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相同规格的橡皮筋魔术,让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你打算怎样做,写出使用的材料

答:(1)橡皮筋拉得越紧,振动就越快,其音调越高;(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声音的响度跟琴弦振动的振幅有关,可以拨动橡皮筋,改变用力程度,听声音响度的变化;(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空气传导,骨传导;(5)冬季电线遇冷收缩,风吹动时其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夏季电线因膨胀而松弛,振动频率低.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明白科学的探究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学的相关知识去解答,明白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32、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利用以上器材,如何验证?(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哪些传导途径?(5)冬于,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请根据声学知识予以解释.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期中题
题型:探究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 (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___________。(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利用以上器材,如何验证?(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哪些传导途径?(5)冬于,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请根据声学知识予以解释。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______.(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利用以上器材,如何验证?(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哪些传导途径?(5)冬于,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请根据声学知识予以解释.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如图所示,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______.(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利用以上器材,如何验证?(4)她听到的声音主要经过哪些传导途径?(5)冬于,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请根据声学知识予以解释.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期中题
题型:探究题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 (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____________。(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呼呼的哨声,而在夏天却很难听到,这是为什么?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4《不同的声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4《不同的声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5九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基础达标检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5九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基础达标检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0?东丽区一模)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求:(1)一质量m=0.3kg的小球在加速下落20m高度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g取10N/kg).(2)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编号为2、3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
小球质量(×10-2kg)
小球半径(×10-3m)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20(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刚研究出了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的关系.他的分析如下:由编号1、2两个小球的数据分析,在半径r相同的情况下,收尾速度之比:1v2==&&&&&空气阻力之比1f2=1gm2g=得出结论:空气阻力f与收尾速度v成正比.请你参照小刚的分析思路,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
研究发现,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的空气阻力也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落一段后,将会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并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从高空下落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质量和小球半径有关.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质量/(10-2&kg)
小球半径/(10-3&m)
小球收尾速度/(m?s-1)
25请你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如果要研究小球收尾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小球的半径不变,选表中1、2、3组数据(填序号)进行分析.结论是:当小球的半径不改变时,小球的质量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大.(2)如果要研究小球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应保持小球的质量不变,选表中3、4、5组数据(填序号)进行分析.结论是:当小球的质量不改变时,小球的半径越大,小球的收尾速度越小.
(2011?白下区二模)物理课上,孟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1)水变红了是扩散现象;热水比冷水红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2)在对实验的分析与评估时,同组的小红和小明对实验的现象观察没有不同意见,但小红和小明都注意到孟老师的演示实验控制了一滴相同的红墨水,滴入等质量但是温度不同的水中.小红认为,实验中红墨水是“主动”分散到半杯水中的;而小明则认为红墨水是被稀释,是“被动”的;为了探究红墨滴入水中后的物理过程的特点,他们想到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以下备选实验方案:a、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半杯热水和半杯冷水,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b、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个半杯的热水中,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c、将一滴热的红墨水和一滴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个半杯的冷水中,然后观察物理过程进行的快慢以上设计备选实验方案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7个要素中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素”.  (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3)为了搞清实验的设计原理,最终确定研究方案,他们请教了老师,老师说,在实验中,红墨水的用量微乎其微,对实验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它只是起到“标示物”的作用,目的是使原本不易观察到的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特点显示出来,便于观察研究.下列4个操作选项中与此研究方法类似的是B(选填前面的字母).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水波,通过观察水波来确定音叉振动C、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D、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011?西青区一模)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并在虚框内画出电路图.(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电压表示数应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音调.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越快音调越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越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它的单位是赫兹,字母表示为Hz.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快频率大,物体振动慢频率小.解答:解:人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越快音调越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越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它的单位是赫兹,字母表示为Hz.故答案为:音调;高;大;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频率;频率;赫兹;Hz.点评:此题考查了音调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频率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辽宁省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特性 练习(人教版) 人教版
人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越快音调越________;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________.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物体振动的越快,________越高.它的单位是__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填空题
人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用硬纸片在梳齿 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越快音调越________;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________.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物体振动的越快,________越高.它的单位是__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人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______.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越快音调越______;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综合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共同结论是______.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物体振动的越快,______越高.它的单位是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 复习提纲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17图1.2-1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征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⑶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⑴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⑵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声的利用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⑵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橡皮筋魔术教学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