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境反驳的例子家长不让孩子关自己房间门

孩子总喜欢关卧室门,怎么改变?
我孩子在家回屋总喜欢把自己关起来,也不知道干什么。我有几次装作和他说话,出屋时自然地把门敞开,我刚没走远,就听见吧嗒一声,孩子又把门关上了。最近还在门上贴“随手关门”的条子。我特别不舒服,一家人为什么这样冷漠,也没人打扰他碍着他,有时候我多说几句,他不顶嘴但也满不在乎,回自己屋子里关上门甚至锁起来,一点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孩子。我该怎么开导我的孩子?怎么改变他?====================================  补充内容就写到这里吧,首先感谢大家的回答,真的非常感谢。题主并不是家长,问题描述的那个孩子其实是题主我。对大家表示抱歉,要大家回答一个显得有些处心积虑的问题。因为,我大抵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题目下即将展开怎样的答案。  许晓风、李嫑嫑以及王艳 的答案。应该是这里为数不多的身为父母的答案。  奇树、陈冻妖、子越中原、盐不多 的答案,观点鲜明,代表了孩子们。  顺便对沉影 、R yan、天枢真人 表示节哀,勾起你们不好的回忆真不好意思。  不一一@了,很感谢你们。  然而可惜的是,当时但凡能解决我困惑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但凡能令我困惑不解的事情接踵而至。我不知所措,我父母也束手无策。父母又何曾想过寻求帮助,有的只是,无尽的责备、揶揄与谩骂,当时我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是寄养在这个家庭的、别人家孩子吧。而亲子关系的矛盾又何止体现到关卧室门这种小事。从现在瞥见过去的自己,不禁觉得真是糟糕透了。  好在时间就这样过来了,总归都过去了。如今已长大的自己突然心血来潮,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提问。想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得到父母的理解?我自己也难以摹状。但以这样的说法来形容,会显得有点不知羞耻。好像特别渴望推销自己的悲伤、喜悦与困惑。希望这个问题能变得对他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记得小时候写日记,如果被父母偷看的话,几乎会有想死的念头。但为什么长大些许以后,却愿意写各种内心琐碎的秘密给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看呢?  感谢知乎,让我能看到不一样的色彩。最后,再一次谢谢大家。
按投票排序
691 个回答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纪伯伦《论孩子》
一边剥夺孩子的隐私,一边抱怨孩子不够独立,这是不对的。这个思路就不继续说下去了,大家说得多了,我再说题主也不想听。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这个难不只是辛苦与压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孩子在成长,父母就必须也随着他在成长。3岁的孩子想的事情和6岁的孩子想的事情就会截然不同,同理三岁孩子的父母和六岁孩子的父母想的问题也会截然不同。题主家的孩子,我猜至少12岁了吧?成长必然会带来改变,想让孩子回到几年前的样子,不是一个好思路。题主问的是,怎么改变他?这个办法我有,不过就一件关门的小事,想改变还真不难。但是我不会告诉你,如果有其他人告诉你,我建议你不要用。因为这背后有潜在的代价。我现在离父母一千公里,这是我现在能掌握的“关门权”。明天是中秋节,我也会想家。家里也会想我。也想回家,但毕竟有难度。一个人来到千里之外,已是第八年。有过难处,但依然不敢回到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要学会不去支配孩子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相信你不会去支配他的人生。前者已是很难,后者又更甚于前者。独立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倘若该发生的时候没有发生,事后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也许再过几年,当我强大到有自信自己的人生不会受别人的摆布,我会再回到父母的身边,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我们去别人家的时候要敲门,不只是因为门锁着不敲进不去。而是因为需要给别人一个拒绝你进门的机会。别人拥有拒绝你的权利却没有拒绝你,这才是真正的欢迎。要给孩子关门的权利,这样当他打开门的时候,才意味着真正的欢迎。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在我做事情的时候我父母过来打断我,哪怕只是站在后面看着我也会觉得受到干扰。这种行为会激怒我。哪怕我当时在做卷子,在他走了之后我也会翻出小说。当时年纪小,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就觉得被人监视(题主也许会说这是关心)的感觉非常不舒服。我最恨的就是我妈说的这句话,她现在只要这么说话我就会暴怒,恨得甚至想杀了她。她说我只是关心你,所以你的一切我都要知道。因为你是我生的,你没有什么是我不能够知道的。我爱我的母亲,但是她这么说话的时候,她是个魔鬼。
天啊,原来小时候妈妈出我房间的时候是故意把门敞开的啊,我还以为妈妈是不懂得随手关门这个礼貌呢,搞得我还去贴个随手关门四个字眼去纠正她。
相关:小学高年级做过类似的事情,和父母僵持了一段时间后,门锁被爸爸撬了。我那时应该没有上面几位答题者说的隐私的问题。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我感到,一个关了门的房间远比开门的房间舒适的多。关门形成的封闭空间更有安全感。而这种墙,门,锁构成的可靠的安全感,休息时能让我最快的回复精神,学习时能让我最轻松的集中精力。在这种环境下,我的所有属性都能提升30%,战斗力直接破表了~\(≧▽≦)/~最后回到题主的描述上,“ 我有几次装作和他说话 ,出屋时自然地把门敞开 ”和“ 也没人打扰他碍着他 ”明显就是自己打脸啊。“ 一点也不像我心目中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孩子”“ 我该怎么开导我的孩子?怎么改变他?”满满的家长式口吻。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大大咧咧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改变他,先改变您自己的想法吧。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当着别人的面都可以做到舒服的,哪怕是面对自己最亲密的人,人都需要一个时刻面对自己。PS:高中搬家后,进入新卧室,关门上锁,至今。
记得小学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贴了张“随手关门/有事请敲门”的字条在门上,结果立刻被我妈骂了一顿。我的房间书桌前是大窗户,连着阳台。小学时代最惊悚的记忆就是我妈从窗户口忽然冒出一声“又驼背/握笔的方式又不对/又看小说”云云。那是紧闭着房间门、拉上窗帘也无法阻止的惊悚。我妈甚是得意。后遗症则是,直到成年以后,每每坐在那张旧书桌前,我还会莫名地紧张一下下,心虚地朝阳台望一眼。关上房间门之后,打开灯,灯光会透过门底的缝隙,外面依旧看得到。因而每一个看书上网的午夜,都让人心惧胆寒,即使我用枕头,死死抵住缝隙,不让光透出去。死死蒙在被子里,不让光透出去。我从来都不怕黑,绝对的黑暗总是给我绝对的安全感,因为不会被看见,被揭露,被控制。睡觉时我总是喜欢紧紧抱着布偶蜷成一团,或是趴着,不管怎样都是最有安全感的睡姿。懂事以来发生过最可怕的事情是,初三的时候妈偷看了我手机里的短信,还像抓住把柄似的,得意洋洋,有理有据,带着鄙夷和嘲讽,痛骂了我一顿(可能在一个母亲看来,卑微的单相思比早恋更加可耻吧)。恨铁不成钢,到暴力惩罚的程度。只因我从始至终,恍若未闻,一言不发,形若木鸡,心如死灰。类似的事情还有日记,信等等。而我妈的原话是:“又不是故意的,你摆在那么明显的地方,想看不到都难。”我总是一时语塞,张口结舌。是,我摆在书桌上,因为没来得及收进抽屉;我放在床上,因为还在等着某某的短信。我的书桌。我的床。也许自那张字条被抗议无效的我摘下伊始,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注定不会获胜的战争。未成年谈何隐私。经济不独立谈何自由。永远是弱势,永远是忍受。看到这个勾人心悸的问题,我敲下如是文字,仅仅是为了向那个漫漫岁月里身孤力薄形单影只的少女,安慰一句,不要怕。等熬到成年,一切都会好很多,很多。等到拥有了自己的小小居室,那便是你的自由天地。总有一天,你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总有一天,即使开着卧室门,在黑夜里亮着光,即使你嘴角带着笑眼角汪着泪和别人发短讯通电话,也不必担心,谁,会迈着细碎的步子走过来;谁,会用一双眼,十年如一日地探过来。那时候,你大概只需要斟酌朋友圈空间的语句措辞,注意微博账号不被发现了。-------------------------------------我很早就发现,你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你的母亲。你,也没有改变她的权力和资格。亲情的裂痕,在漫长时间里会不知不觉地弥合,因为爱之深。但那种被侵略、被窥探、被视奸的感受,不可能被忘记。有些孩子总喜欢关卧室门,有些孩子不喜欢关卧室门。而孩子想要的,也许只是关或者不关的权利,和自由。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大部分被压制,遂成为成年后逃离的契机。也没什么干系,主动权在父母,而他们选择放还是不放,放多少,是他们的自由。意即,就算得到了关房门的自由,窗外也许会飘来几句训诫,透过房门的灯光也会引来探视。诸如此类种种,发生或不发生,是他们的自由。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成为自由过剩的父母,压榨自家孩子稀薄得可怜的隐私。那约莫是很好很好的,不然父母为何都乐意这样做呢?--更新--很久之前写的回答 最近应该是被比较热门的收藏夹收藏了 忽然多了好多赞和评论快期末了忙着赶最后一个大作业 就不一一回复了 只是答主玻璃心 秒删了三四条言语辱及家母的评论 原因大概是世上最简单的了 就像有人这样形容母校“那个可以被自己吐槽千万次 却容不得他人骂一句的地方"我爱她啊 顺手摸摸评论里那些隐私在年少时未得周全的小伙伴们的头爱是恒久忍耐 于父母儿女皆如是祝好:)
其实你儿子比你成熟多了,我觉得需要改变的不是他,而是你。无论是陌生路人还是亲人朋友,人都需要隐私和距离感。既然给了他独立的居住空间,就要尊重和培养他的隐私和独立的内在需求。你显然没把他当作平等的、成长中的男人来对待,而还是那个“在妈妈胸口吃奶的大宝贝”。
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孩子啊。关上门的意思是,①我不想说话了,让我独处一会儿呗。②我要睡觉/学习了,保持一下安静呗。③我要生气了,别理我了呗。独处完之后,重新获得能量,自己嗨了,我就会推门出去,或者将门打开。我关上的只是一扇物质的门,不是心里的门。可是如果爸妈非要剥夺我关物质的门的权利,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作为补偿,我会将心内的门关上。
刚开始一看以为是我爸妈上知乎了 吓尿
题主我真的好害怕你这样的家长啊……我也喜欢关门落锁,安全,自然。看着答案想起一段往事,12年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弟弟某天在卧室锁着门睡着了。母亲就指责我“都怪你”“这姐姐真是好榜样啊”“以后再锁门你给我小心点”“谁再锁门看我不拿斧头把门给砸咯”之类的,那时候也是真脑残,跟她争辩几句就回了房间关上门不出来。……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拧的慌,跟您儿子一样。她在外面非让我打开,我不开,她过来开了几次,我就把门锁上了。然后……事情就激化了。先是威胁泼骂,言辞实在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接着开始踹门,一脚又一脚。我咬着牙就是不开,然后她……她去了厨房,提菜刀来了……开始是不想开,现在就是……不敢开了啊,她冲进来砍我怎么办,我还这么年轻,还没有男票,很多东西都没吃过啊。门框被震的直晃荡,我听着菜刀一声又一声越来越紧张,心想算了不就是挨几刀吗,上去把门开了。母亲冲进来举刀准备砍我,我没躲,就坐在床边。她没砍,扔开刀左右开弓抽了我七八个耳光,然后提起刀拼命的去狂砍锁,边砍边喊:“我让你锁门,我让你锁门!”那种神情……实在是,一言难尽,一言难尽。没一会儿锁就被卸了。她拿着卸下来的东西扔在地上,说:“看谁以后还敢再锁门!”扬长而去。我把木屑扫了,写了篇东西把事情记下来收好,看到这个问题又拿出来看看,心有戚戚焉。真是多谢母亲不杀之恩。直到今年搬家之前,我卧室的房门再也没关上过。哦对了家里人杂,有男有女。题主真的想让你儿子开着门吗,不再……考虑一下吗?————————————————迟钝地看到问题修改了,十分意外。在此感谢答案里对我表示关怀的朋友,其实现在回头看看……算了就两年,也谈不上真的毫无芥蒂,但时间再长一些,或许也就真的能一笑泯之了。当然也可以理解她,她这个人……本来就是这样的。自然也有不少让人欣赏的地方。我要不是看到这个问题,也不会想起这么一件事,能在这里说一说也觉得很开心。现在和母亲关系良好,沟通正常,和谐健康。这份关系,从天天想着怎么死比较轻松愉快的负面走到算是不咸不淡的今天,也是一份相当艰难而痛苦的成长。题主不用觉得抱歉=L=, 在这里祝你早日打开心防,生活中开心顺遂。
我强烈建议国家组织统一考试,能通过的才能做父母【父母从业资格证】。不然什么人都能随便做父母了,根本不知道尊重孩子隐私和独立性,把孩子当附属品。还有,你孩子就算不活泼不大大咧咧能怎么着,有的人就是内向,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我爸爸从小就不允许我关卧室门。 锁门就更不允许了。他保准会咣当咣当地砸门,砸到卧室门玻璃都要掉下来的程度,逼着我把门打开。 然后就是打。骂。扇耳光。 所以懂事以后我在家真正锁门的时候,都是心存了死意的。两次割腕一次跳楼。我只想锁上门,安静地死一死。 我当然知道我爸爸爱我。当他后来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特别能体会到他对我的爱。可是爱又怎么样呢。我宁愿没有这些父爱,也不想要长到十八岁还会被父亲扇耳光这样的人生。别再以爱之名伤害了好吗?
您的孩子多大了?答主平时是否有讽刺孩子某些行为或责备式念叨的习惯?---------我从小也爱关门。关门做什么呢?学习。我就像临考前拿到试题重点唯恐别人看到那样,忌惮着自己的父母看到我学习。在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和推门声前,我甚至会迅速做出玩耍的姿态,把题目本挡上。另外,当父母唠叨完“你怎么还不去某某”之后,即使我刚好计划要做这件事,也会被激怒一样地立马改变计划,其实整个心理过程只有我自己知道,大人唠叨完就去忙别的了。而我不是一个叛逆的小孩,和父母的感情还不错。我的学习成绩也挺好,似乎不是因为担心家人看到我努力却毫无成绩。事实上在外人面前我是挺愿意做奋笔疾书学霸状的。---------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请题主宽心,你的孩子可能只是想追求一种自我掌控的安全感,这时候请不要对他“居高临下”地“关心”或“指导”。更深入的分析涉及青春期心理,如果能邀请到
等专业的老师回答就更好了。
我妈从小不让我关门,睡了关上门她也硬给我打开,说是关了门不透气。所以到现在我养成了开门睡觉的习惯,最多关了但不会锁。有时候早上起晚了,我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门开了一推轰的一声,把我的窗帘拉开,到柜子里拿衣服,门哐哐响。我觉得她是故意动作放得很重把我吵起来的…有时候进房门上了锁她就会敲门质问我为什么要锁。她生气的时候我躲进房间锁上门,她就会更生气的敲门推门不停的扭门把手,威胁我让我把门打开-.-我觉得虽然我现在成年了,看起来一切都还好,不过我分析了一下我妈的行为还是有一些弊端的。1.心里藏不住事情,没有隐私。到现在,遇到什么问题无论好的坏的事情我一定要告诉她,不然我就会不安心。特别是我做了她不喜欢的事(无论正确与否)的时候,我就会特别心虚内疚。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她特喜欢看我的日记,她看一次我跟她冷战一星期直到她哭了我心软了,但下次她发现了还继续看又继续冷战!2.自控力很差。我觉得我妈的控制欲很强,从她不让我关门可以看出来一点,从小到大一直管我管得很严,我做什么都不放心我。但她越管我越不听话,不管我就更不听话了!-.-我自己也管不住我自己有时候即便是开着门她能看见我,但是我卷子底下放的是小说。还有你提到的活泼开朗善于交流,孩子不愿交流难道没有想过是不是为人父母的交流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吗?当我妈喜欢用命令式的语气我爸喜欢用责问式的语气跟我聊天的时候我都不想搭理他们-.-但是我姨姨说话都是用很温和的语气,即便是劝诫和教导我也爱听。我觉得尊重隐私和自控力是要从小教育的。每个人都有秘密,只要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人们就不要管得太面面俱到,培养孩子终究是要让他们独立自主。不然即便你每时每刻都能盯着你的孩子,你又怎么知道他作业底下藏的什么?
我父母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把门关起来,我特别不舒服,一家人为什么这么冷漠?我又不会去看他们做爱 我该怎么开导我的父母?怎么改变他们?
我14歲,和您兒子一樣,我也喜歡把房門鎖起來(因為家人總是闖進來)。現在養成習慣了。做作業,睡覺,休息……關起門來只有你個人時,會感覺很自由~沒有人約束。更有安全感不會被打擾。畢竟已經14歲了,好歹也要有一些自己的空間,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有一些自己的秘密或者隱私。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隱私。當他關起門來,希望你不要老是打擾他,進去的時候敲敲門。這也是對他的尊重不是嗎?
每个人都需要不被打扰的私人空间进门前先敲门征得同意这是基本的礼貌问题
没想到一个卧室门也可以引出一堆的教育问题,一直立志以后要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妈咪的我,也来balabala几句吧。首先,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记住这么一句话:你赋予TA生命,并不意味着TA的命就是你的,TA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无论TA和你之间发生了什么,请把TA看成一个人,而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可能我说的有点过了,但是事实上现实中就是很多人都怀有这样的想法:TA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告诉我?TA心理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是多强大的控制欲才导致你整天都在揣测孩子的世界,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含辛茹苦把TA养大,就有权利控制TA的一切,就像一个上帝一样,终于有机会完全控制另外一个个体,结果发现随之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控制力在逐步地衰退,内心的预期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就给孩子冠上“不孝”的罪名。为人父母,是给TA一个感受生命的机会,生命是什么?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的生存状态,你想关门便关门,你想吃什么便吃什么,那你的孩子呢?TA的生存状态是:TA连关自己房间的门的权利都没有!举栗子:在我家,我爸爸是很注重隐私问题的,我有记忆开始,他就没有进过我的房门,有事都是站在门口说,更别提看我书包还是翻我手机了(初一开始他就给我买手机)。但是我妈妈不一样,她对什么都很好奇,喜欢看我书包,手机她翻不了,但是她也不会夸张到翻我书柜的地步,我是有点反感,但是我的做法是:把情书、日记全都不加密地放在我那个不加锁的书柜里,我幻想有一天她可以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可以意识我已经长大了。我写下这些东西是想和作为孩子和作为父母的知友们说,这件事情其实是相互的,回答中大家都一边倒地指责题主的不是,其实作为孩子(青少年),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和父母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委婉的、温和的方式),相信大部分父母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父母大多教育程度较高,有比较封建的另说),有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爱子心切,但是记住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在学习。如果考虑到害怕孩子独自在房间内上一些不适合的网站或者沉迷游戏,那就记住从一开始就不要把电脑放在他的卧室里,我们家在没有人手一台笔记本之前,台式电脑一直是放在客厅的,做什么别人都一清二楚,也不怕孩子以查资料为由把电脑搬进房间。只要电脑不在TA房间里,那就要相信TA是在卧室内好好学习或者做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尽可能不要干预。我妈虽然从来不敲门,但是她的拖鞋声可以给我5秒钟的缓冲时间,我爸的走路声轻悄悄的,我完全听不到,所以他每次开我门都把我吓个半死,我就和他说:“吓死我了!下次敲门啦!吓死我你就开心了!”我爸可能觉得有道理,后面就有所改善。一直立志要做个好妈妈,虽然现在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但是真心觉得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准备。我要做TA的好朋友,我希望TA可以主动告诉我TA喜欢哪个人,然后我还可以视情况给TA点攻略;我希望当TA特别想去哪个地方旅游时,会想到要约我一起去,而不是和我拿钱而已;我希望当TA被人欺负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告诉我,咨询我的看法,而不是一个人去解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教他点防身术);陪我走过一生的人毕竟是我丈夫,而不是我的孩子,TA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爱人,我要做的就是陪着TA找到TA的另一半,然后做TA坚实的后盾。
楼主如果觉得一家人不应该冷淡,不妨把你家所有的内门都拆掉,看谁先不舒服。
我是独生女。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父母真的很喜欢一边说着大道理,同时表现出自己是很开明的家长,是那种不会干涉你生活的家长;一边强迫你接受他们的所有观点。我妈妈很喜欢在我正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突然把我叫出去做事。有时我看电影看得正high,她叫我去做家务,我跟她说:“等一等。” 她说,不准等。假如我还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她就会开始骂我:你是弱智吗?你是人吗?对,我父母经常因为叫我马上要做某件家务,我没有马上去做,或者做得达不到要求,而骂我不是人。我是个比较沉浸在自己世界,反应有点慢的孩子。有时跟着出去吃饭,客人先站起来倒茶,我妈马上很严肃地跟我说:“XX你就不会端茶递水吗?这些还要客人做吗?”一大家人一起吃饭,夹了个鸭头,还没夹到我妈一声大吼:“你怎么搞的抢人家的东西?没看到鸭头只有两块吗?”这样的话,我是几乎每天都在听。我从高中起就不喜欢回家,回到家也尽量关着房门。即使是这样,我妈还是会借着放东西、拿水的名义进来,看到一点问题破口大骂。“枕头套没套好!你就这么没用吗?如果不套好麻烦你不要住在这里,这里不欢迎你。”没提到我爸爸,一般他在的时候都是会帮着骂,而且我爸讲话更不堪入耳:“你就要这样一错再错吗?你要继续错到什么时候?”其实我的自理能力属于中上的,这个真不夸张,在国外生活了一年多所有饭自己做,吃得好好的。从高中不想回家,大学更不想回家。我妈老是说,你为什么这么冷漠?我们教你做人的道理你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你还老是对我们不够尊重,不愿意跟我们沟通。其实我有跟我妈说过数次让她不要骂我骂得这么难听。她每次都会用一种更凶悍的语气来斥责我,说我内心太脆弱,才会接受不了她的骂。她和我爸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是父母,我们怎么骂你都行。可是你必须对我们保持尊重,每次听到我们骂的时候不但不能反驳,还要认真听,听完马上按要求做。我只是想说,说孩子漫不经心的家长。你得看看当角色对调的时候,听着这样的话,无时无刻感受得到父母的权威,被父母的权威压迫得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却又无法反抗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已经没有尊严了,你在家老是觉得很压抑,然而你还不能当着父母的面去释放你的压抑。如果交流是无阻的、自由的,互相尊重的,关不关房门区别很大吗?谁愿意一天到晚都关门呢?我不是说家长不够爱我,我觉得他们很爱我,然而我很不舒服,我是个人。即使在家长制依然存在的今天,我能接受部分权威,但大多数时候仍然需要被平等地对待。最近快要独立了,下定决心不管刚毕业这两年怎么艰难(我们这行业起步价比较低),都要搬出去住。之前有意提到一次,老爸有点不开心,我会解释的:“我不能责怪或要求你们。But,I just want to be happy, I just want to be free.”小小更新:第一次在知乎上收到这么多赞,表示很感恩。晚上睡不着,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吧。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强烈地攻击父母说话太狠控制欲望太强的教育方法,不少人反应很激烈,表示深受其害。那其实我也有些话想说:我从小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控能力也比较差。我们这一代像我一些亲戚,很多都已经用了放羊式的教育方法,等到发现因为小孩长期读书不自觉时搞到成绩很尴尬时又一昧骄纵给钱买学位或者出国。但我妈妈长期坚定地给我不断灌输要好好学习,大学前女孩子要专心,等高考完再去做别的事情。等我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我妈妈开始不断灌输女孩子还是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婚姻,不能找太差的也不要找比自己好很多的。一定要努力找男人哦同时也要独立,自理能力要没问题。我现在回过头来看,假如我妈没有这样有点抓狂地灌输我,可能以我懒散的个性就不会这么努力学习了;还有自理能力,虽然她方法是不对,但是不得不承认我现在会做菜,而且作为女生性格比较独立,有她教育的功劳。现在有时跟我好朋友聊到我家教育的问题,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从我比较独立,内心有点创伤但是很坚强,可以看出,我的童年绝不是被宠着惯着养大的。这种方法能带来好处的前提是专制者某些价值观比较合理,因为你年纪小的时候不懂得判断对错,很容易就被别人灌输和控制的思想牵着走了。当然这种方法负面作用也有很多,看的人都懂,最大的遗憾就是成长中少了很多快乐。但是,个人觉得等到一个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当年被引导的错误的思想可以被纠正,自信心可以慢慢建立,具体方法说不上来。不过,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离开父母,按自己的想法独立生活、成长,会好很多。我现在还是比较敏感、偶尔自卑,但通过自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好了很多。因为越来越独立想飞,看着父母对权威的失去有种无助和无奈,同时年纪渐长不得不开始依赖小孩,心里有时五味杂陈。并且我实在觉得,父母在他们对钱的价值判断上,已经能把最好的给了我。在看到他们问题的时候,也要感恩,把这段不愉快的过程看作是人生一段体验,当你走出以后回过头来看也会觉得幸福。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逆境反驳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