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陶瓷猫眼石鉴别小知识知识看哪些书

我想学瓷器和钱币鉴定知识,买什么工具和书籍好呢?_百度知道
我想学瓷器和钱币鉴定知识,买什么工具和书籍好呢?
瓷器必须要先看陶瓷史基本看透才能再研究别类书籍至于钱币能研究硬币收藏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瓷器看看耿宝昌写《明清瓷器鉴定》钱币看看华光普《历代钱币图谱》
明清瓷器学定
高倍放大镜
钱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正文
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阅读:)
近来,有些朋友或古陶瓷学习班学员们,向我提出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在这里谈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初学古陶瓷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读的用的都是几百年或几十年前写成的书,如明代《格古要论》、《天工开物》,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成书的《陶说》、《景德镇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陶雅》、《饮流斋说瓷》等。现代书籍只有1959年江西省轻工厅陶研所编的《景德镇史稿》。这些书是研究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及瓷业历史的有价值的参考书。这些书籍为我提高古陶瓷专业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参考的还有《文物》、《考古通讯》两个专业性的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发展很快,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都被吸收到各个门类的专业书中。以古陶瓷类而言,全国各地出了不少适合考古文博工作者阅读的专业书籍,带有专题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从市场上看,还有许多文物鉴赏、辨伪类的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有文物部门专业工作者编辑的,也有私人自己出资编辑的,较为混乱。而“文化大革命”前,无论是刊登文章,还是出版书籍都要经单位领导和专家审阅,是件严肃认真的事。初学者如何在鱼目混珠的各类文物图书中选择,确实是个重要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必读书,这也是我经常要翻阅的图书。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 学习古陶瓷知识,首先必须对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有概括性地了解。此书对古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陶瓷的烧制工艺、古窑址的分布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特点,有较清晰、科学、充分的阐述。按时代顺序,分章节介绍。读此书要精读、细读。当然,此书已出版20多年,有待修订。  叶疵裰吨泄盘沾煽蒲乘怠罚鸥?抵吨泄盘沾傻目蒲А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如何鉴赏古陶瓷过程中与古陶瓷的科学是分不开的。这两部书是近20年来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辉煌成就的通俗读物,为我们如何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古陶瓷中的各种外观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对陶器起源、传统制瓷的原料、瓷器发明过程、历代名窑名瓷的化学组成或特点和演变规律、烧造工艺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是两本易读易懂的古陶瓷科技著作,也是文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的鉴定与宋元以前各代瓷器比较,相对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明清两代皇室瓷器品种、制瓷工艺技术有一定承袭性,一个品种前后几个朝代均烧制,如果区别就必须对各朝代制品的风貌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耿宝昌先生从事古陶瓷鉴定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对明清两代官民窑瓷器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囊括了国内外所能查到的重要资料。对明清两代,包括民国时期各代瓷器品种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的特征,论述周详。每个年代结尾都将如何断年定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介绍给读者。这是―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本工具书。  叶佩兰著《元代瓷器》 元代不足百年,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元代景德镇创烧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但许多瓷器图书对元代瓷器介绍都嫌简略。此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元代瓷器的专门著作。图文并茂,共收录国内外元代瓷器实物照片资料700余幅。还吸收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有关元代瓷器考古研究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知识成果,对元代瓷器的发展状况及南北方瓷窑各品种的特征,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介绍。  李辉柄著《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在今天假古董泛滥之时,如何去研究和鉴赏古陶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件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都有精细、新旧之分。此书从中国陶瓷发展规律本身出发,概括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新品种及特征,略加叙述。并简要地介绍瓷器鉴定的基本访求,举例说明。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朝代特征,下篇讲时代的依据。书后为初学者如何学习研究及提高鉴定水平的问题,提出供大学参考的意见。是一部较系统研究鉴定古陶瓷方法的新书。  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这两部词典是博物馆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案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简明陶瓷词典》词目2441条,词条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各品种的基础知识解答,专有名词的解答,以及名家、名著、精品珍赏等15类。释文简明易懂,词条按笔画顺序排列,查阅方便。《中国古陶瓷图典》词目1603条,它的特点是为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排列顺序上,首先设定了类别一节,有分类概念和分期概念,然后在造型、釉彩、纹饰、窑口、款及工艺技法等方面展开释文。解说较为详尽。尤其在“缺陷、修复与作伪”一节,比《简明陶瓷词典》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环节,弥足珍贵。这两部古陶瓷词典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对照参阅,是博物馆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  我建议,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书,要常看,反复看,才能加强理解,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好的丛书,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名窑名瓷名家鉴赏》,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古陶瓷标本》都是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的,资料详实。另外,我还见到对地方窑瓷器研究的瓷书,如福建美术出版社《德化青花五彩瓷》、湖南美术出版社《醴陵釉下五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紫砂》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评论总数: 0 条 网友评论
专题热门标签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学习古陶瓷鉴赏方法漫谈--《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06期
学习古陶瓷鉴赏方法漫谈
【摘要】:正何为鉴定?鉴字是"鑑"字的简写(图1),鑑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类似大盘,有的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商周时期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鑑里放满水当镜子照人影。"鑑"字的引申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我们鉴定的时候,真器就是镜子,鉴定就是心中有真器这面镜子,也就是说头脑中有真器的形象,在鉴定的时候,用它来检验,符合的是真器,反之是赝品。学习古陶瓷鉴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古陶瓷是形象的实物,所以,仅从书本也不可能进鉴定之门,但是,通过阅读,能使朋友们增加一些
【关键词】:
【分类号】:K876.3【正文快照】:
何为鉴定鉴字是“鑑”字的简写(图1),鑑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类似大盘,有的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商周时期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鑑里放满水当镜子照人影。“鑑”字的引申意是一个人在照镜子。我们鉴定的时候,真器就是镜子,鉴定就是心中有真器这面镜子,也就是说头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伍秋鹏;;[J];收藏界;2009年02期
毛晓沪;;[J];收藏家;2009年04期
刘涛;;[J];农家顾问;2011年04期
毛晓沪;;[J];收藏家;2009年07期
陈晓军;;[J];艺术市场;2006年11期
;[J];收藏;2010年04期
伍秋鹏;;[J];收藏界;2008年07期
毛晓沪;;[J];收藏家;2000年02期
毛晓沪;;[J];收藏家;2003年06期
蔡森林;;[J];收藏界;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廷楷;[N];中国文物报;2004年
小宁;[N];中国民族报;2001年
吴晓毛;[N];美术报;2006年
朱清时;[N];中国文物报;2002年
赵云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宋挺 洪汝锋 周华俊;[N];丽水日报;2007年
耕读;[N];潮州日报;2007年
记者 刘玉珊;[N];平顶山日报;2006年
孙振国;[N];中国文物报;2001年
曾光;[N];中国文物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现在的位置:>>>>>>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近来,有些朋友或古陶瓷学习班学员们,向我提出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在这里谈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初学古陶瓷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读的用的都是几百年或几十年前写成的书,如明代《格古要论》、《天工开物》,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成书的《陶说》、《景德镇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陶雅》、《饮流斋说瓷》等。现代书籍只有1959年江西省轻工厅陶研所编的《景德镇史稿》。这些书是研究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及瓷业历史的有价值的参考书。这些书籍为我提高古陶瓷专业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参考的还有《文物》、《考古通讯》两个专业性的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发展很快,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都被吸收到各个门类的专业书中。以古陶瓷类而言,全国各地出了不少适合考古文博工作者阅读的专业书籍,带有专题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从市场上看,还有许多文物鉴赏、辨伪类的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有文物部门专业工作者编辑的,也有私人自己出资编辑的,较为混乱。而“文化大革命”前,无论是刊登文章,还是出版书籍都要经单位领导和专家审阅,是件严肃认真的事。初学者如何在鱼目混珠的各类文物图书中选择,确实是个重要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必读书,这也是我经常要翻阅的图书。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 学习古陶瓷知识,首先必须对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有概括性地了解。此书对古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陶瓷的烧制工艺、古窑址的分布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特点,有较清晰、科学、充分的阐述。按时代顺序,分章节介绍。读此书要精读、细读。当然,此书已出版20多年,有待修订。  叶疵裰吨泄盘沾煽蒲乘怠罚鸥?抵吨泄盘沾傻目蒲А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如何鉴赏古陶瓷过程中与古陶瓷的科学是分不开的。这两部书是近20年来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辉煌成就的通俗读物,为我们如何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古陶瓷中的各种外观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对陶器起源、传统制瓷的原料、瓷器发明过程、历代名窑名瓷的化学组成或特点和演变规律、烧造工艺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是两本易读易懂的古陶瓷科技著作,也是文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的鉴定与宋元以前各代瓷器比较,相对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明清两代皇室瓷器品种、制瓷工艺技术有一定承袭性,一个品种前后几个朝代均烧制,如果区别就必须对各朝代制品的风貌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耿宝昌先生从事古陶瓷鉴定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对明清两代官民窑瓷器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囊括了国内外所能查到的重要资料。对明清两代,包括民国时期各代瓷器品种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的特征,论述周详。每个年代结尾都将如何断年定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介绍给读者。这是―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本工具书。  叶佩兰著《元代瓷器》 元代不足百年,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元代景德镇创烧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但许多瓷器图书对元代瓷器介绍都嫌简略。此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元代瓷器的专门著作。图文并茂,共收录国内外元代瓷器实物照片资料700余幅。还吸收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有关元代瓷器考古研究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知识成果,对元代瓷器的发展状况及南北方瓷窑各品种的特征,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介绍。  李辉柄著《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在今天假古董泛滥之时,如何去研究和鉴赏古陶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件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都有精细、新旧之分。此书从中国陶瓷发展规律本身出发,概括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新品种及特征,略加叙述。并简要地介绍瓷器鉴定的基本访求,举例说明。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朝代特征,下篇讲时代的依据。书后为初学者如何学习研究及提高鉴定水平的问题,提出供大学参考的意见。是一部较系统研究鉴定古陶瓷方法的新书。  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这两部词典是博物馆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案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简明陶瓷词典》词目2441条,词条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各品种的基础知识解答,专有名词的解答,以及名家、名著、精品珍赏等15类。释文简明易懂,词条按笔画顺序排列,查阅方便。《中国古陶瓷图典》词目1603条,它的特点是为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排列顺序上,首先设定了类别一节,有分类概念和分期概念,然后在造型、釉彩、纹饰、窑口、款及工艺技法等方面展开释文。解说较为详尽。尤其在“缺陷、修复与作伪”一节,比《简明陶瓷词典》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环节,弥足珍贵。这两部古陶瓷词典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对照参阅,是博物馆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  我建议,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书,要常看,反复看,才能加强理解,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好的丛书,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名窑名瓷名家鉴赏》,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古陶瓷标本》都是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的,资料详实。另外,我还见到对地方窑瓷器研究的瓷书,如福建美术出版社《德化青花五彩瓷》、湖南美术出版社《醴陵釉下五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紫砂》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最新报价藏品
最新市场资讯
最新视频节目
最新拍卖预展
最新展会展览
中华古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古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华古玩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古玩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古玩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古玩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中华古玩网网所提供的拍卖公司网上预展、拍卖结果信息查询服务,目的在于更好的为拍卖公司及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信息服务,所发布信息均来源于各拍卖公司,除中华古玩网经与艺术家本人认证的CARS认证的艺术品外,中华古玩网不对艺术品信息中所代表的艺术品真伪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华古玩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华古玩网 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中华古玩网将会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内容。
5. 中华古玩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6. 中华古玩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或更正本网站任何部分之任何疏漏、错误。
7.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中华古玩网不负责任。用户应当自行承担一切因自身行为而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8.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服务热线:&&E-mail:&&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时间:0.719秒 22:49: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生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