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加分考执业药师没有加分

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是不是到了调整时候?
&&& 玉昆:以博客的眼光看世界,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听北京新闻广播《博闻天下》节目,我是主持人玉昆。在这个节目里我来陪大家一起读博客、看博客、聊博客。北京新闻广播《博闻天下》在新浪网和北京广播网都建有官方博客,您除了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我们的节目之外,还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我们的官方博客了解更多有关我们节目的信息和内容,具体的登陆办法呢,您可以登陆新浪网,在草根名博首页,草根互动专栏可以进入到我们的官方博客,或者登陆北京广播网,在博客网页找《博闻天下》玉昆的空间。今天我们的节目会关注哪些博客上的内容?
&&& 高考公平性在引争议,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不是到了应该调整的时间了呢?银行叫停大学生信用卡究竟是为什么,是不是应该叫停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呢?易中天奚落BTV主持人惹来众怒,梁文道揭秘世界最甜的一种黑人食品。钱文忠教授揭露季羡林事件真相,幕后的黑手竟然是先生的身边人,以上这些内容,今天我们的《博闻天下》一起来共同关注。
&&& 今年的高考在重庆市报出了31名考生伪造少数民族成分,谋求为自己加分的丑闻。这件事情大家在谴责这些造假的家长还包括考生的同时,也再一次引发的对于加分政策是否会影响高考制度公平性的争议。对于少数民族加分事件,今年在重庆被曝光,可以说是这几年加分在重庆这个地方愈演愈烈一个必然的结果。据有关的媒体披露,今年加分事件之所以被曝光呢,源于在重庆两所最好的中学,也就是南开中学,还有巴蜀中学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掐架的一个结果。近年来,南开中学和巴蜀中学之间它们的竞争在重庆各著名的高中名校当中是最为突出,已经视如水火。两个学校什么地方都要放到一块来比一比,像竞赛的获奖人数要比,每年保送上大学的人数要比,升学率要比,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同样还要比。据一位圈内人士透露,今年之所以这个所谓的加分事件被曝光,完全是出于两个学校自相残杀,一种自残式的举报。据说今年举报的南开中学的家长,他们举报说巴蜀中学今年有多达74名考生享受了20分的最高等级的少数民族加分的优惠政策,而且这74人当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尖子班,而在南开中学高三年纪的两个理科重点班当中能够享受这20分加分政策的只有一个人,而且这个人的排名是在年纪排名400名左右,很明显,如果这样的一个说法属实的话,显然这个把巴蜀中学就对包括南开中学在内的其他学校,他们的考生构成了明显的沉重的打击和不平等的竞争。
&&& 据南开中学的一位领导在内部开会的时候通报,说是巴蜀中学享受各类加分政策的考生总人数达到170人之多。其实有关加分政策影响高考的事情已经是由来以久,早在去年,重庆市的高考就有一个人所共知的笑话,什么笑话呢,就是在去年重庆市的文科状元,第一名,竟然差一点就上不了北大。去年重庆文科状元刘超然他的高考总分是666分,而在当年北京大学在重庆的录取分数线是665分,怎么这么高,难道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超过这个分数线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北大在重庆计划招文科生是20人,而刘超然以666分的成绩,当然是没有加分的裸分了,如果算上加分的话,他竟然被排到了20名之外,显然他没有资格被北大录取,最终北大是临时增加的4个文科的招生名额,刘超然这才险险地实现了自己进入北大的一个梦想。你想文科的状元尚且如此,那其他人受的影响恐怕就更打了。比如说去年还有一位考生叫敬寓,考了658分,他这个文科成绩在重庆市排第六名,如果完全按照裸分的话上北大是手拿把攥,结果呢,由于其他的考生通过少数民族加分等等这样的一些,加了分,自己只能眼睁睁地被挤了下来,以至于一气之下又复读了一年,在今年再次参加了高考。
&&& 那么这样的种种的所谓民族加分事件,是不是已经对高考的公平性构成了影响呢?以至于有很多的争议,说为了彻底地杜绝伪造少数民族身份擅改民族成分这样的事件,是不是我们所谓民族加分的政策,也该到了应该调整一下的时间了呢?今天我们《博闻天下》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样的话题,收音机前的朋友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的政策是不是应该到了调整甚至取消的时候了呢?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您跟我们一块来聊一聊,您可以把您的意见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们,手机短信可以发送到。现在我们通过电话连线著名学者刘仰先生,刘仰先生你好。
&&& 刘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 玉昆:今年重庆的少数民族造假事件曝光以后,引发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争议,大家就说为了彻底地杜绝这种窜改民族身份这样事件,彻底打消这些作假者的动机,干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取消民族加分这样一个政策,因为到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政策确实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了。您对此是怎么看?
&&& 刘仰:我觉得是这样,民族加分这个事情,作为在高考当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它现在出现问题,我觉得需要调整,肯定是有必要的。
&&& 玉昆:需要进行调整。
&&& 刘仰:对,肯定是有必要的,因为在民族问题上我总的一个意见,我是认为我们不应过于强调民族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更多地强调不同的民族怎么样大家共同地融合,民族加分这种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突出、强调不同民族的差异,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长期的一个办法。
&&& 玉昆:关于民族加分政策它的理由大家也都非常地清楚,你比如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副主任吴仕民,我看他在博客当中也解释这个事情,他说高考对少数民族加分这个政策它的必要性在哪儿呢,对这个政策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发展相对落后,现在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大约占到全国人口的8%左右,但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大约只有7%左右,所以说制定这个加分政策使这样一个比例达到更平衡的话还是有必要的,这是他的一个说法。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的有一位教育专家劳凯生教授他也讲到说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法律依据是中国的宪法,还有教育法,当中都对少数民族平等的社会教育机会做出了规定。少数民族和汉族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起点就是不平等的,所以给少数民族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和汉族可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样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 刘仰:我觉得这个说法是这样,你说他原来不公平,现在希望我们用这种方式能够让他变得平等,实际上你从这个道理上来说,因为少数民族身份就加分,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你在认可这种不平等,换句话说即使按这个思路,我们延续下来,将来这种加分,我们真的大家都实现平等了,这种加分制度可能就是不太需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 玉昆:肯定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了。
&&& 刘仰:对,所以从长远角度上来说,我之所以会一直说我们要避免过多地强调民族的差异,我们要更多地强调民族的融合,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至于讲到加分它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它其实和,当然历史原因比如造成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它更多地其实是一个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不一定是民族的差异,因为很多现在少数民族很多地方,他也可以随意履行、居住、学习,也都很方便。
&&& 玉昆:包括这次你像重庆曝光出来的这些加分事件当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考生实际上在重庆最好的中学,高中来就读的。
&&& 刘仰:对,包括现在很多人出国都很方便,所以他其实根本性的问题我觉得是地区,国家很大,东部、南部、西部那些地区文化经济差异比较大,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作为一个大的框架,对于少数民族的一些照顾,含在这个大框架之内,而不是把它单独突出出来这件事,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
&&& 玉昆:我在博客上看到有一位老师叫刘谦跃,他也讲到说高考民族加分制度是需要到一个调整时候了,因为我们新中国成立已经60周年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地方民族身份的认定越来越困难,你像人口流动这么大,另外民族融合的趋势,包括互相通婚的情况也都是越来越多,这样的一个情况,它的认定就很困难,像重庆这次巫山县,它之所以是造假的重灾区它也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它这个县它和土家族聚居区就是挨在一块,历史上土汉两族之间就是长期混居,而且也有相互之间通婚这样一些情况,在过去比如人口普查的时候,他这个登记又比较模糊,比如说报的就完全跟你报的怎么样就登记了,后来又改。所以现在的认定,这个民族身份认定已经越来越困难了。第二点,民族地区有一些汉族人被人为地隐藏了民族的身份,报成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本人也许是汉族人。还有很多的现在在户口上报说是少数民族的一些青少年,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并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这也是一个问题。第三点,就是汉族的一些学生对加分政策他有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反应,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可能会对民族之间的和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四点,就是这个民族加分政策它中间,就像您说的有一定不公平的因素,比如说有一些民族考生虽然户口上是少数民族,但事实上他们长期生活在教育条件、生活条件都很好的一些大中城市来就读,这样情况下他就没有说起点不公平的问题了,他平白获得加分政策的话,恐怕就会让人觉得不公正。另外一点,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生活在汉族家庭的子女,他们的就学条件、生活条件,有时候往往也很差,你要说要加分,但是他们又没有加分这个资格,对他们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公平呢?
&&& 所以基于上述这个考虑,到今天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不是也到了一个应该要调整的时候了?
&&& 刘仰:对,你刚才讲到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当然我对这里边具体的规则、条件我不是很熟,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讲混血儿大家可能就会理解,比如说你父母有一方比方说是一个什么血统,生下来的孩子叫1/2血统,我们现在民族认定有的时候你到1/4、1/8、1/16,是不是还算是少数民族,这个事情就很奇怪,我不知道在民族身份认定上,类似这种情况是不是有。我们单位就有一个同志,他大概可以算1/8的蒙古族,但他觉得我没必要再去说蒙古族,就是汉族人就完了,类似这种东西,我不知道在民族认定里面他会出现怎么样的一个情况。我觉得总的来说,我们其实民族政策开始制定的宗旨、这个意图,还是想要,不管是不同的民族也好、不同的地区也好,大家要平衡发展,综合发展,在今天来说,我们已经没有非常严格的户口制度了,大家居住都比较自由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针对各人这样一些不同的政策,应该让位给针对不同地区,我们照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平衡这样的政策会更加合理一些。
&&& 玉昆:对,这样的话就是原来我们要照顾少数民族考生,因为经济文化不太发达,这样一个照顾在仍然在新的政策里可以得到体现,是不是?
&&& 刘仰:对。
&&& 玉昆:又能避免一些,已经生活在发达地区,其实他们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已经跟汉族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样的考生,其实你要说他平白就可以得到很高分数的话,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太公平的情况。我们来看看一些听众朋友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见,我们来读几条手机短信。6437的朋友,他说我赞成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他说这个政策对于汉族显然是不平等的,国家其实真正要做到的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但是也有反对的,5123说反对取消,但是可以变通一下,对于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增加有关少数民族方面一些知识的考试的内容,这样的话恐怕更合适一些。6521的朋友,他说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少数民族一般在偏远的山区,教育文化比较落后,加分是对的,至于出现更改民族成分的这类事情那是一些人的违法行为,那是不能一概而论。手机尾号1824的朋友,他说现在已经不是刚解放的那个时候的艰苦时期了,对于教育落后地区还是应该加大教育拨款,但是高考有可能影响到考生个人生计的竞争,如果不平等的话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和隔阂。2311的朋友说还是支持给少数民族加分,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好,上学还是挺不容易的。9843的朋友他说我认为加分要取消,加分只是一个对少数民族政策的一个阶段性的政策,不能够把这样一个政策对少数民族政策变正一个高考的工具。6758的朋友说,一分之差千人费,加分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也是科学、时刻、目光长远的,可以使少数民族在和汉族等民族的团结合作当中走向兴旺发达,为中华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这个政策是不宜取消的,但是加分的项目应该严加限制,予以深入的研究,认真仔细地选择确定,所有的加分都是过犹不及,宜少不宜多,就是说这个加分也许加二十分或者加多少分可以中心考虑一下,加二十分有的时候是不是太多了呢?
&&&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显然就认为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它在设计的初衷显然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整个历史过程当中也取得了它应有的一个效果,但是时间发展到今天,这个历史发展到今天,有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在一些加分政策的合理性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刘仰先生,在节目最后你是不是把您的观点再做一个小结。
&&& 刘仰:我有这么一个很粗的建议,当然我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采纳。我就说,我们对于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那些,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发展起来的那些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我们的高考政策可以有另外一些改变。我举个例子,比方说内蒙古有一个考生,他想学造船,他要考上海交通大学,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你就跟全国的考生一样,统一参加,大家公平考试,但是内蒙古的这个考生他如果想要搞畜牧业,他想要搞草原生态,你就可以给他加分,比如说林业大学或者内蒙古当地大学或者其他大学相关的专业,你就应该给他照顾,换句话说,比方说内蒙古考生他在考大学的时候他就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你就跟全国所有考生一样,大家在平等起跑线上,你又可以选择你所有你愿意选择的专业,另外一个,就是对边疆,对当地有发展意义的那些重点专业,我们确实就可以给他照顾,我觉得他可以做两个选择,这样可能就比较合理一些。
&&& 玉昆:我想民族加分政策它作为我们国家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补充,也涉及到一个高考制度怎么样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使这个制度的设计更为合理,漏洞更少,显然是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考制度它的功能,而且最大限度地保障这样一个制度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好,再次感谢刘仰先生分享您宝贵的观点,谢谢。有关这个话题,我们就暂时地聊到这里,稍候我们会关注另外一个和大学生有关的话题,最近有一些银行是纷纷叫停了大学生办信用卡的业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应该叫停呢?短暂的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博闻天下》。
&&& 玉昆:各位,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北京新闻广播《博闻天下》节目,我是玉昆,欢迎您继续收听。银监会在上周的时候下发了一个通知,这个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周岁的大学生来发放信用卡,而且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的话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那么这个通知出台以后,有一些国内的银行,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就纷纷地开始叫停大学生信用卡的业务。而其他的一些没有叫停的银行也大幅度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的门槛,有的只对部分的合作高校的学生发放名校卡,还有的则需要申请人提供父母的资料。而大学生以附属卡的形式持有的信用卡目前还没有叫停,银行方面表示,这类信用卡一般来说和父母的主信用卡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还款来源是有保障的,没有风险。
&&& 人们还记得,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市场一直是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但是这个被认为是拥有着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近年来也成为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有不少学生刷卡消费相当地冲动,一不小心就沦为了卡奴,甚至出现有的学生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信用卡消费上的欠账,据央行发布的一个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的总额将近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3%,而这其中大学生信用卡的不良率是相当突出的。前几年国内信用卡的不良率大约在1%左右,而大学生信用卡的不良率则大约在4%到5%之间,显然这个大学生群体已经从过去信用卡市场的香饽饽,变成了容易引发坏账的高风险人群。现在国内的多家银行纷纷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对这个事情在网上包括在博客当中也展开了很多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就认为说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本身就不应该过早进行信用卡透支消费,所以银行这么做完全正确,支持。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尽管少数的大学生确实不能够按期还款,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如约还款的,还是诚信的,如今一刀切取消大学生信用卡显然不太合适,有欠公平。更何况信用卡对于积累学生个人的信用,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习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暂时停办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毕竟是未来的主力消费人群,银行未来也不可缺少这样的一个重要客户源。所以这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的做法并不明智。
&&& 在目前的情况下,银行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是不是合适呢?今天我们一起就来聊一聊,收音机前的朋友,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银行是不是应该叫停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呢,欢迎您发表意见,您可以给我们发送手机短信到,现在我们推过电话连线著名的媒体评论员司马平邦先生,司马兄你好。
&&& 司马平邦:你好,玉昆,你好,各位听众朋友。
&&& 玉昆:这些年应该说银行它的信用卡业务大扩张,大学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群体,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说在美国一个人平均有五张信用卡,在中国现在平均是十个人才有一张信用卡,所以这个差距相当大,而且大学生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一个群体,所以很多的银行都看好这样的一个群体,在前几年我们看到大学一开学银行上门服务、推销信用卡特别的多,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有一种新的消费的方式,包括一种新的理财模式。但是现在问题来了,确实,坏账率在提高,有一些大学生还不起钱,甚至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还不起钱之后银行就找到他的家长,发现这个家长经济条件相当的困难,比如说我在央视上看到有一个新闻,说是有一个大学生,他透支消费2500块钱,这个账单就寄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里一个单亲家庭,他这个母亲每个月只能挣600块钱,这个情况就是相当地可怜了。由此现在很多的银行也纷纷地准备叫停这个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司马兄,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 司马平邦:我觉得从以前对信用卡,我们说有点没有节制地发放,和到现在突然叫停,我觉得这都不是很可取的方式。因为信用卡这种经济制度,个人消费的方式和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其实是必然到来的规律,必然到来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样速度和什么样方式来进入。现在比如大学生信用卡出现有一些问题,比如它的呆帐率比社会普遍标准高一点,但这也不足以证明大学生存在多大危机,一来大部分没有收入,但是在以后,大学生还是存在很大的潜力的。另外一方面,政策连续性,银行不能说政策了,银行这些产品的延续性也是存在一个如何科学地,能把这个产品延续下去,而不能说停就停,说办就办,这样反倒我觉得本身就失去信誉。这是存在我们国家,这个经济单位它对信用这两个字的理解。你觉得大学生们,有些大学生不还信用卡,你就把信用卡都停止了,原来那种承诺是不是也变了。另外我还觉得有问题,信用卡这种制度除了每张卡片功能以外,为社会慢慢建立信用制度,更合理的消费模型是打基础的,我觉得这种制度是很难,不可更替的。而我们大学生,现在把大学生纳入到信用卡范围,实际上是延伸了,更长地把人的一生延伸进这种信用社会里头,实际上信用卡有一方面是促进消费。
&&& 另一方面是给社会的公平积累信用,我觉得在积累信用方面,大学生纳入这个群体里,能够参与,这也是社会比较正常、应该出现的现象,就是很合理的。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期间,应该是有限度的、合理的,包括有些大学生,能够还信用卡的人那就来,现在还有第二还款人或者等等其他方式,能够尽量也让大学生进入这个信用制度,受到现代社会的金融制度这种优惠,这是一个,我们社会制度进步的表示,反正也回来了,因噎废食,方便老百姓这东西,因为某些人4%的错误让96%的人享受不到这种制度,我觉得这就是掌握这种信用制度,信用卡发放这些银行单位的问题。我觉得一定要有,我们应该有一个信心,这个我觉得这个社会大部分还会还,只是你的管理方式,我们说了半天实际都是一种管理方式问题,但是管理方式又是单项的,它掌握在银行手里的,它想发就发,想收就收。所以我觉得很多呆账坏账的形式也不止大学生问题,而是你这信用方,银行的信誉也存在问题。
&&& 玉昆:我们来看看听众的一些短信,听众短信有的人认为这个问题银行也有一定的责任,你比如说5522,他说走到今天是银行的损失,但是也是银行当时一手造成的,而且有一些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这样给家长也带来了困扰。1937的朋友,他说这个银行出于自身的利益,乱发卡、滥发卡,完全没有想好来怎么管理,怎么能够把这个钱适当能够收回来,就算是大学生消费不成熟,信用制度怎么样,请问,你们原来每个人不都是学生吗,不都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吗。2705的朋友他说这显然是一种诚信教育的失败,在国外连小学生都知道,使用了信用卡是一定要把这个账还上的,否则是没法在社会上混的。在博客上我们看,山东有一位金融事务的法律顾问叫王凤,在博客里他就讲,说安全停办大学生信用卡不太合理,银行其实可以提高对申请办卡的大学生他的还款能力的审核,你可以提高审核的标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取得父母愿意代大学生还款的一个证明,其实这样的话既方便的大学生的使用,同时也加强了对风险的控制。理财周刊的一位名笔邢丽,在博客中就讲到,现在大学生如果年满18周岁的话就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那么与其让这些学生到踏入社会,有了固定收入以后才接触信用卡,不如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财的习惯。因为大学并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怎样生活的地方,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要让大学生原理信用卡,而是加大正确的理财教育,用卡的教育,给样他们正确的消费习惯,刷卡是一个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司马兄,你是不是也同样这样的一种观点呢?
&&& 司马平邦:我觉得后来说的这个观点非常好,确实在游泳的时候学会游泳,我认为社会进步不是你银行说有停就停的,银行当时推出这个信用卡制度也不是自己的创意,也是一种经济制度的这种变轨。
&&& 玉昆:看来对于信用卡这样的一个金融消费的一个模式,不光是大学生,其实我们的银行也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你这套制度怎么建成,你这个大学生不成熟,我们的银行同样不成熟。
&&& 司马平邦:你光看人消费能力,你没看到这个管理成本,这也是不行的。
&&& 玉昆:实际上在这里,消费者,包括银行这个卡发放者,都有学习的过程,我记得印第安人曾经有一句谚语,叫做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就停一下,好让灵魂跟上来。其实这句话对于信用卡来讲,恰恰是非常适用的,我们的信用卡市场在发展过程当中很快,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信用、制度、诚信的建设没有跟上,现在恰恰是要把这个信用卡的灵魂,也就是诚信制度的建设补上的时候。
&&& 司马平邦:现在恰恰是一个好时机。
&&& 玉昆:是一个好的时机,好,有关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谢谢司马兄分享您精彩的评论,谢谢。
&&& 司马平邦:谢谢。
&&& 玉昆:接下来我带着您到今天的博客世界我们再去博览一番。最近著名的学者易中天教授羞辱北京卫视主持人的新闻在新闻界是引发了公愤。具体来说就是在BTV的非常网络的这个节目现场,易中天以很弱智、愚蠢,应该开培训班这样的一些词汇来讽刺媒体,包括向他提问的主持人。对此BTV的一位节目主持人赵川也在博客里向易先生请教几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凡人问了一位智者一个愚蠢的问题,请问智者会去羞辱这位凡人吗?第二,假如媒体是弱智的,那么媒体又怎么会发现了您这位才高八斗、才华横溢的易中天老师呢?第三,为什么易老师早期的作品没有像《品三国》这么畅销呢?如果没有弱智的媒体,那么《品三国》和今天的易中天还会不会这么火呢?我想这个问还是相当地好。
&&& 凤凰卫视的著名评论员梁文道在他的博客里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甜的食品,是一种黑人的小食品,这种食品是在芝加哥的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通常是用糖、牛油、牛奶加上朱古力粉,加热融化之后,然后再充分地搅拌,等凉下来之后就变成了一块一块的膏状物,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甜,特别地甜,英文的名叫Fudge,这种Fudge的这种甜点在芝加哥的黑人当中是特别地受欢迎,简直吃一口,梁文道说可以让人掉眼泪的那种感觉,非常油腻、非常甜,一定点就可以浆住整个口腔。由此他想到为什么美国的黑人这么爱吃甜的东西呢?越甜他们吃得越开心呢?他想到说在美国的历史上曾经有种甘蔗的黑奴,这样的一个历史,他们替白人做了几辈子的甘蔗,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和屈辱浇灌出了可以和苦咖啡在一起搅拌的白糖,那些醇厚、丰美的饮料和精细的点心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东西,那么今天也成了他们解放的象征。于是当解放的日子来到的时候大吃甜食,就是一种解放的象征。如今奥巴马作为第一位黑人的美国总统胜出的那一天,曾经有几位著名的黑人名权领袖是痛哭流涕,因为这一天在他们的人生当中毕竟是等到了,由此也想起当年在芝加哥尝到的Fudge甜点,那一种甜的力量确实是叫人流泪的。
&&& 好,今天我们的《博闻天下》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各位收听,我是玉昆,咱们明天再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执业药师注册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