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什么的蝙蝠属于什么动物物

蝙蝠到底是什么动物? - 漂泊在外的人的主页
蝙蝠属哺乳动物翼手目,体小如鼠,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前肢特化成皮膜状的翼,并与后肢相连。借以飞翔。后肢短小,具有长而弯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大多数蝙蝠以昆虫、花粉、果实或小动物为食。但吸血蝙蝠喜欢吸食血液,会伤害人畜。
蝙蝠适合于飞捕昆虫,能在飞行中发出高频声波,并借耳及颜面部的特殊感官收集从物体折回的声波(回声定位)。冬季有些种类具有冬眠习性,不少种类在春秋进行远距离迁徙(可达数百公里)。因而它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
蝙蝠能在空中飞行。它每小时能飞15公里,有时还能连续飞行10个小时。虽然蝙蝠持久飞行的能力是许多鸟都比不上的,但是蝙蝠却是空中飞兽而不是鸟。
蝙蝠是能够在空中真正飞行的胎生哺乳动物。蝙蝠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浑身长有黑褐色的细毛。它的四肢和尾部之间相连接,构成了翼,这种翼和鸟的翅膀却不一样。蝙蝠的每只手有四个特别长的手指。它的每只脚趾独立分开,长着弯爪,用它们来整理皮毛,以及把身体倒钩在房檐下或光线暗淡的山洞里,以头朝下脚朝上的倒立姿势休息。黄昏时,它才飞出来活动,捕食小虫。蝙蝠的视力很弱,夜间在空中飞翔,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飞行时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借它返回的声波,而辨明前方何处有障碍。进入冬季,蝙蝠隐蔽在安全的地方冬眠.&
  世界上有上千种蝙蝠,主要分为食果蝙蝠和食虫蝙蝠。食虫蝙蝠的食物主要是蚊、蝇、飞蛾等虫类。一只蝙蝠在一夜之间,可以捕食3300多只小虫。因此,它是消灭蚊子及其它害虫的能手。同时,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肥效很高的优质肥料。食果蝙蝠以印度尼西亚的为最大。它的两翼张开时可以达1.7米,体重有时达900克,可称为蝙蝠之王。&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yangliuii&来自爱问知识人&&19:49&+1举报丨评论&&&&&&我来评论可输入100字
你输入的字数超过限制评论&&&蝙蝠属哺乳动物翼手目,体小如鼠,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前肢特化成皮膜状的翼,并与后肢相连。借以飞翔。后肢短小,具有长而弯的钩爪,适于悬挂栖息,大多数蝙蝠以昆虫、花粉、果实或小动物为食。但吸血蝙蝠喜欢吸食血液,会伤害人畜。
蝙蝠适合于飞捕昆虫,能在飞行中发出高频声波,并借耳及颜面部的特殊感官收集从物体折回的声波(回声定位)。冬季有些种类具有冬眠习性,不少种类在春秋进行远距离迁徙(可达数百公里)。因而它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
恐龙是什么动物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另外在口语中,恐龙指丑女。“恐龙”一词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类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古动物,现已灭绝;(网络用语)当代相貌不好的女性。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刘禹锡&
诗囚——孟郊、贾岛&
诗鬼---李贺&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出生在福昌(今河南宜阳)一户贵族家庭。从小聪明好学,7岁就会写诗。&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诗魔白居易,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古代诗人的称号:&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三苏指的是谁?
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就是苏东坡)和苏辙
有苏轼,苏澈,还有苏荀
苏询(父)苏轼(长子)苏辙(次子)。
苏洵(父)苏轼(兄,即苏东坡)苏辙(弟),他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古代散文写得好。上面两位把父亲名字写错了。
有一句诗叫:一门词客三父子,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父子&就是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是爹,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三苏&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三.
其中以苏轼最有成就.
苏询(父亲,代表作:《六国论》等)苏轼(长子,代表作:《水调歌头》等)
苏澈(次子,代表作:《上枢密韩太尉书》等)
同为唐宋八大家。
三曹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合称他们为&三曹&.三曹的诗歌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气魄宏伟,慷慨悲壮,特别是曹操文学清俊通脱,语言直抒胸臆.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著名的诗人,在文学事业上具有卓越成就和重要地位。firefly&来自爱问知识人&&21:50&+1举报丨评论(1)&&&&&&我来评论可输入100字
你输入的字数超过限制评论&
曹植高原一点红&来自爱问知识人&&21:50&+1举报丨评论&&&&&&我来评论可输入100字
你输入的字数超过限制评论&&&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他们都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在历史上并称三曹。
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创造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送葬时的挽歌,在曹操笔下却以其反映现实的鲜明性被称为“汉末实录”。此外,他的四言诗为已经僵化板滞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散文最突出地体现了迥异于汉代的清峻、通脱、华美、壮大的风格。他的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都写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年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风格清丽婉约。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一描写女子在凄凉的秋夜里辗转难寐,思念远人,细腻委婉,缠绵悱恻,传诵不衰。曹丕文章的语言渐趋华美,排偶气息和抒情意味都比较浓重,代表了文章由质趋华的倾向。如《与吴质书》在追念旧游、感伤逝者中,描绘出友人的情怀与自己疏放的性情。感情凄怆真挚,语言流畅婉转,文笔清秀隽丽,是一篇含蓄深情,情文并茂的杰作。
曹植(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幽并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
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平。题材大致有四类:一是抒发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共分七章,愤怒控诉曹丕集团对兄弟诸侯的残酷迫害,抒发了自己悲痛、恐惧、凄凉、愤慨等种种曲折复杂的感情。二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借思妇、弃妇的怨叹,表白自己的心迹,如《七哀诗》代思妇立言,从中寄托了自己的遭遇和感慨,情思哀婉,想象新奇。三是直抒胸臆,述怀言志,如《杂诗》其五直抒慷慨报国不甘闲居的志向。四是游仙诗,除少数表现求仙得道、服食长生外,大都是借游仙这一传统题材曲折表达了因人世险恶而隐居避世的向往。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又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散文抒情言志文辞剀切,叙事论理简练有序,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引经据典,仿佛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如《求自试表》博引典实,反复设喻,层层推进,情词恳切,将自己的一片忠心和急于事功之情抒发得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曲折。艺术形式上,使用了大量骈俪句式,但能骈散相间,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因而工整而无萎弱之弊。
其《洛神赋》是黄初三年(222)曹植过洛水时想起洛水之神宓妃的传说,有感而作。全篇笔触细腻,文辞艳丽,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神女美好、灵动而又虚无缥缈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无尽愁怨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
哈哈※^_^&来自爱问知识人&&22:08&+1举报丨评论(3)&&&&&&我来评论可输入100字
你输入的字数超过限制评论&
&&&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曹操初封魏王,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统治者。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被誉为“汉末实录,为后世所叹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昂扬地表现了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精神,至今传诵不绝。他的诗苍劲雄浑,开一代诗风,鲜明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他博闻强记,下笔成章,但他文学创作所反映的内容远不及曹操丰富、深刻。他的诗多写男女恋情和游子思归的离愁别恨,缠绵悱恻,深切动人。在语言与表现方法上吸取了乐府的许多长处。《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古人称为“建安之杰”。他的一生以曹丕称帝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深受曹操宠爱和赏识。后期由于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和苦闷中死去。他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对这种迫害的控诉。曹植的诗脱胎于乐府民歌,但致力于对语言的加工和提炼,提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特别是五言诗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的《洛神赋》最为历代传诵。
李白+杜甫=大李杜
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通常“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
  1、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兴衰的。
  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正准备申办“世界文化遗产”。
  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城南)、敦煌石窟&(甘肃省敦煌市境内)、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城西武周山麓)&;加上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
1、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兴衰的。&
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正准备申办“世界文化遗产”。&
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莫高窟以壁画和泥塑为主,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以石刻为主。
“初唐四杰”四杰是谁?&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这就是“初唐四杰”.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四杰活动于高宗、武后时期。以年辈言,卢、骆大约比王、杨年长二十岁左右。在他们之前,诗坛上也曾出现过不与宫廷诗风合流的人物,如太宗贞观年间的王绩就是一例。他有感于隋唐丧乱之际变故迭生,无意于仕途争逐,遂在隐逸生活中追求桃花源式出世理想的满足。他的一些吟咏村居生活的诗篇,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显示出与宫廷诗迥然不同的特色。如《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以即目触兴的写实手法,描绘田园生活的恬静,透露出对世乱的隐忧。但王绩的诗在当时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且其风格主要踵武陶渊明,缺乏四杰那种开拓一代新风的内在力量。
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是谁?
东晋的陶渊明是陶渊明(陶潜)开创的即是山水田园诗派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孟浩然,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晋&陶渊明&
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他学识渊博,明于治国
之理,擅长外交辞令.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具有远大的政
治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统一
中国.因同反动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江南,
流浪于沅湘流域,辗转多年.他在长期的流放中,看到强大的楚国一天天衰
落的现实,忧心国事,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抒发了自己忧愤的感情,揭
露,指斥群小的卑劣.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人民四处逃亡,
楚国君臣仓皇出奔,屈原悲愤至极.理想的毁灭,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
使他痛不欲生,是年旧历五月初五,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吸收前代文学和文化成就,在现实
斗争中创作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其宏伟博大的内容,奇情壮彩的形式,
&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我国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
他的创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25篇,代表作是光耀千古的长篇抒情
诗《离骚》,其中《九章》,《九歌》等也很有名.《离骚》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它以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
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真挚感情,表现了他
追求崇高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以及他决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
峻洁的人格,可谓千古绝唱.《九歌》是祀神的乐歌,共11篇.其中多数篇
章都是描写神灵间的眷恋,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流露出深切的思念和所求
未遂的哀伤.其中《国殇》,是哀悼卫国阵亡将士的挽歌,慷慨悲壮,充满
了爱国主义情绪.《九章》主旨近于《离骚》,共9篇,主要反映诗人两次
被放逐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的心情,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
的无比痛恨,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结合.其中《涉
江》具体描写了诗人在流放中的痛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更加坚定的理
想信念.他向世人郑重宣告&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
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天问》和《招魂》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
文.《天问》是对天地万物的质问,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对事物
探索的精神.《招魂》极写世间的险恶和故乡的美丽,表达诗人忠贞不渝的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首创地位,他作为第一个伟大诗人,
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全新的时
代,即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
歌传统的奠基人,他那浪漫主义的不朽著作,把我国文学浪漫主义推向了第
一个高峰.他第一个以寓言为诗,并把神话传说作为创作素材,带进了诗歌
艺术领域.他首创以诗歌叙述个人身世和咏物言志的文学形式,使诗歌史上
第一次出现了诗人丰满而鲜明的个性形象.他第一个大胆地向天地自然,历
史传说提出了疑问和质难.他打破了传统的四言诗的格局,学习运用楚国民
歌形式并加以革新和提炼,创造了更便于表达复杂深刻的生活内容,抒写奔
腾澎湃的思想感情,句法参差灵活的&楚辞体&(骚体),为我国后世古典
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诗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他开创了向民间文学
学习并大量采用民间素材写诗的道路,为文人的创作和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无
限广阔的天地.
屈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那高洁的情操,
瑰丽的文辞,是后世学习的楷模,一直哺育着历代文学创作.他作为一个伟
大的爱国者和诗人,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千百年来,在人民反抗强暴,黑暗
和腐朽以及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中,无不再现诗人那伟大的精神.诗人的人
格和他用心血吟成的爱国诗篇,更滋育了后世无数进步文人特别是进步作
家.其身世遭遇与他相似的汉初贾谊曾专著《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崇敬
的心情并寄托自己的感慨.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屈原立传,给他以高度
的赞扬.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浪子和诗人,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
却深深地敬佩屈原,他在《江上吟》一诗中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
榭空山丘.&这也是千秋万世对诗人的景仰.人们为了永远纪念他,不仅在
湖北秭归县修建了纪念馆,而且还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龙舟活
动.屈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全世界最伟大诗人之一.他的
作品,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一份宝贵遗
产,它已被译成了英,俄,日,法,德,意等许多国家的文字,流传于世界
各地,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953年,在诗人逝世2230周年之际,全世
界进步人士还将他列为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隆重纪念.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王安石.苏式.苏询.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其中韩柳为唐代其余为宋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又称3苏!
祺天小生&1038分
提问&69&|&回答&1041|&粉丝&74
小黑板&暂无内容&擅长:&暂无擅长&求帮助发私信&加关注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八人。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唐朝人士,其余皆为宋朝人士。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宦官、藩镇、保守官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元和十年&(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现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诗歌的数量较少,只存&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作。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
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
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蝙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