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和变异变异是普遍的,常见的变异有几种?

无标题文档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细菌与其他生物一样,通过遗传(heredity)与变异(variation)生存与发展。所谓细菌的遗传,系指亲代细菌与子代细菌的相似性,它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是各种细菌存在的
根据。所谓细菌的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细菌之间的不相似性。
第一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组 (genome)细菌的基因组位于核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核体又称染色体(chromosome)是由两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组成,含细菌的遗传基因,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染色体DNA在细菌细胞浆中呈螺旋形式缠绕成团,外无核膜包围,故称核质。细菌染色体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质粒 (plasmid)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旋DNA分子。质粒可以自身复制,质粒是自行复制单位,有的需与核质染色体的复制同步,称为严紧型复制(stringent replication)。
质粒编码细菌各种重要的生物学性状。编码性菌毛的质粒称致育质粒或F质粒(fertility
plasmid),具有F质粒的细菌有性菌毛。编码细菌各种毒力因子的质粒统称毒力质粒或Ⅵ质粒(virulence plasmid),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黏膜上定居及产生毒素的能力可由不同质粒编码,其中K质粒编码对黏膜具有黏附活性的菌毛,ST质粒与LT质粒分别编码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抗性则由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所决定。一个质粒可同时具有几种编码功能。
有的质粒还可以结合到染色体上,如F质粒在变形杆菌内是独立存在的,但在大肠杆菌内则可与染色体结合,这种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近年来发现微生物的某些DNA片段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可在染色体上移动,此种移动甚至可发生在不同种细胞之间。这种可移动的DNA片段称之为转座因子。细菌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nsert sequence,IS)、转座子(transposon,Tn)以及某些特殊的噬菌体。
毒力岛 (pathogenicity island,PAl)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PAI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因此称之为‘岛”。PAI虽然是染色体的DNA片段,但两端往往具有重复序列与插入元件,其G+C%及密码使用与细菌染色体有明显差异,分子量多为30~40kb,也有达100kb者。
第二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genemutation)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指生物细胞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
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它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菌与一般生物细胞一样可发生突变,其突变也可按发生改变的范围大小,分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 laberration)和点突变(point mutation),。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的一大段发生了变化,它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delection)、重复(duplication)、插入(insertion)、易位(translocation)和倒置(inversion)。点突变是相应基因上的DNA链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改变,包括核苷酸对的置换(replacement),进一步可分为转换(transition)与颠换(transversion)和因缺失或插入而造成的移码。
细菌的突变也可分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mutation)和人工诱变(inducedrrmtation)。自发突变是在未经人工改变的外界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突变,它经常发生,但发生的机率(突变率)很低,通常仅约1/106 ~ 1/109。
人工诱变是在应用诱变因素的影响下而发生的突变,其突变率常高于自然突变。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如X射线、紫外光、亚硝酸、吖啶橙类染料、烷化剂和碱基结构类似物等均可作为细菌的诱变剂,提高细菌的突变率。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细菌基因突变而表现的变异类型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种。
1、菌落形态变异属非选择性变异。细菌的菌落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光滑型(smooth type,S型)和菌落表面粗糙、枯干,边缘不整齐的粗糙型(rollzhtype,R型)。在一定条件下,光滑型菌落可变为粗糙型,称为S--~R变异。S--~R变异,经常伴随着S型抗原的丧失和病原菌毒力由强变弱等性状的改变,如肺炎链球菌,编码多糖荚膜的基因发生突变后,菌落也由S型转变为R型,并丧失荚膜形成能力和毒力。
2、抗原变异由于细菌基因突变而引起其抗原结构发生改变的变异类型。当编码细菌的抗原结构包括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等的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菌形成相应抗原结构的能力丧失,引起细菌抗原性变异。
3、抗性变异是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抗性的变异。通过自发突变以及抗性遗传因子的传递,而产生大多数抗性。它和化学药物的存在并无关系,细菌获得抗性以后,即使在没有药物的条件下生长繁殖数代,一般也不丧失抗性。
4、营养型变异主要引起营养缺陷型变异,即细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如变异株丧失对某种糖类、维生素、氨基酸或其他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在补充这些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这种突变对研究细菌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很有用处。此外,营养型变异菌株可作为杂交、转化、转导和原生质体融合等研究中的标记菌种。
二、诱发细菌变异的方法
诱发突变是应用人工方法使细菌增殖和复制DNA时出现“错误”,从而育成人类需要的细菌变异品系。如下介绍常用的诱变方法及其致突变的机制。
物理方法包括温度及各种射线(紫外线、激光等非电离辐射和X射线、丫射线、p射线、快中子等电离辐射)。
温度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似乎是专一对GC碱基对的作用。
辐射的诱变作用一般认为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辐射直接作用于染色体,包括引起DNA骨架断裂所造成的染色体畸变,和使DNA分子上相邻的T形成二聚体而引起的复制差错。间接作用是使染色体以外的细胞物质发生变化,再由这些物质作用于染色体引起突变;它包括碱基类似物的形成及其突变诱发作用,和电离辐射引起过氧化氢和游离基的产生以及它们诱发突变。
化学方法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5溴脱氧尿苷(Ub)、5氟脱氧尿苷、2氨基嘌呤、8氮鸟嘌呤、亚硝酸、羟胺、烷化剂(p丙酸内酯和芥子气等)、亚硝基胍、吖啶类染料(吖啶黄、吖啶橙、原黄素等)、一系列烷化剂和吖啶类结合的化合物(名为ICRl91,是美国某癌症研究所的甜晶)、溴化乙锭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复杂而各有差异,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取代碱基参入DNA,从而使DNA的某些碱基对发生置换。
2.使碱基发生化学变构,从而引起DNA的某些碱基对发生置换。
3.插入DNA相邻的碱基之间,引起移码突变。在邻近的两个嘌呤碱基之间插入吖啶染料分子,可引起DNA复制时碱基增添或缺失的错误,造成密码子的移码,出现基因突变。
4.引起DNA分子断裂而诱发染色体畸变。例如许多烷化剂(氮芥、硫芥、环氧乙烷等)
生物学方法利用各种生物学的方法可诱使微生物发生变异,使细菌发生毒力等性状的改变,获得性能良好的菌株。
1.增强毒力连续通过易感动物,可使病原菌毒力增强。有的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共生,或被温和噬菌体感染,也可增强毒力。肉毒梭菌当被温和噬菌体感染时,方产生毒素。
2.减弱毒力人工减弱病原微生物的毒力通常使用病原菌通过非易感动物、鸡胚等方法。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子代只有从一个亲代获得遗传物质,在某种情况下,两个不同性状细菌的基因可以转移到一起,经过基因间的重组(recombination),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主要形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和转染。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转化。肺炎链球菌的转化是经典范例,其方法是将致死小鼠肺炎链球菌杀灭后,加入非致死小鼠的肺炎链球菌培养物中,能够使后者变为致死小鼠的肺炎链球菌。
转化现象无论在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有发生,但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转化现象。大多数细菌不能接受外源性DNA,不能将它整合到染色体之中;另外,细菌还能产生内切酶,能识别并破坏进入细胞的外源性DNA。是否发生转化与菌株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受体菌必须处于感受态(competence)才能转化。
二、转导(transduction)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菌细胞,称为转导子(transductant)。细菌的转导又分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普遍性转导与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有关,局限性转导则与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有关。
应当注意转导与溶源转换 (1ysogenicconveysion) 两者的差别。后者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寄主后,噬菌体基因整合于寄主基因组中,寄主的性状发生变异,它是一种表面上与转导相似但本质上却不同的特殊现象。当噬菌体在寄主中消失时,通过噬菌体转换而获得的性状也同时丧失。
三、接合(conjugation)
是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细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接合性质粒有F质粒、R质粒、Col质粒等。
F质粒的接合F质粒通过性菌毛从雄性菌(F+)转移给雌性菌(F-)的过程,称为F质粒的接合。像有性生殖一样,当F+菌与F-菌接触时,F+菌的性菌毛末端可与F-菌表面上的受体结合,F质粒从F+菌转到F-菌内,受体菌获得F质粒后即变为F+菌,也长出性菌毛。
R质粒的接合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质粒在菌株间的迅速转移和快速生长繁殖所致。R质粒有两种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一是耐药性转移因子(resistance transfer factor,RTF),其作用类似F因子;另一种是耐药性因子(RF),它决定耐药性。RTF和RF均能自主复制,但是只有两者一起存在时,这个细菌才能将耐药性转移给另一个细菌。R质粒的接合方式类似F因子的转移方式,
Col质粒的接合Col质粒控制细菌素的合成,这类质粒很多,有的可以产生性菌毛,在细菌间进行接合转移,称为转移性质粒;有的不能进行在细菌间接合转移,称为非转移性质粒;但当细菌细胞同时具有可转移的质粒如F因子时,则两者可同时发生接合转移。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 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菌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继转化、转导和接合之后一种更加有效的转移遗传物质的手段。
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步骤是:选择两个有特殊价值的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菌细胞作为亲本,在高渗溶液中,用适当的脱壁酶去除细胞壁,再将形成的原生质体进行离心聚集,并加入促融合剂PEG(聚乙二醇或通过电脉冲等促进融合,然后在高渗溶液中稀释,再涂布于能使其细胞壁再生和分裂繁殖的培养基上,待形成菌落后,通过影印接种法,将其接种到各种选择性培养基上,鉴定它们是否为融合子,最后测定其生物学性状。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用细菌进行的一系列遗传学实验,不仅揭示了细菌本身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而且推动整个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在微生物学领域内,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其他有关问题的了解和发展,例如帮助了解微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核生物性状的调节控制,以及推动微生物分类学的深入发展。
在实践方面,细菌遗传变异的研究在以下若干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一、疾病诊断
在临床细菌学检查工作中,要作出正确的诊断,不但要熟悉细菌的典型特性,还要了解细菌的变异规律。细菌在异常条件下生长发育时,可以发生形态的改变,例如炭疽杆菌在猪的咽喉部位多不呈典型的竹节状,其菌体通常弯曲且粗细不匀;猪丹毒杆菌在慢性病猪的心脏病变内不呈杆状,而为长丝形。有鞭毛的细菌也容易发生失去鞭毛的遗传性变异或非遗传性变异,如变形杆菌。
二、疾病预防和治疗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原来对某些药物敏感的细菌,可发生变异而形成对该药物的耐性,有时甚至形成必须有该药物方能生长的赖药性(drugdependence)。所以,在治疗细菌疾病用药时,应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并应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菌苗接种是使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弱毒菌苗株都是病原菌的减毒变异株,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获得弱毒疫苗菌株,通常通过人工致弱的方法。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用人工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切割,把它与作为载体(vector)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人某一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的产物。它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目的基因分离;(2)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体外重组,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复制能力的嵌合体(chimaera);(3)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通常用转化的方法,导入能容纳外源载体的受体细菌。(4)复制与表达;重组载体在受体细胞内必须自主复制而获得扩增,以表达目的基因特有的遗传性状或产物,使之成为“工程菌”。应用这一技术可使细菌表达出需要的性状或产物。近年来,应用微生物的遗传工程获得如脑啡肽、卵清蛋白、干扰素等,极大地改进了这些生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使细菌表达病毒的抗原成分,用以制备新型诊断试剂或疫苗,或用一种细菌表达出二种细菌的抗原,制备多价菌苗等,均取得实质性进展。18病原微生物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8病原微生物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A.cmB.mmC.μmD.nmE.dm;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
第 5 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选择题A 型题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真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A.cm
B.mm C.μm D.nm
E.dm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A.DNA
C.DNA 和 RNA6.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 R 质粒的细菌 E.带有 F 质粒的细菌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A.毒性噬菌体 B.溶原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A.毒性噬菌体
B.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β噬菌体
E.λ噬菌体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
C.噬菌体的形态
D.细菌的种类
E.噬菌体的核 酸类型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A.快速繁殖 B.停止繁殖 C.产生毒素
D.基因突变
E.裂解11.细菌的 H-O 变异属于:A.
B.毒力变异
C.鞭毛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12.BCG 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
B.毒力变异
C.抗原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菌落变异13.S-R 变异是指细菌的:A.
B.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
E.菌落变异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
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C.核质、核糖体、质粒
D 核质、质粒、转位因子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A.
K 质粒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自然发生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D.DNA 或 RNA
E.DNA 或 RNA E.立克次体 C.含 DNA 和正 RNA 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D.前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A.
Delbruck19.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称为:
溶原菌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染色体突变
B. R 质粒的转移
转座子的转位
溶原性转换 E.
插入序列的插入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B.
B.RTF 与 F 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A.
D.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A.
通过性菌毛
通过噬菌体
细胞融合25.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E.
转位因子能在 DNA 分子中移动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A.
普通菌毛27.细菌的性菌毛:A.
化学成分为多糖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D.
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
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结构28.Hfr 菌是:A.
含有 R 质粒的细菌
含有 Col 质粒的细菌
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A.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 R 质粒参与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需 F 质粒参
由性菌毛介导31.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特点是:A.
需性菌毛介导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质粒参与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
需处于感受态-
32.Hfr 菌与 F 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游离的 F 质粒
染色体上的 F 质粒
染色体基因
33.F 菌与 F 菌的主要区别是:+
F 菌含性菌毛,F , 菌不含性菌毛+
F ,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
F , 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 菌的 F 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 -
F 菌可与 F 菌接合,F ,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 ,
F 菌能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A.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
质粒上的基因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
噬菌体基因35.关于流产转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
外源性 DNA 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C.
外源性 DNA 不能自身复制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36.下列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又称特异性转导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A.
细菌染色体基因
噬菌体基因
质粒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这种基因转移方式属于:A.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39.溶原性转换:A.
由 R 质粒参与
由性菌毛介导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受菌与供菌直接融合而发生基因转换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A.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B.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C.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D.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E.
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A.
需质粒参与
B.需处于感受态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
需性菌毛介导42.关于 R 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C.
为接合性质粒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43.原生质体融合: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融合C.
融合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十分常见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45.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A.
溶原性转换
普遍性转导
原生质体融合
接合4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A. Aems test
B. transformation test
C. fluctuation test
D. 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47.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B.
Hfr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
F 菌与 F 菌接合后, F 菌并不失去 F 质粒’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48.细菌 L 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B.
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C.
L 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D.
L 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E.
L 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49.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 DNA 片段:A.
不能进入受体菌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C.
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D.
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E.
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50.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A.
细菌染色体
插入序列51.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行接合B.
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质粒 DNAC.
R 质粒为接合性质粒D.
F 质粒丢失,细菌接合的能力随之消失E.
接合是革兰阴性菌中 F 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52.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
临床分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B.
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须进行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C.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D.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E.
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53.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A.
转座噬菌体X 型题1.噬菌体的特点是:A.非细胞型微生物 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C.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 宿主 D.可通过滤菌器 E.对人致病2.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A.蝌蚪形
B.微球形3.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A.能正常繁殖,不产生噬菌体,但能将产噬菌体的能力传递给后代
B.溶原状态有时 自发地终止 C.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 D.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 E.能产生细菌素4.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A.大肠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肉毒梭菌5.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A.能诱导细菌变异
B.能寄生在细菌内
C.寄生作用具有种、型特异性
D.能裂解 细菌 E.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6.噬菌体的应用包括:A.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B.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C.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D.用 于治疗某些局部感染性疾病 E.用于追踪传染源7.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含 R 质粒的细菌
雄菌8.下列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A.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C.棒形
E.丝形9.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 DNA 的任何部位C.
能转导质粒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E.
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10.下列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A.
前噬菌体11.下列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
染色体基因
E. R 质粒12.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下列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A.
溶原性转换
原生质体融合13.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A.
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B.
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C.
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D.
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E.
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14.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A.
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
足够剂量用药
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D.
少量多次用药
使用广谱抗生素15.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是:A.
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B.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特异性 DNA 序列C.
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DNA 分子上D.
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行转移E.
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16.S-R 变异可伴有下列哪些变异?A.
耐药性变异
生化反应的变异17.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A. transformation
B. transduction
C. conjugationD. protoplast fusion
E. lysogenic conversion18.
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F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被转移B.
Hfr 菌与 F -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
F 菌与 F 菌接合时,F 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而变为 F 菌’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不变为 F 菌19.下列关于转化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被转化的 DNA 片段称为转化因子
转化转移的 DNA 片段比转导要小C.
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
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行转化
Ca 与 Mg 处理,可增加感受态细菌摄取 DNA 的能力20.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是:A.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C.
外源性 DNA 片段不能自身复制
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
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相同21.关于局限性转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B.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C.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D.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22.关于原生质体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18病原微生物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等内容。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_农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微生物...4. 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___、___、___和___。 5. 准性生殖包括...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7页 免费 遗传和变异试题及答案 10页 免费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D. 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 E. 是分子生物学和...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精品题库及答案_医药卫生_专业...5、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它具有...都是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 ) A.病原菌诊断...   消毒与灭菌相关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免...1/2 相关文档推荐...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97页 1下载券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6页...   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5 学时)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 1 分) 1、 组氨酸突变株 (his ) 表示该菌不能利用组氨酸生长。 2、 亮氨酸突变株 (...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细菌的遗传和变异转载/ [与...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5.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   5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73页 1财富值 第4章 细菌... 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隐藏&&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病原学诊断 1.病原学诊断 细菌的变异给细菌性疾病...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化脓性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 ...   病原微生物复习题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医学微...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A.迟缓期 B....第 4、5 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遗传变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