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一块三角形实验田把这块实验田分成了甲乙两个工程队部分甲的症状不一定就摆在哪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长减少3米,或者宽减少2米,那么面积都比原来少72平方米,求面积_百度知道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长减少3米,或者宽减少2米,那么面积都比原来少72平方米,求面积
提问者采纳
宽=72÷3=24米长=72÷2=36米面积=36×24=864平方米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试验田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2x=72:(x-3)y=xy-72x(y-2)=xy-72得:3y=72建立方程
设长为x米,宽为y米(x-3)y=x(y-2) xy-(x-3)y=72联立解得
y=24面积为 xy=864 平方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9米或宽增加3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54平方米。 请高手解答_百度知道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9米或宽增加3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54平方米。 请高手解答
你这到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面积都比原来增加54平方米?
请快速回答,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9米或宽增加3米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
提问者采纳
54÷9=6米54÷3=18米18×6=108平方米答面积为108平方米
提问者评价
谢谢 !!! Thank you very much!!!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试验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图,把大三角形分成甲乙两部分,甲与乙的面积比是()。_百度知道
如图,把大三角形分成甲乙两部分,甲与乙的面积比是()。
baidu.baidu://b.com/zhidao/pic/item/960a304e251f95cad8cf3e.hiphotos.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 href="/zhidao/wh%3D450%2C600/sign=ba43a9f54ef2c82b27a6b4/960a304e251f95cad8cf3e://b://b./zhidao/wh%3D600%2C800/sign=71f158a5afcd8e2fdbf49b7d/960a304e251f95cad8cf3e.jpg" esrc="http
提问者采纳
因此甲与乙的面积之比为1;2x12x16x
小三角形面积为1&#47,三角形面积等于任意两边乘积与其夹角正弦值的一半 因此,大三角形面积为1&#47设公共角的正弦值为x:8;2x4x6x小三角形面积与大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面积比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解:连接CD,S⊿&ADC=S⊿&BDC,&&又&&&S⊿DBE&:&S⊿&DEC=4:(12-4)=1:2&∴&&S⊿DBE&:&S四边形&DECA=1:5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资料回复:43浏览:8022数和数的运算 (一)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都能被8整除,、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8
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二)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资料 (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
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即:a-(b-c)=a-b+c=a+c-b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资料 (四)
五 、 应用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单价×数量
路程=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2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 477 4 ÷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资料 (五)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 16-9 ) =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 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3+6=45 (人)。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资料 (六)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4 、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
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分类复习 (七) 三.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一)、
量的计量整理:
计量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 名数的改写举例乘进率方法:高级单位的名数
低级单位的名数
克 6吨=(6000)千克
想:0(千克)170克=(0.17)千克
厘米 0.8米=(8)分米
想:米和分米的进率是10
120厘米=(1.2)米
想: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是100,
面积(地积)
100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2平方米=(12000)平方厘米
想:进率是1×
1000立方米
立方厘米3400立方厘米=(3.4)立方分米 想:=3.412立方米40立方分米=(12040)立方分米 想:00,
1.2升=(1200)毫升
600立方厘米=600毫升二、几何初步认识(一)——线、角
(一)线。
1.都是直的。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与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有一个端点
没有端点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注:我们可以用直尺与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二、角
1.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1)记作“&1”,读作“角一”
(2)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3)利用量角器可以画角或量出角的度数。
特征大于0°小于90°等于90°大于90°小于180°等于180° 小学数学分类复习资料 (八)
几何初步知识(二)—— 平面图形一. 整理:
名称图形特征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面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与分类是否对称图形
四 边 形长方形
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C=2(a+b)S=a.b
正方形□四条边长度都相等;四只角都是直角。*特殊的长方形。C=4aS=a2
平形四边形 对边平行并且相等。
有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 S=(a+b)h÷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Δ有三条边围成的图形。 S=ah÷2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曲线图形圆
1.是一条封闭的曲线。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线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d=25 r=d/2C=∏d或C=2∏r(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S=∏r2
小学数学分类复习资料 (九)立体图形
1.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物体表面几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1.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一组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2.12条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相对棱长度相等,每组相对棱有4条。3.8个顶点。三个面相交的点叫顶点。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6个面的总面积S=(ab + ah+ bh)2
上面 前面 左面
V=a.b.h 正方体
1.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2.12条棱,长度都相等。3.8个顶点。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正方体。所以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V=a.a.a=a3
1. 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2. 一个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它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V=S H
1. 一个底面,(圆)和一个侧面(曲面)2. 有一个顶点。3. 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V=1/3sh 圆锥体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小学数学分类复习资料 (十)四.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3÷4=3/4,这个3/4表示3除以4的商,是一个数。3比4可写成3∶4或3/4。这里的3/4是个比。读作3比4。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 4 =3÷4=3/4
2.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三、比的应用。(一)比例尺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时,一般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以上所示的比例尺都叫做数值比例尺,此外,还有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40千米如: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10千米,改成数值比例尺是:1厘米:10千米=1厘米:1000000厘米=1:1000000。(二)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正、反比例;(一)正、反比例的意义。 类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y/x=k(一定)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二)判断方法1.都是先看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它们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或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2.如果比值一定,说明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说明两种量成反比例。(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
型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共同点
都有三种相关联的量,而其中必有一种量是定量。
比值一定时,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y/x=k(一定)
根据“等比”列式积一定时,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xy=k(一定)根据“等积”列式
例题 一列客车2小时行驶12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铁路车1500千米。照这样速度需行驶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解;设需行x小时。120/2=1500/x某农场给实验田施肥,每公顷施70千克,可施20公顷,如果每公顷施80千克,可施多少公顷?∵每公顷施肥量×公顷数=施肥总量(一定)∴每公顷施肥量和公顷数成反比例解:设可施肥x公顷。80x=70×20 小学数学分类复习资料(十一)
五.简易方程和简单统计
用字母表示数
(1) 作用: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2) 注意点: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3) 举例: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女生有a人,男生有2a人。
(1)意义:含有末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X+5=6
(注:通常表示末知数的字母都出现在等式的右边)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末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是个数)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3) 求解的根据:
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即;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4) 例题与方法
3.列方程解应用题。
(1) 解题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末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检验,写出答案。
(2) 解题关键: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找等量关系时,应把末知量和已知量放在一起考虑,找出题中各数量之间最常见的等量关系。有时也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小学数学分类复习资料 (十二) 二、简单的统计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常常需要把一些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按一定的范围、顺序排列起来,便可绘制在统计表和统计图。这就是统计。1.统计表。例1. 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女同学的体重记录单。 姓名
体重(千克)姓名体重(千克)姓名体重(千克)姓名
体重(千克)王晨32夏燕38王玉28邱丹30陈丽29周莉48张玮37张梅35王丹29杨婷34朱雯雯35翟一秀32蒋小琳34周欢30王兰41刘芳22朱获44黄敏24徐莹莹40李华35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如上表中最高是48千克,最低是22千克。2.把数据的范围划分几段,用划“正”字的方法整理3.编制统计表。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体重统计表
月 体重量20--2425—2930—34 35--3940--4445—49人数
235631 2.统计图。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绘成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条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有折线的起伏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一)
一、填空题
1、读作( )。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4、用“亿”作单位写作( );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6、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0、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米。
11、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12( )个1/7是5/7;8个( )是 0.08。
13、把12.5先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4、分数单位是1/11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树。( )
2、比7/9小而比5/9大的分数,只有6/9一个数。()
2、120/15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3、1米的4/5与4米的1/5同样长。( )
4、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
5、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
6、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
7、因为3/5比5/6小,所以3/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
8、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
9、4和0.25互为倒数。( )
10、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11、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
12、5.0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26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1)26(2)10(3)126
2、不改变0.7的值,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
(1)0.007(2)0.70(3)7.00 (4)0.700
3、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
(1))))660600
4、把0.001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1)扩大10倍(2)缩小100倍 (3)扩大100倍
5、3.3时是( )
(1)3小时30分 (2)3小时18分 (3)3小时3分
6、2.85里有( )个百分之一。
(1)5(2)85(3)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1)899(2)900(3)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
(1)扩大10倍(2)不变 (3)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
(1)10(2)22.5(3)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 )乙数。
(1)大于 (2)等于(3)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1)八 (2)九(3)十 4)十一
能力素质提高
1、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
2、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只能是( ),最小只能是( )。
渗透拓展创新
1、根据前面三个数的规律,写出后面那一个数来。
2、找规律填数。
(1)1、2、4、( )、16、( )、64
(2)有一列数,2、5、8、11、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 )个数。
3、一本书共500页,编上页码1、2、3、4、……499、500。问数字“2”在页码中一共出现了()次?
智能趣题欣赏
从1、3、4、5、6、9中选取几个数字替换“北京申办奥运”,使下面的算式成立。北=( ),京=( ),申=()、办=( )、奥=( ),运=( )。北京申办+奥运
数的整除(二)
一、填空题
1、24和8,(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 ),偶数是( ),质数是( ),合数是( ),(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 ),21的全部质因数有( )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6、a=2×3×5 ,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
8、8能被0.4整除。( )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
(1)0.2和0.24(2)35和5(3)5和25
2、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1)质数与合数 (2)奇数与偶数
(3)质数与质数 (4)偶数与偶数
3、把210分解质因数是( )
(1)210=2×7×3×5×1
(2)210=2×5×21(3)210=3×5×2×7
4、两个奇数的和( )
(1)是奇数 (2)是偶数(3)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5、如果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4,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约数是()。
(1)4(2)a(3)b
6、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1)1(2)2(3)3
7、6是36和48的( )
(1)约数 (2)公约数(3)最大公约数
8、有4、5、7、8这四个数,能组成( )组互质数。
(1)3(2)4(3)5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1)质数 (2)奇数(3)偶数
10、下面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 )
(1)84(2)8.4(3)0.6
11、下列各数中,同时能被2、3和5整除的最小数是()
(1)100(2)120(3)300
12、8和5是( )
(1)互质数 (2)质数(3)质因数
13、已知a能整除23,那么a是( )
(1)46(2)23(3)1或23
14、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
(1)a+2 (2)2a (3)a-1 (4)2a-1
15、一个能被9、12、15整除的最小数是()
(1)3(2)90(3)180
能力素质提高
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已知甲数是6,乙数是()。
2、一个数被6、7、8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3、有9、7、2、1、0五个数字,用其中的四个数字,组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4、某公共汽车始发站,1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10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12分钟发车一次。这三路汽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再经过()分钟又同时发车?
渗透拓展创新
1、五1班同学上体育课,排成3行少1人,排成4行多3人,排成5行少1人,排成6行多5人。问上体育课的同学最少多少名?
2、小红在操场周围种树,开始时每隔3米种一棵,种到9棵后,发现树苗不够,于是决定重种,改为每隔4米一棵,这时重种时,不必再拔掉的树有多少棵?
智能趣题欣赏
一次数学竞赛,结果学生中1/7获得一等奖,1/3获得二等奖,1/2获得三等奖,其余获纪念奖。已知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不满50人,问获纪念奖的有多少人?
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三)
一、填空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字表示下面的数量。
1、图书馆原有书x本,又买来240本。图书馆现在有图书( )本。
2、每个方格本x元,小明买了6本,应付款( )元。
3、苹果的重量是a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那么,3a表示( )。
4、甲数减去乙数,差是8,甲数是a,乙数是( )。
5、边长为b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厘米。
6、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5千米,x小时行( )千米。
7、说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某班同学每天做数学题a道,7a表示 。
(2)四年级同学订《中国少年报》120份,比五年级多订x份,120-x表示( )。每份《中国少年报》a元,120a表示( ),(120- x)a表示(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a厘米,4a表示( ),a2表示( )。
(4)张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排球x元,付给售货员245元,245-3x表示
8、0.9∶0.6=9∶( )
9、如果y=5x,那么x和y成( )比例。
10把1/2∶3/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11、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2、一个比的比值是3/4,它的前项是12,后项是( )。
13、如果7x=8y,那么x∶y=()∶( )
14、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5、1/7∶0.0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16、大圆的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3∶1,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 )倍。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3+4x=23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3、a×a=2a。()
4、c+c=2c。()
5、3千克西红柿a元,求1千克西红柿多少元的算式是a÷3。( )
6、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7、a是b的5/7,数a和数b成正比例。( )
8、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内项的乘积是1,那么,组成比例外项的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
9、如果4a=3b,那么a∶b=3∶4。( )
10、圆的周长一定,直径和圆周率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各式中,( )是方程。
(1)4x+5(2)5×6=15×2(3)30+2x=80
2、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1)多4(2)少4(3)多24(4)小6
3、x=25是( )方程的解。
(1)100÷x=4 (2)x÷12.5=3 (3)25+3x=90
4、把1.2吨∶3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1)1∶250(2) (3)4∶1 (4)4
5、把5克盐放入5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
(1)1∶9(2)1∶8(3)1∶10(4)1∶11
6、圆的半径与面积( )。
(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3)不成比例
7、在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1∶50(2)1∶5∶500000
8、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1)300千米 (2)30千米 (3)3千米 (4)0.3千米
四、解比例
1、1.25∶0.25=x∶1.6
2、3/4∶x=3∶12
五、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54减去某数的4倍等于6,求某数。
一个数的3/5加上16的和是28,求这个数。
六、解答应用题
1、某实验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2∶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
2、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
①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有药3千克,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③如果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的药?
3、童乐幼儿园共有150本图书,其中的40%分给大班,剩下的图书按4∶5分给小班和中班,小班和中班各分到多少本?
4、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一车间调出50人,这时一车间人数是二车间的2/3,二车间原有多少人?
能力素质提高
1、一套课桌椅的价钱是105元,其中椅子的价钱是课桌的5/7。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2、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衬衫的任务,前5天生产600件,完成了任务的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3、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200千米,问这架飞机最多能飞行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
渗透拓展创新
1、学校买来8个足球和60根跳绳,共用去274.2元。每个足球的价钱比32根跳绳的价钱还多0.7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当甲在60米赛跑中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乙和丙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当乙到达终点的时侯,将比丙领先多少米?
智能趣题欣赏
甲、乙两袋糖的重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0千克糖放入乙袋,这时两袋糖的重量比为7∶5,求两袋糖的重量之和。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四)1、下面的列式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在算式上打勾。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①2100-240×5÷3②(2400-240)÷3③(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①(2640-240)÷240②2640÷(240÷3) ③(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
①13.6÷(6.8÷4)②13.6÷(6.8÷4)+4
③(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多少天就铺完了这段铁路?
①3.2×15÷0.8②3.2×15÷(3.2-0.8) ③3.2×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①14×7÷10-14②14×10÷7-14
③14-14×10÷7④14-14×7÷10
2、解答下列应用题。
(1)昌盛农场要收割小麦16.4公顷,已经收割了3天,每天收割1.8公顷。如果从第四天起,每天收割2.2公顷,那么剩下的小麦还需多少天收割完?
(2)食堂运来120吨煤,已经烧了40天,每天烧1.2吨,余下的要30天烧完,平均每天烧多少吨?
(3)某班存放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的2倍少5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4)5台粉碎机3小时可粉碎饲料37.5吨。照这样计算,12台同样的粉碎机每小时可粉碎饲料多少吨?
(5)甲乙两汽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城市相对开出,甲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6)甲、乙两艘军舰,从两个港口对开,甲舰每小时行42千米,乙舰每小时行38千米。乙舰开出1小时后,甲舰才开出。再经过4小时两舰相遇。两个港口相距多少千米?
(7)张明家原来每月用水28吨,使用节水龙头后,原来一年用的水,现在可以多用2个月。现在每个月用水多少吨?
(8)有一桶油,已经用去了全部的2/5,桶里还剩48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9)某园林厂去年载树4500棵,今年计划比去年多载20%,今年计划载树多少棵?
能力素质提高
1、黄河号货轮从甲港开往乙港,已经航行了85千米,正好航行了甲乙两港航道的5/7。这只货轮离乙港还有多少千米?
2、铺路队铺一条路,每天铺2.5千米,7天铺好全长的5/8。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渗透拓展创新
1、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女生有12人,相当于男生参赛人数的2/3。比赛结果,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70%,获奖的有多少人?
2、李阿姨想买两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智能趣题欣赏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五)1、找出下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人。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4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多15棵。
(4)买3支钢笔比买5支圆珠笔多花1.5元。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正方形,一根围成圆。
2、列方程解答下列应用题。
(1)一种收音机每台售价今年比去年降低25%,今年每台售价36元,去年每台售价多少元?
(2)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14千米,经过4小时后与乙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学校书画节的展品共有800件。其中美术展品与书法展品的比是5∶3,两种展品各有多少件?
(4)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5)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韶山的距离是35厘米。北京到韶山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6)一台织布机4小时可以织布24米,照这样计算,要织布54米,需要几小时?(用比例解)
(7)王刚从家去学校,每分走60米,15分可以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75米,几分可以走到学校?(用比例解)
(8)有两桶油,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1.2倍,如果再往乙桶里倒入5千克油,两桶油就一样重了。原来两桶油各有多少千克?
能力素质提高
1、修一条路,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修30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
2、一辆汽车油箱里储油102升,行使了56千米正好耗油8升。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油还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3、某人步行4小时走了22.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如果再走3小时,一共可以走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4、童乐幼儿园共有150本图书,其中的40%分给大班,剩下的图书按4∶5分给小班和中班,小班和中班各分到多少本?
6、一套课桌椅的价钱是105元,其中椅子的价钱是课桌的5/7。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7、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衬衫的任务,前5天生产600件,完成了任务的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渗透拓展创新
1、某车间原有锌和铜共84千克,现在要把锌和铜按1∶2熔铸成一种合金,需要添加12千克铜。原有铜多少千克?
2、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所有棱长的和是72分米,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智能趣题欣赏
小明读一本书,上午读了一部分,这时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9;下午比上午多读6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变成了1∶3。这本书共多少页?
量的计量(六)
一、填空题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支铅笔长15( )
一张课桌宽5( )
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35(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4(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1.2( )
小亮身高143( )
长江全长6300( )
2、1996年的2月有( )天。
3、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有( )天。
4、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 )块。
5、4500米=( )千米
3.25千米=( )千米( )米
1吨50千克=( )吨
1.02立方米=()立方米( )立方分米
9000克=( )千克
0.65米=( )分米=( )厘米
6、2003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2008年的二月有( )天
7、某商店每天9∶00—18∶00营业,全天营业( )小时。
8、老师早上7∶30到校,中午11∶30午休,上午老师在学校工作的时间是( )小时。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4个大月,7个小月。( )
3、小华说:“我表弟是1998年2月29日出生的。”( )
4、1900年是平年。( )
5、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7、2时36分=2.36时。( )
8、17时45分也就是下午5时45分。( )
9、直线比射线长。( )
10、40分=4时。( )
11、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测量课桌的长用( )。
(1)重量单位 (2)长度单位 (3)面积单位
2、2000年是( )
(1)平年 (2)闰年 (3)不能确定
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长是( ),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1)1分米 (2)10分米(3)1平方分米 (4)10平方分米
4、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 )。
(1)10(2)100(3)1000
5、2/5时=( )分
(1)4分 (2)40分 (3)24分
四、解答应用题
1、一块棉花地长280米,宽250米,合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产棉花960千克,这块地可产棉花多少公顷?
2、李老师家新买了一套96平方米的单元房,每平方米1200元,李老师买房需要多少钱?
3、河西村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实验田,底长600米,高250米。平均每公顷收稻谷1.2吨,这块田可收稻谷多少吨?
4、油漆一个圆柱形铁皮通风管。管长1.8米,管口直径1分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2千克,至少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5、一辆市内公共汽车,从早晨7时发车到晚上9时停止,每隔10分发一辆车,这一天共发车多少辆?
几何初步知识(七)
一、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 ),就组成一个角。
2、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侯,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度。
3、一个圆形花坛,它的直径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6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9.4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 )。
7、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能画( )条直线。
8、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9、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 )的面积较大。
10、把两个棱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1、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 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12、 圆锥的底面是( )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
13、 一根圆柱形钢材体积是88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2平方厘 米,它的高是( )厘米
14、 把一根长3米,底面半径5厘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15、 把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0.5分米,圆柱体的高是( 8)分米。
16、小圆的半径3厘米,大圆的半径5厘米,大圆面积和小圆 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17、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 r和高 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射线长50厘米。( )
2、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底面周长也一定相等( )
3、因为大圆的半径余小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4倍。( )
4、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
5、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每条边都可以作底。( )
6、面积单位比体积单位小。( )
7、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8、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9、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10、角的两条边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 )
11、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7平方米。(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射线( )端点。
(1)没有 (2)有一个 (3)有两个
2、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 )。
(1)正方形大 (2)长方形大 (3)一样大
3、用圆规画一个周长18.8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 )厘米。
(1)2(2)3(3)6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1)1:2π (2)1:π (3)2:π
5、一个汽油桶可装50升汽油,它的( )是50升。
(1)体积 (2)容积 (3)表面积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2倍,它的体积就缩小( )倍。
(1)2(2)4(3)8
7、等边三角形是( )
(1)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
四、解答应用题
1、一个足球场长90米,宽60米,沿着这个足球场的边线跑一周是多少米?
2、火车头的主动轮的直径是1.5米,如果每分钟转350周,这个火车头每分钟前进多少米?
3、有平行四边形钢板一块,底是2.5米,高是1.6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4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4、红星乡挖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是4米,水池深是2米,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容积62.8立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0厘米。里面装了桶油,油面高多少分米?
6、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占地面积为15平方米,高2米。把这堆沙铺在宽8米的路上,平均铺厚5米,能铺路多少米?简单的统计(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 )和( )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 )的多少。
3、( )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都要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的统计图是( )和( )。
5、为了表示某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 )统计图。
6、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数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二、解答应用题
1、一个小组在一班工作时间内,前3小时每小时生产零件170个,后5小时每小时生产零件186个,平均每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2、一个装卸队,上午55人共卸货120吨,下午14人,平均每人卸货36吨,全天平均每人卸货多少吨?
3、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184,丁数为64,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4、育英小学六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3人得100分,4人得96分,其余5人共得348分。第一小组这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5、某班全体同学向灾区捐款的情况如下表。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6、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小组4人,平均每人采集树种1.2千克,第二小组6人,平均每人采集树种1.25千克。这两个组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7、某钢厂第四季度钢产量情况如下:
10月份计划产钢3800吨,实际产钢4180吨;
11月份计划产钢4000吨,实际产钢4200吨;
12月份计划产钢4200吨,实际产钢4700吨。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某钢厂第四季度完成任务统计表
8、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 )统计图。
(2)男工人数最多的是( )车间;最少的是( )车间。
(3)女工人数最多的是( )车间;最少的是( )车间。
(4)人数最多的是( )车间;最少是( )车间。
9、家电商场1994年~1996彩电和冰箱销售情况如下:
1994年:彩电800台;冰箱300台。
1995年:彩电1100台;冰箱500台。
1996年:彩电1400台;冰箱800台。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0、看图计算,并把答案填在( )里。
(1)全年平均每季度产值( )万元。
(2)( )季度的产值最高,第四季度产值比第二季度产值增加()%。
(3)上半年产值占全年产值的( )%。
好帖,楼主辛苦了,对家长有好处。 有心人 这类贴一定要顶!
超详尽,LZ辛苦了,有用!好好好!!好妈妈辛苦楼主,谢谢
快速回复您需要后才可以发帖-(C)&广州妈妈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下图甲乙丙三组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