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我想你了应该可以在我身上看到未来的

非英语专业人士想从事翻译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按投票排序
搞清楚一些基本事实:1. 得长期吃苦,不断积累,时刻积累2. 靠专业翻译吃饭和玩票完全是两回事。3. 靠专业翻译吃饭和搞翻译培训完全是两回事。4. 坐在办公司里搞翻译和在翻译涉及的现场搞翻译完全是两回事。5. 所谓翻译高手,其译文经得起推敲,逻辑严密,词句符合原文的风格,从来不装逼,而且对翻译人员历来的错误了如指掌,不会把“约定俗成”当作挡箭牌,该破就破。 不要迷信权威翻译、名人翻译,6. 和你认真讨论翻译的人很少,就算有了,也容易引发骂战,特别是网络翻译讨论。所以,翻译让人孤独,看你能不能忍受吧。7. 你追求精确、完美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你钻牛角尖,却不用逻辑来说服你,而只是扣帽子。所以,你得准备应对别人不理解的目光。8. 多读古文,让自己的译文地道、简练、流畅。不一定要用古文翻译,但是古文不可不读。如今的汉语,受劣质译文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而把某些流行的中文当做地道的中文。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读的书太少,没有免疫力了,也没有辨别能力。
古文推荐:《东周列国志》《酉阳杂俎》《博物志》《虞初新志》《五杂组》《茶余客话》《小窗幽记》《万历野获编》《坚瓠集》《涌幢小品》《浮生六记》《老残游记》《拾遗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9. 专业口译讲究的是积累,临机应变不过是知识积累的结果和表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天练听力吧。说得俗一点,量变到质变。怕就怕你坚持不了。10. 高品质书籍而不是那些东拼西凑的劣质品:思果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陈忠诚的《词语翻译丛谈》《词语翻译丛谈续编》《辞书与译事》《词语翻译趣谈》《译仁译智》,马红军的《翻译批评散论》,钱歌川的《翻译的基本知识》,《余光中谈翻译》,黄邦杰的《译艺谭》The Thinker's ThesaurusOxford American Writer's Thesaurus11. 真正的高手、牛人只说自己专业内的东西,不会在专业外装专家。高手都是细心的人,不会放过任何细节,翻译领域没有什么“读书不求甚解”。高手都是直接回答问题问题,针锋相对,不会拐弯抹角,不会找各种理由搪塞提问的人。高手也有不懂的东西,只要不知道就会大大方方地承认,而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不会掩饰自己的不足。你可以用这些标准去判断你遇到的人是不是高手。当然,这只是我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12. 工作上需要上下文才能翻译的话,那就努力搞清上下文。如果是学习/翻译练习的话,不要一遇到没有上下文就说没发翻译,因为那时候你正好放飞自己的想象,给自己想到的上下文提供各种版本的译文。如此一来,等到你遇到相应的上下文了,翻译起来自然就轻松许多了。13. 翻译不要怕丢面子。努力翻译,尽最大努力。这样还犯错的话,那就勇敢接受,向同行请教,找出原因,找出改正方法。没有错误的话,那就没法发现不足。14. 如果你刚入行的话,那就给自己定个2年的期限,这期间不要过于在意工资,要重视经验积累,因为后者才是你的财富,才是你要高工资的资本、筹码。一旦有了经验,那你就有底气了,那时候就得好好谈工资了,满足不了你的要求,不要轻易接活。比如,你去石油钻井现场当翻译好几年了,那就资本雄厚了,那时候千万不要干掉价的事情。15. 很多人的翻译遇到很多人点赞/支持,译者本身也有些水平,点赞的人里面也有高手,可是这并不是说出来的译文就是高质量的东西。切记切记。有一点要记住:很多时候真理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翻译行业也不例外。16. 分工很细的翻译和一人打理所有的翻译,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后者表示这个翻译要负责本行业所有的翻译,而不是只负责某个环节。有些人在石油行业的安保部当翻译,有些人在HSE部门当翻译,有些人在净化厂当翻译,有些人在井场当翻译,有些负责调试部门的翻译,有人负责培训部门的翻译,还有人负责作业移交团队的翻译,又有人负责实验室的翻译,还有负责维护部门的翻译。各自都有好处。17. 翻译行业爱吹牛逼的人太多了,伪专家太多,动不动就拿自己的经验说事的人太多了。而随时露一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太少。很多人的问题都是别人遇到过的,当然解决起来就是轻车熟路了,也就体现不出技术含量。新课题才是衡量水平的标尺。18. 所谓翻译证书,什么CATTI口译笔译多少级多少级,不要太看重了。除非你是搞一些很泛的翻译或者到培训机构、翻译公司,否则这个东西就没用,没发给你增加多少筹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是搞专业翻译,石油、纺织、电力、汽车、化工……,那你只要有基本的英语使用能力,然后再和这个行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多打交道、了解工艺流程,有个几年经验,那就完全能胜任翻译任务了,而和你同样入行的人人,如果同样不懂专业的东西,只不过有个什么CATTI之类,那你们就没啥区别,证书持有人并不会比你学得快、多,因为你们都得从头学起。到时候,你们俩拼的就是入行之后的勤奋程度。所以,那些证书大可不考。夯实自己的基础,抓住机会,这才最重要。不要跟风,不要浪费时间,不要听别人吹牛!19. 翻译注重双语能力基础上的【双语转换能力】,所以翻译有三点:英语好,汉语好,转换能力强。三者不可偏废。现在缺的是“转换能力”。
你想从事专业翻译?那其实比英文专业的还好搞一点。假如你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并且非常熟悉相关的术语,并且在英文阅读和理解上也没什么障碍,那就上 google 搜几十家国外的翻译公司挨着投简历吧。不需要你有很强的英文表达能力,但一定要有非常不错的英文理解能力以及流畅的中文文笔,因为国外大点的翻译社都是要求译员的译文语言必须为母语,不像国内这些翻译社,完全乱来,为了省成本尽找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做中英笔译,读者是中国人还好,要是给外国人看,没几个作品能见人。若对方公司看得上你的简历,会给你安排相应的试译稿,大概 300 英文字以内,搞定这个试译稿,基本上就可以签约了。价格的话,50-80 刀/千英文字比较合理,具体的自己去谈。稿件数量稳定的话,月收入还是十分不错的。另外,除非是在刚入行的前半年到 1 年,否则非常非常不建议去和纯本土的翻译社合作,主要原因是价格太低,能给 80 元/千英文字的公司都不算多,给到 100 元就算得上良心企业。如果自身英文水平还不够,那也简单,找你所在专业的英文原著来看,看完后认认真真地翻,每天翻个 1 千多字吧,几个月后大概 10 万字弄完时,也就差不多有资格开工了。我接稿子之前是对着 Windows 以及各种软件的英文帮助文件做翻译练习的(一般都是接的 IT 类稿件)。忘了一点,必须学会 Trados、SDLX、Passolo 这几个翻译辅助软件的用法,当然,也不难,用心的话,几天就可以掌握自由译员需要用到的功能。精力允许的话,Wordfast 和 MemoQ 也去学下,这些都是国外翻译公司一般会要求译员使用的软件。对了,还有件事得提醒下,没必要去做专职翻译。我曾经收到过全国排名前 20、成都本地也算排得上号的翻译社发来的 offer,给的薪资大概是底薪 ,月最低译量 5 万字,超出部分 30 块钱/千中文字,HR 告诉我说他们公司内该职位的一般月薪在 ,未来根据考核逐级提升底薪和提成。是的,就这么点工资,你没看错。如果你是奔着管理岗位去的,那这种职位干干也无妨,当然,我也不确定你干多少年才能进入中层管理。总之,干了这么多年,为国内打苦工的许多笔译各种不值,图书翻译的回报就更惨淡了,但做这个的很多是为了理想为了兴趣,暂且不说,另一方面,市场就这样,我也无话可说。早点去和国外翻译社接触才是正道,国内的,就绕开吧。好像跑题了,无所谓了,愿意了解的就看看吧。
楼上几位,尤其是目前排名第一的那位,说的都非常中肯,道出了翻译市场的尴尬。本人就结合自己的若干粗浅经验抛砖补充一下,恳请各位指正。国内的翻译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雇主对翻译和语言从业者的误解加上市场上的恶性压价竞争,导致国内的自由翻译市场基本上是“稀缺人才坐地要价,可替代劳动力恶狗扑食”的局面。例如曾经有一位朋友拖我找西班牙语专业加金融知识背景的口译,负责某大型央企前期商务谈判翻译,价位是半天三千人民币。机缘巧合,我以前也帮一个律所做过外商在华设立分公司的谈判口译,半天只拿了500,外加一顿还算凑合的饭菜。而网上40人民币笔译一千字的翻译也是比比皆是。可以说在自由兼职市场上,可替代性越高越不值钱,楼主如果决定进入,一是语种要选对,二是专业要深厚。为机构工作的专职翻译会好一些,比较稳定,失业和温饱问题可以暂时不考虑。但是基本上如果做几十年的简单重复劳动,对技巧磨练有帮助,却无法培养你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都把翻译作为销售岗位必备的职能来招聘人才(比如许多中资企业在亚非拉地区派驻的人员),适合长远发展和转行。政府部门也是一样,外交部的很多高级领导当年都是翻译出身但是最后不做翻译了;我现在的老板当年也是英语专业,在某部委做了很多年科技翻译渐渐转行为外事联络方面的负责人,最后跳到了某国际组织做管理。而反观纯做翻译,对个人核心技能没有什么培养的岗位,很难实现个人的长久发展。我们来举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吧,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同传,同传的最高境界是复语同传,复语同传的最高境界大概要数联合国的复语同传了。我的几位校友现在在联合国做同传,当年都是译训班出身最优秀的几位。他们反思自己在联合国工作的三十年,感到虽然工作在待遇,压力,地位等各个方面都让人非常满意了,但是一模一样工作做一辈子毕竟还是比较单一。个人认为,翻译可以作为一项爱好,也可以作为一项副业,但是难以作为终身事业来做。在中国人普遍英语越来越好,甚至法语西班牙语都有越来越好的前提下,翻译作为一项支持性的行业,毕竟其本身难以成就事业。当然,如果语言基础扎实能以此打开平台,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北外的几位校友为例,可参考高志凯(邓小平的翻译,去耶鲁读了JD后辗转投行数十年现在做中海油副总)等人的经历。如果是语言专业出身,缺乏某领域背景,或许在一个很好的机构做翻译可以成为你转行的跳板。而如果你本身学的就是其他专业,建议不要做以翻译为职业,这不是一条捷径,但可以作为兴趣爱好和业余外快来源。
引用黄灿然先生的文章《给未来的译者——谈翻译的十个条件》来回答。
仅仅热爱翻译是不够的。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作为年轻初学者,这直接反映在你的理解力上。你现在才二十多岁,即使是读汉语或汉译的理论著作或论述,以至诗歌或散文,可能也还有理解障碍,这是因为你还没有较高深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是与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分不开的,甚至影响你的判断力。假如一个出色译本是这样一种概括和抽象的产物,而你读不懂,你就有可能归咎于翻译不好。相反地,你也有可能把一个译得不大准确却似乎好懂的译本,当成好译本。在汉语或汉译里,你觉得似懂非懂的,一个老练读者看来,却是明白的。你把似懂非懂的东西译成似懂非懂的东西,在你看来没问题,但有经验的人一看就是误译。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其他领域都有神童或早熟的天才,翻译领域里没有。一个译者三十五岁能出版一部自己后来不汗颜的翻译作品,已算是个幸运儿。我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幸运儿。  虽然你的阅历和理解力会增加,但不见得就能因此而自动在十年后以至二十年后变成一个具有高度理解力的出色译者。有不少譬如二十年前就做诗歌翻译的人,翻译质量原本就低,二十年后其外语水平几乎从未提高过,数量却不断增加。而他们都不自知。这是一个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自己外语水平低而不知道自己外语水平低,或装作不知道,因而不知道需要去提高。一个勉强的类比是,在文学创作中,很多人水平奇低,却一辈子乐此不疲。对这样的热爱或热情,我是持严重保留态度的。有鉴于此,我想给你一个建议:要自强不息,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但又鉴于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我提出以下十点,作为你全面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的指针。一、大量阅读汉语著作。现在你也热爱创作,因此,这应该不是问题。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你的阅读量将会大增。 二、大量阅读汉译著作。一般来说,热爱创作的人也热爱汉译著作,因此,这也不是问题,尤其是随着你创作力提高,你对汉译著作的胃口也将提高。三、就你而言,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和著作。这是最关键的:既是你避免仅仅成为热情的译者的重要一步,也是你将来可能成为优秀的译者的重要一步。如果你平时有阅读中文报刊、著作和中译本的习惯,那你也必须培养阅读同类英文报刊、著作和英译本的习惯。英语的难度,最终不在词汇或生字上,因为意义都在上下文中。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所有词汇和生字你都彻底查过了,甚至都能把那段文章和那个句子背下来了,可仍然不明白。读英语作品就像移民,你必须越出你原来的舒适区。你在英语读物的世界中,最初是人地生疏,无所适从,也不知所谓,无比自卑,无比沮丧。但你会适应并奋发图强——不过如同移民,你别寄望很快适应,可能需要三五年,十年八年。不要紧,那地方最终会成为你的新舒适区。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前几天看过的某篇文章里提到的某件事,到底是从汉语文章还是英语文章中看到的,你就算大功告成了。那么,如何开始呢?这很简单也很困难:不求甚解地读,似懂非懂地读。如同读中文:请问,你读了这么多母语文章和著作,能自如地写中文,可你一年查过多少词典?我不是说你要完全放弃查英语或英汉词典,但既然你喜欢做翻译,那你就可以通过每天做一定数量的翻译来查词典和学习生字,翻译之外的英语作品阅读,则应完全不查词典或每小时查不超过譬如说十个、五个、三个、二个、一个生字,视乎你的实际需要而定。四、这也是同样重要的一步:虽然你喜欢写诗译诗,但你最好暂时不要译诗,或只偶尔译诗,而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翻译评论。为什么翻译评论?因为评论最能考验你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另外评论也是现当代最新鲜、活泼和多样的文体。你的英语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你译诗时可以蒙混过关,但译评论时就无可逃避。这不是说别人来监视你或挑剔你,而是说你自己知道这些文章虽然理解起来困难却本应是清楚明白或被假设是清楚明白的,如果你不懂,就是真不懂,而不是像诗歌那样含混。如果别人替你校对,含混处一指出来你就豁然开朗。当你可以无碍地读一篇评论文章,又能基本上无误地把它译成中文,那你就具有相当的理解力和翻译技巧,这个时候再来译诗,就事半功倍。你也就会发现,诗歌其实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含混。  你曾问我为什么不多译些诗,而译那么多文论。你似乎暗示说,太可惜了,不多译些诗。但我正是把翻译文论来作为翻译诗歌的稳固基地。我译文论,是为了增强英语理解力和汉语表达力,补充能量,更新自己,隔几年译一两位诗人或译几批诗。由于带着新的视域,新的能量,新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达力,译出的诗歌品质才会有所进步和提高,以及有所不同。另外,我确实非常喜欢文论这种体裁,它最能够把我对现代汉语的直觉表达出来。我还希望我的译文能给有这种共同直觉的读者提供营养和支持,而他们可能已经是或将会是现代汉语写作的活跃参与者和生力军。  现在我们谈谈第五个条件,就是选择力和判断力。这是你将来能否成为一位优秀译者的关键。太多有兴趣于诗歌翻译的人,都喜欢拿些名家的译作来比较,或拿现有参差不齐的译作来比较,然后给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判断,或提供自己的改善版。但是在别人译作的基础上判断文字好坏,实际上与判断原著的好坏没有差别,而判断标准无外乎中学教师批改作文式的趣味,以及仅限于文学小圈子的审美。他们把大部分心思用在遣词造句上,结果往往是,他们提供的译文都看上去四平八稳,实际上毫无锋芒、力量、细微差别。这还不包括他们根据别人的理解来理解,而根据别人的理解来理解是害处极大的,例如失去独立的个人感受力及其新鲜感,被误译所误导等等。靠自己独特和独立的感受来译,相当于写文章提出独特和独立的见解,而拿自己的译作来与名家译作比较,或修改名家的译作,则相当于写文章讨论别人独特和独立的见解,虽然样样周到,但毕竟缺乏原创性。当我们独立阅读一首诗并有深刻感受的时候,我们已经接受了一股灵气,如同在创作上当我们对事物有深刻感受的时候我们也是接受了一股灵气。翻译这首诗时,虽然我们还要做很多其他功夫,包括查字典,但我们主要是努力把那股灵气表达出来,如同创作时把那股灵气表达出来。而比较或修改名家名译,就如同面对一首原创的好诗,在还没有接受到那股灵气的情况下就对它评头论足。  我不是否定名家译作的价值,相反,应重视名家译作的成果,但不应把我们自己不成熟的实践参与进去——那怕自己是成熟的,也不应参与进去。把自己的实践拿来跟名家比较,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唯我论的倾向,这样当你敢拿出来,尤其是如今网络畅通,随便都能发表出来,变成公开的,这便等于是肯定自己。还有比这妄自尊大的吗?妄自尊大还不算什么,但还有比这更有损于自己的精进的吗?而译作如同写作,当你敢于拿自己的东西出来跟名家比较,那意味着无论你的译作多么糟糕,都会有人欣赏的。我们都看过太多平庸的作者,平庸了整整一生,而且还成群结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一层次的平庸作者和读者太多了,他们都巴望着更多平庸之作供他们消耗。重视而不比较,专注于深入感受和体会各名家的译作。比如说某外国诗人有三个译本,你就专心把每个译本都读了,甚至不深读也不要紧。如果他们都是优秀译本的话,你也许会先倾向于喜欢其中一个。但是任何译本,哪怕是整体上高水准的,也会有一些低水平的发挥。而低水准的,也会有个别的高水平发挥,即使不是高水平,也会因为译者某些语言取向与你暗合而为你所击赏。这意味着,你要当一个真正忘我的读者,而不是作为一个译者或未来译者而阅读。当你判断时,你也是作为一个忘我的读者而不是参与者,这样便具备了独特感受和独立观点。你作为译者的修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相反,拿自己的东西去跟名家比较,或修改名家的译作,往往只会诱发虚荣心。  但你如何真正地开始翻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去发现未被译过的外国作者或被译过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者。这就要求你以广泛阅读原著作为基础,而且同样是首先作为一个忘我的读者。当你读到好东西时,你便有了想译介过来的冲动,这个时候,便是你身上那个潜在的译者现身的时候了。这也是你在前四个条件的基础上行使判断力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判断,你同样有可能是一个虽然热情却平庸的读者。而一个优秀的译者,首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中文读者,其次(或更准确地说,同时)应当是一个优秀的外文读者,即是说,你要通过大量阅读,包括参照自己成为一个优秀中文读者的经验,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外文读者,能够看标题就略知文章水平,读文章第一段就能进一步从其语气或文字功夫判断其好坏,如果是好的,再读该作者另两三篇文章即能知道这是偶然佳作或这位作者是整体地高水准的作者。当然,读诗不这么容易分辨,参照系统更复杂,有时还得靠偶然因素或运气,如同我们读当代汉语诗人或汉译外国诗人那样。当你外文读得多了,见识广了,还可以回过来影响和提高你作为一个优秀中文读者的判断力。  第六个条件,不一定是真理,却针对一个普遍现象。年轻的翻译初学者,十之八九——也许还不止——是调动自己的资源来翻译,这看上去似乎没错。问题是你的资源根本就是有限的,而假如你翻译一位大师,你如何用你有限的资源来翻译呢,当然是让大师来模仿你。结果可想而知。这便涉及到翻译的文体的问题。就这个例子而言,你应先模仿翻译体,进而模仿大师。所谓翻译体,是倾向于比较直译的文体,不少高水准译文,尤其是文论和理论、社科著作,都是这个倾向的。报刊文章的翻译,也是这个倾向的。你在这个时候发挥你自己的个性,很容易捉襟见肘。倒不如多译些文章,翻译过程中尽量把每一个基本语言单位都译出来,句法结构也尽可能抄过来,但又要保持现代汉语适当的流畅性。我们一般的翻译概念是原著→译入语(即母语)。我这个概念则是原著→翻译体←母语。当然,这里的母语,并不是全部汉语资源,而仅仅是你个人十分有限的汉语资源。你把原著的资源移入翻译体,也把你的母语资源移入翻译体。由于你同时是一位正在从事母语文学创作或有意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作者,因此译入翻译体就对你更有利了。简言之,如果你译入翻译体,你将放弃你自己原来某些风格上的偏爱和取向,而经过翻译体的磨练,你将扩大你的母语创作能力,包括句法、文字和意象的组织力和表达力。在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之后,你的翻译体能力会反过来扩大你的母语判断力和领悟力。达到更高境界时,可同时以翻译体来占有原著和母语,也即偏重翻译体,兼顾原著和母语的特色;也可偏重母语和翻译体,兼顾原著特色;又可偏重原著和翻译体,兼顾母语特色——最后一种也是较欧化的选择。幸运的话,你也许还能同时兼融三者,去到一个“语出自然”的境界,即是说,随心所欲没有章法却自成一家。  我之所以提出译入翻译体这个概念,是因为我看到太多人,包括你,把原著译入自己有限的母语和有限的趣味,结果是自己虽然已陆陆续续从事三五年或十年八年的翻译和创作,却两方面都没有进展,基本上语言、措词和文体、风格都在原地打转,也就是绕着自己的趣味打转。另一个不利倾向是,永远使用同一个语调,那也基本上是你自己的语调。也就是说,自己的创作与自己的翻译基本上没有界线。而一位原作者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格和文体,晦涩或简洁,只要译入翻译体,以及只要译者理解力过关的话,其水平都不会差到那里去的,即是说,可读性都是相当高的,至少不会太低。  简言之,应通过译文来改变自己,而不是用狭小的自己来改变译文。  但你会问,有没有更好的选择,难道翻译体似乎成了唯一可能的选择?有的。还有更好的选择,那是大作家式的翻译家。这是一个最有可能成为伟大翻译家的选择。也即,在前几个条件的扎实基础上,译者把自己培养成如同一位杰出作家,甚至也有杰出作家的种种怪癖。这种译者,是真正的翻译家,自己不创作,但性格和修养都完全是大作家型的,并把所有作家修养都灌输到翻译家身上。像英国的阿瑟·韦利,本身是一位比诗人还诗人的诗人,但不写诗,好像除了很早的时候写过几首。中国诗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奠定的,白居易闻名世界也主要是他的功劳。日本文学的翻译,他也是大宗师。就中国而言,傅雷也是一位作家型的翻译家,你检查傅雷的言行,样样都像个独立不群的作家。他也像韦利一样,把作家的个性都发挥在翻译作品中。  但这样的作家型,而且是大作家型的翻译家可遇不可求。我提出的模式则是可求也许还可遇,而且也最有利于汉译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七个条件是善查词典和工具书。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英语水平本来就低,却又爱偷懒,不查词典,或不善查词典。如果想弄通每一个句子结构和意义,就得耐心查词典和耐心看例句。我不得不说,我翻译第一篇文章和第一批诗时,配备的词典就已经跟专业翻译一样齐全了。当我到报社上班做国际新闻翻译员时,也就是我学了七八年英语时,我配备的主要词典和工具书与报社的一模一样,而且我有很多词典还是报社没有的。难道我竟有买词典的天赋?不是。因为我笨。也因为我小心翼翼。我必须根据词典的解释和例句来研究我面前要翻译的句子的意义。每一个翻译的句子都要有根据——当然,自己觉得有根据的,未必就是真正的根据,即是说,自己觉得终于弄通的句子,未必就已经真正弄通,但至少自己当时知道哪里没弄通。每个姓名每个地名也都得有根据,每本书名和作者名也都得有根据。这样,虽然仅仅是译一篇文章和一批诗,便发现这本词典缺那个姓名,那本词典缺这个地名,这本词典缺那个字的解释,那本词典缺这个字的例句。于是乎,词典一本接一本地购置,有整整一个书架。互联网是一个庞大而方便的图书馆和工具系统。基本词典,包括英汉词典、人名、地名词典、文学词典、音乐词典等等,依然必须继续使用,在这个基础上广泛利用网上资料。但我发现很多电脑时代的年轻人,似乎也并不大懂得利用互联网。举个例子。最近有一位新认识的年轻人,想学译诗,还拿了我也译过的一首诗来译,给我看。这位年轻人所据的原文,与我所据版本是一样的。但译诗中一个字有出入。这位年轻人利用的是网上资料。由于那本原著不在手头,于是我上亚马逊网站查原书,一看,原来是年轻人所据的网上资料,那个字拼错了。一般网页上的文章,都是不大可靠的,错别字百出,如同中文网页文章一样。应以实体出版物为根据。如果有疑问,就查原刊物或原书,而原刊物和原书如果网上能查到(pdf版或扫瞄版),当然最方便快捷,如果查不到,要上图书馆查,或购买原著。这类情况,包括假如我们译一篇从网上下载的文章,但有解不通之处,就得查文章原出处例如刊物或书本;以及假如文章引用另一篇文章或另一本书的文字,但解不通,也应查回引文的出处,因为文章作者可能在引用时出错了——这方面的出错率是颇高的,原因是作者对自己的文字可能很敏感,但对所引文字往往没有耐心去细看。  可以说,就我译一本书而言,如果没有英汉词典尤其是《英汉大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我简直寸步难行;同样地,如果有英汉词典而没有庞大的互联网作为工具书和资料库,我也简直寸步难行。即是说,两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如果你仍不懂得善用英汉词典,那你的翻译水平和理解力不会高到哪里去;如果你还不懂得善于从网上查各种资料,那你的翻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样很低。同样一篇文章一个句子,同样一本词典,别人能查到而你查不到,这代表什么呢,除了技术和经验外,最大的可能性是你太懒太没耐性。而懒和没耐性是翻译的天敌。这个弱点不克服,就别提做翻译了。为一个词而把大词典的整页解释和例句都看一遍,应视为最起码的步骤。第八个条件是校对。这是耐性的最大考验。太多人对自己的文章连多看一两遍的耐性都没有,何况是拿着原文和译文极不方便极折磨人地一遍又一遍对照检查。这也是成败的关键:假如你理解力非常好,譬如说可以打一百分,但你没有耐性做一遍遍的校对,那么你的成绩可能只有八十分,在别人看来也等于说你的理解力只有八十分。这首先对你就十分不公平,是你自己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我们已假设,你的理解力是顶尖的。换一个画面,如果我把这二十分错误具体化,变成两百个错误的句子,并跟你说这些都是误译,要你重译,你是有能力看出错误并改正过来的。哪怕我不把这些句子具体指出来,只跟你说这本书里隐藏着二百个错误,你也有能力去找出来并纠正。但校对的困难在于,这二百个错误散布在一本书的译稿里,你必须自己去发现并纠正过来。  现在我们谈谈必要之恶。既然你是年轻人,你必须练习,就像所有人都必须练习。我文章开头说过,你受年龄限制,有些高度概括或抽象的东西即使是母语著作你也未必懂。即是说,如果你要有较好的理解力,那大概要到三十多岁。那意味着,你最初十年八年的译文肯定会有不少错漏的。我自己早期的译文,偶然校对一两篇,也有很多错漏,现在各方面经验较丰富了,尤其是理解力和校对的耐性都提高了,正开始抽空对旧译进行修订。傅雷早期的译文,他自称错漏百出,后来都要推翻重译;但也正是早期的教训,促成他日后的严谨。因此,我想我们还是回到先译文章这个建议。译文章可扩大你的练习范围,而且一篇文章有些错漏,也不致太过损害性。所谓的损害性,我是说假如有一部重要作品,且有版权,你译了,出版了,但错漏多,岂不是把人家的作品毁了,而且别人重译的机会也因版权问题而被你扼杀了。文章你还能随着自己有空闲和随着自己理解力、表达力的提高和改善而逐步修订,现在网络方便,还能修订后重新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这里不妨再强调一下,傅雷有能力看出自己以前错漏百出,是因为他自强不息,持续精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有前车之鉴,他便学会谨小慎微地校对自己的译作。这样便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成熟的傅雷便崭露头角。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错误和尽早磨练校对的耐性,不妨找个有经验者替你校对若干篇。校出来之后,你就会有羞耻感。羞耻感愈严重愈好,因为这将激发你自己做校对的动力和锻炼你的耐性。校对有几种。译文初稿通读一两遍,做中文修改,碰到疑问时查回原文。然后进入原文与译文对字遂句对照校对,多少遍也不嫌多,但至少要三遍。然后再通读,同样多少遍也不嫌多,但至少要五遍。最后是只读原文,如同通读译文那样,遇到自己陌生的句子,或觉得与记忆中的译文不同的句子,就查回译文。然后再通读译文。在经过中文通读、原文与译文对照、原文通读这些步骤之后,你对译文的熟悉程度应可达到要是出版社编辑或校对员悄悄给你改一个字你也能觉察的程度。无论你在交稿前做了多少次校对和通读,出版社的校样都是最重要的,因为那基本上就是出书的格式,排版都基本上确定下来,字体适当,版面清晰,而且距你上次校读时也已有一段时间了,可能是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这是你最清醒的时刻,可做非常多的修订。我自己是尽可能把逐句对照校对,留待在出版社校样上做,通常是让出版社来回寄三次校样。出版社的编辑和中文校对也会提供各种修改意见或疑点。如果编辑外文功底好,又肯认真逐句帮你校对,那是最好也是最幸运的。十年前我为台湾商务印书馆翻译拉什迪的小说《羞耻》,就遇到一位非常认真的女编辑,逐句校对,找出很多错误和疑点。那时我还未深刻领会中英文逐句对照校对的重要性,而这次经验像一次洗礼。  校对就我自己而言,最初是恐惧,尤其是看到校出来的一页页杂乱无章、难以辨认的稿纸,仅仅想到还要把这些满目疮痍的修改稿重新输入电脑,就会心寒!再想想,面对已校对和通读过然后重新打印出来的稿纸,知道再校对下去,又会是面目全非;当出版社的校样干干净净摆在面前,想到很快这些排印稿又要在你的笔下变成废墟——所有这些,都足以叫你崩溃。但是慢着,最初的害怕之后,就习惯了,因为耐性再次把这些困难吸纳和消化了。习惯之后,如同生活进入规律之后,我竟喜欢起校对了。后来,也许你不信,我竟觉得翻译最大的乐趣就是校对。我利用一切空档做校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从办公室下楼抽烟的几分钟期间,在厕所,在旅途上。那种不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的乐趣,简直成了枯燥生活中的润滑剂。翻译中的难题,也逆转过来,看到看几遍看不懂的句子,便兴致大增。校对习惯如同写作习惯,因人而异。我发现我在家中无法做校对,因为一会儿上网查阅,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烧开水,一会儿接电话,效率太低了。由于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楼下茶餐厅喝一杯咖啡,又由于香港餐厅禁烟,我便拿张凳子到茶餐厅门口边抽烟边喝咖啡。有一天我就带着校稿和书,在喝完咖啡后继续坐在茶餐厅门口做校对,虽然身边人来人往,却浑然不觉。从此便养成了在茶餐厅门口“坐硬板凳”做校对的习惯。常常是一坐两三个小时,校一两篇。这个习惯现在也已变成巨大乐趣。 第九个条件是确保身体有充足营养,这个看似不相关,事实上是条件中的条件,是上述大多数条件能否充足具备的基础。但营养我不能谈到太多,因为一谈便是养生和医学知识,而每个人有不同体质和不同营养方向。我不能建议你吃什么和不吃什么。我只能告诉你,翻译对脑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就还需要搬动大词典而言,体力消耗也大。按我的估计,做翻译时,营养需求会比平时提高一倍。就我自己而言,只要我一顿吃得差些,就提不起劲来做翻译了,而是会很自然地听听音乐或看看网上英文报刊文章,而且即使听音乐也是听舒适的,报刊文章也是看轻松有趣的,一句话,不用脑的东西。在解读和翻译难句时,需要高度专注力和思考力;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需要高度的耐性;校对时更需要近于残忍的耐性。而耐性跟营养有极大关系,如同克服压力与营养有极大关系。另外,任何做翻译的人,都会遭遇各种令人绝望的句子,有时是太复杂,有时是太抽象,有时是太跳跃,有时根本就看不懂,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这时候你会诅咒自己,你想嚎啕大哭,你想——你什么都想,就是不想做这见鬼的翻译。要克服这些绝望时刻,需要耐性,而没有足够的营养,就会身心疲乏。顺便一提,遇到问题,思考最好不要超过十五分钟,再多了头脑会进入妄想,既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又浪费精力。应暂时搁置,等自己放松了之后再重新思考。现在互联网方便,遇到难字难句,可上网搜寻大量相似或相近的例句,根据其在上下文中的意思,来确定你遇到的难字难句的意思。这是用行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纯思考,因此花时间可以不限制。但也应有所节制。譬如说,花很多时间还解决不了,应暂时搁置。过一段时间之后,你搜寻方式和思路都可能已经改变了,另外互联网资料日新月异,你可能有机会在第二回、第三回尝试时把难题解决了。我有些难题,从初次遭遇,到最后解决,可能跨越几个月甚至两三年。遇到难题就像遇到情绪低落。想想看,你今天很烦恼,也不知道具体烦恼什么,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被你的情绪黑洞无限扩大了,被你的妄想夸张成一个混乱的宇宙。但过一两天,你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解决它,但为什么它消失了呢?翻译时遇到问题思考不超过十五分钟,就是为了避免被卷入此类思考黑洞。而你有没有这等叫停的决断力,也跟你的健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简言之,与营养有很大关系。第十个条件:接受艰苦与清贫。我想你是完全误会了:你以为香港有良好的翻译环境,因此我有比较宽裕的条件去从事文学翻译,相对而言,大陆的恶劣环境使你无法从事严肃的文学翻译。真相是,再没有比香港更恶劣的翻译环境了。香港是不能提的,香港可以说完全没有文学翻译,哪怕是通俗和流行的文学翻译。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为大陆和偶尔为台湾的出版社翻译。至于大陆翻译环境恶劣,我想我比你还清楚,因为我就是直接的受害者之一。让我做个比较,不但能见出大陆翻译环境之恶劣,而且能反映我在香港从事文学翻译的环境还要恶劣几倍。只要我写几篇报纸文章,就能赚回翻译一本书的稿费。如果我在香港从事商业翻译或半商业翻译,那我大概一星期就能赚一年为大陆翻译一本书的报酬。十年前我因为买房子而需要还钱,曾接受过一次商业委约,两个月赚十余万港元。按这个比例算,我得用约十二年时间翻译十二、三本书,才能赚这样两个月商业翻译的钱。  也许你会说,那你一年中多写些报纸文章和偶尔做一两次商业翻译,不就行了。事实是,我从事严肃文学翻译愈多,就愈是被往这个方向推,约稿就愈多。愈是不做商业或半商业翻译,这类翻译的机会也就减少,最终消失。而由于严肃文学翻译愈做愈多,经验愈来愈丰富,以及愈来愈认真,付出就愈来愈大。例如校对的经验愈来愈丰富,就意味着用于校对的时间愈来愈多。结果,我不但不能做也不想做商业翻译,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连写报刊文章来补贴翻译的时间也赔掉了。但我并不抱怨这种恶劣环境,如同我不抱怨写诗的恶劣条件。相反,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将来要从事文学翻译,这是第一个起码的心理准备。另一个起码的心理准备也涉及到经济问题,就是购买外文书籍。一方面是为你自己的广泛阅读而购买,另一方面是为你要翻译的著作做准备而购买。就我而言,如果我是从英译转译其他语言的诗歌,我就得购买各种英译本和研究著作。有时候,这方面的花费超过出版社给的稿费。  结合充足的营养这个条件来谈,那等于又要吃得好又要甘于清贫,似乎是一种悖论。但这不是悖论,这只不过意味着,你又更清贫了。你得在其他方面多节俭,为的是吃得好,好来做翻译,翻译来赔本。如此而已!原文很长,简单总结与题目有关的要点如下:1、多读书,读汉语,读英语,还有读汉译——增强感受力、理解力、表达力。2、舍得花精力,善查词典和工具书,并善用搜索引擎——对译文负责。3、多花功夫在校对上——不只是精益求精,还是查漏补缺,应该形成习惯。4、耐得寂寞,守得清贫。
Disclaimer:以下内容来自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招生网站,不是我本人原创。网址:
另外,因为是招生网站上的内容,可见主要对象是学生,对在职人员并不一定适用。How to Prepare for Life as a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Localization Management Student1. Read extensively, especially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Read high quality newspapers (e.g. the New York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EVERY DAY for at least a year.Read high quality news magazines (e.g. the Economist), cover to cover.Read your favorite topics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Read other well-written material that will help broaden your general knowledge.2. Watch the TV news and listen to radio news and podcasts on current events in all working languages.Don't just li analyze them.Keep abreast of current events and issues.Record news programs and interviews so you can listen to them later.3. Strengthen your general knowledge of economics, history, the law,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 that order).Take college-level courses, review high school texts, etc.Strengthen your knowledge in a specialized field (preferably in a technical field, such as computers).4.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is spoken.A stay of at least six months to a year is recommended.Live with and/or frequently interact with native speakers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Take content-related courses (e.g. macro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not just pure language courses).Work in a setting that requires high level use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5. Fine-tune your writing and research skills.Take challenging composition courses (not just creative writing courses, but classes in journalism, technical writing, etc.) so you can “speak” journalese, UNese, legalese, etc.Copy (by hand) sections of textbooks and periodicals in your non-native language(s).Make a note of unfamiliar or troublesome grammatical points and work towards mastering them.Practice proofreading.6. Improve your public speaking skills.Take rigorous speech courses and/or join Toastmasters ().Practice writing and making presentations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in both your native and foreign language(s). (Have native speakers of your non-native language edit your speeches.)7. Hone your analytical skills.Practice listening to speeches and orally summarizing the main points.Practice writing summaries of news articles.Practice deciphering difficult texts (e.g. philosophy, law, etc.).Practice explaining complicated concepts understandably.Identify resources for background research (e.g. library, Internet, etc.).8. Become computer savvy.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navigation and file management under current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ost of the software tools used in the localization industry today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Apple operating system).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eatures Windows offers for multilingual processing, such as language-specific keyboard layouts, regional settings for units of measurement.Learn to use advanced functions of Word, Excel, and other Microsoft Office applications in both your native and non-native languages.Become an expert in search engines and online research by using these tools on a daily basis.9. Learn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Eat sensibly, exercise regularly, and get sufficient sleep. These are all habits required of a good translator/interpreter.10. Be prepared for lifelong learning.Be patient. Bringing your language skills and analytical skills up to the level required of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 is not a task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in a few short years. Only with a lot of sustained hard work can anyone truly succeed in these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fields.
翻译工作一般是指口笔译工作,再往下有按语言种类分的,按工种分的(全职/兼职/自由译者),还有按专业领域分的(能源、IT、医学、机械等)。
不知道你是做口译还是笔译,所以只能笼统来说。
不管你是不是语言专业的,翻译工作都要求比较高的语言能力和电脑技术。这是说不是每个语言专业的学生想做翻译就可以做好,单单外语好也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译。一般说来,做口笔译的语言基础条件是能用第一第二语言流畅阅读和写作。电脑技术就是懂得一些搜索技巧,能够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资料和术语,再一个就是会用翻译软件,这倒不是必要的,一般翻译公司都会教,而且容易上手。如果你非英专且有工作经验(比如在金融、能源、汽车、医疗机械、IT等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工作),那么会英语、懂翻译会是你进入翻译行业的强大资本,完胜只懂英语的英专学生。
如果你打算做口译,可以去打听一下各大口译培训机构(目前我知道的,微博上有@口译黄老邪、@翻译老顽童)。因为口译很考验人的应变能力且讲究较多,没有现场经验的人难以获得客户信任,所以我推荐有心做口译的去口译培训班试试。如果你自制力、学习能力很强,也可以自己练,貌似口译网有很多资源。
我做过两个月笔译兼职、两个月笔译全职和其他零散的笔译单,熟人介绍占一半,自己找事占一半。在全职时,确实接了不少像那位匿名用户说的“大量无聊死板的东西”,比如菜单和散乱的网站内容翻译,还有根本是为了装洋气才发来翻译的文案。而且遇到字数特别多的稿子或者急件,根本不允许你花时间在字词上下功夫。顺便提醒一句。进入普通翻译公司一般就是给你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的小段让你试译(有的会发到你邮箱, 有的需要你去公司现场翻译),请注意内容应当不超过一千字,一般会在五百字以内,否则有可能是骗子。请允许我再说点题外话:
喜欢翻译(这里指英语笔译)的话,可以去试试译言的协作翻译或者古登堡,或者经济学人,也可以去试试各种字幕组(TED官网也招翻译志愿者),也可以参加国内各大翻译比赛。你也可以去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做译员。去普通翻译公司会消磨掉你的热情,但貌似国外的翻译市场会比国内的规范得多,翻译职业的待遇与地位也比国内要高,所以如果你人在国外,可以试试那边的翻译公司。
不知道你打算做翻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觉得你很喜欢翻译,所以想投入翻译行业……那么在一个猛子扎进浑水前,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下翻译行业,尤其是国内翻译行业。建议去搜一搜和翻译相关的微博。微博上的翻译圈常常讨论翻译和翻译行业的事情。
推荐关注@译无止境老曹、@Arthurye、@COOBIE翻译洛兵乔布斯、@翻译乙、@翻译技术与教学、 @一本词典…… (这些账号是最近发的帖子和翻译有关我才写出来的,其实有很多其他搞翻译的牛人也开了微博,有的很少上,有的没走学术微博的路线,喜欢刷笑话,比如@西学宗用,所以就没有写出来)。你可以暂时关注一些,然后在这些账号的评论和转发中找到经常与他们互动的账号再关注之就差不多可以关注全了……我关注的与翻译、英语有关的有61个账号——英语/翻译的高校老师、各大翻译牛校官方账号、口/笔兼职/全职/自由译员、翻译行业企业家……我就是从@Arthurye和 @一本词典开始慢慢了解翻译行业的。他们的微博有很多讨论翻译职业的文章,值得一看,相信慢慢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极端的,如果想从事翻译行业,不拿工资一定能找到工作并进入这个行业。而我猜想,您的真正问题是指,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人士,如何在这一个行业里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是么?大环境:市面上买到的行业书籍一般都要扯到玄奘翻译经书什么的,可翻译行业的市场化从全球的范围来说都只是几十年的事情。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翻译行业的生态也发生着改变。从以前的那种缓慢培养翻译素养,到现在快速培养出搜索能力和运用技术手段的能力,翻译人员的培育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翻译行业(无论是业内企业、人员还是行业协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晚了二三十年,这意味着:a.我国的翻译行业本身在发展时混杂着技术对翻译的影响和改变,正处于一种短时间内看不到具体趋势单又实实在在正在改变的状态;b.作为在这样的行业里的个体,需要做好打一场持久硬仗的准备。所谓硬仗是指:面对恶意的价格竞争的措施、国内周围客户和相关其他行业对于本行业不理解而产生的额外的解释和教育、不断变化中的高翻培养体系中走出来的新的就业者应当如何引导、工作的同时如何不断更新对该行业的理解等等等等。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内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长远地看待职业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您看到这个大环境,还会觉得不是翻译专业出身,对于从事翻译行业的影响有那么大么?在建筑师的行业里,大家都很推崇安藤忠雄,您可以去查一下他的生平简介或者买他的著作。其中一个让我觉得很有启发的地方是,这是一个非科班出身、原先做拳击手的现役活跃的建筑师。——仅凭这一点难道不就让人热血沸腾么?针对您的问题,我粗浅的建议如下:1.首先找一家翻译类的企业或者组织,开始干活。想或者说都是最没用的事情,先做起来吧。无论是好是坏,无论这个行业在您所在的城市发展如何,首先了解现状结识人脉没有坏处。2.根据您所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开始选定一个方向。如果是重工业城市,那么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与外语的结合是最合理的选择,若是一二线城市,那么法律、经济特别是合同、上市、法院&仲裁类的翻译都可以尝试;如果是小城市,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与政府的合作,在公共、市政方面开展工作。3.设定时间表。很著名的一个理论是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完全空白,到成长为行业精英,只需要一万个小时的时间。如果选定了方向,那么在接下来的三五年时间里,就拼命努力,朝着这个方向最顶尖的高度。4.干活、大量的干活、找国外的活干。相信这么坚持下来,十数年就可以成为区域内小有名气的翻译界人士了。身为翻译行业的一员,我多么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起来。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拿着最低翻译工资的兼职译员都让我觉得心疼——翻译行业最终应当是要造福业内从业人员的、翻译行业协会应当是能为弱势的初创公司和从业人员指明道路,解决纠纷的、我们的客户们应当是从心里感谢这个行业的存在的。我同时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作为可能成为我的同行的您,请不要介意我摆出前辈的架子。进入翻译行业之初,你会很痛苦:收入低、翻译理想得不到实现、出去玩儿的时间比别人少、周围人都觉得他们家里小姨子、大闺女、邻居家的娃娃去了国外就要比你强,你可能会早早得了腰肌劳损,你辗转反侧,你经常在天还未明时惊醒随之后悔。但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一直让这时的痛苦清晰地保留在你的心里。因为当你如果真正有一天能够成为这个行业里为数不多的精英的时候,请致力于让这样的情况得以改善,用智慧之光驱散黑暗。
楼上各位都讲得很详细了,俺就不展开了。只说几个keypoints:悟性(“祖师爷赏不赏这碗饭你吃”)+勤奋+不怕苦+不怕寂寞。P.S. 是否英语专业与是否能够从事翻译职业基本无关。专业是学术证明,翻译是实践技能。
如果做笔译的话,首先要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需要对各种翻译软件熟悉,现在做翻译已经不仅仅是人工翻译,经常有机器辅助翻译后,人工作矫正和修改。如果做口译的话,除了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之外,还需要流利的表达和敏捷的思维,同时需要学会口译笔记,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果只是那种薪水平庸的翻译公司螺丝钉职位,有CET6级证就能进了,真的。很多人心目中的翻译工作是非常高大上的风雅工作,比如把英文翻出花来翻成诗经体,或者藉由翻译看到许多有趣的内容,但实际上这世界上还存在着大量无聊死板的东西需要翻译,当你向往这个职业的时候,你要明白,翻译的范畴可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我在一家还比较正经的翻译公司干了两年多,客户不乏国际知名大公司,但说实话两年多我几乎没遇见过有趣的内容,有时干脆是被拆得支离破碎的用户界面(UI),只看到一个个没上下文的单词,屎的心都有了。当然,高端风雅的翻译工作我没接触过,不知道是怎样。想作口译也容易啊,找个几十人的小破民企做外贸,行不行的全公司就你一个人会英语,老板赶鸭子上架的逼着你去当翻译,包好!
给一点小小的建议。仅针对笔译。非英语专业的人想做翻译,首先是加强英语功底。看英文文章、新闻(请不要看china daily,除非你只是想了解国内热点怎么表达)、电视电影、参加普特的翻译练习,等等。另外请看大牛的译作,中英文对照看。看完可以学富兰克林那样过几天抽一段进行中翻英/英翻中,再对照译文,看看自己翻的有哪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努力模仿高手的翻译和体会高手的技巧和当时可能有的考虑(比如为什么是用这种句式、这个词、这种语气、这种文体)。
1.无论是学什么语 专业不专业 你进入翻译公司或者接触到需要翻译的稿件后 都不再会是书本上的那些东西了 就像拿下了英语专业八级的证书 对于翻译公司和客户来说 这也只是证明了你在认真学习这门语言 仅此而已(当然 没有是不行的)2.翻译会面临到很多未知的行业 你光懂点语法 屁点单词是毛都没有用的 因为人家可能一上来会说“啊~ 今天天气不错,水产养殖逐渐恢复,菜粕饲料需求应该有所增加。还有,市场炒作大豆陈作供应偏紧,对菜粕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受这些影响,菜粕今日冲高回落 balbala。。。can u up?所以 如果你能在学好语言的时候懂一些行业的专业知识真真是极好的3.外出陪同如果不来人接你会坐车吗?你会保证不迟到吗?你知道怎么穿衣服吗?翻译文字稿件你会排版吗?你知道标准的地址翻译吗?你有耐心处理客户一通又一通的来电说,啊 不好意思 能给我来个竖排版么?能给我换个格式吗?等等等4.翻译是一个很苦逼的行业,普通人一听觉得你丫挺牛逼,高大上以后做外交官是吧,紧跟着就会来一句:既然你学xx语的,会用xx语说ooo吧。。。所以要接受好现实和理想,钱包和稿件厚度的落差5.暂时就想到这些了╮(╯▽╰)╭
能吃苦。真的是一项自己跟自己死磕又很费心费力的工作
翻译 最重要的是你的中文水平
物质条件:翻译证。文化知识条件:参看楼上各位的回答
成为一个译员,语法是基础,如果想翻译行业资料,各行业的术语是必须要具备的。,@语联网火云术语,里面有海量行业术语,还可以将需翻译的文档里的专业术语直接进行批注。会节省大量查字典的时间。
我想说,我能放弃翻译吗。我也要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结果自己现在在自学雅思,平时做家教。我的英语路太迷茫。翻译句子,做阅读体,看文章杂志。。。
赶稿时两天三夜不睡觉
其實非英語專業的去做翻譯更有優勢,尤其是做你本行的翻譯。但是並不是英語好就能做的。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訓練,讓你的中文和英語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能夠流暢地表達,筆譯中做到“信達雅”,那就沒問題了。
"too naive too young" -- The best description for stupid judgmental comment like this. 一个自诩“转行技术工的苦逼翻译” 竟然口出狂言:那么相信我,只要你英文过了六级,拉出去比英文专业的强的多。我不怀疑非英文专业的同学在翻译工作中涉及到本专业知识时比英文专业的同学有专业知识上的优势,但请注意,这仅仅是本专业的优势而已。如果单单凭这专业上的优势你认为非英文专业的同学搞翻译就一定比英文专业的学生强得多,你未免太过自负了。笔译呢?口译呢?文学翻译呢?对于很多高手来说,对于这种评论有时候往往也是付之一笑罢了,但是觉得也有这个必要去扫一扫盲。才过英文6级就嚷嚷要做翻译?告诉你吧,英文专业八级只是刚好能踏进翻译的大门而已,是刚好哦。过了八级的话可以证明你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并不证明你的口语与对英文的理解能力就达到了八级的要求。一个好的翻译其英文基础一定是毋容置疑的,我说的是运用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英文国家大学生的水平。在口语上可以不假思索的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上可以行文流畅,与英文国家水平相当。阅读上可以深刻理解原文意思。能做到以上,证明你有了翻译的资本。但是英文好就一定能做好翻译了么?肯定不是的。一个好的翻译,中文水平比英文应该要更好。古文是一定要懂的,而且要会运用,要会写。除此之外,还有懂得中英语言的差别和对比,中译英与英译中的不同,在处理不同文本的时候怎么解决,用什么样的语调。当然,还有笔译和口译之分,这里就不详谈了。按照天朝的英文等级证书去定义英文水平真的是贻笑大方。别以为比英文专业同学学多了那么点专业的知识你的优越感就油然而生。在我英文专业的同学眼中,才过了6级就可以沾沾自喜是因为你比井底之蛙所看到的天空还要狭隘。你根本不了解中英语言的博大与翻译的精妙之处。一个在低端翻译市场码字的翻译机器工又怎么能感受得到翻译的乐趣呢?再随便说一句,那些属于专业的知识既然非英文专业的同学可以学那你凭什么觉得英文专业的同学就学不会呢?无知与自大是一种很强的自我陶醉毒药,也难怪你可以这样说了。如果只是过了天朝的英文六级,这样的水平连评论翻译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翻译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你了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