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论文?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密&&&&码:
推 荐 阅 读
当前位置: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提交者:kywz006&&提交时间:日&&浏览数:3511
《学校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
&&&&& 一、问题的提出 &&&&& 继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报告还特别强调诚实守信教育是这次道德教育的重点,这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特别的时代性、现实性和特殊性。
&&&&& 尽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尽管当前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社会生活中各种陋习还时常可见,经济活动中的欺骗、欺诈行为还有相当市场。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家形象,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还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心灵的健康成长,这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选择了诚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突破口。应如何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采取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教育内容的不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这是我校本次课题实验的目的所在。
&&&&& 实验中,我们积极探索少年儿童诚信道德教育的“有度”、“有力”和“有效”问题,科学地界定符合小学生“诚信”德育目标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的道德教育要求;探讨当前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效的系列教育方法与途径,特别是在促进少年儿童道德情感的升华与内化上下工夫、出成效,实现道德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道德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行为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诚信的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诚信教育。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们的诚信教育,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诚信也都十分重视,而且贯穿了学生的一生。在国外,诚信被看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不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相当有影响。从古至今,诚实守信都是我们国人引以自豪的品格,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加大诚信教育研究力度,加快诚信教育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本课题的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主要从学校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实践研究出发,探索学生诚信意识、诚信行为的培养方式,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升学生诚信品质。&&&&&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 验证我校诚信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探讨切实可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的体系; &&&&& 形成适合我校这类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实际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 有效提高本校学生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以及这方面的动力和能力。&&&&& 五、研究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认真学习青少年道德教育相关理论,了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严格依据《纲要》的理论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特点,研究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道德建设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感悟“诚信”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3、渗透性原则:充分拓展“诚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假期、双休日,“诚信”教育不休息;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网,这样不仅能加强“诚信”教育的落实,还能使“诚信”之风由学校吹向社会;&&&&& 4、点面结合原则:以实验班为重点,集中研究对象,加强教育方案的落实,比较实践效果,探讨研究策略,及时获取经验并向全校推广,使整个校园形成“诚信”之风。
&&&&& 六、实验研究方法与步骤 &&&&& 1、实验研究方法: &&&&& a、行动研究法——在课题活动中,边实践边研究,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知、情、意、行及教育教学活动,探索课题研究对学生身心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 b、自然实验法——教育者教师为实验者,受教育者学生为被试者,在课题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下进行,重视实验信息反馈,同时按研究目标探索评价方法。 &&&&& c、经验总结法——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注意材料的积累,调查研究关注个案轨迹,通过资料的分析,揭示研究过程的得失,探索“诚信”课题研究的本质和规律。 &&&&& 2、实验步骤与时间安排: &&&&& (1)准备发动阶段(04、11) &&&&& (2)实施研究阶段(05、6) &&&&& (3)总结应用阶段(05、12) &&&&& 七、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活动内容 &&&&&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三主两渗透”的教育方式。“三主”指的是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的特有教育功能;“两渗透”是指道德教育要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去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教育途径与活动内容归纳起来有八个方面:
&&&&& 途径之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首先做好教师的培训准备工作。谁是未成年人的第一道德榜样?在孩子们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固然有多重因素,但更直接影响来自哪儿呢?在学生生活的世界里,他们的目光无时无刻都在默默注视的人生第一榜样是谁?他们敏感而丰润的心灵每每寻找着的精神家园在哪儿?当孩子们迈出家门踏进校园的时候,照亮他们心灵成长的引路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师!孩子们与教师朝夕相处,老师们一举手一投足,点点滴滴都将真切地记录在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中。&&&&& 中国圣贤曰:“吾日三省吾身”;西方哲人说:“唤起人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所以我们在课题准备阶段,首先进行教师的师德培训,提出:当我们教师责怪孩子们自私、懒惰,责怪他们没有责任心,责怪他们不文明粗俗的时候,请先反观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吧!你上班时间玩游戏吗?离开办公室你随手关电器吗?你上课时接听电话吗?你洗手后有随手关水龙头吗?你是否也经常讲粗话?你随地吐痰吗?乱丢烟头吗?注意吸烟的场合吗?衣着整洁得体吗?……为人师表的老师们要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人生榜样、第一道德榜样,道理说来也简单——老师也要学会爱与尊重,学会自律和心理减压,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也要继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也要建设完善自己的健康人格,也要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过错……。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你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吗?你能在当下的“分数教育”、“升学教育”的体制下坚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吗?对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主任教师观看《教师礼仪》(其中有“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教师的仪表”等内容),进行专门讨论并达成共识。随着师德教育的深入,我校教师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各项捐资助学累积达28250元,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为了真正提高班主任及年组长的工作水平,为实验小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我校还特地为全体德育工作者订阅《小学德育》,为顺利开展“诚信”课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引导班主任在开展“诚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记录,把自己的亲身体会整理成具有理论高度的论文或典型案例,并汇编了“诚信”课题研究论文集。&&&&& 途径之二:坚持常规教育,坚守道德教育阵地&&&&& 道德教育重在建设,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行为习惯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培养起。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文明礼貌(礼仪)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讲文明、讲诚信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每年的训练都突出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三抓”(抓起始、抓平时、抓及时)形成制度,仪容仪表要求是每位进入实验小学学生必须学习的第一课,文明礼貌和校园礼仪也是新生训练的必修课。针对我校身处城郊结合部的特点,规定所有进校的在校生,必须穿着统一的校服和佩戴红领巾。“道德文明之星”的评选推进了班级道德建设;“七项评比”中渗透着对学生良好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成立了教师仪容仪表督导队和学生文明示范队,负责对文明礼貌和校园公德建设起积极指导和督促作用;“实验人”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各项校内外主题活动中均有上乘的表现,特别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渗透着浓浓的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的校园文化特色教育,在社会上留下良好的口碑。
&&&&& 途径之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形成浓烈的教育氛围&&&&& 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在特定的教育氛围中,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往往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集中力量开展“诚实守信我先行”的主题系列活动,如:诚信校园篇、诚信家庭篇、诚信社会篇,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实际内容,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 围绕这一主题,课题领导组编辑了《小学生诚信道德规范学习资料》手册,做到学生人手一册,通过班会、自学、广播等形式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两年来,我们先后举行了200节以上的以“诚信与我同行”为主题的班(队)会系列活动,在全校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并编辑了一本“诚信”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选。德育处、大队部多次组织校园、班级“诚信”专题板报评比,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各种“诚信”手抄报、漫画竞赛,在艺术节晚会上“诚信”特色节目《当保姆的妈妈》和《我在马路边》受到了广大少先队员的欢迎,被评为晚会节目一等奖;教研室、语文组联合组织“诚信”征文比赛,有30位学生分别获得不同等级奖,为此我们也组织编辑了“诚信”学生小论文集。
&&&&& 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里经常安排“诚信”道德教育的专题演讲;校园广播站充分发挥宣传喉舌作用,积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道德实验的相关材料;此外不同年段还举行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如低年级的“诚信”讲故事比赛、中年级“诚信知多少”知识竞赛、高年级举行“盗版有理吗?!”辩论赛、“诚实是金、守信无价”的演讲比赛。大队部利用主题日活动举行“我是队员我先行,诚实守信当先锋”文艺汇演,其中小品《人生摆渡人》得到一致的好评。&&&&& 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讲文明、守礼仪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更多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并转化到学习当中,使我校近两年来成绩稳步提高。
&&&&& 途径之四: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课题实验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本次实验中我们课题组积极与教务处配合,发挥课堂教学寓德于教作用,将课题实验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我们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显性教育即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而隐性教育则是本次教育的重点,这也是课改的需要。陈永红老师的“3·15与诚信”在学生中引起较大的共鸣。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赞赏,一句话就是学会尊重。学会尊重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就能感悟到诚信更深层次的意义。司颖慧老师的“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班会课让学生懂得了当代小学生应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社会、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美术学科让学生为保护校园环境设计经济适用又富有特色的垃圾筒;针对“随手扔”陋习,设计“友情提示语”等。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也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再受到一次心灵的撞击。教师还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规范教育,如:王颖老师的礼仪知识讲座更加引起许多学生对礼仪、礼节的重视。在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中,老师们特别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过程……。可以说,寓德于教无处不在。
&&&&& 途径之五:抓住重、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主题活动 &&&&& 从理论上说,诚信重要性的理解不成问题,但现实社会带给少年儿童许多反面的教育,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就造成诚信教育的无奈、无力。因此小学生诚信品质教育既是本次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尝试把开展“文明考试活动”作为突破口。具体做法有:开展“无人监考”申报活动,组织实验年段的学生参加“诚信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在考试前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考试诚信承诺”等,加强文明考试的教育。凡先期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的班级,成效都出乎意料,学生诚信情感的真实流露和行为表现让老师感动不已,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的很好形式,也尝试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形式。有学生写到无人监考的体会:讲是无人监考,其实是有人监考,这个监考员就是我自己。何况还有同学们的互相监督呢?一时间有不少学段的同学都纷纷要求参加无人监考的活动。
&&&&& 环境保护教育是我们课题实验的另一项重头戏。从理论上说,近年来环境保护教育亦令人头疼,这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问题的症结还出在学生公德素养上,我们认为只有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意志并内化为道德情感时,才能真正转化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所以我们全部工作的重点放在“内化”上做文章,把“保洁”工作作为检验学生环保素养的试金石,通过“学、查、评、比”的活动,及时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在行为规范上,我们提出“十不”要求,(“十不”即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踩踏绿地,不采摘花果树木,不在校内吃泡泡糖,不闯红灯,不骑车带人,不说脏话,不无理顶撞师长)。我们还倡导“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实验班级开展各种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如到革命烈士陵园和火车站的“绿色卫士行动”、“弯腰行动”、“关注一平米活动”、“环保小制作”,设立“废电池回收箱”,推进争创“卫生红旗班级”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自评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基本按照自己的承诺做到了“十不”要求。
&&&&& 此外,在诚信品质的训练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强调了“守时”品质的养成,将“守时表现”上升为诚信品质的一种外显表现,并让学生知道与国际生活接轨的时代,守时不仅是中华民族美德要求,也是关系国格人格的大事。实验结果表明,守时教育上升为道德教育更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包括上课迟到现象也得到有效的遏制。
&&&&& 途径之六:指导道德实践,促进情感内化 &&&&& 道德教育重要的一环是道德实践问题,没有实践就没有感悟,就不可能有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提升。因此实验中我们强调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认识,并在实践中升华。
&&&&& 道德实践要讲究合适的契机。我们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道德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道德实践,我们鼓励各年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有特色的常规训练方案,如开展“主动向老师问好”活动,从一个小切口,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到一个大道理。专项活动都是最佳的教育契机。大队部发起的“与贫困学生手牵手”爱心助学行动和为印度洋海啸灾民捐赠活动中,1角、2角、1元、5元、10元……,同学们踊跃捐出自己一天、两天,甚至是一星期、一个月的零花钱。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学生们用“真诚”换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仅这两次捐款就收到17756.5元。又如利用假期开展“八个一”活动(提一条加强“诚信”的“金点子”,参加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写一篇“诚信”道德实践的日记或心得体会,开展做一次“家庭小帮手”活动,制作一份道德教育手抄报,参加一项关于道德教育主题内容的书画,参加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写一篇“无人监考”的心得体会)。这些主题系列活动特别是孝敬父母的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感受到:只有去实践,才能领悟到许多真正的做人道理。&&&&& 我们还多次举行家长会,聘请专家,从道德心理教育理论和科学育人方法的结合上指导家长,让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 途径之七:建设道德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 &&&&& 在道德教育硬件建设上,我们也费了一番心思。当一走进校园时,醒目之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的二十个金色烫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就跳入人们的眼敛;在校园绿地上“随地吐痰,吐掉的是你的美德”、“弯腰捡废纸,捡起的是你的形象”、“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科学的习惯,文明的习惯,健康向上的习惯,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等小小提示牌竖立在绿茵之中,小草自由生长;新增精制的不锈钢垃圾筒成了校园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们又象是一个个无声的环保督导员;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增加了环境保护的管理条例,让公共场所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诠释着实验学生的道德风貌。整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份检验全校师生诚信道德实验成效的最好答卷。
&&&&& 途径之八: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德育新局面 &&&&& e时代运用信息技术为道德教育服务已成为形势发展的潮流,如何借用信息技术改进道德教育的手段,我们也做了大胆尝试。具体运用主要有三种: &&&&& 1、网上交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来排解少年儿童成长中的烦恼。要求班主任把自己的QQ号或电子信箱的网址提供给学生,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方便。 &&&&& 2、多媒体手段的引入,使主题班会呈现出新的面貌,有效拓展了道德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加大了音像资料的利用(我校已经购买并积累各类有教育意义的VCD片150多张),特别是利用我校双向互动网络系统的应用,有效渲染了教育情感氛围,加强了道德教育效果。
&&&&& 3、建立绿色网站,让学生阅读全国各地的环保信息,了解环保知识与动态,增强环保意识。 &&&&& 八、对诚信教育效果调查分析&&&&& 通过二年的实验时间,为了检查实验的成效。在事先不告知教师情况下,随机抽查同教材的课各20节,并进行了如下分析。
&&&&&& &&&&& 1、教师施教情况统计分析
&&&&&&&&&&& 项 目使用手机迟到或拖课失礼、失信现象诚信育人满意率&&&&&&&&&&& 实验前17.5%12.5%17.5%82.5%&&&&&&&&&&& 实验后000100%
&&&&& 为了检查实验班实验的成效。在事先不告知学生情况下,随机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各60人进行抽查,并进行了如下分析。&&&&& 2、学生诚信情况分析 &&&&&&&&&&& 项 目本班诚信情况满意率诚信行为达标率诚信考试合格率&&&&&&&&&&& 实验班100%100%98%&&&&&&&&&&& 对比班45%30%70%
&&&&& 九、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 &&&&& 两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1、找准“诚信”教育的切入口,目标明,过程实,效果好。 &&&&& 2、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提高了教师对“诚信”教育的信心。 &&&&&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无论是对学生养成教育,还是对教师的为人师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诚信立人,形成诚信的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交往更守信,更有责任感了,他们对待学习比以前更主动积极了。特别是作为班集体,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讲诚信,守规则,孩子们的心情更舒畅了。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着自己。因此,随着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校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但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也注意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信心,为教书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 3、参与“诚信”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 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我们群策群力,收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格言、故事、班会教案、小论文等,并且有计划地组织讲座和班队活动,形成了系列化的资料。我们已把它汇编成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活动中,班主任也尝到甜头,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 4、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德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不但注重在学校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达到共识,使学校教育和谐统一。通过家长会,班队活动、讲诚信故事比赛等形式,我们把三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了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效果更加显著,家庭教育也更科学了。&&&&& 二年多的艰难实验,在上级专家、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在全体实验班老师的辛勤工作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实验成效。但因为实验时间有限,我们的理论知识还欠扎实,实验方法还不尽科学,经验不足,计划不够周全,许多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还来不及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实验成果,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工作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持之以恒地去探索新时期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四有”新人作出不懈的努力。
&&&&&& &&&&& 《学校诚信教育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本溪市明山区东胜小学&&&&&&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诚信原则”,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品行。因此,拥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品质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夯实他们的诚信基础。&&&&& 从几十年来的教育实际看,我们教育工作者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际效果有时却不太理想,学生中拖欠作业、答应别人的事办不成、出尔反尔、欺骗老师和家长、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常常出现在我们周围。&&&&&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中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200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根据全国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司法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通告》。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是新时期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题,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校结合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确定了子课题为“学校诚信教育个案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诚信程度,掌握教育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积极的教育措施,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并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另外辅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等。&&&&& 1、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研究法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要求研究者学会把别人已有的认识搜集起来进行再创造,这种创新不同于简单抄袭拼凑起来的文章。由于行动研究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因而研究成果为实践所用。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小学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成果的检验者、享用者。&&&&&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把个人、家庭、组织、团体等单位看作研究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查,对其现象、特征、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发展。&&&&& 个案研究有两类:一类是旨在通过对个案的调查与分析,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进程,这就是常常说的“解剖麻雀”的方法;另一类研究是以对个案的了解与认识为基础,旨在尝试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个案的发展,从而认识措施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研究除了要“解剖麻雀”外,更重要的是探究一般经验,类似于平常的“试点”。&&&&& 通过个案研究可以使教师或校长及时了解班级与学生动态,及时收集到对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的辅导与教育,还可以获得具有广泛意义的经验。&&&&& 3、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面向学生实际情况的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向学生进行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等形式,搜集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对象&&&&& 为了提高全校学生的诚信品质,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全校学生。&&&&& (三)实验措施&&&&& 1、学生活动是诚信教育研究的重要途径&&&&& 学校根据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 (1)邀请校外辅导员常太一老师为同学们做报告,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日,举行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三周年万人签字活动。&&&&& (3)每班学生编制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班级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4)每学期评选出诚信学生,诚信班级。&&&&& (5)诚信作文和诚信讲演比赛。学生根据自己身边人和事,写出自己对“诚实守信”地理解,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 (6)2004年10月,我校创建了明山区首家未成年人“道德银行”,“道德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事迹,如主动为人让座,主动打扫卫生,拾到钱、物等小事,都可以“存到”这个银行里,通过“储蓄”记录激发他们做好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 (7)本学期举行了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从中选出优秀中队会在全校观摩。&&&&& (8)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大队辅导员和校领导都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中就包括诚信教育。&&&&& 课题组的老师围绕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以思考与讨论。如:开展此次活动达到什么教育目标,解决或提高学生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分析“活动形式”与“诚信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的反馈进行研究,写出相关的材料。&&&&& 2、课堂教学是诚信教育研究的主要渠道。&&&&& 诚信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教育素材,研究如何把学科中的德育素材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从而达到教育目标,这是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品德、社会等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非常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诚信立人的教育,以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3、在“三结合”中进行诚信教育研究。诚信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动与社会、家庭沟通,构成全新的教育网络。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与严格要求,对孩子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我们建立家长委员会,经常举办讲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施研究小组和领导小组。&&&&& (2)举行课题组会议,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明确如何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活动。&&&&& (3)学习相关理论。&&&&& 2、实施阶段&&&&& (1)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组织实验教师备课,并定期听课和课后交流。&&&&& (2)课题组成员收集、积累教育个案,分析有关案例材料。根据积累的第一手材料,撰写相关论文、心得体会。&&&&& (3)对课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完成中期报告。&&&&& (4)做好后期调查、分析工作。&&&&& 3、总结阶段,&&&&&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2)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诚信品质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为了了解诚信教育研究的效果,我们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后期的调查问卷。(内容与实验前期调查问卷相同)现将两次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 第一方面:&&&&&&&&&&& 具体表现不说谎话,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毛病,敢讲心里话根据缺点、毛病的大小情况来决定是否讲真话经常说谎话,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掩饰自己的缺点&&&&&&&&&&& 占调查学&&&&&&&&&&& 生比例实验前期32%42%26%&&&&&&&&&&& 实验后期63%23%14%
&&&&& 第二方面:&&&&&&&&&&& 具体表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老师在时遵守纪律,在家长督促下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高质量完成作业老师在时还有一些克制力,偶尔也不遵守纪律,老师不在时就很没有克制力了&&&&&&&&&&& 占调查学&&&&&&&&&&& 生比例实验前期29%41%30%&&&&&&&&&&& 实验后期35%47%18%
&&&&& 第三方面:&&&&&&&&&&& 具体表现痛恨以大欺小恶行,不欺人,不自欺对智力、生理等有缺陷的同学有过嘲笑的言行&&&&&&&&&&& 占调查学&&&&&&&&&&& 生比例实验前期84%16%&&&&&&&&&&& 实验后期91%9%&&&&& 第四方面:&&&&&&&&&&& 具体表现办事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做到,借东西按时归还答应别人时是真心的,过后就忘了,不能主动为履行诺言去努力&&&&&&&&&&& 占调查学&&&&&&&&&&& 生比例实验前期40%60%&&&&&&&&&&& 实验后期67%33%
&&&&& 从上表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在诚实、守信用方面有明显提高,在言行一致方面变化不够显著,这说明我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比如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考试偷看他人试卷的现象,一方面应教育学生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应注意帮助学生减轻考试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诚信品质的提高情况,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家长们大都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变得诚实、守信用了,学会了真诚待人。&&&&& 2、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在实验中,教师树立了“向科研要质量”的思想,并在工作中努力探索。教师们深深认识到常常由于自身素质不高而难以实施研究工作。因此,定期的理论学习、研究活动以及随机讨论成了教师内在需求。调查、观察、谈话成了教师了解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段,这种变化保证了研究之路科学且正确地进行。&&&&& 3、诚信教育硕果飘香&&&&& (1)日,我校在市举办的道德实践日记评选活动中,我校获先进学校,王然老师获先进工作者。在学生道德实践日记选《心灵的花瓣》一书中,我校有18篇学生作品入选,在全市小学中位居前列。&&&&& (2)日辽宁省2004年度教育收费工作模范校。&&&&& (3)日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4)日本溪市三、八红旗集体。&&&&&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学校诚信教育个案研究》的实验工作现已结束,实验情况显示,本实验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假设成立,对实施中的难点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目前深深地感到还需要宏观理论与微观实施的指导,比如:实验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实验的理论储备不够,实验效果分析不够全面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虽难以一一解决,但我们坚信,如果把这些问题与疑惑视为宝贵的财富,一定会使我们的科研工作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 &&&&&& &&&&& 主要参考文献:&&&&& 《德育新论》&&&&&&&&&&&&&  && 江苏教育出版社&&&&&&&&&& 鲁洁、王逢贤&&&&& 《特色教育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王& 錞&&&&& 《小学教育方法模式积淀》&&&&& 中央文献出版社&&&&&&&&&&& 马云昌&&&&&& &&&&&& &&&&&& &&&&&& &&&&&& &&&&&& &&&&&& &&&&&& &&&&&& &&&&&& &&&&&& &&&&&& &&&&& 《小学生诚信心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 ☆本溪市溪湖区彩建小学&&&&&&
&&&&& 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一、学生的成长呼唤诚信心理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全社会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逐渐形成,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个别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社会的发展呼唤诚信心理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有三亿多儿童,十多年后便是承担二十一世纪未来中国建设历史重任的主人。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诚信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诚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操作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诚信教育”是满足小学生积极心理需求及信任感获得的需要从心理教育学的角度看,“诚信教育”是探索小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从德育的角度看,“诚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小培养诚信心理品质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 2004年3月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研究,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 课题的实践(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我们选择了小学一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德育大纲》、和《教育心理学》为依据,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确立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的研究方法。&&&&& 二、课题具体实施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 1、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队伍的组建、研究对象的选择、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组成员发培训。&&&&&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本课题围绕意识、情感、行为的内容,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规律,选择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实施研究的要素,构成“诚信心理形成”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生诚信心理现状和行为研究达到研究目标.&&&&& (2)培养小学生诚信心理素质(包括自信、顽强进取、敢于负责等)诚信基本素质品德(包括良好人际关系、协作团队精神、创业吃苦精神等)和行为研究,达到养成目标和科研目标.&&&&& (3)优化家校教育网络和行为研究达到师德目标和家庭教育目标&&&&& 3、制订了诚信教育的家长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展“创建诚信家庭”系列活动①。&&&&&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和实验阶段(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心理。&&&&& (一)认识诚信&&&&& 1、“走进诚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我们设计了“走进诚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详细方案,联系社区,培训学生。这一活动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自立自信、顽强进取、敢于负责的诚信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协作团队精神、吃苦精神等诚信基本素质品德。而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产生了“亲近感”,废弃了空洞说教,让学生认识了诚信。&&&&& 2、收集两难问题。&&&&& 通过收集两难问题我们发现,成人的眼光真的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想法,不如向学生收集他们遇到的困惑的问题,收集到的问题涉及诚实的、环保的、学习困难的、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内容,这让我们更加明确现代教育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认同诚信&&&&& 1、及时召开班队会解决两难问题给学生解开困惑。&&&&& 2、“走进诚信”调查活动座谈。&&&&& 3、提倡书写道德实践日记。&&&&& (1)注重教师的指导批改。&&&&& (2)班级定期举行小型中队会讨论和交流。&&&&& 4、“我心中的老师”征集活动④。&&&&& 5、“我心目中的诚信形象”征集活动⑤。&&&&& (三)形成诚信心理&&&&& 1、学科渗透:诚信作文等。&&&&& 2、榜样教育:我们请来了本溪市工委老红军战士常太一为学生做诚信教育专题讲座,他给孩子们带来了他的战友邱少云的真实故事,对学生促动极大。&&&&& 3、诚信诗歌朗诵比赛。&&&&& 4、“争做五好小公民”演讲。&&&&& 5、征文:“诚信------一切美德的基础”。&&&&& 6、制作“诚信明白卡”。&&&&&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 (一)研究结果:&&&&& 1、量化分析:&&&&& (1)实验前测问卷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针对不同问题,调查结果为①85%的学生普遍具有诚信意识,②11%的学生对于社会诚信度的整体评价较低;③4%的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分离。&&&&& (2)“走进诚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发放调查表210份,回收调查表195份,收到调查活动感受159份,反馈信息率92、8%&&&&& (3)心理测试问卷: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分析结果为:①90%的学生能清晰分辨是非;②8%的学生还不能正确处理两难问题。③2%的学生具有诚信意识,但是诚信心理还不够稳定。&&&&& 2、定性分析&&&&& (1)实验前测问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中成人世界的道德失范现象文化娱乐项目,影视作品和媒体内容良萎不齐;家庭关系的多元变化;学习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信用缺失等,从不同的角度或深或浅的影响着小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走进诚信”社会调查时间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学生产生了“亲近感”,废气了空洞说教并且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和家长,使教育大众化、社会化,我们积极发挥这一优势,引导队员寻找诚信,认识诚信,思考诚信。&&&&& (3)通过系列活动反馈和心理测试问卷分析反映,各年级学生已经麻雀了诚信行为的具体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表示: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中年级的学生表示: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高年级的学生表示;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讲信用等。我们认为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诚信心理。&&&&& (二)课题研究讨论&&&&& 1、注重方法的研究&&&&& 水滴石穿,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能一撅而就,也不是靠说教能奏效的,更重要的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来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有形成诚信的心理提供基础。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行动研究上,设计多种实践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制定详细的方案,设计各种调查表,分析表,然后,联系社区,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参与与帮助,开展活动。&&&&& 行动研究法运用的前提也就是学生诚信心理的形成的基础,应该是以学生们自主、自愿、自动的活动为基础,而且及时的解决活动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是必要程序。引入奖励机制⑦是激活诚信实际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潜能,从而保证诚信心理的顺利形成。&&&&& 2、家长参与课题研究和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诚信心理形成的教育与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区别在于它更多的是一种行为,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教育的一致性,需要不断强化,才能产生动力定型。因此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从课题一开始就让家长参与进来,通过向家长提出“创建诚信家庭”倡议书,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与学生一同进行调查活动——请家长参与诚信征文活动——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等形式,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很多家长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研究表明,我们的方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教科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通过家长的问卷调查,明显看出孩子的进步和实验的成功。
&&&&& 参考资料:&&&&& 1、《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张进辅,李红等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普通心理学》(黄希庭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中小学品德评语实用手册》( 姚子明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 《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本溪市南芬区实验小学&&&&&&
&&&&&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研究》旨在通过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与课堂教学、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有机结合,使诸教育围绕学生形成规则意识的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诚信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对于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背景&&&&& 在新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要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因此,2004年4月,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少年儿童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而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传统德育的弊端&&&&&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一提德育,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却少有具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要求,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少年儿童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同时,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然后又反过来怨大气候不好,社会风气不好,怨家长不配合,怨独生子女难教育。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同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规范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和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素质教育的价值观重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活动教学顺应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实现实习目标,充分体现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只有在活动中人们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活动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创设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和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活动,并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评价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要有效地进行活动教学实验,必须明确只有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促发展,在活动化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天赋和环境所允许达到的最佳水平。&&&&& 三、实验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传统的德育把德育过程看成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和传授道德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体现在品德课教学上是“挂在口头上,写在书本上,”大大削弱了学生品德转化和行为表现的指导功能,因此,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的科学化的教学途径。&&&&& (二) 民主性原则&&&&& 传统的德育师生观是我说你听,品德活动化教学则强调和倡导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倡导营造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 开放性原则&&&&& 品德课的活动化教学要有开放的观念,构建校园开放的德育体系,选择和运用开放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品德教学从孤立的、封闭的、与外界脱离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回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放手让学生装在复杂的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知识分析和比较,使学生从小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和价值观念有正确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四) 实践性原则&&&&& 品德课活动化教学强调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获得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开为方式。学校的品德课教学要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把学生从课堂收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体验和实践,把道德认识和道德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对象&&&&& 实验小学实验班学生(一年一班、一年四班、二年一班、二年四班、三年级)&&&&& 七、此课题实验周期将近两年:2004年3月——2005年12月。&&&&& 1、实验酝酿阶段:2004年3月&&&&& (1)组建课题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明确研究任务。&&&&& (2)填写研究项目申报、评审表,上报课题组。&&&&& 2、实验起步阶段:2004年3月------2004年5月&&&&& (1)学习理论,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 (2)控制实验工作相关条件(实验教师、小学生);&&&&& (3)实验资料的原始测查建树档,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实验运行阶段: 2004年6月------2005年6月&&&&& (1)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论证,完善实验方案;&&&&& (2)对实验工作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评估;&&&&& (3)实验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4、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6月------2005年12月&&&&& (1)撰写、提交实验报告;&&&&& (2)推广实验&&&&& 八、课题研究结果和分析&&&&& 通过将近两年的“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研究与实验,证明该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交往实践能力、活动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是深受教师、学生、家长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全面实施“活动化”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 (一)具体运作,初见成效&&&&& 通过品德课教学教师精心的设计课堂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主动活动为特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它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保持的相对“授受”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教材内容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品德课教学又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脚踏实地把这一学科教学放在德育的首位来抓。我们首先抓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对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品德课教学必须精通活动化教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使自己成为“专家”,能娴熟自如的参与活动化教学,启发学生行为有规则性。&&&&& 2、品德课教师不断拓宽课堂渠道,及时分析和发现各种教学情况,探索品德课活动化教学规律。&&&&& 3、深挖教材蕴含的活动因素,优化活动化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在不同的年组中选择实验班,采用同一班级前后的道德能力纵向对比、年组中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横向对比,在对比中找出品德活动化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差异。经过课题小组的反复观察、考证,最后确定了六个实验班,分别是:一年一班、一年四班、二年一班、二年四班、三年一班、四年一班,并将这六个考察对象分成三个阶段,低年段(一、二年级)参与活动阶段,主要以故事、游戏、表演、信息收集、实践活动为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年段(三、四、五年级)实验活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讨论、辨析、体验活动为主,培养学生主动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高年段(六年级)体验活动阶段,主要以信息处理、表达交流、实践创造为主,从而努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实验班在施教过程中更新了教育观念,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品德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实验班进行活动化教学,引导师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开展集思广益的小组活动,角色模拟的扮演活动,针锋相对的辩论活动,润物无声的体验活动等,丰富了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内涵。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法,大大推动了学生行为规则化发展,而在品德课教学中开展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信息的多项交流与反馈。&&&&& (二)以现代教育论指导学生行为规则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皮亚杰指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更应实施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以各种活动为形式的现代课堂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和行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这三方面和谐发展。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学生规则意识有以下因素:&&&&& 1、依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思品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 2、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相关。在思品教学活动中,目标要明确,步骤要清晰,使活动主体从结构上把握活动,从而使活动积极地影响个体的身心。&&&&& 3、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人对活动的态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依次是被动应答、自觉适应、主动创造。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有意识地去创设活动,从活动的步骤、内容的选择及组织等方面来增强主体的自主程度,使活动主体能处于积极的追求中,提高其对活动的态度水平。&&&&& 4、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是否取得成效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心理学告诉我们,能最大效果、最持久地激励学生的,是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实现自我。活动化的思品教学,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还会激发出更新更高水平的需求,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 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教学局限于课堂、学校,与社会大环境割裂,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容易产生“花盆效应”。加上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的陈旧落后,往往只注重学生接受书本、教师的观点,学生的鉴别能力弱、适应能力差。思品教学中要加强实践,加强集体活动,使学生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在比较鉴别中发展成长,从而克服这种“花盆效应”。&&&&& 总之,活动主体发展的机制在于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因此,研究行为规则化化促进活动主体发展的机制,关键就是要探讨实践中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如何作用于学生的活动,以促使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而得到有效地发展。&&&&& 学生思想道德评价首先体现在知情意行的结合,在认知方面的评价重在能更有效地、客观地对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进行评价。在行为能力评价上,重在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应用于道德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思品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的行为来反映。活动化的思品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反映出其道德认识。&&&&& 思想品质形成之后,需要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1)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品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2)充实评价内容&&&&& 在思想品质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活动中的态度及“再认、再现能力”;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3)优化评价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化的思想品质中,学生更能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更利于进行有层次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 有层次的评价体现于:活动中根据思想品德目的发展性、渐进性、巩固性,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层次不同;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同一年级中每个学生的评价层次要求不同。②发展性评价强调达标性和发展性结合。如在评价学生“环保”的认知、行为时,有四种情况:1.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3.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主动劝阻,及时制止;4.主动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到:四种做法首先应该肯定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在具体评价每个学生时,先要纵向比,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还要在同学之间横向比,找出不足,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体现评价的“达标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单元性、多元性相结合。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情感因素的干扰,使评价产生“偏斜”。如对后进生,教师往往多看他的某一些缺点,而忽视了他的“闪光点”;对好学生则因其某个方面的优点而淡化其他不足。教师应注意评价时要力求全面性和综合化,不“以偏概全”。&&&&& 实施多元性评价,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要打破教师在评价中的“绝对地位”,实现评价的民主化,形成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合理机制,并且淡化量化。活动化的思品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活动化思想品德的评价体系,必须从结论型向问题型转向,从静态向“活动”转化,在活动中去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体会与反思&&&&& 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工作,给学生品行许多深刻的改变,主要是:&&&&& 1、“思想品德教学”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思想品质等方面精神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一次春游学生表现调查如下:
&&&&&&&&&&&&&& 项目&&&&&&&&&&& 人数&&&&&&&&&&& 班别废弃物主动带走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遵守规则遵守规则&&&&&&&&&&& 实验班&&&&&&&&&&& &&&&&&&&&&& 对比班&&&&&&&&&&& 5
&&&&&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对比班,说明活动化的教学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效果较好。&&&&& 2、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研究,必须领导重视、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向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要及时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与水平&&&&& 3、这一课题一定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搞一阵风,要让学生时时置之于遵守规则的轻松氛围之中。&&&&& 4、品德化教育要注重教学的外延,以德育工作为依托,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努力创设以德为首的教育氛围,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但我们在实验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那就是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不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2、缺少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导致该课题没有太大的突破性进展和可推广的理论成果。&&&&&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努力提高课题组自身教学素质,进一步完善、充实课题内容,增强该课题内容,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家庭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活动化教学,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较圆满结束该课题的实验,总结出了完整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理论与实验经验,并坚持为今后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知、情、意、行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学生思想品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在构建多种德育教育途径中,必须树立整合思想,实现多种交流途径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 &&&&& 《家庭环境与学校诚信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本溪市平山区实验小学&&&&&&
&&&&& 一、子课题名称&&&&& 家庭环境与学校诚信教育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诚信,即诚实信用。诚:真心真意。《后汉书•马援传》曰:“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信:信用,即遵守诺言,实践诺言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诚信,古今倡导,广为赞美。&&&&& 1、首先,诚信是一种道德要求。我国古代把信与“四端”(仁、义、礼、智)并列为道德范畴。今天,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又明确把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其次,诚信还广泛适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人与人之间关系等各个领域。我国法律将诚实信用与平等、公平,一起规定为经济活动的三大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表明各党要真诚相见,以诚相待;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但是,目前社会上违背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如:形形色色的诈骗案,各个领域的弄虚作假等。可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尚,已成为人们的强烈的呼声。&&&&& 3、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铸造诚信社会风尚,也应从小学生抓起。为什么呢?首先,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他们应从小立志以振兴中华为已任,而诚信乃立志之基,无诚信则无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话。可见,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十分重要。其次,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是好时机。再次,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重要而且紧迫。有调查人员曾多次在小学中进行调查, &&&&& 调查结果反映出校园中存在严重的不诚信现象,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校园中存在的种种不诚信行为是有悖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而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些不诚信的现象。特别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强强联手,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易于实施等诸多优势成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以诚信为伴,与诚信同行。&&&&&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 &&&&& 1、起点要低。小学生涉世不久,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实在太古奥玄妙。无论是家庭环境的建设,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都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入手,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既不自欺,又不欺人。诚信教育只有抓小事,抓点滴,才能取得成效。&&&&&&&&& &&&&& 2、内容要实。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教师在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家庭成员尤其要用身边的事教育孩子,以产生”亲近感”,避免”间距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而”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当废弃。
&&&&&&&&& &&&&& 3、针对性要强。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糊涂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教学时就要通过学文明理,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是包庇,是最不讲义气。家庭及学校还要重点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以使他们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 &&&&& 4、要循序渐进。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的进行,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 四、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探索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和习惯的新途径,通过家庭、学校联合开展多种活动的形式,完成教育广大学生“诚实守信,学做真人”的伟大使命。&&&&& 2、育人目标&&&&& 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及合格公民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实验的具体操作&&&&& 我们在开展家庭环境与诚信教育课题研究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需要为根本,以“认识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为主线,让学生做到知、行、情的统一。&&&&& (一)认知诚信,注重学校教育。&&&&& 1、加强教师诚信观念,实施学科渗透。&&&&& 老师的思想行为,很大程度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才能影响学生,才能把诚实守信教育落实到实处。所以我们注意了教师诚信人格养成的督导;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我看诚信”大研讨活动;举行“为人师,重诚信”演讲比赛;制定“诚信言行十不准”规范言行,每位教师在授课时要有诚信教育的渗透与体现,并开展了教师诚信案例评析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诚信人格力量的无穷与巨大,在不断扩充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结合。&&&&& 2、坚持学生诚信教育,关注品德形成。&&&&& 首先在学生中进行了“诚信自测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态,针对所反映出的问题举办了各种活动:我校开了“爱护公物,爱我家乡”主题队会,让学生们寻找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明确如何改正;红领巾广播站设立了“诚信”专栏,播报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如:一、二年级小同学主动捡纸屑;三、四年级爱护校园设施;五、六年级团结协作等。伺候,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争做诚信好少年”演讲比赛、诚信故事会;以“讲诚信”为主题的队会评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的诚信伙伴”征文活动;学校文艺队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编排节目,为全校师生做“诚信小天使”专题文艺演出;每个同学办一份诚信手抄报,绘一张诚信明信片;全校师生参与了“做诚信人,师生签名表决心”签名启动仪式;制作“诚信自评卡”,每周自评一次,检查自己的言行。&&&&& (二)感悟诚信,注意家校结合&&&&& 在前一阶段认识诚信的基础上,我们注重探索家校结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1.利用召开“家长会”时机,为全校家长进行了《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教育讲座。家长了解了诚信品德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家庭诚信教育的方法策略,明确了此次科研的目的性。&&&&& 2.设计“家庭诚信测评问卷”,并组织家长认真参与填写,了解测试结果,制定研究重点。&&&&& 3.倡导亲子活动,在学生家庭中开展了“我和爸妈找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孩子与父母一起编写格言,抒发感想;家庭成员随时进行“怎样做诚信人谈话记录”,父母与孩子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成长;&&&&& 4.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家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诚信难题,并予以指导、解决,对于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5.成立家长委员会,每月一次召开见面短会,交流经验、做法。&&&&& (三)传播诚信,重视社会力量&&&&& 社会道德氛围对学生们的影响不可忽视。孩子们每天活动场所基本是学校、家庭、社区,而社区则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针对这点,我们还开展了与社区的互动教育。&&&&& 1.指导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宣传诚信品质,如:帮助社区推荐报栏内容;&&&&& 2.观察社区居民的言行,实践纠错能力,如:清除虚假广告;&&&&& 3.走访社区,了解学生的表现,诚恳约请社区负责人对学生的行为予以监督与指导。&&&&& 六、课题研究前后的对比情况&&&&& 由于年龄及心理特点,课题研究前有部分学生爱说谎话,隐瞒错误,不能及时归还他人物品,值日偷跑等。通过《家庭环境与诚信教育》的课题研究,学生从认识到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在学校里,学生们能从听课、做作业、考试、值日等具体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在家庭里,孩子们能尊敬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劳动,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逐渐把诚信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家、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不成,取得了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在社区里,小公民们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扩大影响。同时,社区也为小公民的言行予以了积极的指导。&&&&&& &&&&&& &&&&&& &&&&&&
&&&&& 《学校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
&&&&&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道德的核心内涵,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的教育必须传承的一种美德。&&&&& 当前,社会上失信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诚信品质,关系未来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关系未来社会的和谐程度。党的“十六大”也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成员就必须人人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因此,诚信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们进行《学校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的根本目的。通过学校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让诚信扎根于孩子的心灵,成为生命的真谛。&&&&& 二、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法:&&&&& (一)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讨论分析法等。&&&&& (二)研究对象:本项实验面向全校学生。&&&&& (三)研究设计:&&&&& 1、为了进行《学校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有关诚信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求教师做诚信的典范,把诚信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 &&&&&& &&&&& 2、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后,我们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在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诚信的真谛。&&&&& 3、经过师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学校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教育理论,使学校的诚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我校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形成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为了让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我校教师首先给学生做诚信的表率,帮助学生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例子,树立诚信的榜样等,反复向学生说明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这样,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校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 2、教师是诚信的典范&&&&&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播种就是学校教育。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为,都应该让孩子去感受诚信,学习诚信。因此,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理论知识,要求教师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朝一夕做起,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3、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是在课堂。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如聂新老师在执教品德与生活课《狼来了》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说谎话对不对?为什么?”让每一个孩子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讲诚信、不说谎的人物、故事等,最后学生自评“我说谎了吗?”每人写一份“说谎话可耻,做诚实孩子光荣”的决心书。让学生养成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4、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 &&&&& 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因此,我校加强了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如我校设立了诚信橱窗“人人讲诚信,处处显真诚”;走廊、楼道悬挂诚信的格言;每班设有诚信宣传栏,展示本班自己的诚信故事。&&&&& 5、寓诚信于活动中,做到活动寓诚&&&&&& &&&&&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如果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如我校每周三早晨的“红领巾广播站”都向学生宣传诚信的美德,表扬身边的“诚信小模范”。还开展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中队会评比活动;举办了“诚信”征文活动;“诚信”演讲赛、故事赛;“诚信”课本剧的表演;办“诚信”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诚信的真谛,争做诚信之人。&&&&& 6、制定诚信规范,以规促诚&&&&& 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打持久战。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我校制定了“学生诚信评估条例”,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量化评估,评比出“诚信小标兵”,通过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向全校学生表扬。这样,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事的优良品质。&&&&& (一)&&& 课题具体的实施顺序&&&&& 1、认知明理,促其行为。&&&&& 为了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教师首先加强了有关诚信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充分认识诚信教育开展的紧迫性。同时,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领悟诚信的内涵,做诚信的表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教师明确:教师是诚信的典范。诚信的学生要求有诚信的教师。教师必须是诚信的使者,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 &&&&&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首先利用班会、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灌输,教给学生具有诚信的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诚信的重要意义,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2、强化训练,开展活动。&&&&&& &&&&&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1)名人示范。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守信用》一课以宋庆龄从小守信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等。(2)教师示范。我校教师能自己端正态度,树良好的诚信形象,去影响、熏陶学生形成诚信品质。(3)学生示范。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校六·五中队的吕函柏同学获“省公民道德建设小标兵”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校同学向她学习诚信的好品质。(4)搞好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诚信的品质。班队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时机,学生通过活动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我校开展了以“人人讲诚信,处处显真情”为主题的队会评比活动,其中四·六中队的队会获得市级优秀队会。还举行了“名人诚信故事比赛”、“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知识竞赛”、“诚信征文活动”、“编诚信课本剧”、“办诚信队报”、“评比诚信之星”等一系列诚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诚信真谛,争做诚信之人。&&&&& 3、营造环境,优化氛围。&&&&& 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还要给学生创立一种诚信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专门设立了“人人讲诚信,处处显真情”的诚信橱窗,还在走廊、楼道里悬挂诚信格言等宣传牌。每班还设有诚信内容的宣传板,展示本班自己的诚信故事。这样,积极的舆论宣传,更促进了诚信公德的养成。&&&&& 为了更好的实施诚信教育,学校还定期在家长会上宣传诚信教育,让家长配合,给学生创建一个诚信的氛围。&&&&& 4、检查督导,全程渗透。&&&&&& &&&&& 诚信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诚信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教师经常检查督导,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尤其是强化日常生活的小事要讲诚信。如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等各种活动,通过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诚信小标兵”树立诚信榜样。&&&&&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学生对诚信认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过两年时间的诚信教育,通过对研究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我校学生在有关诚信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如:“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会把试卷拿给父母看”的认知,第一次调查中,认同这一观点的学生只占55%,有44%的学生想办法,藏起来,不给父母看。而第二次调查显示,认同第一观点的学生上升到了92%,只有6%的学生不会情愿,给父母看,但还会告诉父母。仅有08%的学生要把试卷藏起来。&&&&& 又如:“你会督促父母讲诚信吗?”第一次调查有432%的学生会,568%的学生认为父母的事我们不管。而第二次调查中,987%的学生会督促父母一道讲诚信。&&&&& 由此说明,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校的学生王某在日记写道:“在家我要做诚信的好儿女;在学校应该做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上,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诚信好公民。”这些并不深奥但却朴素的话语,透视出了学生对“诚信”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学生的诚信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 诚信教育的实施,我校的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诚信品质逐步形成。我校六·五中队的张鹏洲,在东明幸福苑大厅附近,捡到一个爱立信788手机,通过手机上面的号码找到了失主,失主到校表示感谢;六·一中队彭天放等几名同学在一所门口捡到一个兜子,里面装有现金六千元,二万元存折,各种票据等马上交到学校,学校找到失主,失主送来锦旗表示谢意。&&&&&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诚信教育在我校已取得成效。学生能从小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争做诚信小公民。&&&&& 我校的诚信教育已取得实效,我们要长期的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形成我校的诚信教育特色,培养新时期的诚信小公民。&&&&& 四、参考资料和附录:&&&&& 教育部关工委《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小学版)&&&&& 教育部办公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小学德育》2004年4月第8期)&&&&& 刘晓的《学校诚信教育浅探》(《小学德育》2005年11月第21期)&&&&& www.Baidu.com《明理诚信从我做起》
&&&&&& &&&&& 信息录入:德育部&&& 责任编辑:德育部& &&&&& 上一篇信息: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终期成果报告
&&&&& 下一篇信息: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信息&&&&&& 心理咨询留言版&&&&&& [推荐]信息技术部部分组织…&&&&&& [注意]定于11月24日在市一…&&&&&& [注意]关于高中模块结业考…&&&&&& [注意]“十一五”科研课题…&&&&&& [注意]物理教研会时间变更…&&&&&& [注意]本溪市心理学会关于…&&&&&& [注意]2006年10月份教研活…&&&&&& [注意]语文学科2006年下学…&&&&&& [注意]桓仁现场会通知&&&&&& 心理咨询留言版&&&&&& [推荐]信息技术部部分组织…&&&&&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 《学校诚信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中国礼仪网
上海卢湾一中心
常州市少先队网
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联系邮箱:&&&联系人:LNMS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技术支持:一米阳光 &&&本页执行时间:116.67 毫秒&&&访客数:152702
权利和义务
礼仪小贴士
红领巾歌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素质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