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好的人。出来年轻人干什么工作好呢

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应用物理学
我得花点时间,谈一谈物理学专业的转行与就业问题我的主题思想就一句话:认准一个行业,从头学起,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为了论证这个主题思想,我讨论三点。第一点,当你一方面的能力强大到足以碾压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时候,其它方面的短板并不重要。但是如果你没有到那一步,短板依旧是致命的短板。谈起物理学专业的转行,知乎上很多人喜欢用图灵奖获得者姚先生举例,当年姚先生怎么也算是物理学的顶尖青年才俊。我看到有人答案里提到张朝阳,补充下,张朝阳是学物理的,当年全奖去了MIT。所以觉得张朝阳的例子适用于自己的,可以反省下自己的水平。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知乎上读物理想转行的,大部分水平都不如我,更不要说和姚先生当年相比。当然如果你可以达到那个层次,有机会在美国的顶尖名校师从顶尖导师做科研,那么当我没说,我这篇答案你也没必要看。第二点,不要把新行业的人当做不懂物理的傻逼。在你具备新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以前,你的物理学背景充其量只是谈资,而不是优势。金融、计算机、电信、通信工程等等专业,都有一些领域需要具有物理背景的人,但是请注意,这些专业本身科班的人不是不学物理的。他们有很聪明的人,只要他们大学物理课上没有睡觉,那么他们足够努力的话,完全可以胜任各自领域中需要物理的部分。举个例子,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引擎领域,的确有的部分需要比较多的物理知识,但是这些物理知识非常基本,根本用不到物理系那么多年的专业培养。我也见过计算机系的学生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学生,他们也学过物理通识课,以他们的基础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并不大。简单地说,你能理解、推导的,他们也能理解、推导。他们能编码实现给老板看结果,你不能,所以你还是没有在这个行业混的资格。第三,物理学还是个不错的专业,它给了你认识学习更多东西的基础。虽然这个专业目前给不了你什么,但是希望你能找准一个方向,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题主,你们老师没有早点告诉你们将要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令人遗憾。毕业前才思考这个问题已经让你处于不利位置了。(原谅我有话直说。)物理本科生转行是一件比不转行要正常的多的事,而且越TOP的物理系越是这样。物理背景的优势在于,既有不俗的数学基础,又具备工程领域的根基。许多物理出身的人都非常受益于这两点。为什么转行?因为适合以物理为谋生手段的人实在太少了。本科四年本来就应该让大多数人知难而退,少部分真正热爱科研的人勇往直前。最近一些年,物理PhD转行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去年还是前年听到一个美国教授说,top physics program最近些年基本上是在为金融输送人才。教授出钱拉扯大的那么多人才全部跑去华尔街赚钱了。别忘了top这个词,非top program要去华尔街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班主任讲过好几次转行的现象。本科母校的物理本科生情况是这样的,最后大约只有10%的人会继续做物理研究,(隔壁数学专业的最后搞数学是2%....)也就是说90%都会从事培养计划以外的行业。所以一定要自己培养好自己啊,把培养的任务都交给学校,要不要那么天真。当然转行从事与物理相关的EE,ME等工科的人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去搞金融。因为学物理的要去搞金融的实在太过容易,金融需要的是smart,而TOP物理专业的意思就是:we are smart. 刚才去LinkedIn上搜了一下,校友里在美国金融界的人数是在中国金融界的两倍以上。在纽约金融界的人数与国内金融界人数。这么多人里大约一半都是前一段提到过的,转行的物理PhD们。这里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讨论一下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去向吧。我的同学大概是40%出国读研,40%保研,10%考研,10%工作。1)40%出国的同学里,大约有3/4申请的是带奖的物理类PhD项目。大约有1/4申请的是不带奖的CS/EE/金融等比较热门的项目。这几年,直接申请CS的人越来越多。物理申CS的人数目测和计算机学院有一拼。。我当时选择脱离物理申了EE。申物理自然不用说。那部分申CS/EE的同学们也都是提前准备过的。2)40%保研当然是保本专业,继续学物理。但是读研之后转行的也不少,具体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3)10%考研的大多是去考好找工作的专业,还是CS居多。4)10%工作,当然干嘛的都有。但是愿意去当物理老师的人还真是挺少的。大多还是应聘一些非技术岗位,去年华为给应届生涨薪到1W,招走了好几个我们专业的吧。也有去低门槛技术岗的,有些公司技术岗门槛好像很低,比如TP-Link。还有就是创业的,我的网球搭档就是创业去了,一家互联网,大三时就找到了投资,组织起了物美价廉的学生团队。我猜题主是本科生,所以我就不讲研究生的事了。国内的物理研究生的情况我了解的也不多。再简单谈谈上面个人觉得比较好的转行出路吧。1)直接申出国读CS等热门专业这个选择是极好的,但是要自己做好准备。我记得申了CS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做过相关科研的或者参加过一些编程竞赛的。物理科研里代码任务越来越多,搞理论的不会编程根本玩不下去。班上一个去斯坦福计算机项目的同学就在中科院做过一个暑假计算物理相关的科研。其他一2)创业这个选择也是极好的,但是要自己做好准备。等到临近毕业才想着创业的话就别指望着毕业就能开工。3)考研到热门专业呗但是要自己做好准备。4)直接工作,任意一个岗位都可以有未来的。但是要自己做好准备...三句劝告。1.以为可以靠学校培养自己的人都在做白日梦。2.种一棵书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3.无论哪一行都要从头学起。最后谈谈和国外的对比吧。相比起牛津50%左右的物理本科生直接去金融,IT等热门领域工作(数据来自牛津物理系朋友的口述),国内物理本科生出路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的现状了。国内没有利足够的益驱动培养应届生,因为高端职位职位实在太少了啊。那么多学金融的应届生都吸收不干净,哪家公司还愿意愿意再费劲自己做职业培养啊。为什么牛津那么多物理本科生可以去金融界呢?因为英国金融界发达,对聪明的年轻人需求很旺盛。教会一个聪明年轻人金融知识比教会一个普通金融生聪明容易得多。(注意这句话的逻辑,不是在说学物理的都很聪明,是在说企业愿意招聘那部分很聪明的物理本科生。)日本更夸张,学物理的基本上什么工作都干。因为反正企业都会培养的。学发动机的进了尼康研究镜头,学电气去了化工企业,物理本科生去保险公司去丰田。这在日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要够聪明,什么都可以学。国内物理本科生最惨的地方就在这儿了,几乎每个专业本科生都很充足,根本没有企业愿意培养外行。要想转行请一定提前做好准备,自己培养所需技能。以上。
白兄所言:认准一个行业,从头学起,持之以恒,必有收获。十分理解物理专业的学生转行的原因,因为除非你有过人的能力和情商,很难在这行业里溷下去。除了学术界外,其实有很多行业适合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做,可是这需要你们自己用心去寻找,这寻找不光是找工作投简历,也是发掘自己能力和志趣的时候。当你认定了一个行业后,那就努力去做吧,不要「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因为在这个世界总会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可能比你现在在做的东西有趣,又或者现在的行业有某一方面你不太喜欢,但如果问题不大的话,就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做下去。如果你能够读物理,持之以恒做至毕业而心无旁骛,你用这种心态在新的领域定可溷得不错。但如果你转行是因为遇到困难而轻言放弃的那一种,那我建议你先调整心态再考虑去留。如果在你喜欢的东西上也轻言放弃,在其他东西上也是这样,你不会做得出色。我唸了八年研究院,头四年遇到很多困难,因为选不了一个课题,又好高慕远,做不到什麽成绩,第五年开始做一个课题,出了一篇文章,但因为经费问题而改变了老闆,第六至八年写了两篇文章,我觉得我最末的四年才是真的做研究,真的是专心做一个问题,无论在学术上或人的成熟度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我真的专心去做和找博士后职位,找不到,才转到计算机科学领域上。偶尔看到其他同学们都高就,心里有时也羡慕,但同时也知道我应只管我现在要做的工作,当中所学的已经不少,偶尔在Facebook因好奇心看看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不亦乐乎。为什么数学好的人物理不一定好,而物理很好的人一般数学也很好?
这两个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中学阶段物理成绩好,数学差的同学请不要凑热闹回答了,中学阶段的数学、物理只能算常识,连学科的门都没摸到。
按投票排序
物理需要数学,可数学却不需要物理
可惜 原来的回答看不到了。我这里补充一些。其实这个还得看好坏怎么定义。如果说数学好指的是能算积分,会做傅里叶分解,那很有可能物理系的平均水平会比数学系厉害一些。毕竟真正的数学更看重的是逻辑严密的形式推演,而对于具体的操作反倒不是很重视了。记得有一个说法是:数学系的学生只负责证明到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具体怎么解就是物理系学生的事情了。即使是这样,我也同意问题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在理论物理界,不管是高能还是凝聚态,很多物理大牛的数学都是极其厉害的。这种厉害,不仅仅是会用数学,也包括拓展数学的分支。一个蛮传统的例子就是Dirac 和他的Delta函数了。关于前半部分,就看是哪方面数学好的了,对于有些数学家,他们不需要涉及物理的知识,自然无所谓好坏。但是,从我自己的经历,大多数的数学家,物理都是很好的。在我读书的学校,我们研究组就和不少数学系的教授有紧密的合作。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们理解物理的角度和物理专业的人可能很不一样。一个例子就是当时物理系一个报告讲流体模型,然后一个数学系做微分方程的大牛教授听了一半,说我完全lost了。报告者这时很会心的说,如果你看了下一页ppt就会感觉好点了。然后下一页ppt是一整页的微分方程,没有任何文字解释。教授很开心的说:You should put it as the first slide. 所以。。说了那么多废话,我想说:我认识的数学厉害的人物理也都很好。大家觉得不好可能是因为没有拿他们熟悉的物理的样子去给他们看。
物理中很多推理都是靠猜的,说好听一点叫物理直觉,这和数学里提猜想是一样的,但数学里提了猜想之后还得严格证明阿
Witten在手,天下我有!然而事实上Witten一个级别的全世界才几个,对普通学生来说,数学好学物理很容易,物理好对学数学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现代数学书分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看不下去的,另一种是看了一行就看不下去的
为什么跨栏好的人一般都跑步快,而跑步快的人不一定跨栏好?用不上呗。
物理学家是数学家的进阶转职
作为工科生,我一直觉得数学是世界上最难的学科,没有之一……切身之痛!
我比较赞同@小赖 的说法。其实这真的是yy,一个存在于广大物理学子的误解。物理和数学的要求不同的。我常说,数学是证明这个东西完备的有解的,物理是我先解出一个解,要是解不出第二个,那我就说我解的对,而且只有一个解。物理和数学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数学提倡,我猜测,是严谨地论证。物理提倡的是,做出一个像实验结果的东西,不要太违反数学。是的,物理从来不会因为违反数学就认为这个理论是错的。。。只是这种事情,一般只有大牛们敢做吧。。。比如亮贴里提到的dirac delta func。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数学物理差距巨大,数学家也是看不懂物理,物理学家也是看不懂数学的。。。比如老爱。他的什么贡献,他觉得很重要,但是hilbert又先有类似的文章。结果hilbert觉得这种东西,完全不值一提。甚至于没有收录在自己的合集里。。。
这是站在中学的角度看问题吧?等题主真真深入了解这两门学科再说吧
不信,你让物理系的算一个谱序列试试
没这回事…大部分物理好的数学都不好。数学真正好的对物理没兴趣
我就想知道你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你就算想问物理和数学的区别,也不用选个这种问题啊。。。理论物理需要强大的数学基础作为工具,数学里有物理数学的分支。只能说早些年里经常是物理学得到的结论用起来发现没什么错就用了,数学家后来花了挺长时间完善了它的理论体系。。。这样的例子有挺多,比如微积分泛函偏微分方程之类。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放学后山打我就是了。
我物理很好,数学则一直很烂(逃
物理到最后都是数学问题,数学到最后都是哲学问题
节选自另一篇答文,---------------------------------------------------------------------------------------------------------------------------------我默认我们所说的“学科”,指的是成体系的面向研究的知识架构,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语文”/“语言”等学科并不会因为“人人都需要说话写字”而变得更伟大,因为“说话写字”并非这些学科的存在和发展而带来的结果。而“牛顿力学”,“微积分”等知识的存在,却能证明物理和数学的伟大。最起码,这些知识是很难架空成体系的专业研究,而在百姓中自生的 -- 没有文学/语文,人人也都会说话写字;但没有数学物理,那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牛顿力学和微积分。至于数学,其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前面提到过了其作为靠谱学科研究工具的普遍存在,同时也在于其对“数”的研究之美 -- 现代数学对“数”的研究水平是远远超过目前所有学科以数学为工具的需求的(将来或许能用上一些目前“不需要”的工具,也可能永远用不上)。而数学确实是所有学科中最“纯美”的:但这并不能证明数学比物理更伟大。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或者有可能更难理解?)即语言学中Chomskyan theory,大体上是有关人类语言的innateness/固有性以及Universal Grammar/普遍语法:你架空“人脑”这个客观存在,而去进行一切可能语言模式的穷举,可能性无穷无尽 -- 主宾谓/主谓宾/宾主谓/宾谓主/谓主宾/谓宾主 -- 仅是主谓宾顺序这一最简单的研究客体,穷举就已经有6种存在了。但为何人类语言压倒性多数都是主谓宾/主宾谓结构呢?原因很简单:当你沉浸于排列组合穷举之“纯美”的时候,你的研究客体已经不是“人类语言”或“人脑”了,而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于是,借用上面的这幅“数学最纯美”的图,添加一些信息,它会是这样的:而费曼大神也多次私下说过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这里真心没有贬低数学的意思,仅是强调这里真心没有贬低数学的意思,仅是强调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客体本就不一样。你在撸的时候,你的“研究客体”是你的丁丁,然后你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干撸?涂点儿油?不断edging?买个Tenga?买个娃娃?随意发挥想象。但当你跟一个妹子睡觉的时候,你的“研究客体”就已经不是你的丁丁了,而是眼前的这个尤物。或者换句话说,你在撸的时候的无数可能性已经“坍缩”成一个有客观现实边界的具体任务了:让她爽歪歪。而你从“自撸学”中获得的技能,能用到滚床单的基本上也只有一个:勃起,尽量持久地勃起。而你在自撸时创造出的其他花样,好比说手上涂杜蕾斯润滑剂/橄榄油/凡士林/唾沫等的感受区别,统统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研究客体让无数种润滑剂“坍缩”成了一个:妹子下面的天然润滑剂。除此之外,你需要在“自撸学”给你提供的功能之外,学习很多与自撸无关的新技能,如亲吻、抚摸、频率、节奏、角度、体位......这些技能,你就是撸一辈子也无法习得。一个当代数学大师,研究数学一辈子也研究不出初中生都知道的牛顿三大定律。这个数学和物理之间关系的比喻,另一个很贴切的地方在于,隐晦地表达了“物理学家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这一问题。何意?“你从“自撸学”中获得的技能,能用到滚床单的基本上也只有一个:勃起,尽量持久地勃起。” 那么你要说了:我不撸也会勃起啊!我滚床单滚多了,持久地勃起的效果八成比自撸更好呢!何意?数学是一个以“数”为研究客体的精美高深的学科,非常伟大。但物理学家需要的那点儿数学,自己就搞定了,或者仅是当现成简易工具用。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当年的牛顿,当他发现变速运动的运动距离没法求的时候,搞出一套微积分就好了 -- 他和莱布尼茨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另一个例子是偏微分方程。当代数学研究早就围绕这个话题建立起了无数宏伟的大厦,而这些大厦高大到对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是极大挑战的程度。但问题是,物理学家没有窥探清楚这些大厦的必要:他们只需要记住好比热传导方程的解析式和特定解就是了,因为,热,就是这么传导的。当然了,现代理论物理需要的数学知识要比以上的例子高深得多,但依然,相比现代数学研究的全集,现代物理所需要的数学仅是一个有限的小子集。换句话说,用“因为物理需要数学的工具”来证明“数学更伟大”,本就是对数学的无限贬低。以上这幅图的“翻译”:物理就像是OOXX,有可能能生个孩子,但我为的只是自己爽。/老子去各种探索世界真谛,就是为了自己爽,你们工程用不用得上,干我屁事儿~而这幅图换成数学同样适用:老子通过圆锥曲线证明费马大定理,就是为了自己爽,你们物理用不用得上,干我屁事儿~数学,作为研究“数”的学科,与以“世界”为研究客体的物理本就根本不同。数学自身就伟大,而无须通过别的学科对其的应用来证明其伟大。而物理也一样:探索世界的运行规律本身就足够伟大了,而原文中提到的其在理工科中的具体运用,并非“伟大”的原因,而是“伟大”的结果。---------------------------------------------------------------------------------------------------------------------------------针对本问题的必要补充:如前所述,物理好的人,自然需要大量的数学工具,于是数学好是天生配套的。而数学好的人,研究的本就是工具本身,并不需要使用其他工具,于是不懂物理也是天生配套的。同时我也认同数学好的物理学家的数学水平,相比于数学家,仅是小儿科,即,物理好的人,数学也没那么好。但与此同时,首先,物理好的人的数学仅是没那么好,但数学好的人,对物理却可以理所当然地一窍不通。其次,在认同数学在实际应用角度需要一定程度的前瞻性的同时,我部分认同“远超过实际应用的数学是伪数学”的说法 -- 起码,它已经不成为一个学科了,而是一小群人的自娱自乐。
作为一个经常联系老师的多问题学生,这个问题我的物理老师也和我聊过(个人数学学得比物理好)。经验丰富的老师娓娓道来:有些同学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比较优异,但为什么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就是这些学生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比较差。有些学生一直抱怨学习单摆、谐振子、最简单的变压器有什么用,反正这些又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但这些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扯得有点远了但领会精神)总之要想学好物理,一定要提高转化模型的能力。
提刀来砍。题主咱么来好好聊聊人生。我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专业物理直接奔着满分走的好吗?数学200分的卷子43分是常事,考到90是人品爆发扶了老奶奶。归结原因,物理乃是万物运行天地融合之根本,如上古之道,道可道非常道,而数学则是其中血气中通之脉络,数学略通,则物象初成,数学精通,则物象之根基稳固而道则成,数学如同蜀山论剑之剑,而根本的制胜原因在于人,物理则是人的思维,运筹。单纯懂数学,好比有一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宝剑,比如,仙剑奇侠中的望舒剑,但一开始云天河只会拿它来烤肉砍柴,用于日常,连稍微有点儿技术难度的雕刻都不行啊。单单懂物理,就和仙剑一里面的晋元哥哥一样道理我都懂的可就是尼玛被推下了比武招亲的台。所以要结合物理数学,以气运剑,我的剑太烂,所以搞搞物理的概念理论还行,一到要用剑的时候,我们还有帅气无比的程序员哥哥们哪~~~
在遥远的将来,物理会更偏向实验性或者说经验型的东西;数学还是处理计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干什么工作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