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计

海高任鱼跃,天阔任鸟飞。。。
(管理人员)
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740
今日访问:2
最后登录: 14:51:17
山西五寨县
山东东港区
内蒙古根河市
山西定襄县
山西宁武县
贵州黔西县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河南泌阳县
山西定襄县
山西保德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六课教学设计
第六课& 《云形成了——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六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通过形状补间动画来体现云的形成过程。“云”在天空中的凝结在灰尘颗粒或冰晶上的水滴,当这些小水滴越积越多,最后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云。原来的水滴来源于上节课的制作结果,最后变成一朵云,这个变化是两个对象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是连续的,因此采用形状补间动画更为合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原理;2.认识“部分选取”工具。技能目标:1.能利用“钢笔”工具及“部分选取”工具绘制图形。2.能将一个元件或组合的对象打散或分离。3.能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仔细观察,勤于思考。过程与方法:1.演示法:如何能将一个物体的轮廓完美地表现出来,需要“部分选取”工具的精心调整,但这个工具的使用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同时介绍该工具的使用经验。2.尝试法:学生们对动作补间动画比较熟悉,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与之相似,因此教师要强调先将起始帧和结束帧的操作对象打散,操作过程由学生尝试完成。3.对比法:形状补间动画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注意它与动作补间动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通过学生操作完成后,对比分析得到,否则学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创建形状补间动画。难点:使用“部分选取”工具对图形的轮廓进行调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相似的、有规律的动画制作问题,但如何将一个对象变成另一个对象,还不能解决。本课通过形状补间动画来体现凝结的水滴组成“云”来表现云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法;对比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师:本节课我们要继续讲述我们的动画故事——云形成了。水蒸汽升到天空后,遇冷凝结成了小水滴,那么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师:大量的水滴集中在一起,从远处看,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云”了。师: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动画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得知,“云”是由“水滴”积累而成。想表现这个动画过程,就要将“水滴”变成“云”。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水滴”有了,“云”在哪里?二是“水滴”和“云”是两个不同的物体,两个物体如何变幻。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出问题,并把形状补间动画的前期工作以“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5制作“云”元件师:缺什么我们就绘制什么。不过这个“云”可不那么好画,想把云画得好还需要“部分选取”工具来帮忙。现在请同学看看这个工具是如何来帮助我们的。教师演示部分操作内容,并提示操作要点及注意项。师:下面请大家把“云”元件制作出来吧。教师巡视。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演示,让学生模仿。10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师:云有了,但云怎样才能看起来由水滴转化而来呢?师:我们过去学的动作补间动画要求必须是一个元件,但现在很明显是两个元件。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2师:首先它必须由两个不同的对象来完成。我们要把它们按变化的先后顺序放到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中。提醒大家,在创建结束关键帧时,建议大家先创建空白关键帧。请大家尝试着操作。学生先思考,然后操作。教师一方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建构。8师:哪位同学做好了?请他帮老师把这部分做出来。教师找操作正确的学生演示。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把这部分内容做好。学生观看。&&学生操作并完善。一方面是对尝试学习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让不会的学生进行学习。8展示评价师:我在大家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了一朵朵白云,好美呀!谁愿意把你创造出来的美展现给大家?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说出批评与建议。通过展示评价,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另一方面起到示范作用。8知识梳理师:到今天为止,整个云的形成过程我们都已经完成了。相信看了你的动画短片,许多人会恍然大悟:噢,原来云是这样形成的呀!这么精美的作品我们不仅付出了汗水,还充分展示了智慧,下面请同学们总结归纳一下制作经验吧。生:总结归纳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动画方式是制作好动画的前提,对前部分基础进行总结归纳可以为后面的动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来源: 作者:佚名
上午 08:40:12
&&&&教案摘要:
高操作的规范性。(四)&使用主题分类法,对音乐图片文件夹进行分类管理学生帮助张可建立了文件夹,放置了相应的文件,使得张可的MP5可以听音乐看电影了。音乐文件夹中钢琴曲有几首呢?又有哪些歌手的音乐呢?要求使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将文件夹分类。教师根据之前信息资源管理过程进行引导,先进行分析。学生完成活动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5人,每人完成不同的任务。组内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讨论,为什么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教学设计江苏省盐城中学& 高士娟一、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是在学生潜在经验基础上,带领学生体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标准化思想和方法。从个别到一般,亦即从个到类的归纳,并将这样的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主动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提高生活品质。整节课围绕张可MP5,通过各种预设活动不断强化学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能力和标准化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信息资源能够使用标准化思想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管理。本课先从学生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出发,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围绕张可MP5文件夹展开,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归纳出MP5文件夹管理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运用到后继活动中。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表2中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规划信息资源的分类,实现信息资源管理,以满足需求。进一步得出结论: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管理。而学科分类的思想则由教师提出。通过文件夹中电子书的分类,让学生体会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再直接过渡到标准化。通过学生熟悉的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的史实,感受标准化思想。最后对具体的标准化实例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标准化思想和意义。最后教师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信息再次组合管理在一起,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二、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发布等信息活动的整个过程,而本章将集中介绍给定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从整体上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及其基本思想。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都已经掌握,基本的操作也都能实现。学生欠缺的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合理的方法将信息的管理落实到位,缺少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将采取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掌握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掌握标准化的概念及思想。过程与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能主动对身边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难点是能够将分类组织方法和标准化思想运用到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过程中使用到了课堂讨论,学生演示,学生自主学习这几种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做中学,设置拓展任务应对个体差异。最后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七、教学过程(一)&通过游戏引入课题学生玩整理房间的小游戏,分别对儿童房、书房和客厅的物品进行了分类整理。&&& 通过学生玩的游戏导入,再联系到学习资料的整理,从而引出课题:信息资源管理。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游戏都有种天生的热爱,所以课前通过游戏热身,让学生先进行房间整理,在这样的整理的意识下,联系到学生熟悉的学习资料的整理,从而引出课题。(二)&讨论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思考管理的目的提出学习资料需要整理,网站素材需要整理,QQ好友需要管理。给出学生这些样例后,让学生5-6个同学一组,讨论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同时思考管理的目的。完成表1内容。表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管理的目的1.学习资料整理&方便找到所需的资料2.网站素材整理&有利于网页的制作3. QQ好友管理&方便交流4. 计算机文件管理&规范命名,方便查找文件5.MP3歌曲管理&快速找到需要的歌曲6.手机通讯录更新管理&方便找到号码7.家里的藏书整理&分门别类,容易寻找设计意图:通过半成品中样例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讨论有迹可寻。通过讨论挖掘学生习以为常的信息资源,拓展思考的空间。提出不进行管理的影响,旨在借助学习生活的不合理不方便以突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为了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的实现信息的价值,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此时提出:这些信息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三)&进行MP5文件夹的管理,经历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打开张可同学的MP5里的文件,之前她的MP5被别人不小心格式化了,现在只能听歌,不能看电影,也不能看图片。为什么?因为缺少了MP5自带的文件夹。MP5自带文件夹将文件分成了六类,这是按照什么分类?文件类型。请大家帮助张可同学建立文件夹,放置相应文件。【活动一】对“张可MP5”文件夹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建立文件夹,放置相应文件。&MP5自带文件夹结构图演示学生分好类的张可MP5文件夹。教师在教师机演示分类操作过程,演示过程中强调选取连续文件的“拖动”和不连续文件的“ctrl”。同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张可MP5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①分析目录结构。②创建多个目录。③文件进行整理。从而得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结论一: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就是从具体需要出发,对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组织和存储,继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设计意图:设计张可MP5贯穿整节课,以形成一个整体,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张可MP5文件夹的管理方法既适用于MP3、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文件的管理,也适用于对计算机文件的管理。活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活动之后的归纳总结,也就是从个到类的过程,并能用这个过程指导后继活动。教师演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共同回顾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强化管理思想。同时提出连续文件和不连续文件的选取,方便操作,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四)&使用主题分类法,对音乐图片文件夹进行分类管理学生帮助[1]&&
您现在访问的是旗下
Hi! 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
的教案 最新教案请点击:
下载此教案的人还下载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及全册说课稿(教科版).doc1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及
全册说课稿
1.1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7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3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18
2.3 文件的下载 25
2.4网络数据库 35
3.1信息加工概述 39
3.2信息的编程加工 43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47
其处理技术 52
字处理软件 59
结构化和形象化 64
据的处理 69
据的图形化 76
据加工的多元性 81
5.1 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 86
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 89
补充几个FLASH的简单例子 94
课题:Flash动画制作之一 ――绘制七巧板 94
课题:Flash动画制作之二 ――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 98
课题:Flash动画制作之三 ――奥运五环的制作 102
课题:Flash动画制作之四 ――镂空文字 107
Flash 制作之五DDDD引导层的使用 111
Flash 制作之六DDDDD按钮元件的使用 115
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与简单合成 119
5.2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 126
6.1 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132
6.2 利用Frontpage 2000 制作网页 138
信息的发布 142
6.3 信息交流 147
7.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49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154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158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 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 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 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 .已有知识技能:
(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3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
(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钟表问题 30
数学问题 40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2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
3 .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4 .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
1 .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学习目标设计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
3 .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 )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 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 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 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三、《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学会插入文本框。
(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
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作品评价表
4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
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
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体系
1 、诗与图片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图片
会选择背景图片
会插入图片,但未设置为背景
2 、字体设计
字体、字号、颜色的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
部分完成字体、字号等方面的设计
3 、诗的位置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主要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遮挡画面
4 、文本框格式及效果
文本框的填充、线条以及效果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对文本框格式、效果的美化设置
没有对文本框的美化设置
5 、创新设计
古诗评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古诗评析合理
作品中未有古诗评析的内容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 6:总结与提升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3课 《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 、学习前测:
1) 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全班只有 1、 2个学生没画过)
2) 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全班只有 1、 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
4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
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
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在给小鱼找朋友的环节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应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小鱼
教学难点: 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一个弯和两个弯的曲线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分组评价表——每组一张
4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环节 1:猜一猜,连一连——用
采用连线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文件,自己尝试画出连线后知道所画的动物是小鱼。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连线经验),另一方面,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何画直线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开始连线之前,我设计了“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连线?” 的问题来提示学生要合理选择工具。
环节 2:议一议,试一试——选
通过“ 1、用什么工具连线最方便?”和“ 2、怎样才能把线画直?”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连线的过程,通过发言、演示操作、意见阐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选择“直线”工具最佳。把线画直是教材中尝试探索中的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教材,尝试操作等环节学会应用——使用键盘上的 shift键来帮忙就可以画出水平、竖直和倾斜 45°直线。
这两个环节解决的是用直线工具画直线的问题,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因此我采用的是“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即
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教学环节的 3、 4部分。
环节 3:给小鱼穿花衣——仿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提示——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模仿的方法突破难点。通过观察范例作品中曲线,学会判断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个弯的曲线、 2个弯的曲线,此时分别演示绘制不同曲线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两者的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操作,掌握绘制这 2种曲线的方法。
环节 4:帮小鱼安个家——学
同样,这部分知识与技能也是仅通过语言描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信息无法让学生明确文件保存的方法以及要在什么位置保存?因此还是采用演示法,将保存的方法、保存的位置、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规则等都逐一进行说明,还要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反复训练。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此时我还采用了小组互助等方法,提高全体学生任务的达成度。
环节 5:帮小鱼找朋友——用 环节 6:展一展,评一评——升
海底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小鱼都成为好朋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绘画小鱼。最后,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梳理、欣赏与评价以及情感的表达,体验成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说明:组长组织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会的打“√”,不会的打“○”
(三)评选本组之最:
1 、鱼画得最漂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2 、鱼的造型最别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3 、鱼画得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4 、鱼的造型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电脑美术的板块中,学生不仅能享受美,而且要应用技术创造美。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用鼠标描绘可爱的海底精灵——小鱼,让海底世界更加美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们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认真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迪士尼乐园宣传卡—彩色橡皮的妙用
讲课教师 :李 敏(中关村二小,一级教师)
评析教师: 沈 耘(中关村二小,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三)——彩色橡皮的妙用
学段:小学
信息技术、美术
书 名:《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 画图提高与 WORD 基础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 年 6 月 第一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 使用附件中的“画图”软件,学习橡皮的妙用——“彩色橡皮”,为自己的作品增色。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册中,学生学习了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 word基础,但本册不同于他们的是,本册重点在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创作。但由于授课时处于后奥运时代,我把原本书中的奥运宣传卡主题调整为学生感兴趣的——迪士尼乐园宣传卡。
更改后本单元的设计安排
第五课 :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一)——制作立体字
内容为:设置画纸大小、构思画面布局,并进行规划,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制作字的立体效果
第六课 :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二)—— word与画图的综合运用
内容为:在画图中粘贴 word中的艺术字、剪贴画。
第七课 :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三)——彩色橡皮的妙用
内容为:彩色橡皮的使用,为作品增色,并完善作品。
学生情况: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在本册书的第一单元学生们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又探究了一些绘画的技巧,学习了创作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创作了多幅作品。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一)、(二)的制作,作品中学生已经规划好画面布局,制作了标题立体字,并与 word 软件相结合,在画图中粘贴 word中制作的艺术字、剪贴画。
由于是取材于学生身边最喜爱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 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在“画图”软件中使用鼠标右键绘制图形,学生比较少地应用,因此本课的橡皮的妙用——彩色橡皮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而神奇的效果会帮助学生进一步美化作品。
教学方式:教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演示课件
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目标 (内容框架 )
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橡皮工具改变图形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橡皮工具改变图形颜色的过程,养成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各种工具的合理使用会使画面更美观,体验创作的快乐。
问题框架 (可选项 )
1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米妮的外衣,你觉得它是否足够亮丽呢?
2 、想给标题立体字换个阴影颜色,更突显它的立体效果,谁能说说你会怎么办?
3 、同学们,文字的阴影不仅可以快速的实现变身,文字还可以有更奇妙的变身,看看变成什么样子了,你知道是怎样实现的吗?
4 、老师给大家一些礼花设计的灵感,请你仔细观察,如果你来绘制,你会使用什么方法呢?
教学流程示意 (可选项 )
教学过程 (文字描述 )
导入: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导,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请出”米奇的好伙伴米妮。
目的:将学生带入情境,并为新授知识做好准备。
环节一:我为米妮换新衣,在简单任务中讲解新知
教师出示身穿红色粉点外衣的米妮幻灯片,并请同学思考:米妮的外衣是否足够的靓丽?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红色外衣与粉色圆点的颜色相近,太单调,不鲜艳。于是,老师继续设问:怎么换衣更漂亮?学生们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像用颜色填充工具改变圆点的颜色等等。
这时,有的同学提出彩色橡皮的概念,就及时请他到教师机为学生边讲解边示范。通过两位同学的讲解操作,完成了米妮换衣的任务,此时,教师针对为米妮换衣这个实例,帮助学生梳理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即:前景色 -粉色,背景色 -绿色,擦完后粉色圆点变成绿色。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操作。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针对这个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原因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尝试操作,自己体会并理解彩色橡皮使用方法,即前景色、背景色与改变颜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演示时只有通过右键操作才可以实现的技巧。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探究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发现问题,并通过尝试、学生之间提示,以及最后老师的引导,明确了“通过使用右键才可以完成擦除”这一知识点。
此时,在同学感受了使用彩色橡皮给米妮换新衣使用之后,教师通过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两个知识点:
即:在给米妮换新衣的过程中,前景色 – 粉色
背景色 -白色 右键
接着,学生继续体会,不拘泥于老师给出的示范颜色,自己进行创作。
归纳总结:通过“考考你?”中的问题“如何给文字的阴影改变颜色”,学生联系任务一操作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来回答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有能力总结方法。
学生回答:把前景色 设置成 要改的颜色
把背景色 设置成 要换成的颜色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说明,他们已经把彩色橡皮中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很好的理解了
环节二:文字大变身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几种不同的字的效果
同学们,文字的阴影不仅可以快速的实现变身,文字还可以有更奇妙的变身,看看变成什么样子了,你知道是怎样实现的吗?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能够很好的总结出如何使用彩色橡皮制作绚丽多彩的文字。
方法总结:使用彩色橡皮工具,选择前景色,并根据喜欢的颜色更改背景色即可,擦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按照想要的效果拖动橡皮。
引导学生:绚丽多彩的标题文字是不是会更惹人喜欢呢?请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彩色橡皮工具,制作独特的文字效果。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练习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进行创作。
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展示其他同学作品,启发思维。
环节三:缤纷礼花城堡闪
根据学生对迪士尼乐园的了解,加之教师的引导,引出迪士尼乐园中另一个壮观的景象——睡美人城堡上空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宣传卡的制作中一定不能少了这个景观!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 7幅五彩缤纷的礼花,其中最后一幅礼花图案很独特,使用彩色橡皮工具能够轻松绘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但不做过多地要求,主要是给学生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欲望。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别具特色的礼花图案。
教师大屏幕中循环投放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学习。
说明:这个环节之所以是开放的,对学生的要求并不过多地放在本节课的知识点“彩色橡皮的使用”上,是因为绘制礼花的过程,并不一定必须使用彩色橡皮才能够实现效果,要让学生能够综合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工具,并进行自由创作的空间。
环节四:作品评价与展示
课件展示:完善作品的要求
1. 设计并制作完成作品;
2 .画面布局得当,颜色搭配合理
3. 妙用彩色橡皮给作品添彩;
4. 恰当添加剪贴画和艺术字;
5. 作品具有独特创意。
学生根据要求,完善自己的作品。
今天完成的作品是三节课的杰作,本节是最后一节,要给学生一个完善、创作整体作品的时间。
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选出 3-5位同学作品,进行自评,生评,师评。
最后针对本单元内容总结:
学生及教师谈本单元的学习感受,教师总结,今后在创作作品中,合理选择工具,提高我们的创作效率!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采用作品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评价量规(此评价量规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并非本课时)
要素的完整性
米奇、米妮、城堡、标题立体字、剪贴画、艺术字完整
米奇、米妮、城堡、标题立体字、剪贴画、艺术字缺少 1-2种
米奇、米妮、城堡、标题立体字、剪贴画、艺术字缺少 3-4种
彩色橡皮的使用
使用彩色橡皮为标题立体字进行设计,并为其他元素进行设计
使用彩色橡皮为标题立体字、或其他元素进行了设计
使用彩色橡皮至少进行了一处设计
画面中,有合理的遮挡关系,主体突出,布局美观,协调。
画面中的元素无互相遮挡,或大面积留白,布局基本合理,协调。
画面中的元素遮挡主体内容,或者大面积留白版面,布局有待调整。
画面中有 3处或更多的创新之处
画面中有 2处创新之处
画面中有 1处创新之处
《迪斯尼乐园宣传卡》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行创作,电脑绘画课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而从老师的教学范例及学生的作品中看出,确实实现了这一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情境设计新颖,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本单元选择以设计迪士尼乐园宣传卡为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米妮、米奇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学生有很高的学习与创作欲望。
本节课选择的教学环节设计巧妙,让学生充分感受巧妙运用知识的乐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彩色橡皮的妙用”,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每个任务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首先,在“我为米妮换新衣”的过程中,主要是讲解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从任务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使用彩色橡皮的独特之处,由于米妮衣服上的粉色圆点小而多,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既慢又不准确,所以选择彩色橡皮工具最合适,这时再讲解方法,学生在理解中记忆。
其次,在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掌握之后,五彩缤纷的文字效果只有彩色橡皮才能创作出来的,使用普通橡皮、颜色填充等工具都是无法完成给文字这种不是封闭的图形改变颜色,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着彩色橡皮的巧妙之处。
最后,礼花的创作环节,虽然没有限制大家必须用彩色橡皮绘制,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感受到彩色橡皮在礼花的绘制过程中起到的独特之处,能够轻易的使得礼花的颜色绚烂缤纷,并且自然美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层次清晰,学生掌握有梯度。首先,学生在“为米妮换新衣”任务中,通过尝试操作,加之教师的归纳总结,明确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其次,在“文字大变身”任务中,学生巩固彩色橡皮的使用,并根据自己的想法,使用彩色橡皮中进行创作。最后,学生自由创作,根据需要选择彩色橡皮进行绘制礼花。
教学评价设计给学生评价量规,还应加强指导,发挥量规的激励作用;礼花绽放的环节虽然没有限制孩子使用哪些工具,但在具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直接选择了喷枪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原因。
【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
(一)教学内容既要体现知识性,又要体现趣味性。
本课中的教学内容为“彩色橡皮”的使用,知识的重点在于: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即:前景色设置成要改的颜色,背景色为改变成的颜色,并且使用右键擦除。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到有趣的任务中来:
任务一:我为米妮换新衣,通过衣服颜色对比不鲜明的问题,想变粉色为白色或其他,明确前景色与背景色的设置需求,学生在有趣的任务中理解知识。
任务二:文字大变身,通过欣赏对比几个不同彩色效果的标题文字,学生尝试使用彩色橡皮进行设计,巩固使用方法,学生兴致高昂。
任务三:缤纷礼花城堡闪,通过学生自我灵感创作,有选择使用所学内容,达到自由灵活的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乐趣无穷。
通过有趣的任务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信息素养。
在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任务明确,学生基本能够熟练掌握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创作。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深入理解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到哪个深度?理解到多么透彻?还是只关注知识,培养其信息素养即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知识点:前景色设置成旧颜色,也就是要改的颜色,背景色设置成新颜色,也就是改变后的颜色,在单纯的讲解,尝试操作,记忆后是否需要更深的理解?
针对这个环节,有如下的启发式设计:
准备:教师准备几张彩色的纸,并在上面用铅笔写几个文字
师:橡皮的作用是什么?
生:擦除文字或图案
师:我把彩纸上的文字擦掉后是什么颜色?
生:纸的颜色,也是背景的颜色
师:我们手中的橡皮和画图软件中的橡皮不同,画图中的橡皮会把所到之处全部擦掉,我们还需进行小小的设置,是什么?
生:只能设置前景色了,来固定擦掉的颜色喽!
对话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了。学生在尝试使用彩色橡皮的过程中,并不能按照所想的把想要擦除的颜色换成另一种颜色,只需要尝试右键便可完成任务。
这个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的过程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一定会理解的透彻,不会由于死记硬背而忘记。
在引导如何给米妮换新衣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
用颜色填充工具逐个给粉色的圆点填充成白色或其他颜色也是可以的,在讲解完彩色橡皮的使用方法之后,应该注重比较二种方法的区别,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彩色橡皮的功能。这里,彩色橡皮的优势在于它的快捷性。
在考考你的环节中,如何给文字的阴影换颜色。由于阴影的细小,笔画的不连续,用颜色填充工具很慢、又不准,这时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彩色橡皮工具的另一个优势?即:对于这种不容易定位的细小图形,最好使用彩色橡皮工具,体现出他的准确性。
在文字大变身的环节中,使用彩色橡皮来完成有规律或任意改变文字颜色的任务,这时其他工具已经很难解决了,充分体现彩色橡皮的“妙”之所在。
在以上的四个例子当中,教学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的渗透,原因有二:首先,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中想更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作;其次,
信息技术课堂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即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应该过多、过深的去追本溯源知识的本质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量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了学生作品评价的方法,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激发兴趣、以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评价目的,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
从评价的方式来看,不免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态度等等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其次,从评价的结果来看,由于教师所给出的学生的评价标准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区分度,导致学生不能准确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建议对评价量规的调整,科学、细致的制定评价量规,希望对学生的评价有着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