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影片基本特征最美和声第二季画语言

您现在的位置:
>> 影视视听语言
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影视视听语言
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立刻节省:&6.80
所属分类:
你的剧本逊毙了!-100..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
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
短片的法则-来自业内..
再烂的电影也能卖出去..
《影视视听语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教材,本
书用理论知识结合影片实例的分析方法,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括
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声音和声画关系等内容。
本书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如:摄影、剪辑等)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成的脉络。帮助大家把这些分散开的环节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创作的全貌。
&&& 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可以遵循的文本,也是一个专
业教学思想的外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是专业教学
水平和专业建设成熟度的标志。
&&&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始创专业之一,广播电
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教学已经有半个世纪
的历史了。它从建立之初就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综
合素质、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艺术知识,
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
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全国广播电
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艺术类广播、电视栏目、
频道策划,节目编导制作,文字撰稿,音响设计制作以
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
高级专门人才。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辑方向),在五十年的
办学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它
是全国唯一一个要在本科四年学习戏剧、戏曲、音乐、
舞蹈、电影、文学等艺术门类知识,同时还要完成广播
电视专业训练的本科专业。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仅
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更重要的
&是,通过各个艺术门类知识的学习和作品赏析,打开了他们人生和心
灵中的多扇窗口,使他们具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人文素
养和广播电视思维。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教学既覆盖广播节目创作,
也涵盖电视节目创作,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个有博士授权资格
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本科支撑专业。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毕业生有很多已成为中国
广播电视文艺界骨干。学生的整体特征是: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的深
度结合,既宽基础,又厚底蕴。在人文思想教育和广播电视技能训练
之间,找到融合点和交叉点。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办学视野和手段正伴随着
中国传媒大学的变化而变化,正伴随着文化和传媒的发展而发展。国
际化的学术舞台,为该专业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培养中国
乃至世界一流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
编导方向)的教学目标与追求。
&&& 为此,文艺系的本科教材建设加紧了步伐。
&&& 文艺系第一套教材是在1996年由原系主任张凤铸教授负责,现
系主任关玲教授主持实施的。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从年,陆续出版了《电视文艺编导艺术》(朱宝贺1996年7
月),《台湾电视文艺纵览》(李献文1997年5月),《音响美学》(张凤铸
1997年7月),《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游洁1999年5月),《世界经典
影片分析与读解》(潘桦1999年7月),《电影电视艺术导论》(张凤铸
1997年9月),《西方电影艺术史略》(张专1999年1月),《艺术录音基
础》(伍建阳1999年5月),《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周涌1999年6
月),《电视戏曲论纲》(杨燕2000年8月),《现代传播与电视文艺》(许
行明2000年8月),《广播音乐论集》(杨玲2001年1月),《广播剧导
演艺术》(朱宝贺、林长风2001年5月),《音乐电视导论》(何晓兵、郭
振元2001年5月),《广播剧编剧艺术》(朱宝贺2001年9月),《网络
&艺术》(许行明、杜桦、张菁2001年11月),《艺术创造动力论》(施旭升
2002年1月),共十七本。
&&& 在第一套教材的基础上,2005年文艺系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签
约,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教学培养计划为线索,出
版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教材。《广播节目编导》、《广播剧编导》、
《电视节目导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纪录片编导教程》、《电视画
面编辑》、《影视声音艺术教程》,《电视文案写作》、《电视文艺采访》、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艺术论》、《视听语言》、《电视作品分
析》、《电视音乐》、《戏曲音乐》《音乐作品分析》,这十六本教材,构建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专业课程的框架。
&&& 第二套系列教材不仅仅是对第一套教材的补充,也是将最新科研
成果融入其中,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的专业课教材。这套教材是由中
青年教师完成的,其中,《电视节目导播》是全国第一次出版的本科相
关课程的第一本教材,可为全国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照。
&&& 从2005年签约至今,第二套教材在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下,正朝着
科学和完善的道路继续前进。或许,这套书的很多书名你都熟悉,但
我们的老师在每一本已有教学的基础上凸现出了符合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特色和教学要求的内容。
&&& 这套教材即将陆续出版,把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在教材中体
现出来的想法,很快就将变成现实。
&&& 2007年10月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学习要点:
1.剪辑的叙事功能,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2.经典剪辑的原理和特征
3.苏联蒙太奇理论的基本剪辑观念
4.跳接的技术特点
第一节剪辑工作的意义
一、分镜头拍摄和剪辑
&&&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剪辑,作为电影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剪辑
的任务是什么。剪辑的基本工作是把很多单个镜头组织为一个整体,
每个镜头或声音都对影片的叙事、主题表达、整体效果有作用。电影
剪辑具有拼图游戏的性质。剪辑师面对的是一条条在摄影机连续工
作记录下的画面。通过把一系列相关同场景镜头组织在一起剪接为
一场戏,若干场戏的组织形成&连续场景&又可称为&段落&,这是电影
叙事结构中的重要单位。
&&& 在拍摄一部影片时,制作者会拍大量的镜头素材,以不同的时间、
不同光线、不同表演方式,所拍摄的镜头数量要远远大于成片的镜头
数。在剪辑过程中,导演和剪辑师面对的是好几本长的胶片,他们要
从素材中选择一些喜欢的和适合的,而切掉其他不想要的镜头,这是
&对剪辑工作的最一般性的描述。剪辑经常也被叫做&切&,虽然这是两
个不完全一样的过程,剪辑指有智慧和美学性质的一种选择和组织,
而&切&是一种实际的动作。上边讲到的实际上是&切&,更复杂的是切
的动作完成后的&剪辑&给整部影片的结构及其细节方面的表现能力。
&&& 导演要对影片想建立的结构与节奏有基本的要求,并能传达给剪
辑师。除了像希区柯克那样将镜头剪辑完成在拍摄阶段,使每一个镜
头都按照在影片中的设计完成之外,大部分导演还比较依赖于剪辑的
后期创作,很多导演自己也担任剪辑,或者和剪辑师一起工作。在最
初的镜头素材选择过程中也包含着很多智力成分,E匕如什么时候从远
景切到特写或什么时候从主要的戏剧动作切到细节,插入的镜头是平
行动作还是有隐喻的意味。关键还要凭着剪辑师对影片的把握和对
画面节奏的感觉而定。剪辑师在做完上述工作后叫做完成粗剪,粗剪
本是安排影片中的镜头顺序,而忽略比较精致的细节方面。粗剪本被
确定下来后,制作者开始精剪工作,就是使影片比较接近最后的成片。
从表面上看,电影此时在时间上是拼贴起来的,因为从这个过程中,包
括从完整的拍摄时间中切掉无关的镜头,而将选择后的镜头用电影的
语法手段结合在一起。
&&& 剪辑对于完成一部电影有关键的作用,也是电影这个媒介作为一
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电影中时间、空间的控制和安排都完成
在剪辑的过程中。剪辑师能够决定哪些视觉形象可以呈现在银幕上,
以及呈现的时间长短,剪辑工作更是一种时间的游戏,通过对观众的
时间感的控制使影片具有的节奏和强度。
&&& 剪辑的工作包含如下的具体工作,每个工作在电影中有不同的实
&&& 选择需要的镜头&&时间被剪裁
&&& 决定镜头的长度&&戏剧性强度、对观众情绪的引导
&&& 安排镜头的关系(并置、平行、因果等)&&讲述故事或表达思想
&& 二、时间游戏&&剪辑对时间的造型功能
& 电影里没有绝对时间,时间像其他视觉元素一样是能被制作者操
纵、控制而实现意义表达的。生活里的时间是一个容度单位,承载的
是随时间发生的事件或者经历。而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大部分不是绝
对时间,因为时间对人而言是体验性的,作为被体验的时间是带着人
对事件或某个变化的主观性的。因为时间的这种主观性,它就具有弹
性:一个小时可以缩短为几分钟(比如与仰慕已久的人的会面),几分
钟可以延伸为一个小时(比如在下课铃声响起后老师拖堂的几分钟),
这里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我们对事件和情境的心理体会,这叫做心理时
长。电影里的时间就是从一个个绝对时间里分离出来的,是弹性的、
可以伸缩的,制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和塑造,既可以模仿、
复制我们对事件的时间感受,也可以创造影片中的时间逻辑,而所用
的手段就是剪辑。在了解剪辑和时间的关系前,我们先来划分电影中
的镜头单位。电影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单个镜头、一组镜头、场戏和
&&& 单个镜头:从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所记录下的画面,镜头是组成影
片的最基本单位,就像电影大厦里的一块块砖。
&&& 一组镜头是指连续地拍摄某个场景、某个动作、某个人物的几个
镜头,这几个镜头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景别拍摄,一组镜头铺排有
点像作文中对一个事物多角度描述的排比句。
&&& 场戏就是镜头记录下的在同一场景、同一时间所发生的事件。
& 一个段落应该由上述的单位(单镜头、一组镜头、场戏)组成来讲
述的故事情节。一般来讲,上边讲的镜头单位应该是由小到大的,但
也不是绝对如此,只是一种基本划分标准。
& 剪辑是怎样实现主观时间造型的呢?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文艺系
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
讲授&电视文艺研究&、&视听语
言&、&纪录片创作&等课程,从
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出版有
《知行轨迹&&中国电视文艺20
年》等著作。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师,
电影学博士。&&& 一
南开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北京广
播学院文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
教。年纽约大学艺术学
院电影电视系访问学者。讲授&视
听语言&、&影片分析&、&专业英
语&等课程,从事电影叙事理论、电
视文化研究。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 第一节景别&&&&&
&&& 第二节景深与焦距&
&&& 第三节角度&&&&
&&& 第四节构图&&&&
&&& 第五节色彩色调&&
&&& 第六节光线&&&&
&&& 第七节视点&&&&
第二章镜头形式
& 第一节固定镜头&&
& 第二节运动镜头&&
& 第三节长镜头&&&
& 第四节场面调度&&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 第一节剪辑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作为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第三节苏联蒙太奇理论&&&&&&&&
第四节风格化剪辑&&&&&&&&&&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 第一节声音的一般知识
& 第二节& 电影声音的特性
&&& 第三节&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 第四节声画关系&&&&&&&&&&&&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 第一节视觉隐喻&&&&&&&&&&&&
& 第二节强调&&&&&&&&&&&&&&
& 第三节渲染&&&&&&&&&&&&&&
& 第四节劝说&&&&&&&&&&&&&&
第六章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
&&& 第一节& 电影的整体质感&&&&&&&&&
&&& 第二节结构感&&&&&&&&&&&&&
&&& 第三节风格感&&&&&&&&&&&&&
第七章影片视听语言分析实例
&&& 第一节《童年往事》:东方风格的电影语言&&
&&& 第二节《铁皮鼓》:历史的镜像分析&&&&&
&&& 第三节《好家伙》:戏剧性和真实感之间的张力
第八章类型化的电视视听语言
&&& 第一节作为类型化媒体的电视&&&&&&
&&& 第二节电视节目类型和节目样式的分别&&
&&& 第三节& 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
&&& 第四节& 电视视听语言的类型化&&&&&&
&&& 第五节& 电视艺术语言与电视纪实语言&&&
第九章电视文艺的视听语言
&&& 第一节视听元素在电视中的运用&&&&&
&&& 第二节&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基本样式&&&
&&& 第三节& 电视文艺语境中的视听语言&&&&
&第四节&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第五节&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考试题 电影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考试题 电影
日志 写日志 | 管理日志 编辑 | 删除 电影史各校真题
罗刹女 发布于:
93年
一、填空
1、电影第一符号学以 结构主义语言学 为模式;电影第二符号学以 精神分析学 为模式。
2、“摄影机自来水笔”是由法国电影家
阿斯特里克 在 1948 年提出。
3、“作者论”产生是50年代法国当时《电影手册》编委 特吕弗 写一篇论文 《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 提出作者标准和条件。
二、选择
1、《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作者是 爱因汉姆。
2、《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写于1916年,作者是 雨果?明斯特贝格。
3、《圣女贞德的受难》的导演是 卡尔?德莱叶。
4、《神女》摄于 1934年。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拍摄的 《风云儿女》 的主题曲。
6、法国印象派作品《车轮》导演是 阿蓓尔?冈斯。
7、意大利影片《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摄于 1945 年。
8、《广岛之恋》导演是 阿仑?雷乃 。
9、《电影的本性》作者是 克拉考尔 。
10、《武训传》导演是 孙瑜 。
三、名词解释
1、能指
2、左岸派
3、库里肖夫效应
4、声画对位
原是音乐术语,音乐作品中若干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的整体。
这个概念是苏联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于1928年在《有声电影的未来》文章中首次提出。
指声音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个有其内在的节奏,独立发展。他们分头并进,从不同方面说出同一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叫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
五、简答
1、试举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代表作一两部,说出其美学特点。
2、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予概括的说明。
94年
一、填空
1、电影符号学是以 索绪尔 的语言体系建立的。现代电影符号学的创始者是 麦茨 。
二、名词解释
1、画外空间
摄影机镜头内未表现的内容,从镜头内表现镜头外,包括声音。(看不到的部分)
三、简答
1、论述细节在艺术作品中的功能是什么?举一部影片为例加以说明。
2、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两种视听艺术异同点是什么?
3、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电影两种基本手段――视觉、听觉。视觉手段即造型性。电影叙事性:讲故事。造型性是讲故事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95年
一、名词解释
1、电影第二符号学
2、电影声音
二、简答
1、论述电影和文学的关系。
注意改编、吸取题材。文学和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电影,比如意识流。
2、论述电影的时空特征。
(以下题目任选两道)
3、简述电影表现特点。
4、比较电影艺术与电视剧艺术。
5、论述电影环境造型和剧作情节的关系。
6、审美对象与艺术的关系。
7、“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有哪些内涵?近年来,“弘扬主旋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8、谢晋电影在文革前后在思想主题、叙事结构上有什么异同?论述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9、你对当年中国大陆艺术电影中的人文精神、艺术形式、探索方向有何评价?
96年
一、名词解释
1、杂耍蒙太奇
2、同期录音
在拍摄画面同时进行录音的一种工艺过程。摄影机和录音机保持严格同步。
~ 是电影录音工艺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之一。~ 不是把电影中所有声音都同期来录,主要是对白、动效、环境音响,其它声音仍然要后期配制。
在实践中,分100%同期和部分同期。同期录音难度大,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物质现实的复原
4、想象的能指
5、表演的斯氏体系
6、独立制片
二、填空
1、《公民凯恩》
――【美国】1940 奥逊?威尔斯
2、《小城之春》
――【中国】1942 费穆
3、《最后一班地铁》
――【法国】1981 特吕弗
4、《2001:漫游太空》
――【美国】1972 库布里克
5、《红色沙漠》
――【意大利】1964 安东尼奥尼
三、简答(两道必答,一道自选)
1、论电影作为艺术与电影作为商品之统一。(导笔答)
2、艺术风格含义是什么?艺术家风格特征表现在哪里?结合本专业列举两位电影艺术家做出比较。(剧作、电影史、传播、导演、美术必答)
3、论述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剧作、摄影、理论必答)
4、80年代以来,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现新电影潮流,论述代表人物、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背景。
5、你对我国当前影视表演倾向和与你更是表演有何思考?
6、论述电影美术特性。
7、你对1995年我国电影市场引进十部大片有何看法?(电影史、心理学、传播必答)
8、论述现代表演与传统电影表演比较。(表演必答)
9、论述电影造型的意义。(美术、摄影必答)
97年
一、填空
1、《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作者是 雨果?明斯特贝格 。
2、《春蚕》编剧是 夏衍 ,导演是 程步高 。
3、《公民凯恩》导演是 奥逊?威尔斯 。
4、《罗生门》导演是 黑泽明 。
5、《世俗神话》作者是 伊芙特?皮洛 。
6、《完整电影神话》作者是 巴赞 。
7、《电影的锣鼓》作者是 钟惦 。
8、《林家铺子》导演是 水华 ,《青春之歌》导演是 崔巍 和 陈怀皑 。
9、石辉的代表作是 《我这一辈子》 。
10、《广岛之恋》导演是 阿仑?雷乃 。
11、《被禁用的蒙太奇》作者是 巴赞 。
12、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短故事片是 《难夫难妻》(1913) 。
13、俄国表演理论家
斯坦尼拉夫斯基 创造了体验派。
二、选择
1、巴赞提到的电影两种隐喻:画框、窗户(镜子)
2、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 洪深 的 《申屠氏》 ,1925 年发表。
3、《想象的能指》的作者是 麦茨 。
三、名词解释
1、视点
是现代文学理论家研究小说叙事技巧用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是由谁叙述的问题。
法国热耐特指出在这一用语使用中混淆了谁叙述和谁感知。在电影中,则没有混淆。视点镜头,谁看到的。
四、简答
1、谈谈对电影界,电影是一种工业和商品还是艺术和文化的争论。
2、类型电影的特征是什么?30、40年代经典电影和80、90年代类型电影区别何在?
3、从莱辛《拉奥孔》到爱因汉姆《新拉奥孔》谈对于我们认识电影表现规律体提供了什么有意义的启示?
莱辛:分析时间、空间艺术差别,具有不同表现力。
爱因汉姆:反对声音,理由列举,但事实证明是错的。
启示:艺术本身发展取决于艺术探索与实践,过早宣布艺术的固定手段是失误。
98年
一、填空
1、《电影的锣鼓》作者是 钟惦 。
2、《写关于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的作者是 夏衍(1958年)。
3、《主要电影理论》作者是 【美国】安德鲁 。
二、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2、场面调度
愿为舞台剧用语,导演对一场景内演员行动路线,位置交流等方面处理,即演员调度。
由于电影、戏剧某些共同性,用于电影创作,含义是指导对画框内部事物的安排。
由于画框可移动,所以除演员调度,还有镜头调度,也就是把演员、镜头调度统一运用,主要指导演通过演员、摄影机的运动,利用一个镜头内景别、构图、光影、场面、环境气氛、人物动作等造型因素变化来加强导演赋予这个镜头含义。
3、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美学
爱因汉姆观点,有局限性的理论
4、非自然音响
三、简答
1、谈谈对电影艺术民族化的看法
电影艺术民族化:坚持电影民族化,是对抗世界性文化趋同现象,保持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努力。
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形式上,其中包括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风俗,民族审美意识情趣,人物形象的民族性格和行为方式。
民族特色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手法。
2、论述电影创作与电影观众的关系
满足原则:广大观众的观赏需要;对创作有制约作用。一味满足也有弊病,不可取,不顾需要也不行。
引导原则:引导、提升广大观众需求。
电影批评也起到作用,电影理论研究,电影评奖都对电影观众的引导和提高有作用。
艺术创作自身规律,经济运作规律也要重视结合考虑。
3、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特征,用此评价第五代,特别是张艺谋,你有什么看法?
“文化英雄”还是“文化囚徒”?
99年
一、填空
1、《电影作为艺术》作者是 爱因汉姆 。
2、《被禁用的蒙太奇》作者是 巴赞 。
3、《想象的能指》作者是 麦茨 。
4、《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作者是 雨果?明斯特贝格 。
5、《春蚕》编剧是 夏衍 , 导演是 程步高 。
6、《黑炮事件》导演是 黄建新 。
7、《罗生门》导演是 黑泽明 。
8、《城南旧事》导演是 吴贻弓 ,原小说作者是 林海音 。
9、石辉代表作是 《我这一辈子》 。
10、《野战排》导演是 奥利弗?斯通 。
二、名词解释
1、作者电影
2、悬念
3、景深镜头
4、库里肖夫效应
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6、卡通片
7、电影声音
三、简答
1、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取得哪些成就?
题材多样、思想深度、艺术探索、纪实性、意识流、造型性探索等。
2、对中国第五代电影历史发展变迁做出评价。
3、美国大片引进给中国电影在市场观念和艺术创作手法有什么影响?(郝建书)
4、 结合影片实例,阐述电影作品精品标准的理解。
三性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达到思想精湛、艺术精神、制作精良
2000年
一、填空
1、《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作者是 朱大可 。
2、《约翰?福特和少年林肯》作者是 《电影手册》编辑部 。
3、《主要电影理论》作者是 汉德森 。
4、《万家灯火》导演是 沈浮 。
5、《广岛之恋》导演是 阿仑?雷乃 。
6、《三色》导演是 基耶斯洛夫斯基 。
7、日本影片《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改编自川端康成 的同名小说。
8、《东京物语》《晚春》导演是 小津安二郎 。
9、《林家铺子》导演是 水华 。
10、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故事短片 《难夫难妻》 诞生于 1913 年。
二、名词解释
1、无声源音乐
并非出自影片画面内声源的音乐,也叫画外音乐。
~ 来自作者对影片内容的感受、思考和想象。根据影片需要来设计音乐,如人物性格塑造、环境气氛渲染、情节故事推进等。
~ 对影片内容、影片形象塑造具有表现作用、解释和评论作用以及充实、强化作用。
三、问答
1、现代主义艺术方法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区别何在?举西方电影为例加以说明。
现代:新浪潮、安东尼奥尼、戈达尔
后现代:昆汀?塔伦蒂诺、《暴雨将至》
2、简述90年代新生代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电影未来产生如何积极的影响。
第五代以后,第六代作为主体的电影导演
3、对电影作品的真实性要求是否要受电影作品类型的制约?对不同电影类型对于真实性是否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谈谈认识。
原则上:对真实性要求、类型不同、要求不同。如喜剧夸张,正剧就不行。
4、简述苏联蒙太奇学派产生背景和哲学背景。代表人物和各个艺术主张是什么?对电影历史发展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维尔托夫、“奇异演员培养所”等。
剧作专业回答:
⑴ 试论情节剧观念对我国电影创作影响。
⑵ 试论常规电影结构的主要特征。
⑶ 电影剧本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冲突律吗?为什么?
⑷ 论述电影情节发展的叙事动力。
⑸ 如何看待当前电影市场的娱乐片大潮?
2001年
一、名词解释
1、电影眼睛派
2、蒙太奇
3、同期录音
二、简答
1、简述巴拉兹在《电影美学》提出电影与戏剧相比所具有的表现方法。
三个方面,见前面;戏剧三原则来比较,“全场,视距,视角不变”
电影三原则“被拍场景分割,记录场景视距可变,视角纵深可变”
2、 对近年贺岁片创作的看法
创作时段贺放映档期;利用精神需求,内容、形式的相应特点。
3、结合电影创作实际情况,简述对中外创作者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看法。
生活认识、看法;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中国冯小宁拍了《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月蚀》《苏州河》等。
4、简要描述岁21世纪电影期待和展望
展望:要合理,应比较现实;期待:可以理想化。
2004年“电影历史与理论(中外)”专业课试题
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视文化研究等通用(叙事专业不同)
一、填空题:
1、上海影戏公司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代表作是:
2、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3、《万家灯火》的编剧是,导演是;
4、《狂流》的编剧是;
5、夏衍根据《革命一家人》改编的电影是,导演是;
6、《我这一辈子》创作于哪一年,导演是;
7、苏联著名演员谁后来当了导演,执导了一部电影是;
8、我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影片是,导演是;
9、纪录片之父是;
10、填导演:《操行零分》《阿拉伯的劳伦斯》《伊万的童年》《毕业生》
1,但杜宇 《海誓》/《重返故乡》 2,《歌女红牡丹》 3,阳翰笙、沈浮 沈浮
4,夏衍 5,革命家庭 水华 6,1950年 石挥 7,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西伯利亚理发师》 8,《渔光曲》 蔡楚生
二、名词解释:
2、“海斯”法典
3、场面调度
4、左翼电影运动
5、“十七年”电影
7、同期录音
8、蒙太奇
9、《电影的锣鼓》
10、新现实主义
1,视点是绘画方面的概念,西洋画(立体画)把作者(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定为一点,叫视点,也是现代文学理论家研究小说叙事技巧用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是由谁叙述的问题。法国热耐特指出在这一用语使用中混淆了谁叙述和谁感知。在电影中,则没有混淆。视点镜头,谁看到的。
2,海斯法典 Hays美国历史上限制影片表现内容的审查性法规。由威尔?海斯与丹尼尔.劳德等人起草制订,1930年3 月31日公布,威尔.海斯执行,所以史称《海斯法典》)。电影审查制度的“十诫”――暴力、禁用武器、酗酒、西毒、赌博、性、过度裸露、伤害执法人员等。1966年被正式取消。
3,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该词来自法文mise-en-scn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一种技巧。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主要有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手法。
4,左翼电影运动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1931年9月,“左翼剧联”通过《最近行动纲领》提出了“左翼电影运动”的口号,并且要求左翼戏剧工作者兼顾电影运动,向电影阵地进军,标志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始。 1932年5月,明星公司在洪深的建议下,邀请夏衍、郑伯奇、钱杏(阿英)三位左翼作家担任“编剧顾问”,并与郑正秋、洪深等人组成编剧委员会,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三个方面:一、通过开展电影批评,为进步电影鸣锣开道;二、从话剧界等向电影界输送新人,扩大阵地;三、翻译和介绍苏联等外国进步电影理论和剧本,提高电影界的思想艺术水平。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达到高潮,相继摄制《狂流》、《铁板红泪录》、《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大路》、《新女性》等一批优秀影片,1933年被称作“中国电影年”/“左翼电影年”。1936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电影由左翼电影运动进入国防电影的新阶段。
5,十七年电影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电影。十七年电影发展特点是: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可以概括四起四落或三个半发展:建国初期第一次发展,1956年前后第二次发展,1959年带三次发展,60年代初期的发展。“以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主导方向,以“革命正剧”为主流形态,主题,人物,风格样式等方面表现出于时代命题高度契合的革命色彩。也存在着主题决定一切的明显倾向,如拯救主题,政治主题,成长主题或被压迫民众从本能的个人报酬走向阶级反抗。值得借鉴方面:1,现实感与时代感《林则徐》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林家铺子》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南谢北谢,北影四大帅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了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存在问题: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艺术成就4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
6,左岸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由于其电影成名之作都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的,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等,加之他们的影片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入“新浪潮”电影。“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罗布-格里叶的影片,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影响,布来希特在戏剧影响。
7,同期录音也称“现场录音”,电影录音工艺之一,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录制人声和动作音响等,具有画面上的影像配合紧密,情绪气氛真实,可缩短影片后期制作周期等优点,常委故事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所采用。主要使用单向传声器和传声器跟踪设备,对拍摄环境要求较高。
8, 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子啊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的富于节奏的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思想,调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意思:1,作为电影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独立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原理。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3,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产生依据:1,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包括人的视听感受的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在电影中的反应。2,美学原则――艺术反应现实需要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概括,实质典型化,富于美感。3,电影本身之作材料,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基本内容:从总体看,导演对影片的结构的总体安排,包括叙述方式,叙述角度,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从横向看,包括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关系以及上述三种组合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纵向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
分类: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可以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叙事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颠倒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包括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这类蒙本奇是苏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创立,包括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
蒙太奇的句型在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经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   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后退式、环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前进式句型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的顺序组接镜头。后退式句型按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环型句型这种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句型结合起来。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别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远近交替的。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景别不发生变化。
艺术功能: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联想。3,创造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4,形成不同的节奏。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作用和地位:蒙太奇是电影反映现实的独特的结构方法,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形成电影艺术的特性之一。它贯穿于电影创作的全部过程,始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构思,完成于影片的最后剪辑和声画合成。即使创作过程,也包括技术过程。它渗透在导演的全部创作中。
三、论述:
1、“十七年”电影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1,现实性与时代感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不足: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 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艺术成就 4,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
2、法国新浪潮的产生背景、意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影片《罗马十一时》谈新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4、谢晋电影的成败、风格……;
5、谈电影的艺术个性化与群体欣赏之间的关系;
6、电影的发展趋势;
7、“第五代”艺术特点;
2005年“电影历史与理论(中外)”专业课试题(电影史、理论方向通用)
一:填空 一共10分一空一分,
罗生门的导演是________
公民凯恩的导演________
新女性的导演__蔡楚生__女主演___阮玲玉____
石挥代表作____
《闲情偶寄》作者______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作者__夏衍____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是__体验__体系;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是____体系
星球大战的导演是__乔治?卢卡斯_____
二:名词解释 10个每个5分一共50
场面调度
非职业演员
《关于电影创新的独白》
文艺黑线专政论
库里肖夫效应
电影声音
纪实美学
作者电影
类型电影
景深镜头
三:论述 8个,两个15分,其他每个10分一共90分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论述戏剧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不同
中国40年代电影与30年代相比有哪些流变、拓展与进步?选择40年代代表性的导演与作品论述(15分)
电影剧本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你对17年革命电影的评价。
电影批评与电影理论的不同
比较巴赞与克拉考尔电影理论的异同
就你所了解,谈谈法国新浪潮对电影创作认识规律的启示、经验和教训。(15分)
一,填空。15个空,一个1.5分,一共30分
1.《姐妹花》的导演是_____
2.《风云儿女》的编剧是_田汉,夏衍____导演是___许幸之___
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作者_____国家______
4.《新女性》是由____公司的_____导演
5.《黑社会(龙城岁月)》按照类型片划分,属于_____
6.《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的词性_____意思是_____
7.《战国策?卷十一?齐策四》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谢”的意思_____
8.模仿说首次概括总结是由_____在_____书中提出
9.除了《骆驼祥子》之外,鲁迅的小说还有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8个,一个10分,一共80分)
浪漫主义
主旋律
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
超现实主义
跳切
强盗片
爱情片
三,论述(40分)
1.结合以前与当下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举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8分)
2.谈谈你对影视戏剧中“GC”/高潮的认识(12分)
3.谈谈你对影视作品中“模式”的认识(10分)
一、填空(共10道,10分,顺序不见得对,就记得这些了)
1.杂耍蒙太奇的创立者___,杂耍的含义____.
2.叙事学理论的两个代表理论家有_苏珊?兰瑟____,________.
3.《第七艺术宣言》作者_____.
4.《新拉奥孔》作者______.
5.《故都春梦》的导演__孙瑜____.
6.汉德逊所著的《电影理论的两种类型》中认为两种电影类型的代表人物是__巴赞__和___爱森斯坦__.
7.《谢晋电影十思》的作者是____.
二、名词解释(40分)(少一个,请补充)
1.电影指导委员会
2.电影的锣鼓
3.
4.蒙太奇
5.软性电影
6.女性主义批评
7.散文电影
8.跳切
9.现实主义
10.叙事学
三、简答(共4道,40分)
1.1975年中国电影出现的创作上的新高潮/1975年前后我国电影活跃时期出现的新创作活动;
2.黑泽明的导演风格,用《罗生门》为例说明/以《罗生门》为例简述黑泽明对日本电影的贡献;
3.长镜头理论和蒙太奇理论的比较/“蒙太齐理论”和“长镜头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比较之
4.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不同特点.
四、论述
1.中国文学上有“载道”和“散文”的传统,在电影发展上是怎样体现的?举例说明。
2.作为德国新浪潮主将的法斯宾德的电影创新特点,举例说明.
3.新好莱坞运动的特点,举例说明。
4.暴力美学的特征,举例说明。
一、基础知识(一空一分儿):
1、
罗伯格里耶是
的创始人。(注意同志,是电影史考试,不要写新小说了就~)
2、
《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的作者是
《约翰。福特和,&少年林肯&》一文的作者是
《主要电影理论》作者
【美国】安德鲁 汉德森
广岛之恋导演
枕边书的导演
东京物语、晚春的导演
《后理论:重建电影的研究》主编:
郑正秋编剧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
10、 林家铺子的导演
11、《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作者是
1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者
13、 早期法国先锋派电影三个主张:卡努杜
路易.德吕克
《论纯粹电影》
14、《轻蔑》(《蔑视》)的导演
(1963,由莫拉维亚小说改编)
15、《扎齐在地铁》(1960年富有达达精神和间离效果)导演
16、《猪和军港》(1961年)导演
(我非常无语地写了个押井守,写完自己都笑)
17、《鸟》的导演(1962)
真的是本来就没有18题,答题纸上也是跳着写的。
19、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五人(号称“五虎将”)创办了明星影片公司。将大量新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其中改编了张恨水的小说
(基本就是讲张石川和郑正秋创业的那点儿事儿,看过基本都答得上)
20、根据赵树理作品改编的电影有
21、著名杂志Cahiers de Cinema的中文译名是
、列举两部日本电影专业刊物
,美国影评杂志Varieties的中文译名是
,导演Akira Kurosawa的中文名称是
(你能相信吗,我猜到是黑泽明大大了~但很想搞自己一下,于是写了伟大的“北野武”)
二、名词解释(一个三分儿还是五分儿):
1、
连续性剪辑/连戏剪辑
2、
文化影业公司
3、
无声源音乐
4、
法国电影新浪潮
5、
大观楼影戏园
6、
间离效果
7、
画外空间
8、
黑色电影
9、
电影的文学性
10、《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劳拉?马尔维――toler注)
三、论述题(一个十分儿)
1、
本雅明说了一通电影演员对于表演的透彻问题(有机会我会把这段话找到补上的)。要求运用麦茨的电影第二符号学“缺席”和“在场”的相关知识重新分析。
2、
“我把1920年到1940年的电影导演分为具有完全对立倾向的两派,一派相信影像,一派相信真实”要求扩充基本思路对这句话予以相应评价。
3、
结合中国电影史的片例,简单申述对中国传统戏剧和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关系的思考。
四、选做题(4选3来答,一个好像二十分儿,我差点都不想答最后一个了,居然是停下来,记完题,看看时间居然还够,又见身边传媒的光头兄一直奋笔,才又写下去的~)
1、综述心理学与早期电影的关联性。
2、数字技术对电影生产和传播带来巨大影响,数字拍摄和数字物流手段可以在电影中产生和消费中提供难以想象的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空间。自己的理解。
3、比较分析8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电影新潮”
4、结合电影的叙事、故事和情节剧等概念,综述和分析中国电影发展中80年代后期“第五代”崛起对于中国电影自1978年以后的发展、变革的影响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声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