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儿时看过的外国的探险家探险解谜图书。

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做的101件事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做的101件事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英语作文帮
双语英语列表摘要努力翻译中...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书《北大山鹰社登山手册》
书名:《北大山鹰社登山手册》 作 者:北京大学山鹰社 著唐元新 执笔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04年10月 第1版 开 本:880毫米 X 1230毫米 32开 页 数:349页 装 帧:平装 胶版纸单色印刷4面彩色插页 ISBN号:X 定 价:38.00元 内容提要: 2003年上半年,北大山鹰社历年的登山队员以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主题,一共举行了13次研讨会,并有重点地对攀登过的雪山作了详细的技术分析。这本书就是这次研讨会的结晶,也是北大登山队多年攀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本书以13万字,400余幅精美真实的图片系统详细地介绍登山的前期组织、集训、物资准备,登山过程中的营地建设、冲顶,以及后期的总结等环节,并针对山鹰社攀登过的13座雪山作重点的攻略介绍,最为难得的是每座雪山的攻略的图片、文字、路线图都严格对应,使路线、地形和通过方法等都一目了然。可以说,这本书是国内登山书籍里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它更系统,更严谨,可操作性更强,更适合我国的登山发展情况目录: 序言/4 前言/6 声明/9 目录/10 第一章 登山活动的组织/12 第一节 计划/12 第二节 审批/21 第三节 赞助/29 第四节 组队/34 第五节 宣传/39 第六节 集训/49 第二章 登山活动的实施/66 第一节 前站/67 第二节 物资/78 第三节 交通/109 第四节 建营/124 第五节 适应/138 第六节 侦察/148 第七节 修路/153 第八节 运输/156 第九节 通讯/162 第十节 医药/168 第十一节 伙食/179 第十二节 行军/183 第十三节 记录/188 第十四节 冲顶/192 第十五节 下撤/195 第十六节 救援/199 第十七节 摄影/206 第十八节 摄像/210 第三章 登山活动的总结/212 一 资料/213 二 致谢/217 三 报告会/218 四 报告书/220 北大山鹰社历年所攀登雪山之路线介绍 1 念青唐古拉中央峰(传统路线)/225 2 慕士塔格峰(传统路线)/234 3 各拉丹冬峰(西北山脊)/241 4 宁金抗沙峰(卡惹拉冰川路线)/250 5 玛卿岗日峰(东山脊南侧冰川路线)/260 6 卓奥友峰(传统路线)/268 7 克孜色勒峰(西山脊路线)/279 8 雪宝顶峰(西南山脊路线)/287 9 桑丹康桑峰(传统路线)/297 10 穷母岗日峰(传统路线)/306 11 希夏邦马西峰(北坡路线)/316 12 玉珠峰(北坡二号冰川路线)/332 13 启孜峰(传统路线)/342 后记/349 作者简介: 唐元新,出生于广西越城岭山麓的一个小山村,1990年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学习,1992年参加山鹰社,在校期间,参加过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慕士塔格峰、各拉丹冬峰、珠穆朗玛峰、宁金抗沙峰、玛卿岗日峰、卓奥友峰等山峰的攀登。1998年因登顶卓奥友峰而获“国家登山运动健将”称号北大山鹰社介绍: 北大山鹰社成立于日,是全国首家以登山、攀岩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社团精神是“存鹰之心,志在高远”。社团成立十五年来,在以走向自然、征服自我、发扬青年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精神的宗旨下,开展包括登山、攀岩、远足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其中登山活动结合高山探险与科学考察,努力发掘祖国广阔的山岳资源。队员暑假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团,深入祖国边远地区了解国情,服务当地人民。山鹰社的各项活动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登山爱好者和国家登山运动员,为中国的民间登山运动和高山科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2002年开始,山鹰社已成为北京大学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并被评为北京大学三大品牌社团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登山运动最有实力的登山团体。拼途网友回复:好书顶一个.拼途网友回复:买了!拼途网友回复:是本好书,很实用,推荐购买拼途网友回复:听总教头的话,买来看看!拼途网友回复:买了,确实挺好!
说到马洛里,也许你想不起来是谁。但是说到“因为山在那里”becauseitisthere!,爱山的驴子就很少不知道的...这就是乔治·马洛里,20世纪初期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可能是1924年(目前官方是1953年!)就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在珠峰失踪的乔治·马洛里。最有可能的是,马洛里、欧文很可能在1924年就已是登上珠峰第一人,而因为可能的下撤过程中因马洛里滑堕而死(遗体在1999年被找到)、欧文失踪、相机至今没有找到而成为悬案。而目前官方一般认为是新西兰埃德蒙·希拉里——登上珠峰第一人(时间:日上午11:30。2008年过世)。这本书,将可以帮助大家还原这个过程,去探索这个世纪登山之迷。这本2007年下半年出版的书,我3月初在深圳图书馆看到了(不好意思,现在还在我这里,想借的还没门当时就想在这里推荐,忍了很多天,终于还是在MF写这个文字...),翻了几页很震撼,是带这种尊敬的心情看完的,还看到了马洛里在雪山上冰冻70多年的遗体,以及找寻的过程,感到实在是适合我们驴子看的一本书,看着后辈如何带着崇敬的心去探寻马洛里的路线,技术分析,历史资料....不可多得的适合我们驴子看的一本书。序言是马洛里的女儿写的,面对找寻队伍带回的父亲70多年前的遗物,她的想法.....还有,如果你们看到70多年前那些伟大的登山家穿着极其简陋的衣裤鞋袜(极其简陋,简直就是逃亡的山野野人的装束,在海拔8000M以上的山峰!),就知道登山的装备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那种精神。建议大家看看,是可以回到爬山的初始,想想自己是为什么而爬山...而关于装备等的争论,在那些相片面前,都会无言。备注:本人不是推销书籍的,是分享好书的,请有心人士不要误会【书名】珠峰幽魂-揭开马洛里与欧文珠峰失踪之迷【ISBN】978-7-【作者】汉姆莱【出版社】7-81120【出版时间】2007年【内容简介】 20世纪最令人迷惑的一个未解之谜就是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1924年征服珠峰之途中的失踪事件。马洛里是20世纪初期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而年轻力壮的欧文则是一名登山新手,这一绝妙的组合本身就很具吸引力。只差几百英尺,这对搭档就可以成为登上世界最高山峰的英雄,然而,他们却走进了迷雾般的历史,再未现身。 日,美国“马洛里及欧文(MI)搜寻探险队”在珠峰北面终于发现了马洛里的尸体,令人吃惊的是,75年过去了,他的尸体竟然保存完好。在马洛里的口袋里和尸体附近,搜寻队找到了解谜的答案…… “我无法目睹自己的失败”——乔治·利·马洛里 清晨……珠穆朗玛峰北坳……海拔23,180英尺……巨大的珠穆朗玛峰和他北面的邻峰章子峰之间……夹裹着冰雪碎石的狂风…… 这就是号,乔治·马洛里和他的同伴从帐篷里爬出时所面对的一切。很快他们打点好装备,出发了,他们是向世界最高峰奔去,却最终走进了历史。两天后的12点50左右,有人看见他们正沿着珠峰北脊“向顶峰勇猛的挺进”。 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回来。四分之三个世纪过去了,除了马洛里上面的那句话,没人敢肯定“勇猛的挺进”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至今日,关于两位珠峰先驱者的行踪的报道依然有限,更糟糕的是,真实性也无从说起。 直至今日,没人知道他们是否在失踪前就已经成功登顶。 直至今日,他们的尸体在哪儿以及是如何遇难的,都是未解之迷团。 《珠峰幽灵》为这一切疑惑划上了句号。它将马洛里和欧文两人生命中最后一次攀登的景象重现于纸上,而将这景象推到我们眼前的正是一支同样优秀的登山队伍,他们会带领您共同揭开登山史上最沉重的这层面纱。我们的马洛里也许已经等这些解迷之人很久,太久了。 《珠峰幽灵》为您揭示了: 独家资料——探险队在珠峰之重大发现。 深入分析——关于最新发现的证物。 给你答案——在希拉里和诺盖30年前成功登顶前马洛里和欧文是否已经征服了珠峰。 原音重现——当年马洛里和欧文登顶的动人瞬间和组组镜头。【目录信息】 序言 致谢辞 前言 致读者 序曲:最后的冲刺 第一章 谜和解谜 第二章 是探险,还是战争? 第三章 走出地图 第四章 大战役 第五章 暴戾的山峰 第六章 英国人,英国人! 第七章 最后的金字塔 第八章 信封上的话 尾声:因为山在那里 附录1 珠峰北壁:已解和未解之谜 附录2 马洛里及欧文搜寻探险队资料统计也可以参考这里--http:www.computerscommoninfo.asp?id=279577||看到名字有点打冷震~~||英文名:《GhostsOfEverest》Everest,是珠穆朗玛峰(藏语)的英文名,翻译过来是:埃佛勒斯峰转3篇与我有戚戚焉的搜索来的文章:伟大的山峰从来都不寂寞,因为有伟大的灵魂陪伴。原文见这里--http:read.asp?ArticleID=4554138《珠峰幽魂》是一本书,一本最近在昆明北市区一家现代化书城看到的一本讲述登山题材的书,一部外国人写的关于破解人类登山史上著名的“马欧之谜”的书。1999年,由英国著名登山家和珠峰多次登顶者埃里克·西蒙森率领的一个由登山家、历史学家、冰川学家和制片人组成的“99寻找马洛里和欧文探险队”曾经试图再次登临珠峰,寻找马洛里和欧文登上珠峰的证据。探险队希望能找到欧文曾用过的柯达袖珍相机和拍摄的胶卷,因为他们拍摄的照片就是他们是否登上峰顶的有力证据,试图揭开日英国登山队在突击珠峰顶时失踪的两位著名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那一段象谜一样死亡事件的事实真相。作者是一位德国人和两位美国人。那次行动中,有我曾经在《山野》杂志中看到过介绍的著名世界级登山家——科纳尔安凯(或音译为“安珂”),其精湛的攀岩技术在本书中突破珠峰著名的“第二台阶”的描述中进一步得到更生动和令人钦佩的展示。安凯的“身体塞缝”式攀岩法,在海拔8570米的第二台阶,没有借助“中国式挂梯”,轻松越过,从而大胆假设了当年马洛里在过高差近30米的第二台阶时,也许会象安凯一样沿左侧的岩缝“塞身”而上,从而征服这一难点。书中石破天惊地公布了发现马洛里遗体的很多细节及遗物。无论是没了指针但发现时还在工作的马洛里佩戴的手表,还是从他身上搜寻到的几封信件信封上的物资准备清单草稿。还有最后成为最重要线索的那只马洛里遗弃的氧气瓶,令人费解的马洛里妻子照片和信件没在其遗体上找到从而引发的最具倾向性的推测——是不是马洛里如愿以偿地把他妻子的照片留在了顶峰上?站在今天的时光立场,看待8年前那场人类登山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搜寻与探索。尽管还是既没有找到马欧当年登上珠峰的最有力的证据,也同样没有找到他们二人没有登上珠峰的证据。然而今天的人,在这次非同寻常的考证活动中,当他们伫立在马洛里那具几近风干与珠峰山体紧紧粘连的遗体前时,每个人都想多停留一会儿,哪怕是多一分钟。1924年,马洛里和欧文就穿着在今天的登山家看来是极其简陋的衣裤鞋袜,义无返顾勇敢无畏地向着梦想的峰巅攀登,让后人在瞻仰其遗体时情不自禁地感慨万千肃然起敬。作为一个人,生命如草,岁月如风,当风儿吹临,他随风而逝,但他曾经盛开过。”在书店,我手捧着这本书,久久凝视着马洛里匍伏在珠峰海拔八千米以上北坡的遗体照片插图,那修长的身材,匀称的骨胳,曾经是那样发达健实的肌肉,据说代表了人类当时最优秀的生命体质和形态。尽管高原秃鹫还是啄坏了他脸颊的一部分以及臀部和一条腿的肌肉,但那俯扑着的姿势,仿佛是一位永不屈服的战士。肉体生命虽已毁灭,但梦想仿佛永远地在坠落停止的一刹那被定格,瞬间凝固为一种永恒,成为一尊充满着斗志和伟大精神力量的不朽雕像。我想,象马欧这样的悲剧英雄是永远不会在后人的记忆中淡忘的。他们和二百多位为珠峰捐躯的登山者一样成为了珠峰的一部分。马洛里,以他那浮雕式不朽精神的死亡姿态,永远地把自己镶嵌在了他一生最钟爱的山峰怀抱。马洛里和其它众多的为梦想而献身的登山者们,也许正在珠穆郎玛女神所营造的美丽天国中欢聚一堂吧。作为人类挑战自然的登山家先驱者,他们的伟大是无可替代并永垂不朽的!因为他们已将生命与山融为一体,山,既是他们的坟墓,也是他们的丰碑,更是他们永恒的归宿和天堂!伟大的山峰从来都不寂寞,那些怀揣着伟大梦想的登山家总有一些会被选中永远地陪伴其左右,他们为山而生,为山而死,永远心甘情愿地为山而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甚至为山殉葬,就象回家一样。真正爱山的人,与其将来老死乡里,不如适得其时适得其所地终于山中,永远不再与山分离。每当想念起那一座座让我震颤恐惧兴奋心跳的山峰,我都会想起那一串串逝去走远的姓名,远者如马洛里欧文,近者如查里·弗勒和克瑞斯汀、刘喜男等等。一切一切的宿缘情结,仿佛都得到了终极的解脱!日:人生博弈——读《珠峰幽魂》作者:山在那里2:15:55原文见这里--http:.cnsreader_5377defd01000coc.html因为乔治·马洛里,我毫不犹豫从卓越网上订购了这本《珠峰幽魂》。我并非马洛里的崇拜者,但的确为这位登山先驱的精神与信念所折服,为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Becauseit'sthere”所倾倒,因此很想更多地了解他们,同时了解他们那段最后的精彩登山故事。本书没有令我失望,精美的图片,严谨而详细的叙述,将1924年6月的那次攀登重现在眼前,在那次攀登中马洛里和他的年轻伙伴欧文,永远留在了那座山峰。当1999年马洛里与欧文搜寻队发现马洛里遗体的时候,整整75年过去了,他的躯体还是那么完好强健地贴附在珠穆朗玛的岩壁之上,双手紧扣着岩石,看着那张照片,我被深深震撼,这是英雄最后的姿势,75年居然不朽,是不是神山也被感动。于是间,两位英雄当年究竟有没有登上世界之巅看似重要的争论一下子显得毫无意义,成功又如何,失败又如何,在挑战极限,挑战未知的路上本就没有成功与失败。我不禁在想,马洛里对这样的归宿是否满意,如果没有那致命的滑坠,而是安全回来,那么不再登山的马洛里是不是也就从此销声匿迹了,他自己会满意吗?马洛里也许注定就是属于大山的,命留神山,其实也正是把他生命中最绚丽的华彩留在了山巅,他将生命的乐章演绎到最高潮便嘎然而止,永远不再谢幕。这是人生的博弈,成功的并不一定辉煌,辉煌的也不一定成功。人生博弈,一门大学问,是生命体验、人生智慧、个人态度……的学问。人生之初本没有目标,在有意识无意识地不断博弈中于是有了目标,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之一吧。有友轻轻说,聪明的人懂得四个字——分辨、取舍。登上珠峰第一人原文--http:member_pic_391filesstaryhhtmlarticle_3747_1.shtml“马·欧之谜”基本揭开 “马·欧之谜”困扰了世界登山界70多年,也成为世界最高峰上一朵挥斥不去的疑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使得珠峰上的积雪一点点融化,也使得这朵疑云终于有了消释的机缘。多年从事登山技术和战术研究,历任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国家登山队教练、总教练,参加多次国内外高山探险和科考活动周正先生,从英美德日有关传媒上广泛搜索,又直接与“1999马洛里与欧文探查队”队员对话,并七易其稿,特为《中国西藏》杂志撰写文章,释疑马·欧之迷。 马洛里是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中学教师,欧文是牛津大学的三年级学生。 1924年,这两位优秀的高山探险家,作为英国第三次珠穆朗玛峰探险队的主力队员,在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途中失踪。 对此,欧美各国纷纷猜测,他们很可能是在已经登上珠峰后,在下山途中遇难。英国人曾多次宣称,如果能证明马洛里和欧文已登上世界最高峰,人类高山探险的历史就要改写!然而,也有人认为他们不可能越过第二台阶,也就不可能登上珠峰。 因此,马洛里、欧文的失踪,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马·欧之谜”。70多年来,人们一直为揭开这个谜而努力。1999年美国派出一支专门寻找马洛里和欧文下落的高山探险队,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援下,从中国西藏一侧沿东北山脊上山,终于找到了马洛里的遗体和遗物,还找到自1921年以来近80年里,从西藏一侧攀登珠峰时不幸遇难的17具登山者的遗骸。 自此,“马·欧之谜”基本揭开。英国队首开的珠峰东北山脊传统登山路线英国人的质疑 日凌晨4点25分,天色还相当黑暗,但三位中国勇士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上!这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是一个壮举!这个胜利大大鼓舞了正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和美苏等国封锁中的中国人民,它让世人了解到,任何困难或艰难险阻都将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踏在脚下! 当时,各国媒体都对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了报导,只有英国的高山探险家悻悻地说:“中国人从东北山脊登上埃佛勒斯峰,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英国的马洛里和欧文两人极可能早在1924年就已从东北山脊登上它!中国人最多也只到达8700米的高度!” 注:埃佛勒斯是19世纪英国驻印度测绘局局长,以他的名字命名我国珠穆朗玛峰,完全不顾我国藏胞早已约定俗成的珠穆朗玛,当然是一种霸权心态。 4英国人关于“中国人最多也只到达8700米高度”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当时中国队员是从5月24日21点,在越过第二台阶后,继续向顶峰进发,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的夜路后,才成功登顶的。那时天色还很暗,无法拍摄照片。但在微弱的月光下,他们把登顶的书面留言、一尊毛泽东主席的半身塑像和一面五星红旗安放在了顶峰,并采集了9块岩石标本后下山。下到8700米高度时,天色已亮,屈银华从背包中取出小型电影摄影机,对着顶峰拍了一串镜头。之后,中国媒体作登顶报道时,就从其中选取了一幅。 在此之前,英国人有过多次攀登珠峰经验,称得上是从东北山脊攀登的专家。这是因为,英国通过两次侵藏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打开了西藏地区的大门。1921年开始,虽然西藏人民向来视珠穆朗玛等山峰为神圣之境,不容触犯,但西藏地方政府内的亲英势力逐渐抬头,这就使英国得以先后于1922年、1924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8年,从西藏一侧的东北山脊向珠峰冲击七次。或许老天真的有眼,他们从未成功,最高也就是1924年创造的8572米。但他们对东北山脊的情况已相当熟悉,因此,当他们看到中国媒体上的照片,一眼就认出是在8700米处拍摄的,因而有此质疑。英国人对解开“马·欧之谜”的执迷 新中国诞生后,暂时不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进行高山探险活动。因此,二战结束后,欧洲人都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1952年5月,瑞士队越过孔布冰川,经过珠峰与洛子峰8511米之间的山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南坳8000米,沿东南山脊到达8559米处,顶峰在望,眼看成功之际,天气骤然变化,大风雪使人无法前进,瑞士队只好撤退。这年秋天,瑞士人再从东南山脊上山,天公仍不作美,迫使他们上到8100米转回。 在瑞士人几乎登顶成功的威压下,英国队于1953年来到尼泊尔,从当地夏尔巴人中雇佣了200多名搬运工和25位高山向导,这些人前一年都曾为瑞士队服务,在他们的帮助下,英国队两名队员于5月29日下午从东南脊登上珠峰。这次成功登顶被作为贺礼,献给当天加冕的伊丽莎白女王,而当队员们回到伦敦时,自然受到王室和各界的盛大欢迎。 虽然赢了,英国却喜忧参半。喜的是英国队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夺了头筹,忧的是两位登顶者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英国人。为了这次探险,英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组织和准备,但到头来真正将珠峰踩在脚下的,一个是应邀参加的新西兰人埃德蒙特·希拉里1919-,养蜂专家,另一位是英国队的向导、曾两度为瑞士队服务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这又勾起了英国人查清“马·欧之谜”的念头。 为什么英国人会确信马洛里和欧文两人极可能是在登上顶峰后,在下山途中遇难失踪的?1933年5月,由鲁德列吉率领的第四支英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又来到西藏,再次冲击。他们没能越过第二台阶8700米,但队员哈里斯在东北山脊8100米的第一台阶附近发现了欧文的冰镐。冰镐是高山探险者必须随身携带的“武器”,就像士兵的枪一样。冰镐在此,那欧文的遗体呢?是否欧文从顶峰下来,因过度疲劳、体力不支,从这里滑堕到北坡下的万丈深谷?揭开谜底的一线希望 70年代末改革开放,我国政府对外开放高山区,接待前来高山探险的外国团队。中国的近邻日本捷足先登,第一个获准在1980年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1979年10月,日本派来侦察队,前往西藏进行路线探察。期间,中国协作队员王鸿宝言谈中透露,1975年中国队从东北山脊登顶时曾发现一具欧洲人的尸体…… 不久,日本的《读卖新闻》在1980年元旦专刊上,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导了“日本队将于1980年春从中国西藏一侧的东北山脊攀登珠峰”的消息和大量有关珠峰及攀登珠峰的历史背景资料,其中还特别提到王鸿宝透露的信息。很快地,王鸿宝的这条信息在世界各国媒体的显要位置纷纷登场。 寻找马洛里、欧文遗体、遗物的事情,重新引起英国和欧美各国高山探险界的关注。英国立即派出89岁高龄的奥戴尔飞往东京,请求日本队协助在东北山脊上寻找马洛里和欧文,特别希望找到马洛里用过的相机。英国人认为,相机里的胶片或许能证明他们已经登上珠峰。 与此同时,早已于1932年就移居美国的马洛里的大女儿加洛琳夫人1917-也通过美国高山俱乐部向日本山岳会提出请求,希望在登山途中帮助寻找父亲和欧文的遗体遗物,并查证当年他们是否登上峰顶。英国派遣时已89岁高龄的奥戴尔访问日本,则因为他不仅是年英国队的主力队员,还因他日在“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间的东北山脊上,送别马洛里、欧文,并一直用望远镜观察他们的行踪,只是在他们快接近第二台阶时,因为一片乌云终断了他的持续观察,等他再睁眼时,两位登山家已经消失了踪影。 话说1980年春,日本队确实发现一具登山者的遗体,但那是1975年遇难的中国队员邬宗岳,而不是欧洲人。随着日本队此次登山的完成,破译“马·欧之谜”的这一线希望再度破灭。多年的努力 在此之前,1975年秋,英国队曾从尼泊尔一侧的西南坡登上珠峰,这次登顶路线相当艰险,登顶的又确实都是英国本土人,说明英国的高山登山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法跨过北坡来寻找马·欧的遗体。 中国向世界开放山峰后,从1980年到1999年的19年间,法、德、日、奥地利、意、瑞士、美、俄等国的高山探险队多次从中国西藏一侧登上过珠峰,也有人在东北山脊附近发现过遇难者的遗体遗物,但都难以确认它们的身份。 同时,这19年也是各国探险家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最活跃的时期,各国探险家创造了诸如严冬季节12-2月、雨季6月下旬-9月上旬、不使用人工供氧、自始至终单身一人、快速登顶最快的法国登山家从基地营出发到登顶之后返回基地只用了20个小时以及高山滑翔登顶后乘悬吊式滑翔机滑翔下山、高山滑雪等更快更强的高山探险,这就使英国和各国探险家们更加关切“马·欧之谜”了。“中国人的梯子” 日下午5时左右,中国首次攀登珠峰的刘连满、贡布、屈银华和王富洲四人离开8500米的突击营地,来到位于8700米高度的“第二台阶”下方。这是一道高达6米多的岩石峭壁,左侧是无法攀越的断岩,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北壁大山谷。这段又光又滑的岩壁几近垂直90度,没有任何可以手抓或脚蹬的支点。 时间不等人,坏天气很快就要到来,除了攀上这段陡壁,别无它途。四人先后尝试单独攀登,都告失败。 教练刘连满终于想出了法子!他把背包放在地上,踩着包升高了50厘米!受此鼓舞,刘连满蹲在包上,让屈银华站在自己肩上,王富洲和贡布从两边扶住刘的腿,慢慢艰难地站起来。就这样,合三人之力,屈银华顿时升起了3米多高!这时,他发现岩壁上有一个裂缝,王富洲立刻递上岩石锤和冰锥,他把冰锥打进裂缝,创造了第一个支点! 屈银华一手抓紧钉牢的冰锥,双脚则由王富洲和贡布用冰镐支撑,另一只手又抓住了上边的一个岩石凹处,并在凹处上方嵌进了第二支冰锥!这第二个支点诞生后,往上的岩坡就开始平缓,可以慢慢攀沿而上了。屈银华攀上第二台阶,将登山绳放下,其余三人拽着绳子,相互支撑着,用了四个多小时,全都登了上去。 1975年,中国探险队第二次攀登珠峰时,根据已摸清的情况,事先准备了可以折叠的铝合金梯子,在这个陡壁上架起了高达5米的金属梯,9位探险家顺利登上第二台阶。为了方便今后的探险家们,让更多的后来者实现他们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理想,下山时,他们索性将梯子牢牢地固定在屈银华15年前所打的冰锥上。 从那时起到今天,各国许多探险家都是从这里顺利登上珠峰峰顶的,因此他们对中国探险家的此举赞赏不绝,把它亲切地称为“中国人的梯子”。中国觇标见证各国探险家登顶 还是在1975年,5月27日,9位中国队员完成集体登顶后,为了确切测出这座地球最高峰的高度此前珠峰已有五个高度:、和8848米,队员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高五米、有红色标笼的金属觇标安放在珠峰峰顶上,分布在山中、山下与顶峰不同距离的十个测绘点上的测绘专家们,对着觇标进行精细测量,最后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这个高度就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权威高度。 此后,这个觇标也留在了顶峰上,成为地球最高点上的高点,因为它比顶峰还高出五米! 这年秋天,以博宁顿1934-为首的英国队一行19人,到达尼泊尔,9月24日,赫斯顿和斯科特等4人,从西南坡面路线再次登上珠峰。他们的登顶照片,就是在4个月前中国队所安放的觇标旁拍摄的。这一回,真正的英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而见证他们这一成功的,正是中国的觇标!或者说,是中国人确证了他们的这一成功。 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山探险家,都是靠着中国人凿入的冰锥以及由此而悬挂的金属梯子,顺利通过第二台阶。从这里也可以推断,1924年,以当时的条件和马洛里并不完备的设施,两人要顺利通过第二台阶,登上珠峰是不大可能的。美国探险调查队找到马洛里 为了查清这个世界关注的“马·欧之谜”,美国国际探险调查基金会派遣了一支由埃利克·西蒙逊率领的十人调查队,其中还有一位德国人约享·赫姆莱柏。 1999年4月中旬,调查队从尼泊尔进入中国西藏,沿珠峰东北山脊路线上山,一路搜索,特别着重从7600米到第一、二台阶之间的道路两侧。在这片地带,他们共发现17具过去80年间从此路线攀登的遇难者的遗骸。 4月30日,队员安克尔搜寻中,在第一台阶左下方一个较缓的岩石坡上,发现“一堆比周围岩石要白些,比雪还白些的白色”,走近后,他认识到这是另一具尸体,但是这一具不同,它不是近期的,而是有相当时日了。 尸首趴着,身材颇大,背部、臀部以及左脚、右臂都很完整,只有右腿断过,头部已腐烂。其它5名队员赶过来,大家都以为这是欧文。受过考古学训练的理查德和诺顿小心翼翼地翻看身体褶皱部分保留的衣服残片,最后,诺顿在衬衫领口上发现了一个残损的“乔·马洛里”的标签。 为什么欧文会穿着马洛里的衬衫?之后,他们发现第二个、第三个标签。并在遗体周围发现了到处散落着的睡袋、手套、小刀、手表、防护眼镜和衣物,还有压在身体下的信件。这些物件上都有马洛里,马洛里。毫无疑问,这是马洛里! 马洛里的尸体已“革化”,这是因为长期埋在冰雪下,没有因细菌而腐烂,但身体里的水分被蒸发后,就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动物的皮革一样了。这个位置离1933年在第一台阶附近发现欧文的冰镐不远,所以大家最初都以为他们找到的是欧文。 两处地方相距不远,因此我们推测,当年的遇难,很有可能是他们在下山时在这一带滑坠,无可依附,欧文可能突然滑落到珠峰北壁下的万丈峡谷里,而马洛里或者因为位置有利,或者因为经验丰富,立即采取了遇到滑坠时唯一自救的方法:仰面朝下,加大身体附着坡面的面积,减小继续滑坠的速度和重力。美国队成功的原因 美国队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并采集到回国进行DNA认证的标本后,掩埋了马洛里的遗体,并将所摄取的照片和收集到的遗物都带回了美国。这些物品曾在加德满都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展示过,后来又在旧金山展览,最后送到伦敦展览,并举行了报告会。同时,调查队的三位成员约享·赫姆莱柏、拉里·乔逊和埃利克·西蒙逊还将事件的前前后后合写了一本书,即《魂系珠峰——搜寻马洛里与欧文》GhostsofEverest----TheSearchForMalloryIrvine。 美国队这次所以能成功找到马洛里等人的遗体,除了他们的精心准备,专业搜索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条件。近年来,全球持续升温,珠峰地区天气变热,降雪减少,过去终年被积雪覆盖的东北山脊两侧的雪都已融化,使得多年来埋藏在积雪下的遇难者尸体显露出来。而1960年、1975年中国队两次从此路线上山时,根本看不到这些。至于1979年王鸿宝对日本人提起的那具欧洲人尸体,已很难核对。他是怎么对日本人说的?那具遗体的特征及所在的位置等,都已无法对证,因为王鸿宝就在与日本人说起此事后两天,被一场雪崩夺去了性命。 美国队在第二台阶下方仔细观察了那里的地形和被各国高山探险家称道的“中国人的梯子”后认为,1960年中国人能够攀越这道陡峭的岩壁,确实不易;而对1924年时的马洛里和欧文来说,则是很难越过的。尾声 2001年9月,美国调查队的队长埃利克·西蒙逊和队员约享·赫姆莱柏专程前来北京,请年先后登上珠峰峰顶的中国探险家王富洲、屈银华、王永峰等人座谈,主要是核对中美探险家们在东北山脊路线上发现的遇难者情况,以全面廓清“马·欧之谜”。他们的这种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令人赞赏。来源:《中国西藏》杂志||快点看完了还回去我好借啊||就是啊,LZ还不早点还回去,我们可等着去借呢||把资料找齐全,给大家先有点期待....:D对了,熟悉的不熟悉的,觉得好在一楼那里给我好评啊,给点掌声,偶也顺带着希望得到每个月的LP呢备注:LP有关http:www.doyouhike.netforumhelpdesk,0,0.htmlhttp:www.doyouhike.nethot||周末的早上,不错。。按个大拇指。。。。再接再历,最好你全部打字打出来,我们就不用去借了。。。||马洛里和欧文之谜,去年某期山野杂志有很深刻的分析,但最后的结论还是没有结论。。。||想看照片,||书可是早就还了,有心的赶快去图书馆去找...:)||阅读中......馆藏还有几本记不清楚了,总之还有得借||唯维尼,是不是很好看啊...那本书才真的是有登山人之间的那种相互的尊敬...||就借LZ的书看咯...||是的,晚上睡觉前看,半夜醒来睡不着也看,大早上起来抓过来也看,难以言说的感受...........||,想看第二遍,第一遍有些囫囵吞枣了,会细细再看||读完了再回头看这些别人的读后感。。。真的有向这些伟大的登山先驱致敬的冲动...哎...我不是卖书的真是可惜了||去年52一别已整一年有余了,夜色什么时候再组织活动啊?想跟走||总共4本,还有2本在馆。晚||厉害,还真有一些人去看我的推荐,开心一个先。。。唯维尼:分心做了其他拉杂的事情,徒步大大地少了,去年的52。。。哈哈哈||去图书看看||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了,3月份在卓越上买的。要是有后续的写2001年的探险队搜寻结果的书就好了。书里在写1999年的搜寻过程的时候,也顺便提了一下2001年的搜寻,于是心里就好奇着,2001年的情况到底如何。||多年之后,还找到了这本好书
http:event活动嘉宾汪卫义:实业家、生活家、登山狂人曹荣武:国家攀岩队教练、全国攀岩冠军孟春:自由攀登者、活跃的户外运动讲师姜锐:北京大学山鹰社成员||
http:event活动嘉宾汪卫义:实业家、生活家、登山狂人曹荣武:国家攀岩队教练、全国攀岩冠军孟春:自由攀登者、活跃的户外运动讲师姜锐:北京大学山鹰社成员||
际华户外特别赞助——北大山鹰社十一野外精彩三连弹:十一野外精彩第一弹——10.1~10.2——黄草梁-东灵山穿越~灵山山脉是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少数几座存在林线的山之一,想象一下穿过晏晏秋光下的白桦、红杉林,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壮观的大草甸的景象!话不多说上图先!||凌晨从南门出发清晨到达~准备正事出发啦秋高气爽就去远足吧~||背上登山包,抛掉烦恼~今天的全部任务就是去和山鹰社一起远足~一起开心一起痛快!||每一次的野外活动认识不一样的一群人(都是同样可爱的小鹰啦~),收获风景,更收获最纯真的友情~||当然啦,我们的活动享受快乐也更强调纪律的,下了背包不扣腰环的话,不好意思哦,罚做俯卧撑吧,不能含糊~||十一野外精彩第二弹——10.4~10.5日百花山~金秋时节,百花盛开,野外的清风明月正等待着你的到来。适逢重阳节,让我们一起加入登高望远的队伍吧~~||笑脸和花儿一同绽放在秋天的山野中吧~||你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么?清晨的第一缕光芒投进帐篷~遥望黛色的远山~晨曦中吃着有些杂乱的早餐~一起嬉戏欢笑~这是就我们的百花山~||一起草甸漫步。去感受这秋的金黄~看落叶飞舞~满天云海~山鹰的野外记忆中总会是那样绚烂迷人~||十一野外精彩第三弹——10.7~10.8小五台东中西三台连穿~这次的队员都是我们山鹰社部长会成员哈哈~最山鹰的团队建设来啦~大步走在山脊上的感觉!在山顶吹着风的感觉!
四月份想去现在找本书先看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云南旅游完全指南》||丽江的柔软时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