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观潮原文及翻译译

韩文图片翻译,是一首歌的名字,求翻译和原文。谢谢~~_百度知道
짜라빠빠 그대는 아름다워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zha la ba ba 你很美丽 zha zha la zha la ba ba ba짜라빠빠 당신은 믿음직해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你很可靠짜라빠빠 수줍어 하지말고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不要害羞짜라빠빠 즐겁게 노래해요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欢快地歌唱吧짜라빠빠 그대는 아름다워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你很美丽짜라빠빠 당신은 믿음직해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你很可靠 짜라빠빠 저하늘 별들처럼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像那天空的繁星짜라빠빠 영원히 변치말자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永远都不会改变짜라빠빠 그리운 그대 이름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想念的你的名字짜라빠빠 오늘도 불러보네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今天也呼唤一下짜라빠빠 저하늘 별들처럼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像那天空的繁星짜라빠빠 영원히 변치말자 짜짜락 짜락 빠빠빠
永远都不会改变PS.那个扎拉巴巴是个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的 ,所以我就不一一写上音译了 都是跟第一句一样的,而且就算不写也能听出来吧。 为翻译这个看了两遍那神一样的编舞,深受毒害...我幼小的心灵啊.....
其他类似问题
韩文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짜라자짜只有这个~
这个是童谣歌曲啦,小孩子唱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几篇古文的原文和翻译
求几篇古文的原文和翻译 20
暑假作业,书没带回家,所以原文要翻译也要。
补充:那几篇古文分别是【过秦论(下)】,【魏晋士人轶四则】 【赤壁之战】最后1自然段 【与元微之书】【越妇言】
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文言文。
与元微之书(1)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2)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3)如此?况以胶漆之心(4),置(5)于胡越(6)之身,进不得相合(7),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8),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9)时,有熊孺登(10)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11),上(12)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13)。且云:危惙(14)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15)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16),便请以代书(17)。”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18)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19),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20),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21)三载。形骸且健,方寸(22)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23)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24)同来。顷(25)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26)也。江州风候(27)稍凉,地少瘴疠(28)。乃至蛇虺(29)蚊蚋,虽有,甚稀。湓鱼(30)颇肥,江酒(31)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32)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33),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34)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35)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36)十数株,修竹(37)千余竿。青萝为墙援(38),白石为桥道,流水周(39)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40)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41)。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42),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43)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44)我万里,瞥然(45)尘念(46),此际暂生。余习(47)所牵(48),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49)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50)。
(1)选自《白氏长庆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779—831),微之是他的字,河南洛阳人,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多有唱和。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和十年,元稹也被贬为通州(现在四川省达川市)司马。
(2)欲:将要。
(3)离阔:阔别,久别。阔,久远。
(4)胶漆之心:比喻感情亲密。
(5)置:放。
(6)胡越: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7)相合:在一起。
(8)牵挛乖隔:牵挛,牵掣。乖隔,隔离。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9)浔阳:古县名,即现在江西省九江市。
(10)熊孺登:钟陵(在现在江西省进贤县)人,元和年间,在四川任职,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多有交往。
(11)札:短信。
(12)上;首先。
(13)交分(fèn):交谊,情分。
(14)危惙(chuò):指病危。惙,疲乏。
(15)数帙(zhì):几包。帙,包书的包袱或口袋。
(16)白二十二郎:指白居易,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十二。
(17)代书:代替信。
(18)左降:即左迁,贬官。
(19)幢幢(chuángchuáng):影子摇晃的样子。
(20)且置是事:暂且放下这事(不谈)。
(21)涉:经历,过。
(22)方寸:指心绪。
(23)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
(24)提挈(qiè):提携,扶助。
(25)顷:不久前。
(26)泰:安适。
(27)风候:气候。
(28)瘴疠(zhànglì):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29)虺(huǐ):毒蛇。
(30)湓(pén)鱼:湓江出产的鱼。湓,湓江,今名龙开河,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西南青山,经九江市西入长江。
(31)江酒:江州的酒。
(32)门内之口:家里的人口。
(33)量入俭用:衡量收入,节俭用度。
(34)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35)胜绝:绝妙。
(36)乔松:大松树。乔,高大。
(37)修竹:长竹。
(38)墙援:篱笆墙。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39)周:环绕。
(40)殚:尽,全。
(41)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动,动不动、常常。弥,满。旬日,十天。
(42)忧望:挂念,盼望。
(43)条写:一条条地写。
(44)去:离。
(45)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46)尘念:世俗的思念之情。
(47)余习:没有改掉的习惯,这里指作诗。
(48)牵:牵引,牵动。
(49)笼鸟槛猿:笼中的鸟,槛(木栅栏)中的猿。这里比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
(50)顿首:叩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二册)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也就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三个年头,他在庐山营建了一个草堂。草堂落成的第二天深夜,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了这封信,叙述他在九江的生活状况,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可见两人交谊之厚。
信的开头直呼友人,分别三年的离愁别绪也随这一“呼”而出。然后叙近年的交往,对朋友的关怀和信任表示深深感念。叙说自己近况一段,是书信的主体部分。写三件感到宽慰的事,表现出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写建成草堂后的游玩之乐,道出许多文人雅趣。信的结尾,又归于强烈的抒情。“信手把笔,随意乱书”,表明关系密切;信中附诗,更见思念之殷。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文人书信,浓烈的抒情色彩,灵活的叙事方式,雅洁的语言风格,使这篇书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眨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材,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在特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的感言:3q.
其他回答 (3)
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
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
上天创造人类,让人的耳朵可以听声音,如果不学习,他就算能听见也如同聋子。让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如果不学习,他看见了东西也如同看不见。让嘴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他说话也是胡言乱语。让他的内心可以感知,如果不学习,他的感觉也是荒谬的。
过秦论(下):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驽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知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秦兼并了各个诸侯国,山东三十多郡,缮治津渡和关口,占据险隘和要塞,训练军队,加以防守。然而陈涉率领几百个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乾一类的兵器,只用锄、櫌、木棍,(军无存粮,)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横行天下。秦人有险阻而不能固守,有关口桥梁而不能封锁,有长乾而不能刺杀,有强弩而不能发射。张楚的军队深入腹地,在鸿门作战,连越过篱笆一样的困难都没有。于是山东大乱,诸侯同时并起,豪杰俊士互相椎立为王。秦派章邯率军东征,章邯在外利用自己统率的军队相要挟,猎取私利,图谋他的君王。群臣不讲信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立为王,最终也没有醒悟。如果子婴具有一般君主的能力,只要得到中等才能的辅佐大臣,山东虽然叛乱,秦国故地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祭祀不会断绝。
秦地被山带河,地势险固,是四面都有屏障和要塞的国家。从缪公以来,至于秦王,有二十多个君主,常常称雄于诸侯。难道秦国世世代代都是贤明的君主吗?那是它的地理形势所造成的。而且天下曾经同心协力进攻秦国。在这个时候,贤人智者会集,优秀的将领统率指挥军队,贤明的宰相互相交流彼此的谋略,然而被险峻的地形所困阻,不能前进。秦就给他们敞开关门,引诱敌人深入,进行交战,于是六国百万之众败逃,土崩瓦解。这难道是武力和智慧不足吗?是地形不利,形势不便的缘故。秦国把小聚邑合并成大城市,在险阻要塞驻军防守,高筑营垒,不去交战,封锁关口,占据险隘,持戟把守这些地方。诸侯都是从平民百姓中起来的,以利相合,没有素王那样的德操。他们的交谊并不亲密,他们的下属还没有诚心归服,表面以灭秦为名,实际上图谋私利。他们看到秦国地势险阻,难以侵犯,必然撤军。秦使百姓休养生息,等待诸侯的衰败,收养贫弱,扶持疲困,来向大国诸侯发号施令,不怕不得意于天下。贵力天子,富有天下,而自己被抓去成为俘虏,是因为他挽救败亡的策略不正确。
秦王骄傲自满,不虚心下问,因循错误而不进行变革。二世继承下来,沿袭不改,残暴凶虐,加重了祸患。子婴势孤力单,没有亲近的人,地位危险脆弱,无人辅助。这三个君主一生迷惑不悟,国家灭亡,不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不是没有深谋远虑、知权达变之士,然而所以不敢尽忠直谏,纠正错误,是因为秦国习俗有很多禁忌,忠诚的话还没有说完,而自己已被杀害。所以天下之士,侧耳听命,叠足而立,闭口不言。这三个君主丧失了治国的原则,忠臣不敢直言规劝,智士不敢出谋划策,天下已经大乱,奸邪的事情没有人向君主报告,这难道不是太可悲了吗!先王知道上下壅塞蒙蔽会损害国家利益,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士,以整饬法令,建立刑罚,而使天下太平。国势强盛时,能够禁止残暴,讨伐叛乱,天下归服。国势弱小时,有五霸代替天子征讨,诸侯顺从。国势衰削时,内有所守,外有所附,国家可以存而不亡。秦国强盛时,法令繁密,刑罚严酷,天下震恐。到了它衰落时,百姓怨恨,天下叛离。周朝天子依次得到了治国的规律,所以一千多年间,国运不绝。秦朝本末俱失,因此国柞短促。由此看来,国家安危的基础相差太远了。民间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治理国家。观察远古的得失,考察当代的所作所为,参酌人的因素,了解盛衰的道理,明悉权力威势的恰当运用,弃取有一定的次序,变革有适当的时间,所以历时久远,而国家安定。
越妇言
原文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朱买臣富贵之后,不忍心他的前妻(过穷苦的日子),建了房子让前妻居住,分出衣服食物来养活前妻,这也是仁人之心。
有一天,前妻对朱买臣身边的仆人说:“我在朱夫子身边操持家务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我们遭受饥寒、为生活而辛苦奔忙的日子,见到朱夫子的志向,何尝不说做了官之后要把治理国家、使君主成为尧舜之君当作自己的任务,要把安定人民、救济百姓作为自己的心愿。我不幸离开朱夫子身边也有些年头了,朱夫子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赏赐官禄任用他,让他显达之后,荣归故里。但是他以前所说的,声息悄然,全没再听到了。难道是天下太平使他这样吗?难道是边疆没有战事而使他这样吗?难道因为急于富贵没有空闲考虑以前的志向吗?以我看来,他也只能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至于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了。我又怎么能吃他的食物呢!”说完,就自缢而死。
翻译: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志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抑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事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求原文及翻译_百度知道
求原文及翻译
〈刘备仁爱〉《名二子说》〈盲人识日〉《王猛为京兆尹》〈三镜〉《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提问者采纳
yuanwen:轮、辐(fǘ)、盖、轸(zhěn),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bì),而患亦不及辙(zhé),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翻译:轮子、辐条、上盖、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各有职责,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去掉轼我也从没见一辆完整的车。轼啊!我害怕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会掩饰外表。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而讲到车的功绩,却从来不给辙算上一份——这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而祸患也殃及不到辙。所以说,辙是善处于祸福之间的。辙啊!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我也就放心了。 《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翻译: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并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提问者评价
太感谢了,真心有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关于游记类的文言文(原文+译文)_百度知道
求关于游记类的文言文(原文+译文)
提问者采纳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艹伐〕,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成了受过刑辱的人(如同说罪人,作者被贬),居住在此州(永州),经常恐惧不安。在那间暇的时候,就缓步而行,无拘无束地游览,每天与那些同伴登上高山,入深林,沿著迂回曲折的溪涧一直走到它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岩石,没有一个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达。到后就拨开野草,倒尽壶里的酒喝尽为止。醉了又互相靠在对方身上躺下,躺下便做梦。心里有所向往,连做梦的情趣也是一样的。醒后就起来,起来就回家。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因为坐在法华西亭(法华寺西面的亭台),了望西山,才指著西山觉得它不同寻常。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著染溪,砍伐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焚烧茂密芜乱的野草(茷:草叶多),一直清除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攀援著登上山,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状,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适意自得,无拘无束的一种坐姿)而玩赏,那么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突露嵯峨的样子、深陷低洼的样子,有的像蚁封(蚂蚁洞口旁边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看上去似乎只有尺寸般大小的景物,实际上已远在千百里之外,(远处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缩,堆叠在眼下,没有什么能隐藏的。萦绕著青山,环绕著白水,极远的地方与天交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先登高远望)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土丘等同。(这是何等)辽阔广大啊,仿佛已与整个宇宙间的浩气融合为一,哪里还能找到它的尽头?悠然自得地与大自然相交游,而不知道它的尽期。拿起酒杯来倒满酒,东倒西歪,疲乏无力地进入醉境(颓然:形容喝嘴酒时东倒西歪,疲乏无力的样子),不知道太阳落山了。灰暗的暮色,从远处来到,来了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思虑停止了,形体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种感觉),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冥合:不知不觉中结合在一起)。然后才知道我过去不曾游赏过(意谓:过去的游算不上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赏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赏写成一篇文章(为:动词谓语,这里是写的意思)(志:记,记载下来稿。这一年,是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四年。 小 石 城 山 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木丽〕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吗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上)山(下)钦〕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氵营〕〔氵营〕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雩阝〕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某甲子,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唐代高僧慧褒开始在这座山下建房居住,而死后就葬在这里。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现在称作慧空禅院的地方,就是慧褒和尚生前居住的屋舍和死后埋葬的墓地。距离慧空禅院东面五里,有个称作华山洞的地方,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离洞百余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唯有“花山”二字还能辨认出来。现在将“华”字读成“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错音了。华山洞下面平坦而开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到这里游览和题字留念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说的“前洞”。沿山向上走五六里,有一个山洞很幽深,走进去感到很寒凉。询问这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我和四个同游的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难,而见到的景色就越奇异。有人感到疲倦而想出来,就说:“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大家就和他一起出来了。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可是看到左右洞壁,来到这里并且题字留念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再往深处,进去的人就更少了。这时候,我的力气还足够继续往里面走,火把也还足够照明。出洞以后,有人就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跟着他一起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于是,我颇有感慨。古代的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事物不加以考察的。那些道路平坦而又距离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很多;道路艰险而又遥远的地方,去的人就很少。然而世界上奇特壮丽又罕见的自然风景,常常是在艰险遥远而且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因此,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不随别人停止前进,但是气力不足,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既有志向又有气力,也不随着别人后退,但是到了幽深昏暗又神迷目乱的地方,没有得到外物的辅助,也不能达到目的地。然而,气力足够到达的情况下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则应感到懊悔。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目的的人,可以不必后悔,难道有谁能讥笑他呢?这就是我的心得。我看到倒在地上的石碑,又感慨古书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世的人以讹传讹而不能明白名称的真实情况,哪里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慎择取的原因。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其他类似问题
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