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13岁 六年级级三个班平均承担校园2400平方米,这句话什么意思?

六年级三个班平均承担校园2400平方米的清雪任务,在清雪中一班完成自己任务后,又多清理了200平方米,二班清理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三班完成,三班实际清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六年级三个班平均承担校园2400平方米的清雪任务,在清雪中一班完成自己任务后,又多清理了200平方米,二班清理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三班完成,三班实际清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三个班平均承担校园2400平方米的清雪任务,在清雪中一班完成自己任务后,又多清理了200平方米,二班清理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三班完成,三班实际清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校园路逸夫小学三步导学教案1---6年级
&&&&&&&&&&&&&&&&&&&&
榆次校园路逸夫小学四年级导学案
&&&&&&&&&&&&&&&&&&&&&&&&&
学&& 内& 容
&&1.让学生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会找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2、比较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谈话:统计中我们学过两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请你说说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对,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是一个虚拟数,它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那么怎样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呢?中位数有时可以直接得到,有时就必须通过计算才能得到,它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众数。
(2)学会找众数。
(3)会应用众数。
一、任务呈现:(课本122页情境图)
谈话:校园艺术节快到了,学校要组织集体舞比赛,各班师生都跃跃欲试,积极地准备,大家请看五(2)班的情况:(课件出示)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老师先选了20名舞姿比较好的同学,并且测量了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这是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我听说我们左权的同学都是热心肠请你帮忙解决目前的问题,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选哪十名同学去参加比赛呢?她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呢?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独立思考,(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
2、再分组讨论,(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借助你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3、然后代表发言。(提示计算器的正确用指方法)
三、展示交流:
1、指名汇报
(1)根据平均数1.475米为标准来挑选队员,身高在(1.45~1.51或1.44~1.50)之间
(2)根据中位数1.485米为标准来挑选队员,参赛队员的身高在(1.45~1.51或1.46~1.52)
(3以1.52m为标准挑选队员,她们的身高在(1.49~1.52m)
2、比较,优化。(师:大家都帮忙选好了自己认为合适的10名队员,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案最好?请看大屏幕)
3、小结:以1.52为标准选得队员最好
,我有问题:为什么要以1.52为标准呢?在这组数据中1.52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像平均数和中位数一样给它起个名字吗?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板书: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找一找(知道了什么是众数,我们来找下面一组数据的众数
1、找众数124页1题数据(只找众数)(你找的非常准确)
你可以说说找众数的方法。
7、我们知道了找众数的方法,你能很快地找到以下数据的众数吗?第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第二组数据的众数是(&& )
(看来呀,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8、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辩一辩。同学们请看:
出示练习题:下面是五(1)班两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期中数学成绩记录单。(单位:分)
第一小组:
90&&&&&95&&&&&
98&&&&&&67&&&&
第二小组:
94&&&&&88&&&&&
96&&&&&99&&&&&
(1)选择哪个统计量能反映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
(2)要比较两个组成绩高低应该选择哪个统计量?
(3)要想知道这两个小组中得哪一个分数的学生最多,应选择哪一个统计量?
(1)中位数,第一小组的中位数是90,第二小组的中位数是91.第二小组学习水平稍微高一点,相差不是很大。
(2)平均数,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是88.43第二小组的平均成绩是92,高出了3.57分
(3)众数是90分。
小结:我们选择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时,要根据所给数据和具体情况而决定。
四 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众数?(课件出示课本123页内容)
看到大家学习的热情这么高,老师感到非常的快乐!谢谢大家!
这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还记得吗?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找众数,会应用众数,你完成的怎么样?愿意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0& 5.1& 5.1&
5.1& 4.9& 5.1&
4.6& 5.1& 4.7&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2)、看看使用哪个量比较合适,用线连一连
(1)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到动画片。&&&&&&&&&&&
(2)五(1)班有45人,五(2)班有
50人,比较两个班的数学成绩。&&&&&&&&&&&&&&&&
(3)在学校演讲比赛中小红想知道自己
处于什么水平。
(4)面包店老板想知道哪种面包销售最好。&&&&&&
2、结果反馈(同桌交换,哪些同学得了五颗星,老师很想认识这些五星级的孩子,有错的同学找一找自己点问题)
3、反思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用一句话说出来)
结束语:学习就是发现,学习就是思考,学习更需要反思,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一年级导学案
&&&&&&&&&&&&&&&&&&&&&&&&&&&&&&&&
年& 月& 日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⒈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算理。
⒉ 通过探究加法的算理,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⒊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学习能力。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1、&&&&&&&&
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这节课接着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板书课题)
2、&&&&&&&&
(1)&&&&&&&&
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
学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
3、&&&&&&&&&
效果预期:
要完成这些任务,还得看看大家原来的知识学得怎样?
1、&&&&&&&&&
口答: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24个位上的“4”表示( )个(& )。
十位上的“2”表示( )个(& )。
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是( )个(& )。
2、口算:43-3=&&&&
50+30=&&&&
30+4=&&&&&
看来大家以前的知识非常扎实,今天一定会学得更好,你相信自己吗?
目标一: 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1、任务呈现:
(课件出示)你瞧!开学了,老师正在给大家发新书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2)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1)一共有多少本语文书?&&&&&&&&30+8(让学生计算)
(2)散放的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多少本?8+3(让学生计算)
(3)一共有多少本数学书?&&&&&&&&35+3
(4)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35+30&
(以上情景,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只要符合题意,均予以肯定)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前两题你们很快就解决了,那么后两个题该怎样算呢?
下面我们就先来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1)数学书有多少本?&35+3=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画一画、
也可以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1、&&&&&&&&&
自主学习:
(1)学生动手摆小棒,说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互相交流自己摆小棒的计算过程。
(3)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说)
(预设:1、先拿出3捆小棒和5根,再拿出3根,把5根和3根合在一起是8根,30根加8根就是38根。
2、先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得8个一,再把3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得38。
3、先把个位上的5加3得8,再把30加8得38。)
2、&&&&&&&&&
展示交流:
(1) 小结:刚才你们的想法都正确,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课件边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同桌再互相说说口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33+4=&&&&
45+4=&&&&&&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目标二:学会口两位数加整十数。
1、&&&&&&&&&
任务呈现: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35+30=&
请同学们想一想,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2、自主学习:
(1)自己口算。
(2) 教师巡视,学生说计算过程。不会的动手摆小棒。
(3)互相交流自己摆小棒的计算过程。
1、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 。
2、先把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得6个十,再把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得65。
&(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小结: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板书:30+30=60,60+5=65。)
&(4)口算:20+24=&&&&
34+40=&& 42+50=
3、展示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口算了,那现在我们来比
较口算“35+3”和“35+30”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
不同点:“35+3”是两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而“3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
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
到现在为止,同学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想
不想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呢?
一、(61页做一做):
35+4=&&&&&
42+3=&&&&&
35+40=&&&&
42+30=&&&&
(1)把得数写在书上。
(2)选两题口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为你们的努力高兴。很想考考大家,你愿意接受吗?
(准备好了吗?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开始)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姓名&&&&&&&
86+2=&&&&&
4+72=&&&&&&
53+20=&&&&&&
2、填空,你有什么发现。
3、小小邮递员。
80+9&&&&&&&&&
4+63&&&&&&&&
13+40&&&&&&&&&
23+30&&&&&&&&
注:全对得10颗星,错一道少1颗星。
做完后学生看着课件上的答案批自己的检测题,得星。
给一分钟时间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
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校园路逸夫小学三步导学教案
2011年 4 月& 日&
导 学 内 容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公式的具体应用。
导入课题:
同学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怎样系统的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这就需要我们回顾与整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明确目标:
&&①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过程。
&&②沟通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③能灵活应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效果预期: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熟练掌握并运用。
1.任务呈现:
①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 周长和面积。
②围绕着这个课题,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哪些相关内容呢?
③同学们说的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地解答。首先说一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④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⑤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老师设置了下面的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⑴周长
⑵面积
&2.自主学习:
&①刚才我们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那么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7页,填一填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边填边思考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
你能说出那几个图形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
2、&&&&&&&&&
谁是最基本的图形?
3、&&&&&&&&&
用了啥方法推出来的?
②填完回答三个问题&说边演示。
⒊展示交流:
同学们再来看这幅图,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
①我们来看一看这六个图形的摆放,长方形和后面这五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什么联系?
②为什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是一组,而三角形和梯形是一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地方相同?
③这六个图形中,除了圆,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没有共同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思考,就把本节课想要了解的知识都了解通了,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
4.课堂练习:
&①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
&②97页“做一做”。
③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①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
&&②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
&&③一个半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④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底是3厘米,高是(&&&&
二、选择: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 & )。
A、周长比面积大&
&&B、周长比面积小&
C、周长与面积相等&
&&&D、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4倍,高不变,面积(&&&
A、扩大4倍&&&
B、扩大8倍&&&&
C、扩大2倍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她的周长(& ),面积(&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其中一条边是8厘米,和它不相等的另一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厘米,也可能是(&&&
二、如下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米,
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榆次校园路逸夫小学导学案
2011 年 4 月
&日&& 星期
学&& 内& 容
知识与技能: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数据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
多媒体课件
1.情境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草地上有6个人在玩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4岁,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情景呢?但事实上却是一位54岁的老人领着5个6岁的小朋友玩.(6,6,6,6,6,54)是什么原因导致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呢?要较好的反映本组的年龄特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量呢?
师:那个数最能反映这组数据的特征的真实情况?
师:为什么?
生:6岁的人数多。
师:是的!很好观察的真细!
师:这就是众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1)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找众数。
(2)会比较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效果预期:平均数、中位数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两种统计量,请大家求出下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课件出示)。用哪个数据表示整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回忆两种量的特点(板书)
看来大家对平均数、中位数的有关知识掌握的很好,有没有信心完成好今天的学习任务呢?有,下面我们就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找众数。
一、&&&&&&&
任务呈现:(课本122页情境图)
五(2)班要选10名身高均匀的同学组队参加体操比赛. 这是五年(2)班的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
(单位:米)。(课件出示)
怎么选更最适呢?
二、&&&&&&&
1、独立思考:依据什么标准来选?兔八哥很热心,他告诉----
2、请你选出你认为合适的10个人的身高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三.展示交流
1.哪位同学说说你选的10名队员的身高,并说说你依据的标准?
(1)根据平均数1.475米为标准来挑选队员,是------
(2)根据中位数1.485米为标准来挑选队员,是------
(3)以1.52m为标准挑选队员,是------。说说你的想法。(因为1.52米出现的次数最多,这样选更匀称-----)
事实胜于雄辩下面我们对三种方案的数据进行一下分析。
2、数据分析(课件出示)
每组数据中最高的和最矮的相差多少呢?
3、小结:(课件出示)身高是1.52米的人最多,以1.52为标准选得队员最匀称,在统计学中我们把象1.52米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板书)
众数有什么特点呢?(板书)
(1)出现的次数最多
(2)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4、练习(课件出示)
知道了什么是众数及众数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找一找这两组数据的众数(个别回答)第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第二组数据的众数是(&& )
请再找一找这两组数据的众数。(课件出示)
看来,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课件出示)
5、在学习中、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众数这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出示)
这是一次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单,说说你的发现
这是红蜻蜓鞋店某款女鞋的近期售货单,根据不同尺码鞋子的售出情况,你有什么发现和建议?
6、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众数?
一、任务呈现:同学们目前为止我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统计量(指着板书总结)那么你知道吗?(课件出示)
为什么竞赛中一般用平均分作为评判标准,水平的衡量一般以中位数作为判断标准,商店老板一般最关注众数?
二、自主学习
现在请大家思考比较一下这三个量。(课件出示)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填空)
三、展示交流:
1、谁来把你填的结果汇报一下呢?
2、小结: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呢?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下面请大家来选一选(课件出示)
一、这节课我们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两个学习目标,想知道你这节课学的怎么样吗?
下面我们来个小小的测试(课件出示同时发给学生题)
1、、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0& 5.1& 5.1&
5.1& 4.9& 5.1&
4.6& 5.1& 4.7&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2、、看看使用哪个量比较合适,用线连一连
(1)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到动画片。&&&&&&&&&&&
(2)五(1)班有45人,五(2)班有
50人,比较两个班的数学成绩。&&&&&&&&&&&
&&&&&平均数
(3)在学校演讲比赛中小红想知道自己
处于什么水平。
(4)面包店老板想知道哪种面包销售最好。&&&&&&
3、思维训练
二、结果反馈
1、同桌交换互批,哪些同学得了五颗星?没有得到满星的同学请同座互相帮助改正一下。
2、反思总结:同学们,能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吗?
知识就像一座冰山,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而藏于水底的“冰山之基”却占了十之八九。希望------。
折线统计图
2011年 4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基本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你还有印象吗?那你知道作为一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他最想得到什么?金牌饱含着运动员的辛勤汗水,同时也代表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你还记得这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吗?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金牌数呢?
这是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其中5个国家的获奖情况,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最多,哪个国家获得金牌最少最少)根据对这个条形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些国家金牌数量的多少,那你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可以预测下一届奥运会这些国家的获奖情况吗?下几届奥运会能预测吗?依据是什么?
老师这还有一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打出折线统计图)这是历届奥运会中中国队的获奖情况。那么大家看,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能发现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预测一下中国队的获奖情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题)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3、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民主导学
1、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横轴纵轴等)
提问:知道﹨ — ∕这几条线段表示什么?
(﹨表示数量下降,— 表示数量不变,∕表示数量上升。)
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根据目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能预测出下一届的金牌数吗?(三种情况)下几届的情况(越来越好)为什么?
2、刚才我们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组成和特点,你想亲自画一画吗?老师为你提供了近几届美国队的金牌数,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画完以后在小组中交流你的画法。分几个步骤。
学生独立绘画,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强调:依次、相邻。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股票图和心电图
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
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3)&&&&&&&&&
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
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
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三、检测导结
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探究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那大家想知道自己学的怎样吗?接下来我们做一组检测题。
(1)要表示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变化,用(& )统计图更合适。
(2)如果要观测病人的体温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
(3)为了比较学校六个年级的人数的多少,用(&&
)统计图好一些。
(4)妈妈为了观测小明几岁到几岁之间长得最快,应选择(&&
)统计图。
2观测分析统计图。
(1)从1月至8月,气温逐月(&&
),8月以后,气温逐月(& )。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月,最高的是(&
(3)(& )月至(& )月是全年最热的时间。
(4)(& )月至(&
)月气温上升最快,(& )月至(& )月气温下降最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老师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
&&&&&&&&&&&&&&&&&&
&&&&&&&&&&&&&&&&&&&&&&&三年级《认识小数》导学案
&&&&&&&&&&&&&&&&
&&&2011年4
学&& 内& 容
88页、89页,例1、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
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
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王国里的两家超市竞争可激烈了,
听,小猴吆喝起来了:快来买啊,我们的东西便宜,一块橡皮才7角钱。
虎老板可不服气:我们的才便宜,同样的一块橡皮只要0.7元。
你们觉得,谁的橡皮更便宜呢?的确是这样,0.7元等于7角,他们的价格是一样的。
你们会看用元做单位的价格牌了是吗?我们一起到虎老板的店里去看看(课件2)
火腿肠是5.98元(几元几角几分呢?——5元9角8分)。牛奶呢?——0.85元(8角5分)(点名回答)。面包呢?——2.60元&(2元6角)。(课件随学生回答填空)
2、引出课题:
现在老师把这些价格牌上的价格去掉单位名称,把数写下来。
板书:5.98& 、0.85 、2.60)
观察它跟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吗?
这个小数点可不简单了,它是一种身份证明。像这样带有小数点的数叫做---小数。(板书:小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小数。好不好。(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3、出示目标:
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效果预期: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能够圆满地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
(一)&&&&&&&&&&&&
任务呈现: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
1、&&&&&&&&&&
小数的读法
这些小数,以小数点为界,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画两个大括号)
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板书:小数部分)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
你会读这些小数吗?生试读,师示范。
我们刚才是怎么读小数的呢?
先读---再读---(读做“点”)最后读----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在读法上有什么区别吗?
整数部分的数跟我们以前读整数读法是一样的,读几十几,小数部分的数可不能这样读,应该一个一个数字依次地读出来。是几就读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小数吗?生交流
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呐。看来,我们身边的小数还真不少。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他读出来吗?(课件图)
2、小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读小数了,会写小数吗?课件出示:
谁会写?请你上来,大家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写的。
说说刚才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
小结:对!我们写小数时,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也就是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注意要把小数点点圆,最后按顺序依次写出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
你们也动笔写一个。小结:现在大家不但会读还会写小数了,真有收获呀。
(二)&&&&&&&&&&&&
任务呈现: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实际意义
&1、13.8元表示几元几角?12.98元呢?
&2、以元作单位的价格,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右边第一位小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小数表示什么?
&3、0.85元中小数点的左边为什么是“0”呢?
&4、商店的价格为什么用小数表示?如果你是商店的老板,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下面请你帮商店老板修改价格标签。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交流。
(三)&&&&&&&&&&&&
任务呈现: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意义
(出示姚明图片)这是谁?(姚明)
“小巨人”姚明身高2米26厘米,他不但长得高,篮球技术也超棒,是了不起的篮球明星(板书:2米26厘米),
用小数怎么表示呢?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米)
1、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出示课件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呢?(电脑出示:1分米)
用米作单位,把它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它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表示,
猜一猜是多少?猜后,出示0.1米。谁来说说0.1米表示?可以表示1分米还可以表示1/10米谁能一口气把它说完整,0.1米表示?生试说,互说一遍。
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写在黑板上
师:那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呢?(课件)
师:3/10米写成小数是---(生:0.3米)你真棒!(课件)
电脑出示并板书:3分米=3/10米=0.3米(板书)
我们再看:那7分米?(板书:7分米)可以写成---还可以写成-(指名板演)
整数部分为什么写作0呢?你们还可以说出几分米,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它是几米吗?
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2、&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如果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电脑出示并板书:1厘米)
用米做单位,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电脑出示并板书1/100米)
1/100米也能用小数表示,猜猜它是几米呢?
谁的正确呢?让我们请教下课本89页。找到了吗?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交流后完成其他两组填空。汇报时,师随生答板书。
这些小数整数部分的“0”表示----0米。那小数部分的1表示什么?
一八表示什么?(18厘米还可以表示成1分米8厘米)
下面谁愿意说一个厘米数,然后我们用分数、小数来表示它是多少米。(问一个学生:说一个厘米数。谁来回答?)
现在你会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姚明的身高了吗?
姚明身高2.26米
这么写对不对?大家看,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什么意思?(2米)小数点右边的二六表示?
2分米6厘米或者(26厘米)
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小数表示长度单位时,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的是几米,不足一米就用()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3、比较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同学们,老师还有问题,能帮我解决吗?请看这些等式
读一读这几个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作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小数部分有两个数字的叫作两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观察左边的等式,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板书)
谁来说一个十分之几的分数,并把它改写成小数?再来说一个。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一位小数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分数?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
小结:我们发现了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过来也可以说,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
那两位小数又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或者说,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的分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谁能很快地告诉老师:
课件出示:
4/10=()5/10=()66/100=()0.8=()0.36=()0.87=()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学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关于这位新朋友你都知道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怎么读,怎么写。会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两位小数。小数表示的意义……)
你认为自己掌握得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完成检测,交换互批
&&&&交流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本节课所得的星记录在你的星级手册上。
《认识小数》
检测题&&&&&&&&&&&&&&
&&&&&&&&&&&&&&&&&&&&&
成绩(& )颗星
一、课本89页做一做
二、91页1题
三、91页2题
全对得3颗星
榆次校园路逸夫小学二年级导学案
学&& 内& 容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和算法多样化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情感体验。&
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难点:经历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练习题、课件
1、导入课题:谈话引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出示课件:春天美丽的景色。)
师:在这么好的季节里,你想做些什么?
师:瞧,小朋友们正准备春游呢!(出示课本92页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如果现在让四个班的小朋友同时乘坐这一艘船前往鸟岛,你估计一下能坐下吗?为什么?
师:那你们再估计一下,至少要准备几条船才能将四个班的小朋友和老师送到鸟岛上去?
师:根据乘船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安排,让哪两个班学生同乘一条船〔预设〕:&
学生1:二(1)班和二(2)班 二(3)班和二(4)班&
学生2:二(1)班和二(3)班 二(2)班和二(4)班&
学生3:二(1)班和二(4)班 二(2)班和二(3)班&
师:同学们设计出这么多的乘船方案,是否可行呢?我们应该怎样去验证?先选一组来验证?
生:1/2/3/1
师:确定一组 1&&
如何验证?&
生:先算出每两班的总人数,再和68人比较。
师:总人数怎么求?
生:一二班和23+31=?
&& 三四班和32+39=?
师:会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1)探索口算方法(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能解决实际问题。
3、效果预期: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探索
1、任务呈现
验证学生1的方案,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二(1)班和二(2)班&&&&
二(3)班和二(4)班&)
2、自主学习:独立列式解答,组内交流算法。
3、展示交流说明算理:
会呈现以下算法&
&&& 生1:23+30=53
&&& 生2:31+20=51
&&& 生3:20+30=50
3+1=4 50+4=54&
生4: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适合你呢,你把这种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这种方案可以吗?
任务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
1、任务呈现:师:二(1)和二(2)上船后,船上还能上几人?怎样列式?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说说怎样口算。交流68-54=?计算方法。
生1:60-50=10  8-4=24 10+4=i4
生2:列竖式的方法。
生3:68-50=18  18-4=14
生4:64-54=10  10+4=14
3、展示交流:
二(3)和二(4)班有几个小朋友不能上船?怎样列式?交流71-68=?计算方法。
生1:71-60=11  11-8=3
生2:把68看作70,71-70=1 1+2=3
生3:因为68+3=71所以71-68=3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前面我们学过笔算列竖式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方法,在口算时,你可以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又算得快的方法进行口算。
任务三:运用方法验证其他方案
1、任务呈现
激趣谈话:同学们真聪明,研究出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我们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去验证其它两种方案是否可行呢?&
2、自主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去验证。
3、展示交流
师:哪种方案可行?
不可行的方案,可以怎样调整?
(三)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了三个方案,不仅让四个班级的同学都坐上了船,并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你们真了不起。
1、师:同学们乘着船来到了鸟岛,小动物们正在举行趣味运动会,他们向我们小朋友们提出了邀请,你们想参加吗?第一项比赛,掷保铃球,看哪个小朋友掷得快,算得准。(课本94页第1题)
2、鸟岛的叔叔阿姨为了让鸟儿的生存环境更好,他们在树上为鸟儿们做了很多漂亮的小房子(出示课件)这些是人工鸟巢?,你们能把上面的算式填写完整吗?
3、超市购物买纪念品&
小朋友们在鸟岛上玩得可开心了,回家之前他们来到了鸟岛商店,你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吗?让我们和小鸟来个比赛好吗?
1、目标检测
(1)计算题(每题1颗星)
(2)为了更好地美化鸟岛,叔叔阿姨们买来了一些花准备布置花坛。买来月季26盆,君子兰54
盆,一共有多少盆花?
(做对2颗星)
如果要摆够100盆花,还差多少盆?(做对2颗星)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师:在本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想对鸟儿们说些什么话吗?
&问题不完整
&这样合适吗?
&加了一个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五网六年级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