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考出国党纠结高考问题!急啊!

高考资讯排行榜
高考编辑推荐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考吧相关
· · · · · · · · · ·第C01版:新学堂
2009年起,赴美读大学的广州学生井喷式增长———
留学这条路不比高考轻松,但他们要活出自己,过一个不纠结不彷徨的四年
  飞越太平洋  ———去美国读大学的广州孩子  ■新快报记者&何宁&实习生&李思文&古怡欢    五年前,采访被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康奈尔大学录取的华附学生刘磊,是我第一次接触去美国读大学的广州学生。那时,去美国读大学还不是太多人的游戏,上常青藤,更是少之又少。继刘磊之后,2009年,执信女孩向芯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故事经广州各大媒体报道后,大多数人才知道,原来读完中学可以直接去美国读大学。  也正是从2009年开始,去美国读大学的广州学生每年呈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广州一年只有200人左右为赴美读本科参加SAT培训,而2008年之后,每年参加SAT培训的人数都比上一年递增50%。  根据这几年的采访和跟踪调查,能申请上美国排名前五十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广州重点高中的佼佼者,而且能申请上常青藤盟校的也主要集中在华附、省实、执信和广雅这四所名校。  为什么近几年广东省的高考状元总是花落不了广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群优秀学生早已放弃了国内高考,他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升学路———洋高考,奔向了大洋彼岸。  从本周开始,新学堂将推出“去美国读大学的广州孩子”系列报道,说出他们不同的留学故事。  一年学杂费40万元  钱不是这些家庭考量的主要因素  这群人自称“出国党”,因为要与“高考党”划清界限。为了要更好地展现这群人,我采访了30个将要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我发现,尽管“出国党”里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作为一个群体,少不了共性:智商高、情商高、来自中产家庭、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时期参加至少一个社团活动、有主见、人格独立……可以说,他们享受着天时地利人和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是幸运儿,除了遗传了知识分子家庭的优良基因外,家长还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他们去美国读大学,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要40万元,四年下来要160万元。可是,对于这些家庭,钱根本不是他们考量的主要因素。  起初,我试图找出“出国党”家庭教育的共性,但采访中却无法印证我的论点,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教育方式。放养型家教有如杨韵琦、陈文萱、端木清仪,甚至还有杨雪凌那“中考前连女儿要考哪些科目都不知”的奇葩妈妈;圈养型诸如杨文轩、李遥、杨笑晨,他们都有被妈妈逼着学奥数、课后学乐器的“惨痛经历”。很难说哪种家教方式孰优孰劣,不过从他们成长结果来看,我只能总结:他们的家长都很清楚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并且走出了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    只有重新审视自己  展现出个性特点才能说服招生官  90后是自我张扬的一代,单调的高考制度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出国留学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魅力。被美国西北大学录取的李遥说,90后就是有个性,比父辈更向往活出自己的一代人。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出国党”们更早地被抛向一个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设计道路的磁场里。周围的引力太多,如何寻找那条最坚定的道路,这是从他们决定申请留学的那一天就要面对的考验,并将一直贯穿于他们的大学乃至他们的整个生活。申请出国,是这批中国年轻人特殊的成人礼。  多数“出国党”并非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国内的高考,很多人起初都想两边兼顾,从小在国内接受教育,“高考是人生必经阶段”难免在他们心中打下深深烙印,“洋高考”还只是一条非主流路线。但越到后面,他们越感觉到,两条路实在很难有交点,到最后,总是出国留学的信念打败了参加国内高考的决心。“这条路并不比高考轻松,甚至有更多煎熬、纠结和无助。参加高考的学生每天都有老师指导,但是我们大部分时间要自学,放假的时候才有时间去校外补习,所以学不学得好都要靠自己自觉。”SAT考了2320分(满分2400分)李遥说。  不过,他们最突出的,并非成绩而是个性。  采访里的每个人对自己大学要学什么专业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因为在申请大学时,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我是谁”、“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等问题。“文书的写作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审视,我们要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找出自己兴趣和特长结合的那个点,明确今后的方向,并且试图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去说服招生官。”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杨文轩说。  出国读大学的意义何在?他们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感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去创新的国度学习什么是创新”;“走出你的comfort&zone(舒适地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Dota和魔兽什么时候都能玩,但大学就这四年,过了就没有了,我想好好过好大学这四年,而不是像大多数国内大学生一样,总是在迷茫和纠结中挣扎彷徨。我想在美国过更有意义的四年,认识不一样的人,领略不同的文化,学到更多的知识。”  也许四年后,他们读完大学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答案,或许会不认同当初的想法。但是,我始终认为,重要的不是探究出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去体验这个过程,人生就像一架列车,你虽然明确地知道下一站抵达哪里,但是你不知道在到达下一站之前,你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你能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对未来。  数字  200&据调查,华附、省实、执信和广雅四所学校最近三四年每年都有超过200人到美国留学。  20000&据香港媒体的相关统计,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有7300名考生在港参加SAT考试,其中大约7000名为内地考生,占总人数的95%以上。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内地考生人数又翻了一番,达到1.5万多人,而到2011年,内地考生人数再一次达到顶峰,接近2万人。  100000&据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官林凯透露,2010年共签发了10万个左右签证中国的留学生以及交流访问学者,比2009年增长了30%,中国成为在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在2005年之前,赴美留学的主要是研究生,五年之后,2011年有数据显示,赴美留学本科生较上一学年增长了1.7万多人,而研究生只增长了1万人,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已经超越研究生成为主流。  (下转C04/C05)
何宁、李思文、古怡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留学这条路不比高考轻松,但他们要活出自己,过一个不纠结不彷徨的四年》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业务联系电话:020-133588)相关文章推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澳洲本科留学预科所提供的所有留学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澳洲出国留学网上载文章全部系网上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169;
澳洲大学预科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后出国留学雅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