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根离子检测是属黑火药还是烟火药成份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黑火药成分的是(  )A.硝酸钾B.硫黄C.木炭D.小苏_百度知道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黑火药成分的是(  )A.硝酸钾B.硫黄C.木炭D.小苏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物质不属于黑火药成分的是(  )A.硝酸钾B.硫黄C.木炭D.小苏打
提问者采纳
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黑火药,则不属于黑火药成分的是小苏打,故选D.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烟火剂”与“烟火药”是一体还是两“兄弟”
您的位置:&&&&&&&&&&&&正文
“烟火剂”与“烟火药”是一体还是两“兄弟”
&&&&四川在线  ――一例由“剂”“药”引发的争论  广安区穿石乡村民孙显安,为脱贫致富自己花钱学来制作鞭炮技术,本以为自此可以发家致富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项技术给他带来的却是一场场的官司和三年的有期徒刑。  事件回放:    孙显安在看了眉山实用技术开发培训部打的招商广告后,认为这是一条赚钱之路,于是在2004年4月下旬到眉山实用技术开发培训部,交钱学习了“环保型无炸药安全彩元鞭炮”的制作技术,并与该培训部签定了技术转让合同与授权委托书。5月中旬,孙显安返回广安,准备鞭炮制作的原材料并进行了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并未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5月28日,广安区浓洄派出所以孙显安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为由对其进行了逮捕,并查封了其所有原材料及机器设备。  同年8月13日,广安区人民检察院以广检刑诉(号起诉书指近代被告人孙某非制造爆炸物罪向广安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现场搜查笔录,鉴定结论,相关书证等证据,审议判决,孙某的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孙某对一审判决不服,向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过审理,于同年11月25日下发(2004)广法刑终字第107号刑事裁定书,在裁定书中,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孙某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作出了撤销了一审的刑事判决,并发回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裁定。  日,广安区人民法院在重审此案过程中认为:孙某违反国家对爆炸物品的管理规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制造爆炸物,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解释,烟火剂与烟火药系同一概念,只是在不同的法规中使用的不同称谓。孙某在明知生产烟花爆竹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却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非法制造爆炸物品烟火药,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制造爆炸物品的故意。于日,再次下达刑事判决书,判决孙某的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成立。  孙显安及家人不服,以:烟花爆竹不应属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中所指的犯罪对象;被公安机关查封的原材料经四川省烟花爆竹安全监督质量检测站的测试认定书认定系“烟火剂”而非一审法院认为的“烟火药”,而一审中公诉机关提出的“烟火药与烟火剂系同一概念,”“只是在不同的法规中使用的不同称谓”的说法也没有见到相关权威机关在公开的媒体上发表的说明,概念理解错误;一审判决认为孙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制造爆炸物的故意”是对事实的认定错误;根据眉山市东坡区实用技术开发部出具的授权委托书,认为自己是受委托生产,并非擅自生产等理由再次向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但量刑过重,应予纠正。于日下发(2005)广法刑终字第63号刑事判决书,撤销广安区人民法院(2005)广安刑初字第97号刑事判决;并将孙某的有期徒刑改为三年。  孙某以其原料是烟火剂不是刑法所禁止生产的爆炸物为由对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法院以申诉理由缺乏证据支持驳回了孙某的申诉。  争议:  由此可以看出,在此案中,反反复复争议的焦点问题“烟火剂”与“烟火药”是否系同一概念的疑问在对影响此案的判决因素中占了主导地位,它关系着孙显安是应该当承担刑事责任还是仅仅只承担行政处罚。  这种说法合不合理,法院对此的认定有无正确的法律依据。对此,法院和律师各有说法。  法院:  在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初信初访登记管理卡”上我们看到,对孙显安的信访做了如下的回复:“上诉人孙显安非法制造爆炸物一案,在审理中咨询了四川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该队回复:烟火药和烟火剂从广义上讲是一种东西,是在不同的法规中的不同的名称。合议庭认为,上诉人孙显安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私自制造鞭炮,违反了国家对爆炸物管理的规定,其行为已构成犯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的目的和动机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均构成犯罪,在以上诉人孙显安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之罪。”  律师:  就此,我们咨询了代理此案申诉的重庆某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李律师告诉我们,“烟火剂”与“烟火药”是否是同根概念这是影响整个案件的核心所在。“烟火剂”与“烟火药”是否是同一概念目前在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明确表示这一说法。导致认定本案孙某有罪的关键证据是法院采信了四川省烟花爆竹质量检测站对广安区公安局关于“烟火药与烟火剂是否系同一概念” 的咨询回复。该《回复》中认为根据两种不同的规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该《回复》只是一般的咨询意见,并非是权威部门所作的解释。可以详细按上诉状中的内容阐述一下。如果是“烟火剂”则孙某不构成犯罪。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非军用的烟花爆竹及含有烟火药、黑火药的制品均属民用爆炸物品管理范畴。”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烟火药或者黑火药为原料的烟花爆竹(包括成品、半成品、引线等),其中烟火药或者黑火药的数量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标准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李律师说,此案的最终裁决,取决于审判法官采信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司法制度尚不很完善的今天,这样的事情无法避免,这样的争议也可能存在。李律师希望国家司法部门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的适用法律,对一些模糊的专用名词提出明确的解释,以减少类似的争议问题,造成不必要的诉讼。
&&&&卢琴  
编辑:邱波&&黑火药燃烧为什么有烟?_百度知道
黑火药燃烧为什么有烟?
提问者采纳
气味和烟有关系吗?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你能看见,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往往有很多浓烟冒出,产生大量烟,那个烟就是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的颗粒,火药也是一样的黑火药着火时? 化学中烟的定义就是细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所以产生大量的烟。由于燃烧时有K2S固体产生,因此得名黑火药- - 楼下的没学过化学么,所以形成烟例如,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 S + 3C ==== K2S + N2 ↑+ 3CO2 ↑   固体生成物硫化钾的微粒分散在气体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大量 二氧化硫。
还有不完全反应的嘛。 我平时玩火药也有很多氧化硫气味的嘛 不要太拘泥于理论
黑火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黑火药”是制造节日焰火的主要原料,一般含有硫黄、木炭和硝酸钾.“黑火药”属于(  )
A.单质_百度知道
“黑火药”是制造节日焰火的主要原料,一般含有硫黄、木炭和硝酸钾.“黑火药”属于(  )
“黑火药”是制造节日焰火的主要原料,一般含有硫黄、木炭和硝酸钾.“黑火药”属于(  )
提问者采纳
木炭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硫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火药发展小史
  16:03:00 来源:   
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
火药的一个品种,属异质火药,因燃烧时有烟,故也称有烟火药,一般称黑药。
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初始主要用于医药目的,宋代已把火药用于军事,制出了火箭、突火枪、震天雷等火器,后来又出现了铜铁火炮等管形火器。
黑火药的出现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古代的管形火器就是现代枪炮的始祖。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是以爆燃或爆炸形式出现的。在密闭条件下点燃,除了能产生抛射作用外,有时也会出现爆裂的效应。古代对黑火药的应用极为广泛,既可用来燃烧纵火、发射铁砂和弹丸,也可作为爆破用药。在19世纪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13世纪黑火药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并发展成为大型火炮的发射药和弹体炸药。17世纪开始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但爆破威力不大,而且安全性较差。19世纪后作为发射药为硝化棉系无烟火药所代替,作为弹体炸药为苦味酸所代替,作为爆破药为代那迈特炸药所代替,但仍作为传火药等。
组成: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炭等组成的混合火药。它的成分配比从古到今变化不大,一般配比为:硝酸钾75%;炭15%;硫磺10%。10世纪中国《武经总要》所载三者配比为50:25:6.25(其他18.75);13世纪英国人R.培根的配比为37.5:31.25:31.25。但随黑火药的用途不同,组分也稍有改变,如延期火药所含硝酸钾的比例要小些。在这三种组分中,硝酸钾为氧化剂,在燃烧时分解出氧,用以氧化硫磺和炭而放出热量和气体产物。硝酸钾的含量要足够,才能使燃烧反应完全而释放出高热量。炭是可燃剂,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但炭的来源是以含脂量少的木材经炭化而制成,其中的含碳量对黑火药的燃烧速度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碳量大时,炭的燃烧较完全。硫磺也是可燃剂,但还兼有胶粘剂作用,可使黑火药的药粒密实、成型好。硫磺着火温度比炭低,故使火药易于点燃。黑火药三种组分燃烧时的反应如下(按KNO374.8%、C13.4%、S11.8%的配比):
20KNO3+10S+30C
─→6K2CO3+K2SO3+3K2S3+14CO2+10CO+10N2
生产方法:黑火药的制造工艺大部分属机械加工过程。硝酸钾和炭的粉碎在装有青铜球的转鼓内进行,为了安全,硫的粉碎有时在内衬皮革的木制研磨机内进行。硫易产生静电,需注意接地。粉碎操作可采用两组分粉碎法,如硫磺和炭共同粉碎,硝酸钾和少量的炭共同粉碎;这样粉碎效果较好。而且可解决单一粉碎的不足,如硝酸钾的吸潮粘壁、硫磺因静电而粘结和炭尘太大易起火等问题,但决不可三组分在一起粉碎,这样容易造成起火事故。混合在内衬皮革的转鼓内进行,转鼓内装木球而不用金属球以保证安全。药料的压实操作可在轮碾机上进行,喷少许水后即可压成薄饼,称为冷压。这种产品密度小、易点燃、吸湿性大。另外,也有直接在热压机上一次压实,称为热压。后一方法的产品药体密实、强度大、吸湿性小,但均匀性差且难点火。压出的黑药饼经过带齿的铜辊粉碎成大小不等的药粒。经筛除药粉及不合格颗粒后,再进行光药,以除去药粒的棱角,使之光滑。再经干燥、筛选,按粒度大小分类。同一品号类别的药粒再进行混合,使质量保持均匀。最后分批、装箱。
应用:由于黑火药具有易被火焰、火花点燃,燃烧时又产生许多灼热的固体颗粒,而易于点燃其他火药的特点,在军事上广泛用作火药装药的点火药和传火药;在引信中用作延期药、扩焰药和时间药盘;还可用于照明弹、信号弹、燃烧弹和烟幕弹的抛射装药。在民用方面多用于爆竹、礼花,也可用于导火索、猎枪发射器以及某些矿山的爆破作业等。
缺点:黑火药做为唯一的火药和炸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1000多年。常见的黑火药为黑色药粉或颗粒,容易吸湿,撞击和摩擦感度大,用强起爆药起爆或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也会发生爆轰,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潮和安全。由于其威力小,残渣多,烟雾大,自无烟火药出现以后,已不再用做一般枪炮弹丸的发射药了。
1771年由英国的P·沃尔夫首先合成苦味酸。
苦味酸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苦味酸是一种猛炸药,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雷汞。
雷汞是一种起爆药,它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可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发明硝化棉。
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莱洛发明硝化甘油(烈性炸药)。
硝化甘油,是将防水的甘油,渗透到浓缩硝酸和浓缩硫酸的冷混合体中制成,即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分子式为C3H5O3(NO2)3。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855年在圣彼得堡时,两名俄国科学家,即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早先的化学教师尼古拉·津宁教授和药物学教授尤里·特拉普,都曾提醒伊曼纽尔·诺贝尔和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去注意那种异常猛烈的炸药物质——硝化甘油,说它可能成为引爆雷的材料。
1859年后瑞典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62年伊曼纽尔·诺贝尔通过将百分之十的硝化甘油加到黑色炸药里,造出一种“强化炸药”,使用点火装置,可以不时将它引爆。
1862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诺贝尔专利雷管”。
这种雷管的最初构造形式是:将流体的硝化甘油炸药,装在一个金属管或其它密封的筒状物里;其中放进一个装着普通火药的小木管;从小木管的盖子上,塞进一条导火线。硝化甘油炸药的点火,是由于小木管里火药的爆炸引起的。为了提高效能,发明者曾几次改动雷管的装置方法。一八六五年的最后改进办法是,他将原来的小木管换成一个装着起爆水银(Hg(CNO)2)的金属管。通过这种所谓爆炸管的发明,“原始点火原理”被应用到爆炸物技术方面,这是后来在这方面一切发展的基础,正是这个原理,使得有效利用硝化甘油,以及后来作为独立爆炸物的其它烈性炸药成为可能;也正是这个原理,为研究各种炸药的爆炸特性提供了方便。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梯恩梯(TNT)。
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梯恩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
1866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达纳炸药。
19世纪60年代,诺贝尔在法国继续进行炸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受重伤。法国政府在陆地上进行试验。他只子租了一条驳船,在马拉伦湖上寻起了新的实验室。一次试验中,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而且生产、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后来,他用木桨代替了奎土,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达纳炸药,“达纳”一词源于希腊文“威力”。
年诺贝尔与其父研制成功了信号雷管和地雷。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75年诺贝尔发明了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的安全烈性炸药。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最先发明无烟火药。
1845年由舍恩拜因发明的硝化纤维很不安定,曾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使之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的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马克沁发明的重机枪,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
1885年法国用苦味酸填炮弹之后,苦味酸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黄色炸药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黑索今。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旋风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取代了梯恩梯的“炸药之王”的宝座。
热门评论Top5
(评31440条)
(评1678条)
(评1611条)
大家有何高见
网易科技,更多精彩在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硝酸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