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尤尼盐沼入定焦面鬼王尊容

2007年8月王财贵教授在大陆完成了1000余场演讲后,终于积劳成疾,海印子张利民老师陪同王教授到四川疗养,随行月余写下了这篇散记,在交流网点击6000余次,止谦家塾傅海青老师现将文章编辑便于阅读,以飨同道
&&&&&&&&&&&&&&&&&&&&&&&&&&&&&&&&&&&&&&&
——2007年仲夏王财贵博士四川疗养散记
&&&&&&&&&&&&&&&&&&&&&&&&&&&&&&&&&&&&&&
作者:海印子
子曰:明镜可以鉴形,往古可以知今。文章千古事,得失在寸心。任侠每成性,拜圣贤之书,总是汗颜,何罔刀笔任纵横。然者,有不可不读之书,亦有不可不写之事,久藏心怀,恐俱往,化灰土。不免信手道来,任风吹马踏,博君一时之忆。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今往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英雄。富贵功名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一气常存力担天。为看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竟入空,秋鸿社燕唤人回,野草闲花遍地红。望陇得蜀争贤气,龙争虎斗又春秋,盖世尽往迷中死,何时肯觅圣地休,贤愚千载知谁是,千圣相传一农夫。
&&& 与师同游
号,我从北京赶到福建武夷山,一是去看读经元老刘建茹,二是听闻首愚法师在山上开准提七,也希望对读经教育多有推广,8号到武夷,上山拜见了首愚法师,次日早课与众多学员分享了一下读经推广历程,其中多有老面孔,见到刘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晃4年多没见面了,很高兴……
9号,深圳朋友来电说,王财贵老师在深圳养病,我已有快3年没见老师了,正好刘妈妈也要回烟台,下午,速下山买机票,当晚飞深圳,住深圳德艺启蒙中心的潘老师家里,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赶到登品素食,等见王老师和师母。
晚饭时分,终于大老远在门口看见老师一群人走来了,还有师母也来了。
见了老师,不晓得那里来的勇气,上去行了个拥抱礼,这是我平生第一回主动去行此礼,老师居然笑纳。
当天谈了很多,才得知老师几乎不能说话,原来是到处演讲,落下的沉疴,积劳成疾使老师不能讲话了,这让人有点心酸,老师毕竟不是钢铁,如此的被折腾,我也是有罪过的,1998年的时候,我就没考虑到老师身体情况,给他安排得满满的,现在想来真是内疚。真希望以后再邀请老师的朋友们,请多给老师留些休息时间吧,不要迁就老师,他是不会拒绝的,愿看见文章的人今后都注意提醒提醒。
天津张仲景的一个后代神医,专程跑来深圳给老师看病,说病的不轻,再不疗养就要废了,并且要求老师去暑地疗养,他才能续治,老师答应了。
这么多年,只闻老师四处演讲,没听说老师去疗养看山水,老师也说几十年来没看过风光没去哪里疗养过,大家都在忙,正好我是个闲人,带老师去四川疗养的大好事,自然就非我莫属了。
四川、陕西,都算我的第二故乡,二十出头那些日子,尽是跑遍巴山蜀水,在川大宗教所那几年,跟着陈兵教授的课没上多少,倒是跑遍了四川康区、二郎山、康定、新龙、甘孜、色达、德格等等,特别是想念在德格八蚌寺的半年闭关时光,秋日山色一片墨绿,树叶却是一片金黄,坐在五层的藏殿顶上,看天看草看山看水看心,雅砻江的水白花花的从云端的一头接到另一头,山是墨绿的时候,白云一定在山上,白云无尽时,水绕山自流……过不久去看看几个住茅棚的老喇嘛,还记得那个香巴的老喇嘛最修行最像孩子。
2006年的夏天,我几乎一个夏天,都呆在阿坝小金四姑娘山当驴友。背上全套装备,宿营在雪山的脚下,只想和自然说话,和山问候,与水点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四姑娘山的几个山中的湖泊,没有游人的时候,特别宁静,就如姑射山的
神女,恬静而神秘,风,荡起的水波扫开了水面的一切漂浮,蓝的天,碧的水,野性而柔美,广阔而含蓄……
我很想带老师和师母去四姑娘山疗养,老师和师母也很高兴,于是就这样决定了。
因为师母这几日在深圳有原始佛教的课,所以行程定到23号去成都,我联系了华健师兄,他先在成都安排着,我就在潘老师的幼儿园给他们的老师上几节培训课,教几节瑜珈课。我教的不是单纯的动作,更主要是融汇道家的观念。我自己有近两年没练了,教下来我浑身直痛。
记得好象是13号那天,潘老师请王财贵老师到他们的小区演讲了一场,我真担心老师的嗓子,刚好一点又要去讲,看来不带他走是不行了。
8月18号,我先去成都给老师打前战,20号上午到了成都,住在华健那里,打听和落实去四姑娘山的车子,谁知道四姑娘山的路正好在修,去不了,就只好按计划先在青城山疗养,等待张医生来了。
成都的老朋友实在太多了,为保证老师的安静疗养,我都不敢跟他们打招呼,心想,还是等老师疗养完再说吧。
23号,老师和师母到,谁知当晚成都大雨,飞机半路飞去西安,晚了4个多小时,接到后就先在华健师兄附近的宾馆住下休息。
24号,趋车赶青城,中午跑到离都江堰不远的最出名的农家乐老店去吃饭,到了一看吓一跳,乡村的一个豪华农家乐,竟然排满了车子,根本轮不上我们吃饭,没办法,老师笑着说,就算我们来参观了。随后,我们又找了另一个农家乐吃饭,也还不错,他们的小菜不少。
下午4点,车开到都江堰,我们要去燕子岩,华健也不认得路,只有请青城武馆的刘绥槟掌门带我们去了。刘掌门2004年参加过老师的演讲,也算是老熟人了。刘掌门开车在前面带路,我们随后,从中兴镇,拐去三元村,再拐进山,原来燕子岩就在张宏堡报废的中功基地上面一点,赶到时,天色还好,这个山窝里的农家乐是个三层楼的农家别墅,老板是个老师,好象早下海了。山色还算好,就是位置感觉狭小了些。介绍我们来这里的师兄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余小华教授刚刚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很喜欢这里,从城里来到山里,最初感觉还是不错。
农家乐在给我们做晚饭,我拿出武夷山的特级肉桂茶,大家开始品茶,老师说很好的茶,他说到读经,又换到武术,老师请刘掌门做一套儿童国术,可以替代目前体操的武术套路,掌门很高兴,很爽快就答应想办法做好,饭后,师母又请掌门表演了青城派的太极拳,也真是与众不同呢。
我曾看我道家的老师打太极,他是跟李雅轩学的,练拳60年,拳入化境,好似一团气在流行,此一门就不多说,见师父的《杨氏太极拳史略》、《九十自述》,文章载于《养生蠡测》。
师母很高兴,跟我们说了很多太极的事,原来她也是杨澄浦弟子郑曼青太极的三传,跟李雅轩有师门关系呢。还好,我联系了李雅轩的传人,成都体院的陈龙骧与老师和师母约时见面,李雅轩和去台湾的郑曼青,都是杨氏太极的名师,是近代太极历史的彪炳人物。老师好象也有心复兴正统太极精神,希望太极的本来不要再为了体育变成体育了,那很对不住老祖先的。
天色已晚,掌门告辞驱车回都江堰,我这才发现原来农家乐很多东西都没有,很不方便,晚上吃饭时,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飞虫咬人很厉害,老师身上都被咬了好些红包,通讯也不方便,我的手机信号也收不到,还需买个本地移动号。我决定明日去都江堰买东西。
25号一大早,华健师兄要赶回成都,我搭他的车出山,在都江堰转了大半天才买好东西,还置办些水果等,上山时搭了个三轮车,竟然走错路了,绕了几次才走回来,到了张宏堡的废基地时,车子不能爬了,我拎着几个大包,往山上赶,草丛中,突然出现了个人,原来是老师散步,正好接到。老师身上又多了几个红包……
&有缘人聚有缘处
25号晚饭后,跟老师和师母聊起数年的读经故事和教训,汗颜受教,大概这个目前的天下,虽以我孤寡之闻见,能讲理授教的人,也就是老师了;理行一致,又不以个人高下见解偾事,且以平常待之者,所见者无人过老师,当然,山居隐修者不计。我十年推广读经一直都有这个感受,君子一言而成就天下者,坚忍不拔,心胸敦阔,见识超群,气象恢弘,平实承担,称,举文化之旗帜者,实一人耳!此即是“一大文化因缘”,一者,一心也;大者,远大也,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为众生文化之大计,非以个人成就之小计;文者,承担圣脉,一心领众心,一志扬众志,不只当下,更立春秋;化者,不泥不执,清风化雨,柄光独耀,应机应时,化导十方;因者,因之而起,缘者,缘聚自成。掀天揭地的事业,精金美玉的人品!
26号,十点多才吃早饭,溯河而上,一路河水由宽静蓝,变成窄急白,问山民:“上清宫何走?”曰:“到五险岗”;“路多远?”“二三里就到。”走了两个3里路,路过一处路边飞溅的小瀑布,老师说水可以喝,很甜,喝罢果真很甜。好象人生也是,在路过已远,目标未达的途中,偶有歇脚,偶有甘甜之水。到了一处外围山的丘陵之高处,有农家乐“桂花苑”,叩开门,看门老丈说儿子儿媳不在,去了江津,不能接待,他的二楼可以远瞰诸小峰,上眺青城峰顶,老师有点流连,我们在那台阶上小吃小喝,继续下一个3里路。
果真不远,到五险岗,在半山顶处一条小街的小岗,街上五六家农家乐,不知险在何处。只有一小商店,有卖草鞋,给老师和师母买了草鞋穿,老师竟然是第一次穿草鞋,说穿了感觉不错,很轻很软很舒服,我说当年老蒋追红军,红军就是穿这个跑脱的,哈哈哈哈。
沿左手上山,有处废墟,是以前备战的建筑,后来又成了张宏堡的基地,开始山路的两边,尽是农家乐,规模都不小,再往上走,基本没有农家了。下午4点左右,终于路过半山腰的一处农家,外观着实不像农家乐,比较旧,没有牌子,也没有大门,只路边一侧有个小门,这时师母说累了,走不动了,想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我推开那小门进去看有没有人,进去果真有人,是个刘姓人家,男的刘老板(通称),他媳妇和他妹妹小刘,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问他们有没有吃的,说“有,可只有面条了”,“面条也可以,帮我们煮三碗吧”。房子四层搂,也是做为农家乐用的,一层可以远眺对面的财神山,背靠青城主山,院子还宽敞,平地没有围栏,一丈高之下就是树林,边上砌成半米的花带,四周都是板栗树和杜仲树,挺幽静。我见中堂挂了西方三圣像,估计他们信佛,就去厨房跟他们聊起天来。
“你们信佛吗?”,“信啊,我们都吃素”,
“那你们还是农家乐吗?”“是啊,只是来的人少,因为我们都吃素,知道的才来”,“哦,那都是什么人来?”,“很多吃素的来,都是来过再来的”,“不错,像个道场,可以打七了”。“我看你们的孩子很小,读经吗?知道读经吗?”“读啊,知道的”“都读些什么?”“读《弟子规》,《三字经》”“啊,只读这些啊,那不叫读经,读经不止读这些的,要读《论语》、《老子》那些最重要的”“知道啊,我们先只能教他们这些,《大学》也读了一些,没人带啊,我们很喜欢读经的”“那怎么知道的啊”“有游客给我们送的VCD,我们看了,就让孩子读了”“不错啊,你们还看了VCD啊,那你们知道王教授吗?”“知道啊,王教授,就是VCD里面那个人啊”。我叫刘师傅过来,让他看王老师,“认识这个人吗?”他看了看,定了半天,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大概看我们像是一家三口的游客,此时的王老师,一头银丝,一双草鞋,半卷裤脚,披着衬衣,微笑地坐在小竹椅上。我说
“这个人你没认出来吗?这就是王教授啊”!“真的吗?是王老师吗?”,老师说:“是的,我是王财贵”,老师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他看了名片楞半天才说:“真是您啊,王老师”!
这时他妹妹过来,非常惊喜地说:“啊,是王老师吗,是王老师您吗?真是您吗?”“哈哈哈,当然是王老师啊,是读经的祖师爷”我笑着说道。“哎呀,真不好意思,我们刚才觉得有点像,可是跟VCD上相差太大了,头发都白了,我们都不敢相信呢”,“是啊是啊,头发白了,白头不敢相认”,老师和师母也非常高兴,话匣子一下子全都打开了。
他妹妹叫刘世芬(以下简称小刘),大哥就是这个屋主,二哥在下面开了一个农家乐叫“吉祥苑”,是吃荤的,而他们吃素的都在大哥这里,大哥、小刘、和他母亲都住这里。小刘远嫁江西,有事回山里住大哥家,带了个男孩,女孩是大哥收养的弃儿。小刘教读经,是看了VCD以后,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读经,孩子已背了不少,王老师说,一看就知道是读经的孩子,大凡读经的孩子都有些不同的气象,老师很赞叹这个孩子。
老师和师母上楼看了看,又看了周围的环境,觉得不错,很清净还没有蚊虫。师母说,“我们就搬到这里住吧”,小刘说,“今天你们上不了山了,你们的脚力上不去了,就歇这里吧。”老师和师母都说好,说明天把行李搬过来。我说,不用等明天,我喊上小刘就下楼准备去燕子岩取行李,正好有个三轮摩托,我们搭着就往燕子岩,到了才明白,哪里是3里路,十里都不止啊。大约一小时工夫,把行李拉到山路脚底,喊了他们家的一家人都来帮忙拿,小刘自己背了一个大背篓,她母亲也背了一个大背篓,小孩子也帮忙,我也扛上,从五险岗爬山路到小刘家,那山路也得走近半小时,这个功课,上上下下以后几日倒习惯了,老师有时候走得比我都快。
这一天,总算找到了个安心的住处,居然还是个读经的农家乐,晚饭很丰盛,大多是山里的蔬菜,没农药没化肥纯天然,这是他们的主菜,看见他们晾了一大盆子的辣椒酱,我要了些,竟然连吃5碗饭,想到那个辣椒,现在还在流涎。老师也要尝尝,果真又辣又香,天然好吃,不过老师吃不过我,他也不能多吃,于是老师说,如果碰到的读经人士,吃辣椒能胜过我的,我输1000元,其实我还能吃花椒,后来老师也领教过了,哈哈哈哈。
席间,小刘讲到很多读经的问题,老师一一回答。老生长谈,小生笑春风,松风邀明月,非人也尽欢!
师母最开心,山下燕子岩那气不是非常阔,也不太养人,这里的气比较清净,纯净,相距虽半里,感觉却不同。
这个就是刘家的院落,就那个小门,我们站的地方以前长满了杂草,老师说不好看,就带我们把那里清理了。
26号,就这样安顿了,青城半山腰没名字的读经小农家,对了,他家现在有电话了,028-,你们可以去他那里静养,或者她的读经班办起来送孩子到青城山读经班。
这一天,真算是戏剧性的一天。
努力开拓的风景和文化的未来
27号,早早的刘家人就起来了,我们住在二楼,他们起的早也吃的早,一直等我们起来才喊我们吃早饭。
今天看起来老师和师母兴致特别好,早饭在后院吃,后院的院子也很大,靠着山,有个溪流,有点小瀑布,可惜水就一股,从岩石缝里流下,形不成景观,我们看了只叫可惜,饭罢,因为医生交代不能太运动剧烈,又想上清宫改天可以一起看,就开始动手清理周围环境。
先是清理杂草,花坛和门外的,老师真积极,找把铁锹就开始了,
这个修养大多时候是伴着劳动开辟景观度过的。
27-28号两天基本是这样度过的,你可以看看我们的成果:
锄草两片,清理花坛,砍掉院子前挡住远眺群山视线的树四棵,后院开垦瀑布。
开垦瀑布,很费劲,要把石头上的泥和草锄去,把渗漏的水道堵死,把高点的岩石敲平,让水成宽代而泻下,然后让水边的几块大岩石裸露出来,这个有点难度,临走时都没有做完,有点遗憾,我找找照片发上来。我们这次照了3000多张照片,够找啊
27-28号两天,算没出门的真休息,这两天,老师师母和我商量了一些关于读经发展的大事。我建议把大陆的中心移至北京,为老师几年后来大陆开书院做好前期准备,此外讨论了数学读经教材开发的问题,师资培训,新私塾的推广等等,在见老师之前,我就计划推展新私塾计划了,这个是教育革新的基础。我是希望老师的读经教育学早日开出来。
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提出三道的开出,老师完全可以开出教育之新道。老师说,所有的教育理论,提出来都是老外的某某理论,国人到现在还真没有个属于自己的言必称名的新教育理论,这个着实令我欢欣鼓舞,这个是个时代的大事,没有教育的变革,我们是愧对这个时代,愧对我们的圣脉,没有教育的革新,我们谈什么做未来世界的主人。虽然世界文化多元化,但是不等于人性多元,纷杂的世界,多元的思想,宗教的冲突,价值的扭曲,没有哪个救世主哪个宗教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信你的教,我过我的节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人类的普遍的价值观,通行于所有的人性宗教哲学以及科学,也就是在越乎宗教哲学科学之上,为他们提供一种普遍的理性观念,在此观念之上,才可以安立各自的多元,那这个普遍的观念,不是宗教的说教,不是科学的利器,不是哲学的辩解,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可以贯穿的新文化。
文化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解决世界问题,一个文化的创新,必须有个相对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母体,立于人本的孔子思想,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这个建树,只是,要达到这个建树,是通于科学哲学宗教的新教育学,所以要把新教育学开出来,是最最基本也是最最重要的事业,哲学大家教育大家不可谓不多,又有几人有此心胸和眼界,又有何人能有此学养,又有什么
人肯真的继绝学开太平?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的退身之地,这个是个共业,身处在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惟有大勇可以承担,惟有大智可以开出。
哲学的进路,华东师大冯契先生,开了点进路,提倡“化理性为德性”,惜乎在教育上并未开出立论。
好象扯的远了,尽一时之言。
我跟老师提出个倡议,就是中心成立后,在全国招募义工,又寻求赞助,请各地推广机构,把新私塾教育带到乡村,开设新农村新义墅,义工老师的工资由募款而发,学生全部免费。
五年前,我曾提出读经下农村的建议,走访过马文仲,儿童村等等地方。
现在的农村,都叫留守村,村子里没有年轻人,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乡下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而这些打工一族,回到家乡并不是带回来最好的文化和教育,带回乡村的尽是垃圾文化,腐朽思潮,农村,曾经是多么洁净的乡土,现在却是滋生没落文化的温床,农村的学校教育,那根本就不能说,教不了任何的文化,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而言还不如不教。我们号称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源,人力资源,脑力资源,可是占90%的青少年,都在农村,接受着非文化的熏陶,未来的世界,我们靠什么来支撑我们的文化?经济?军事?什么都不是,是文化与人心,当农村没有了这些,将会是怎么样?
读经新私塾,完全可以解决农村的这个教育问题,有多少做多少,只是风气难开,但是只要开了风气,我们就算是做了件可心的事,我倒是希望有心于此的朋友,就农村读经新私塾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来我们的中心贡献些智慧,那真是感激啊。
名医& 妙人& 好时光
28号下午,成都的何蒲师兄,正好办事到青城山脚下,联系到我,她想见老师,也是近四点左右,她才找上山来,晚饭,谈论了很多她自己开班的读经问题。29号,天津的张医生要到,深圳的雪梅也会到,我要去双流机场接他们,天近黑,我们下山,我搭何师兄的车子回到成都。29号,飞机是上午11点左右到,临时联系才知道深圳的蔻师兄也来,是顺路,蔻师兄要去青海喇嘛庙,有一个堪布和喇嘛已经大老远早从青海赶来接机了,这样就有3批人,到2点多才接完,在成都吃了饭,一行人8人赶往青城见老师。也是快5点了才到,一群人上山,赶到了刘家,看这张照片。
一下子这么多人来到山上,真是不亦乐乎。堪布晚上不能住山上,他在成都住,这样吃过晚饭,他们4个人就下山回成都了。
晚上,我们在二楼过道谈天,晚上的山里,除了蝉鸣,还有后院小瀑布的声音,就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了,过道上,红枳灯的灯光招来很多虫子,还好不是都咬人的,我们的开怀大笑漂荡在山谷,延伸到远处漆黑的夜色中,青城,这个季节,基本每天晚上都下雨,廊外的雨声风声虫声,真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只有我们独自享受了。
这个是张医生在给老师和师母把脉,把完老师的脉。他惊异地说,全好了,全部好了,除了再用点药之外,已经大碍全无。
真是不敢相信,这样就好了,不过老师一到山里,精神确实涣然一新了。张医生是张仲景的后人,善于用食疗,这次是绵阳市长请他们过来,也正是为了老师的病情而来的。他带了9个丹田,给老师灌了4个,给师母灌了3个,给我灌了一个,我是沾了老师的光
张医生,有个绝密妙方,就是有保存了45年的普洱茶,可以入药,都卖到数万一斤呢,这次专门给老师他们包了很多过来。
到今天我才有了数码相机,实际上面的照片都是后几天拍的,这个是雪梅带来的,真感谢她,雪梅真是个大好人,一路上处处为老师和师母着想,吃的穿的用的,没有她不想到的,真是细心周到。
畅游圆明宫& 入静无尘殿
&30号,我们一起去爬山,就是开始说要去的上清宫,因为错过了不收山门票的时段,所以只能走近路去圆明宫。
这个地方我是很熟悉的,以前在四川,暑假我们几个同学都跑到圆明宫来避暑,青城,号称天下第一幽,而圆明宫,又是幽中之幽,我记得以前住在宫里的时候,有个小乾道谢道长,才23岁,身家数千万,感觉人生无聊,就跑到这里当道士,我们就在这里白天晚上海侃神聊,他也是宗教所的常客。论起道士,不得不提他,他生的一脸白净,脸色透亮,真的像是透明的,里面还透出红光,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皮肤,说肤如凝脂,一点不过分。谢道长人很好,无话不说,想起往时的岁月,又不免令人怀念;另一个是圆明宫的道姑,胡道长,九几年的时候,来圆明宫,没事就看她在楠木林下打太极拳,她的太极是跟陈龙骧学的,她打太极很有飘逸的韵味,这个时常会使人想起圆明宫打太极的当家胡道长。
30号早上,快中午了,才动身走偏僻的一条山路上圆明宫,澄碧的溪水与两边郁郁葱葱的松色相应,融成一片,色调幽美和谐。一队人马,前前后后,情态闲静潇洒,很是惬意。
31号,张医生看病开药方后,我们一早又去了圆明宫,吃过午饭,绵阳市长派专人来接张医生一家,已经到了半山小刘家那里了,张医生就先走,我陪老师和师母慢慢走,走的是宽路,又顺便拐上上清宫,我就把圆明宫和上清宫的其他相片都发上来吧。
&注意这个门啊,我跟老师说,我为什么喜欢圆明宫,就在这里了,请老师慢慢走过这个门,在门中间听听,门外的世界和门内的世界,请老师说说体验。
老师果然就照做了,站在门中间,侧身听下殿外,又进身听听殿内。良久,老师说,外面的静和里面的静不一样,里面一下子静了很多。
老师还真是灵光,我也常给朋友们讲听听内外,他们并没有什么感受。
无尘殿,传说的由来是有只成精的蜘蛛精在此得道,而它维护的这个道场,依然留下它的法力;考据的说法是雕像是有个倾斜的角度,灰尘也落不上去。师母站在殿里,说这里四面紫光笼罩,灌透身心。老师就坐在殿前的椅子上开始静坐,于是我们也都开始了静坐。
我习静十多年,环境的静唯对无尘殿感受最深,比如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静坐,你必须是有静的心念,慢慢待心中的渣滓自己澄清了,才可以引入静境,这个基本是主导性的自我去静,无尘殿的静不同,进到无尘殿,比如山里的鸟鸣,殿外所听,体会为鸟声幽鸣,可以下意识判断远近,什么鸟,等等,在无尘殿听同样的鸟叫,那鸟不在外面,就在心中,沥沥分明,根本不在心外,再听,会另你喜悦,鸟鸣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鸟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空境,你的一切外求的不静,到此都可以化为自己心内的静。
我曾数载游历名山,参访名僧高道,或是山野茅棚,川藏大漠,草原戈壁,灵山秀水;能令我自外向内而入静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个无尘殿了。佛教讲罗汉的化境,在他的化境中只有进入他的境界的人才知道他,也才知道罗汉自己的境界。高鹤年《名山游访记》提到过罗汉化境的事,终南山我师父也常提起那里的罗汉,偶尔也会随师父的带领,进去体验过,无尘殿的静,有点类似。这个静不是凭说教修来的,是那个静的功能自然而成的,天下之大妄想之多,至此可歇息矣!
老师师母坐很久,老师坐定的样子,就像老僧入定,我坐在旁边,能感觉到老师入静的非常之快,一个心地无私光明的贤者,这个时候根本无须涤滤凡尘,直入便是,令人慨叹啊!!如果不是要下山,还不愿意喊他出静呢,站起来,老师连声叫好,说果然不同,这里的静真是不一般,不平常,
世间有水的沐浴,有气的沐浴,更有心的沐浴,各位好兄弟姐妹,希望你们去体验一下这个心气之沐浴,入无尘之静,这个使老师不舍离开的无尘殿,往后的几天,我们天天念叨要来无尘殿。
行行步步性无尘,在在处处妄既真,看得本来不虚昧,别一洞天归财贵。
上清宫三个字是蒋先生提的,你们看看,老师喜欢字和对联,上清宫很多,如果不是赶路,恐怕老师不会走。
看看老师赞叹的张大千的字,大家评评这个气派。
今日路过上清,有点晚,赶紧下山了。张医生还等着老师,跟老师告别,又留了些药给老师和师母,还要求师母再连续爬山5天,这样才对师母的腿好,这个可真难为师母,从小刘家上山,那条路很陡,一下雨就有点滑,还好,有我在,不成问题。医生走后,要连续爬5天,基本是3天去了圆明宫呢。
青城山上的楠木,保留最好的也就是圆明宫那一片了,树直耸入云,顶如华盖,稀疏有秩,悠悠气息,真是不能说尽。
&9月1号,我们又去了圆明宫,除了无尘殿,还有个要去的理由是,老师爱极了那里一个老头卖的麦牙糖,老师说不沾牙,很香。比他小时候吃的好多了,我们准备给老师定个10斤。
今天华健师兄上来了,也一起来圆明宫,在无尘殿静坐后,就在大殿给华健的成都问心斋提字,这几天,老师又欠了几笔字债。写字的时候,宫里的陈道长,看到老师的气魄,也想帮观里题几幅字,聊起来才知道王老师何许人也,就此邀请老师明天来观里讲课,我们很高兴啊。字题罢,回去又走上清宫,天色还早,干脆大家又往顶峰上老君阁。
&这个是陈道长,他是个很有心做道教事业的人,听了老师的一席话,还计划招些孤儿到圆明宫读经。
&回去的时候,我上老君阁去,上顶的老君阁是新修的,没什么好说的。
出上清宫的后门,有条小路在山颠,有铁链子保护,一边是悬崖。景色很是宜人。这里可以看青城后山,远眺。忽然云起,蒸腾若龙,真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老师雀跃,相机没长焦,只能这个效果了
&到了最顶,相机没电了,只有一块电池,以后的几天总是这样,都是快最后的时候,没电了,教训就是,谁以后带老师爬山,记得带2块电池,2G的卡。
等到要下山的时候,都6点多了,下到拐到圆明宫的路口,就是往小刘家去的那条很陡的山路了,上山容易下山难,那条小山路,我们走到快八点,天都黑透了才下来,那叫手脚并用,万分小心,真是辛苦了师母,师母说,很好,锻炼了脚力。真是不简单啊。
一路上,我们开始构想怎么给小刘家那里取个名字,什么斋啊苑啊,太普通用的人太多了,我提出用庐,大家都同意,我想了个名字叫遇贤庐,老师说不好,太重了。
山中新雨后&
与师共读书&
悠哉& 游哉&
夜里廊中灯下,山中有雨,急瀑汇涧,我帮老师师母灸腿去乏,我们很疏懒,听雨听古琴,又说起古琴读经教育的好多构想。次日早,雨或不雨,老师就来教我们读《古文观止》,谈到音乐和观止,就讲给我们《季礼观周乐》,谈到我们开发的瀑布,就读《钴鉧潭西小丘记》
就像读经一样读,然后讲释,就把原文放上来吧。
读书是件乐事,在此刻,关键是有老师可以讲,我们可以畅快交流,有景有文有心有老师,还有实践,你说美不美。
好了,雨好象不下了,久雨新晴,山中翠色欲流。我们出发去圆明宫,没多久就到了,说是讲课,不如说是聊天,还是那几个人,讲着又要题字,在圆明宫,外面的雨一直下的不停,,好象不想让我们走的样子,可是青城刘掌门约了我们6点下到都江堰吃饭,真有点急了。4点左右的样子,陈道长请了个山下的滑竿上来,师母的腿不方便,也想请老师坐滑竿,老师就是不肯:哪有入山坐滑竿的,我的脚力比你们都好,下雨正好走雨路。可以想象,老师是多浪漫的人。下山的时候,滑竿走的快,老师一路小跑,我是搭前不搭后,前面有老师师母,后面有小刘华健,这次输给老师了。
今非昔比啊,2001年我上武当山天霄殿,给那些道士讲读经,他们都不信,不信小孩子能学道德经,竟然还能背过他们,我们带的孩子还表现给他们看,可是他们还是不以为然,学这个又不做道士,有什么用,虽然我们给他们送了课本,可是我们出了殿门,回头一看,那几个道士竟然把书都撕了,伤心的回忆啊。今日的圆明宫,陈当家的竟要招孤儿读经,这个,只能叹为观止吧。
这个雅致的客室,有几排书架,还算是有文气的道场,我去过的大多数的道观,人才冷落,没什么人看道书的,神仙哪有不读书的,尽管有师们口诀,又有哪个祖师不是富蕴书海,学仙者,三倍天子富,七倍状元才,无富无才,神仙也不会看你。我看道教已经十年了,虽然喜欢道家,可是我们总不能老让科学家来证明道德经的科学性吧,虽然有新道学,可是作为承担道家主体形式的道教,实在需要些大人才啊,可以预料的是,正统道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大兴,新道家,生命力勃发,德国法国的研究早就越我们之上,难道以后道家也要去国外学习?
我的同学,读了3遍道藏,到了法国,发现那里的道家研究远胜大陆,结果到法国去读道学博士后,3年就是个出名的道家学者,真是让人莫名。
复兴道家,我看除了从小培养的读经教育,再无他法了。
下山的时候,老师一路在雨中狂奔,追赶着师母的滑竿,紧随其后。快7点了,我们才到都江堰,找到了刘掌门,掌门设下了一桌大宴席,还请来了报社电视台的记者。都江堰的很多读经爱好者,早就想见老师了,正好找到几个也一并过来了,宴席从开始的掌门徒弟餐馆的开业酒,到最后变成了我们的读经推广会,这个场面十年前就这样了,王老师是星啊!
到了八点了,才赶到五险岗,还好买了手电筒,走上山路回家了,雪梅师兄回成都安排张医生成都的事去了。晚上,灸腿练功打坐。
欢畅小九寨& 山水画中游
3号一早,华健下山回了成都。天还是想下雨的感觉,我们就不远走了,就从五险岗开始,又到了张宏堡的第二个废弃的基地看看,再去王母岩和小九寨看看。
张宏堡的基地还真多,尽是最好的地方,又大又漂亮,可惜都废弃在此。出了基地,去王母岩,路上有种树开的花很好看,师母和老师都争照这个相,你们看看。
到了王母岩,那里有个学校,是小刘的小学校,正好校长在,就坐下来给山沟里的校长讲读经,可是这个校长认可却不完全认同。
在这里的小小街道上,有个小店,里面的老人家很可爱,老师和他坐在一起的时候,我照了张这个相片。
&王母岩到小九寨还很远,我们就雇了个三轮,一直把我拉进去,走了很远才到。小九寨就是山里的一个沟,有水有山有景,也没有什么人,我们就走在小道上慢悠悠,边看边说话。
天然景致与我们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
在小九寨,照了很多相片,挑三检四,都不知道要放上哪一张,干脆多放几张给大家看看。
正在讀取此圖片的詳細資料,請稍候 ...
刚进沟口那里,水还真漂亮,清澈透底,老师喜欢的山水,诸如山高水清风轻云淡等等,我们都很相应。沿着这条溪流而上,就可以进里面去了
老师经常发呆的时候,心里在想着读经的事,旅途中更不例外。
正在讀取此圖片的詳細資料,請稍候 ...
看这张又笑的多灿烂,老师对这张也很满意。
路上,有一处拐角的山麓,很象佛头,这里留了不少照片,看见老师的头顶的山了吗
这种小路走起来非常舒服,就象去探幽
到了一半的时候,就有这么个小潭,再往里走实在太远了,就在这里坐坐。
这里的感觉很惬意,也捎带了几分诗意,想起王维的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一片绿色的山壑中,溪流流淌而出,令人有接水之喜,也使人洁净是叹。
这种山水的搭配,很好看,绿叶飘起淡黄的秋色,水流托住希望的喜悦!
紫阳真人《悟真篇》云:草木阴阳两亦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生红叶阳先畅,次生绿叶阴后随。最初的喜悦是初阳,没有人念的喜悦,可以沟通自然......
你看老师和师母在端详
正在讀取此圖片的詳細資料,請稍候 ...
天色不早,我们得回沟口,车子等我们呢,路上,老师突然兴起,舞起棍来,这个棍子,你细心可以观察到,一直用到出青城,成了每日必带物。
晚上回去,基本是天黑,等到吃过晚饭练功开始的时候,又飘了一阵小雨,师母教我们站桩。我一有空就忍不住去修那个瀑布,很想我们离开这里之前,让老师看到最满意的结果。
天师洞赏楹联& 修仙& 入世
9月4号,10点左右做完功课,准备今天去远路,去天师洞,那是清城有名的道观。4号的照片很多。
4号,10点出发,这张是是10点50的时候,还没热的脱衣服呢,老少很可爱。老师穿鞋子的样子,哈哈哈哈,后来我们建议老师打绑腿,学红军,结果老师真的绑腿了。
正在讀取此圖片的詳細資料,請稍候 ...
11点30分,到了山上交叉路口,在凉棚下休息,很舒服啊,这个是雪梅帮我们照的。
看看于佑任的题字吧,老师说,张大千的字和于佑任的字耐看,要好好看,其他的就不名了,字之气魄,飞龙舞凤,规矩方圆,老师是行家,听他一路讲对子,讲字,很惬意很有收获。
我们就快到一线天那条路了
下一线天的台阶,有点长,不过很快,因为我们大声唱起了佛赞曲,就是那首四大名山赞,唱的路过的游客都来行注目礼,不过和闹市的注目礼不同,都是看着我们很快乐,他们也跟着快乐,老师唱赞子的形情很是无拘束,旁若无人,悠然自得,我们一唱一喝的声音在山里回荡,想必天上的鸟儿也听见了,树也感染了这样的气氛,格外的幽怜。
13点左右,就到了朝阳洞了,这个洞基本还是老样子,山壁上开凿的半山腰的洞子,里面供奉列仙等
过了朝阳洞,祖师殿就没时间去了,直接去天师洞,中途有土产黄瓜卖,很好吃的,到了天师洞的门外,有处靠悬崖的小亭,风景不错,对面有峭壁,还有瀑布,老师穿起汉服,我们在这里拍了很长时间,有些照片还不错,可以用在需要的地方。
天师洞,实际是青城山的中心,以前易心莹道长在的时候,那可是川西第一观,易道长学问非常好,国共相战的时候,大才子萧天石先生就是易的门下,萧天石先生,20岁出头就著述《世界伟人成功秘诀》,拜师成都疯了和尚,和尚让他弘扬道家,萧在天师洞住了很长时间,时被国民政府调去南京,未久,请辞回灌县当县长(既今之都江堰),专心治道家学问,易道长名动天下,柄持青城正脉丹台碧洞宗,此宗乃康熙亲笔御赐,题匾旋于正大殿,是一级文物。那时,国军要员,从陪都重庆,赶来拜见易道长者,为一时风尚。蒋先生数次上青城,一路坐滑竿,到天师洞门前,必下滑竿,亲自等门拜见。萧先生任灌县宰时,收罗不少青城秘籍,对青城李八百这个活神仙,阐述最多,著《道家养生学概要》《道海玄微》,又辑《道藏精华集》百卷。我亦数年走访青城秘籍,所获不多,可惜都在文革中毁了,散落民间的还是有些,真是遗憾,有空我还要去走访乡野,闻说还有些老人健在的。
易道长,是受国共两党的都尊敬的,易有一义子,既是现在四川省博物馆的王家佑,王是全国有名的道教学者,知道的道家事情非常多,自号“歪道人”,博闻广记,门下有酒色财气四大弟子,都各有能耐。当时王先生是共产党,拜在易道长门下做义子。
近代道教,影响深远的就是易道长了,北有陈樱宁,南有易心莹,这个是现代仙学必知的。
道教在四川门派众多,各有不同,比如川西云台观,大邑鹤鸣山,各家所用功的口诀不一样,各有师承,道家是不尚玄理,注重实修,修就有用,这是口诀。
道家洞天的演变,已经不是张道陵当初的郡制划分,仙人境界各有不同了,比如罗浮山,武夷山,号称36洞天之前冠洞天,但是近百年外夷侵华,仙剑无出,剑派移峨眉,原本作为道家框扶道统的外护门派,融入了很多佛教练气法,又杂密宗之术,已然不能做匡世之用,不知剑祖,天上如何打算;青城一脉,由于李八百的阴萌,引领道家先天道德正宗,青城遂升级为地仙之主,统领天下地仙。此500年地仙之主为北七真之首,马丹阳,掌管青城。
进了天师洞,最顶的龙跷仙踪上面是斗姥殿,殿外有几棵楠木,都是300多年的老树,挺拔入云,张起顶上华盖,戏称之顶上一花,老师很喜欢这个树。
殿的一角,是勾心斗角,这个是道家建筑的特点,老师一路讲,
&& 这个殿还不是正殿,里面有很多题字,我们看了很久。
再向的吕祖殿,上面有块于右任的题字,老师赞不绝口,你们看看。
天师洞里的题词很多,郑板桥、张船山、颜雍耆、方鹤斋、沈钧儒、徐悲鸿、谢无量等书画大家曾经留下不少墨宝。这里还有国民党元老林森、于右任的手书楹联刻字,有冯玉祥、黄炎培等名人题字的碑刻石刻。天下名山就数青城山的楹联匾额书法为最佳。茶园墙上挂的郑板桥的楹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不仅书法体势独特,笔力劲峭,又具山野朴实清雅风味。冯玉祥将军在茶园里也有“丘八诗”:“青城山,真雄奇,诚幽秀,要坚守,不许强盗抢了走。”抗日战争时,蒋介石夺了冯的兵权,他只能在青城山读书。在三清殿去祖师殿路上还有个闻胜亭,就是冯玉祥听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修建以作纪念的。谢的一处壁字,我们驻足良久,谢的文采真的很好,字也相当的漂亮,还有餐堂前的几副对子,很是有名有趣,我记不下来了,老师都记的。
我记的是几首,其中一首相当喜欢
福地凝崆峒,相传石室栖仙侣;
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邓锡侯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山门
这个对子感触很可究,修仙和入世,仙侣和甲兵,这个仙侣不定指男女之侣,不过在道家传统,古仙都是夫妻俱仙的,号称仙侣,后来的仙侣意义就不同了。想起六世达赖的情歌体味之“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拜五岳丈人,始信青城不可唾;
烧十年家火,漫云霜鬓无由玄。
——长宁·梁正麟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
这个对子我和老师看了半天,玄理深刻啊。
福地证因缘,萍水相逢,谁是主人谁是客;
名山推管领,蒲团静坐,半成隐士半成仙。
——杨乃文撰、雷音淳书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客堂
&(落款署:“壬申秋月邑人杨乃文撰、简阳雷音淳书”。)
这副对子,我们也是反复念,很是回味。谁是主人谁是客,又是隐士又成仙。
视不见,听不闻,妙哉希夷,合玉清、上清、太清之旨;
知其几,观其窍,湛然澄静,为天道、地道、人道之宗。
——佚名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三清大殿
这个也不错
秀绝称闻,载琴书名流向往;
幽深见赏,寄风月拎佩熙来。
——零道人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西客
天师洞里可介绍的真多,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看字了,在这儿吃了个最晚的午饭,下午3点,师母早就点好菜等我们了。
观里的千年银杏,无处不在的楹联,如果就书法,大概我们可以听老师边看边讲一天的。
天师洞下来,就到了山门,出了青城山大门,已经有双流的朋友在等我们了,一个是李廷新,一个是刘柄刚。北京的智光师兄不晓得从哪里得知我跟老师在四川,直接告诉了我的电话,他们2个前天就联系我想见老师,今天就从双流赶到青城。我们去了中兴镇一家农家乐吃晚饭,辛辣无比。
两位兄弟想请老师和师母去峨眉小住,正好我们预计明天去九寨沟,回来后就直接去峨眉山,接着谈到乐山尔雅台马一浮先生的复性书院旧址,他们有心想请老师去双流讲儒学,我说不如在尔雅台开讲新儒学,自马先生之后,尔雅台再没有儒者来讲学了,今有大儒在此,何不重光尔雅,两位兄弟听了拍案叫好,老师也很高兴,马上就开始安排。饭后,两位专车把我们送到五险岗,我们又回到小刘家。
作别小刘家& 题字“暖依庐”
好象是想了几天,老师终于推敲出来给小刘家的名字了,取名“暖依庐”,源于老师编的诗歌歌赋选里的下面一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已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师母说这里阴重,名字里要多点阳气,这个名字太好了。
刘家的外墙,实在不堪写字,在计划要题字给他们的时候,我去成都接机那天就专门在成都的市场里买笔买了油漆,因为时间仓促,已经不可能写在纸上再刻成匾,就喊小刘哥哥把外墙中间刷成水泥面,晚上回来,水泥已经刮好,赶紧刷白漆,白漆不干,不能题字,只能等到明日早晨题了。
晚上整理行李,东西真多,建议以后老师出门,空手带个布袋......
我托雪梅联系的越野车终于落实了,明早9点就在山下等我们。
5日清早,都起的很早,这次去九寨沟,是4个人,老师师母小刘和我,带司机5个人。早上,饭罢,老师赶紧题字,这个在水泥墙面上的题字,老师也是第一次,要先把字框画出来,再一点点填充上去,还把印章画出来了。
此一来,小刘家的农家乐就这么称呼吧,这可是王字招牌呢。
忙到10点多,才下去上车,半个村子的人都来送我们,真让人感动。
越野车,奔驰在岷江旁的公路上,我们的心情那么的好,出了都江堰,开始进入阿坝洲,奔驰在重山之中,老师一点都不放过眼前的景观,岷江的水,最后汇入长江,气势自在奔腾,就是不一样。
又跟老师说起岷山,岷山派的武术,那是小说杜撰,但是岷山与道家和密宗,渊源很深。四川三大门的刘门、唐门和罗门,其中罗门主要就在这一带,罗门是讲阴阳的,事两家功夫。我道家的老师也提到过罗门的一些事,他们的功夫确实厉害呢。
中途有个会车的地方,好象上去松潘的方向,我们下车,这里风大,山的野性显露出来,风把老师的头发刮的根根立起。
车子从汶川到茂县,大概到了四、五点,在茂县吃饭。一路上不少红军长征遗址。快到茂县的山路上,有一处非常漂亮的海子,名字记不到了。
海子的颜色,是草绿色,还带黄色。
在这里,有白牦牛骑,白牦牛是很珍贵的,各位知道这里的白牦牛是怎么白的吗?
过了松潘,往牟尼沟的时候,路上加油,天色暗了,高原的风,拉起我们的头发,拽起我们的衣角,欢迎我们的到来。路旁,盛开的蜀葵,让我们心情喜悦,老师不禁微笑留影。
深入九寨沟&&&
我们预先定好的是九寨九鑫山庄,这个是很豪华的招待领导人的宾馆,是雪梅的功劳。女经理许晓琼,一路都在问我们到哪里了。天黑的时候,路过松潘古城,已经没有时间进去看,那是个藏族古城。8点过的时候,路过四川首富周氏建的一个豪华度假区,叫甲蕃古城,很漂亮,只照了夜景。
九寨有点冷,华健早就给我拿了一件专门捐送藏区的花衣服,整个九寨,我就穿这个了。
现在都应该是相对暑末的淡季了,但是九寨沟到处是游客,整个沟里的设施,盖过了成都,阿坝每天600多万的收入,基本靠九寨。这两天,算是少的,游客都过两万以上。老师没见过这个场面。
九寨沟里有3条主要游览路线,先进去的是从盆景海到诺日郎瀑布,那里是个转站中心,然后分左右两边,一边去长海,一边去原始森林。
九寨风光,只能用当之无愧的4个字“人间天堂”来形容,再多的形容,我的笔墨功夫还不够。老师形容九寨,大概就是他一直说的那几个字“天啊,不的了!”。
第一条沟的主要景点是:盆景海、芦苇海、卧龙海、树正瀑布群、老虎海、犀牛海,诺日朗瀑布。
长海:上季节海,下季节海,长海(海拔3103)
去原始森林一线最漂亮:诺日朗、镜海、珍珠滩瀑布、五花海(孔雀海)、熊猫海,熊猫瀑布、箭竹海、芳草海,天鹅海、剑岩悬崖、原始森林。
每一处的景观都很漂亮,各有风采,最出名的是珍珠滩瀑布。
每一处的感受我就省下笔墨吧,太美了,就看照片吧。
山门,人山人海,我们还是最后一批呢。
第一站下车,树正藏寨,要从这里往上走。
寨子前面,是一处藏塔,经桶逆转,问起故,原来是苯巴的塔,就是黑教喇嘛,也没时间调查这里的宗教,大体上都信奉黑教,阿坝洲,基本在藏传佛教系统里是边缘的,主要有黄、白、觉囊,苯巴。
往上就是老虎海和犀牛海,我们都走在最后,慢慢看,多美的景,我们能与老师同行游历人间天堂,自己都羡慕自己。
原始森林,弄的有点像小园林,没有什么野气,小松鼠很多,一路跟着要吃的。
老师很喜欢这里的树,特别是那两棵耸入云天的树干。
接着去珍珠滩瀑布,因为相机又快没电了,只能照个大略,这个瀑布太美了,老师惊其美,赞其壮观,未见未听过,水花溅落的水雾笼罩了游客,水流的声音,盖过了所有,说话都要大声,我们先走的瀑布上面,瀑布上和瀑布下景色大异,叹其曰神工造化,胜景其天。老师和师母开心极了。
近6点,我们回到宾馆。师母的脚走了不少路,她说把几十年的路都走完了。
& 7点,我们去看宾馆的藏族歌舞,被安排在嘉宾席,第一排,看来都点特别啊。
在第一排,是要被敬酒的,敬酒的都是舞台上的藏族美女,这里大概把阿坝洲所有的美女都集中来了,阿坝美女产自丹巴,丹巴据说都没有美女了,一是来了九寨这个歌舞团,一是都被官老爷娶走了。许经理说这个姑娘外表和心灵都一样美,令人刮目。
&& 特地给老师献酒的时候,被我拍到了,哈哈哈哈。
日,进去先从诺日朗去长海看,人实在太多,人挤人的,可以拍卖照相的地点了。国之大哉,民之众哉,无奈之哉!
长海下来要走很长的路,& 路边也是很耐看。
水从我们的脚下平铺过去,不远就是瀑布,水中的植被叫珍珠梅。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的秀美。
等到了瀑布底下正面的时候,人还是那么多,好景处处都是,怎么都好看。这个是九寨沟的招牌了。
有走到诺日朗,没想到诺日朗的瀑布也那么好看,是303个小瀑布群组成了大瀑布,冬天特别好看。
再上车向沟口走,看双龙海和盆景滩。这个是进门的第一个景点。
出了沟,车子就等着我们,马上我们就赶路,黄龙海拔太高,看不了了,松潘古城,匆忙路过也没驻足,留给下次吧,到了晚上住茂县。早上,从宾馆出来,发现这里的景色也真不错
高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南北的风情,截然不同啊。
8号下午,在山路的一处,有卖蜂蜜的地方,风光也无限,花草似锦,山顶又是云气蒸腾。在这里买了不少蜂蜜。
晚上,雪梅的朋友,蓝泰集团的沈总夫妇,请老师下塌锦江宾馆,又请老师吃最好的火锅。
& 佛光金顶&
探讨民族之魂
9号早上,双流李师兄和陈师兄来车接我们,直奔峨眉山伏虎寺。
在清山绿水的环绕下,有那么多朋友的精心照料,呼吸那么清新的空气。相信王老师的心肺很快能从八十岁恢复到六十岁,再由六十岁恢复到四十岁。
5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到了伏虎寺,当家师去外地了,寺很大,是个二僧庙,我们被二位个师兄安排在二楼的客房,李、陈二师兄,相貌饱满,富慧两全,修行也很好,安排很周到,有他们安排,我们真安心。
原说在尔雅台讲儒学,结果计划下来费用很大,只能安排到华健的成都问心斋。这是我们住的地方,很清雅。
放好行李,两位师兄要赶回双流,我们就顺路坐到下面的报国寺去看看。
我忽然想起通永法师,问寺里师父,说他去成都了。天王殿外,有个老和尚坐着,悠然自得,令人一见就生欢喜,未知其上下称呼。
老和尚者,不迎不拒,来者可,去也不留,有心于你老实念佛,无心于事,呵呵从事。天下过客,无非平常事,灵山一语,总付无言中。
出寺门,前面有一碑林,唯此碑可看,令老师驻足。
10号,上峨眉,天气一直阴天,不知道山上是不是有雨,我们计划先上金顶。搭车很久才到金顶停车场,离索道还有一段距离,行进中。山脊峭壁处,留影。
&& 到处都是雾气,看不到山景,一直是这样,只能看树。
到金顶也是如此,一路看树,看雾,正好给老师照些好照片。
金顶,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现在是金碧辉煌,我记得以前的金顶,老庙破屋,寒风刺骨,四处悬崖,颇有神秘感。现在建筑是好很多了,比较适合旅游观景,探幽访道的氛围倒是没有了。
金顶建筑以十方普贤为主,是王老师的同门,台北101层大楼的设计者,李祖源先生设计的,李曾在牟先生坐下听中国哲学,与老师关系很好,还特地请老师参观这个造像,想征求老师的意见。
& 雾中的峨眉,不肯透点消息。
没多久,就下雨了,我们不想赶着下山,师母已经是第二次上峨眉,还是雨天,我们想等等看早上是不是好些。是夜,就住在金顶,吃饭的时候,已经是瓢泼大雨了,很有点冷。11日,一大早5点,宾馆里就有人去看金顶,结果还是下雨,我们干脆睡足了再动身。
我又带老师上金顶看金刚嘴,以前没栏杆,很危险,现在都设了围栏。
老师上峨眉,是难得的一件事情,不论天是否下雨,我都高兴的无视它。自己一个人上过峨眉,跟哥们上过峨眉,都没有跟老师上峨眉这样高兴和有意义。天下名山,只要老师有时间,我陪老师去应该是最好的。四大名山,四大书院,江南秀水,塞外风光,戈壁沙漠,青藏高原,纵横万里关山,教化四海文昌。风影掠过,草木更新,开一代气象,立百代宗师,为君子者,随时贤开辟气象,实因缘聚会,龙虎蒸腾。
挺拔俊秀,傲然入天,心怀天下,情寄圣贤,此事业此人格,既是那入云的树,千年的松,老师与松,就是峨眉的启示。
从金顶车站搭车,下到五显岗,吃了饭,我们又去清音阁,一路都是小雨,我们兴趣盎然,万年寺老师和师母以前都去过,清音阁老师也来过,师母没来过。本来计划我和老师从万年寺到长老坪、爬钻天坡、去洗象池一直到雷洞坪的,可惜天气原因不能去,等待以后有机会,老师说一定要去爬的。去清音阁的路上,有湖秀丽,见之。
清音阁人更多,山涧水声很大,稍许停留,就赶回五显岗车站,我跑到洪春坪去看了猴子,
爬山有些累了,12号,我们就休息,在伏虎寺四处看看,寺还真大,院子里的桂花开了,落了一地,我们拣来泡茶喝。
从五观堂上罗汉堂,有一处伏虎寺镇山之宝,是明代铜制华严宝塔,高大不乏秀气,经幢铸布四周,令人见想华藏世界庄严宝相。
柱子上有一幅对子,字体颇象老师的字体,老师谦虚地说这个字,比他的好,看看。
师母在罗汉堂里找罗汉,结果最对眼的就是注定的罗汉,这个可以听师母讲那个故事了,很灵。
&& 罗汉堂外面的红墙,我们在看头上的峨眉山云气。
伏虎寺的两层的楼亭,很清净,太令人满意了。智光师兄从北京飞来,李师兄一行马上上来,明天接我们去乐山,我们就在这个亭子里等
伏虎寺的秉烛夜谈,一直到11点,李师兄拿来老师在河南漯河老师讲的“从良心而行”,老师滔滔不绝,谈新儒家新教育,我们丝毫没有睡意了。
点了两根蜡烛。
乐山乌尤寺& 菩萨镇妖蜮
13号,驱车去乐山,智光师兄也是陪西安的吉祥法师来办事的,就是会晤在峨眉山大佛寺里塑像的一个老师。吉祥法师最近弘扬内观法门,听说师母是缅甸3个证得原始佛教涅磐果位的大师,亲自来向师母请教,并邀请师母去西安相授。
我们一起去大佛寺参观
这个大佛寺堪比故宫那么大。
& 近中午的时候,跟智光师兄一行分了手,我们赶到乐山。
& 山门正中是“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的外对联为:
寺门高开洞庭野,
苍崖半入云涛堆。
乌尤山即古离堆,与凌云山相对,相距约一华里。自唐以来就是蜀中游览胜地。它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古人赞曰:
“何处飞来缥渺峰,
& 独立江心江四曲。
& 环水有山不见山,
& 一丛云树插天绿。”
乌尤山原与凌云山连在一起,凌云、乌尤、马鞍三山并立江畔,统称青衣山。凌云山峙其右,马鞍山居其左,乌尤山耸于其中,古称青衣中峰。相传在远古时代,有青衣女神在山上种桑养蚕,人们为感激其教民蚕桑,在山上供青衣神。乌尤山为什么又名“离堆”,是两千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的治水业绩之一。《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
青衣山正当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沫水)三江汇流处,沫水自西而来,惊涛拍岸,水流湍急。为了分洪减煞水势,通正水道,李冰在凌云山和乌尤山连接处开凿麻浩溢洪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乌尤山成为水中孤岛,也就是“离堆”。也有人称其为“青衣别岛”,并与普陀山相提并论,即“乌尤寺现洛迦山”。
&“乌尤”二字的由来,一说因山形似乌牛突出水中而被古人称作乌牛山,到宋朝时,诗人黄庭坚觉得“乌牛”二字不雅,遂改名为乌尤山,一说称山中存有唐代铜铸观音菩萨的化身“面然”,也称“乌尤大士”,因名“乌尤”。
& 这个就是乌尤的镇山之宝,面燃菩萨。
面燃即乌尤。乌尤为印度语之音译,汉译为面燃,为佛教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该像建于唐代,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用青铜整体浇铸,高两米,重约三千公斤,造型古朴,威严生动,纯属印度造像风格。面燃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相,相传观世音菩萨至此见两河沙岸,鬼魅啾啾,乃变面燃像,为观音七十二化身,貌甚奇古,近似鬼王,以镇妖蜮。此山此寺以乌尤命名,即源于此。面燃大士像原置罗汉堂中,世代迁流,铜像毁坏,弃诸草莽,幸遍能大和尚掩藏保护,使乌尤镇寺宝像,得以复现于世。其他汉传佛教寺院均无此类造像,而以面燃大士为镇寺之宝,并以寺名之,鲜见啊。
& 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始建于唐,北宋时改名为乌尤寺。现存建筑是清以后的建筑。
乌尤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禅师结茅山中,十年不下山。现后山顶建有结茅亭,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八字,近代四川高僧遍能和尚一直卓锡此寺,曾撰联:
“竹杖绳床开胜境,
& 莲花贝叶悟禅机。”
现任方丈是传智法师。
大雄宝殿,门楣正中高悬“大雄殿”金匾,字径一米,是清末书法家黄云鹄所书,笔势雄健庄重,骨韵兼胜。老师赞之。正中檐柱楹联,为近代诗人赵香宋撰书:
遍飞曼陀罗花,唯我独尊,天上地下;
此即宝庄严土,出门一望,山虚水深。
寺内出名的还有罗汉堂。
出正觉禅林,右行数十步是罗汉堂。
罗汉堂原为乌尤殿,清宣统元年扩建,因塑有500罗汉,故名罗汉堂,原塑济癫像活灵活现,传神致极。惜“文革”初期,500罗汉毁损殆尽。
登临尔雅台& 今砥柱中流者何?
三江交汇,江水与原野,峨眉并青衣,尽收眼底。
终于到了尔雅台,时14点。先看尔雅台吧。
尔雅台再上一楼,既是听涛轩,江水连片,平于眼帘。
听涛轩内,有窗景宜人,次张是窗外之景,老师和师母的是景中窗景。
苏州园林,多采用这种建筑手法。
从尔雅台经听涛轩至山顶花园,西北角最高处有一座八角亭,是取义“风景这边独好”而名的独好亭。独好亭又名景云亭,语出“内景秀美,景星庆云”之意。亭柱有一对联:
“万象凌空乌尤胜处;
三处环翠海上蓬莱,”。
景云亭,晚间可观壮美的嘉州夜景。登亭向西北眺望,嘉州古城尽收眼底,三江绕廓奔腾而下,凌云九峰巍峨耸峙。这个场面配于乌尤山临江峭崖上四个巨大石刻题字—“中流砥柱”。
可问,今之砥柱中流者何?
尔雅台位于乌尤山西面的悬崖绝壁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苏辙在《初发嘉州》诗中写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鱼虫,尔雅细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不鱼,顶有遗墨处。”说郭舍人长年勤奋写作,洗砚的残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鱼头。
尔雅台原址在现在的旷恰亭处,1921年重建时迁至现址。尔雅台原为三层,整体相连,曲折有趣。解放后维修时拆去第二层,保留了顶层和底层。顶层后又改名为听涛轩,尔雅台仅余一层。尔雅台临崖而立,视野开阔,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绚丽。台内正中壁上榜书“汉犍为舍人注尔雅处”,下面嵌着赵熙《尔雅台记》碑文。尔雅台名闻遐尔,是乌尤山著名古迹之一、历代名人留下了不少关于它的诗文。
& &百年大儒,马一浮先生,有诗一首赞之:
& 九日登尔雅台
&井鬼分星地,龙蛇入梦年。
&风云飞鸟外,寂寞众人
&太古江流水,齐州日暮烟。
&花华开已遍,白发卧秋天。
1939年,马先生应国民党孔祥熙之请,在重庆创办复性书院,复性书院是现代新儒家的里程碑之一,后因抗战形式紧张,复性书院旋移至尔雅台,马先生著名的《尔雅台答问》既出于此地。
复性书院委员,如陈布雷 、屈映光(也是贡噶活佛的弟子,在台湾广传密教,为金刚上师) 、 梁漱溟 、熊十力 、谢无量 、 赵熙
(四川荣县人 , 前清翰林院编修) 、寿毅成 、沈尹默、 贺昌群 、梅迪生 、沈敬仲等,皆一时之名士。
白云团起& 圣人气象
旷恰亭前,方丈传智闻说老师驾到,急来相见。大和尚非常热情,极富文化情怀。
法师热情地请我们去方丈室喝茶,殿中景色都来不及看几眼,遗憾。
方丈室,在如来殿左侧,东廊尽头,是清道光年间重建的,门外门匾“方丈”二字,是集苏东坡“径山碑”字而成。悬联一付,是马一浮先生题撰,体为小篆,运笔“婉而通”,取自理学性命之意。
&要 使 鱼 龙 知 性 命;
&不 妨 平&地起 波 涛。
&真是绝妙好联!!!不愧一代儒宗。
&方丈内是约个小小院落,陈设古雅。当中是天井,青松绿竹,春兰秋蕙,四壁匾联题词,多富禅意,又悬遍能法师字一副。再内有一石洞,别有洞天,洞额腾花沿峭壁垂下,如玉串悬挂,马一浮先生题“雨花崖”三字于壁上,取自佛经“天雨曼陀”之意。
& 方丈室内,法师泡上最好的茶叶,听老师畅谈读经,酣畅尽至,欢欣称叹。
恨天色晚速,时间不多,法师带我们去上顶看面燃菩萨,出得屋外,法师忽云,不的了,远处峨眉脚下,白云团起,蔚然成片,所有人都欢呼,寺内上下都来观看,真是“白云回望合,青山入看无”。法师说,这是他升坐以来第一次看到此景,大概是圣人气象,祥瑞东来。
未几,胜境归空,令人磋叹。
相关链接:
谢无量简介
谢无量是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康有为、齐白石、李叔同、林散之、毛泽东、沙孟海、沈尹默、谢无量、吴昌硕、于右任)之一。
谢无量,名大澄,字仲清,号希范,别号啬庵。属猴,四川省乐至县北乡金马沟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工书擅诗,长于文学,性洒脱,嗜杯中物,好樗蒲戏,所书楹贴条幅、册页扇箑,多不加盖印章。
谢无量幼随父迁居安徽芜湖、庐江。他六岁在芜湖“憩园”定居。是年入芜湖私塾,回家父亲亦教其四书和习书法。他九岁能吟诗作文,他不喜八股文,爱读史书,古散文和五七言诗。私塾读完,在芜湖与马一浮同学成为莫逆之交,因马一浮岳父汤寿潜是当时立宪派人物,后来成为辛亥革命领袖之一。汤寿潜与谢无量的父亲谢凤岗是挚交,谢无量又拜汤寿潜为师,两家老小均算密友。汤寿潜曾与章太炎组统一党,主张废八股科举考试,名著有《危言》,在老一辈影响下,谢无量与马一浮均参加辛亥革命。年青时汤寿潜为谢和马介绍龚自珍和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和著作,并劝他们去上海、北京开阔视界,了解社会形势。谢去北京适逢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掳掠,义和团奋起抵抗,慈禧光绪逃往西安以及清官吏见洋人就逃跑等形势,谢触景愤慨,沿途写了一些激昂慷慨的诗歌散文。他在文章中自问:“不了解中国,不学习西方,寸步难行。”他下定决心,天天读书报。他还告诉马一浮,首先应读梁启超的论形势的著作。1901年谢在父亲和汤寿潜鼓励下,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现改名交通大学),同在南洋公学交往较密的同学、老师有李叔同、邵力子、黄炎培等十余人,经常议论国家大事。公学中文系教授有蔡元培。谢无量是中文系学生,他还选读了英语,师友间互相砥砺切磋,思想随着进步,师友间提出“推翻清室”的主张。又与马一浮、邵濂存、马君武辞学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同在上海创建《翻译社会》,出版“翻译世界”月刊,着重介绍西方民权思想和西方近代文学。因清廷干预南洋公学教学内容,罢课罢教,顿时风起。谢无量也撰文支持学潮,同时谢无量又参加《苏报》、《国民日日报》的编辑工作,义正严词宣传民主革命。《国民日日报》主笔章士钊,发表“哀哉!天国之民”,他激动更大。1902年谢无量回四川,与四川学者相玉詹、廖世襄等密谋,发起推翻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活动。不久,上海的《翻译世界》月刊和《苏报》被迫停刊,谢无量回上海,得到在上海的日本进步人士驹悦(曾任苏报馆长)支持,去日本京都留学。
1904年9月由日本回国,应安徽公学之聘,作文科教授,他对朋友说:我还肤浅,既当先生,也还要当学生。当时在美国的马一浮寄给他英文本《资本论》上册,他细心阅读。马一浮从美归国,彼此谈论中外民主革命形势,有闲同游镇江焦山、杭州、南京等地,在游金陵北极阁时,即兴赋诗:男儿未死中原在,极目斜阳只涕零!
1907年谢无量任北京《京报》编辑,他撰文揭露清廷陆军第三镇统制兼办天津巡警的段芝贵,段以12,000两银子收买歌妓杨翠喜,献给工部尚书戴振,以谋升为黑龙江巡抚。振动了京津两地,群起弹劾,逼得段芝贵和戴振辞官,但《京报》也被迫停刊。谢无量又去任上海中华书局作编审,事态稍平息,谢无量又与在上海的四川进步人士周紫廷等,筹划恢复《蜀学会》,庚即与在京的“四川会馆”联系,1908年谢住北京译学馆,翻译国外进步著作。同年8月谢完成《诗学指南》初稿,在中华书局出版,作为青年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读物。
当时四川同全国一样,宣扬打倒满清、废除科举等行动。宋育仁等提出:学习张之洞在湖北创办新学──首先办废除科举教学后的存古学堂。1919年遂买了成都外南门街杨遇春故第,作存古学堂校址,得到批准。赵学使推荐在京的谢无量任存古学堂监督(即校长),是时谢无量才25岁。谢上任后,设理学、经学、史学、词章;增设地理、算学、医学、英语。存古学堂缺乏图书,又缺资金购书,谢无量与四川总督尹昌衡、四川学使赵启霖协商,将已停办的尊经、锦江两书院的百万卷图书全部由存古学堂接管。尚缺的中外名著,另由存古书局排印,书局地址原在卧龙桥街,后迁青石桥街。学堂聘请名流任教。如曾学传、相赞襄、吴之瑛、罗时宪等。谢无量亲教理学。存古学堂之设立为以后的四川大学奠定了基础。谢无量当时26岁,自知根基尚浅,谦逊地拜吴之瑛为师,谢既是校长又当学生,传为美谈。
为了扩大这所学府,从各方面培养人才,设立近代学科教学,将四川军政府枢密院的原址扩大为学堂校址,并更名为“四川国学院”,又增加一批学术名流作教师,谢无量恭推吴之瑛为校长,自己作副校长。谢无量更受尊重。校舍仍不足,国学院又迁三圣街,还扩大至大慈寺。课程增加了天文、工程学和地方志等。增加的教学名流有廖平、曾瀛、李尧勋、释园乘等30余人。谢无量为增聘名流,日不暇暖,奔驰半年。存古学堂和国学院为学术界和新文化界培养了众多人才:如郭沫若、李劼人、周太玄、刘晦愚、王光祈、相子敬、蒙文通等。  此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谢无量再去京沪,为反对北方军阀混战和上海南京的新文化运动的吸引,参与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的撰稿和编辑。当时有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傅斯年等互相研究写稿,都一致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广州革命政府,谢亲去广州拜会孙中山,后又在广州大学任教,与孙中山常往来,中山先生聘谢为北伐大本营的特务秘书,主持文稿工作,并任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又受孙中山委托,到东北及北京、天津与段琪瑞、张作霖、冯玉祥组成“三角联盟”,减少了北方的军阀混战。
孙中山逝世后,潜心改志,从事教育与学术。1926年应南京东南大学(后名中央大学)之聘,作历史系教授兼主任。教学中介绍和宣传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后因国民党对他教学内容的干预,引起学潮,谢无量也被迫离开东南大学。1928年他又受上海公学之聘,任教授兼文学院长。他主讲西方文化发展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讲稿已编出版)。
中日战争爆发后,谢先去广州、香港为抗战募捐,受到杜月笙的监视,1938年,在香港以卖字为生,后得到在法国教学又回国的陈雪湄女士帮助,并在澳门结婚,然后回到重庆。1941年回到成都,去青城山天师洞疗养,时,马一浮在乐山办复性书院,马一浮聘之任教复性书院。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又常去雅安,留有大量诗词。抗战之际,各地名教授云集四川,在复性书院同时任教的有熊十力、刘百闵、梁漱溟、沈尹默、赵尧生、陈布雷、毅等。书院设玄学、儒学、禅学、诗教等课程。谢无量讲禅学和诗歌(讲稿后印成《佛学大纲》)。谢讲课时,欢迎学生中途提问,增强学生记忆和辨析能力。次年谢无量的学生,当时在四川大学教书的蒙文通教授推荐,谢无量任四川大学城内部中文系主任。稍前,谢无量受但懋辛之聘,曾任重庆中国公学文学院教授兼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一生任教了十个大学,在中国文化教育界算是毕生尽瘁。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著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诗经研究》、《佛学大纲》、《楚辞新论》、《中国古田制考》、《中国妇女文学史》、《谢无量书法》等。以学者身份终其生。
谢无量著作等身,以其文史及词章方面的辉煌成就,名重今世。他并不以书家自居,初也不以书家名。那种异于常规的“孩儿体”书法,不太受世人青睐。但有真眼力的人知道,谢无量乃藏龙卧虎,本不是一般俗家俗字所可比肩的。
于右任先生曾说,谢无量的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
沈尹默先生也曾赞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 
谢无量书法,要说来源,他夫人说是“师法二王,游心篆隶和[南北朝]碑刻”。但我们现在看谢先生的字,是看不出多少前人的影子的。书法到他那个境界,已不再是技巧问题,他已完完全全在写他自己。谢无量的字,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已经由绚烂归于平淡;它看上去稚拙,实则博大精深,背后有一般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原名福田,字一浮 ,号湛翁 ,又号蠲叟 ,祖籍浙江绍兴 。其父马廷培
,曾任成都仁寿县知县。清光绪九年(1883)生于成都 ,在此就读家塾。
光绪十五年,六岁的马一浮返回绍兴故里 。光绪二十四年 ,十五岁的他应县试
,与邑人周树人(即鲁迅先生)、周作人兄弟同榜 。马一浮名列第一 ,周树人则屈居二。这一年,他与浙江学者汤寿潜之女订了婚
。并结识了汤寿潜的弟子谢无量。
光绪二十七年,马一浮到上海学习英、德、日、法诸国文字。光绪二十九年 (1
903),他远赴美国,次年秋又东渡日本,阅读了大量的东、西方社会科学名著 ,并在国内第一个将德文原版《资本论》翻译成汉文。
归国后,僻居杭州偏街陋巷中,闭门读书。读完了西湖文澜阁所藏之全套《四库全书》。举凡中土九流百家之学,汉宋经师之论
,释典道藏,以及欧美文、史、哲学,莫不通其志而穷其源,然终返而求诸六经,由清代朴学转向宋明理学,倡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至三十岁时,即已蜚声国学界,慕名求学者甚多。熊十力先生和林宰平先生说:对于宋明理学、佛学,尤其是禅宗,马先生在同辈学者中,造诣都是首屈一指的。丰子恺居亦说:“无论什么问题,关于世间或出世间的,马先生都有最高、最远、最原本的见解。他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都能背出原文来。”可见马先生记忆力之惊与源自从小的私塾教育,是多有效用。梁溯溟先生说,马先生读的书不是一辈子读的,他读一本书,等于我们读三十年书。
马一浮早年曾与谢无量、马君武一起创办翻译社,发行《翻译世界》月刊
,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及其它社会科学书籍。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后,东南半壁沦于敌手,杭州亦随之陷落。马先生藏书甚丰,又富民族气节,决不觑颜事敌,遂挟万卷而流离转徙,艰难困苦,备尝之矣!次年夏,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至浙江大学讲授国学,并随校西迁江西之泰和、广西之宜山。这就是他的《泰合宜山会语》,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曾出版单行本。
民国二十八年(1939)1月底,马应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陈立夫等人之聘,赴重庆主持创办复性书院。战火纷飞的年代,资金相当匮乏,蒋介石拨十万大洋资助书院。行前,作七律一首,留别浙江大学诸友:
故国经年半草莱 ,瘴乡千里历崔嵬 。
地因有碍成高下,云自无心任去来 。
丈室能容狮子坐,蚕丛刀遣五丁开 。
苞桑若系安危计,锦蕞应培禹稷材 。
是年6月,复性书院迁至乌尤寺。当时叶圣陶、贺昌群等人亦在乐山 。一日,在尔雅台旁之旷怡亭
,马先生特赋《旷怡亭口占 》五律一首。诗云: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
9月17日,复性书院在乌尤寺正式开学。由马先生担任主讲。在筹建时曾拟设玄学、义学、禅学三讲座。后来又开办了诗教、哲学、三礼等专门讲座。除此之外,书院简章
还规定对国内著名学者,可为其专门开办特设讲座。书院先后聘为教席的有梁漱溟、谢无量、赵熙、熊十力、贺昌群、沈敬仲等人。
民国二十九年(1940),遍能法师继任乌尤寺方丈,对复性书院亦大力支持。民国三十年(1941),马先生因反对官府对复性书院的干预和控制,于暑假后愤然罢讲,但仍允许好学之士继续留院自由请益,
直至民国三十四年(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书院东迁杭州,易名“儒林图书馆” 。
马先生的学术思想融会儒佛,调和朱(熹)陆
(九渊)。主张理气一元,道器不二。每以“理事不二,知行合一,理智同符,始终一贯 ”讲条理(见《复性书院 讲录 &
卷一》),于分中见合,对立中见统一。“
即事即理,即理即心,心外无理,亦即心外无事。理事双融,一心所摄。然后知散之则为万殊,约之唯是一理。” (见《复性书院讲录 &
卷二)以佛教《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 ”之说与北宋张载 “心统性情 ”之说沟通 ,推崇佛教的
“性修不二”论。以主敬为涵养之要,究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
以六艺统摄中西一切学术,为人类文化的最后归宿。北大贺麟说他
“用力所在,及比较有系统的思想,乃是关于文化哲学的思想。其要旨是说。一切文化,皆自心性中流出;甚至广义讲来,天地间万事万物皆自心性中流出
。只要人心不死,则人类的文化即不会灭绝。”马氏学说 “需要很高深的唯心哲学作基础”。
民国三十一年,受马先生的启示和影响而出家的弘一大师在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享年六十三岁。远在乐山的马先生惊闻噩耗,悲痛不已!挥毫作挽诗三首:
挽 弘 一 律 师
高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
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三界犹星翳,全身总律仪。
只今无缝塔,可有不萌枝?
春到花枝满,天中月相圆。
一灵元不异, 千圣更何传?
交淡心如水, 身空火是莲。
要知末后句, 应悟未生前。
僧宝空留堵砖,一时调御感人天。
拈华故示悲欣集 ,入草难求肯诺全。
竹苇摧风知土脆 ,芭蕉泫露识身坚。
南山灵骨应犹在 ,只是金镧已化烟。
抗日战争胜利后 ,杭州西湖弘一法师塔建成 ,马先生前往瞻礼
,作《虎跑礼塔诗》七律一首。诗云:
扶律谈常尽一生, 涅磐无相更无名。
昔年亲见披衣地, 此日空余绕塔行。
石上流泉皆法雨, 岩前雨滴是希声。
老夫共饱伊蒲馔, 多愧人天献食情。
马先生诗才卓绝,他作诗,往往下笔神速,顷刻而成,连古人也自叹弗如,
且诗句精练。他学富五车诸子百家,释典道藏,随手拈来,信笔入诗,所以显得辞雅意。其诗很少写个人哀愁,多是有关民生疾苦之篇,绝无吟风弄月之章。
1957年 ,毛泽东
、周恩来宴请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兼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的马老。这位著名的书法大师赠毛、周各一联, 赠毛泽东的是:
“ 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如一家。”
赠周恩来的是 :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
二联均为行楷,笔势苍劲,有金石气。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 ” 浩劫聿始,居住于杭州西湖花港公园蒋庄的
马先生也深罹其厄,被扫地出门。他一生心血凝聚的书籍古玩、信件手稿、碑帖字画也被查抄没收。精神的创伤和胃病的加剧,终于一病不起,延至日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五岁。弥留之际,作《
留别诸亲友 》五律一首 。 诗云 :
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
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
季札观周乐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周、召:地名,在岐山南部。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卫国的两位贤君)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诗经《国风》中的《王风》。周平王东迁,政权等于列国,所以洛阳一带的民歌也叫“风”),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读音yang一声,弘大之声)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姜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读音bin一声,地名),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
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读音feng二声,形容乐声婉转悠扬)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曰:“美哉!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读音kuai四声,古国名)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和乐的声音)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近,接近)而不偪(读音bi一声,侵迫),远而不携(离);
迁(变易、离散)而不淫(纵逸、惑乱),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疏散);施而不费,取而
不贪;处而不底(停滞、闭塞、平庸),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xiao一声,舞者所持之竿)、《南籥》(yue四声,一种乐器,象笛子)者,曰:“美哉!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濩》(读音hu四声,水向下流的样子)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胜任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读音chou二声,此出读dao四声,覆盖)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有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钴鉧潭西小丘记
&& 作者: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这篇文章
,和我们开发小瀑布的感受太相似了,所以老师就拿出来。
他说比如,柳宗元,到了山里或者乡下,一定会动手,改造景观,增加文气,我们也在这样做啊
精彩跟贴:
看來寫得很好,流水帳,最實在,是稅務人員看不到的自家密帳,才好哩。但其實不是流水帳而已,有許多「蒙太奇」,又夾敍夾議出入人我的,還有山光水色花紅柳綠的白描,也沒想到海印子的文筆如此靈光,期待續集!
我回台中教育大學第一節上課,難免跟學生談起這段不尋常的「旅程」,大家很有興趣。文章如用寫的較麻煩,本來我想讓人就那些談話整理出文字來,發在網上分享給大家。看到海印子的記錄,更為詳實,我想我的就不用再發了温玉
文如其人,海印子老师人很灵光呢!
多亏有海印子老师陪同老师师母,讓行程顺利又愉快.真好!
讀此,實在感慨。
今日之中國佛教,也是看似繁榮的衰落,20年前趙樸老就提出,佛教最緊要的工作,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可是20多年過去,金碧輝煌的大廟建的到處都是,新一代的大和尚也層出不窮,可是真正能傳承佛法荷擔如來家業的僧才在哪里呢?
於佛教,同樣:“復興佛教,除了從小培養的讀經教育,再無他法了。”
再謝海印子先生的一劑良帖。
看到王老师精神很好,心宽了许多。
我衷心的希望更多的人们关注并许身农村的读经事业。
& 陪着王老师的那位帅哥是谁?他的身上散发着飘逸的仙气,眉宇间充盈着睿智
果敢和坚毅,很有魅力啊。
&什么时代了他还用锥子修理瀑布,好玩吧,不过样子还蛮专业的。
看到最后才明白,那位帅哥就是本文的作者海印子先生,海印子先生就是眼前这位帅哥,但我仍然有点不敢相信。
&我认为海印子先生应该是位学富五车花甲老者,原因有二:
&其一:如此丰富的阅历需要太多岁月承载
&20出头就跑遍了巴山蜀水,曾经闭关,习静10年,看道教10年,配合道家的观念教授瑜珈课,曾数载游历名山,参访明僧高道,或是山野茅棚,川藏大漠,草原戈壁,灵山秀水,其间与道长、道姑、堪布、喇嘛的交往,还有对太极拳的论述等等,这些近乎游侠般的阅历飞腾瑰丽,在喧嚣的现代社会,竟然有人如行云般自由翱翔,如流水般自由流淌,海印子先生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很是迷人啊。
&最让人称道的是先生10年推广经典的感受,以及对博士的认识:
&大概这个目前的天下,虽以我孤寡之闻见,能使我觉得能讲理授教的人,也就是老师了;理行一致,又不以个人高下见解偾事,且以平常待之者,所见者无人过老师,当然,山居隐修者不计。君子一言而成就天下者,坚忍不拔,心胸敦阔,见识超群,气象恢弘,平实承担,称,举文化之旗帜者,实一人耳!此既是一大文化因缘,一者,一心也;大者,远大也,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为众生文化之大计,非以个人成就之小计;文者,承担圣脉,一心领众心,一志扬众志,不只当下,更立春秋;化者,不泥不执,清风化雨,柄光独耀,应机应时,化导十方;因者,因之而起,缘者,缘聚自成。掀天揭地的事业,精金美玉的人品!
&这正说出了我辈欲言而无法准确表达的言辞。
&且看习静10年,习道10年,推广经典10年……先生居然踏遍青山人不老!
&其二:深邃的思想需太多躬行实践的磨砺
&这篇游记行文看似疏散,确引经据典,通经博史,不时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如读经教育开发的见解
&没有教育的革新,我们谈什么做未来世界的主人。虽然世界文化多元化,但是不等于人性多元,纷杂的世界,多元的思想,宗教的冲突,价值的扭曲,没有哪个救世主哪个宗教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信你的教,我过我的节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人类的普遍的价值观,通行于所有的人性宗教哲学以及科学,也就是在越乎宗教哲学科学之上,为他们提供一种普遍的理性观念,在此观念之上,才可以安立各自的多元,那这个普遍的观念,不是宗教的说教,不是科学的利器,不是哲学的辩解,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可以贯穿的新文化。
&文化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解决世界问题,一个文化的创新,必须有个相对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母体,立于人本的孔子思想,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这个建树,只是,要打到这个建树,是通于科学哲学宗教的新教育学,所以要把新教育学开出来,是最最基本也是最最重要的事业,哲学大家教育大家不可谓不多,又有几人有此心胸和眼界,又有何人能有此学养,又有什么人肯真的继绝学开太平?这个世界没有我们的退身之地,这个是个共业,身处在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惟有大勇可以承担,惟有大智可以开出。
& 读到如此清晰的思路真是欣喜不已。
先生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入木三分,我曾见到过许多留守儿童,他们在孤苦中度过寂寞的童年,由于得不到母亲的关爱,留守女童遭遇性侵犯,成为少女妈妈的事件已不稀罕,这些孩子的眼中过早流淌着苍凉,虽然近几年社会推出了一些关爱措施,但基本无济于事,让新文化进农村无疑是个好办法,但做起来恐怕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啊。
&还有先生对道教的认识
&学仙者,三倍天子富,七倍状元才,无富无才,神仙也不会看你。我看道教已经十年了,虽然喜欢道家,可是我们总不能老让科学家来证明道德经的科学性吧,虽然有新道学,可是作为承担道家主体形式的道教,实在需要些大人才啊,可以预料的是,正统道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大兴,新道家,生命力勃发,德国法国的研究早就越我们之上,难道以后道家也要去国外学习?
&我的同学,读了3遍道藏,到了法国,发现那里的道家研究远胜大陆,结果到法国去读道学博士后,3年就是个出名的道家学者,真是让人莫名。
&中医在日本,端午节被韩国抢注,没想到道教也去了欧洲……
&文中写得最妙的是无尘殿
&在无尘殿听同样的鸟叫,那鸟不在外面,就在心中,沥沥分明,根本不在心外,再听,会另你喜悦,鸟鸣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鸟鸣,就好象进入了一个空境,你的一切外求的不静,到此都可以化为自己心内的静。
非有丰厚阅历和深邃思想绝然写不出这般美妙的文字,所以我固执地认为海印子先生是位的老者。
讀海印子老师的文章。我最欣赏是那份信手拈来的松。
(如同芙青所言“非有丰厚阅历和深邃思想绝然写不出这般美妙的文字”)
配上老师和师母“纯真”的笑容與神州美景美妙至哉極
“望陇得蜀争贤气,龙争虎斗几春秋,盖世尽往迷中死,何时肯觅圣前休”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
与海印兄相识也有好几年了,还从没有见他写过随笔、日记之类,真没想到他的文笔如此的好,于字里行间可见他的功底不一般,可谓深且厚者——感人处更在真诚与朴实间流露无遗!
与王老师认识也好几年了,以前我也算是读经运动中的热心份子,只是这两、三年来没有过多参与了。曾有幸见过王老师数次,一直为王老师的无私利他与悲悯天下的胸怀所折服,也为王老师不顾一切、有求必应、不惜身心疲劳的精神所感动,也从没想过并担心他的身体会垮……读海印兄的日记才得知,老师病的不轻,真是让我等后辈担心不已!惟有在千里之外祈祷与祝福了!
从相片上看,三年不见,老师憔悴不少,多半是累的吧!但愿王老师推广读经的事情越做越好!
我与海印兄因缘亦很特别,且一直很敬重他。他于传统文化多有研究,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心得,也拜访并亲近过不少的隐士高人、学者宿德,于学问追求一直孜孜不倦,实非我所能及!海印兄很有个性,正如芙青所评论那般,颇有“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字如其人”,或许网友们可以从文章中得识他更真、更实的一面!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头到尾粗略浏览了一遍,随喜赞叹。对王老师的学问,在长沙的读经交流会上有切身体会,演讲和回答问题理事圆融,才思敏捷,幽默而有大雅风范。我永远是王老师推广读经运动的忠诚拥护者。海印子前几年推广读经运动劳苦功高,在文化事业上志向坚定,见解独特,这次和王老师再续前缘,一起规划未来文化事业,我衷心祝福并乐见其成!
这是一次回归式的心灵之旅,当他平静而炽热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感动于诸位老师的博大、执著与坚韧,你们满怀历史的忧伤和时间的波澜,进行了近乎本色的赤子游吟,无论是农家小院的闲适还是开垦瀑布的调皮,无论是入静无尘殿的超脱,还是大唱佛赞曲的悠然,无论是看山赏水的恬静还是评字读经的澹泊,我读到的都是君子的坦荡与仁爱。各位老师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双重梳理和把握后,明天的阳光必将更加灿烂。
如今秋意渐浓,结露为霜,凝视照片背景那翠色欲流的大地,这个火热的夏季已成为生命中不灭的影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尤尼盐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