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workplacereports大修返回去被接收的可能性大吗

历时最长的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论文?
已有 5379 次阅读
|系统分类:
一篇几年前的文章终于面世了。&当我们最终将论文写成、润色并投出的日子是日。投稿刊物就不说了。我们在这篇文章的实验、撰写等工作上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然后是将近三年的漫长审稿。当年,参与研究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硕士生现在博士都快要毕业了。。。。。。几年的辛苦经历总结成一句话:和主流对抗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这篇文章标题就比较震撼《一个简单模型阐明复杂网络的错综关系 A simple model clarifies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of complex networks》。因为这个标题,这篇文章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讲这篇文章,先讲个故事。当年,门捷列夫玩化学的时候,化学还是一片混沌。化学家发现了各种化学元素,但各种化合物神出鬼没,化学元素的性质是一团乱麻。于是,门老发挥了小学生级别的聪明才智,将化学元素一个一个填入到一个表格之中。最后,大功告成。史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当诺贝尔奖评奖的时候,有人还在说悄悄话,看门捷列夫,做了个什么玩意儿啊。刚好俄国和瑞典交恶,有人就说,就这么个破玩意,值得诺贝尔奖这样的荣誉吗? 门捷列夫于是把奖章退了回去。这是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奖退奖事件。因为这些风言风语,门捷列夫从来就没有选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须知,在整个化学史上,门老在俄罗斯绝对坐第一把交椅,在世界上坐第二把交椅问题不大,第一把交椅需要和拉瓦锡竞争一下。现在看来,当时的人们显然没有理解一个重要的命题:单个化学元素的性质是由其他化学元素来刻画的。简单地说,元素是社会的元素(人是社会的人)。现在,复杂网络领域也是一片混乱。比如: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分形网络、社区网络等等概念满天飞,但这些概念究竟刻画了哪些网络拓扑却不得而知。于是,我们将这些网络类型映射到一个参量空间,一切豁然开朗。比如小世界网络,大家过去一直认为:小世界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是一个不变量。而现在我们明白,在无标度或者社区结构的情形下,事实并非如此。进一步地,“小世界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是一个不变量”这个命题必须与某些特殊的过程相结合时才是正确的。小世界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严重地依赖于采样阈值。比如分形网络,大家过去一直认为:分形网络来源于集散节点的排斥。但我们的模型清晰地展示了很多集散节点聚合情形下的分形网络。这表明:过去的观念是值得质疑的。比如无标度网络,大家过去一直认为:无标度来源于马太效应。但我们的模型显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马太效应不能看作无标度网络的因。比如社区网络,过去大家经常认为:拓扑距离反应了相似性距离(我们命名为类别距离)。我们的模型显示,这两个概念需要厘清。我们的这篇文章清晰地给出了各种类型网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网络可以形成一个谱图。这篇文章的逻辑推论很多,文章并没有一一点明,实在是因为将这些推论组织起来是一个过于庞大的任务。读者需要自己做些简单的推理。这篇文章牵涉到的引用在40000以上。========================================  在化学教科书中,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于日诞生在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他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双眼因患白内障而失明,家境一下子困顿起来了。意志坚强而能干的母亲并没有因生活艰难而低头,她决心一定要让门捷列夫像他父亲那样接受高等教育。  中学毕业后,他母亲变卖了工厂,亲自送门捷列夫去上学,经过2000公里以上艰辛的马车旅行来到莫斯科。因他不是出身于豪门贵族,又来自边远的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的一些大学拒绝他入学。好不容易,门捷列夫考上了医学外科学校。然而当他第一次观看到尸体时,就晕了过去,只好改变志愿,通过父亲的同学的帮忙,进入了亡父的母校———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物理数学系。母亲看到门捷列夫终于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不久便带着对他的祝福与世长辞了。举目无亲又无财产的门捷列夫把学校当作了自己的家,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发奋地学习,1855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他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和研究。1857年他又以突出的成绩通过化学学位的答辩。他刻苦学习的态度、钻研的毅力以及渊博的知识得到老师们的赞赏,彼得堡大学破格地任命他为化学讲师,当时他仅22岁。  1867年,俄国彼得堡大学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身为化学教授的门捷列夫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实验室度过,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手里总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整好又打乱,乱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别人家的牌桌。  两年后的一天,俄罗斯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场上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只有门捷列夫一个人一直一言不发。眼看讨论就要结束了,主持人躬身说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也不说话,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右手从口袋里取出一副纸牌甩在了桌子上,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门捷列夫爱玩纸牌,化学界的朋友已早有所闻,但总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到这么严肃的场合来开玩笑吧?  只见门捷列夫将那一把乱纷纷的牌捏在手里,三下两下便整理好,并一一亮给大家看。大家这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每张牌上写的是一种元素的名称、性质、原子量等,共63张,代表着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更怪的是,这副牌中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观看的门捷列夫的老师胡子气得都撅起来了,一拍桌子站起来,以师长的严厉声调说道:“快收起你这套魔术吧,身为教授、科学家,不在实验室里老老实实地做实验,却异想天开,摆摆纸牌就要发现什么规律,这些元素难道就由你这样随便摆布吗?”老人越说越激动,一边还收拾东西准备离去,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站起,这场讨论就这样不了了之。  门捷列夫坚信自己是对的,回家后继续推着这副纸牌,遇到什么地方接连不上时,他就断定还有新元素没被发现,他就暂时补一张空牌,这样他一口气预言了11种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74张。这就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随着周期律广泛被承认,门捷列夫成为闻名于世的卓越化学家。各国的科学院、学会、大学纷纷授予他荣誉称号、名誉学位以及金质奖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882年英国皇家学会就授予门捷列夫以戴维金质奖章。1889年英国化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法拉第奖章。相反地在封建王朝的俄国,科学院在推选院士时,竟以门捷列夫性格高傲为借口,把他排斥在外。后来由于门捷列夫不断地被选为外国的名誉会员,彼得堡科学院才被迫推选他为院士。由于气恼,门捷列夫拒绝加入科学院,从而出现俄国最伟大的化学家反倒不是俄国科学院成员的怪事。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郑波尽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查看话题
求助,scientific reports 修回一般多久接收?谢谢。
一个审稿人提了些意见,现在修回了,大概多久才有消息呢?多谢。
:hand::hand: 没有投过。祝福 :hand::hand::arm: 我的修改完提交1周就回信了 看情况了,不过看你上次贴出来的编辑的语气,应该很快能接收,估计不会重新返回审稿人 : Originally posted by haodehen at
我的修改完提交1周就回信了 噢,请问你的文章返回审稿意见的时候编辑是怎么说的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nanofollower at
看情况了,不过看你上次贴出来的编辑的语气,应该很快能接收,估计不会重新返回审稿人 借您的吉言,多谢,希望顺顺利利。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scientific reports 接收后相关事宜求助_百度知道
scientific reports 接收后相关事宜求助
提问者采纳
填完后打印出来、选CC BY-NC-ND3、Print name需要在pdf输入、Billing details里写英文吧,在签名,后再扫描成电子档4、Propos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填论文题目21,发票上是中文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HORIBA荧光用户研究成果荣登《Scientific Reports》
仪信通金牌会员
仪器信息网认证,
请放心拨打
名 称: 法国HORIBA JobinYvon S.A.S(HORIBA Scientific)
工商信息已核实
信用积分:3385
HORIBA Jobin Yvon手机版
HORIBA Jobin Yvon产品
HORIBA荧光用户研究成果荣登《Scientific Reports》
发布时间: 16:39 点击 169
CuInS-ZnS基长寿命高效纯Mn发射量子点研究意义:Mn掺杂的半导体量子点,除了具有非掺杂量子点的固有特性外,还因其大斯托克斯位移所带来的零自吸收效应,可有效降低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点激光器中的能量损失;同时其毫秒量级的长荧光寿命,可排除生物体自荧光干扰,构筑长寿命窄带隙无Cd材料在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半导体量子点的生长和性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它一般指尺寸小于10nm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可被广泛用在电子、医药、化工、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宁波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微纳米结构与器件”团队采用热注入法,通过工艺的精细控制与优化,实现了CuZnInS核壳结构及其Mn掺杂浓度的有效控制,将目前国际上所报道的最长发光寿命提高近2倍。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年底发表于《Nature》旗下的国际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锰掺杂铜锌铟硫半导体量子点的结构示意图及光学性能在实验过程中,团队采用HORIBA公司的FluoroMax-4P-TCSPC进行了荧光稳态、量子效率和寿命测量,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用于分析材料的生长机制和发光机理。&&&查看原文:/srep//srep07510/full/srep07510.html&& 宁波工程学院官网报道:/010/158216.html 关于“微纳米结构与器件团队”团队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半导体微纳米结构及其器件应用基础研究,从发展可控生长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其新颖的物理化学特性到其器件应用,重视规律性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系统性实验结果。&& 课题组简介: clxy./newsshow.aspx?id=1386&NoId=&&&作为荧光光谱仪设计和研发的全球领导者,经过70多年的经验积累,HORIBA不断推陈出新,完善了FluoroMax系列产品,使其具备了如下功能:1、超高灵敏度——实现痕量和微量样品测试2、全反射光学系统——避免色差导致的能量损失和光度值误差3、高稳定性设计——使用维护简单4、高度自动化——一键测量分析5、多种检测器可选——检测范围扩展至~1650nm6、超强的附件兼容能力——如显微镜、发光效率测试系统、偏振、变温模块等7、高性能荧光、磷光寿命测试功能——寿命测试范围25ps-1s关注我们HORIBA光谱学院:邮箱:@微信二维码:
您认为该新闻:&& 查看话题
我的Scientific Reports 投稿流程及中稿经验
日首次投稿,第二天就收到邮件,有两个小问题。
修改后,1月15号再次投出,约半小时候就受到确认邮件。
此时投稿系统中出现的状态为:submitted to journal
1月22号,收到 peer review的邮件,还是十分有效率的。
2月7号就收到一审结果,超速度。审稿人的意见相当仔细,而且分配的编辑也是本行业的一线大牛。 幸好几位审稿意见比较中性,编辑给了大修的机会。
2月18号改完投上去,半小时后收到邮件。期间格式出了些小问题,工作人员十分仔细。
2月19号就收到一封这样的邮件,相当诧异,: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we have returned it to our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2月20号就收到接受邮件,开心。
以上就是我整个scientific reports 的投稿流程,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个杂志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速度。审稿人的问题还是很细的,逐项自习回答后也没有为难我。以上希望对各位虫友有帮助。我这篇文章是篇生物医学类(Meta)文章,如果生物医学类虫友们还有细节咨询或需要帮助,请发邮件到 乐意为各位解答。
祝各位文章早日中。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经验个毛啊?哪里看到经验了?炫耀贴就炫耀贴,直接说顺便发发金币,大家会来恭喜你的,何必这么虚伪。 : Originally posted by 戴钢盔的猪头 at
经验个毛啊?哪里看到经验了?炫耀贴就炫耀贴,直接说顺便发发金币,大家会来恭喜你的,何必这么虚伪。 恕我冒昧,不知道你是看不懂中文还是看不懂英文。。。
至少我从楼主的帖子中知道:
1、投稿sci.rep后会有个技术审查,之后有个收件确认邮件。
2、审稿时间大约三周之内。
3、大修稿有可能编辑直接接受,而不需要外审。
不知道这位gg为什么说楼主虚伪? 难道这样的帖子不比那些“今年第x篇论文接受啦,散金币xx个”有营养?有价值? 希望大家共同维护论坛中良好的交流气氛,不要伤了大家的积极性。
特别说一些中伤的话要谨慎,不要信口开河。 : Originally posted by qqppaa1 at
恕我冒昧,不知道你是看不懂中文还是看不懂英文。。。
至少我从楼主的帖子中知道:
1、投稿sci.rep后会有个技术审查,之后有个收件确认邮件。
2、审稿时间大约三周之内。
3、大修稿有可能编辑直接接受,而 ... 呀,是这样啊,我英文不好,中文也不太好,没看出来。经过您一总结,才发现这投稿流程和大多数期刊的ISO流程没什么区别,原来我还真没注意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xinbing at
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哈哈 谢谢 首先恭喜楼主哦,之前有听说过这个杂志,这效率没的说,太牛了 因为是水期刊, 谢谢分享经验,赞一个 恭喜!曾经审过一篇投该杂志的文章~~~~~~~~ 我投稿将近四十天才收到送审的邮件,大修后继续送外审,一个月才出的结果。 lz加油,恭喜恭喜 赞,运气也有一定成分 这个期刊要交一万呢 :hand::hand: 楼主我更关心的是,这个杂志一共需要多少钱。谢谢。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ientific linu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