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茶花梗 消毒方案

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菊花在栽培过程中病害较多,如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现对菊花几种常见病害与防治简介如下。
&&&&1&叶斑病
&&&&1.1&病原
&&&&为Alternariachrysanthemi。
&&&&1.2&症状
&&&&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病斑连合成片,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
&&&&1.3&防治
&&&&①扦插苗在室内越冬,室温在5~10℃时可发病,因此,入室前应将茎秆剪掉连同落叶一并烧毁。
&&&&②加强管理。浇水时忌弄湿下部叶片。栽植不要太密,加强通风透光。
&&&&③一旦发现病叶及时除去,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或在发病前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掖。
&&&&2&白粉病
&&&&2.1&病原
&&&&为Erysiphecichoracearum。
&&&&2.2&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于叶部,严重时嫩梢及花蕾上都可发生。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在温度、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和嫩梢卷曲、畸形、早衰和枯萎,茎弯曲,新梢停止生长,花朵少而小,植株矮化不育或不开花,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2.3&防治
&&&&①秋末至入冬前,在湿度大、光线不足、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容易感染此病。栽植不能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
&&&&②清园处理。剪除枯黄枝叶,拔除病株,清扫病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③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叶片抗病能力。浇水时应注意保持叶片干燥,防止浇水时水珠飞溅传播。
&&&&④在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3&锈病
&&&&3.1&病原
&&&&共分3种:白锈病Pucciniahorianx;黑锈病P.chrysanthemi;褐锈病Phakopsuraartemisiae。
&&&&3.2症状
&&&&白锈病叶背形成灰白色的脓包状突起;黑锈病叶背形成黑色的粉苞状突起;褐锈病叶背形成褐色的粉苞状突起。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导致叶片干枯。
&&&&3.3&防治
&&&&①多发生在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环境。要求加强通风、排水,增加光照。
&&&&②秋末冬初时,剪除病弱枝,消除病叶及地面落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翌春的发病机会。
&&&&③适当增加钾肥和镁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④在生长期间,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周喷洒1次,连续喷2~3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萎锈灵可湿睦粉剂600~1000倍液喷洒病株。
&&&&4&枯萎病
&&&&4.1&病原
&&&&为Fusariumoxysporum。
&&&&4.2症状
&&&&夏天发病严重。初发病时叶片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部也变成浅褐色,表面粗糙,间有裂缝。严重时缝中生白色霉状物,根部受害变黑腐烂,根毛脱落,病菌分泌出的有害物质破坏寄主细胞组织和堵塞导管,使水分供应受阻,植株很快萎蔫枯死。
&&&&4.3防治
&&&&①盆土消毒。用福尔马林溶液或其他药剂(如高锰酸钾)消毒。
&&&&②合理施肥和浇水,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浇水要见干见湿,并做好排水工作。
&&&&③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和病株中长期存活,通过根及茎基部侵入,因此要避免损伤根系,减少病菌侵入途径。
&&&&④插条要在健康植株上采集,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后扦插。
&&&&⑤及时销毁病株。
&&&&⑥植株被病菌感染时,迅速施药,可用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溶液淋灌根茎周围和喷洒植株,连续数次。
&&&&5&褐斑病
&&&&5.1&病原
&&&&为Septoriachrysanthemi。
&&&&5.2症状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危害叶片,由下至上蔓延。初期病斑圆形,黄色至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并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
&&&&5.3防治
&&&&①入冬前剪掉老茎,连同落叶一并烧掉。发病初期摘除下部病叶,集中烧毁。
&&&&②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提高菊花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50%托布津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可控制病害。
&&&&6&黑斑病
&&&&6.1&病原
&&&&为Septoriachrysanthemella和S.obesa。
&&&&6.2&症状
&&&&主要为害菊花的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小黑点,而后逐渐扩大,边缘呈黑褐色,中心呈灰黑色,病重时连接成片使全叶焦黑脱落。
&&&&6.3&防治
&&&&①在雨水多、连作种植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合理换茬种植,盆栽土应每年更换。
&&&&②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③浇水要适量,晴天多浇,阴天少浇,注意通风透光。
&&&&④及时清除病叶、病株。
&&&&⑤发病期间将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2000倍液混合喷洒,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7&灰霉病
&&&&7.1&病原
&&&&为Botrytiscinerea。
&&&&7.2&症状
&&&&主要为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
&&&&7.3&防治
&&&&①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或土壤质地黏重等,都易发生病害。生长季节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防止土壤积水。
&&&&②发病时可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防治。
&&&&8&霜霉病
&&&&8.1&病原
&&&&为Peronosporadanica。
&&&&8.2&症状
&&&&为害菊花叶片、叶柄、花梗、花蕾和嫩茎。春季幼苗期发病,叶片背面和嫩茎上长满白色菌丝,病叶褪绿、向上微卷,并自下向上枯死。枯死叶片不脱落,悬于茎上,轻者成为弱苗,重者幼苗枯死。秋季发病,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上均长满白色菌丝,并逐渐萎蔫,最后全株变褐枯死。
&&&&8.3&防治
&&&&①清除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集中销毁,注意通风降湿。
&&&&②移栽前,将幼苗用40%乙磷铝300倍液浸5~10分钟,晾干后栽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病害流行。
&&&&③春季发病时喷40%乙磷铝250~3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次。秋季于9月上旬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50%瑞毒霉3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9&病毒病
&&&&9.1&症状
&&&&病毒侵染后菊花顶梢和嫩叶蜷缩内抱,中上部叶片出现明暗不一的淡黄斑块,俗称花叶病。植株表现矮小、根系长势衰弱,叶片、花朵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
&&&&9.2&防治
&&&&9.2.1&病毒可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要及时防治蚜虫等害虫。
&&&&9.2.2&选留健壮、无毒的脚芽和顶梢育苗。
&&&&9.2.3&病害发病初期可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
&&&&10&线虫病
&&&&10.1&病原
&&&&为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
&&&&10.2&症状
&&&&被线虫侵染的植株根部常发生大小不等的肿瘤状物,植株长势衰弱,往往形成“小老苗”,叶片发黄、花朵变小。
&&&&10.3&防治
&&&&10.3.1&实行轮作,避免重茬。
&&&&10.3.2&土壤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消毒。
&&&&10.3.3&用呋喃丹防治,用量为土壤的0.01%~0.02%。
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常见花卉养植方法
Copyright&2013
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野菊花_中药材_中医世家
》:&入肺、肝。&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①《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②《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③《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④《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⑤《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⑥《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⑦《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①治疔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②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③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④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干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陈》)⑤治肠风:野菊花六两(晒干,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⑥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⑦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金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铰,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⑧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⑨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⑩治头癣、湿疹、天抱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临床应用】
①预防感冒将野菊花用沸水浸泡1小时,煎30分钟,取药液内服。成人每次2钱,儿童酌减。一般每月普遍投药1次,以往每年感冒3~6次者每两周投药1次,经常感冒者每周投药1次。以1000人服萄后的发病情况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较,发病率下降13.2%;与居住邻近、条件基本相同而未服药的261人相对照,发病率亦显着为低。同时对119例慢性气管炎患者投药前后的复发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未投药时(上一年同一时期)全部复发,投药后的复发率为38%。②治疗呼吸道炎症等用100%野菊花注射液,每次注射2~4毫升,六小时1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痊愈35例,好转1例;扁桃体炎20例,痊愈18例;气管炎20例,痊愈5例,好转14例。用药后平均1~2天退热。另有用50%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3毫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其他急性炎症(包括气管炎、肺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齿龈感染等)共81例,治愈率占49.4%,有效率为95%。③治疗宫颈炎等阴道经冲洗后,用野菊花粉涂敷宫颈,每日1次,3~5天为一疗程。治疗慢性宫颈炎11例,7例痊愈。或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治疗,观察宫颈炎、阴道炎、外阴溃疡等43例,有效率为90.7%,治愈率占35%。④治疗痈毒疖肿成人每天用新鲜野菊花3~5两,煎分两次服;或捣取汁100毫升左右,1次服下。亦可捣敷患处,稍干即换。对全身及头面部多发性疖肿。如外敷不便,可煎水浸洗局部。⑤治疗高血压病将野菊花制成流浸膏,每毫升(含生药2克)加单糖浆至5毫升。每服10毫升,日服3次。初步观察Ⅰ、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35例,总疗效达68.57%,其中显效为17.14%,轻度疗效为51.43%,无效31.43%。对症状改善也有一定效果,半数以上病例的失眠、头胀、头痛、眩晕有所改善。
书籍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影忍者之花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