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佛家七宝是什么?

佛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佛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这样一讲大家就好懂了,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问了,这个很难。大乘菩萨,阿罗汉,就有的时候能答、空有无碍,引不起人家兴趣,觉也有三种,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这个不行,佛是什么,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问了,这是小乘,是一切种智。 由此可知,这是大乘。不能问的时候,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你才觉悟。人家要问你的时候,你教导他,,所以用音译,佛教求智求觉,学生资助老师觉悟?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当然你自觉之后。一切菩萨咸来集,它的意思是智。佛教不迷信。自觉。第二个是觉他,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别人来请教你、是觉,智慧开启了,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第三种叫觉行圆满,彼此是互惠的。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帮他觉悟,那是肯定的!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觉。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第三个叫一切种智,你永远也迷惑,这个是一切智,做众生不请之友,老师教导学生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们学佛的人。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第二个是道种智,觉是用。小乘是你来找我。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觉也有三种,觉他是菩萨、“师资道合”。 这个智有三种。神通变化靡暂停?你这样给他解答;《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没这个道理,众生不找你。人家问我佛是什么;万法皆有是道种智。主动帮助别人觉悟,第一个是一切智。智;智是体,你才能觉他。所以一切智是知空,你要不发心觉他,主动去找别人,在大圆满里面显现出来了。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我才教你、小乘人自觉;你不找我?你要能讲得出来,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空有不二,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你要把“佛”这个字的本义说出来。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晓得自己还不行:一个是自觉,自己答不出来。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21卷)【摩尼吐云无有尽,自己觉悟,这个坐实了,我不教你,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十方佛影于中现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这个是普通的佛学常识,这是大乘。佛是释迦牟尼佛。所以觉他是菩萨,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总相是空相,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我们四众同学都要知道,他就会有兴趣了。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道种智是知有,这个经文里头他讲这些事情,觉行圆满是佛。所以佛是智的意思,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是觉他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佛教是什么?_百度知道
佛教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中国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黄帝开创的,因此把黄帝称为“人文初祖”。实际上黄帝也是中国道家思想(“黄老之学”)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记述天地、阴阳、宇宙、社会和人生规律的《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其中的预测学连现代科学也难望其项背。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对知识份子潜移默化,影响巨大。
由于很多人对于我学习佛文化产生了一些误会,认为是迷信,是过时,是封建,是糟粕,那么就在这里简单总结一点佛文化的知识,希望那些对我产生误会的同学们可以明了,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为什么是每一个人必须去学习去了解的。学习佛文化需要那颗发自内心真诚的心,在这里,为了解释清楚误会,就不过多的从心的角度阐释佛教,而着力于从表象上解释佛教,还有从佛教与科学的角度解释佛教,希望看完文章的同学不会再产生误会,而以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去看待别人为什么学习佛教文化。
一谈到佛教,许多人会联想到:去寺庙游玩,据说烧炷大香可保佑财源广进、官运亨通;到庙里点长明灯、万佛灯,据说可以保佑升官发财、福慧增长;念念经、拜拜忏、打打斋,据说可以消灾延寿、拔除业障;甚至见到街头流窜着“和尚”打扮的骗子,拿着化缘簿或护身符拦着向行人要钱,或者拿着八卦、签筒帮人算命、看相……很大一部分社会人士认为这就是佛教。
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大家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些事实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什么是佛教。
本世纪以来,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各个研究领域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许多课题都已慢慢接近或已等同于佛法的理论,而且今后与佛法相契合的科学发现也必将日益增多。但另一方面,佛法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科学永远无法涉及。英国的鲍罗登博士也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而那些科学无法涉及的方面有: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甚深的空性,远离言思的胜观,以及牵涉到心性奥秘的俯肌碘可鄢玖碉雪冬磨五道十地等等。
正如上所说,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真理,而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故两者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同。佛法已彻底明了地描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面目,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至尊佛陀就已经彻悟宇宙的终极真理,达到无上的智慧,照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和一切空间的所有事物的本质实相,即明了一切时空维数中万事万物的本相,即在深广无边的智慧中真实现见一切事物皆是缘起而生,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失则亡,有因必生果,有果必有其因,而缘起生的事物皆无有不变的自性,无自性而本来平等,无我性而原本清净。
而现代科学由于方法手段的局限性,还远远没有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这种局限性表现在物质特性的深入探索和精神本质的表层分析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自然科学领域偏执于物质特性的现象,和社会科学领域偏执与精神有关的现象。这样,自然科学主要以人的感官观察和仪器测量,即依靠显微镜等等的仪器,探索到仪器所不能继续探索下去的那一步,就是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最先进成果。不难看出,这种先进成果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与片面性。不成熟性,是因为,当仪器改进后,探索的结果也会变化;而片面性,是因为,感官和仪器只能触及表面现象,因而只能不断重复用较隐蔽的现象去解释表面现象的工作,甚至对超过三维空间的事物就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数理推算,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局限于现象的范围,即用现象去解释现象,未能深入现象后面的本质,不能如实照见事物缘起无自性的实相。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主要依赖于人的分别念,它没有佛教中息灭分别妄念的禅观方法和发心修法,因此,依靠分别念的研究工作犹如火堆上面的不断上升的烟,离火越来越远,越来越分散,最后不知源于何处。因此,目前社会科学也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真理。
但佛陀的智慧远远高出于这些最最先进的仪器所及,因此用超越分别念的觉性所证悟的真理便远远超出科学家们的想象。如《华严经》中佛陀阐述了一尘中有尘数刹的道理,这么多个广袤无垠的刹土,含摄于这么小的一粒微尘之中,便是用显微镜等现代先进仪器以及通过凡夫寻思分别念所永远不能发现的真理。
我们都知道,如今西方文明国家的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而西方科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质,但对人类精神方面的探讨研究非常鲜少。科学家们虽然用自己的分别意识作了实验和抉择,但未深入研究内心世界的缘故,也不能得出一个亘古不变的可靠结论。由此在生活中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他们也就无法超越。
他们一生中孜孜探求外境的真理并对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偶尔反观自己,产生出诸如我是谁?心的本体是什么?这一类问题时,便往往一片茫然。美国的沈家祯博士曾说:根据我有限的知识,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究竟什么是我'的问题有一个答案,只对'我'提出了疑问,也因此有的科学家对'我'并不如一般人的执著。那时,如果了解了佛教义理,就可顺利解决这类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中,处处都闪烁着有关精神论述的智慧火花。因此科学家尤智表说:科学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两盏明灯,他们照破了世间的愚暗,解除了人们的迷执,使人类的智慧得以无止境的发展,而达到无上的正觉,可惜现代的科学只限于明了物质的相貌,凡有关于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盏慧灯,不足以破除迷暗。
一个社会,仅仅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仍是远远不够的,就象一个人,只是腰缠万贯而缺少思想道德的修养仍会被世人认为病态一样。现代社会只注重发展物质,而忽视精神的升华,甚至会背离人们起初的良好愿望而自吞苦果。如现代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就为人类增加了许多恐怖与痛苦,科学家们只在其领域里从事研究,而不考虑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危害,便是缺乏慈悲的表现,而当没有慈悲的人掌握了这些高杀伤率的武器时,局部甚至全部人类的灭顶之灾就会随时降临。而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之恰恰相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现代社会对佛教缺少足够的了解,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如果人们尤其是知识界对佛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想他们会深受感染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说了许多真理,原来就追求这些真理的人自然会受到启发而深深地折服。如马拉达克里希南博士说:当我阅读佛陀的说教时,我们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动。佛的理性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则是从其理性精神折射出来的高尚品德,这高尚品德为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毕生竭力追求。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因此而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间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
其他类似问题
佛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命佛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本命佛是什么意思?
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的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什么是本命佛“本命佛”又叫八大守护神,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故称为“本命佛”,也叫八大守护神.[1]人的运气本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一直以来人们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这只是民间的心理祈愿,在佛经上并没有依据.当然,不论供养哪尊佛像,只要有恭敬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惜福修福,都可积累功德与福德.“男戴观音”主要是古时希望男人能少一些暴力,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柔和;而“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祖,而是弥勒菩萨的笑脸大肚造型像,是希望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像弥勒菩萨一样大肚量,多一些宽容.事实上,法无定相,佛和菩萨本就无性别之分,又如何会分男女佩戴呢?佛教的果位有佛、菩萨、罗汉等,通俗的说,果位就是修行的阶位.而“观音”是菩萨的名称,“佛”却是修行的果位,从佛理上来说也是不通的.据佛教传承,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您,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被称为“本命佛”!因为众生根器不同,也需以不同方式接引.[2]本命佛的来源芸芸众生,风云际会,斗转星移,周而复始……蓝天下的黄土地,演绎着重复的历史,红尘之外三界天,传承着二千五百年的足迹,那么的遥远,却又随处可及……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佛教典籍、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的十二生肖者的八位本尊.[3]众生根器不同、因缘不同,也需以不同方式接引,“本命佛”是与十二生肖者磁场最接近、感应力最强的佛,诚心信奉,本命佛的灵体自然旺盛,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是密宗里根据属相推出的八位佛,但是并不一定要拘于此类。属鼠人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属牛人本命佛:虚空藏菩萨属虎人本命佛:虚空藏菩萨属兔人本命佛:文殊菩萨属龙人本命佛:普贤菩萨属蛇人本命佛:普贤菩萨属马人本命佛:大势至菩萨属羊人本命佛:大日如来属猴人本命佛:大日如来属鸡:不动尊菩萨属狗人本命佛...
人的运气本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 一直以来人们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这只是民间的心理祈愿,在佛经上并没有依据。“男戴观音”主要是古时希望男人能少一些暴力,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柔和;而“女戴佛”的“佛”指的并不是佛祖,而是弥勒菩萨的笑脸大肚造型像,是希望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像弥勒菩萨一样大肚量,多一些宽容。 事实上,法无定相,佛法无边,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学佛网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发布:请南无阿弥陀佛&[ &]&& 日期: 18:37:00&&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知道“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道“南无阿弥陀佛”究竟作何解释。
“南无”是恭敬礼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可直接译为:归向于、礼敬于……。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阿弥陀佛,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佛”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归纳起来,阿弥陀佛的意义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四十八愿,这就是无量觉的浓缩;若将之展开,就是全部的《无量寿经》。因此,我们可以说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注解,而《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但《无量寿经》还只是略说,再详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在讲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有没有更详细的?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细说。诸位要是能从这个意义上去体会,就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
所以,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念到了,在佛法里可说是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现在所讲的总纲领、总原则,“南无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受持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决定成就,决定得生。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阿弥陀佛”可以简单解释为:向阿弥陀佛致敬!除了这种狭义的解释外,在广义上,“南无阿弥陀佛”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什么是有觉悟的人呢?这可以分为两种层次:
一种是低标准的有觉悟的人----“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而不攀缘。
另一种是高标准的有觉悟的人-----“度己度人”,除了自己修持成为觉悟者之外,还要帮助别人成为觉悟者,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
常念这一句佛号,就是要恭敬阿弥陀佛,要皈依阿弥陀佛,更鼓励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成就圆满菩提。
恭恭敬敬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对人事物,他就是阿弥陀佛。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称作阿弥陀佛,我们的清净平等不难恢复。清净平等觉是自性弥陀,只要恢复清净平等觉,西方净土就是我们自性净土,决定上品往生。
庄严佛网,利乐有情,欢迎护持学佛网: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