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七子之歌 澳门的地方,怎么唱这首歌

《文明风》-- 容韵琳:《七子之歌》伴我成长
主办单位:福建省文明办
必须ie4.0以上浏览器支持
4 子网搜索:
更多链接:
湖州文明网
无锡文明网
梧州文明网
江阴文明网
府谷文明热线
鲤城文明之窗
福建青年文明号
宝岛文明风采
容韵琳:《七子之歌》伴我成长
在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我们记住了《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曲的澳门女孩容韵琳。在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纪念日前夕,容韵琳面对媒体,再唱《七子之歌》,畅谈少年梦想。
新华社记者 卓丹 摄
&&& 新华网澳门12月15日电(记者潘国俊
蔡扬)“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在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我们记住了这首《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的澳门女孩容韵琳。
5年后,再见容韵琳,是在金秋的卢廉若公园。当年舞台上童音稚气的小女孩现在是澳门培正中学初三的学生。大眼睛,腼腆的微笑,轻柔的说话声,和普通的澳门中学生没什么两样。
&&& 容韵琳说,她是唱着《七子之歌》长大的。
第一次去北京唱这首歌,是在澳门回归那一年的春节晚会上,当时她才9岁,还没有学过普通话。所以被问到那时是否理解歌词的含义时,小韵琳很坦白地说,不明白,只是唱歌。澳门回归祖国后,她每年都有两三次的演出机会来唱这首歌,加上学校推广普通话,小韵琳不仅咬字更准了,对歌曲本身也有了很深的理解:“澳门回归祖国了,就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
韵琳告诉我们,她平时的生活和澳门其他普通的中学生一样,没什么特别,同学们不会把她当名人对待。只要不影响学习,她都会接受演出邀请,因为在她看来,能代表澳门,代表祖国唱《七子之歌》,是荣誉,更是骄傲。
相同的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容韵琳的思想也在慢慢成熟起来。她说,她的理想是将来能去内地读师范大学,然后回澳门的母校当老师。“做老师是我从小的理想,因为老师可以教会小朋友很多东西,他们很伟大”。这个可爱的女孩,用她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普通的澳门少年的情怀。
&&&&&作者:
(您未登录,请
或匿名发表)
&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文明风]观点
文 明 联 盟
福州市文明办 厦门市文明办
漳州文明办 泉州市文明办 三明市文明办
莆田市文明办 南平市文明办 龙岩市文明办 宁德市文明办
省直机关文明办
主办:福建省文明办.
版权所有. 福建互联网新闻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Tel:2 __Fax:5唱七子之歌的姑娘叫什么名?
唱七子之歌的姑娘叫什么名?
《七子之歌》大家都不陌生了演唱这首歌曲就是时年仅9岁的澳门女孩容韵琳,99年澳门回归时正是她领唱这首歌的。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组诗分别为: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作者:闻一多  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澳门大三巴牌坊前纷纷照相留念《七子之歌·澳门》广为传唱,缘起澳门回归。  《七子之歌·澳门》是1925年闻一多先生写下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一首。是时中华“七子”澳门、香港、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旅大(旅顺与大连)飘零四散,掌控在英、法、日、俄等列强的魔掌中。  《七子之歌》中的其他六首,知者寥寥。
其他回答 (8)
9岁澳门女孩容韵琳
容韵琳(日-),中国澳门人。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献唱《七子之歌》而备受注目。此后经常出席不同的活动献唱。
七子之歌(闻一多)(转贴)& & 澳门:&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风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的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崖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洲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回到你的膝头来,& 我要紧紧的拥抱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说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 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如何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想念你!&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音乐领域专家时间:12-22&&&来源:&&&分享到:
核心提示: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在1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我们记住了这首《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的澳门女孩容韵琳。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在1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我们记住了这首《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的澳门女孩容韵琳。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拍摄记录片《澳门岁月》专题片,需要找一个能歌善舞的澳门小朋友唱主题歌,于是,容韵琳在澳门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演唱了由爱国诗人闻一多作词、广州音乐家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一晃15年过去了,昔日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也逐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女,在为澳门回归祖国母亲15周年感到幸福的同时,也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个伴随着澳门回归的小女孩的成长历程。&容韵琳的妈妈黄月丽说,小时候女儿爱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那时我们的普通话都不标准,怎敢上台演唱普通话歌曲?”哪知道,正是这个“不标准”让小韵琳中选!&当 时正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读二年级的容韵琳,被老师选中。她天天跟着老师逐字逐句纠正发音。黄月丽说,那时容韵琳学得很辛苦,后来几乎都要放弃了:“她只 知道这是一首歌,不晓得有什么意义和内涵。”容韵琳自己则说:“那时候,还把‘回来’念成‘奎来’呢!不过后来央视导演伯伯说,我不像经过培训的小孩,有 邻家妹妹感觉,所以选了我……”&
(编辑:dq1986)
大旗网内容聚合源于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SNS、新闻网站等,系自动分类排列,大旗网并不刊登或转载任何网站的资讯内容澳门回归15周年 唱《七子之歌》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 - 新闻滚动 - 评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澳门回归15周年 唱《七子之歌》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评校网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在1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欢腾时刻,我们记住了这首《七子之歌》,也记住了领唱这首歌的澳门女孩容韵琳。  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拍摄记录片《澳门岁月》专题片,需要找一个能歌善舞的澳门小朋友唱主题歌,于是,容韵琳在澳门几千名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演唱了由爱国诗人闻一多作词、广州音乐家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  一晃15年过去了,昔日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也逐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女,在为澳门回归祖国母亲15周年感到幸福的同时,也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个伴随着澳门回归的小女孩的成长历程。  容韵琳的妈妈黄月丽说,小时候女儿爱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那时我们的普通话都不标准,怎敢上台演唱普通话歌曲?”哪知道,正是这个“不标准”让小韵琳中选!  当 时正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读二年级的容韵琳,被老师选中。她天天跟着老师逐字逐句纠正发音。黄月丽说,那时容韵琳学得很辛苦,后来几乎都要放弃了:“她只 知道这是一首歌,不晓得有什么意义和内涵。”容韵琳自己则说:“那时候,还把&回来&念成&奎来&呢!不过后来央视导演伯伯说,我不像经过培训的小孩,有 邻家妹妹感觉,所以选了我&&”  最后正式前往广州录音的有两个小朋友,另外一名小朋友学过美声,普通话也标准,而容韵琳因为年纪小,时而紧张,时而哭着要找妈妈,普通话也不标准,“其中一句歌词&你快回来&,她老念成&你快kui来&,但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清纯,散发童真的魅力。”  “当 时并没意识到这个事情有多大,只知道要唱一首关于回归的歌,还要到广州录音,很高兴。”容妈妈回忆说,在那以前,容韵琳从没离开过妈妈和澳门一步。所以, 当爸爸带她到广州录音时,她一上车就哭个不停。最后,爸爸实在没办法,只好半路折回把妈妈也带上。尽管普通话咬字不太清晰,某些句段还大大方方走了音,但 这丝毫无碍于这首歌及这个9岁女孩,作为澳门回归的标志性之一,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和形象。  容韵琳稚嫩的嗓音、可爱的笑容赢得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澳门作为一个曾经“咫尺天涯”的地方,似乎也因为这首《七子之歌》而生动起来。  第一次去北京唱这首歌,容韵琳还没有学过普通话,不明白,只是唱歌。澳门回归祖国后,她每年都有两三次的演出机会来唱这首歌,加上学校推广普通话,小韵琳不仅咬字更准了,对歌曲本身也有了很深的理解:“澳门回归祖国了,就像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  5年后,14岁的容韵琳已经是澳门培正中学初三的学生,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一身朴素的学生打扮,和普通的中学生没什么两样。而她的理想,就是到内地来读大学。尽管现在看来,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本土的澳门大学。  以《七子之歌》一举成名,但容韵琳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我的成绩在班里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我的同学也把我当普通的同学,只是表演比较多一点。”  只要不影响学习,她都会接受演出邀请,因为在她看来,能代表澳门,代表祖国唱《七子之歌》,是荣誉,更是骄傲。  相同的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容韵琳的思想也在慢慢成熟起来,也激励着她成长。  谈到澳门回归祖国,小韵琳说:“最早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祖国的历史,唱了《七子之歌》后,我去了许多地方演出,才知道祖国原来这么大,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做个中国人真好。”  她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万里长城,长城就像一条龙,守护着中国,很雄伟,很壮观。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小韵琳也有梦想,她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做一名英文或舞蹈老师,因为老师可以教给别人许多东西,教别人做人的道理,告诉小朋友很多事情。  容韵琳就像邻家的小女孩,平静、腼腆,略带几分羞涩。但面对过去,她的心态却如成人般从容、平和。  她有机会参与更多的演出,她有机会出演广告,她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歌星,但她都没有去做,她仍然执著于自己当老师的梦想,她依然如其他同学般平静地生活。这其实就是澳门人的性格,从容、平静、安宁。
  评校网,详情请访问:
&&相关新闻
网友关注排行《七子之歌》演唱者容韵琳:心底里家是永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七子之歌》演唱者容韵琳:心底里家是永远
青春的羞涩浮现于容韵琳的脸上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陈文笔 摄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尹安学 邓琼
  小孩子离开了母亲很久,最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是最幸福、最令人感动的事情!
  我就是很荣幸在回归时表演的一个女孩,也不是什么明星”
  一首歌,让澳门回归别具一格。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0年前,一名白衣女童用稚嫩的嗓音,领唱澳门与祖国的难舍情缘。不甚标准的国语,对歌词的一知半解,都没有影响她作为澳门回归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常留国人心中。
  歌声感动了澳门,感动了中国。
  当年那个9岁的小女孩容韵琳,现在已出落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姑娘,并就读于澳门大学二年级。明天,在珠海海泉湾举行的珠澳青少年庆回归大联欢上,她将再次走上前台,引领澳门儿童合唱团的30名小朋友再次唱响《七子之歌》。
  学期末,又逢澳门回归十周年,从繁忙的学业和演出任务中抽出时间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容韵琳慨然说道:“十年前不太懂的这首《七子之歌》,现在理解了:小孩子离开了母亲很久,最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是最幸福、最令人感动的事情!”
  小女孩一歌成名
  容韵琳一家至今还非常不解:一首歌为何能让女儿“一夜成名”?
  容韵琳的妈妈黄月丽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女儿爱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那时我们的普通话都不标准,开始怎敢上台演唱普通话歌曲?”哪知道,正是这个“不标准”让小韵琳中选!
  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决定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作为主题曲。找谁唱呢?导演想到,让小孩唱最有韵味。随后,澳门一些学校的音乐老师开始教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当时正在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读二年级的容韵琳,以娇小可爱的形象,被音乐老师选中,虽然她更爱的是舞蹈。小韵琳天天跟着老师反复练唱,逐字逐句纠正发音。黄月丽说,那时容韵琳学得很辛苦,后来几乎都要放弃了:“她只知道这是一首歌,不晓得有什么意义和内涵。”
  澳门培正中学的颜展红是容韵琳读小学、初中的舞蹈老师,她说,容韵琳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澳门味十足,形象楚楚动人,极富感染力,“现在看来,这首歌影响这么大,感觉就是为她准备的,她在台上的每一个表现,都可以说是‘刚刚好’”。
  容韵琳自己则说:“那时候,还把‘回来’念成‘奎来’呢!不过后来央视的导演伯伯倒说,我一看就不像经过长期培训的小孩,有邻家小妹妹的感觉,所以选了我,哈哈……”
  就这样,容韵琳在1998年被定为《七子之歌》的领唱者,1999年又走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一唱成名!回归后频赴内地
  回归庆祝晚会上,容韵琳那“澳门普通话”响起,感动了亿万观看澳门回归的观众,人们在瞬间记住了这个穿白衣的小女孩。春晚之后,无数人更是通过各种方式要找容韵琳演出,内地很多年轻朋友还寄来了各种贺卡、信件。
  容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容韵琳的爸爸在一家服装店教人做衣服,妈妈在家当全职太太,照顾她和弟弟,家境一般,生活朴素。黄月丽说,容韵琳唱了《七子之歌》后,每月收到的信件很多,“我们不能打扰她学习,每封信都是我来回”。内地多个城市邀请容韵琳去演出:唱《七子之歌》,这一度让他们招架不住。黄月丽说:“我是从内地过来的,他们那么远打过电话来,我们怎么好意思拒绝呢?我们总是在不断调整计划,尽量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带她四处演唱。”
  韵琳说,澳门回归前后和回归5周年前后,很多个周末妈妈都要带着她赶到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演出,每次她都带上课本,在等飞机甚至在飞机上复习功课。每次一回澳门,就抓紧找老师补课,一点都没耽误,测验成绩照样门门优秀。多次来往于内地和澳门之间,还给韵琳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如今她的普通话已经大大进步,比一般的广东学生讲得都要好。
  有一次广州一家单位举办作文竞赛,容韵琳获奖了,主办单位想请她到广州领奖,最好再唱一遍《七子之歌》。但当时她正在准备高考,而且颁奖典礼还是在一个露天大广场举行,容韵琳的高三班主任殷长松犹豫了:“韵琳连人民大会堂也去演唱过,会同意去这个地方?”不过容韵琳只是与妈妈商量了一下,第二天就答应下来:“老师,别人办个比赛不容易,我们还是去支持一下吧。”
  在学校不享“特权”
  内地很多人估计会想:作为澳门回归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两度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小明星,容韵琳读书时是不是享受了特别照顾?
  一点都没有!在澳门,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女孩。
  容韵琳在澳门培正中学从幼儿园一直呆到高三,毕业才一年多,但现在在培正中学,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她,即便是高中老师听到“容韵琳”这三个字也会摇摇头,除了教过她课的老师。
  殷长松说,他曾向学校建议给容韵琳这样的“特长生”加分,结果遭到学校上下的反对,认为在成绩面前应该一视同仁。不仅如此,韵琳有时反而会被“冷落”。比如高三教室共7排座位,容韵琳有时坐3排,有时坐6排,与一堆高个子男生挤在一起,“班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总是根据视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变化位子。”殷长松说。
  殷长松说,在学校容韵琳穿着朴素,不爱说话,见到她时总是在看书。韵琳自己也说:“我就是很荣幸在回归时表演的一个女孩,也不是什么明星,大家不认识很正常啊!”
  心底里家是永远
  韵琳说,自己是从演唱完《七子之歌》后才开始学一些演唱技法的,也是为了在台上有更好的表现,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去当一名专业歌手。
  容韵琳说,小时候她很崇拜老师,很自然就希望长大后能当个好老师,教书育人:“不过上高中以后学到经济、会计科目,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兴趣也蛮大,出来的成绩也不错,最后选择进入澳门大学念工商管理。”至于毕业后的打算,她还没有给自己定下明确的目标,“应该也就是做贸易、做生意吧”。小女孩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容韵琳恋家。读高三时,深圳一家媒体采访她,问她打算考哪个城市的大学,容韵琳说:“可能会考上海的大学,因为我之前去过上海,发现自己比较喜欢。”报道一出,上海交大的招生老师就找到殷长松,希望他动员容韵琳到上海来,“什么都可以谈”。
  容韵琳最终还是留在了澳门,她说:“去内地演出,离开家一个晚上我也会想家。留在澳门就特别有安全感,知道她的每一个角落,很安心很快乐。”
  黄月丽满脸幸福地对记者说:“韵琳告诉我,妈妈,我本科毕业可能会去内地或者国外读研究生,但无论在什么地方读书,都会回来工作,留在你身边。”
&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子之歌 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