枫先生废除燕京学堂的想法。应该批评,应该斗争,但不应该将之视为身外之物,好像知识分子就是负责旁观和否决的,好像真的就是公民社会与北大国家机器对抗的西方社会结构,而是以批评和建议去做成这个事情。甘阳刘小枫先生力推的博雅学院难道被批评的少么,甘阳刘小枫先生所在的重庆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难道被批评诋毁的少么?我不吝瞎想,如今燕京学堂的师资既然是开放的,甘阳刘小枫先生是否可以参与进去把握方向,增加中国学的效用。一年期虽短,但我参加过甘阳刘小枫先生举办的暑期通识教育班,只有一个星期,也获益匪浅。
甘阳刘小枫文章称北大在燕京项目上将不得不一再退让,退出静园只是第一步。也就是说,校方未来即便有任何听取师生建议完善工作的举措,也都只是被预设好的&失败&。本文已经完全否决校方摆出的平等姿态,也就是&你怎么做都不对!&那么校方还有什么意思来坦诚交流?
内在标准&&
看今日北大师生心态,似乎就是:清华能做,北大偏偏不能做,尤其不能模仿着做,因为我们北大是独一无二的。北大校友还用很多理由证明清华苏世民项目没问题,北大燕京项目就全是问题。这大概也是&北大主体性&之一吧。甘阳刘小枫先生重申2003版的北大内在标准:&北大就是北大,北大只能从其自身的文明属性和文化气质来内在衡量,以任何外在的比较和量化指标来衡量计算北大,只能毁掉北大的傲气和灵性。&这几乎就是&北大例外论&了。这样的说法,固然能召唤出十年前的抗争资本,但对于更客观的旁观者,也许应该反思:如果说张维迎改革思想不对,那么对抗的思想一定就对么?保守主义对抗市场自由主义,背后不正是其他思想的缺席么?甘阳先生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怎么都有点类似中文系那种所谓&审美自足&的虚妄理想。看上去,当&静园声音&这个微信号上有北大人声称好想一辈子在静园养几只羊,放几头牛的时候,这梦想距离甘阳先生所说的北大内在文化气质也就相差了一个中文系吧。而这本是甘阳先生要批判的。
如果我问北大师生:以北大一直引以为豪的&兼容并包&精神,燕京学堂项目真的就不能见容于北大?这样问不知道有没有用。我担心他们会说:兼容并包也是有底线的,燕京学堂是必须打倒的。即便依然是茶杯里的风暴,这个话题已经被高度政治化。我只希望,无用之学也该给实用之学留点空间吧。从人文学院圈跨入IT圈的我,知道当年那些自以为是的&精神&、&情怀&有多少不及物的虚妄成分。
回到甘阳刘小枫先生的180个&英文&。二位先生耿耿于怀于英文教学,并声称这就是&英文至上&。一个燕京学堂的英文优先会成为压制中华文明的英文至上么?君不见高考取消英语方案已经通过,汉语文明取得如此重大进展,没有高兴,反而要哀叹燕京学堂将毁灭中华文明,这是公平的吗?
全文排比句汪洋肆虐排山倒海,从关于&英文&的排比到关于&中文&的排比。听:&北大对中国文明的担当,首先就是对中文的担当!北大的傲气,首先来自中文的自傲,北大的灵性,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灵性。在北京大学,中文的地位必须高于英文!如果没有了中文,北大在精神上还有什么可自傲的?如果没有了中文,北大还会有什么灵性?在北大,如果把英文抬高到凌驾于中文之上的宰制性地位,那就是对北大文明属性的自我背叛!如果推动北大走向全盘英文化,试图把北大转换成英文大学,那就是在根本上阉割中国文明!&
这一段阅读起来确实很有快感。但要我说,与其对燕京学堂草木皆兵,不如关心一下今天全国高校中文系的一片颓势。当师生全部沉沦在审美自足的卿卿我我小汉语天地里,天天学中文的人又怎么样?能帮助恢复中国主体性么?看看&静园声音&微信号上北大校友写的文学作品吧,看看背后的文学精神资源到底是中国还是西方。(这个文学的问题我将另文谈论)。
刘小枫甘阳先生的质问一向非常犀利,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我们实在听不懂,只能认真建议,北大&租界学堂&的招生广告应该明确标明,这是Chinese English Chinese Studies,为了对学生负责,还应特别说明,这不同于英国或美国的中国学即English English Chinese Studies/American English Chinese Studies。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非常希望搞清楚,北大的&中国的英文中国学&到底和&西方的英文中国学&不同在什么地方?是因为北大的&英文中国学&坚持中国主体,中国视野,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学问?&
绕晕了没有?照我看,这一段就该是刘小枫先生的笔法,看过他书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机警的俏皮。但恕我直言,即便在形而上学的语言层面将对方击晕,这和现实仍然是两回事情。这个中国学是怎么样,不是这里说出来的,当然也不是校方广告里说出来的。
二位学者和许多师生一样,认为外国人不学中文怎么了解中国。甘阳先生也算毛泽东思想阐释方面的权威了,应该知道毛泽东主席不懂外语,这并不妨碍他变成&世界学&(恕我杜撰一个词)专家和国际共运领袖。按照甘先生的逻辑,毛主席没有学外语,岂不就是没有资格在学过外语的人面前谈国际问题?当然,这样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质量肯定不如多年制的本土硕士,尤其不如那些读十年都不能毕业的本土中文烈士。我同意,燕京学堂不要拔高中国学硕士的地位,说到底,教育对燕京学堂的学生实用就行。在吸引学员方面,不能除了钱就没有别的办法。但我们也要承认这种横跨中外的学习经历也自有其特色优势。
前年观察者网的研究员在伦敦书展上与西方知识精英对谈中国经验,陈平老先生一口英文与对方辩论,说的西方听众大眼瞪小眼,不亦乐乎。用不用中文,这事情真的不用急。
正确,非常正确
关于燕京学堂的缺点已经说了很多,现在要批评燕京学堂简直太容易。但那些支持燕京项目者,那些反对&反对者&的理由中间,并不是没有可以参考的地方。决不可以造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北大校方的就是错的,凡是反对燕京学堂的就是对的。这样的&两个凡是&,怕是才会毁了甘阳刘小枫先生想要坚守的知识分子精神。
最后强调一遍,如果不是谈论燕京学堂,甘阳刘小枫先生本文所讲的大部分道理都是正确而珍贵的。但是正确的言论已经有很多人说过很多遍。在西方的政治正确之外,中国学界圈子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正确。一旦融入圈子,想要说出正确的话会很容易。我们可想而知,多少年来被西化派折磨的学人们,将会为甘阳刘小枫先生的文章欢欣鼓舞。我甚至看到有朋友宣称情不自禁要朗读甘阳刘小枫的文章。但是有很多事情,说与做不同。我见过太多的有志学生都会高呼中国主体性,文化批判性,但轮到需要做点什么则捉襟见肘,只能憋没多少人看的论文(或曰之为学术坚守,哪怕没人看也是一种价值。正如中文系专业会发明&无用之用&一说来为自己百无一用辩护)。
当每个人都在谈大学的责任,当每个人都在谈保护中国传统,当微信号里甘先生刘先生这篇文章点击量不断攀升,会有多少人跟着呼唤:中文!中文!文明!文明!并感受捍卫中华传统的激昂。但这样真的好么?
要知道,今日为甘阳刘小枫先生文章喝彩的人,有多少是因为自己讨厌英语科目,比如考研、找工作卡在英语上的。这种抱怨本是人之常情,现在被上升到反抗西方文明的高度。他们大概只要看到有人痛斥北大崇洋媚外这一句话就会欢呼了,根本不管事情究竟如何。文化保守主义的大批判就这样迎合了民粹情绪的大批判。如果有人写一篇痛斥政治科目毁灭中国人的文章,同样会有很多考研卡在政治上的人欢呼。如果有人写一篇痛斥博雅通识教育浪费时间的文章呢?
今天北大人抗议的结果,如果最后就是天空中的一行字:&中华文明否定燕京学堂&,底下是师生相拥而泣,这样真的有意义么?希望不是这么简单,希望能有更良性的互动。
说到底,燕京学堂的内部情况我们不得而知,都在猜测。前面说了,在学者、师生自我繁殖的话语里,燕京几乎成了&局外人&,只不过是催化剂,催大家倾吐各自的话语。这对燕京学堂到底是坏事呢还是好事?至于知识与现实感之间的距离,考虑到今天大学的状况,不仅是燕京学堂解决不了,博雅学院暂时也解决不了。且行且珍惜。
燕京学堂离开了静园。恰逢暑假,北大的师生不知道今天是不是会去静园庆祝?应该祝贺他们可以去享受一段好时光,但我不能违心地说&祝福&,因为我并不认为永守着静园是一种福气。
延伸阅读: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李楚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北大“燕京学堂”风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南瓜学堂
pumpkinschool
&燕京学堂&是否有违北大教育公平的原则?北大文、史、哲科系的老师分成了正反两派,而最先提出质疑的是英语系系主任&&英文系其实并不在&燕京学堂&的学科建设范围内。 (静园声音供图/图)
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争议,从校内事件变成公共事件。
校方认为:&学堂&是在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奉献中国&的知华精英,服务于国家战略。
师生认为:&学堂&立项、论证程序不公正;只面对&全球未来精英&的办学原则,实质是推行贵族寄宿制的校中校,违背教育公平原则。
&我们的会就到此结束。&11点左右,哲学系系主任、燕京学堂副院长王博试图结束会议。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始播放散场音乐。
顿时场面陷入一阵骚乱。
要结束的会议是&燕京学堂&公开咨询会会场,也是北京大学校方第一次就&燕京学堂&项目召开公开讨论会。会议举行于日。参会的师生、校友,需要事先填写报名表,写明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
主席台上坐着北京大学的主要校领导:校长王恩哥,常务副校长刘伟,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副校长王仰麟,校长助理、党校办主任马化祥,表情严肃、一脸沉默。
这次公开咨询会,是北大反对&燕京学堂&的师生们持续努力争取来的&阶段性成果&。
咨询会原定于两小时内结束。然而在进入自由提问环节后,场面失控了。
&这么大的问题,在程序上,学校广大师生完全不了解,几乎都是最近从有些学生和网络渠道获得的。刚刚刘校长(指刘伟)说通过各个学者来交流,我从历史系角度,不知道究竟是谁代表了我来讲话。&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站起来大声说。观众席上一片掌声。
会议主持人几次试图从观众席拿走话筒未果。英语系系主任高峰枫几乎利用了所有的间歇时间,把话筒拿回来交给观众席。
高峰枫拍着桌子大喊:&今天放假,北大来了这么多学生、校友、老师,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重视,难道校领导不愿意多待一个小时吗?&
观众席则爆发出一阵阵的呼喊:&就不能多待一个小时吗!&&请未名(注:北大校内BBS)的代表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删除未名的帖子!&&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保卫部在校外抓人!&
散场音乐停止了。最后,这场原定于11点结束的会议一直开到了12:40。校方给出了一个开放性说法: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商量的。
会后,校方称本次咨询会也对媒体开放,举出的例子是《人民日报》一名记者被允许进入。
详细的会议记录,次日被参会校友整理出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天,校长王恩哥、副校长刘伟接受了《人民日报》的访谈,表明态度:&燕京学堂&计划是一次大学改革,虽然步履维艰,但势在必行。
目前,北大&燕京门&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燕京学堂&这种&校中校&是否有违教育公平、学校项目论证过程是否应该公开,成为对&燕京学堂&质疑的核心爆发点。
[5月5日]&北大文、史、哲, 也要和MBA一样了吗&
如辛德勇在7月9日会场上那样激烈的表达,的确,日北大新闻网发布&燕京学堂&正式启动的消息之前,大部分北大师生对&燕京学堂&一无所知。对于大部分北大师生来讲,是&被通知&。
新闻通稿下面给出了&背景链接&:&燕京学堂(Yenching Academy)是为来自海内外一流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Master of Chinese Studies)。该项目倡导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认识和了解中国,希望聚集国际顶尖师资和一流学生团队,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学教学研究中心。&
新闻网页给出了燕京学堂的主页链接,点进去网站全英文,大标题用英文写着&The Elite China Experience for Future Global Leaders&(为未来全球领导人打造的精英式中国体验)。用于网站宣传的图片并非拍摄自真正的北大,而是截图自ABC News网页版日的一幅插图,以及《芝加哥论坛报》日的一幅新闻配图。
&燕京学堂是住宿式学院,所有学生集中住宿。&校方通告全校,这个学院将选址在静园草坪,草坪底下将建设一系列供学堂所用的教学设施,周边六院则作为燕京学堂100个&未来全球领导人&的宿舍。
当天,该网站爆出了燕京学堂的电脑设计图。图上,静园草坪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下沉式广场,六院则成为封闭式的住宿,装修精致,一人一间,古色古香,所有用品一应俱全。
静园草坪及其周边六院建筑,地处北大核心区域,在北大校园里,其象征意义可与未名湖、博雅塔相比。班级聚会、各类朗读会、社团集会往往以静园为中心。六院建筑1926年建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名湖燕园建筑&的一部分。1980年代后被用作文、史、哲科系办公教学之所。
在不少北大校友看来,静园是重要记忆点:&躺在草坪上看星星&,或者是春夏之交六院盛开的&满院紫藤花&。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校友在网上留言:&看上去好像高端会所&;&今天拆静园,明天是不是要填未名湖&;&全球的权贵子弟要来圈地了&。
&我当时看到设计图,还有培养未来全球领导人的字眼,我真的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北大文、史、哲,也要和MBA一样了吗?&一名在北大待了八年的中文系学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大部分北大硕士生目前仍住在四人间的宿舍里面,博士生则住在校外两人间。随着近几年北大硕博士的扩张,原本相对拥挤的主校住宿区更显得寸土寸金。不少博士生要搬往更远的圆明园住宿区。
豪华静园宿舍,看上去只面向100个&全球未来精英&开放&&早在燕京学堂揭牌仪式两个月以前,日,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大学时,王恩哥曾公开向她介绍&燕京学堂项目&,并&向米歇尔发出邀请,希望她的两位女儿能有机会加入&燕京学堂&计划&。
[5月25日]反对派、沉默派、支持派
可被作为反对派第一篇的公开檄文是:日,北京大学英语系系主任高峰枫在《东方早报》发表《谁的&燕京学堂&》。
&住宿制学院、校中校,都是让我挺不爽的地方。我事先什么都不知道,跟学生一样。&高峰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燕京学堂&对老师、对同学、对北大的文科建设,杀伤力都太大了。&
不久,同样来自英语系的教师苏微星也发文质疑:《&燕京学堂&植根何处?》。文中点到:&燕京学堂&设置&校中校&,有违北大教育公平的原则。
随着来自英语系教师的公开质疑,支持派&&来自文、史、哲科系的两位燕京学堂参与教师也浮出水面。
其一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扬。他是燕京学堂的筹备组成员,在高峰枫发文不久后,与其在微博上不断&交锋&。陆扬的职责是&设计燕京学堂的历史学课程&。
陆扬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是余英时的学生,他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堪萨斯大学任职,但并未拿到tenure(终身教职),最后回到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陆扬在国外有不少关系。&某北大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7月2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陆扬,他认为:&目前的讨论,情感和学理探讨纠结在一起,并不利于建设性意见。&但他同时认为,过段时间&会有改变&,&不管赞同与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国际挑战的必然反应&。
另一位公开支持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长江学者&张旭东,他同时担任纽约大学东亚系的系主任。值得一提的是,日,张旭东被聘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当时,他曾对媒体表达自己对重庆的畅想,&要在上海、北京之外,建立第三个话语中心&。
张旭东在&燕京学堂&上的首次公开亮相是2014年5月。在&燕京学堂&启动仪式后,张旭东和燕京学堂院长刘伟、副院长王博一起接受了媒体采访。其间张旭东谈到了燕京学堂的主旨,&培养世界公民&:&有些外国人总觉得中国经济跃升后想称霸全球,但中国人自己并不这么看。&
&去年开始,纽约大学东亚系已经暂停招博士生了。所以张旭东现在非常看重北大这边给他的位置。&一名在美国修东亚系的博士留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张旭东时,他称自己正在国外讲学,不便回应。
日,张旭东出现在北大纽约校友会上。对于为什么燕京学堂非要选址静园,张旭东语出惊人:&燕京项目要办出气势、办出品牌,一开始需要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一时哗然。
反对&燕京学堂&的声音,最初来自英语系老师&&英语系其实并不在&燕京学堂&的学科建设范围内。相比而言,文、史、哲的老师则大部分陷入沉默。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对南方周末记者称,项目论证过程中,文科院系主任层面差不多都开过会,王恩哥校长也约了各院系主任、大牌教授以茶叙方式讨论燕京学堂的项目,都获得了支持。&这(指燕京学堂)不是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事情。&
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要求确认是否有此过程,陈跃红沉默。联系历史系著名教授阎步克,阎步克的回复是:无可奉告。
南方周末记者7月9日收到来自北大哲学系学生的匿名留言:&哲学系老师很尴尬,请原谅,尤其是不同意学堂的老师。很多老师已经做出承诺,不会兼聘燕京学堂。&
[6月6日]反击和反击的反击
6月6日晚,校方召开&燕京学堂&项目宣讲会。到场学生约百人,校方出席者有姜国华、王博、张旭东、陆扬。
宣讲会从第19分钟开始进入学生提问阶段,变成了一场质疑会。提问大多集中两个问题上:在&燕京学堂&是否能够达到校园内部的&教育公平&,为什么一定要选址在静园,&校中校&是否会公开给全校北大师生。王博始终没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会开到最后,现场学生拿话筒提问,手都在抖,说:老师,你不能这样&&&一位参加过现场会议的北大学生模仿给南方周末记者看。
这份现场录音速记通过网络传播。当晚,北大学生注册了&静园小组&的微博,传播关于&燕京学堂&的言论与消息。自此,论证&燕京学堂&是否合理的质疑,走向了实时公开的进程。
6月8日&静园小组&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了《关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项目的问卷调查》。问卷核心内容包括三点:第一,是否赞成燕京学堂项目;第二,是否赞成选址静园;第三,是否认为校方考虑了师生的意见。
12天里,静园小组收到了3082份有效问卷回复。6月19日,&静园小组&公布问卷调查结果:46%的在校师生与校友反对&燕京学堂&,88%反对选址静园,79%否认校方充分听取了师生意见。
这份调查问卷结果后来被媒体广泛引用、传播,并直接递交到北大校长办公室、&燕京学堂&筹备组手里。
&我对学生的这种能力感慨、感动、感愧。&一位北大中文系教师当天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与此同时,北大校友成立的微信账号&北窗&刊登了&静园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这个账号有八千订户,几乎全部是北大校友与在校师生。该账号在&燕京学堂&事件中,迅速从一个刊载校园明星访谈的账号,变成了发布&燕京学堂&观点的新闻平台。
学生的反抗无疑遭到了来自校方的压力。
6月28日,调查问卷在北大未名BBS发布时被删除。后来陆续有学生表示,&帖子无故被删&、&个人账号遭到校方私信关照&。
7月5日,中文系五四文学社的同学试图穿上&静园声音&T恤参加毕业典礼,迅速被一旁的教工老师没收。
7月6日,两位北大学生身穿&静园声音&T恤在静园草坪留影,被三名保安要求查验身份,保卫部工作人员一路追随学生至海淀体育馆北门,直到学生报警。
&请不要署我的名字,我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直至7月初,北大在校生还这样告诉对南方周末记者。
一方面给学生压力,一方面校方身陷&自己操刀在网络上阵写洗白文&的传言中。一名注册为dwww的ID以&校友&身份,在未名BBS上发布文章,力挺&燕京学堂&,怒斥发言的教授辛德勇是&疯狗&,学生&脑子里有粪汤&。后被北大学生通过IP地址和ID发现,该文作者是校长办公室综合室主任杨某。南方周末记者向姜国华、蒋朗朗求证,两人表示&不知道此事&。
[7月9日]谁资助了燕京学堂?
就在公开讨论会同一天,7月9日下午,一批学者在东城区参加了一场&燕京学堂与大学改革研讨会&。主持人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主要与会者有中文系教授张鸣,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刘禾以及其丈夫文化评论家李陀。
与会者都对&燕京学堂&项目表示了质疑。会后,所有在场的教授都同意媒体实名刊登会议发言录音。
教授李玲认为,北大要办&燕京学堂&就是因为隔壁清华办了&苏世民学者项目&。&明年招生,抢着比清华苏世民学者项目先开班。这是办学吗?这是学校之间低水平竞争。&
&在学校那么核心的地方,弄这样一个项目,让真正的北大人变成二等公民。北大最牛的是本科,但将来北大的本科生就是二等公民。&李玲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说静园六院作为宿舍是延续了燕京大学女生宿舍以及年代北京大学女生宿舍的历史,那为什么能把当年李克强、王选住过的宿舍都拆了呢?&
同时,她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自己是和学生一起从网上才得知这个事情&&他们(校方)要找的是中层干部,我们只是普通教授&。
&燕京学堂&的募资情况、募资人信息,始终处于半隐秘状态。当7月9日咨询会面对学生质疑的时候,刘伟副校长才回答:&香港捐了一亿五。还有一些内地企业家捐了十亿人民币,其中两亿捐给医学部,剩下八个亿用在燕京学堂。&一些内地企业家是谁?刘伟没有回答。
&和清华苏世民项目不同,燕京学堂并不是出资方去推动和主导的。2013年年初,教育基金会已经得到学校的意见,要办燕京学堂,继而进入筹资模式,但捐赠方并不推动项目。目前最大的捐款人是匿名的,大概捐款10亿。&北大某校内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为什么捐赠人要匿名?校长办公室主任马化祥的答复是:&你想得知的信息,也许捐赠人不想让你知情,我们要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
惟一公开向&燕京学堂&定向捐款的是香港百贤教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属于曹光彪家族,创办者是曹光彪之子曹其镛。曹光彪家族始于宁波,曹其镛曾多次捐款给浙江大学。据北大校内知情人士消息,百贤教育基金会的捐款方式是起初给1.5亿人民币,然后每年再给50万美金。
&没有绝对的透明和绝对的开放&&我目前正在访问的东京大学在教授治校和决策民主化方面远胜于西方名校,但负面是许多该做的事迟迟做不成,令人为之扼腕。&对于学校决策是否应该透明、公开,张旭东回答纽约大学校友的时候如是说。
上一页1下一页
刘小磊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孙玉彤 喻冬宇 聂玲玲
有人曾用“面目模糊”形容此次“燕京学堂”事件中的北大校方。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
既然“住宿制学院”是体现“燕京学堂”“精英色彩”的一个要素,而引起巨大争议的、静园六院区域...
中国任何一次发股都要经过非常繁琐的审批,现行的发行审批制度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发行节奏快了...
如今的北京不是我记忆的北京,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没有记忆的北京。人,除了生存还有别的,有时还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京学堂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