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北朝南土地公登录是座西朝东

我们的主房是座北朝南,想建配房座西朝东,想在南边拐下弯成倒7样,大门设在7的拐角处,行吗?_百度知道
我们的主房是座北朝南,想建配房座西朝东,想在南边拐下弯成倒7样,大门设在7的拐角处,行吗?
除了四合院的那种结构,不要使配房的门向对着主房。
大门在东南角,没有与主房门相对,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那个配房最好不要拐角。如果你必须要拐角,那么配房的门的方向也不能不正。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很好,地理位置也不错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陕西道教名观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延安太和山道观:太和山道观,又称太和庙,位于延安市东北的太和山之巅。太和山现在多称清凉山。古称“天山”、“莲花峰”,与凤凰山、宝塔山形成三山鼎立之势,夙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称。是陕北地区仅次于白云山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庙会,文化商业活动十分兴盛。山上松柏成林,庙宇殿堂星罗棋布,山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来此一游,胜入仙境。庙区有真武祖师殿、状元桥、财神庙、娘娘庙、药王庙、圣母殿、三天门等,是延安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太和山是道教圣地。太和山道观,历史悠久。早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在山上修有莲花城,内建奉国寺,供奉释迦佛祖;北宋庆历年间()在寺内掘葬获金、玉甚丰,沈括《梦溪笔谈》详有记载;元丰元年(1078年),道士郇道虚首建道观紫极宫;金大定十年(1170),延安府兵马都总管任国公米加萨哈苏,重修仙洞北极紫微殿;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设道纪司于太和山紫极宫;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为感神恩,诏令全国各地,大兴道德观神庙,太和山亦应诏受益扩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兴建了真武殿;据嘉靖《延安府志》记载,明万历五年(1577年),延安知府洪志远,“卷廉重建”真武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圣公圣母殿,现此殿前尚有一座石砌“状元桥”,上刻有“乾隆岁次甲午蒲月”字样。太和山道观现有大小殿堂六十四座。在真武大殿前,立有两块大理石石碑,左面碑上书有“神灵之山”,右面碑上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书写的“太和山”三个醒目的大字,碑的前面矗立着两根高大的石制旗杆,旗杆高9米。三节衔接面成,工艺精巧、式样美观,艺术性较高。太和山诸庙简介: 太和山道观规模之大,庙堂众多,各具特色.真武祖师大殿是太和山的主神殿,传说真武是玉皇大帝派来镇守北方的神.此殿高大雄伟,耸立在道院的中心位置.殿堂分前后两室,前室有真武神像两尊,辅以王灵官和赵灵官两尊神像,后室有体形同样大的三尊真武大像,中间是原有的,两边是新增请的铜像.神堂经过经过精心装璜,焕然一新,显得更加威严,让人肃然起放.大像的东西两侧,还敬有十大元帅,东面五位是:温琼元帅、马华光元帅、王灵官元帅、荀灵宇元帅、邓忠元帅。西面五位是:岳飞元帅、赵公明元帅、孟山新元帅、刘甫元帅、刘俊元帅。圣公圣母殿供奉是真武祖师的父母,其父净乐国王被封“明真大帝”,其母胜善夫人被封为“琼真上仙”,历来和真武大帝同受人间之崇敬。五龙宫内祀奉的是真武祖师,是真武跳崖的故事,观音应召,青、赤、白、黑、黄五龙,将其捧于平空。称为“五龙捧圣”。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其崇拜的中心在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因她能相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苦难,普济众生,是人们心目中最慈悲的女神,民间信仰极盛,超过佛教中其它佛神。三清殿内供奉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天神。他们是《封神演义》中至高无上的天神,其中道德天尊,就是道教师祖太上老君。即老子。玉皇殿供奉的即玉皇大帝,原为道教中的“四御”之一,后来成为全民崇拜的最高神。《西游记》中,玉皇大帝高居宝座,管辖着三界十方人、神、鬼。手下有四大天王、九矅星官、五方揭谛、四植功曹、二十八宿、四海龙王及众多的文武百官,并有王母娘娘做他的皇后,融合了道、佛及民俗的诸多传说。文昌帝君是主宰人世功名利禄的天神。在科举时代,士子多以求魁,祈禄为重,所以凡是读书人必奉祀文昌神。如梦此神,科举考试必中。魁星阁内的魁星神,被人认为是主管文运之神,状元称“魁甲”解元称“魁解”它被描绘成一赤发蓝面恶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跷起如大弯钩,一手捧斗,另一手执笔,表示在用笔点中魁甲的名字,这就是“魁星点头、独占鳌头”。因此读书人莫不对其恭敬顶礼,以求金榜夺魁。三官殿所敬三官司,说法不一。一种说三官司即天官、地官、水官。一种说元始天尊分别采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融合腹中,经九九八十一天,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朋十五三日,从口中吐出三个婴儿,这就是尧、舜、禹三帝,后来封为三官司大帝。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财神殿供奉为五路财神。文财神两位,一个是以剖腹剜心来劝谏商纣王的诤臣比干丞相。另一个是范蠡,他本是越王勾践手下的谋臣,很有智谋。因为他能聚财,又能散财,所以被奉为财神。武财神是《封神演义》中助闻太师与姜子牙对阵的赵公明。后被姜子牙用法术杀死后奉为武财神。另外两位是尧王和利市仙官姚少司。药王殿内供奉两位药王,一是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精通内科、妇科,又擅长于外科开刀手术和针灸。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在《三国演义》中,他曾给关老爷刮骨疗毒,很有名望,此后被奉为药王。另一位是孙思邈,是隋末唐初的一代名医,他是一个医术和医德都很高的人,最关心穷苦人,不重名利。他著有《千金方》三十卷,是我国的一部医学名著,对人类贡献很大,逝后也被奉为药王。又称孙真人。元辰殿内供奉六十甲子,元辰,指人之本命日,即临生时日。《道法会元》卷七十七张野遇述《天罡说》:“所以天罡定位端居于辰也。人为万物之灵,亦有变化,暗合于辰,究通屈伸,皆由人之五行属本命,号日元辰。”元辰殿内还敬奉斗姆,又叫“斗姥”,是道教在星宿信仰中所幻化出来的一位女性神。《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说:“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娘娘殿内供奉着九位娘娘,中间正位上是九天玄女娘娘,左边是“旺奶娘娘”、“关煞娘娘”、“痘疹娘娘”、“催生娘娘”,右边是“子宫娘娘”、“剪带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是人们求儿女的殿堂。七真祠内奉有七位真人。他们是“全真教”教派,是全真教北宗的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即马丹阳、孙不二、丘长春、郝大通、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以其在陕西龙门山修道成功,所以被称其道不龙门派。五祖祠供奉市面上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东北帝君”王玄甫,“纯阳子”吕洞宾。“云房先生”汉钟离和“海蟾子”刘海蟾他们五位合称全真道的“北五祖”。为区别南五祖,故名。四方神殿的四方神,是掌管东、西、南、北各方的神,东方表龙、西方北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武即真武。三尊殿内敬奉着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关圣帝君关羽和威灵显化天尊三位神灵。紫微星君殿内供奉的紫微星君,又称“北极大帝”或“北极紫薇大帝”具体地说就是北极星神。左辅星君、右弼星君也是北极星神中的两位星神。他们和北极星神一样,爱到人们的敬仰。月老殿仙敬奉的是“月老”或“月下老人”,是专司姻缘天神。闫君殿内祀奉的是“闫罗王”,原为印度神话中的阴间主宰。后传入中国,现成不、为中国神话中的阴间主宰。三皇殿奉敬的三皇,是中国神话中远古时代的圣贤。他们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人皇轩辕氏。喜贵运神是三位神,喜神专司喜事,贵神专司富贵,运神专管人的运气。三星殿内的三星,是福星、绿星、寿星、福星专司人的福分,禄神专司俸、财禄,寿星专管人的寿命。关老爷殿祀奉的是“关圣帝君,即关羽、字云长”。又称关公。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英雄义士,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儒教奉崇为“文衡圣帝”、佛教称他为“盖天古佛”、道教岕尊为“翊汉天尊”,是民间最受崇敬的神灵之一。城隍殿奉祀着城隍神,是城邑的守护神。四御殿中的四御,道教神名。道教天界尊审中的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五老殿奉敬五老,即东、西、南、北中五方天神。东岳殿里供奉着“东岳大帝”,即东岳泰山神。是专管人的生死,管理鬼魂的神。东三十六司和本三十六司,道教神名。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地煞星,每星各有一神,共有七十二位神将,道士斋醮作法时,常如七十二地煞和三十六天罡神将下凡驱魔。龙王殿此山两座,一曰青龙,是四方神中的东方神,常和白虎相提并论。一曰黑龙,黑龙的职责自古就是兴云布雨。九曜星君、是星宿名,天有九曜:一日曜、二月曜、三火曜、四水曜、五木曜、六金曜、七土曜、八罗候、九计都。此九者因照曜世间,故名九曜、照耀人间的山善恶。鲁班、春秋鲁国人,是一名能工巧匠,精于雕镂刻画,营建宫室、桥梁、制造车、舟器皿,名闻天下,历来凡工程建筑,大兴土木时都敬鲁班,以求工程顺利,鲁班已成为工程建筑行业的保护神。风伯神又称“风师”,是主司风的神灵。二郎神是中国一位传奇神灵,《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有描述,说他生的金脸无,手执三尖刀,带领一只哮天犬,具有七十三变化,十分厉害,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就是败在他的手下,人们都对他十分熟悉,而且极为敬仰。以求他降妖伏魔,保佑人间平安。瘟神殿供瘟神,瘟、即瘟疫,指一种极猛烈的传染病,古人对此极端恐惧,以为有恶鬼瘟神作崇,人们祭奉瘟神,是欲驱疾灭病,消灾免难,希望永远过上太平日子。虸蛾腊即虫神,虫神即专司驱蝗虫及其它虫害之神。人们供奉虫神,以求庄稼生长无虫害,获得丰收。速极神殿速极神,道教神名。主管人间行善作恶之人。四圣殿内供奉着四位圣人,他们是:庄子、文子、列子、谭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伟大人物,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受到人们的敬仰。西王母殿,西王母,又称“金母”、“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成仙之人,升天之初先要朝观西王母,再见东王公,然后才能升九天,入三清,列入仙界。西王母殿里敬列着八仙,他们是李铁拐、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韩湘子,八仙是福神,也是深受人们敬仰的神灵。九天玄女殿,九天玄女、道教神名,是西王母驾下的仙女,形象端庄秀丽。她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即是掌管天书兵法。她是上秉天意,下佑万民的天神,在神界的女性当中,是不可多得的。深受人间的敬仰。二圣殿内供奉的东王公和西王母,称二圣。他们是夫妻。东王公是男仙之首,西王母是女仙之首,凡欲成仙者,必先拜东王公后拜西王母,方可列入仙班。贵人峁药王殿,供奉着春秋战代的名医,名叫扁鹊。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名扬天下,死后被尊为药王,受到历代人们的敬慕。贵人峁财神殿供奉的是著名的文财神比干。据说比干就是以剖腹剜心来劝谏商纣王的诤臣比干丞相。后来姜子牙封神时,把他封为“文曲星君”,在科举时代,士人学子以取科名为重,一切财禄又都从科举中求。所以奉比干为财神。俗称文财神。他的部下还有两位小神吏,一名“金管家”,一名“银管家”,是替文财神管理金银的两个小神。老君殿内供奉的即“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及老子,又名老聃。春秋时代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著《道德经》一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历代人们爱戴和敬仰。大禹殿,敬奉的大禹,是中国古代的继尧舜之后的一位帝王。那时候黄河流域水患十分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大禹亲自带领人民治水,不辞劳苦,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止住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蔡伦殿内敬奉的蔡伦,他发明了造纸术,受到人民敬慕。张衡殿是东汉时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制造了演出日月星辰运行的浑天仪,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对人类贡献很大。受到人们的崇敬。葛洪殿是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他最大的贡献是著有《抱朴子》一书,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宝贵的史料。他还著有《肘后备急方》一书,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书,在书里说明“天花”、“结核病”都是传染病,对病症有详细地记载。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朱衣,道教神名。是专管求官或升官的神太阳殿供的太阳神,或称“日神”太阴殿供的月亮神,或称“月神”山神殿供的山神,即山岳之神。他能镇降山中一切妖魔鬼怪,保佑山中平安。土地殿,又叫“土地爷”、“土地公”,是掌管小地土地的神。他保佑这小块土地内的一切平安。灵官殿供有两位灵官。赵公明和王善灵官,即道教中的护法天神,以守护山门。赵公明是灵官又是财神,其内容已在“财神”条中讲述。王善灵官则是指宋微宗时湘阳地方一位城隍神,他为人正直,性情刚暴、除恶佑善,受到人民的尊敬。开路神即方相、俗称“阡陌将军”、“险道神”。古时,死人出丧以及大傩驱疫,均要用开路神为前导。太乙救苦天尊,道教神名。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他经常分身变化,去救助受苦难的人们,只要祈祷或唤天尊大名,就能得到救助。道士祠,凡是在此道观修道的道士,如果羽化,即可将他的牌位敬奉在祠堂中,受到道士和人们的祭祀。孤魂殿,好似阴间邮局一样。如果父母或其它亲人死在异国他乡,就可以到此殿来祭祭祀,或者是远离家乡到此谋生,也可以到此殿来祭祀家乡已故亲人,孤魂殿神即可互助传送,实现你的心愿。骊山老母殿
老君殿:骊山老母殿,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上。老母殿自古以来就是骊山上一座著名的道教宫观,是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古迹之一,为陕西省道教重点宫观。 此殿坐北面南,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前殿及配房,后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 据殿内现存之《创修山路碑》记载,始建于秦。唐初重建,时称老母祠。 老母殿整体建筑包括山门五间、三仙殿三间、祭殿五间、主殿五间、厢房六间、配殿四间。三仙殿内供奉被尊为“福寿、治眼、授子”三位女仙云宵、琼宵、碧宵之 神像。主殿内供奉骊山老母(女娲)金身神像。主殿内存有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立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记述 了唐代著名道士李筌在骊山脚下遇老母为其传授《阴符经》的经过。明崇祯八年在主殿后增建藏经楼一座,五间两层(民国年间已毁,遗址尚在)。明万历四十七年曾对总体建筑进行过较大修缮,故现有建筑基本属于明清格局。建国后虽进行过两次维修,但原貌未变。老母殿内现尚保存有明万历十六年铸之铁锅、铁缸各一口,老母像前有明代铸之铁磬一个。 近几年,道观对殿前平台、道路进行了彻底整修,新修了进殿石台阶路。
骊山老母即女娲,亦称无极老母,“古女神而帝者”。她同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 《说文》云“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女娲功烈,非仅 造人,又兼补天”,“诚天地初辟摩肩盘古之大神也”。 骊山老母抟黄土造人历尽艰辛。《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她为人们制定婚姻而 又繁衍了人类。 骊山老母炼石补天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 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 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灰以止淫水”。才使得“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使人类得以安居乐业。 骊山老母以德化人,扶持正义,教人多行善事,匆作恶迹。《淮南子》云:“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骊山是老母炼石补天之处,《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 《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汉书.律历志》 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 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 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 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
骊山老母不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也由来已久。农历正月二十日民间制作面饼是为纪念老母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朝元阁,俗称老君殿,亦名降圣观,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之巅 ,据《旧唐书》记载,始建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
唐高祖追封太上老君为“圣祖”,高宗加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朝元阁即唐王 朝在骊山朝拜祭祀大圣祖玄元皇帝之所,故名朝元阁。唐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又令在 阁内画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五位帝王之像陪祀。天宝七载十二月唐玄 宗夜梦太上老君降临朝元阁,故曾更名为降圣观,又新供太上老君汉白玉像于观内。 唐朝元阁建筑相当宏伟,史书及现存石碑多有记载。清道光二十九年因阴雨连绵, 庙内三株古柏迎风而倒,庙宇房屋大部受损,住持道士多方募捐,变卖所倒之古柏, 在原址上重修朝元阁献殿、大殿、山门各三间,厢房六间,历时五年,于清咸丰五年 四月完工。阁内现存有清咸丰五年立之《重修朝元阁》石碑一通,对此有详细记述。 现存之朝元阁建筑系我建国初期拆除了部分房屋后之规模。 太上老君为我道教教祖,朝元阁内敬老君,在北宋《长安志》及《临潼县志》中有明 确记载,原阁内供奉的太上老君汉白玉像,系唐代著名雕刻珍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 朝元阁在盛唐时期就是骊山上的一座著名道教宫观,至今从未间断。据北宋《长安 朝元殿
志》记载, 在大唐时唐王朝祭祀太上老君仪式相当隆重,唐玄宗李隆基又专修了长生殿作为“斋殿”, 置于朝元阁左下侧,进朝元阁祭祀太上老君前,先在长生殿吃斋、沐浴后方能进阁举行祭祀 仪式,进行宗教活动。所以朝元阁历来就是一处宗教活动场所。 陕南香溪洞:香溪洞始建于唐代,相传为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因山上有一种叶状如扇,花间黄白,名“香团刺”的花在每年的阳春三月,花香漫谷,山下溪沟流水潺潺,山腰八洞凌空悬崖,故而得名香溪洞。 自明朝以来,香溪洞就是陕南道教最大的活动中心。山上道观,始建于明成化初年。洞始建于唐代,相传为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因山上有一种叶状如扇,花间黄白,名“香团刺”的花在每年的阳春三月,花香漫谷,山下溪沟流水潺潺,山腰八洞凌空悬崖,故而得名香溪洞。 自明朝以来,香溪洞就是陕南道教最大的活动中心。山上道观,始建于明成化初年。 香溪洞为道教石窟。据现存碑文及地方志记载,创建已有500 余年。历经各代修葺增筑,楼台殿阁,桥梁洞府俱有,规模宏阔,工艺精巧。香溪洞风景区与安康城区紧密相连, 距陕西安康市市区3公里,由香溪洞、三天门、文武山、蜈蚣山、牛蹄岭五个分景区组成。1989年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批准为AAA级风景名胜区。
香溪洞景区现有50多处景点和文物,
主要景点有香溪八洞、纯阳楼、玉皇阁、天梯、驾云桥、镜儿湖、凌霄亭、古钟亭、望江楼、兴贤塔、古战场、三清殿等,素有“古洞仙踪”之称。香溪洞、药王洞、三茅洞、龙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师洞并称“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游香溪洞,从山底洞盘山小路曲折而上,经3个“天门”。停立 “天门”遥瞰汉江一带,安康城廓楼舍错综,风帆点点,烟树参差,远山如熏。三天门上建有石壁青瓦小屋1间,门上横额石刻“去天五尺”4个大字。再上有纯阳洞。洞内有百祖塑像1尊,壁间有石刻 “来往大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龙去,羽士还疑 化鹤来”,“古洞深深碧嶂前,遗踪共说有神仙。春风香送桃花雨,晚日晴熏玉树烟”等诗句。这些诗文不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吕祖的传说故事,也对香溪洞的美丽景色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除此之外,还有药王洞、龙王洞、龙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桥、通天梯、玉皇阁等名胜古迹。香溪洞景区四面群山环抱,翠屏相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稀有珍贵古树木12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杏,还有20余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百亩茶园,万亩松林,景区四季常青,风景如画。近年来,景区内修复彩绘了望江楼、草堂、天梯、阁、亭、洞穴、重修了很多造像,栽培了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真可谓“楼阁云中建,竹木藏山巅,花草遍地长,溪水四季清”。
香溪洞既有天然之幽美,更有人文之粉饰,是镶嵌在绿色安康之南山秀岭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广大游客陶情冶性之“洞天福地”宝鸡金台观:宝鸡金台观为宝鸡道教三观(金台、银台、玉台)之首,依山而建。位于宝鸡市区北部的陵塬上,占地四十余亩,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元末明初武当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的第一道场。金台观为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式道观建筑。道教将仙脉浓厚有仙人出入的清灵净地称之为金台、银台、玉台等。 张三丰是辽东人,十八岁看破尘缘四处访道,后得火龙真人传授道家修炼内功心法,前来金台观隐居修行多年而得大道,其集道学、武学、文学于一身,成为道教道家思想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宗师。三丰真人得道后曾在宝鸡地区多次显道,百姓有求必应,留下不少哙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初三,十月初十为庙会,前来敬神求福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络绎不绝,香烟缭绕、香火旺盛。 金台观是宝鸡标志性建筑。这里南距火车站0、5公里,站在观前全宝鸡市的风景尽收眼底。历史上金台观不仅是一处著名道教活动场所,而且是一处旅游观光之地。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金台观古建筑,后又将此建为宝鸡市博物馆,市博物馆在此设周秦文化展和宝鸡民间工艺品展,展出宝鸡地区历代出土的商、周、秦代铜器和凤翔、千阳等10多个县的民间工艺精品。自建国以来,曾先后有刘少奇、彭德怀、习仲勋、黄镇、杜义德、赵苍壁、皮定钧、吕剑人、袁伟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来此参观过。今日的金台观,随着亭、阁、殿、洞的多次加固维修,雕梁画栋,更为金碧辉煌。现为宝鸡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金台观建筑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金台观现存建筑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主要建筑和古迹有玉皇阁、三清殿、吕祖殿、慈航殿、八卦亭、圣母洞、三丰洞、药王洞、朝阳洞等。观内有高台一座,登台可俯视全市。 在观内,除了亭、阁、殿、洞外,古柏参天,生机盎然,传为张三丰亲手所植,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观内还存有珍贵的碑碣,张三丰为人们治病的“翻耳罐”等文物。它们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和观赏价值。 观内建筑分三部份,中部有洞名为 修中洞,朝阳飞仙。中轴和偏东共建有三宫、三清、后稷和之帝八座大殿。西北部有八角形东华厅一座。观门为玉皇阁二层楼阁。院内梅竹满院,古槐参天。张三丰,是个游仙道人,相传他于元朝末年来宝鸡金台观修炼,成道后到四川灌县,青城山隐居,又来到武当山传道,为当时的名道。 玉皇阁 红墙绿瓦,朱楹雕栏,华拱飞檐,亭亭玉立,金碧辉煌,在朝霞、夕阳下,更显得光流天际,巍峨壮观,被誉“金阁流霞”,为宝鸡的八景之一。它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加以重修。座北朝南。东西12.4米,南北11.57米,为明二层实三层的楼阁式建筑。一、三层皆有回廊环绕,前后有门可以穿过,登高远眺。阁的山门左边为“卧霞”,右边为“云栖”。阁前有一对石狮,仰首蹲坐,气势威武。两厢铸有旌旗方斗,游龙飞凤的铁旗杆矗立阁前,气势无比雄伟。 三清大殿 位于观内玉皇阁北面。创建于明代。座北朝南。东西10.7米,南北6.34米;面阔3间,进深1间。此殿有东西配殿,东为太子殿,座东朝西;西为灵宫殿,座西朝东。与玉皇阁形成了一个小天井。 祖师殿 位于玉皇阁以北靠东边,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东西9米,南北7.3米;面阔3间,进深1间。 玄帝殿 位于祖师殿以北。创建于明代。顶为清代风格。座北向南。东西10.6米,南北9.7米;面阔3间,进深2间。 太皇宫 位于玉皇阁北边西部,民国时新建。座北向南东西9.39米,南北7.34米;面阔3间,进深1间。 东华亭 位于玉皇阁最北边,清代建筑。圆形,直径9.11米。攒角屋顶,下设栏杆。
另外,还有圣母殿等。因整个建筑群依地形先后增建而成,因而平面布局不够规整。观后有三叠崖,依崖凿洞,洞口修云檐门叠,洞内供奉各位神主。左边依次为药王、祖师、周公洞及三丰寓所,三丰练功场;右边依次为白衣、姜螈、飞升、朝阳、释迦等洞。二叠崖为关帝、财神、紫薇等洞。洞洞皆有塑像。龙门洞:陕西陇县的龙门洞,使全真派大师邱处机参玄证真之所,亦是道教影响最大的龙门派的发祥何祖庭。龙门洞始于春秋,名闻金元,盛于明清,并于1998年至2003年间进行了全面修复。龙门洞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北景富山北麓。龙门洞东南距陇县县城22公里;西北距甘肃省华亭县城30公里。以“奇、险、幽、古”为特色,有“第二华山”之称。史载元代道教“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在此栖居7年,创建了道教“龙门派”。是陕甘宁地区久负盛名的道教名山和旅游胜地。龙门洞所在的山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上林木葱茏,奇峰景秀,溶洞密布,谷壑连绵。龙门洞共有36洞及众多的古建筑名胜。诸如青霞洞、长春洞、飞仙洞、混元洞、水帘洞、雷祖洞、龙门洞、湘子洞、三清洞、早阳洞、娄景先生、邱祖洞。通天洞、无底洞、玉皇洞等;潭也各有其名,如青石潭、莲花潭、飞玉潭、漾月潭、卧龙潭、鼓玉潭等;古建筑名胜:如真武殿、北部、清和宫、王母宫、丘祖楼、铁索桥、铁链、石阶、云梯、空中栈道、九级空心塔、磨性石、响石等。
龙门洞,以绝壁之奇洞,凌空之险殿吸引着万千游客。尤其那倚山崖傍洞窟的殿阁,全用斗拱架出,凿空支撑,雕梁画栋,仰望好似云中楼阁、天上宫阙,令人神往。然而,风光无限的龙门洞天,却无坦途捷径,洞与洞、殿与殿之间的道路,不是石阶、铁链,便是索梯、栈道,洞窟与殿阁庙宇廊群,下临深渊万丈的大峡谷,谷中河水奔流。仲夏溪水猛涨,湍急的浊流跨岩越涧,吼声如雷,呼啸之声惊心动魄。游人上下蠕蠕而动,如同“蚁附”。一些身体孱弱、胆小的游客瞠目结舌,望而生畏。置身于真武殿前,平视对面的早阳洞,则可见洞中之洞。洞外悬空而架的铁索桥,壁峭桥悬,不禁让人想起古人描述早阳洞的诗句:“百丈悬岩斧削同,危桥一道在座空。若无大道真仙手,当面问天路不通。”看完早阳洞,再回首仰观高悬于绝岩峭壁之上,飞槽斗拱临空横出的楼阁殿宇:王母宫、混元老祖洞龛及悬吊在宫下10多米长的铁索玄梯,几十米长、宽不盈尺的空中栈道,《滕王阁序》中“层峦耸翠,上出云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名句便会顿然泛上心头。奇险之状,不用说攀登了,就是静静地看着,胆小的人也难免心惊胆颤,毛骨悚然。
“磨性石”是一块呈圆球状的顽石,直径约30厘米,表面光滑异常。为了获取“神灵”,凡进长春洞的人,都愿抱或摸一摸这块“神石”,天长日久,石圆如蛋,在灰白色洞壁衬映下,加上洞口斜射光线的掩映。使此石闪闪发亮,更加离奇古怪、神乎其神。在底层楼阁后的洞中,泥塑的身后有一个小洞,钻进小洞前行约30多米,里边又是一个很大的岩洞,洞呈葫芦形,四周浑圆,葫芦顶一束光线斜射进来,洞壁光滑洁白,这就是玉皇洞,洞内可容纳几千人,从洞中木梯可登上葫芦顶,顶部有一小窗口。龙门洞除过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外,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其中,太清殿《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八十一化”壁画全部工笔彩绘,线条飘逸生动、细腻柔美,人物形神兼备,情态各异,为道教寺观中罕见的艺术珍品,颇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北极宫的一块云板形的“响石”重约50公斤,响声清脆优美,可闻数里之远、大殿柱上的一副对牌楹联为清朝同治年间的著名书画金石文字学家、陇州同知云南人方玉润手书,墨迹刚劲潇洒、清丽俊逸。大殿山墙头镶嵌的一块半米见方大理石花纹摇钱树,花纹清晰秀气,一棵婆娑多姿的老树枝头金钱累累,恰似硕果垂枝。奇妙可爱之态悠然可掬,久久观赏,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堪称世间奇珍。岩顶人迹难至的混元洞旁的摩崖石刻“定日月娄景先生洞”及“全真岩”3字,庄严古气,刚正大方,岩高百丈,古人是怎样将字刻上去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此外,还有北极宫前东南方向香炉峰顶高高耸立的九级空心铁塔,造型精巧美观。上镌的兽纹古雅遒劲,属珍贵文物。
龙门洞无限风光,为关中山水奇观,是历代贤人隐土修养之地。周大夫尹喜,西汉娄景先生,大唐孙思邈等曾隐居于此。公元1180年元代道士丘处机栖居龙门洞后。这里成为道教的宏大教场。历经元、明、清三代,洞殿亭阁云梯栈道不断兴建完善。近几年来,经过修葺的龙门洞,已成为一个新型的风景名胜游览区。重阳宫:重阳宫位于户县祖庵镇,为全真教祖庭。全称大重阳万寿宫,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此地原名刘蒋村,因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在此结庵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兴于世后,此地遂改名曰“祖庵镇”。重阳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从西安驱车西行40公里,就到了名扬中外的祖庵镇重阳宫了。相传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曾隐修于此。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刘、谭、马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邱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殿阁房舍凡5000余间。其后衰落,但仍有部分殿堂遗存至今。又有碑遗世,称祖庵碑林。重阳宫是我国金元时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自云观、山西永乐宫、户县重阳宫)之一,是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 重阳宫在元代规模宏大,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有道土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现仅存灵宫殿、祖师殿两座,原有碑石散弃露天,1962年,户县人民政府将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1973年建敞房十一间,使碑石得到妥善保护。
祖庵碑林,收集陈列元时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余通(件),大部分为碑石,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的12通,二级10通,三级4通。这些碑石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如&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颛所书,是我国书法名碑,而(皇帝玺书碑》等5通蒙汉文对照碑,碑文为八思巴蒙古字与汉字合刻,“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其具有重要价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631--632)。现存八思巴古字碑在全国已发现者约有20余种,祖庵碑林即保存有5通,侮这样大量集中保存元代全真教金石文献者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一踏进山门,尘世的喧嚣就悄然褪去,久居都市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林中的小鸟会引你来到一处巨石旁,据介绍这就是王重阳祖师脚印石。当年,祖师在练功时.鞋中的一粒沙子因为浸染了祖师的仙气,见风就长虎虎生威,后被祖师蹋了一脚击了一掌,就再也不长了。如今,巨石上几个硕大的祖师脚印依稀可辨,而巨石突兀的顶部仍是祖师击了一掌的印记。脚印石出现五种颜色,代表祖师练功所采的五行之气。正对山门位于甬遭尽头的影壁上绘有(大重阳万寿宫元代盛况图)。全真救在元代兴盛至极,一教独尊;重阳宫的建制也达到空前绝后的规模。宫城东到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邻渭水,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作为元代盛极一时的大重阳万寿宫所存除碑石、石棺之外的实物,仅有闲置在院中的几块硕大的筑基石和一件残存的屋脊,可以让想见当年宫殿的宏大气势。[碑石文化天地宽)穿过灵宫殿、七真殿,位于新落成的金碧辉煌的重阳宝殿后方的就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阳宫祖庵碑林。如果说游重阳宫是寻觅祖师足迹,那么更是为探访碑石文化,探访我国古代社会学、历史学、人体科学、语言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的宝库。重阳宫保存着近40通有关道教全真派历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俾碑、(无梦令)诗碑、大元敕藏御服即三绝碑、全真开教秘语碑、元五代皇帝圣旨碑等。走在这历史文化的丛林中,你会感到在宁静中升腾起一种沉重,一种与悠远的先贤们超越碑石的对话.[遇仙桥的变迁]在北距重阳官15华里的甘河镇,有一处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桥,相传为王重阳早年遇钟吕二仙并受点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桥是我省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桥,历史的沧桑几乎让遇仙桥湮没于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龙头浮雕还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令人欣慰的是,1987年在遏仙桥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阳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桥畔的小庙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阳祖师端坐正中,气宇轩昂,颇有大家风范:两个书童站立两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陕西佳县白云观:陕北佳县白云观 又名白云庙,位于佳县城南的白云山上。依山势建立的一组壮丽古建筑群,是陕西现存最大的道观,也是全国道教建筑群之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濒临黄河,婉蜒跌宕,景色壮观。这里白云缭绕、松柏苍郁、庙宇林立,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西北、华北等地。上山道路由黄河西岸直上,陡立腾空,经600余级,直达山顶,远眺宛如瀑布飞流,人行其上,惊心动魄,古称“神路”。白云观影响及于毗邻各省区,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八,是白云观最隆重的道教节日,届时举办庙会,陕西各地及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的各族人民都要到此朝拜、游览和开展贸易活动。白云观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修并扩建。数百年来,经过不断营建修葺,共建庙宇53座,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气势壮观。这座古建筑群依山势高低起伏而建,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殿、亭、阁、楼参差错落,星罗棋布。经黄河滩头登白云观,须攀618级台阶。观内底层建筑为五龙宫,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宫北为四道天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祠分列其上。真武殿是白云观的主要建筑,屋宇崇高,辉煌雄伟。殿前有钟鼓楼。钟楼的钟声,隔黄河的山西境内亦可清晰听到,因而有佳县八景之一的“白云晨钟”之誉。真武殿四周的建筑有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真人洞等。
白云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观内保存有叙述道、佛教经变故事和山水人物的彩色壁画1590余幅。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系古代陕北民间和明代铁钟、清代铜钟等珍贵文物。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两次登山赏景,并告当时县委领导同志要保护文化遗产。白云观现已成为陕北独特的旅游胜地。玉泉院:玉泉院是我国北方一座闻名的全真道观,也是中国道教活动主要场所之一。现在的玉泉院包括东道院,属全真道徒修真之处。玉泉院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间,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贾得升为师傅陈抟所建。几经破坏,几经修缮,到了明清才有现在这个规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赐陈抟s号“希夷先生”得名,后改名玉泉院。“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000多年来,这里曾会聚许多名人高道,讲学修炼,象明、清顾炎武、王宏撰等,也留下一些碑石题刻。玉泉院内有近代冯玉祥将军的题字:“破除迷信”、“水利救民”,字体刚劲有力,从这些题字中体现出冯玉祥将军远见卓识,爱国爱民的先进思想。
经过百狮台,就来到了玉泉院的主体建筑区,风格采用江南园林式建筑,以水池为中心,周围配上亭、台、楼阁,给人以小见大的印象,现存主要建筑人:无忧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无忧亭:取意,无忧无虑,过去在无忧亭此面是一片桃树林和竹林,两面是古代战国魏长城遗址,亭内宽敞雅洁,游人至此,有乐而忘忧之感,因无忧亭在玉泉院内西北方向,故有句俗话这样说:“玉泉院内西北角,天大的事也能睡着。”
七十二窗长廊是环绕玉泉院的走廊,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数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七十二个,尽管这些窗户因年岁久远,看上去虽不是很壮观,但却在我国园林史上却独树一帜,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礼记·月令篇》七十二物候现象,精心设计,物候学反一年分为五日一候,三候一个节气,共二十四令,七十二候,窗形有圆,有方,有花草虫鱼、七十二窗各不相同。
全真七子殿,华山道教属全真派,殿内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供奉着全真派的七位高道,中间是丘处机,其余几位: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过水凉亭:传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金仙公主修道在华山,有天,她和几位侍女一起上华山,登到西峰下的镇岳宫,宫内有一口玉井,井水清澈见底,金仙公主就站在井边,照她的影子,不小心,将头上的玉簪掉进井里,下山后,她们在过水凉亭下休息洗手,无意中又找回玉簪,惊喜中又发现亭下的泉水和山顶玉井是相通的,当时的泉水确经纳凉亭流向院外,可惜,清朝年间,山洪暴发,河水改道埋没。后人就根据这个传说将希夷祠改名为玉泉院至今。 那么,希夷到底又是什么人呢?希夷就是陈抟老祖,道教全真派名人,唐末五代隐士,号扶摇子,生于871年,死于989年,活了118岁,安徽豪州人,精通炼丹和睡功,据说,一觉能睡八百年,当地把懒惰爱睡觉的人俗称“陈抟爷”。他在世经常采药,给百姓治病,后得道成仙,人们都很信奉他,希夷石洞内供奉着他的石头卧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华山古庙会,各地的善男信女都来朝拜,说摸了陈抟睡像能治百病,求平安,信不信就由您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摸摸,保保平安。
穿过这段长廊,就来到了玉泉院的主体建筑部分--大殿,它分前殿和后殿两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道教华山派的创始人——郝大通,殿外立了许多碑,有历代名人歌颂华山诗碑,华山全图碑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门楣上“古松万年”为光绪皇帝所题。在这部分,是道师们每到道教节日,做道场和庆祝的地方,后殿供奉陈抟的坐像,门楣两边有两幅画,左面一幅是赵匡胤与陈抟下棋赌华山画面,位置在华山东峰,左面是五龙驾陈抟来华山,这幅画告诉大家,陈抟是怎么到华山的。
“通天亭”,因和山顶金锁关通天门遥遥相对,所以叫“通天亭”,从这儿出玉泉院,“自古华山一条路”就从大家脚下开始沿伸,全长25华里,共有9567个台阶,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风光山色,诱人的惊险神道。
到玉泉院的下院——东道院,在华山青柯坪东。 东道院原名九天宫,在华山谷口内约十公里处,恰为登山路程的一半。属全真道徒修真之处。 从华山谷口至青柯坪,一路崎岖狭塞,至此谷道忽尽,豁然开朗。从青柯坪北眺秦川渭水;南望莲花峰、凤凰山;东有云台峰、聚仙台;西看北斗坪、狮子岭,四周山色浮苍点黛,环境幽静。在青柯坪可欣赏到的“华清八景”即:南边的“水帘洞”及其洞上由流水印痕形成的“和合二仙”;西南峰顶“二仙下棋”、“白马过桥”、“寿星石”和“凤凰单闪翅”;西边狮子岭上的“狮子滚绣球”;西边远处大上方崖顶的“金龟戏玉蟾”等。
现在的东道院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道士郧礼慧创建,1950年重修一次,1982年再次得到修缮。道院坐东朝西,依山而立,规模不大,小巧玲珑,仅正殿三间,内供奉九天玄女塑像。楼阁道舍二十余间。东道院北有唐槐,婆娑多姿,生意盎然,院南有元代开凿的桃花洞、白衣洞、雪花洞、皓天洞等岩壁石洞,均为古时道士静心修炼之处,四周群峰环抱,景色如画。西安八仙宫:西安八仙宫位于省西安市东关。是陕西省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官观之一。 相传八仙宫初创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以后所建。
八仙宫因与吕洞宾、钟离权、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张果老、兰采和、曹国舅等八位神仙故事有关而得名。相传这里在唐代曾是“长安酒肆”,吕洞宾和钟离权常在此饮酒,钟离权并在这里点化吕洞宾得道成仙。还有一个故事说,宋时有一郑生偶遇八仙在此设宴,后人为表示对八仙的崇敬,即在此立庙,故名八仙宫,或八仙庵。自清代以来,八仙宫一直是全真十方丛林。“文革”中这座庙宇遭到严重破坏,宗教活动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仙宫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道士重新回到庙里,还吸收了一批青年道徒,实现了道教界自己管理宫观。楼观台:楼观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官观。楼观台是道教最早的宫观,相传周康王时尹喜真人在此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故名楼观。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于函谷关迎老子来搂观台讲“道德”五千文,故又称“说经台”。自此以后,历代著名的有道之士多来此隐居,修真养性。清代以前楼观台的中心在宗圣官。宗圣官周围原有四十多个附属建筑,后因屡遭变乱.大部分早已毁坏。现在宗圣宫只剩下遗址,只有当年的“说经台”建筑群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了楼观台的中心。另外,在其周围还留有炼丹炉、化女泉、老子慕、吾老洞等多处胜迹,并保存唐、宋、元、明、清历朝碑碣共七十余通,其中唐欧阳洵、苏灵芝、负半千、戴圾,宋代米莆、苏轼和元代赵孟爝、高翱等手书石刻碑尤为珍贵,是研究楼观台道教史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公登录登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