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四大家族有泱家这个大家族吗

中国的四大家族指的是那四个,八大家族是那八个_百度知道
中国的四大家族指的是那四个,八大家族是那八个
陈立夫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四大家族。有道是、爱建系,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 至于八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欧阳 、德隆系、 轩辕、宋子文家族、金信系,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 另一个是指中国民营金融中最突出的是包括泛海系、东方系、希望系,一个意思是江湖传说中的南宫、 司马、 东方 ,即蒋中正家族、公孙、农凯系在内的八大家族、 上官 、万向系、司徒。还有一个我还真不敢说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东晋有王、谢,还有红楼梦要看神马时期的。、庾四大家族,民国、桓。可以百科一下“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此外,尚有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高校四大家族、美国四大家族之说。
八大家族,中国民营金融中最突出的是包括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金信系、农凯系在内的八大家族。
中国的四大家族是蒋宋孔陈八大家族不知道涅
是什么时候的4大家族啊?
八大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美国的豪门家美国的豪门家族传承
美国《福布斯》杂志2014年曾评出美国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185个家族,这些家族的总资产达1.2万亿美元。与往年评选的“最富有400名美国富翁”和“全球亿万富翁排行”不同,这次的评选结果把整个家族的资产都计算在内,一般涉及几代人。现在享有这一称号的家族成员少则只有兄弟俩,多则像杜邦家族一样有3500名成员。
按《福布斯》杂志的说法,185个家族中,随着时光流逝,有些家族资产不断增加,如全美最富家族暨全球最富家族、发家53年、拥有连锁超市王国的沃尔顿家族,总资产达1520亿美元;有的家族却因继承者不作为或者经营失败而资产逐渐缩水,如上世纪曾因啤酒生意名声大噪的德国后裔施特罗家族,甚至没能进入本次榜单;但家财耗尽并非豪门面临的唯一悲剧,有时候金钱不能带来幸福,反倒招致纷争,如以68亿美元身家入选榜单第39位、曾出现为遗产子女将继母告上法庭的西蒙家族,甚至在以290亿美元身家位列榜单第8位的普利兹克家族里,子女与亲生父亲对簿公堂也并不罕见。
作为一家领先的国际律师事务所,拥有超过130年历史的美国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曾为普利兹克家族等多个美国豪门家族,就家族财富分配、家族企业传承等问题提供过法律服务,拥有着毋庸置疑的丰富专业经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治理,更适用于家族治理。因此,结合曾参与打造家族治理结构的嘉吉·麦克米伦家族和普利兹克家族,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为中国家族企业具体分析了美国百年家族的传承经验,供中国民营企业家们了解与借鉴。
[洛克菲勒家族]
“六代帝国”的财富秘密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老洛克菲勒)是标准石油的创始人,也是美国第一个财富达到10亿美元的富豪,他所积累的财富至今仍然在为家族服务。
假如老洛克菲勒活到21世纪,他的财富可能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总资产还多10%。这些惊人的财富除了用于慈善,大部分被他传给了儿子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又分别在1934年、1952年设立一系列信托,把财富传给妻子、子女和孙辈。在信托委员会和别名“5600房间”的家族办公室的打理下,老洛克菲勒当年积累的财富已传递到家族第六代成员。
在财富内部传承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更是运用他们的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使家族的影响力渗透到世界各地。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是如何传承及管理的?他们又是如何通过财富增加家族影响力的?
老洛克菲勒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而这一切都始于1870年其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他本人持股25%。老洛克菲勒在商业上是一个冷血的天才,他和合伙人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这让美国政府不得不专门立法来阻止他们的垄断。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从而将公司拆分成34家小公司,而老洛克菲勒的持股也被平均替换成了这34家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此后成为洛克菲勒家族财富的主要成分。
被分拆后的那34家公司并没有从此衰落而走向消亡,其中的一些公司通过重组合并,逐步演化成了如今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BP以及康菲(ConocoPhillips)。
老洛克菲勒到底有多少财富?
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因为他的财富基本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老洛克菲勒去世那年,外界对他财富的估值是14亿美元,当年美国的GDP是920亿美元,他的财富占GDP的1.5%。1906年有一个统计学家预测,如果老洛克菲勒继续让财富利滚利30年,他将拥有900亿美元。2006年,《福布斯》参照各时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历史上富豪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结果显示洛克菲勒的资产为3053亿美元,而当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位富豪的总资产为2774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老洛克菲勒活到21世纪,他的财富比全球前10大富豪的资产合计总数还多10%。
老洛克菲勒的资产价值是惊人的,而资产还会带来收入。有一份数据显示了老洛克菲勒在当时的真实收入情况,在年的24年间,老洛克菲勒共从标准石油公司获得分红1.45亿美元,平均每年600万美元,而当时一个工人的年收入为700美元,老洛克菲勒一年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8500倍。
如此巨大的财富要如何处置,也成了老洛克菲勒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标准石油旗下部分公司的演化
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传承
财富传承触发点
1917年,老洛克菲勒78岁,这一年之前,他累计给予子女价值3500万美元的资产。当时他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43岁,其个人资产在2000万美元左右,而那时一个美国人的平均工资是800美元/年,这些财富已经是天文数字了。然而在接下来的6年内,小洛克菲勒还将从他的父亲那里收到总价值接近4.7亿美元的股票,他也将成为拥有5亿美元资产的全球第一富豪。
在那个时点,用这么快的速度把那么多的财富传给小洛克菲勒,原因应该有两点。
第一,拉德洛事件。1913年,科罗拉多燃油与铁矿公司(CF&I)的工人举行罢工。CF&I是全美第二大钢铁公司,洛克菲勒家族持有其40%股份,家族虽不直接参与经营,但小洛克菲勒仍然在董事会任职。罢工事件导致公司警卫与工人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致使当地州长派遣国家警卫队增援。1914年,双方在一次激烈的冲突后发现,11名妇女和儿童在一个燃烧的小帐篷中死于窒息。工人们的愤怒让事件进一步升级,直到威尔逊总统派遣联邦军队镇压才宣告结束。
一开始,洛克菲勒家族对拉德洛事件是采取强硬措施的,这也是老洛克菲勒一贯的作风,因为他厌恶工会。这导致了民众极大的愤怒,他们情绪激动,在洛克菲勒家门口游行,洛克菲勒家族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经过艰苦的思考,小洛克菲勒承认,他一直依赖的父亲在劳工关系方面的思想是陈旧与不正确的,他必须脱离老一辈的思想禁锢从而作出自己的决策。
小洛克菲勒找来日后成为加拿大总理的麦肯齐·金(MackenzieKing)。金在拉德洛事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工作后,他和小洛克菲勒一起处理好了拉德洛事件,重塑了家族和劳工的关系,这一事件也被后人认为是洛克菲勒家族以及小洛克菲勒的转折点。
小洛克菲勒在严峻形势下表现出来的坚毅果断以及能力与勇气,也证明了他有资格担负起管理整个家族的重担。老洛克菲勒决定通过把财富集中在儿子一人身上的方法,让他的财富影响力在后世发扬光大。
第二,遗产税以及馈赠税。年,美国政府三度上调了遗产税的税率,从最初的10%上调到25%。由于担心未来继续上调遗产税以及征收馈赠税的可能,老洛克菲勒加快了传承财富的速度。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完全正确,美国政府在1924年首次开征馈赠税,最高税率40%,而此之前,馈赠是不需要交税的。也就是说,老洛克菲勒在年的6年间传给小洛克菲勒的4.7亿美元都不用交税。
1974年时,家族办公室监督的家族84位成员的资产分布情况
洛克菲勒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
神秘的家族信托
小洛克菲勒传承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信托,而信托资产的主要组成是老洛克菲勒留下来的石油股票,也正是他设立的这些信托让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能够传承至今。
小洛克菲勒有6个孩子,最大的是女儿,其余是5个男孩。小洛克菲勒在1934年他60岁时,为妻子以及6个孩子设立了信托,他的妻子得到1800万美元,6个孩子分别得到1600万美元。小洛克菲勒又在1952年他78岁时为孙辈设立了信托,注入“1952年信托”的具体资产数额不详,但相对“1934年信托”要少。
关于信托的具体信息属于家族机密,并不为外人所知,不过还是有一些其他信息来源让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一有点神秘的财富传承工具。这些信托的受益人是小洛克菲勒的后代,一份信托协议对应一个受益人,每份信托的本金自动传给其受益人的子女。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员会同意。例外的是,小洛克菲勒的妻子和女儿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用信托的本金,只能获取收益。
这些信托的委托人是小洛克菲勒,形式是不可撤销信托,即信托协议不可以被更改或终止。这意味着,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这样可以在有效避税的情况下,把家族财富至少传至第四代。
“1934年信托”的受托人是大通国民银行,“1952年信托”的受托人是FidelityUnionTrust(后被收购为美联银行的一部分,美联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被富国银行以150亿美元全盘收购)。
虽说受托人在信托协议中被授以处置信托资产的权力,但小洛克菲勒另外指定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信托委员会,并给予其处置信托资产的绝对权力,包括有权指示受托人按其指令行动以及在信托委员会投票一致通过的情况下更换受托人,这个委员会也成为日后洛克菲勒家族财富传承的核心。由于第一任信托委员会成员包括三个小洛克菲勒的心腹:福斯迪克(RaymondFosdick)、德贝沃伊斯(ThomasDeBevoise)以及温斯洛普·奥尔德里奇(WinthropAldrich),小洛克菲勒事实上仍然间接控制着他设立的所有信托。
信托委员会作为信托资产的实际受托人,在家族财富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小洛克菲勒的儿子大卫·洛克菲勒(DavidRockefeller)曾经在自传中对信托委员会强大的权力颇有抱怨。
关于信托资产的信息外界一直知之甚少,直到1974年洛克菲勒家族应要求提供给政府一份文件,才显示了家族信托资产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到,当时信托的总资产价值为7亿美元,包括1934年的6亿美元资产及1952年的1亿美元资产,其中股票资产占90%。从持股情况中可以看出,受托人对信托资产进行了分散化的投资,但石油资产仍然占到股票资产的44%。从信托资产的持股明细来看,负责投资的信托经理是保守随大流的,信托所持有的基本都是蓝筹股,例如默克制药、IBM、通用电气等,当时的评论认为这反映了那时整个信托行业的投资习惯。
洛克菲勒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前10大持股股东
家族办公室
除信托之外,还有一个机构在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传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它为人所知的名字叫“RockefellerFamily&Associates”,又被称为“5600房间”。这个机构可以被看作整个家族运行的中枢,一百多年以来,它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了包括投资、法律、会计、家族事务以及慈善等几乎所有的服务。
该机构的前身由老洛克菲勒在1882年组成,当时老洛克菲勒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帮助他打理庞大的资产以及一些慈善活动。但由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拒绝将其投资团队专业化,所以家族办公室一直非正式地运行着,直到1908年。他最得力的助手盖茨竭尽所能终于说服老洛克菲勒组成了一个4人委员会来管理其资产。
这个委员会包括盖茨以及小洛克菲勒,由盖茨全权负责。盖茨之后,麦肯齐·金、雷蒙德·福斯迪克、艾维·李(IvyLee)、查尔斯·海特(负责房地产)以及卡特勒等各界人士才先后加入了家族办公室的核心顾问团队。
当时的美国金融界由两家公司主导,摩根银行和库恩·洛布银行(20世纪70年代和雷曼兄弟合并),这两家银行在各个方面有着激烈的竞争。盖茨事实上还是偏向了库恩·洛布银行,因为它提供的服务更为有利。他们从库恩·洛布银行买入了大量优质的铁路股票,参与银行为日本和中国政府提供贷款,一起联合垄断了芝加哥的肉类加工业。家族办公室和库恩·洛布银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而这也为日后的家族办公室带来了两位有名的金融顾问兼管理人:刘易斯·斯特劳斯和理查德森·迪尔沃斯。这两人都曾经是库恩·洛布银行的合伙人,其中,斯特劳斯除了投资银行家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物理学家,后来成为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迪尔沃斯因代表家族办公室出席关于提名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Rockefeller)为副总统的听证会而为人所知。他在年间的领导,使得家族办公室逐步从松散的组织转变成现代化管理的机构。
1977年,刚从副总统位置上退下来的家庭成员纳尔逊对家族办公室做了调研,并建议成立一家家族拥有的公司来重组家族办公室,该公司将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他提出该建议的原因是要削减支出,小洛克菲勒时期,家族办公室每年的运行费用就在数百万美元,而后随着家族规模的日益庞大,费用也不断上升,纳尔逊认为这会对家族的延续性造成影响。
家族采纳了纳尔逊的部分建议,但他提出的管理层方案没有被采纳,其中包括了让他成为家族办公室董事长的提议。
1980年,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成为了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投资顾问公司,这家由洛克菲勒家族控股的机构叫洛克菲勒金融服务有限公司(RockefellerFinancialServicesInc),原先只为家族成员服务的家族办公室现在也为外部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时任公司CEO的是鲁本·杰弗里三世(ReubenJefferyIII),杰弗里是小布什政府中负责经济、商务和农业的副国务卿;首席投资官是大卫·哈里斯,哈里斯曾经是基金经理,之后就长期为公司服务。公司直接管理的资产为77亿美元,持有股票的总市值为29亿美元。
从持股情况来看,石油虽然仍是重仓股,但其较1974年所占的41%已经大幅下降,这也印证了公司持续分散化投资的策略。为什么家族的既定策略是持续分散化投资?因为对现在的家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不影响家族延续以及团结的情况下,能够持续稳定地为家族成员提供部分生活以及事业上的资金支持,而分散化的投资正好能够带来比较稳定的现金流以及较低的投资风险。
[嘉吉·麦克米伦家族]
将冲突化为传承的动力
从麦当劳的早餐到美赞臣的奶粉,从沃尔玛冷柜里的猪肉到7-11货架上的巧克力,稍稍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似乎到处都有嘉吉的烙印。在全球食品行业,嘉吉(Cargill)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它与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路易·达孚(LouisDreyfus)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粮商”,控制了全球粮食贸易总量的80%。
四大粮商都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非上市家族企业。虽未上市,但他们的资金实力和影响力都不输给那些500强企业。在全球粮价暴涨的今天,四大粮商的收益逐年飙升,嘉吉更是连续七年创下利润纪录。
嘉吉称自己是一家“全球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但事实上,它的业务早已不局限在单一的农业方面。嘉吉几乎投资于一切领域,业务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位曾在嘉吉工作的交易员说:“嘉吉投资一切东西。从工业、农业到金融业,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因此,有评论认为,“嘉吉是世界上多元化经营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仅是这家公司的年收入就高达1370亿美元。
拥有这家全美最大私人企业88%股权的嘉吉·麦克米伦家族,6名家族成员均是亿万富豪,在《福布斯》的家族排行榜上名列第4位。据其估算,其家族资本净值约为430亿美元,总资产更高达600亿美元。
两大家族绝对控股
嘉吉是苏格兰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姓氏之一,其家族祖先在著名的“命运之石”——苏格兰皇室的加冕处——附近登陆苏格兰。之后,辗转迁到美国定居。
1844年,威廉·华莱士·嘉吉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二,其父是一名船长。12岁那年,父亲不再出海,全家人搬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场定居。1865年,21岁的威廉在艾奥瓦的康诺弗地区承包了一个粮食仓库。当地农民可以把自家收获的粮食先存放在他们的仓库里,等到价格合适了再卖出去,威廉能够得到一些保管费和保险金;或者,农民们也可以把粮食直接卖给威廉,威廉再转手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由于威廉的仓库采用了先进高效的粮食传送带,生意不错。不久,他的两个兄弟山姆和詹姆斯也加入了进来。
最初,嘉吉兄弟的生意主要顺着铁路交通网延伸:有铁路的地方,才能通货车,才能去收购或者出售谷物。1868年,嘉吉的工厂迁至明尼苏达州。
1870年,山姆·嘉吉买下了明尼苏达州南部铁路沿线的谷物仓库,那时明尼苏达州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海运线。随后,嘉吉公司买下美国铁路大王詹姆斯·希尔的西部铁路网,该铁路网直通明尼阿波利斯市、红河谷,最远可达北达科他州及南达科他州。
这笔买卖意义重大,希尔的铁路帮助嘉吉建成了庞大的运输系统,从而间接地帮助嘉吉在后来逐渐成长为美国头号谷物商。
1875年,嘉吉的总部又迁到了威斯康星州的拉克罗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不断并购和扩张。总部的不断迁移是出于运输方便的考虑,对于一家谷物贸易商来说,物流环节极其重要。
1909年,嘉吉家族的领导人威廉去世,留下的公司虽然不大,但发展速度快、资产负债率很高。此时,麦克米伦家族的加入挽救了已经陷入危机的嘉吉公司。麦克米伦家族同样来自苏格兰,20世纪初家族经营着一家钻井公司和天然气公司。
两个家族的合作是建立在联姻基础之上,威廉的孙女嫁给了麦克米伦家族的约翰·麦克米伦,而威廉的儿子则与麦克米伦家的另一名成员联姻。此后,约翰·麦克米伦加入嘉吉,开始打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并负责与银行的谈判。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把嘉吉从过高资产负债率的困境中拯救了出来。从那时开始,两个家族联合经营,至今已超过五代。
融合也是冲突的来源
然而自从约翰·麦克米伦担任首席执行官,他的家族也从此成为嘉吉公司大股东后,家族公司所有权的过渡和两个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等问题,就成了两个家族派系之间激烈矛盾的导火索。嘉吉家族的许多成员认为,自己的家族企业是被“偷走”的,而麦克米伦家族则觉得尽管自己从财务危机中“救下”了这家企业,却没有得到感激
然而,正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冲突与纠纷,才促使了嘉吉公司的持续发展。两个家族以开拓精神、公平竞争和长期家族所有权的承诺为基础,开始为企业和家族进行规划,确保企业不会受到家族斗争的影响,同时根据资质和表现来任命职业经理人。
嘉吉公司实施了以低股利和高投资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将部分企业的股权给了员工持股的信托计划,还颇有远见地对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进行了投资,成为计算机技术的早期使用者之一。
1961年,嘉吉家族第三代成员聚在一起,做了两项决定:第一,永久保持公司的私营性质,绝不上市;第二,嘉吉家的第三代成员集体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将CEO的职位交给约翰·麦克米伦的侄子——惠特尼·麦克米伦。
这个时候,惠特尼32岁。他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前在家族生意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在年执掌嘉吉的19年间,他让嘉吉的规模翻了好几番,并开始多元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嘉吉在惠特尼的带领下打败对手,登上了全球最大谷物商的位置。同时,嘉吉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公司。
惠特尼退休之后,两大家族中再也没有成员出任嘉吉集团CEO。不过,控制权仍然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目前,两大家族合计拥有嘉吉全部股权的88%,其余被公司其他员工持有。
2006年,嘉吉集团曾主动公布财务业绩:销售收入752亿美元,净利润15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嘉吉的规模已达到了财富500强前20名的水平。同时,嘉吉发展所需的几乎所有资金都来自公司自己的收入,它不需要融资,不需要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插手自己的运作;恰恰相反,嘉吉经营着自己的基金,投资于其他公司。
嘉吉拥有一个强大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嘉吉价值投资(CarValInvestors),在全球范围内对不良贷款、破产证券和房地产进行收购和重组。此外,它还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该基金的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名列世界最大对冲基金之列。许多华尔街知名交易员、银行家和基金经理都曾在嘉吉的投资部门工作过。嘉吉还经营着一家美国排名前20的商品经纪公司,这家经纪公司在芝加哥及世界其他市场都有经营,比华尔街上的大多数经纪公司大得多。两个家族成功地将家族内部的冲突,转化成为实质性的竞争优势,使得家族企业向永续发展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
[普利兹克家族]
补救的传承
低调的普利兹克家族不仅控制着拥有总资产约80亿美元世界顶尖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旗下还拥有柏悦、君悦、安达仕等品牌,2012年收入为39亿美元。除了酒店业,普利兹克家族还涉足旅游业,拥有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的部分股份,该公司2011年的总资产达到198亿美元;拥有一个巨型集装箱租赁公司——海神集装箱公司,该公司拥有价值50亿美元的集装箱。家族还曾控制过一个巨型工业集团——玛蒙集团,虽然这个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其后来被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收购价格接近100亿美元。
这个家族资产庞大且广泛分布于各个成员所拥有的信托和投资基金中,其具体数字无人知晓。2011年《福布斯》根据可查的数据估算,该家族中有11人的财富超过10亿美元,上榜人数占到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的2.75%,他们的财富总额加起来有196亿美元。但这也并非普利兹克家族财富的全部。
普利兹克家族的崛起
1881年,尼古拉斯·普利兹克从基辅移民到芝加哥,先是做药剂师,然后又成为律师并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他的三个儿子—哈里、亚伯兰和杰克先后加入了该家族律所。虽然都是律师,但尼古拉斯富有远见地为三个儿子分别指定了不同的职业方向,哈里负责刑法,亚伯兰负责商业法,杰克负责地产法。
20世纪30年代,年近四十的亚伯兰和他的兄弟杰克一起离开家族律所并开始从商。他们的投资方向是房地产和芝加哥地区的小企业,而这两个方向也最终成为家族庞大财富的主要资产。两兄弟的大哥哈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下海,而是继续经营着家族律所,后来随着家族的需要,该律所成为了只为家族服务的机构。
严格来说,正是以亚伯兰为核心的第二代人成就了普利兹克帝国的崛起。然而,他们虽然非常注重家族企业的成长和生意的运营,却没有对家族传承和企业延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安排,也为普利兹克家族之后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亚伯兰的长子——杰伊是家族第三代的领导者,他和兄弟20多岁时就加入家族企业。不过和主流的继承经营模式所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学习然后接手父辈的产业,而是各自做自己的生意。杰伊在生意上极少和父亲合作,但他还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重要的帮助,他亲口承认,由于他父亲和芝加哥第一国立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可以从该银行取得大量贷款,甚至有些贷款要求是不合理的。
有坚强的资金后盾还不够,杰伊还找到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的两个兄弟罗伯特和唐纳德。杰伊和父亲一样是出色的收购者,而罗伯特和唐纳德却是优秀的管理者。所以他们通常的模式是:杰伊拿他在银行取得的廉价资金到处狩猎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他的兄弟则负责经营这个企业直到其拥有一定的价值。
罗伯特和唐纳德也分工明确,罗伯特主要负责工业企业,而唐纳德则负责机场小旅馆。虽然唐纳德英年早逝,39岁时死于心脏病,但他还是从零开始将这个旅馆发展成连锁企业并为其打下了自己的烙印,这家旅馆连锁企业叫凯悦集团,如今家喻户晓,并仍为普利兹克家族所拥有。
普利兹克家族在慈善事业上也有独到之处,其独特并不在于他们捐赠的方向和数量,而在于捐赠的方式。
1976年,杰伊在出资赞助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神经化学实验室之前,他和妻子从上至下面谈了包括洗碗工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员工,当后来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杰伊回答道:“我们从事商业和慈善的哲学是一样的,我们收购资产并不是希望将其分拆卖掉,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那些经营这些资产的人,所以我们要和每个人谈谈,从而确认他们是我们想要的人并且会继续经营这些资产。”
1979年,由杰伊和妻子发起、凯悦基金会赞助设立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至今这依然是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普利兹克家族信托的运作模式
为了避税,家族的第二、三代领导人曾设计了1000多个彼此毫无关联的家族离岸信托来持有家族的财产。
这些家族信托的运行结构基本可以描述为:首先,在所有权结构上,这是一批由外国代表为家族设立并由家族首领控制的海外信托。其次,大部分家族的资产都由这些信托所控制,这些资产产生的收入基本全部被用于偿还信托从一家家族控制的银行(ICA银行)所取得的贷款,这家被家族完全控制的“银行”只为家族信托以及其控制的公司提供贷款。这家银行在获得资金以后,会为家族信托提供更多的贷款(利率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然后家族信托用取得的贷款去收购更多的资产。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就完成了,只要家族收购的资产能持续不断地为家族带来收入,家族就可以在免税的情况下用这些收入收购更多的资产。
家族信托的设计者曾期待这一架构维系的家族财产至少存续到2042年,但事实上,由于传承制度的缺失,家族矛盾在1999年第三代家族领导者杰伊去世后最终激化。
杰伊在重病时,已经认识到了家族延续和企业传承问题的关键性和紧迫性。但由于预先安排不足,第四代12位家族成员中针对企业控制权、股份分红,特别是上千个离岸信托之间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和信托收益分配问题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虽然普利兹克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信托,但并没有信托收益的分配权,分配权掌握在家族领导者手中。分配信托收益的多少取决于税收,因为一旦需要从信托中支取收益,那就需要征收所得税,所以家族一般只会在不需要缴税的额度中进行收益分配。
由于杰伊匆忙在病中指定的第四代家族领导者托马斯并没有建立足够的权威,以得到家族成员的信任,因此在杰伊病逝后,其他家族成员质疑托马斯不公正地进行信托间资产的分配,并最终引起了一场针对他的诉讼案。
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家族成员最终讨论决定设立一个公司,从而将庞大家族帝国中的权力进行明确分配。同时,由律师最终拟定两份“家族协议”,明确了家族资产中哪些部分可以变现出售,哪些部分未来可以上市,还有哪些财产可以在家族成员之间进行股权转让。
虽然最后家族通过内部和解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但之前团结的家族还是出现了裂痕。而那场针对托马斯的诉讼,直接导致了财富结构的变化,家族不得不向巴菲特出售旗下的玛蒙集团等一系列资产,来换取和解所需的现金。
热门文章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有权力6大家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