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菌种可生产糖基化酶 小木虫论坛

&& 查看话题
【求助/交流】关于菌种分离纯化问题
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两种细菌,挑取其中的一种培养后总是有比较多的另一种菌生长,怎么回事啊?做分离纯化菌种时应该注意哪些啊?如何挑选菌进行下一步培养啊?
在鉴定鉴定你挑的菌 可以先做一下平板纯化,再扩大培养,这说明你的菌种不纯,我现在也在做这个 稀释涂平板分离,不要划线。 我觉得也应该再重新纯化,挑去单菌落在培养~~ 做分离纯化菌种时一定要注意先消毒净化工作台,把不相干的物品拿出来。接种环要来回烧红3次以上。挑取单个菌落划线接种 1先配制菌浓度低的菌液,然后划线接种到平板上。如果生长为较为分散的单个菌落,那划线接种成功,否则重新再做。
2选择较纯(形态色泽,如果知道需要的菌的菌落形态就更好了),挑取一部分进行革兰氏染色并观察菌的形态或其他特征,确定是你要的菌并且无其他杂菌后再用该菌落里的菌进行扩大化培养,或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进行保存。
关键就是一定要先对菌落进行鉴别 单菌落危险。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单菌落传代保存的。
想象一下一群里面就一个单菌。。。 如果性状(简单点说性能)变化了。那么不就杯具了末。
但是像楼主说的培养一种却长两种。可能是纯化不够好吧。也许共生。
分离注意问题嘛。多细心啦。也是做生物实验必须注意的了。
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来做。会好的。
不要总怀疑设备啊,仪器啊。自己操作做到位就会有好结果。
如果没有纯化好的话,不如多做几次单菌落分离 Originally posted by waiter at
单菌落危险。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单菌落传代保存的。
想象一下一群里面就一个单菌。。。 如果性状(简单点说性能)变化了。那么不就杯具了末。
但是像楼主说的培养一种却长两种。可能是纯化不够好吧。也许共生 ... 谢谢啊,看过你好多回贴了,哈哈,没想到回我的了。荣兴!
估计我挑的不够好,我挑的不是单菌落的,因为两个总长在一起,黄色菌总长在白色菌上面,唉,难操作啊。。。。。。 或许染杂菌了吧,做的任何一步都要注意无菌操作,无菌水要灭彻底,超净台一定要干净 ,接种针要烧彻底,总之,有很多细节要注意啊 确定一下你的那两个形态不同的菌不是同一种,有的菌就有两种形态,并且差别很大,同时存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alie161 at
确定一下你的那两个形态不同的菌不是同一种,有的菌就有两种形态,并且差别很大,同时存在。 恩,这个情况我怎么没想到哦。
哈哈。如果可能,楼主小心把黄色和白色的菌落 都做片子看看。
活片死片都看看。 没有抗性筛选吗? 加抗生素的话我感觉我不会长别的菌 Originally posted by rosalie161 at
确定一下你的那两个形态不同的菌不是同一种,有的菌就有两种形态,并且差别很大,同时存在。 是吗?真有两个形态的菌啊?
我前段时间还猜测有可能是这样呢。。。。有机会鉴定下! 稀释平板划线 多做几次 重复多次分离 先消毒净化工作台,稀释涂平板分离,不要划线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查看话题
特殊菌株/菌种在哪里可以买到?
想做三亲本或双亲本杂交实验,需要GFP标记的受体菌,从文献里面看到了一些菌株,看起来好像都是自己转基因培养的,不知是否有较全的菌种库能买到这一类特殊的菌种?
国内的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和食品发酵所都有菌种出售,你可以去查查!
国外的ATCC也有用于实验研究的菌种出售! Originally posted by icebergwu at
国内的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和食品发酵所都有菌种出售,你可以去查查!
国外的ATCC也有用于实验研究的菌种出售! 谢谢。
早先问了北微,没有我要的,我查一下ATCC 继续求助! 今天刚到中检所购买了一些菌种,你问问中检所的菌种库,估计会有你需要的菌种。 前辈,不知道你要的是质粒上有GFP的菌还是基因组上有GFP的菌?我看见clonetech卖带GFP的质粒,宝生物好像有代理,转进表达大肠杆菌里就应该发光了。另外,您提到pKJK10这个质粒,呵呵我也很想要,不知道您得到没有,如果有的话可以共享一下嘛?要不,一起向那个外国作者求一下?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查看话题
单增李斯特菌菌种如何保存
刚买到一批单增李斯特菌菌种,下周就会到了,很纳闷第一次使用后菌种要如何保存啊?以前都是做一些很普通的霉菌,就直接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增长后,再放到冰箱中冷藏保存就可以了,但由于李斯特菌是嗜冷菌,所以对于它的保存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查了很多文献,都没有明确提出,好像做这个菌的人也没有很多,希望有经验或者做过此类实验的伙伴可以帮我解答下这个问题,,非常感谢!
一样斜面放四度冰箱就可以,如果要长期可以甘油保藏! 使用前要先复苏一下,再将菌株保存,如楼上所说,短期保存,4度斜面就行,长期的话用甘油-80保存,也可保牛奶管,-20保存,想问一下,楼主用的是什么培养基,BHI吗? : Originally posted by bikexmx at
使用前要先复苏一下,再将菌株保存,如楼上所说,短期保存,4度斜面就行,长期的话用甘油-80保存,也可保牛奶管,-20保存,想问一下,楼主用的是什么培养基,BHI吗? 你也在做李斯特菌吗?我准备用TSB-YE,不知道BHI和TSB-YE在培养李斯特菌时有什么优缺点 我不做李斯特 但是我看我老板做 基本都是用BHI 麻烦问下各位,培养单增李斯特菌需要特殊环境吗?我们普通的养大肠杆菌的实验室可以养吗?我想用到这个菌,但师兄说我们的条件不允许,会污染。麻烦给点指点,你们是在什么环境养的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肉肉77 at
麻烦问下各位,培养单增李斯特菌需要特殊环境吗?我们普通的养大肠杆菌的实验室可以养吗?我想用到这个菌,但师兄说我们的条件不允许,会污染。麻烦给点指点,你们是在什么环境养的呢? 我就是正常37度培养的,和大肠杆菌有时也会在一个培养箱里,感觉还好吧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查看话题
【求助/交流】新菌种 专利 菌种保藏
大虾们说说标题要长
筛选到一株新菌种,做过了ITS全序列分析,已进行了鉴定。专利也写好了,还没发,现在老师让我搞什么菌种保藏申请之类的东西,不懂。望各位指点啊。申请菌种保藏要做哪些准备?申请菌种保藏要那些数据和证明?&&跪求。
自己顶起!!!!!& && &在线等解答。。。。。 555555~~~没人理我。。。。。。。 专利菌种的保藏就问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吧,是国家指定的专利菌保藏机构 楼主搞定了吗?
我现在也是啊 ITS不能鉴定为新种的,要生理生化鉴定才行,楼主的鉴定是怎样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冼亮淀粉酶 at
ITS不能鉴定为新种的,要生理生化鉴定才行,楼主的鉴定是怎样的? 可以的,我就是做的ITS全序列分析。是在上海生工做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看天 at
楼主搞定了吗?
我现在也是啊 搞定咯~~~:D Originally posted by fly25775 at
搞定咯~~~:D 告诉一下我啊 需要哪些步骤哦和材料 保存是没问题的,专利的申请号应该也能拿得下来,一年半或者两年之后也终究会得到授权专利号,第一项权利项菌株可能会得到认可的,但是新种这一项权利项可能不能得到认可。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生物通报道:来自芝加哥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ymine DNA glycosylase specifically recognizes 5-carboxylcytosine-modified DNA”的文章,在之前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类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的结晶结构,以及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芝加哥大学的华裔科学家何川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获得麻省理工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参与这项研究的还包括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等。
在高等生物中比较普遍的DNA修饰方式主要是胞嘧啶甲基化,生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这一过程可以通过Tet家族双加氧酶(dioxygenases),转化成另外一种修饰形式: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这些表观遗传学修饰也被称为DNA的第5种,和第6中碱基。
去年芝加哥大学与中科院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Tet双加氧酶可以将5mC和5hmC氧化成5-胞嘧啶羧基(5-carboxylcytosine,5caC),之后5caC会被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识别,并消化。但是TDG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还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解析了人类胸腺嘧啶DNA糖基化酶(hTDG),通过获取包含有5caC,或者模拟基团的双链DNA复合物中hTDG催化位点的结晶结构,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关键酶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还结合生化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5caC能被hTDG活性位点特异性识别,这证实了TDG在哺乳动物5mC去甲基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DNA修饰与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如胚胎发育和细胞周期调控都息息相关,而多个癌症也表现出异常的DNA修饰模式。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DNA修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5-甲基胞嘧啶如何去甲基化的过程不清楚,而去年发表的Science文章解答了这一迷题:研究人员证明了Tet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都能将5mC和5hmC氧化成5-胞嘧啶羧基(5-carboxylcytosine,5caC),并且进一步TDG敲除实验也说明5caC的积累,这些研究数据都表明5mC转变成5caC,继而被消化的过程是DNA去甲基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去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两种新型的DNA碱基:5fC(5-胞嘧啶甲酰)和5caC(5-胞嘧啶羧基)。这是新发现的第7,8种DNA碱基,改写原有教科书理论,具体见: 。
(生物通:万纹)
Thymine DNA glycosylase specifically recognizes 5-carboxylcytosine-modified DNA
Human thymine DNA glycosylase (hTDG) efficiently excises 5-carboxylcytosine (5caC), a key oxidation product of 5-methylcytosine in genomic DNA, in a recently discovered cytosine demethylation pathway. We present here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hTDG catalytic domain in complex with duplex DNA containing either 5caC or a fluorinated analog. These structures, together with biochemical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es, reveal that 5caC is specifically recognized in the active site of hTDG, supporting the role of TDG in mammalian 5-methylcytosine demethylation.
作者简介:
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2002年至今执教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催化方面的研究。在病原体中耐药性及毒性的控制、蛋白质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DNA修复和金属催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0年至今,在Nature Chem. Biol.;Angew. Chem. Intl. Ed.;J. Am. Chem. Soc等权威性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03年获得美国塞尔学者奖和研究创新奖,04年获得美国癌症研究青年科学家奖和凯克基金会医学研究杰出青年学者奖,05年获得斯隆研究奖和贝克曼青年科学家奖,06年获得“Camille Dreyfus”学者奖,07年获得CACPA杰出青年奖。
蒋华良研究员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 蒋华良研究员 1987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2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师从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留在药物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等职。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专家组成员。
我来说两句(0)
[Ctrl+Enter]
知名企业招聘
医药/产业</
相关文章:
加载相关文章......
今日文章:
加载今日文章......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木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