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残疾人保镖培训基地地有哪些政策

残联公布《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近日,2013年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公布了《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大会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带领下,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残联组织辛勤工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以下为公报全文。
2013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746.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尤其是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指导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大力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
在901个市辖区和2014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21.4万个,配备37.9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1458个县的1844个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年度新诊断0-6岁残疾儿童5.0万人。
开展视力残疾康复机构总数达到805个,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4.6万例;为29.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为12.9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8万名,有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12.0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已建设省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32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14个。年度新收训聋儿2.0万名,在训聋儿3.2万名;规范聋儿家长学校,开展家庭训练,共培训聋儿家长3.9万名;开展各级各类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共培训专业人员6448人;实施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4288名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资助4500名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开展彩票公益金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康复项目,为1.0万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各级康复机构共为3.2万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提供技术服务。
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1927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39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888个;培训各级各类肢体残疾康复人员3.5万人次;全国共对35.4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3.5万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6721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
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418例,开展宣传普及教育,为麻风患者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的机构1471个,其中,省级康复机构35个,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1436个;培训各级各类智力残疾康复人员1.6万人次;全国共对13.1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2.4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同时培训儿童家长。
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627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84.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79.1%,显好率达到66.2%,社会参与率达到51.4%,肇事率0.17%;解除关锁3702人;对46.9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建立了34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1.7万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
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128.3万件,其中装配假肢2.9万例、矫形器4.7万例,验配助视器12.5万件。
2013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全国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1万余人次。各地也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3489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94个,在校生7313人;其中聋高中125个,在校生5704人;盲高中27个,在校生1609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8个,在校生11350人,毕业生7772人,其中6200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753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8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其中视力残疾儿童0.5万人,听力残疾儿童0.5万人,言语残疾儿童0.5万人,肢体残疾儿童2.6万人,智力残疾儿童2.6万人,精神残疾儿童0.3万人,多重残疾儿童1.2万人。
2013年,残疾人就业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就业残疾人36.9万,其中,集中就业残疾人10.7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8.7万,公益性岗位就业1.5万,个体就业及其它形式灵活就业14.6万,辅助性就业1.3万。全国城镇就业人数445.6万;1757.2万农村残疾人在业,其中1385.4万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达到5357个,其中残联兴办2022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335个,37.8万人次城镇残疾人接受了职业培训。
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按摩机构迅速增长。2013年度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0111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5694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14704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936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334人和1043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四、社会保障
2013年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已有401.4万城镇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65.1%。在60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77.9万重度残疾人,其中73.1万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补贴比例达到93.8%。有56.8万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162.0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共有1638.3万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1.2%。在60周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重度残疾人314.0万,其中302.9万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补贴比例达到96.5%。有175.2万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的优惠政策。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628.1万人。
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296.7万,城镇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547.3万人,城镇264.8万和农村828.2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镇集中供养残疾人和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分别达到11.7万和65.2万;366.2万和92.0万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分别享受了稳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66.0万城乡残疾人得到了其他救助救济。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规范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5677个,共为16.0万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1750个;日间照料机构2000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1927个。接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到78.4万人。
五、扶贫开发
2013年,残疾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38.7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其中120.6万人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85.6万人次。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7.9万农村残疾人, 6.4万个单位和40.5万个人对贫困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残疾人扶贫基地达到6201个,安置16.4万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24.6万残疾人。
完成12.2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各地投入危房资金11.5亿元,14.4万残疾人受益。
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帮扶7684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安置6925名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贫困残疾人创办2372个村级农村店。
六、宣传文化
2013年,“中国梦”、“走基层”等国家重点宣传栏目推出了多篇有关残疾人内容的报道;结合“帮扶贫困残疾人”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推出扶贫工作系列深度报道《农村残疾人扶贫应该怎么办》;广泛开展典型宣传,组织媒体对全国11名优秀残疾人基层工作者事迹进行报道。全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残疾人题材报道40条,《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出88条,《人民日报》刊登相关社论、侧记和事业综述等80余篇。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20个,电视手语栏目36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539个,电视手语栏目227个。
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活跃,残疾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更加全面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以落实中宣部等11部委《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为重点,全国26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加强残疾人文化的意见,136个地市制定了本地实施意见;批准了全国32个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区)和10个内地与澳门残疾人文化示范市(区)创建;组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的5000余名演职员参加了声乐、器乐、舞蹈和戏剧小品四大类的比赛,少数民族节目超过20个,节目总数达348个,间接参与汇演的残疾人超过10万人,达历史之最;拍摄的残疾人题材电影《一生有爱》获蒙特利尔电影节优秀节目奖,联合摄制的电影《吴运铎》在俄罗斯举行的第十届尤?尼?奥泽罗夫国际军事电影节上荣获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导演奖。
2013年,残疾人体育工作以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能力和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为着力点,全面实施“自强健身工程”,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全国27个省(区、市)开展了残疾人体育健身培训、比赛及体育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6000多场次。全国累计培养审批了524名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全国27个省(区、市)命名资助了90个自强健身示范点;为中西部地区配发了35套健身器材,并纳入示范点统一管理;累计共资助建设自强健身示范点203个。组织第七次全国特奥日活动、特奥足球比赛及家庭论坛等系列活动,特奥运动员达到115.9万人。
举办了18项全国单项赛事,2200名运动员参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参加第22届世界夏季听障奥运会、第十届冬季特奥运动会等27项国际赛事交流活动。其中,参加第22届世界夏季听障奥运会获得12金、5银、8铜,位居金牌榜第四位。组织了27批次575人次的运动员集训,残疾人体育人才队伍和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注册登记的残疾人运动员达到6800人,审批的裁判员1188人、分级员45人。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达到31所。
各地深入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组织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254次,5.8万多人次参加;建设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达到596个;培训省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达到5352人;组织省级残疾人体育比赛114次,参赛运动员达1.3万人次;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已达207个。组织地市级残疾人体育活动4568次,63.6万人次参加;设立地市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1591个;培训地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1.2万人。
各级残联维权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开展。
2013年,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地方实施办法4件;制定或修改了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规章省级5件、地市级26件;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省级30件、地市级76件。全国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799次;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746次。全国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6606次,105.2万人参加;举办法律培训班1670个,9.6万人参加。
截至2013年底,全国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306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901个,办理案件7905件,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3096个,办理案件2.3万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743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464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国共出台了444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419个市、县、区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全国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3492次,无障碍培训3.6万人次;为13.6万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65.7万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全国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5.4万余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32.3万人次,其中集体访1145批次、1.8万人次。
九、组织建设
2013年,30个省级残联领导班子中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251个地市级残联在领导班子中配备了残疾人理事长或副理事长;1625个县级残联机关配备了残疾人干部;已建乡镇(街道)残联4.0万个,已建率达到98.0%,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4.6万名;已建社区(村)残协58.1万个,已建率达到92.6%,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53.8万名。
全国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已达11.1万人。各级残联共举办培训班3.2万期,培训机关干部、协会干部及残疾人专职委员76.5万人次。
全国共建立省级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5410个,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97.6%,市辖区专门协会已建比例96.3%;县(含县级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90.4%。
十、服务设施建设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094个,总建设规模424.1万平方米,总投资119.6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542个,总建设规模100.7万平方米,总投资32.7亿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353个,总建设规模78.2万平方米,总投资19.6亿元。
十一、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中国残联网站年度访问量达到6900万次,刊发各地残联稿件超过1.2万篇,内容更新总量达到1.6万条。全国33个省级残联、277个地市级残联和1307个县级残联开通网站,比2012年增加77个。33个省、291个地市、1779个县级残联实现网上信息报送与审核。首次将网站无障碍纳入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范围,对117家部委和省政府等网站开展无障碍专项评估。
中国残疾人服务网连续第3年开展央视龙年春晚(文字+视频)网上无障碍直播服务,访问用户超过28万人。为盲人提供图形验证码网上识别服务达127.4万人次。加强与社会专业招聘信息网站合作,提供残疾人专属就业岗位信息超过4000余个。连续组织7期淘宝网“云客服”招募超过1000人报名。
截至2013年底,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累计采集、收录持证和非持证残疾人4020余万人。结合全国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调查,采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需求信息1500余万条。作为国家权威的残疾人基础信息资源,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取得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编:王泽、盛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江门申报首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获批|培训|职业_凤凰资讯
江门申报首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获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期,中残联公布了全国311家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名单,其中广东省16家。由江门市残联与江门市侨乡职业培训学校共同申报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也荣列其中,成为江门市首家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信息时报记者 陈晓丹
原标题:江门申报首批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获批近期,中残联公布了全国311家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名单,其中广东省16家。由江门市残联与江门市侨乡职业培训学校共同申报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也荣列其中,成为江门市首家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信息时报记者 陈晓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20 08:51
01/20 08:51
01/20 08:51
01/20 08:50
01/20 08:50
01/20 09:56
01/20 09:56
01/20 09:56
01/20 09:57
01/20 09:57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1/20 08:01
01/20 08:03
01/20 08:33
01/20 10:25
01/20 08:01
01/20 09:34
01/19 09:53
01/20 09:34
01/20 09:34
01/20 09:35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842
播放数:316565
播放数:289110
播放数:694395
48小时点击排行[就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确定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通知
您好,你来到的是重庆市南川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就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确定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通知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
来源:本站
[就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确定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通知
残联发[2014]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垦区残联:
2012年,中国残联印发《关于申报首批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通知》(残联[号),决定在全国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挂牌命名工作。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了认真筛选,并完成了审核、申报。中国残联经过对各地申报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实地抽查、认真复核和网上公示,确定北京市东城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311家机构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具体名单见附件1)。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标识,规范管理
由中国残联认定的机构,统一悬挂“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标牌,标牌由各地自行制作(具体规格要求见附件2)。
各地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管理,规范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
二、加大扶持,完善功能
各地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建设,确保基地具备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实习、见习和就业的服务功能。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具体扶持办法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三、示范引领,促进就业
各地要强力打造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使之成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示范窗口,带动和辐射各级各类残疾人培训基地规范发展,全面提升残疾人的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要引领培训基地,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紧密衔接,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1.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名单
2.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标牌规格
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名单
(其余省市省略)
重庆市(10家)
渝中区巴蜀职业培训学校
南川区隆化职业中学校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万州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涪陵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江津特殊教育职业学校
北碚区红枫职业技术学校
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永川区益才技能培训中心
渝北区格兰云天康复保健培训学校
【】【】【】【】
重庆市委、市政府
重庆市政府网
南川区政府网站
南川区政府门户网
南川区司法局
南川区委组织部
南川区统战部
中国南川网
南川区人才网
南川区人口计生委
阳光南川网
南川区旅游局
残联系统网站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重庆市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
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我市成立国家残疾人培训基地时间:信息来源:孝感晚报字体:[
]视力保护色:
我市成立国家残疾人培训基地首批60名残疾人学开网店  (记者 韩和平) 昨日,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在市劳动就业训练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孝感市残疾职能技能培训班也正式开班。首批60名残疾学员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聆听专业的老师讲授电子商务和市场经济课。  由于身体的缺陷,残疾人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障碍,许多人没有一技之长,大多靠社会供养。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我市成立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意味着全市残疾人技能培训有了固定的“学校”。  据残联负责人称,培训基地不设门槛,聘请专业的技能老师,长年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开设电器修理、按摩、电子商务等适合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技能,凡是想学技能,身体条件许可的残疾人均可报名免费培训学习。培训完后,推荐就业,让残疾人独立自强,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训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