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比较激素与健身的关系和酶的关系?

有没有高手能解释一下蛋白质、酶、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先行谢过_百度作业帮
有没有高手能解释一下蛋白质、酶、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先行谢过
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 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催化性.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有的是属于蛋白质.但也有的是属于固醇类,如性激素.
酶包括蛋白质
激素的很多种类是蛋白质
酶和激素没关系
一个是起催化作用 一个是信息分子
大部分都是蛋白质,如牛胰岛素是蛋白质,激素有一些是固醇,酶主要是对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进行催化,具有高效性,而激素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物体的共同物质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请比较激素和酶的关系?_百度知道
请比较激素和酶的关系?
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与特定器官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但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不是蛋白质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对其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酶一般都是蛋白质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酶、激素的区别
摘 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酶、激素这两类有机化合物在化学本质、作用特点等方面经常混淆不清,下面我就对酶、激素两者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给同学们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作一点参考。酶与激素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两类重要的有
优质期刊推荐上高二中罗军辉生物
当前位置:&&&
浅谈酶、激素的区别
上传: 揭德希 &&&&更新时间: 15:47:08
& 浅谈酶、激素的区别 我在执教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时发现许多学生对酶、激素这两类有机化合物在化学本质、作用特点等方面经常混淆不清,下面我就对酶、激素两者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给教师在教相关内容时一点参考。 酶与激素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两类重要的有机化学物质,前者是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对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后者是调节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 1化学本质 &&&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酶作为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相对分子量很大,一般从一万到几百万以致达到百万以上。酶的化学本质除核酶(有催化活性的RNA)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激素是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若是动物则指指通过血液、淋巴液、脑脊液、肠液进行运输;若是植物则指通过韧皮部、筛管、导管等进行运输),运送到特定作用部位,从而引起某种特定作用(调节控制各种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的一类微量有机物。因此,也可以将这类化学物质看着是生物体内的&化学讯息&。 2合成与作用部位 &绝大多数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酶依其产生后的去向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前者合成后存在于细胞内,且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细胞呼吸氧化酶等;后者合成后直接释放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但不需要体液的运输,如动物消化腺合成并分泌到消化道的各种消化酶等。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借体液运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的,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需要特定的酶参与催化。因此,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但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 3作用特点 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3.1.1酶易失活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大分子,凡能使生物大分子变性的因素,如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盐等都能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因此酶所催化的反应往往都是在比较温和的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酸碱的条件下进行。 3.1.1.1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 温度对于酶有不同的影响。第一种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0~40℃)内,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根据一般经验,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1倍。第二种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和核酶,遇热易变性失去活性,绝大多数酶在60℃以上即失去活性。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以上两种相反作用综合的结果。在低温范围内,前一种作用占主要地位,因此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也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后一种作用明显地产生影响,尽管温度升高能使酶的反应速度加快,但更主要的是它又使活性酶的浓度大为降低。因而总的结果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反应速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也就是说,最适温度是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温度,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图1-1所示。 & &
& &&&&&&&&&&&&&&&&&&&&&&&&&&&&&&&&&&&&&&&&&&&&&&&&&&&&&&&&&&&&&&&&&&&&& & & & &
&& 最适温度
&& 各种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最适温度,通常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37~50℃。而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50~60℃。 &&& 酶的最适温度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其数值受底物的种类、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而改变。例如每作用时间长短不同,所求的最适温度亦不相同,作用时间愈长,最适温度愈低,反之,作用时间愈短,最适温度则愈高。 3.1.1.2 PH对酶作用的影响 &&& 酶的活力受环境PH的影响,在一定PH下,酶表现最大活力,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力降低,通常把表现酶最大活力时的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 各种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其特定的PH,因此最适PH是酶的特性之一。但酶的最适PH不是一个常数,受许多因素影响,随底物种类和浓度、缓冲液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最适PH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5~8之间,动物体的酶大约在PH6.5~8.0之间,植物及微生物中的酶多在 PH4.5~6.5 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肝中精氨酸酶的PH9.7。通常酶的活力和环境PH的关系如图1-2所示: & &
& &&&&&&&&&&&&&&&&&&&&&&&&&&&&& & & & & & & & &
& 3.1.1.3重金属盐对酶作用的影响 &&& 含Ag+、Cu2+、Hg2+、Pb2+、Fe3+的重金属盐在高浓度时,能使酶蛋白变性失活。在低浓度时对某些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一般使用金属螯合剂EDTA、半光氨酸等螯合除去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恢复酶的活力,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3.1.2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因为各个分子所含的能量高低不同,每一瞬间并非全部反应物分子都能参与反应,只有那些具有较高能量,处于活化状态的的分子即活化分子才能在分子碰撞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愈多,则反应速度愈快。反应分子要比一般的分子高出一定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愈高,相对的活化分子数愈少,反应速度就愈慢。反之亦然。再有催化剂参与反应时,由于催化剂能与反应物瞬时间的结合成过渡态,因而降低的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有催化剂参与反应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只需较少的能量就可使反应物变成活化分子,和无催化剂相比,活化分子数大大增加,因而使反应速度加快。如图1-3所示。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没有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能进行的。即使像Co2水合作用这样简单的反应也是通过体内的碳酸酐酶催化的。每个酶分子在1秒内可以使6&105个Co2发生水合作用,这样以保证使细胞组织中的Co2迅速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肺泡及时排出这个经酶催化的反应,要比未经催化的反应快107倍。 & &
&&&&&&&&&&&&&&&&&&&&&&&&&&&&&&&&&&&&&&&&&&&&&&&&&&&&&& & & &
无催化剂存在的自由能E1
有催化剂存在
下的自由能E2
& &&&&&&&&&&&&&&&&&&&&&&&&&&&&&&&&&&&&&&&&&&&&&&&&&&&&&&&&&&&&&&&&&&&&&&&&&& & &
& & & & & &
& 3.1.3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 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种选择性作用称为酶的专一性,每得专一性是酶的特性之一。酶在催化化学反应时要和底物形成中间产物,但是酶和底物如何结合成中间产物?又如何完成其催化作用? &&& 酶对它所作用的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性,它只能催化一定结构或一些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于是有的学者认为酶和底物,底物的结构和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吻合,就像锁和钥匙一样,这样才能精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但后来发现,当底物和酶结合时,酶分子上一些基团常发生名明显的变化。另外对于可逆反应,酶常常能够催化正反两个化学反应,很难理解酶活性部位与底物和产物结构都非常吻合。因此,把酶的结构看成是固定不变是不切实际的。 &&& 于是,有的学者认为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结构原来并非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不是僵硬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和酶相遇时,可以诱导酶蛋白的构想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部位上有关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合成中间产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 激素机体产生的对机体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起调节作用。它在对机体其调节作用的时候具有以下特点。 3.2.1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各种激素有其作用的专门细胞、组织或器官,即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这种选择性作用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糖蛋白有关。有些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很强,如促甲状腺激素(TSH)只能作用于甲状腺;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等。有些激素没有没有特定的靶器官,作用范围广泛,如甲状腺激素,生长素等。但是这些激素也要和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而起作用。 3.2.2激素的作用具有微量和高效性 激素在体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其作用显著。例如美国学者肯德尔(E.C.Kendall)从3吨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由3&10-5- 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以使人产热增加4200KJ。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些列的酶促发大作用,一个接一个,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图1-4所示。 & &
& & & & & &
甲状腺激素
& & & & & & & & & &
& 在以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一分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使垂体前叶释放十万个分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3.2.3激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 &&& 当多种激素共同调解某一生理活动时,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对维持该生理过程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例如生长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相反胰岛素则能降低血糖,起到拮抗效应。 &&& 另外,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作用,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一现象称为允许作用。如糖皮质激素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无收收缩作用,即无升血压效应,但儿茶酚胺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使儿茶酚胺更好的发挥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使血压升高效应明显。允许作用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4合成和含量的调节&&&&&&&&& && 酶的活性或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反映底物、激素、药物、产物等,其中前3种因素对酶的合成起诱导和促进作用,产物则对酶的和成起阻遏作用。激素合成的调解同样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神经系统、其他激素、内环境的变化、遗传等,其合成与分泌量的调节方式是反馈。但酶与激素的合成都是在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完成的。 5分类 国际酶学委员会依据酶作用的底物,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如葡萄糖氧化酶)、转移酶类(如天东氨酸转氨酶)、水解类酶(磷酸二酯酶)、裂合酶类(如醛缩酶)、异构酶类(如磷酸核酮糖差向异构酶)和连接酶类(如乙酰-COA羧化酶)。激素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其化学结构分类,分为两大类:(1)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激素、多肽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如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2)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 & & & & & & & & &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理解 (1)从结构上看: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2)从功能上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组成的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范围 可大可小,小到取自池塘的一滴水,大到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4.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 &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组成成分: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②功能: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①组成成分 ②功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固定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 ①组成成分 ②功能: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且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①组成成分: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②功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并返还给无机环境。 2.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1)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4)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知识点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和营养级的对应关系
植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 (3)理解 ①高中阶段涉及的食物链是指捕食链,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②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也不占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2)食物网形成的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其中最主要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②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③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 (4)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5)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 【例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③③⑥& ⑤④③& ③⑤⑥& ③⑤③ 答案 C 解析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例2】 在生态系统中,对下列生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自养生物、生产者 B.圆褐固氮菌:厌氧生物、分解者 C.乳酸菌:需氧生物、分解者 D.酵母菌:异养生物、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硝化细菌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为自养生物、生产者;圆褐固氮菌为需氧生物、分解者;乳酸菌为厌氧生物、分解者;酵母菌为异养生物、分解者。 拓展提高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并不仅仅指绿色植物,还应包括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还包括某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此外,某些寄生细菌也属于消费者。 4.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此外,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 【例3】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在捕食链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四个营养级 ④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 ③②③& ⑤③④& ③④& D.③④ 答案 B 兔&兔&狐,草&昆虫&鸟&狐,故①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在捕食链中,不占营养级,故③不正确;细菌与狐没有共同的捕食对象,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故②不正确;该食物网中主要植物是草,应为草原生态系统,故④不正确。 规律总结 分析食物网时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1)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结构: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和蟾蜍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5)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的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 &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1、2根据具体情况作答。 3.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因为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可以。 7.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的简化模型。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一、基础题 1.(1)阳光 (2)10~15 m (3)消费者、分解者 2.B 3.C 二、拓展题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 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个体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中既包括了苔藓、藻类等自养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鼠等动物,又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还包括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朽木等无机环境,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属于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B.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C.营腐生生活 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分解者有需氧型也有厌氧型,但都是异养型的;教材中学习的食物链是捕食链,不计分解者;病毒都是寄生的,为消费者;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物;有一部分细菌,如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答案 C 解析 考查对食物链特征的理解。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由于能量在各营养级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随着营养级增高而减少。当这些能量不足以维持最高营养级&&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也就不存在了。 4.下列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 答案 C 解析 消费者的消费级别在食物链中总比第一营养级级别高且均为异养型生物;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均为自养型生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细菌、腐生动物。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几个营养级(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C 蝉&蝉&螳螂&黄雀,然后确定营养级数为4个。 6.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
(1)该食物网含    条食物链。 (2)兔与鼠的关系是     ,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       。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和    ,对猫头鹰的影响    (填&大&或&不大&)。 答案 (1)7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 下降 不大 解析 (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两者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其数量影响不大;但蛇的数量因其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下降。由于鼠突然死亡,蟾蜍成为蛇的惟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而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 &
&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理解 (1)从结构上看: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2)从功能上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组成的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范围 可大可小,小到取自池塘的一滴水,大到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4.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 &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组成成分: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②功能: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①组成成分 ②功能: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固定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 ①组成成分 ②功能: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且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①组成成分: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②功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并返还给无机环境。 2.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1)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4)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知识点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和营养级的对应关系 &
植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 (3)理解 ①高中阶段涉及的食物链是指捕食链,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②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也不占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2)食物网形成的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其中最主要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②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③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 (4)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5)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 【例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③③⑥& ⑤④③& ③⑤⑥& ③⑤③ 答案 C 解析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例2】 在生态系统中,对下列生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自养生物、生产者 B.圆褐固氮菌:厌氧生物、分解者 C.乳酸菌:需氧生物、分解者 D.酵母菌:异养生物、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硝化细菌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为自养生物、生产者;圆褐固氮菌为需氧生物、分解者;乳酸菌为厌氧生物、分解者;酵母菌为异养生物、分解者。 拓展提高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并不仅仅指绿色植物,还应包括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还包括某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此外,某些寄生细菌也属于消费者。 4.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此外,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 【例3】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在捕食链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四个营养级 ④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 ③②③& ⑤③④& ③④& D.③④ 答案 B 兔&兔&狐,草&昆虫&鸟&狐,故①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在捕食链中,不占营养级,故③不正确;细菌与狐没有共同的捕食对象,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故②不正确;该食物网中主要植物是草,应为草原生态系统,故④不正确。 规律总结 分析食物网时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1)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结构: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和蟾蜍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5)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的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 &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1、2根据具体情况作答。 3.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因为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可以。 7.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的简化模型。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一、基础题 1.(1)阳光 (2)10~15 m (3)消费者、分解者 2.B 3.C 二、拓展题 提示:可以。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 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个体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中既包括了苔藓、藻类等自养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鼠等动物,又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还包括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朽木等无机环境,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属于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B.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C.营腐生生活 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分解者有需氧型也有厌氧型,但都是异养型的;教材中学习的食物链是捕食链,不计分解者;病毒都是寄生的,为消费者;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物;有一部分细菌,如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答案 C 解析 考查对食物链特征的理解。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由于能量在各营养级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随着营养级增高而减少。当这些能量不足以维持最高营养级&&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也就不存在了。 4.下列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 答案 C 解析 消费者的消费级别在食物链中总比第一营养级级别高且均为异养型生物;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均为自养型生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细菌、腐生动物。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几个营养级(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C 蝉&蝉&螳螂&黄雀,然后确定营养级数为4个。 6.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
(1)该食物网含    条食物链。 (2)兔与鼠的关系是     ,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       。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和    ,对猫头鹰的影响    (填&大&或&不大&)。 答案 (1)7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 下降 不大 解析 (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两者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其数量影响不大;但蛇的数量因其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下降。由于鼠突然死亡,蟾蜍成为蛇的惟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而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素与健身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