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格活泼开朗,家里经济不是很好,孩子上高中中好还是读职校好,成绩在级里30多名妈妈不在,几个哥哥有孩

欢迎您浏览武汉妇女网!
<!--今天是:
站内公告: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市首届“江城好妈妈”30强出炉(10位)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960&&&&
&&& 武汉市首届“江城好妈妈”30强出炉,欢迎大家登录腾讯?大楚网“HOT放送台”投票专区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好妈妈。感谢参与!
(点击下面地址进入投票页面)
(排名不分先后,10位)
“信义妈妈”宋腊梅
&&& 黄陂孙氏“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各大报刊、新闻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学习。然而在这对信义兄弟的背后,有这么一位善良、勤劳、朴实、大义的好母亲。她既没有高亢激越的誓言,也没有惊人卓越的成绩,在她极其平凡的一生中,却扶养出了两位感动神州的信义兄弟。&&& 走近她,了解她,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位多么可敬、可亲、可赞的好妈妈。她叫宋腊梅,女,黄陂区李家集街仰山庙村王家冲人,1941年腊月十二出生。她出生在腊梅盛开的季节,因此腊梅成为了她的名字,她就像一株傲雪的梅花,在几十年风霜雨雪中傲然挺立。&&& 在乡亲们的眼中,宋腊梅是一个勤俭持家、和睦四邻、为人忠厚的好妈妈。她和千千万万农村妇女一样,整天辛勤耕耘在黄土地上。在大集体的生产队年代,她是全村典型的妇女劳动积极分子,各项集体劳动从不落人后,工分总比别人多。由于她懂得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哪怕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也总能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年年有余,时常将节攒出来的粮票、油票接济乡邻。改革开放以后,她又靠着勤劳的双手,节衣缩食,积积攒攒,在全湾率先做起连三间的红砖房,成了全湾带头过上好日子的榜样,让邻近湾村的同乡幸慕不以。多年来,她也一直用勤劳节俭的家风影响和教育着自已的三个子女,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品德。&&& 宋腊梅是个孤儿,没读过书,但她知道,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们上学念书,不论日子多么艰难,她总能从牙缝里挤出学费,供三个孩子读书。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好母亲,因为她的儿子成为了有益社会、顶天立地的诚信男儿。她很爱自已孩子,却从不吝让孩子吃苦,因为她知道吃苦能煅练人的品质,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用她的话说:自己孩子都是饿大、冻大的。让小儿子孙东林至今记忆犹新是:在他的童年里,他和哥哥从来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好衣服,经常是穿着破衣服甚至裤头去上学,总是被同学们笑话。宋腊梅就是用这样教育方式,让孩子们铸就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为了他们日后的人生打下了成功基础。作为一个母亲,慈爱却不畎煤⒆釉诔钥嘀惺芙逃粤⒆郧俊K锢懊匪担盒《佣稚闲⊙毕肼蛞槐咀值洌蛭乙颐桓胰盟仙酵谝⒖巢褡约郝颉U庵殖钥喽土斗绞蕉杂谝桓龀沙さ暮⒆永此担且槐饰扌蔚摹⒕薮蟮木癫聘弧=逃Ъ姨招兄倒旱巫约旱暮梗宰约旱姆梗约旱氖虑樽约焊桑咳丝刻炜孔嫔希凰闶呛煤海×礁龊⒛苡薪裉斓某删停卫懊返某钥嘟逃晃薰叵担⒆用遣唤鲎约耗艹钥嗄屠停捕锰辶卤鹑说男量啵鋈吮痉荨⒊鲜怠⑹匦拧&&& 宋腊梅一直这样严格要求孩子,对孙子她也一样,经常带着他们到地里干些农活,体验生活,让孙子从劳动中收获健全的人生。&&& 宋腊梅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性,对下她疼爱孩子,对上她孝顺老人。前些年,每天除了照看孙子,忙里农活外,她还要服侍年过八旬瘫患在床的婆婆,对待老人,她从不掉以轻心,每天都是亲自给老人洗脸擦身,担茶喂饭。只要老人喜欢吃什么、想喝什么,她就算自己省吃俭喝,也会去买,满足老人的要求。大家都夸宋腊梅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家里,一家人和和睦睦、上慈下孝、相亲相爱,到处都充满了幸福的笑声。在外面,她从未跟任何人发生过争执、红过脸,街坊四邻和睦相处,从不愿亏欠任何人。她总是说:只能你对人家好,别人才会对你好。&&& 在生活中,宋腊梅还是一个热心人,邻居只要谁有困难需要帮助,她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在泡桐街上曾有一个外地开网吧的女孩,宋腊梅看她只身一人初来乍到,人丁单薄,就把她当亲女儿看待,处处照顾她。通过这位开网吧的“干女儿”,宋腊梅还当上了一回红娘,在“干女儿”介绍下,她帮助本湾一个已经有两个孩子的老乡第三次重组了家庭,让一个本来凄苦的家庭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好日子。&&& 宋腊梅不会讲什么大道德,但她的智慧都来自于生活经验,朴实而掷地有声。大儿子孙水林初中未毕业就想出去打工,她认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就送他出门学木工,出师后常年在外打工。每当孩子们从外面打电话回,她总会唠叨的叮嘱孩子们:“起家有如针挑土,洗家有如浪淘沙”,辛辛苦苦赚一分钱都不容易,千万莫大手大脚乱花钱。没过几年,大儿子靠着自已的双手和勤劳,很快就当上建筑老板,她还是不忘时常提醒儿子:“莫穷得富不得,富得了不得”,一定要按时给工人发工钱,要时刻体谅别人的难处,什么事都要将心比心。每年年底儿子回家过年时,她都会过问工人工资结清没有?告诫儿子“穷不倒志,富不癫狂”,不要在大过年背骂名。同时还都会主动张罗出几大桌子饭菜,款待前来结算工资的工人,让在外跟儿子辛苦了一年的工人在领到工资后,再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团年饭,大伙仿佛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在2010年的春年前夕,她像往年一样准备了一大屋子的腊鱼、腊肉和新的棉被,迎接孩子们从外地回家过年,而她没有等回儿子,却等到了大儿子一家五口遇难的噩耗。宋腊梅几乎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恶讯所打垮,眼泪哭干了,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大儿子生前最后遗愿,二儿子孙冬林在账单残缺不全的情况下,帮助哥哥发放了工钱。在得知工钱还有一万元缺口时,宋腊梅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养老钱,替大儿子结清了工钱。&&&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悲痛,然而还未从悲痛中醒来的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替儿子担起了道义。她知道,儿子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对得起良心的,是对得起天地的,那正是她期望儿子能办到的。&&& 当我们被这对“信义兄弟”的事迹震憾的同时,我们真的更应该看看一位母亲的眼泪,一位母亲的胸怀,更应该看看这位平凡的母亲用她平凡的点滴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乐观和谐妈妈”宋望荣
&&&&她,一位普通的母亲,可在我心中她却是那样的伟大。一直都想报答她--我的妈妈,可却怎么也报答不完,因为世界上母爱永远是最博大、永恒的神话。&&&&她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却从不被贫困吓倒,而是努力的争取幸福,争取我们家的温饱,为我的爸爸,他的丈夫减轻着生活的负担。从不埋怨现状,只是在默默的努力,为我们全家付出着。&&&&她为我付出的一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小时候我身体极瘦,体弱多病,可无论她在外打工多忙,我爱吃的一日三餐,她都会亲自去细心准备。哪怕炎热的酷暑中午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寒风吹伤了她的脸,冻坏了她的手,她也要赶回家,为我做饭,叮嘱我把饭吃完。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我的体质慢慢赶上了同龄人,而不再是武汉话通常称的“黄皮寡瘦”。&&&&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妈妈的单位垮了,爸爸单位的效益一直不好,而我所读的学校每年都要面临交1200元的借读费,家庭巨大的压力妈妈默默地扛了起来,在她的骨子里她永远都是那样刚强,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她永远不靠别人活着。&&&&那是一年冬天,她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很多人爱买羊肉吃,于是她风风火火的就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一个女子于是就这样每天清晨3、4点到肉市批肉,顶着冬天的严寒,骑着辆自己去焊制改良的可以乘很多肉的自行车开始了她自食其力的生活。她的热情、真诚、善良感染着每一位顾客,很快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好多顾客都直奔她而来,可就是这样,引起了菜市场肉市上众多老卖家的不满,也就在她生意刚刚好起来的两个多月的一天,一帮人带着“家伙”砸了她的肉摊,将她所有的东西都毁掉了。因为家人的担心,我们都劝她,不要和市场上的人去斗了,一个人怎么斗得过那么多人呢?妈妈最后委屈的放弃了。&&&&转眼,我读初中了,生活费、学费、借读费、课外辅导资料费,无不需要钱。她也永远不会向生活低头的,于是她决定在学校门口卖桂花糊和稀饭。看着她每天骑着自己特制的三轮车,穿着干净朴实的衣服,站在49中门口叫卖,那时我就懂得了妈妈的艰辛与伟大,她的爱,让我心疼。但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将来也要成为这样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初夏秋冬,严寒酷暑,她三年如一日的为我,为我们家,为一个女人的尊严执着着。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慢慢地城市中不让路边摆摊经营,于是她每天也开始与城管玩起了“躲猫咪”的“游戏”。可时间久了,一个女人又怎能经得起每天这样的折腾。最终,她又放弃了。&&&&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不畏艰辛的持之以恒的追赶着现实生活的步伐。&&&&当我步入高中时,她又成为了一名送奶工。我亲眼目睹着这样一个女人的“艰辛”。&&&&她每天凌晨2:30起床,从工人村骑自行车到青山镇领牛奶,然后纷纷把牛奶送到工人村、桥头每一家订奶客户的奶箱中。&&&&从我16岁起,我就不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喜欢雪了,因为每到下雪,她和她那沉重的奶箱就会摔得惨重,然后还得赔付摔坏的牛奶,还得接受顾客的投诉,她的身上还会出现深深浅浅的淤痕,自行车还得重新修理。&&&&每到春夏的雷雨天气,她就会到处找地方躲雨,别人的屋檐下成了她最安全、最踏实的地方。&&&&偶尔她还会在黑漆漆的凌晨的小巷子里碰到小混混,妈妈还得相尽办法与他们周旋,以不至于遭到更大的损失。&&&&每到过年,别人家都是一家三口在温暖的房间里看春晚,可我们家也有最特别的方式过新年。我、爸爸、妈妈我们三人一人骑着一辆车,一起送牛奶。我记得最幸福的一刻就是,凌晨0点时,天空就会映满了家家户户放的绚烂的烟火,那时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我们三人骑着自行车在偌大的马路上边看烟花边幸福的大声叫着、笑着,仿佛整个世界当时都是我们的了。&&&&一晃眼,六年时间过去了,我也大学毕业了,妈妈总算不用肩负着我读书的压力了,而我希望我也能像她那样,用自己的一双手坚强勇敢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把爱分给家人,分给爱我们的人。&&&&母亲,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付出自己的所有。我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因为她的善良,因为她的勤劳、因为她的坚强、因为她的执着,让我、让我身边的亲戚、让我身边的邻居们都更又信心勇敢的面对生活了,她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所有人。&&&&我爱我的妈妈,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妈妈是一曲神话,我们每个人都要珍视自己身边的神话。
“芭比妈妈”王友虹
&&& 1959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金发美女娃娃正式问世,她的设计者当时美泰公司创办人露丝.汉德勒用小女儿芭芭拉的昵称给她命名,从此这位金发美女巨星娃娃就叫做“芭比”。半个世纪以来,芭比始终保持着青春、亮丽的形象,曲线玲珑、光彩照人。&&&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管理员就职的王友虹也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芭比妈妈。她凭借一双巧手,不仅为芭比娃娃织起美丽的冬装,更为自己织起健康的心态。家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的王友虹自从当上“芭比妈妈”后,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病魔也渐渐被击退。从与王友虹接触中,感受到她当“芭比妈妈”的快乐。&&& 今年54岁的王友虹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1996年患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血压、血糖不断降低,体重也急速减轻,王友虹几乎丧失劳动能力。身体无力,精神恍惚,这样的状态折磨了王友虹近10年。在丈夫和女儿的安慰、鼓励和细致照顾下,全家人共同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在病后身体恢复期,王友虹的“绝望人生”开始出现转机。一次在清理家里旧物品时,她翻出了女儿小时玩过的芭比娃娃。这些芭比娃娃是89年,因工作忙,不能亲自带女儿去公园玩,王友虹内心一直很愧疚,她就买来小芭比娃娃哄女儿开心,当时王友虹自己的工资仅几十元,买一个普通的洋娃娃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更何况是芭比娃娃。谁知女儿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高贵典雅的小公主,每天给娃娃梳妆打扮、穿衣服换行头。但是要经常换衣服 商场的衣服又贵 质量又差,为了女儿开心, 就曾经利用细毛线给女儿的芭比娃娃织几件衣服, 结果效果特别好。也就是这些芭比娃娃陪伴着女儿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她看着这些满身尘灰,但依然楚楚动人的“小美女”,一种想翻新它们的念头油然而生。王友虹把芭比娃娃一一洗净,又买来五彩毛线,试着为它们织起了毛衣。毛衣越小越难织。第一件芭比娃娃的针织衫,王友虹用了一个多小时,“芭比”重新穿上了新衣,王友虹快乐极了,渐渐忘了病痛。“芭比新衣”得到了丈夫和女儿的一致赞赏,这给了王友虹强大的动力。她一连织了十几件。&&& 就这样,王友虹把家里当成了服装厂,把芭比娃娃当成服装模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十多年过去了,王友虹一共制作了四百多件毛衣,而且没有一件是重复的。王友虹的制衣过程,与专业设计师相比也毫不逊色,从设计图纸到选购花色,从袖口到领口,没有一处不是精心打造。&&&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王友虹经常翻阅各种时尚杂志,有时还会到街上去寻找灵感,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她去逛街 看见前面一个很时髦的女孩 她很想看清楚她穿的衣服 就一直跟着追 结果旁边的人以为她有神经病。"&&& 王友虹的执着,渐渐地感染着全家人,女儿和丈夫分别成了她的专业顾问和后勤部长,一家人都迷上了芭比娃娃。老公总是用歌声伴随着王友虹,让她在创作的时候不那么孤独。&&& 同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工作的王友虹的丈夫童瑜说:"我和女儿看到好多市民对她的作品非常欣赏和喜欢 这时候我们也感到很高兴 我就全力支持她 承担了全部的家务 现在不光我支持 ,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女儿童O也大力支持妈妈的生活爱好,还帮助她妈妈为芭比娃娃设计服饰。”&&& 经过她独特的创意和构思,精心设计并亲手编织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芭比娃娃服饰。这些年来,王友红带着这些“美女”相继参加了省、市、区、街举办的家庭绝技、家庭手工作品及民间文化作品等展示活动,并多次获奖,如今的王友虹已是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了。不过,王友虹还有更大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能够申请吉尼斯纪录,让自己的芭比服装走向世界。
“自强不息妈妈”肖汉生
&&& 我叫肖汉生,是武昌区水果湖街放鹰台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今年58岁,1999年从企业退休回家。七年来,在我的平凡生活中,演绎了一些波澜起伏的故事……&&& 一、丈夫去逝,伤痛永忆&&& 我的家原是一个幸福的三代四口家庭。丈夫杨运盛任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是个副厅级干部,他是家中的顶梁柱。我们夫妻和睦、相亲相敬,赡养85岁的老母亲,抚育刚进武大校园的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6月,我年仅55岁的丈夫杨运盛突然被检查出患晚期肺癌,虽经多方治疗,还是在当年8月离我而去。当时我只觉得天塌地陷。我曾经完美、幸福、和谐的家庭一下子就跌落到贫困、悲痛、破碎的低谷里了,我不想活了,我要追随我的好丈夫。可是,假如我也走了,留下我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我尚未完成学业的儿子,他们又将如何的生活呢?我于心不忍呀!&&& 记得丈夫在病中曾多次嘱托我:“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一定不要去找领导和组织的麻烦。要坚强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多少次我半夜醒来,看见他还在灯下专心致志的工作;永远不能忘记,儿子高考前一个月,他每晚陪孩子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给全家人做好早点;更让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他每月领到工资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老母亲呈上的零用钱……现在我必须要面对现实,担负起赡养老人,培育孩子的责任,以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 二、历经磨炼,顽强生活&&& 当年为挽留丈夫的生命,我用尽了家庭积蓄。丈夫走时,我已从单位退休2年,退休金是423元。若单靠这些钱,维持一日三餐都很难,更别谈为儿子买彩笔、绘图纸等专业学习用品,我真是心急如焚。这时有好心人劝我去社区办个低保,或去找组织去申请个特殊困难补助,可是我始终牢记丈夫的嘱托,不找组织和领导的麻烦。就在我绝望之时,省政府、省法制办、省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亲自上门看望我家,送来了温暖和关怀,还每月发给我儿子120元的抚恤金;放鹰台社区的领导给我们一家真诚的帮助,省妇联领导给我家送来米、油等物质,曾玉兰主席还再三开导我要战胜自我,跨越难关,做个坚强的女性!为了生存,为了照顾好老人,为了培育好孩子,我决定放下面子,豁出去了!这七年来,我先后做过临时工、跑保险、做家政、机关和宿舍的保洁员等。胡主席说过:以辛勤劳动为荣。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去维持全家的生活,去培育孩子成材。过日子我尽量克扣自已,还要精打细算尽力让老人舒心,儿子安心。7年来,我没在外面过过早,没给自己添过衣,外出一般都是步行,即便是乘车,也是只上1.2元的车,每周5天我都将伙食费严格控制在15元以内,常年都是菜场快收摊时,赶去买点便宜菜。到了周末,说买点荤菜,为老人和孩子打个牙祭。用紧抠的钱为孩子订阅了《世界建筑》、《中国国家地理》。每逢儿子开学,我都是和儿子一道用自行车推着行李步行一个多小时走到武大。&&& 记得在2003年那个寒冷的冬季,当我一领到400元的工钱时,赶快跑去买来棉花和布料,想请裁缝为老母亲做件新棉袄,可一问工钱最少也得要30元,我一听就懵了。要知道30元对别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它却是我家10天的小菜钱呀!于是,我硬是熬了两天两夜,一针一线将老人的棉衣做好,老母亲穿上高兴地说:“比买的暖和多了“。2004年的冬季,我近90岁的老母亲就是穿的这件棉衣离世的。&&& 2005年盛夏,气温高达39度。别人坐在空调房里都嫌热,我却顶着酷暑在三天里将两栋从未打扫过的9层楼的门栋清扫得干干净净。那天当我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儿子心痛地哭了,说道:“妈妈,你再不要这样拼命了!我不读书了,我要去挣钱养活你!”我忙打退他的话说:“儿子,苦累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妈妈挺得住,你不要担心!”背着儿子,我哭过无数次,可当着儿子面,我不曾落过眼泪,因为我是一个母亲,我就是儿子的靠山。&&& 三、育子成材,引以为荣&&& 我的儿子杨欢欢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直到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当班长、中学是学习委员、在大学里又是学生会干部,学习阶段他连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好研究生。20岁那年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我的骄傲。&&& 在我丈夫去世时,欢欢刚19岁。一向开朗、大方、活跃的儿子变得沉闷消极、少言寡语,但他很快便学会了坚强。因家庭生活条件急转直下,经济条件很差,六年来我从没给我心爱的儿子买过新衣服,正值青春飞扬的他穿的都是亲戚们给的旧衣服,对此他从不嫌弃,还说只要干净、保暖就行了。别的同学有手机、MP3等现代化的通讯娱乐工具,但欢欢从不向我提出任何购买要求。从他父亲去世后,欢欢就开始打工、做家教,一点一点地筹生活费、攒学费。儿子读大二时,晚餐常常就是吃两个馒头、喝两口水,便骑车往返近四个小时,匆匆赶到大花岭给一所电大代课,挣点代课费。我心疼地劝儿子不要太辛苦了,他总是笑着劝我:妈妈,我没事的,别为我担心!”懂事的儿子就这样一路伴我艰辛地走到了今天。如今,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华工研究生学业,即将踏入工作岗位。2004年他主持设计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汉722所行政试验综合大楼设计方案,从强手如林的众多投标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他的导师在电话中激动地对我说:“杨欢欢作为最年轻的设计师,能在全国许多资深建筑设计师都参与投标的国家级重点项目里中标,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啊!”中标后,导师奖励了欢欢几百元钱,欢欢拿到钱后,给我买了双价值100多元的运动鞋,我认为太奢侈了,可儿子却说:妈妈,当初您领的第一笔保险佣金不是给姥姥做了件新棉衣吗?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那就是我的儿子长大了,成人了!看到儿子的今天,我觉得这些年来我所承受的一切艰辛和苦难,值!&&& 我是个很平凡的母亲。因为爱,我熬干了自己,用全部的力量去滋润另一个生命的时候,支撑我的是什么?是希望,儿子就是我最大的希望,组织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给予了我希望。今天我不会在儿子的背上刻上“精忠报国”这几个字,然而,我会一直教育我的儿子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去努力!去奋斗!我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终于将儿子培养成材。如今儿子硕士毕业后本可直接读博的,但孩子看到我供养他负担过重,加上我近年身体不太好,于是,他婉拒了导师和学校的再三挽留,决定先工作一段时间,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等合适机会再继续读博。近期他工作单位决定派他去国外学习,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真想告诉天堂里的丈夫:我们的儿子有出息了!&&& 回首走过的历程,我从内心深深感谢各级领导、街道、社区对我一家的亲切关怀,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政策激励着我和儿子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这段坎坷曲折的艰辛道路,虽然我的家庭曾从优裕环境跌落到了贫困的境地,但由于我们母子与贫困进行了不屈的抗争,终于又一步一步地从低谷迎来了曙光。我坚信:困难,其实并不可怕。人,只要坚强的面对,有朝气地活着,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飞行员妈妈”肖满华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首批女战斗机飞行员,刚满22岁的武汉青山姑娘刘欣在建国60周年阅兵上与女同伴一起驾机飞过天安门。当她们飞过天安门城楼时,城楼上的胡锦涛等领导人纷纷挥手示意,广场上的人群也齐齐发出叫好声。受阅完毕后,刘欣回忆说:“飞过天安门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 母爱是冬天的阳光,是沙漠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母爱的光辉照亮了刘欣成长的道路,刘欣的妈妈肖满华就是无数好妈妈中的典型代表,也是无数位母亲学习的好榜样。&&& 在这二十几年里肖满华每天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及抚养刘欣的教育。刚满22岁的刘欣,2005年毕业于武汉48中,高三时参加广空招收女飞行员,通过三轮残酷淘汰测试,被送到哈尔滨初教团学习飞行。&&& 如果说能够培养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女战斗机飞行员刘欣是一种荣誉,对汗肖满华而言,那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母亲,她希望每一个像她这样的母亲都能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好下一代。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及互相尊重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处处管教孩子。&&& 在刘欣参加今年春晚后刘欣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妈妈, “妈妈,我的妆化得好不好,军人风采出来没有?”&&& 接到女儿的电话,刘欣的妈妈很激动:“你的妆化得蛮好,你们16个孩子出来都很英姿飒爽,是春晚的一大亮点。” &&& 刘欣经常说妈妈除了是自己的妈妈,更像是自己的姐姐。&&& 肖满华为人豁达,对公婆是关心备至。与兄弟妯娌之间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丈夫工作积极支持,更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对刘欣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着,多年来无怨无悔。母亲对刘欣从不溺爱,因此刘欣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部队的日子里刘欣妈妈不断叮嘱女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专注学习,服从组织安排,为国建功立业。 做为一个好妈妈,肖满华一直强调自已很普通,很平凡,她说自己就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一直细心的教导,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做主,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给孩子灌输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家中,多陪伴孩子,多通过妈妈的言传身教传达给了孩子。能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平等自由地相处。在刘欣4岁时,她是一个很活泼、很有个性的小孩子,有一次她上幼儿园舞蹈课时有一动作没有完成好,老师批评了她,她很倔强,不听老师话,妈妈知道了此事,并没有指责批评小刘欣,而是跟她讲道理,随时给孩子灌输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小刘欣懂得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 成材路上一路陪伴,母亲一直为女儿默默守候。11时15分,当喷着蓝色彩雾的飞机刚一亮相,母亲知道那是刘欣驾驶的飞机,母亲激动得泪流满面。阅兵式刚完,妈妈赶紧接上录音电话守候一旁,不久刘欣报平安的电话打到了家里:“我是第一个着陆的,还有战友仍在天上。今天北京天气真好,空中看到十里长安街欢腾的游行队伍,看到了天安门,我的泪水止不住就涌出来了!”在平时时刘欣从来不说训练的艰苦,但当肖满华从媒体上知道自己的女儿训练有多么残酷时,肖满华顿时泪水涌出,她为自己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而骄傲、自豪,女儿真的长大成人了。&&&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互敬互爱、自强不息良好道德风尚在这位优秀的母亲身上得到了体现,她的任劳任怨、孝老爱亲,乐观豁达的态度深深地感动着人们,刘欣深切的对母亲说过:“妈妈下靠子我还要做你的女儿!”千古情,最深是母爱;千古情,最重是母爱,最怕想起你柔弱的身躯,尝尽了艰辛只盼儿女成材……”这首歌唱的是天下母爱之情深。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平安!
“院长妈妈”熊冬英
&&& 熊冬英是江汉区的一名残疾妇女,其独生儿子宋雄也是一名残疾人。25年来,熊冬英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不仅保全了孩子脆弱的生命,又培养儿子读完大学,最后带着儿子走上了创业之路。这一对原本需要社会帮扶的残疾母子怀揣着自己的“大爱”理想,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目前,她又把无私的母爱撒向了更多的残疾孩子,从“残疾母亲”到几个残疾孩子的“院长妈妈”,熊冬英就是这样一路走来。&&& 世上只有妈妈好&&& 熊冬英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脊柱侧弯,成为残疾人。1985年,怀胎6个月不到就生下了儿子宋雄。儿子因遗传、早产等原因,身体虚弱,也成为肢体残疾人。随后一连串苦难又降临到这个家庭。当年熊冬英就遭遇下岗。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坚韧的爱支撑着这个不幸的双残家庭。儿子宋雄天生缺乏免疫力,需要半年输一次血维持体内免疫力。儿子到10岁时,熊冬英已为残疾儿子输血八千多毫升。她用自己的血,把残疾儿子身体里的血换了近3次。二十年后的今天,谈到这里,宋雄满眼泪光:我把母亲“榨干了”!&&& 1995年,熊冬英大热天带着10岁的残疾儿子到武昌省假肢中心进行矫正治疗。下午2点烈日暴晒,熊冬英花一毛五分钱给儿子买了一瓶汽水,自己却为了省钱,偷偷地趴在路边的自来水管下喝生水。每每向人述说起母亲的时候,宋雄总会提起这一幕,哽咽地说道:世上只有妈妈好。&&& 为了给儿子治病,下岗后的熊冬英帮人修伞、摆地摊、做春卷皮、卖水饺……起五更、睡半夜,从早到晚奔波不停。身边很多人叹惜:熊冬英为这一个残疾儿子奔波劳累,光是治病的医药费条子就可以订成厚厚的“新华字典”,将来又能有什么用。大家都劝她再生一个,将来养老也多个保障。面对这个劝说,熊冬英任何时候都是一脸信心:“我不能生第二胎,正因为宋雄有残疾,我更应该把我全部的母爱都献给他。”&&& “儿子,你要像妈妈一样坚强,更要像妈妈一样爱身边的人!”熊冬英时常这样教导儿子,更用行为来引导儿子。从1995年开始,熊冬英靠开“麻木”为生。2003年,为响应市政府的“禁麻”工作,熊冬英率先上交“麻木”,得到时任市委书记陈训秋和副市长胡绪d的接见和表扬。当时儿子临近高考,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然而,当熊冬英拿到政府“禁麻”的一万零六百元补贴金后,却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举动,她第二天就从补贴款中拿出600元到五芳斋买来高级粽子,带着儿子宋雄将粽子送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熊冬英说,她这样做就是想在儿子心里撒下一颗爱的种子:要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弱者。&&& 残疾母亲熊冬英以自身的坚强,身体力行,鞭策着残疾儿子不能软弱。宋雄进大学的第一次考验就是军训。武汉的八月正是酷热,熊冬英担心儿子的身体吃不消,但却一直没有给儿子打电话,更没有中途到学校去探望,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因残疾而软弱,一定会做好。宋雄果然没有让自己的残疾母亲失望,为了克服自己身体畸形走出的正步不好看,他每晚都坚持比其他同学多练半个小时。宋雄的刻苦感动了连长,他以残疾畸形的身体,站在方阵的头排,迈着昂首自信的正步接受了学校领导的检阅。最终宋雄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两个月的军训,成为“连队第一标兵”。手捧“标兵”证书,看着儿子瘦黑的脸庞,熊冬英落下了欣慰的热泪。&&& 为了多省下一点钱供儿子读书,儿子住校不在家的时候,熊冬英每天都是馒头和白开水度日,等到儿子双休回家才做一两碟荤菜。为了让残疾儿子读完大学,就算生活再拮据,熊冬英也从未放弃。她还不断鼓励残疾儿子要勤奋刻苦,不能因身有残疾就软弱了,更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在随后的大学生活里,残疾儿子一直参与学校的党政宣传工作。在校广播台担任编辑的三年时间里,宋雄多次领导和组织学校大型活动的新闻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政宣传工作者”。&&& 大学毕业后,残疾儿子宋雄受时任区委书记吴玉兰的关怀找到了工作。熊冬英当即要求取消每月600多元的低保,不给政府添麻烦。&&& 宋雄在参与湖北电视台《真情》节目录制时说:我要感谢妈妈,她给我生命,还要用她残疾的身体挣钱养活我,还要为我花钱治病,保全我的生命;我也要感谢妈妈,培养我读书,让我读了大学,被知识武装,给我就业铺平了道路;我更要感谢妈妈给了我一颗正直的心,让我一生走正路。这一切都因为妈妈把爱给了我一个人,我虽然身体残疾,但妈妈给我的爱没有残缺!采访记者手握话筒,当场流泪。&&& 养老院的亲情树&&& 2007年除夕之夜,熊冬英带着儿子步行到三公里外,陪着家住友谊南路的孤寡老人熊美玉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是95岁高龄的熊太婆余生的最后一个春节,而熊冬英和儿子每年春节守岁的爱心陪伴也坚持了整整十年。&&& 因为体恤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无助的老人,熊冬英母子总感觉需要帮助的老人太多太多。在渴望“照顾更多老人”的思考中,熊冬英和儿子萌生了开养老院的想法。07年初,受市残联“SIYB培训班”的启发,熊冬英母子卖掉了自己十几个平方的小房子,开始创办养老院。&&& 2007年10月,养老院刚刚经营半年多,还处在亏损状态。残疾儿子同情一名外地无收入的孤寡老太婆方秀英,将其免费接进自己的养老院生活。熊冬英不但支持,还为方太婆提供全部生活用品。08年大年初三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之中,方婆婆却因体质太弱,在母子俩的护理中安然离世。熊冬英母子又自己拿出2600多元为其操办丧事。身体力行,上行下效,是熊冬英教育残疾儿子做人做事的办法。熊冬英相信自己用爱的行动做出榜样,胜过千言万语的教导之词。&&& 2008年2月,经过熊冬英母子的免费收住和细心照料长达7个月后,痴呆走失的黄陂老人王秀英,终被家人认领。残疾母子用爱的力量造就了一段团圆佳话。王婆婆女儿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行儿女之孝,胜似亲人”。&&& 夏丽芳去年将自己的父母双双送进熊冬英的养老院。其父亲夏爹爹脾气极坏,母亲卢婆婆全身多处褥疮,皮肤溃烂严重,最深处已露出骨头。经过熊冬英半个月的日夜护理,卢婆婆半年多的褥疮得到了好转。夏爹爹看老伴基本上恢复好了,于是大闹养老院,要求回老家。女儿夏丽芳无奈,只好送老俩口回老家。熊冬英的耐心却深深打动了夏丽芳,她又将自己的婆婆王冬梅送进了养老院入住。王婆婆由于神志不清,时常将全部衣物都翻出来,熊冬英带者护工每一次都毫无怨言地收拾干净;王婆婆还经常半夜两点起来刷牙,宋雄总是不顾一天的疲劳,听到王婆婆的脚步声就连忙爬起来,劝说她还没有到刷牙的时间,赶紧回去睡觉。夏丽芳感动于熊冬英帮她照顾了两边的父母,送来一面锦旗,写道:爱护老母疮全愈,情暖婆婆解我愁,落款是:卢善梅女儿、王冬梅媳妇:夏丽芳。每一个老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一个老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老人都倾注了残疾母子无数的爱心。母子俩正是用亲情做黏合剂,用最大的耐心和关心,让老人们都感觉在养老院里找到了依靠。住在其中的老人和残疾人都说:她办的不是养老院,而是家,熊冬英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家长。养老院慢慢步入了正轨,他们母子俩爱心的阳光也慢慢撒向了更多的人。&&& “院长妈妈”爱无垠&&& 熊冬英爱自己的残疾儿子,言传身教塑造了儿子一身正气的品格。看着儿子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勤奋,自食其力,熊冬英在欣慰之余又开始将心灵中的母爱渐渐扩展开来。 &&& 响应市妇联号召,06年开始熊冬英为孤残儿童赠送多件自己手织的毛衣,荣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颁发的“恒爱行动”荣誉证书。&&& 一年前,经湖北电视台谈笑节目的多次慰问,江岸区先天智力残疾人余戎走进了养老院。虽然每月只支付两三百元的生活费,连供余戎吃饭都不够,但熊冬英还是接受了余戎。经熊冬英半年多的教育和引导,年近半百的余戎智力得到了开发,能够写出三百多个汉字,还可以参与简单劳动。46岁的余戎亲切地称53岁的熊冬英为“院长妈妈”,这在外人看来很不协调,但余戎喊得很幸福,熊冬英心里很安慰。70岁的老母亲看到儿子有了变化,老泪纵横地说:残疾母亲熊院长真是做了大好事,把她的母爱也分给了我这苕儿子,让他有了一点用处。送来锦旗写道:残疾母亲把爱撒,半百铁树开满花。熊冬英因为自己养育了一个残疾儿子,深知其中的痛苦,更知道“母亲”这一角色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艰难。&&& 看到谈笑的节目后,在单亲家庭长大的15岁智力残疾少年张帅也被妈妈送到了熊冬英这里。得知张帅的爸爸早年意外身亡,妈妈一人带着张帅在城市里漂泊,熊冬英接受了张帅。之后,熊冬英每天早上都要花一个小时来教张帅认字、写字,来访者不了解,都以为熊冬英这里还开设了幼儿园。仅仅一个月努力,张帅学会了读写数字1-50,学会了人体器官的名称和汉字。张帅的妈妈看到熊冬英这样耐心地教导儿子,感激地说:“我自己都没有这样的耐心来教他,你居然可以,你比我这个真妈妈还称职一些!”由于打工很难,张妈妈自己也搬进了熊冬英的养老院里,开始为养老院打工。“你为我这个笨儿子做得比我这个真妈妈还要好,我只有为院长分更多的忧才能对得起你呀!”就这样,熊冬英又用自己的母爱启发张帅的智力,张妈妈也在养老院里找到了就业的岗位。张帅的妈妈感慨到:熊院长救了我们这单亲的娘儿俩啊!&&& 三年来,熊冬英为了实践爱,默默地付出,埋头耕耘。维持养老院相当辛苦,残疾母子俩相互支持和鼓励,实践着他们的“大爱”理想。2008年4月,中国残联就业保障中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建军、张薇部长在武汉视察时,也专程探望熊冬英残疾母子的养老院,对他们“为举大爱旗帜”创业的精神给予肯定,建议宣传熊冬英这种以多残家庭创业,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就业,并着重服务于更广大残疾人的经营模式。&&& 信息传到首都,北京《三月风》杂志08年第八期就以《回报社会,为儿谋个归宿》为题,撰写了三千字的专题评论,向全国宣传这位残疾母亲用爱和行为教育残疾儿子,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迹。&&& 截止今年3月,残疾母子俩的事迹被各界媒体报道了80余次。熊冬英并没有在意“巾帼创业带头人”、“十大孝星”等一系列的荣誉,而是更加坚定地克服万难,身体力行,领着自己的独生残疾儿子实践着他们心灵中追求的“大爱”理想。
“网络妈妈”熊娟
&&&&生命的价值为何?不论贵贱、不论健康与否,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都同样宝贵。可是一个小小生命的降临似乎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命运的挑衅,它让一个几经生活磨难的人再次陷入绝望,她就是笑孝妈妈,全国找她的父母都这样亲切地叫她。这个名字广为流传的背后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2007年7月正进暑,因为怀孕分娩在即,笑孝妈和所有母亲一样都期待着这激动的一刻,可是意外出现了,由于医院接生方法不当致使笑孝在宫内时间过长,导致孩子大脑出现缺血缺氧,可是谁也不愿相信这么个可爱的宝宝会是,会是――后来所说的脑瘫。&&&&当时的笑孝妈和家人并不知道缺氧缺血脑病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更可怕的是在当时医生也不知道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情况下 ,也没有根据生产异常情况给出提示,其实出生就有症状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 ,就叫笑孝妈把孩子抱回家了。魔鬼般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一般人永远也体会不到那是一种什么心情,用她的话说,养这个孩子成天都是神经提到高高的,但是总是不知道是这么回事,那个揪心,担心,恐惧,什么样的复杂心情都有 ,从炎热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天,花样年华的年轻母亲用护犊之心温暖着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小家伙不会吃,她就耐心地从一出生1毫升喂起,2毫升,3毫升,8毫升,慢慢加量,到后来回家一次10毫升、20毫升地喂养,一点点一步步,孩子冲过了生存的第一关。&&&&但是这位年轻80后的母亲从出生1个月后就日日夜夜无法睡觉,因为孩子闹必须不停地抱着哄,夏天走过,摇到冬天,再到春天,就这样8个多月成天要对抱着哭闹不止不睡觉的孩子,直到后来才知道当时是因为缺氧导致中枢神经受损使得宝宝无法入眠才会不停地吵。而且这样的孩子总是体弱多病的,笑孝经常泪囊赌塞,2-3分钟就得洗次眼睛,一来一去就是3个月 ;鹅口疮又护理了一个月,每天洗口腔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每次又怕孩子吃不了多少,最让笑孝妈妈感受到养育笑孝艰难的是 ,5个半月到 8个多月孩子因感冒引起肺炎病了 6次,1岁半,几乎所有的感冒儿科病搞了 18-9回。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笑孝妈妈说孩子只要一打喷嚏,她就开始心发慌,只要咳嗽一声她夜里就别想睡觉 ,心脏都快要跳到胸口了。&&&&慢慢的,孩子在7、8个月的时候,脑病的症状慢慢表现出来了,可是每次体检检查医生都说没有问题 ,每次看感冒肺炎眼睛等问题总上医院,把症状说给医生听,都说孩子没有问题,就这样不自觉就把孩子的黄金治疗时间给耽误了 ,现在总算可以理解笑孝妈妈为什么说 :当初哪个如果告诉她孩子是什么病,她就跪着向对方磕头;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两年来她一直坚守自己的一个信念,天天提醒帮助和她一样无知的家长,帮助这群无辜的孩子们 ,哪怕有人不了解情况,怀疑她的好心,甚至怨骂,她也不做丝毫辩解,只是默默地通过网络日记宣传脑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方法 。这个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父母不敢,为什么她敢,父母都想保护孩子 ,她这个做法算不算是保护孩子呢 ,是她说的神经?不是 。我能体会到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亲切的喊她笑孝妈妈 ,感谢她,尽管她所做的事情只是源自一份善念,不愿一些和她一样的父母们重蹈覆辙,不愿意有这个痛苦的悲剧,&&&&网络这个奇妙的平台在无形中创造了一种缘分,让全国这样的患脑病孩子的家长因为她的网络日记走到了一起,她是个好人,是个好妈妈,也是我们的榜样,妈妈们从心底里感谢她 。时间的累积最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她在生宝宝前几乎是一个电脑盲,不会打字,不懂上QQ,那篇让很多家长看的流泪的博客就深刻的记录了这个细节,尽管里面很多错字,有语句不通的地方,如今以她为管理员开通的好几个脑病交流群 ,每天挤的爆满,除了QQ回答家长关于脑病疑问,到长期自费电话指导一些找她的家长如何了解这个病,发现这个病,到治疗这个病,养育方面注意哪些 ,康复要注意哪些等等,,用她说的话的说,打开电脑满眼全部是脑瘫方面的信息,甚至一个新买的电话,就因为不断接受家长咨询这个疾病方面的信息都快打的要报废了 ,很难想象她为什么一个电话一接就是 1个小时,还有更长的 ,有的电话还来自国外 ……&&&&她就这么一直坚持着,哪怕病了的时候也坚持着 ,也许有人也可以做到 ,但是长时间做到能不能?这个看上去是小事情,但是对于我们那些受益的父母和孩子来说,不光是给我们节约了好多费用,少走了很多弯路,也是给我们孩子一个生存的重要信息,给孩子一个健康做人的机会,(一个这样的孩子康复治疗少说一个月按照常规的也要1万,有的还不止,治疗时间又长。哪样的家庭都要拖垮)做什么事情最难的就是坚持,这个需要好大的勇气 ,也需要顶着好大的压力,这是一种那个非同一般的毅力……&&&&孩子在8个半月的时候检查出来脑部发育不好,很多症状都出来了 ,这时的笑孝除了抱着可以抬头,听力、视力、表情笑容还算可以外 ,趴着时头却抬不起来,更不用说会用手撑着抬 ,其他的运动功能,翻身,坐都完全不会,站也站不了几秒,更不会主动抓物,连拳头都捏不了 ,属肌长力低,体重只有13斤身高头围都停止了生长,皮肤灰黄,成天不睡觉 ,抱着手里摇,吃东西也吃不了多少,特别容易感冒,一感冒就肺炎,而且不认识妈妈(正常的孩子6个月认人)……湖北妇幼医院的确诊孩子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俗称脑瘫,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打在她的身上,由于孩子曾经大脑缺氧缺血造成脑部神经损伤,运动发育严重落后,智力也受到影响,更悔恨的是孩子出生6个月前的黄金治疗时间因为无知给延误了 ,她博客里这样写到:“我在洗手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蹲在地上反复的念叨――我儿子不是脑瘫,我儿子不是脑瘫,我死都不相信他是一个脑损伤的孩子 ,整个人就快都崩溃了 ,可是痛哭过后,我站起来,我明白这个时候我不能倒,笑孝需要我。”用她的话说 ,如果是上天来对于我的惩罚折磨和磨难,那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事实,,那我好好的去面对,去还它这份恩,去还这份情,不光金钱,所有的心力,体力,脑力。……全方位的付出,成长是需要勇气和代价的 !&&&&笑孝开始了治疗,尽管耽误了黄金治疗时间,尽管症状很多,可是这次起码对症下药了,算是8个月那苦苦的折磨也在换这份回报吧,按摩的老中医似乎让笑孝起死回生了。当然,这位年轻母亲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每天早上她4点起来做孩子去医院吃的东西 ,通常都是大包小包的背着往医院跑,推拿完了回家在护理孩子吃、洗、拉和额外自创的康复运动训练和语言开发……每天对于她来说都要当两天来用,可是谁又能给她哪怕是5分钟的时间休息,或是充足的吃饭时间呢?除了医院治疗和做饭,所有多余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了 ,教他抬头,教他坐,教他站……围着孩子所有的事情忙完了,让小家伙进入梦乡(中医推拿后笑孝的睡觉已经不成问题了),她还要躲着疲惫的身体上网,做脑病义务宣讲员,时间长了,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不是她的习惯,也是大家让她习惯了 ,每天QQ都有人加,都有人找,都有留言,QQ,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号码 因为她知道好多迷惘的家长正需要她,她理解,所以她坚持……常常她每天都要上网到 12点,有时候是 1点 ,白天4点又要爬起来 ,天天如此,孩子以前不睡觉,每天就几乎只能睡2-3个小时,治疗后睡觉了 ,她每天还是只能休息这么长时间 ,如果不是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她,她怎么可以做到。&&&&在医院里接收康复推拿,看过真实情景大人心里都觉得恐惧害怕,可是必须咬着牙让孩子承受,小家伙留着眼泪,笑孝妈是笑着把眼泪把肚子里吞,不停地鼓励着小家伙:“宝宝,加油,加油!没事的!”&&&&因为担心运动发育落后影响认知能力,一有空隙时间她就嘴巴不停地教孩子念儿歌,认识画册的动植物,或者抱着到处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物品,因为医生说过对待这样的孩子妈妈的关心和教育始终是最重要的,她就想傻法子,不停地指,不停地念,不停地刺激。为了让孩子早日“开窍”,武汉三镇她都愿意抱着走到,当时的她跟“神经”一样的把孩子从妇幼抱着走回小东门(7站路的距离),就是为了让孩子认识一个“车”的概念,因为路上车子多……&&&&孩子终于一天天好转了,能慢慢的趴着抬头了,慢慢的会主动抓物了,坐的时间越来越长了,1岁后也认识妈妈了 ,能站起来歪歪倒倒的走路了,牙齿也长出来了……这个就是付出的回报,日记里记录了她治疗孩子的点点滴滴,希望让笑孝的康复的经历能帮助和鼓励还在煎熬父母们。&&&&2009年,她曾经在孩子没有人带的情况下 都想办法参入“武汉易宝义卖“帮助一个给父母抛弃的脑瘫孩子筹集康复治疗费用,自己儿子一个月的奶粉钱全部捐给了易宝,她说没有奶粉,喝一个月的豆浆的孩子也会长的很好,她也冒雨参加武汉艺萌聋哑儿童义卖,帮助这些困难的聋哑孩子筹集回家过年的费用,她也曾经把孩子家长的感谢的酬金,直接捐给一些更需要费用治疗的脑病孩子 ,是她说的 ,钱用在关键的地方 ,她的初衷是孩子好了就是给她节约很多,心意都领了 ,带动大家都来感受这个爱心的传递,在她的带动下,一群参与治疗的脑病家长们发起了一个阳光爱心康复行动 ,号召社会人群捐款捐物,希望能聚小力为合力,帮助更多的脑病孩子(脑病孩子治疗费用大,时间长,条件再好的家庭也难以承受)。特别是那些外地来汉治疗的孩子,开销大 ,衣服也没有带多少 ,受到社会帮助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更重要的是大家找到了精神支柱,社会的 点滴回应都是很大的 鼓励,家长们也坚持治疗,这无形中也是在给社会减轻负担,和谐社会,这个也是其中的点滴&&&&笑孝妈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奇迹!也相信天佑善人!五个月的治疗,笑孝奇迹般地康复了。但是孝妈妈没有忘记自己赋予自己的责任,对孩子她仍然坚持着自己的那份责任,对家长们她仍然坚持着义务答疑,她坚守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执着,一份热心,一份真心……&&&&“笑孝”这个脑病圈子里熟悉的名字也许还不被外界所熟知,但是在脑病孩子家长的心目中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领头雁,跟着她走大家就有勇气。她曾说,孩子之所以小名叫“笑孝”就是希望孩子一辈子笑口常开,健健康康的,希望孩子懂得父母养育的艰难,懂得成长的意义,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孝助社会他人 ,孝爱国家,今天“笑孝”的意义适用于更多的曾如同他一样的孩子,人活着不是只有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活出心里的踏实,活在助人的快乐中,活在对责任的坚守里……&&&&全国的人都知道她,武汉的妈妈还是后来才知道,后来很多妈妈通过博客转了个大圈着到她,说要她到武汉妈妈群里去,就这样她才出现在武汉的妈妈当中 。传递这个爱心,宣传这个疾病,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也有人理解的 。做这个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我是没有。但是我真诚的推荐笑孝妈妈为江城好妈妈!
“恒心妈妈”张桂姑&&&&
&&& 因为一场车祸,一名优秀的外企精英被撞后因肇事者逃逸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因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成为“植物人”,医生多次建议家属放弃治疗,但是,坚强的母亲张桂姑仍执着地护理儿子近3年不离不弃,几次将儿子从死神手里拽回来,近年来,张桂姑用全部的母爱精心地护理儿子,与死神抗争,她仍旧盼望着儿子哪天突然醒来,能够推着他出去晒太阳……&&& 日中午,儿子朱俊给母亲张桂姑打电话说:“妈妈我晚上不回家吃饭了,和同事一起外出打球”。优秀的儿子时年29岁,身高1米84,研究生毕业,优秀共产党员,在外企任高管,是公司足球队的队长,母亲叮嘱着:“注意安全,记着早点回家呀!”&&& 蚊烟香在黑暗中燃烧着,整个晚上母亲彻夜未眠,儿子一晚上未归,电话也联系不上,一种不祥的担心盘旋着,不会出什么事吧,母亲念叨着。&&& 早上7时,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母亲飞快地拿起话筒:“你是朱俊的家人吗,快到空军医院来,他出车祸了!”母亲眼前一片黑,感觉天都塌下来,立刻穿上衣服和家人火速赶往医院。后来才得知,6月30日晚11时,儿子和同事一同过马路时,正有一辆酒后驾驶的一辆小轿车急速驶来,儿子为了保护女同事用力把她推开,自己却被撞到10多米远,可狠心的司机看了一眼后就立刻逃逸了。&&& 母亲见到了血肉模糊的儿子,为了挽救他的生命,需要马上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医生找到母亲进行谈话被告知:“这孩子脑干受伤很严重,手术后生命能否保住还无法确定,你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儿子被送进手术室后,母亲在外面跪着呼喊,希望儿子能平安出来,这一跪就是几个小时。&&& 面对着一张张病危通知书,母亲的精神几乎崩溃,她一刻都不愿休息,生怕上帝会趁机将儿子从她身边抢走。过重的伤势让主治医生束手无策说:“我们已经尽力了,脑干受伤的病人全世界都没有办法治疗,只有靠他自身的造化了”,好心的亲朋好友也劝母亲长痛不如短痛,此时的母亲已经彻底倒下了躺在床上滴水不进,不停地念叨:“我儿子是优秀的,他会创造奇迹的,他不会离开我的!”&&& 日,儿子因急性颅脑损伤(特重型)被转往武汉市同济医院神经科,该院一位资深教授看过儿子的病历和CT片后无奈地插头,语重心长地对母亲说:“你们的儿子一点希望也没有,你们的责任已经尽到,不要再费心了”。当母亲提出要为儿子做高压氧治疗时,另一教授说:“不需要,你的儿子没有基础”。母亲哭喊着:“不行,不行,儿子是我的心,没有心我也不能活了,只要我儿子还有一口气,我就一定要救活他。”最后儿子做了100多次高压氧,母亲也陪伴了100多次,每次陪伴做完高压氧就会出现呕吐、头昏、吐血等不良反应,但母亲坚持着,透支着身体,为了儿子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通过一年的脑部治疗后转入同济医院康复科,在康复科进行了大半年的针灸、穴位按摩等各项康复治疗训练,在康复科,母亲没有睡一个安稳觉,夜以继日的为儿子努力着,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感到很高兴,有一天,当母亲站在儿子的病床前,一次次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告诉他如果听到妈妈的呼喊就动动手指表示你听到了,儿子真的伸出了食指眼角流出了眼泪,全病房的人都为之欢呼起来。&&& 2009年大年三十,在医院的要求下,儿子出院回家了,为了节省费用,母亲担负起所有的护理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用84消毒水将家里全部清扫一遍后就为儿子做全身按摩,为了防止儿子身上长褥疮,母亲每天都为儿子全身擦洗几次,每次擦洗要花近1个小时,儿子不能自已排便,母亲就每天用手指慢慢伸进儿子腔门抠,儿子不会自己吞咽食物,母亲就把瘦肉、鸡蛋等各种食物用搅拌器搅拌成流食,一小口一小口地喂进儿子嘴里,母亲就这样重复着每天的工作累得直不起腰来,而且由于长期在冷水中洗大量的脏衣、物,手上全都裂开了口子。有一次,张桂姑胆结石发作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必须住院做手术,母亲担心家里的儿子没人照顾咬着牙从医院回家。2009年,父亲因过度劳累、忧伤被查出癌症晚期不久就离开人世,唯有母亲一边精心照顾着病床上的儿子,一边咬牙支撑着这个被不幸已拖到崩溃边缘的家庭,承受着一个女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因为儿子受伤后原单位已完全解除劳动合同,就靠母亲一人的退休金在维持着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医疗费用,社区领导了解到情况后,全力为这个家庭争取优惠政策,上门慰问,鼓励这个坚强的母亲。现在母亲一有时间就经常座在儿子的床边,给他讲所有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给儿子听,现在,儿子已经会笑了,会认识人了,当听到叫他时他也有反映了,这些微小的变化让母亲感到欣喜若狂,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能唤醒儿子的信心,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坐起来,能推到外面转一转,感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嫂娘”周述银
&&& “长嫂为母”。在传统戏剧中,包公与嫂娘的故事感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今天,在新洲区,有这样一位嫂嫂周述银,她照料三位残疾小叔24年。24年生命的劳作与透支,青丝变白发,一份慈祥的母爱,再次书写传说中的人间佳话。&&& 这位了不起的新洲嫂娘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 1983年,新洲李集桂山村人桂柏纯在恩施州建始县城摆摊配钥匙为生。经人介绍,桂柏纯认识了22岁的当地女子周述银,因为共同的生活背景,两个年轻人很快走到一起。&&& 家中4兄弟,3个是残疾人,其中2个生活不能自理。怕女方嫌弃,桂柏纯没敢向周述银道出实情,只说“我家7口人,姐姐已出嫁了,兄弟4个,我老大……”&&& 日,23岁的周述银嫁到新洲桂家。&&& 全部家当只有破破烂烂三间土坯房。对于桂家的家境,周述银并不感到意外,但第一次看到这个七口之家的人员组成时,周述银委屈地哭了。“我当时进门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谈及当时的感受,周述银至今还直摇头。&&& “老桂大我10岁,我是在山区长大的,不会插秧割谷,下水田又怕蚂蝗。”担心苦日子没个头,周述银萌生去意――决定趁丈夫和公婆不在家时,逃离这个家,“跑得越远越好”。&&& 逃跑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周述银犹豫了――女儿出生才1个多月,如果一走了之,孩子怎么办?桂柏纯怎么办?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这辈子再难找到老婆,年迈的双亲和3个残疾弟弟又怎么办?&&& 这个善良的女人在极度矛盾中,终于决定留下来,和丈夫一起撑起这个残破的家。&&& 周述银跟着爹爹学习种田、种菜,桂柏纯挑摊没日没夜走村串户配钥匙、修雨伞、补鞋赚钱……&&& 1995年,来家做客的一位恩施亲戚告诉桂柏纯:修伞配钥匙赚不到多少钱,到恩施去学做鞭炮来钱快。2个月后桂柏纯学成归来,当年夫妇借来2000元建起鞭炮作坊,鞭炮生意慢慢做开了,但好景不长,2000年政府统一关闭鞭炮作坊,桂家的也不例外,由于投资厂房、消防器材等,他们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 同年,夫妇俩到新洲城关创业,在邾城南濠批发街租下间门面,经营鞭炮,并将小叔子桂最纯带到身边。&&& 丈夫整天在外跑生意,爹爹整天忙种田,照顾残疾小叔子的事就全落在周述银和婆婆身上。但婆婆个头小,抱不动体重100多斤的最纯,于是,抱上抱下,抱进抱出,上厕所、擦屁股的事都由周述银做。&&& 1990年开始,父母相继患病,桂最纯不想连累哥嫂,想轻生。一天夜里,刚护理好公爹公婆的周述银无意中发现,堂屋角落里,小叔子握着一封遗书满脸泪痕地睡着了。她含泪相劝:“就算老人去世了,还有哥嫂呢!”朴实的话语让桂最纯放弃了这次轻生的念头。&&& 有一次,哥哥没回家,他觉得嫂子不方便照顾自己大小便,借口病了不吃不喝。周述银请来医生,他装病的秘密被揭穿。“我是你嫂子,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尽管吃、尽管喝!”周述银几乎是在下命令。&&& 2000年腊月二十二,婆婆去世了,桂最纯又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当天晚上,他再次写好遗书:“母亲命比黄连苦,我也不能连累哥嫂……陪母一起到九泉之下去吧!”&&& 心细如发的周述银再次发现了小叔子的意图,“我们这多年都苦熬过来了,还会摞下你不管?我和你哥绝不会饿着你、冻着你。”大嫂的一席话再次让桂最纯感动得热泪盈眶。婆婆去世后,周述银每周都要为桂最纯洗两三次澡。由嫂子帮着洗澡、上厕所,桂最纯起初不好意思,死活不肯接受,周述银就让他穿着裤头洗澡,然后关灯换裤头。&&& 10年来,周述银给桂最纯洗澡、穿衣、端屎端尿、擦屁股,天天如此。冬天衣服穿多了,桂最纯吃饭不方便,周述银还要给他喂饭。&&& 10年来,桂最纯没起过痱子,没生过褥疮。&&& 对于照顾自己24年的嫂娘,桂最纯言语朴实但充满感激:“每天都是嫂子抱我上厕所……我无法用语言感谢嫂子。我每天笑着脸,就当是我对嫂子的感激吧!”&&& 其实,对于当初嫁到桂家的选择,周述银至今仍有一丝“后悔”。但是,她为何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残疾小叔24年呢?这位朴实的嫂娘给出的答案是“责任”:“做人做事,都要凭自己的良心。”&&&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新洲长嫂周述银20多年如一日,把厚重的母性之爱倾注给几个残疾小叔子,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嫂娘之歌。
“流动儿童妈妈”朱凤秀
&&& 朱凤秀同志、女,中共党员,1999年在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创办了洪山区东升学校(法人兼校长),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 &&& 朱凤秀同志创办东升学校以来,以她独特的办学思路、亲合的人格、朴实耐劳的工作作风,率领着全体师生克服了办学途中的种种困难,自创办初中以来,连续五年获得洪山区“中考立功单位”和“绩效管理先进单位”。朱凤秀校长也因其卓越的办学成绩,2008年6月,被评为首届“武汉市十大杰出创业女性”、2009年3月,被评为“洪山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9年8月,荣获清华教育基金和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促进会联合颁发的“清华伟新奖”之特等奖、2010年3月 荣获第二届“洪山之星”和洪山区“首届十大杰出女性”,东升学校也成为洪山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洪山区文明单位”、2009年5月,被授予了联合国青基会和国家妇儿工委指定的“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保护”项目试点学校等等荣誉。以上各项成绩和殊荣也是同类学校的唯一。&&& 十二年来,她矢志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待老师和员工,急政府所急,解家长所难。她率真、热情、善良、坚强的性格,办实事的作风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佩和爱戴。在武汉市首届“江城好妈妈”评选活动中,东升学校特别并隆重推荐朱凤秀校长为“江城好妈妈”的人选。因为:“朱校长不是妈妈,却如同妈妈一样疼爱我们!”这是东升学校2348个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摘自长江商报3月26日&报道。&&& 朱凤秀――进城务工人士的知音、流动花朵知心妈妈&&& 是怎样的情怀让朱凤秀为流动人口办教育 托起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朱凤秀曾经是她家乡农村的一名优秀民办教师,但在精减的浪潮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深深爱着的讲台和孩子们!1998年她来到武汉务工。在这段日子里,她看到了很多进城务工的父母,因为生计上的忙碌而忽视了对小孩子的教育,看到了跟随父母而来的孩子对这个城市的“抗拒和迷茫”……,看到了这些特殊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困难,很多优秀的孩子就这样放弃了自己。这些都让朱凤秀心里一阵阵抽痛。一个同乡孩子的遭遇,更让她坚定了“为流动的花朵”办教育的决心!(这个同乡的孩子活泼好动,刚来的时候饱含着对这个新城市的好奇和渴望。好不容易在城里上了学,孩子却变了,变得压抑沉闷,不爱说话,不愿去上学)。有一天,他迷茫的对朱凤秀说:“阿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的我却没有呢……?在学校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我在这边没有朋友……”。城乡孩子生活习惯及质量上的差异,看到农村孩子的衣着,及生活习惯……,城里的孩子高傲,让进城务工的孩子们产生了深深的自卑……。&&& 从事过教育事业的朱凤秀对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困难了解更为深刻。孩子们需要一所自己的学校,需要一所对这些孩子正确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教育公平的学校。为了让流动花朵“同在蓝天下,一样茁壮成长”,她毅然走向了办学之路。 &&& 办学,远远比她想的更艰辛。&&& 为找校址,寻生源,她和爱人在市内整整奔走了三十天。三十天下来,脚走肿了,脚板起泡了,一次下雨,她因为太累没注意而摔倒,隔着两层厚裤子,膝盖还是摔伤了……。而此时,人们的白眼、冷嘲热讽却越来越多:“放弃吧,何必呢,城里那么多学校,难道还缺你这个民办学校吗”?“你一没钱,二没关系,把小孩交到你手上,我们能放心吗”这是进城务工兄弟姐妹们的担心……?这些话语并没有将朱凤秀打倒,她执着地一家一家地走访,一遍一遍地讲着自己的想法。凭借自己的诚恳和热情,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在洪山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一个不足四百余人的学校的洪山区卓刀泉村落户了。&&& 朱校长做到了她办学之初的承诺:“我要把东升学校办成流动人口子女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记得2005年,团市委的领导到学校开展湖北省希望工程发放仪式时,同行的记者随机给学生做了一个采访,他们惊奇的发现,东升学校的学生不仅毫不自卑,而且非常阳光!&&& 东升学校的创立,为进城务工子女撑起了一片蓝天。朱凤秀校长就是这个蓝天的使者,东升学校的办学实践证明:她(朱凤秀)是进城务工人士(兄弟姐妹)的知音、是流动花朵的知心妈妈,是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好女儿。&&& 朱凤秀――流动花朵贴心妈妈&&& 朱凤秀校长从办学一开始就把关爱流动人口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 “把孩子交到朱校长手上,我们一百个放心!”这不是家长们说的恭维话,而是出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2004年5月,祖籍四川的学前班学生熊海燕在一天放学后突然失踪。晚上九点,熊海燕的父母万分焦急地拨通了学校的电话,得知情况,朱凤秀心急如焚,立即组织全校老师连夜四处寻找。 第二天一大早,整夜都没合眼的朱凤秀顾不上吃早饭就出了门再次寻找。中午,在小何西村的一处养猪场被一条狼狗咬伤,后在几位好心人的搀扶下,朱凤秀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打针治疗。晚上8点,终于传来找到熊海燕的消息,朱凤秀这才松了一口气。事后,熊海燕父母感叹:“朱校长太让人感动了” !她就像我们农民工的兄弟姐妹,我们遇到了好人啊。&&& 朱凤秀――流动花朵心理健康成长的仁爱妈妈&&& 在转化差生思想上她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使一时不想学习的孩子迷途知返,重新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 &&& 如:八年级学生杨子健,从小顽劣,经常打架闹事,曾几次被公立学校清退。这个没有哪所学校敢接收的“烫手山芋”,朱凤秀却坚决让他留了下来。到校第一天,朱凤秀就找杨子健谈心,得知他爱好运动,有体育特长,朱凤秀特意安排体育老师对杨子健进行训练指导,最终把他培养成出色的体育特长生。&&& 说起四年级的马小军(回族名孙德格,马小军是汉族名),朱校长对他充满了爱怜。他2007年9月第一次来到东升学校报到,是他十六岁的哥哥带他来的,由于是回族的孩子,老师们怕他认生对他格外关心,嘘寒问暖。细心的朱校长发现这个孩子眼里充满了忧郁,好像有一种不安感,很怕与人接触,经过精心询问,才知道原来这孩子是孤儿,他很想读书,可没有人能“管”他,毕竟他的哥哥都还是一个还未真正成年的人。看着眼前这个让人爱怜的孩子,朱校长对他充满了担心,眼里顿时湿润了。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朱校长当即表示,免去他的学费、书本费、资料费,而且在学校还给他提供了每天的免费午餐(东升学校成为马小军的家)。&&& 转眼马小军来学校读书已有3年了,据他的老师介绍,这个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都不怎么说话,自己独来独往的,怕与同学交往。但今天的马小军已是人见人爱的大孩子了,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而且和其他孩子相比,他还显得格外懂事,渐渐地也懂得关心其他的同学,他也经常对关心和帮助他的同学说声谢谢。他告诉老师,他现在觉得很开心,他有很多的朋友陪他玩,和他一起学习了。看着一天天开朗长大起来的马小军,朱校长和老师都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马小军也很懂事,3月1日,是东升学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马小军和哥哥穆哈默德(两个小兄弟),捧着两瓶雪碧来给朱凤秀校长拜年,以此感谢她的照顾。&&& 五年级的陈超同学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却不幸查出患有白血病。小陈超懂事的说:“爸爸,妈妈我不治病了,我没有关系的。”他爸妈还是咬牙将他送进了医院。但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陈超几度因付不起巨额药费而面临断药,生命之火就要熄灭。&&& 朱校长知道这件事之后,从自己不太宽裕的经费中抽出2200元钱,赶到医院送到家长手中,对他的爸妈说:“孩子交到东升,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大家都是苦过来的,不相信这个难关还挺不过了!”于是她四处奔走呼吁,寻求帮助,救助陈超。还在学校发起了捐款活动。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陈超,帮助陈超。东升的老师们含泪捐出了自己的爱心,很多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有的一块,有的5毛……这些孩子的钱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啊,有的甚至是孩子放学后捡破烂换来的零用钱。朱凤秀望着这2万多元救命钱,大颗的眼泪就往下掉。这么多年来,遇到再多的困难,她都告诉自己不能掉泪,要笑着面对。但是自从重回教育岗位,有太多让她感动的事情了。每当这个时候,她边笑边流泪:“在我身边的人们,在我身边的孩子们,他们所给我的,比我能给他们的更多。”也许是她的爱心和感恩的心和周围人的爱心感染下,陈超竟奇迹般战胜病魔,重返校园!这是如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爱心灌溉下终于能够再次灿烂起来。每提起这事,小陈超和他的父母,除了感谢和泪水,竟说不出别的话来。每每谈起朱凤秀校长,陈超总是激动万分:他逢人就说:“朱校长对我的爱,跟妈妈没有两样” !“她比亲人还亲!”&&& 用语言传递语言,用行动感召行动,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爱心温暖爱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朱校长的带动下,东升学校的同学们不仅以各种形式悼念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更是献上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全校师生共计捐款34200元。特别感人的是老家在四川的牟春姚同学,不仅捐了200元,并且把政府补偿给他们的500元一分不剩的全捐了出来给汶川的老乡。&&& 朱凤秀――贫困家庭孩子的资助妈妈&&& 提起这位学校创办者,家长们赞不绝口:“我们农民工子女的好校长啊”!朱校长深知流动人口家庭的难处,家长们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学习,但在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孩子们的成长。因为家长自己在知识上的困乏,所以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却因为经济上的困难不能如愿,正是因为这种期望和现实的偏差,让很多孩子更懂事却也更迷茫。朱校长总是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家长在城市创业的不容易和艰辛,家长的困难我们东升学校要帮”。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每学期她都为家庭特困孩子免去学费和生活费,免去初三年级补课费、部分资料费、校服的购置费等等,十二年来,共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超过了20万元。&&& 朱凤秀――教职员工大家庭的“家长妈妈”&&& 提到她,老师们感动不已, 因为她的执着、人格魅力,尽管条件艰苦,真挚的情感使老师不愿流动,老师们还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 人人都说朱校长有种异能,叫过目不望,因为她能清楚的知道每一位老师的生日,八年来,从未出过错误。后来谜底揭开了,原来在朱校长的记事本里,将每一位老师的生日都记载下来。她还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规矩:每当教师逢五进十的生日时,她都送去50元,致以生日祝贺。这么多年来,学校的老师从不足三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个人,朱校长从未叫错一个人的名字,弄错一个人的生日。&&& 在东升学校,凡逢年过节,朱校长都要给教职员工们送上节日的慰问,如:(元宵节特别安排全校教职员工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三八妇女节安排女教师赏梅、清明节全校踏青活动、端午节吃上时令盐蛋、中秋节的月饼、春节每人一件新洲汪集鸡汤、每学期的期末工作总结全校教职员工的大团聚会餐……)使教职员工们有家的感觉。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特别强。&&& 来自天门农村的中年教师董四华感触最深:“朱校长知道我有三个孩子,生活困难,便每月额外加了工资,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今年我的老母亲去世,她坐了五个小时的汽车,冒雨来我家祭奠老母亲,并塞给我三百元钱,令全家感激涕零,我铁了心辞去了其他学校的高薪聘请,选择了东升”。&&&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庭十分贫困,因父母无法承担我们姐弟三人的学费,书没有读完就离开了我熟悉的课堂,经熟人介绍我来到了东升学校做后勤工作。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不是母亲却胜是母亲的人,她就是我最亲爱的朱凤秀校长。是她给了我信心,是她给了我力量。&&& 东升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长 饶丽荣老师总是非常感动的说:来到东升工作,我开始什么都不会做,在朱校长的关爱下我重新走上了课堂,朱校长鼓励我边学习边实践,给了我上三尺讲台的机会。我心存感激,我发奋努力,所带的班级在同年级一直领先,因此曾多次受到表扬、奖励。我所带的班级曾获得市、区“先进班集体”的称号,在2006年我被评为第六届“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因此户口也转到了武汉,2009年获得“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教师奖”之优秀奖。我深深地知道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朱校长的支持、关爱、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朱校长,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我的亲人、胜似妈妈!!&&&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我感慨万千。记得我刚来东升学校的时候,年龄很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是朱校长教会了我学习,教我做人,在学校里只要有时间朱校长就教我跟学前班的老师听课、学习,只要外面有学习的机会就会带上我外出学习。记得有一次,育苗学校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朱校长带上我一起去听了一节学前班的数学课,那位老师富有童趣的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真是太精彩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回校的路上朱校长竟然问我听课的感受,她首先引导我说出来,然后又说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她告诉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我们就应该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前15分钟左右讲完,还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说的这些话对别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我来说确实莫大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朱校长不仅关心我个人的成长,而且只要她听说我家里有困难她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之手。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在上课,校长来到班上找我,说我家打电话来好像家里有事叫我马上回家,当时已是下午我已经没车回家了,校长是知道的呀?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打电话回家家里信号又不好,根本上就打不通,当时我好害怕、好无助!这时朱校长拿了一些钱过来了说“孩子,现在家里的情况还不清楚,不能急,你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你要坚强,遇到事情要冷静??????”然后急速送我去桂子花园租车回家,还帮我付了车钱。回家后我才知道爸爸开车在山上摔下来了,爸爸和乘客都受了重伤,在医院治疗。我跟朱校长打电话说明情况,也好让她不要太担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朱校长跟爱人还有学校领导一起到我的老家看望我的父亲。&&& 如今,我的两个弟弟都大学毕业了,爸爸也换了新车,家里的情况也好了很多,我知道这一切离不开朱校长的帮助、支持,她为我所做的这一切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只能好好的工作!!&&& 在东升学校,凡是学校教职员工个人和家庭里亲人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朱校长都要和爱人一起送去祝福或慰问,不管风吹雨打,不论节假日,她都会发放弃自己的休息而远涉去看望教职员工的亲人或生病的父母,都要带去她个人和学校的慰问。在东升学校教职员工家属们的口碑里的像“妈妈一样的好家长”。&&& 朱校长对青年教师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而且事业上悉心栽培,发现好苗子,大胆培养,拿出经费支持他们外出学习,鼓励他们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尽管学校的生源大都是贫穷家庭孩子,办学的投入又大,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比公办学校相对较低,但教师队伍却十分稳定,保证了优质的教师队伍。&&& 她经常说:“做教育,靠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坚守、一种凝聚,正是在这样一种凝聚力的作用下,东升学校更像教师们的大家庭,将大伙紧紧的团结凝聚起来,而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就是朱凤秀。在现实的条件下,她确实不可能做到用待遇留人,但是,她像妈妈一样,她用母亲妈妈般的人格魅力做到了,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朱凤秀(东升学校)――流动花朵成人成才的摇篮&&& 办学十二年来,学校是一直完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帮助适龄儿童接受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目前的生源主要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湖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西、安徽、广东、江苏、山东、福建、贵州、重庆、广西)和省内学28个地方(江夏、黄陂、鄂州、蕲春、天门、浠水、恩施、孝感、咸宁、仙桃、黄州、新洲、枣阳、武穴、黄冈、汉川、黄梅、应城、安陆、大悟、广水、黄石、通山、荆州、阳新大冶、鹤峰、麻城)。朱校长的办学业绩和感人事迹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在江城更是家喻户晓。&&& 她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无数功勋;她不是文豪,却写下了不朽诗文;她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却像一滴小小的春雨,渗透千百农民工的心。&&& 办学十二年来,朱凤秀校长不花国家一分钱,累计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农民工子女的就学和受教育问题(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高达二十多万元)和上百名教师的就业问题。为政府排忧,为农民工兄弟解难。&&& 朱凤秀校长经常教育学校师生:学校是在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团省委、团市委和社会各界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大力资助、关怀下,在“以生为本,为民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质量求生存,创同类学校品牌”的办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培养,教学注重夯实基础,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连年是洪山区绩效管理先进单位、中考立功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洪山区的高考文科状元吴艳同学(武汉市第八名)是我校2006届初中毕业生。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些成绩填补了同类学校的空白,使我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从2003至今,获省、市、区竞赛奖的学生达196人次;获省、市、区表彰的学生238人次、教师96人次。&&& 东升学校也因此成为洪山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009年5月,被授予了联合国青基会和国家妇儿工委指定的“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保护”项目试点学校,这也是同类学校的唯一。&&& 特别难忘的是2009年的“六一”儿童节,省委罗清泉书记及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各级政府的领导及省、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三十多人莅临学校看望、慰问东升的流动花朵,鼓舞我们的学子奋发学习。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东升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朱凤秀校长总是在全校大会上告诉老师们:这些领导的关心关爱,是我们东升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民办学,办家长满意学校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 的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妈妈就能成就一个好家庭)。朱凤秀校长就是这样的在实践中探索着,前进着。她用母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改变着身边的孩子们。用心去当一位校长,用爱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们一个能够绽放笑容、健康成长的家。&&& 朱凤秀校长的感人事迹多次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的免费采访和专题报道。她的办学事迹,经家长委员会会长推荐,已刊登在现代教育研究学刊上。 &&& 破茧化蝶,今日的东升已由创业之初的400余名学生,20余名老师发展到有2348名学生,105名教职工的武汉市同类民办学校之首,成为社会承认、家长信任、学生喜爱、武汉市一流的流动花朵学校。朱凤秀校长也被家长们誉为流动花朵的“校长妈妈”,也是我们江城“流动花朵的好妈妈”。
(点击下面地址进入投票页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泼开朗的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