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品牌名称后边豆号是什么意思

全文链接: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联想互联网手机品牌命名大豆?银联Android Pay将面世;小米海外扩张脚步缓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1.银联手机商互送秋波 Android Pay将面世;2.国产手机业剑拔弩张 发函维权?华为、中兴只谈专利;3.联想子品牌疑似“大豆手机” - ...
1.银联手机商互送秋波 Android Pay将面世;2.国产手机业剑拔弩张 发函维权?华为、中兴只谈专利;3.联想子品牌疑似“大豆手机” - 豆比米大;4.小米海外扩张脚步缓 与鸿海商议增产;5.iPhone 7蓝宝石屏或河南造 富士康签地2千亩;6.传大神战略投资方落实 将牵手互联网巨头;7.电商退货率之痛:大幅推高成本 商家视为秘密点击图片上方“集微网”,关注老杳吧微信平台更多消息微信发送”今日焦点”集微网推出网站手机版:/m1.银联手机商互送秋波 Android Pay将面世;吴丰恒  多个消息源证实,银联已决定在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中推广其移动支付服务“AndroidPay”。   一位接近银联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AndroidPay有望在明年第三季度推向市场。终端厂商也确认了银联的动作,“我们是一个多月前 开始接触,双方合作意愿都比较强烈,但具体时间还没定。明年我们的一款高端机会支持这项服务。”酷派集团副总裁曹井升告诉记者。  如果采用传统路径,银联已经难以和支付宝[微博]等三方支付方式竞争,而新的软硬结合支付手段推出后,银联打开竞争局面出现了新的可能性。  银联布局NFC支付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昨日透露,银联上周作出了布局AndroidPay决定。   上述接近中国银联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AndroidPay参考了苹果(118.62, 2.16, 1.85%)公司ApplePay的“指纹识别+NFC支付”模式。和ApplePay不同的是,银联寻求国内厂商生产安全模块,同时因为可选择的合作伙 伴较多,银联在AndroidPay的影响力要超过ApplePay。  上述消息人士说,AndroidPay还处在产品开发阶段,但已经开始和国内手机厂商展开合作推广谈判。除了和酷派的合作,银联的接触对象还包括联想,“终端厂商是否支持,最后要看市场推广情况。”王艳辉说。  “银联比较积极。”曹井升这样评价银联推广AndroidPay的态度。  目前,银联还没有就AndroidPay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不过向终端厂商让利是大概率事件。  ApplePay已经在美国开放服务,每完成一笔交易苹果公司都会从中抽取一笔佣金,而AndroidPay中,如何分配佣金银联将有更大发言权。曹井升告诉记者,预计银联会给终端厂商一定补贴,“新产品出来后都有市场培育期,而且增加芯片会提高成本。”  实际上,包括传闻正在谈判中的ApplePay,AndroidPay更类似于银联将ApplePay支付模式向安卓阵营延伸。  王艳辉告诉记者,银联参与的ApplePay预计在明年3月完成商用落地,“苹果在制定ApplePay规范的时候,银联也参与了,对这很熟悉。AndroidPay的机制是一样的,POSS机支持iPhone后,又支持安卓手机。”  能否改变移动支付格局?  目前,银联联合了数十家商业银行、软件公司、电子商务企业推出了“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在快捷支付领域中初步完成了刷卡支付、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布局。   不过艾瑞咨询[微博]的统计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在竞争激烈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目前接近80%。凭借传统支付方式,银联移动支付 已经难以和支付宝竞争。而拥有ApplePay、AndroidPay两大秘密武器以后,银联提高市场份额有了更多可能性。  不过,银联的“指纹识别+NFC支付”也面临挑战。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已经渗透到手机指纹支付领域,华为Mate7、魅族MX4Pro支持或宣布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  另外,AndroidPay加入的NFC芯片会提高现有手机的设计、制造成本,能否取得终端厂商的大规模支持还存在变数。  目前无论“指纹识别+三方支付”的支付宝模式,还是“指纹识别+NFC支付”的银联模式,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部分厂商做了两手准备。  不久前,魅族宣布其mPay移动支付服务取得了支付宝、微信支付支持,不过,魅族也试图参与NFC支付生态链。记者不久前从魅族高管处了解到,魅族目前也在和银联接触,未来将支持NFC支付功能。第一财经日报2.国产手机业剑拔弩张 发函维权?华为、中兴只谈专利;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兴、华为已经向包括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记者就此事询问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对方一致回复称“不知情”。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兴)是玩真的,只要有些名气的国产手机,都收到了中兴的律师函。”中兴通讯向记者回复称:“中兴通讯是国内专利积累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我们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其他属于公司机密,不便对外发布。”华为也并未就“律师函”给出回复。不过,华为回复记者称:“华为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专利,同样,华为也非常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记 者就此事咨询了国内知名专利律师、大邦律师事务所袁洋,袁洋代理了国内绝大多数手机终端专利案件。他告诉记者:“目前还只是律师函。在当前的环境下无法预 知下一步会如何发展。”不过,袁洋认为:“专利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工具,无论是市场竞争,或者是寻求差异化发展,手机厂商如果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迈过这道 坎。”袁洋认为:“双方会协商一段时间。如果中兴、华为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无法协商一致,肯定会提起诉讼,至于何时、对哪家公司提起诉讼,暂时还不清楚。”市场焦灼酝酿专利战中国智能手机得竞争已然白热化,而且市场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今 年10月份,知名分析机构IDC给出2014年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指出:小米约1800万台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占全球市场份 额5.3%。同时,小米Q2以12%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此外,OPPO则于今年7月取代三星,成为国内4G手机出货最多的手机厂商, 并持续至今。而在2014年Q1、Q2的IDC报告中,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还是华为。在Q3,华为手机出货量为1650万,与小米出货量差距只有150万。“国产手机的竞争越发胶着。”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说。“而且,竞争的层面也从原来的价格、渠道,上升至品牌。现在,专利也开始成为一个有力的武器。”回 顾历史,在智能手机市场爆发的2011年,三星、苹果这两家包揽整个行业90%以上利润的公司也爆发了大规模专利诉讼。2011年至2012年间,双方在 全球9个国家发起数十场诉讼,苹果要求禁售三星的Galaxy部分产品,而三星则希望把iPhone 4S、iPad 2拉入当地国家的黑名单。而如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一场专利战是否在所难免?“国 产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持续攀升,这也给专利持有者维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维权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维权收益会提高;另一方面,借助专利遏制竞争的必要 性更强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告诉记者,“对于持有专利,尤其是持有核心专利或基础专利厂商来说,现在机会非常好。”在李俊慧看来,如果从专利数量上来判断,“中兴、华为,业务众多,涉猎较广,持有专利的总量比较多,此外,联想则因为刚刚收购了摩托罗拉,收购清单中也包含很多专利。”而其他手机厂商拥有专利则相对较少,“而且,主要是使用、外观等专利,非发明专利”。记 者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酷派、OPPO、小米、vivo、金立、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334、103、10、7、7、4件,联 想发明授权数为554,不过被联想收购的摩托罗拉拥有约2300件发明专利授权,弥补了联想的专利短板。相比之下,华为、中兴的专利授权则分别 为:2件。华为在回复记者时提到:截至日,华为共申请了与终端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12000件,外观专利1000多件。同时已经获得中国专利授权1600件,欧美等境外专利授权500多件。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每年以1300件左右的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李俊慧认为:“中兴、华为,在通信领域有较深的积累,所以他们与其他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冲突,也主要跟他们的基础通信专利相关。”不过,李俊慧认为,“国产手机厂商之间顶多就是打打口水仗,很少会升级为诉讼,大多数企业会通过协商解决,达成许可授权协议,或者交叉许可协议等。”中兴终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吕钱浩在回复记者时表示:“中兴对于国产手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收取合法合理专利费持乐观态度,这有助于产业链创新、可持续发展。中兴支持专利费、专利授权、合作开发、租赁等多种合作形式。”专利战的背后专利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但需要指出的是,完成专利布局也同样需要高昂的成本,每一个专利持有者背后都有长期的研发投入,以及庞大的研发经费支撑。近 年来,中兴、华为均持续在专利领域布局。“这两家公司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位居全球前列。”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告诉记者,每件专利 的申请费在几万至几十万,“两家公司每年仅专利的申请费就高达数亿元,更不用说研发成本了。”此前,华为曾宣布:2013年的研发投入为330亿元,占其 总收入的14%。华为方面告诉记者:“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核心标准组织成员,参与IEEE、IETF、3GPP、GSMA、 ETSI、WFA、BBF、NFC Forum、oneM2M、DLNA、UPnP、CCSA等标准组织,在以上组织中获得10多个主席/副主席、报告人等职位。被接纳的标准提案350多 件。”此外,华为还与三星、苹果签署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协议。“联想、TCL是靠收购来完成的专利布局,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拥有大量专利。”老杳告诉记者,“TCL则收购了欧洲的老牌手机厂商阿尔卡特,后者与全球很多公司有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但 对于更多的国产手机厂商而言,没有雄厚的底蕴,缺少足够强大的研发团队、资金,“也没有相关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团队支撑,即使去买专利,很多公司都不知道 买什么、怎么买”。老杳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格局的逐步成熟、企业国际化深入,手机专利战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缺少专利的企业要为自己的短板埋 单。”李俊慧也指出:“现在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很重视,还在北上广专门成立了三个知识产权法院,专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这对国内知识产权布局而言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对一些惰于布局的厂商而言,这次也是一种敲打,不进则退。”“一大波专利战”国产手机专利战尚在酝酿。但国产手机厂商与国际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却从未停止,且愈演愈烈。早在2010年底,诺基亚在中国起诉上海华勤,称后者侵犯了诺基亚8项基础专利权。这或许是国产手机在专利领域的头等大事。“对手机产业的影响会大于高通反垄断。因为如果诺基亚胜诉,再起诉其他手机公司也便有了案例可循。而且爱立信等公司也可以如法炮制。届时,国产手机行业专利侵权诉讼会蜂拥而至,真正的专利诉讼战也会拉开序幕。”爱立信、诺基亚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甚至超过中兴、华为。目前,持有超过3.5万件专利的爱立信,拥有24000的研发人员、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50亿美元;诺基亚持有1万个专利族、3万件专利,此外诺基亚通讯网络业务部还拥有3800件专利。“这 些是诺基亚过去20年超过500亿欧元投入的研发成果之一。” 诺基亚Advanced Technology部门负责人Mar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些应用诺基亚创新成果制造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的企业,也应该在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条件下履 行其义务,获得使用这些专利的许可。”目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审理了其中5项,判定侵权不成立,其余3项仍在审理之中。诺基亚不认 可其判定结果,目前已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审。Mark回复记者:“诺基亚坚持认为华勤需要获得诺基亚的部分专利许可。诉讼不是我们的首选方 案,但是华勤拒绝了我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诺基亚专利使用许可条款的多次努力。我们将继续对华勤的诉讼,阻止其免费使用我们长期投资的成果。”“在 医疗行业,开发一种新药一般需要10-15年,花费大约90亿-130亿元人民币。作为回报,制药商在专利有效期内拥有排他性的垄断销售权。这是他们保护 自己投资的一种方式。电信业的机制要开放一些,在电信业,我们通过专利授权来实现对研发投资的保护。”爱立信在回复记者时举例,“每个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保 护原则是相通的。因为没有合理的专利授权收入,就没有人有动力去投资从事研发。”今年1月,三星集团向爱立信支付了6.5亿美元,并获得了爱立信的专利授 权。国际市场的专利纠纷更为频繁。近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专利研究部研究员周洁告诉记者:“印度市场的专利纠纷已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针对智能终端专利分析,做出专利预警。”印度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也是大多国产手机厂商进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华为、中兴、小米、金立、联想等均已在印度取得突破。据记者了解,在印度市场月销量超过百万台的某国产手机厂商已经被起诉专利侵权。李俊慧指出:“没办法,国内起步晚、底子薄,我们是追赶者。”他告诉记者:“其实,国产手机可以抱团,联合起来,跟国际手机厂商做交叉许可。这样可以扫清一些专利障碍,从而减少国际市场的开拓成本,降低风险。”从这一角度而言,此次中兴、华为的“律师函”,或许能成为国产手机改写专利布局的起点。3.联想子品牌疑似“大豆手机” - 豆比米大;摘要:最近联想智能手机在微博中发消息称:“来个大的!11月24日,为用户而生,敬请期待!”,微博暗示联想手机11月24日将有大动作,目前来看很有 可能是之前说的基于互联网运作的独立子品牌,采用全民参与的模式进行。实际上在双十一的时候联想智也曾推出“豆比米大”活动,当时的活动内容为原价798 元的联想黄金斗士A8降价为698元,矛头直指当时售价699元的红米1S。  红米是小米旗下主打千元低端市场的子品牌,而这次联想的豆比米大,很可能就是同样要发布一个主打千元性价比市场的品牌,“豆比米大,来个大的”,不禁让人想到联想这是不是要发布一个子品牌就叫“大豆手机”呢?大对小,豆子比米粒要大,或许这真是一个暗示。来源:cnbeta网站4.小米海外扩张脚步缓 与鸿海商议增产;据彭博报导,中国手机大厂小米目前正与鸿海(2317)的富士康协商扩大为其代工的低价手机产量,然而今年多开拓5个海外市场的计划将推迟到明年。 小米全球营运副总裁巴拉(Hugo Barra)今天在新德里受访时表示,小米正与富士康商议在印度与巴西生产手机的可能性,而印尼也在考虑之列。但小米先前雄心勃勃宣布今年将进军泰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与土耳其的计划,将延后到明年才会启动。 巴拉说:“我们的焦点在于逐步扩张市场,一次打入一个市场。今年稍早我们曾提到希望在今年内将业务拓展到10个市场,但后来明白若保持每次进攻一个市场的高度聚焦策略,将无法达到这个期望,所以我们缩小了企图心。” 小米创办人兼执行长雷军今年已打开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与印尼等海外市场,使小米迅速超越其他中国同业,在上季跃升为仅次于三星电子及苹果的全球第3大智慧手机厂。 顾能(Gartner)分析师沈哲怡指出,小米应确保对那些新开拓的市场有严密的销售计划,若时间能证明销售表现愈来愈好,即使跨足的新市场数目较少也仍有意义。(刘利贞/综合外电报导)
5.iPhone 7蓝宝石屏或河南造 富士康签地2千亩;  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拟投350亿元在中国郑州建厂,生产iPhone显示屏。这一消息随即引发了各方有关iPhone7透明机身、蓝宝石显示屏将实现“河南造”的猜测。   相关报道分析称,富士康如能为iPhone 生产触控面板,每部手机利润可达45美元至52.5美元,而据说将用于iPhone7的蓝宝石面板单价更高。自2011年落户河南以来,富士康一直以 iPhone组装代工为主,2013年生产手机9645万部,出口成品手机8446万部,实现进出口总值271.26亿美元。  富士康此番深耕河南,消息是否属实?  项目落地几无悬念   11月12日,郑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关方面)最近刚签了协议,决定共同投资建设(富士康新厂),选址在郑州航空港综合 经济试验区以北,靠近郑州经济开发区,占地大概2000亩。”据其介绍,2014年新厂以生产手机面板为主,与iPhone6生产重镇航空港组装加工厂为 邻。  “具体投资额会根据客户需求量增加或减少。”11月13日,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的进一步求证,富士康河南区域某高管并不愿意透露太多,“目前只是筹备建设,还没有这么快。虽然富士康有这个急迫性,但落成生产要综合基础设施配套、政府的配合度及配套政策条件来考虑。”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对以“代工”著称的富士康,此番能否突破技术难题也表示了怀疑:“苹果是一个很苛刻的客户,对显示屏的要求,已经超过了肉眼所能感知的程度,甚至要放大到显微镜下。”  “主要是自主研发,技术问题不大。”上述富士康河南区域高管表示,研发中心目前已决定落地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但并不愿意透露更多详情。  长期关注科技领域的中经国融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是代工企业,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一直在开发新技术,并拥有庞大的专利组合。”至2014年4月,富士康已将旗下多项通信技术专利出售给谷歌。  相关资料显示,早在日,谷歌就从富士康购买了可穿戴技术设备专利,旨在强化自己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4月,富士康公司已申请12.84万项专利,全球范围内获得专利超过6.43万项。 数据来源:郑州海关 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手机已成为河南最大单项出口商品  河南省政府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永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富士康能在河南长期发展,并像华为手机那样形成自己的产品品牌,对于河南的整个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将具有重大意义。”  王永苏表示,富士康虽为苹果手机代工企业,但属于高技术产品,原材料需要进口,成品需要出口,重要的是销往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地,对郑州航空港而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周刊》从郑州海关了解到,自富士康苹果手机项目落户河南以来,手机逐渐成为出口最多的单项商品,已改变了该省外贸出口商品结构。   郑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富士康出口手机196.9亿美元,增长26.4%,占河南省出口的54.7%。同期,富士康集团下辖企业进出口 354.9亿美元,增长20.7%,占该省进出口的59.2%,其中进口154.2亿美元,占该省进口的64.4%;出口200.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 55.8%。富士康进出口贸易对该省外贸的贡献率为74.2%。2013年,该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5.8%,其中有11.8个百分点由富士康拉动。  此外,富士康的社会效益也不可小觑。   “据测算,富士康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带动的就业比例是1:6。”王永苏分析,“由于河南产业配套相对落后,最保守测算为1:3。加上富士康带动的衣、食、 住、行等生活配套和纸箱、零件生产配套及建设等行业就业,这意味着,富士康在河南每招收1名工人,就间接带动了3个人就业。”  《中国 经济周刊》调查发现,富士康目前在郑州有3个厂区,综合保税区有32万工人,出口加工区3万人,济源3.5万人。加上鹤壁、中牟、驻马店、开封等市县,粗 略计算,富士康在河南约有员工40万,倘以1:3配套比例估算,富士康在河南所带动的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在160万人左右。  “量变达 到一定指数就是质变。”郑州大学MBA中心常务副主任、知名学者刘伟教授从“政策红利”的角度分析“富士康效应”称,郑州航空港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航 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以及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项目的申办,和富士康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还有正在申办的E贸易试点。  来自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航空港区生产手机4971万部。创维、中兴、天宇等16家手机整机生产企业纷纷进驻。2014年,该区手机总产量预计将超过1.5亿部。目前,该区已形成集货运物流、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经济试验区。  富士康将在郑州打造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富士富为何青睐河南这片土地?  “亿万人口的市场、丰富低廉的劳动力、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高配合度的地方政府、非常优惠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富士康落户郑州的重要原因。”中经国融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谨分析称,“但是,富士康的生存与发展并非没有一点压力。”   温谨指出,目前,韩国以压倒性优势引领世界高科技研发,其次才是日本及中国台湾。例如日本夏普,是世界液晶显示屏技术最强的。富士康要想打破壁垒,赶超 前辈,目前阶段必须“联日抗韩”。据温谨透露,富士康已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引进了部分高端人才,除了年薪“令人咋舌”之外,还开出了“按比例配股”等 优厚条件。网友制作 的iPhone蓝宝石屏效果图   “富士康在河南目前主要以机构件和组装两大板块为主。未来,富士康会在郑州打造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中金鼎晟(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0程鹏在接 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分析,富士康将来涉及的可能不仅仅是苹果的产品,所有的智能终端都会涉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最关键的零组件——面板。在整 个智能终端当中,无论是技术还是价值都占有重要位置。”再下来会引进一个很关键的IC集成电路网,“简单地说,面板就是眼球,集成电路网就是大脑,加上手 机智能终端的研发,这就是全产业链。”  采访中,上述富士康高管亦坦陈,富士康在河南一直谋求积极转型,即加大自主研发,向创新企业转型。目前已研发出集电视、电脑、游戏、监控等为一体的高端显示屏,智能厨房、智能监控、智能游戏运动系统等高科技领域亦有建树。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富士康距离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目标的落实,还存在着很远的距离。”郑州大学客座教授、银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邹源在接受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应理性看待“大项目”落地的难度——比如,富士康此番350亿元的资金募集,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河南作为‘中国粮仓’,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也因此牺牲了不少发展经济的先机。从这个角度讲,河南目前需要更多的富士康。”王永苏坦言。中国经济周刊6.传大神战略投资方落实 将牵手互联网巨头;新浪科技讯 11月25日消息,在电商品牌手机大神将引入战略投资的消息传出后,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涉及的战略投资为腾讯或阿里巴巴其中一方,而且,从上下游以及销售平台的优势方面来看,阿里的可能性要大于腾讯。  目前大神方面尚未就此事表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神战略投资方已确定,为互联网巨头。  据悉,大神要走上独立运营之路,就必须摆脱对酷派的依赖,独立品牌运营需求全新的模式来跟进。因此,大神资本必须多元化,而目前战略投资者的出现不仅能给大神带来资金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给大神带来一些资源的互补。  而据大神内部人员透露,大神会将本次的战略资金投注于大神品牌新产品的研发及品牌市场转型的部署当中。且大神也能够通过资本战略合作获取更多的优质应有和服务,进而借助互联网的影响模式获取新的增长空间。  目前国内最大互联网巨头的为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据专家分析,三家均有投资大神的可能。   阿里巴巴方面,其旗下的阿里云OS系统对于国内手机品牌厂商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各厂商都希望借助OS系统来整合生态链,而随着在美上市,目前已成为国 内电商巨头,并把控着整体电商行业格局,另一方面,随着小米(滚动资讯)的不断壮大,其生态链以初步形成,恐将日后威胁阿里地位,阿里需求大神这样的互联 网手机厂商来牵制小米。  腾讯则是中国拥有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微信和QQ已经成为社交的两大入口,通过与微信或手Q资源对接,可更好的为大神建立良好的口碑,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口碑营销是至关重要的。   而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可涵盖互联网领域各个方面,并可将优秀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同时推进O2O先发优势。而对于刚独立的电商品 牌大神来说,正需要百度这种运营模式,对其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持续稳固并发展大神在市场上的地位。而大神的加入,同时也将增大百度业务空间。   大神作为新兴互联网手机品牌,不仅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其产品在市场上更是获得不俗的成绩和良好的用户口碑,再加上大神前身为酷派旗下的产品,本身拥有 酷派良好的基因与技术底蕴。之所以大神能够受到互联网巨头们的青睐,也正是由于大神在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无论最终的投资方是谁,都将会为大神的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康钊)7.电商退货率之痛:大幅推高成本 商家视为秘密  本报记者 方璐 北京报道  退货作为消费者一项正当权利,不仅在实体店可行,国家在电商领域专门推行了“7天无理由退货”规定。但对于“双十一”销售额激增的大小电商来说,物流成本远高于实体店的退货,成了不可回避之痛。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 去年“双十一”电商退货率平均占到销售量的25%,部分商家高达40%。今年,仅11月10日至11月17日7天时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量达到 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日最高处理量是平常日常处理量(3309万件/天)的三倍。这意味着,今年“双十一”退货率仍然居高不下。   退给商家的货物中,有多少退货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又有多少退货降低了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 不管何种原因进行退货,对买家、卖家以及涉及到的物流公司都关系到运输成本、破损成本等。此外,退货还关系到情绪成本。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采访的多家企业认为,退货率数据对电商企业而言较为敏感,但的确是企业很重视的成本之一。  敏感的退货率  深圳市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格物流”)服务的对象有跨国零售集团,也有国内电商巨头。  “双十一”开始前一个月是海格物流最忙的阶段。事实上,这样的忙碌不仅备战“双十一”,也为“后双十一”退货在做准备。工厂大量的货输送给不同电商,迅速抵达全国各地配送中心,再下发到相对应的快递公司仓库,这场始于每年9月底的商品大迁徙考验着物流的各个环节。   但退货话题,依然成了物流公司为电商企业竭力守护的秘密,因为这些电商企业是其“客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客人们”比外界更想知道彼此的 退货率,因为这关系着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采购与经营状况的较量。这是因为,每一位网购的消费者,下单之后,密密麻麻一长串的物流信息中,可以窥见物流环节 的动态变化。这一流动在虚拟商务中的电子流程系统,与供应商、平台商、物流商等等的利益息息相关。  以物流公司建设成本为例,海格物流 零售物流本部副总经理陈家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粗略划分,海格物流服务业务为两种:传统零售、电子商务。受海格物流基数小所限,电商业务 一年增幅比例高达100%-200%,远超传统零售。为了应对庞大的物流运转,公司必须开拓建仓点。  作为承运商,中转货物所需的建仓 成本是公司必然支付的,“这块增长非常大。”陈家和说,包括买车和投入人员成本。另一块成本巨大的是打造IT物流系统。对于海格物流们而言,这些支出如同 已经启动的过山车,只能往前而不能按下暂停键,“有些地方仓库还不够,有些地方还没建立起来,所以都不知道怎么算(成本)。如果暂停下来就好算,但暂停 了,又要拿钱来扩张,投资又要增大。”  物流公司的成本与退货之间有何关联?很简单,出货,对于物流公司、电商等而言,期盼是一条射 线,从一个点发向另外一点,不要返还,完成买卖并实现买卖双方的皆大欢喜。但退货,相当于所涉数方再以买家为点,往回画一条射线。对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是 一项可以行使的权利,对于这条射线上一步一流程的接力点而言,却是物流资源的重复支付。  “有些服务区还没覆盖到,还在建仓,但到一定 程度就不会再扩张了。”陈家和说。物流公司建仓主要为配合电商,“跟着它们的布局走,它们停了,我们也停了。”物流与电商双方对货物承载的功能不同,前者 主要为对货物进行暂存、补货,后者主要将所有货物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拣。  “它们是大水池,我们是小水池,它们那个水经过我们这 里。”陈家和说。在他看来,“双十一”的退货量要到12月份才到物流公司。因为那时,退货将通过物流公司流向供应商,公司将其集中并来回,一个月之内,再 集中退回给工厂。“退货对电商来说不太好讲,退多退少,谁都不说,比较敏感。”他说。  不同商品退货率的秘密  “双十一”大战下来,尽管各家电商对各自的退货率守口如瓶,但不同的商品退货率高低不同,这对经营不同种类商品的电商们来说,由此承担的退货成本各有差异。   24日,京东内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从今年1月1日起,京东自营商品就实施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此举比“新消法”正式实施提前了三个半 月。针对自营商品,京东实施的政策是“客户购买京东商品7日内(含7日,自客户收到商品之日起计算),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无理由退货(部分商品及 品类除外)。”  但京东也依据“新消法”相关规定,划分出自营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产品,比如,个人定制类商品、鲜活易腐类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拆封的音像制品、食品、保健品、个人护理用品、贴身用品、虚拟商品等。采访中,京东对“双十一”结束后退货率大约是多少未作说明。   在上海飞牛集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事业拓展部兼物流配送部总经理袁彬看来,今年新上线的飞牛网退货率则较低,原因是顾客一般不会买了一瓶酱菜打开吃了,再 退货,即“食品、快消、洗化类”等产品的退货率均会因产品自身所具备的属性原因,较少发生退货。他说,食品退货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约不到1%。   同时,以飞牛网家电销售为例,可以在实体店看完货再到线上购买的家电退货率大约仅在2%左右。24日,国美在线营销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黄向平对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说,国美在线“双十一”期间退货率也“比较低”,因为“双十一”作为特殊节日,家电商品不仅价格低、只要服务到位,会有效避免退货率问题。 国美在线为避免更多退货事件,对线上图片展示、产品价格的直观性和顾客快速购物的便捷性,都特别加以注意。  袁彬认为,电商产品退货率最高的品类应当集中在服装、鞋帽。“退货率大概在10%以上。”他说。  就退货原因,黄向平说,顾客退货原因主要是收到货物后,认为产品与想象中有所差别;其次是消费者冲动消费;再者就是商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  退货的确给电商带来了成本支出,主要表现在物流、商品破损率、商品周转运输等。退货对电商企业造成的最大成本是,“物流、财物、人员以及重新办理退货手续的流程。”袁彬说。21世纪经济报道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jiweinet
集微网又名老杳吧,手机、半导体行业专业微信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创始人老杳,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数码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滥用品牌名称的商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