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东莞无人工厂开建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处怎么解释

申银万国-中国资源全周期战略布局研究系列报告(天然气篇)之三:多层垄断的中国天然气产业正处在发展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申银万国-中国资源全周期战略布局研究系列报告(天然气篇)之三:多层垄断的中国天然气产业正处在发展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09-09-27 & 发布
在现代历史中,中国在与世界经济相关的政策方面有过许多变化。1842年的《南京条约》废止了之前将国际贸易只局限于广州南部港口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维持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强迫性的自由贸易体系。1949年后,中国追随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一套计划经济体系,从而限制了与外部经济接触的规模和影响。计划经济使所有的商业流通经过国营贸易公司,限制了国人与国外制造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流,使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脱钩。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加大了经济开放。其最终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在亚洲甚至于在世界大国当中最开方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国的开放之路肇始于贸易的适度发展以及广东和福建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最早的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方面的成功,促使了将这个试验推广到中国的沿海地区乃至全国。  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好处不断地增加,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也在不断地扩大。进口壁垒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减少。关税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从占进口额的16%下降到了2.5%,这反映了关税的降低和免税进口的增加。中国2003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即时地进行了某些改革,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做出了承诺,尤其是在金融开放和其他服务行业领域。  这些改革使中国的外部经济关系有所转变。商品贸易目前大范围地开放,只征收低关税和有极少的限制措施。市场力量成为国内价格的制定者,从而使国内价格随国际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化。  开放政策促使中国与国外的联系产生了巨大的多元化。中国国内经济和全球市场的联系已变得比亚洲其他大的经济体更为广泛和密切。  前瞻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国际联系日益增多,它已经从一个近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以某些指标来衡量,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之深在大国中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中国在原料、零部件、最终产品、技术、信息、管理和产权方面的国际交流会继续增长。  市场的力量促使中国走向全球化,也使现有的合作模式得到拓展。中国不断扩展对外经贸活动的范围,并显然希望对外经贸活动的深化可以对国内的改革有所助益。在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中,外国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示范效应,这样的效果是基于市场的。而像在银行业和保险业里那样以政策引导的外资所有权,是政府鼓励处于领先地位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某些势微行业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引进新的标准、商业模式和管理系统。  国内迅速增长的现代物流能力表明了中国对国际供应链的参与程度的加深,这为中国企业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生产产品提供了支持。随着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商业网络中,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管理者们的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而这种网络的扩张将会继续提升国内的物流能力。这些网络会继续把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质量标准引入到国内的产业中——钢铁和水泥就是明显而重要的例子。一些新的因素可能会加强中国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这些包括:  中国对进口能源和材料的依赖  现在中国原油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和超过一半的铁矿石需求依赖进口。中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各种类型的资源的长期供应反映了中国经济对资源进口的日益增长的依赖性。中国的研究人员的结论是:  “到2020年,中国的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天然气是40%。根据对未来供需情况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资源只能提供45种矿产中的9种。特别是,原油、铁矿石、铜、矾土、镍、钾盐等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的矿产品都将会长期短缺。比如说,2003年进口的铁矿石和纯铁占了总消费量的50%以上,钾盐、铝和铜矿石的进口都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资源的枯竭已经日益严重。在全国的415个大中型矿中,有一半面临着资源衰退或关闭,有47个矿区则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十七大召开以后,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要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个人觉得还是处于发展中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B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资料: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体现了高举旗帜同与时俱进的统一、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立足当前同着眼长远的统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b    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资料: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 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转折时期,如果能够抓对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就会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否则,中国经济仍将处于减速增长甚至停滞状态。   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国已进入一个以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新阶段。但对于主要调整哪方面的结构则存在较大分歧。不少人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因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需求结构向10万元级升级受阻,主张在产业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升级方面做文章,在需求方面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在供给方面重点发展装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住、行为主要增长点的需求结构和以高加工度、技术密集为特征的产业结构。   我们的看法与此不同。我们认为,判断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考察中国各阶层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基本同情是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发展状况。然而,不少人在判断中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往往忽略这一基本事实,身在城市眼光也局限于城市,简单地从城市经济状况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做出过于乐观的评估。上述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就反映了这一倾向。事实上,中国13亿人口中9亿农民衣、食、用远未满足,消费结构向万元、10万元商品升级只是少数城镇居民的要求。与此相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也只是适应占少数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对9亿农民来说,现有的产业结构不仅没有与他们的需求结构脱节,甚至还超出了他们的需求结构。   因此,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而是城乡二元结构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只是城乡二元结构调整题中应有之义,但不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回顾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其主旋律是在城乡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前提下城镇经济高速发展。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在城市化水平仅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建立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产业结构。在城镇人口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城市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生产出的产品大大超过自身的需求,如果没有外部市场已很难维持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农民被禁闭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方式落后,有效需求不足;生活方式以自给自足为主,商品需求不足,城乡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带。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城市经济主要通过国际市场消化剩余产品,因而整个经济还能维持运转。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需求萎缩,城市剩余产品没了出路,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需求严重不足、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深层原因则是传统的城乡隔绝政策。改革开放前形成并大大强化的城乡隔绝政策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虽然有所松动但一直未得到根本触动。1984年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内部,1984年后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则是城镇国有经济,而城乡关系一直没能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以来国民经济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表明,如果还不改变日益扩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如果继续撇开9亿农民的改造去搞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就会越走越窄,最终会走不出来。   如果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就不是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而是9亿农民的改造。它的核心内容是减少农民,加速人口城市化,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需要升级,以便为新进入城市的人口提供就业空间与需求空间,但这种升级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改造的基础上,而不是城市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脱离城乡二元结构改造的孤立升级。   因此,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表述为: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加入WTO为契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对外开放规模;以开放促改革,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进行改革攻坚,尽快建立城乡一体、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为核心,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密集型行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并努力推动城市现有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为新进入城市的人口提供就业空间与需求空间,同时,加速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实现城乡一体的经济发展。至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战略,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另文讨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国经济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从较大的历史跨度上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对策提要开展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改革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由于对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往往使经济决策带有盲目性,以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化倾向,从而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从经济发展的较大历史跨度上,抓住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才能联系实际制订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对策,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管处于什么阶段,感觉不怎么样,人们的压力很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快速发展的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一)世界经济调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继续超常发展。    1.中国重化工业接近尾声,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的时间跨度平均17年,中国已经22年;完成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34%,中国已经 43%。中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从全国总体看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势头。    2.基础设施空间有所萎缩,产能趋向过剩。产能过剩使得政府动员资源、启动大项目的回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铁路、地铁等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距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3.人口红利拐点即将到来,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中国城市化率仅有45%左右,仍然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结构密切联系,现在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较多,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做出贡献,不断进入城市。一旦人口结构进入拐点,农村人口开始老化,老年人难以再进城就业,城市化进程显著放缓。    4.企业成本开始上涨,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现阶段开始出现的物价、汇率、融资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正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国外推行反倾销措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持续不断的人民币升值、融资和税费的困境,也削弱了价格的竞争力。    5.中国30年周期、20年周期、10年周期恰好叠加,面临挑战更加严峻。大致20年前的年,在之前5年GDP均值超过12%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连续两年GDP仅为4%。大致10年前的年,在之前5年的GDP平均增幅为11.5%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连续两年GDP低于8%。2008年之前5年的水平也接近11%,而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二)当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动力衰减。    1.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但不会出现过快下滑。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冲击。根据经验,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 1%,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下降4%。但出口不会出现过快下滑:第一,劳动生产率上升快,特别是加工贸易竞争力仍然较强;第二,中国出口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明显较快。    2.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投资拉动都会起到主导作用。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前两年,投资冲动强烈,投资会保持在高水平。当前节能减排对投资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会影响投资水平。灾后重建对投资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是投资增长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宣布灾区要3年恢复或超过灾前水平,现在看还有可能提前。    3.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步提高。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2008年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0%,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消费。    (三)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阶段。    总体看,中国30年高增长周期接近尾声,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提前掉头下滑,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轨道,真正从“又快又好”转到“又好又快 ”。实现每年新增800—1000万就业人口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所以中国经济很可能在6%—10%之间以8%为重心摆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与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首先,中国当前的出口单纯量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1980年至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41倍,平均年增长率达 16%。单从数学意义上来说,中国也不可能使如此高速的增长在未来30年内,甚至在未来10年内维持不变。假如当前的出口增势再延续10年,中国的出口将会比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出口总额还要大,而这是不可能的。    其次,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恶化。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它们的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的比重接近70%。据统计,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中国70%的河流与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最后,粗放经济中的强势政府具有比较明显的挤出效应,对自由市场和私有经济的发展有挤出作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在年的五年间,净出口增长贡献20%,投资增长贡献40%,居民消费增长贡献40%,出口和投资占到60%。可以说,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考虑出口相关产业投资的间接拉动,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2%来自出口,4%来自国内投资,4%来自国内消费。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就是要提高消费拉动的比例。    长远看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为多花钱或奢侈性消费,关键是消费结构的调整。一是伴随着产业升级而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居民向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过渡;二是拉升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平,在土地、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向市场化和高水平推进。    此外,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出口拉动模式并没有让劳动者完全共享GDP快速增长的成果。外商得到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政策优惠的地皮,中国虽然换取了GDP的数量扩张、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但只拿到了极少的“低附加值”,劳动者没有得到相称的福利。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30年,期间占GDP比重高达50%的工业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驱动 GDP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    如果高能耗长期持续,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持续。中国2007年消费了21亿吨煤炭,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未来1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在40年内用光其所有煤炭储量。世界性通货膨胀下的高油价与连年翻番的铁矿石价格,已使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式、数量型经济增长严重受损,为此,必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走向“成熟”。回望来路,思想不断解放,体制历经变革,开放继续扩大。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变缓,区域不协调将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收入越来越不足以支付飞涨的物价。购房甚至成为某些人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愿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阶段;也有人解读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描述包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 实际上,这个理论可认为是对该党建国前的共产主义理论、建国后的斯大林主义脱离现实可行而修正之。提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对失败的苏联模式的否定,因此被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派别认为是修正主义观点。随着理论的提出和践行,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此后的时间内,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都重新在中国出现。由此有人认为,虽然声称理论包含了“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就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下尚未社会主义的预备阶段”。由于排斥了“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不能将其称之为“理论”,至少是不完全的理论。而实际上,邓小平需要的是让理论符合中国民众的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需求。即著名的“猫论”理论化。但这个理论并没有解决在中国实现民主制度问题,也没有解答纳税人无法有效监督财政支出的制度难题。历史沿革1958年前后各种共产主义试验遭受了失败,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渊源可溯至此。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不允许争论的四个议题。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中提出,中共中央认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表示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开始放松。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后,除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不能被讨论外,其它的政治议题只要不在这个列表中都可以进行讨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很多国家都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师世界上最强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我们都同意中国的经济应当转型。有关转型的讨论很多。人们往往将经济转型简单理解为调整经济结构,对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一个降低GDP能耗的基本手段,寄予很大的期望。  理论上,调整经济结构对于降低GDP能耗的作用是无需争议的。比如,降低高耗能生产,增加第三产业,就可以降低GDP能耗。但是,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的经济结构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高度相关。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行政强制式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谨慎。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个以我们意愿为转移的过程,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  第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一项研究说明,一国经济结构受本国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性的GDP和能源需求增长规律性的约束。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发展阶段,高GDP增长、高能源需求增长和高耗能的工业结构是一个典型特征,把降低单位GDP能耗完全寄望于调整高耗能工业结构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中国各级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呼声已久,但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变,这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实。  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是一个见效快的工具。但是,能源价格有社会经济影响大的问题,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经济和公众对能源价格上涨十分敏感。因此,能源行业的国企垄断使得政府可以有效控制能源价格,将能源价格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工具。政府在考虑能源价格时常常左右而顾之,举棋不定,既影响了能源价格改革进程,也影响了能源价格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如果不能通过提高能源价格改革来抑制高耗能,调整经济结构就非常困难。  第二个方面,在经济贸易全球化导致的全球经济分工中,中国目前的定位很明确。“中国制造”标记无所不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但是,短期改变中国的低端、高耗能的出口可能性不大,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也不允许这样做。我们也一直呼吁改变出口贸易结构,但事实证明也不容易。  所以,不能把节能减排的希望过多寄托在短期经济结构调整上。然而,对于中国来说,降低GDP能耗、节能减排又不能等。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经济降低GDP能耗。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的着手点,不是行政强制式经济结构调整,而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探索低碳经济发展,即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来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  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发展模式,当大多数人用低碳思考时,就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需求侧节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排。  在经济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能源强度问题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侧的节能来解决。政府在节能领域有很多其他事情可做:比如,鼓励各级各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工业技术标准、建筑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以及加强监管和实施机制。有效的节能环保必需与企业个人的财务相联系。  高煤炭消费、对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巨大需求,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进一步开发水电资源的潜力也有限,中长期内不可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但是,中国远没有发挥利用清洁能源的潜力,包括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这是可以进一步努力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快速发展  但是要注意平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四中全会公报:中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的公报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现代历史中,中国在与世界经济相关的政策方面有过许多变化。1842年的《南京条约》废止了之前将国际贸易只局限于广州南部港口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维持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强迫性的自由贸易体系。1949年后,中国追随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一套计划经济体系,从而限制了与外部经济接触的规模和影响。计划经济使所有的商业流通经过国营贸易公司,限制了国人与国外制造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流,使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脱钩。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加大了经济开放。其最终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在亚洲甚至于在世界大国当中最开方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国的开放之路肇始于贸易的适度发展以及广东和福建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最早的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方面的成功,促使了将这个试验推广到中国的沿海地区乃至全国。  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好处不断地增加,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也在不断地扩大。进口壁垒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减少。关税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从占进口额的16%下降到了2.5%,这反映了关税的降低和免税进口的增加。中国2003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即时地进行了某些改革,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做出了承诺,尤其是在金融开放和其他服务行业领域。  这些改革使中国的外部经济关系有所转变。商品贸易目前大范围地开放,只征收低关税和有极少的限制措施。市场力量成为国内价格的制定者,从而使国内价格随国际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化。  开放政策促使中国与国外的联系产生了巨大的多元化。中国国内经济和全球市场的联系已变得比亚洲其他大的经济体更为广泛和密切。  前瞻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国际联系日益增多,它已经从一个近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以某些指标来衡量,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之深在大国中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中国在原料、零部件、最终产品、技术、信息、管理和产权方面的国际交流会继续增长。  市场的力量促使中国走向全球化,也使现有的合作模式得到拓展。中国不断扩展对外经贸活动的范围,并显然希望对外经贸活动的深化可以对国内的改革有所助益。在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中,外国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示范效应,这样的效果是基于市场的。而像在银行业和保险业里那样以政策引导的外资所有权,是政府鼓励处于领先地位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某些势微行业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引进新的标准、商业模式和管理系统。  国内迅速增长的现代物流能力表明了中国对国际供应链的参与程度的加深,这为中国企业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生产产品提供了支持。随着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商业网络中,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管理者们的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而这种网络的扩张将会继续提升国内的物流能力。这些网络会继续把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和质量标准引入到国内的产业中——钢铁和水泥就是明显而重要的例子。一些新的因素可能会加强中国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这些包括:  中国对进口能源和材料的依赖  现在中国原油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和超过一半的铁矿石需求依赖进口。中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各种类型的资源的长期供应反映了中国经济对资源进口的日益增长的依赖性。中国的研究人员的结论是:  “到2020年,中国的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天然气是40%。根据对未来供需情况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资源只能提供45种矿产中的9种。特别是,原油、铁矿石、铜、矾土、镍、钾盐等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非常重要的矿产品都将会长期短缺。比如说,2003年进口的铁矿石和纯铁占了总消费量的50%以上,钾盐、铝和铜矿石的进口都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资源的枯竭已经日益严重。在全国的415个大中型矿中,有一半面临着资源衰退或关闭,有47个矿区则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中国作为海外投资来源国的崛起:  2005年中国对海外直接投资额达69亿美元。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联合国贸发大会(UNCTAD)预计不久中国将代替日本成为世界第五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官方鼓励“走出去”,最近的海外投资活动在年间几乎增长了一倍,这种跃升趋势可能只是年度和累计海外投资额急剧增长的一个开端。  扩大海外投资有两个动机。中国在海外寻求能源和原材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中国的需求广泛,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木材。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大洲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苏丹和其它国家。  中国的生产厂家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和销售能力是它们海外扩张和海外并购的动因。这种动机可以解释它们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原因,比如说服装、家电(海尔在美国的生产和研究开发基地)和汽车(有三个国内厂家计划在埃及、伊朗、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组装汽车)。  国外通过获得中国企业的股权所进行的投资  外资进入中国的传统渠道是与中国的合作者建立联营企业,或者是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现在,外资进入中国又有了新的方式,就是跨国公司在已经成立的中国公司里购买一部分股份。一些国际性的银行,包括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等都已经购买了中国银行机构的一部分股权。美国国际集团、凯雷集团和汇丰银行已经购买了中国各保险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中国对全球性研发网络的参与:  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中国科技人员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价格不贵,这让跨国公司很感兴趣,它们开始把研发活动放到中国来。中国一直坚持在中国的外国投资要带有研发,但是过去这些研发大多是给企业装潢门面的,并没有真正带来多少新知识。不过,因为本地化的需求,许多国际性的公司开始或者扩大了基于中国的研究和设计活动以创造新知识和提高公司的利润。由此看来,大规模地参与到跨国公司的研究和设计网络中去是中国的国际交流加强的一个新的方面。  依靠跨国的市场和网络来取得知识、资本、供应和市场以发展有竞争力的新产业  中国在全球汽车零件的市场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汽车产品的双向贸易(包括整车和零件)在年间增长了一倍,到2004年增长了四倍而达到296亿美元。据报道,中国厂商已经准备在俄罗斯、埃及、伊朗和马来西亚组装汽车并希望能出口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和小汽车。造船、建筑机械、通讯、生物技术这些产业都开始了类似的国际化进程。  基于国际比较优势重组农业  中国的农业“正在沿着比较优势的方向在迅速发展”。这导致了“中国的利益与稳健的自由化相一致,对农产品采取市场准入,削减出口补贴,减少国家的支持措施”。  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部门预测:中国将会大规模地利用海外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中国采用了美国式的鼓励能源消耗活动的政策——扩建公路,限制能源价格,控制相关成本(比如停产费)。这样的政策是以未来的能源进口是无限量的为前提的。建设运输液态天然气的轮船和中转站的计划反映了同样的思维。当前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机构改革也希望能从海外的资金、技术和竞争压力中获益。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中国西部的开发,现代物流的扩展,中国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也同样适用。中国要在不同的产业里建立“世界级”的公司的设想都是以对国际市场无限制的利用为前提的。比如说,在造船业中,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出口占据了目前产量的70%,现在的计划是到2010把全球的市场份额从现在的14%提高到25%。  总结与启迪  以上的分析表明了中国对贸易以及技术和资本的国际化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通过这样一个历程,中国已经从一个近于封闭的状态发展出一种与全球市场密切互动的新模式。这是很不寻常的,而且可能是在大国的经济史中没有先例的。我们认为这种新趋势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中国的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巨大扩张。1978年,外资和私人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还没有出现。12个国营公司控制着中国所有的对外贸易。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经营外贸,有活力的私人企业和跨国公司加速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尽管中国的国有企业还仍然存在,国家干预还仍然重要,但是改革已经使市场成为中国的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的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要素。  以上对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的讨论以下的问题会很有启发:全球化对于中国国内改革进程的助益,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的近期问题,以及中国融入世界政治经济的远景。  国际参与作为国内改革的驱动器  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远未完成。中央计划体制的遗产仍然在起作用,特别是对银行和投资的管理,国有企业的运营,以及国家对所谓的“支柱产业”的运营尤其明显。而且中国的法律实践经常是落后于国际规则的。尽管有这样的障碍,很多国际性的公司认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对大规模和增长性的投资还是适宜的。  国际参与在中国的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外资与对未来的贸易和投资的期望推动着一些良好的势头——比如说法律和法庭制度的改进,更为全面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商,更为透明的管理规则,以及更为开放和稳定的商业环境。外方对中国经济的参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资本的流入、技术知识、管理能力和销售技巧。中国的改革者把正在增长的贸易额,外方的参与以及中国因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所承担的义务看作是可以克服国内的惰性和阻力的杠杆,就像日本利用外部压力来打破政策僵局一样。外国机构和国际商业实践为中国的政策,法律和商业实践中的或大或小的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可供参考的模式。  因为国内和国际的商业交易的规模和复杂性,人们非常需要可预见的和普遍一致的商业规则。比如说,中国的摩托车产业一开始是靠模仿发展起来的(使用“普通造型”和“制造与其他的国内品牌非常相似的经济型的摩托车”)。现在,一个以模仿起家的从业者解释说,“我们产品线中的专利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正是我们希望的”。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专利的急剧增加加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中国的领导人认识到改变制度对他们实现发展的目标和现代化有帮助。大量的措施——比如把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国企业一视同仁的承诺;把中国的银行商业化的努力;政府工作进一步的透明化;公司治理的新安排;政府采购的系统化的努力——都反映了政府为改善中国经济的制度基础所进行的切实努力。  乡村选举已经是中国当前政治民主的代表,但是中国的大众已经享有许多方面的人权,这些权利也许是不完全的,但却是实质性的。在经济领域内,进步尤其明显。个人现在可以很自由地(虽然不是没有限制的)旅行、找工作、选择或改变职业、买卖、建立个人企业、建立或改变商业关系。商业协会、公司的领导人,乃至外国的商人都有非正式的渠道可以对政策过程有所影响。  中国不是美国国际贸易和支付的结构性不平衡的根源  在过去的15年内,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急剧增长。中国占美国外贸赤字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可能继续增长。这种巨大的且在增长中的贸易差已经引发了一些呼声:重估中国的人民币,对中国商品施加新的关税和配额,调查中国涉嫌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但是,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证上这些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揭示了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与国内的投资、储蓄以及政府的收入和花费之间的联系。美国的贸易赤字是国内财政和储蓄的赤字的反映。如果不痛下决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来提高国内储蓄,减少财政赤字,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控制。在讨论美国的贸易差额的暂时性补救措施的时候,人们经常忽视了政策创新的一些不受欢迎的后果,比如说国内利率的提高。  即使不谈理论,中国是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几个主要原因之一的说法也经不起实证的推敲。虽然中国占美国的进口余额比例从1990年的8.1%增长到了2004年的26%,这主要反映的是将最后的组装工作转移到中国的亚洲内部的贸易网络的增长。尽管有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亚洲占美国贸易赤字的份额已经从1991年的83.9%下降到了2002年的不足50%。既然外商投资企业占中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对中国出口施加的限制难道不会让这些出口商把它们的工厂,知识与技术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吗?  我们的结论是,不论是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的近期货币的调整还是保护主义措施都无力显著改变美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貌。过分地关注因短期调整引起的经济冲突会让我们无视于广泛的共同经济利益,而这些利益有可能把中国与美国在未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  中国的长期繁荣是世界历史中没有先例的。中国已经迅速地崛起为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一个地区性的军事强国,一个对整个太平洋地区有着越来越大影响的国家以及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倡导者。中国对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稳定区域市场,对促进区域自由化,以及对调解朝核问题各方的争议所作出的贡献表明了中国在处理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的问题的努力中正作为一个重要力量而崛起。  中国不断增长的力量已经引起了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深切关注,有些观察家认为中国的扩张是各种摩擦与在自然资源,经济非本地化和领土主张方面可能产生冲突的根源。中国的学者以中国的“和平崛起”来反驳,“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可以逐渐地在国际事务中增强它的作用而不会破坏全球稳定的构架。考虑到18世纪和19世纪列强在崛起中所造成的世界局势的不稳定,这个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最近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中国在工业发展,改革银行业与国有企业,基础设施的扩建,海外投资,能源消耗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经济政策都以能继续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的流动为前提。  中国并没有可以想见的能力可以派遣武装部队保护巴西的铁矿、加拿大的油沙、伊朗的原油、非洲的矿藏,或者北美和西欧的消费市场。在多边纺织品协定到期之后中国对美国和欧盟限制纺织品进口表示了接受,这表明了合作与外交主导中国维护海外商业关系的程度,中国未来的繁荣必须依靠这些与海外的商业联系。  中国对外政策明显转变是基于对这些现实的敏锐把握。中国外交原来的革命化的和反市场的意识形态现在已经被合同承诺,投资,市场准入,自由消费的旅行者所取代。中国对于市场准入的强烈兴趣可以解释中国的国际经济立场中的一些令人迷惑的方面。为什么中国接受了严酷到没有先例的加入WTO的条件?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到中国抱怨这些条件“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为什么中国没有坚持韩国、日本所曾享有的优惠——把多边贸易协定的一些重要规定推迟到签署文件后很久才实施?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中国意识到与作为WTO成员的长期利益相比,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中国的商业外交也已经初露锋芒。中国最近的贸易自由化动议让太平洋周边的贸易外交热闹起来,甚至持保护主义论的国家如日本和印度都要加入。有些国家把中国积极的动作认为是“魅力攻势”。虽然中国的贸易建议排斥台湾并力图削弱日本和美国的影响,但是中国与东盟和其他亚洲伙伴的贸易协商是严肃的并建立在长期的经济利益之上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虽然有暂时的贸易平衡和货币估值的摩擦,但是中美的经济利益有着实质上的一致。中国正作为一个让商品与外国直接投资自由流动的国家而崛起,这个目标是美国长期以来所支持的。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资源进口国,中国与美国一样,会得益于并会积极推动中东与其他能源储藏丰富的地区的稳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现在是西方而不是中国而把意识形态放在商业利益之前,我们估计随着中国的诸多经济实体因为其他企业剽窃技术而不付任何费用而遭受损失时,就会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和反侵权的斗争中来。  参与国际市场对中国蓬勃发展中的经济有很大的助益。随着资源进口、新产业的崛起、中国对海外投资的增长、参加全球性研发网络,以及中国农业的重组这些新的国际交流的增强,中国未来的繁荣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因为经济增长是中国现政权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的领导人有很强的意愿来制定和平战略,以便可以进入国际市场并保证中国的发展前景。由于增长和繁荣在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可以为经济利益而做出妥协和调整。  不过,除了经济增长,中国的目标还包括安全、声誉和民族荣光。理论和中国历史都表明政治领导人可能因为敌对方和紧张局势的存在会放弃长期的经济发展利益,从而使用强调冲突而不是合作的战略。在台湾的未来,朝鲜的核问题以及日益紧张的中日关系这三个问题上,中国的领导人可能会放弃合作手段来控制国际紧张局势。类似的问题也许还有。  我们认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情势为国际合作论的提倡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经济需求不能保证北京一定会推行合作避免冲突。但是,我们认为合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无限的,即使有限度地减少利用全球市场也会对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些部门造成很大伤害。我们因此预计中国当今和未来的领导人会愿意通过合作来解决潜在问题的努力。当经济利益的砝码使政策的天平向合作倾斜时,“中国的和平崛起”从口号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平稳缓步增长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B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资料: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一)世界经济调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继续超常发展。   1.中国重化工业接近尾声,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的时间跨度平均17年,中国已经22年;完成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34%,中国已经 43%。中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从全国总体看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势头。   2.基础设施空间有所萎缩,产能趋向过剩。产能过剩使得政府动员资源、启动大项目的回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铁路、地铁等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距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3.人口红利拐点即将到来,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中国城市化率仅有45%左右,仍然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结构密切联系,现在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较多,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做出贡献,不断进入城市。一旦人口结构进入拐点,农村人口开始老化,老年人难以再进城就业,城市化进程显著放缓。   4.企业成本开始上涨,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现阶段开始出现的物价、汇率、融资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正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国外推行反倾销措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持续不断的人民币升值、融资和税费的困境,也削弱了价格的竞争力。   5.中国30年周期、20年周期、10年周期恰好叠加,面临挑战更加严峻。大致20年前的年,在之前5年GDP均值超过12%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连续两年GDP仅为4%。大致10年前的年,在之前5年的GDP平均增幅为11.5%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连续两年GDP低于8%。2008年之前5年的水平也接近11%,而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呵呵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新华网天津9月29日专电题:挑战·发展·融合——全球经济未来的中国视角  记者韩洁、徐岳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未来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全球经济未来的中国视角下,中国经济不仅面临挑战与机遇,更需要积极地登上世界舞台。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影响如何?从事私募投资的世界经济论坛基金董事、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诸立力说:“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将会影响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包括影响到亚洲和中国,这是无疑的。”  次贷风暴、美元疲软、全球通胀、油价波动、粮价高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是否会终结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梦幻”增长?中国能否在挑战面前独善其身,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对我们来讲是困难的一年,面临着外部和国内的一些挑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经济学家成思危在论坛上说。他预计今年中国的增长率将会从去年的11.9%降到10%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融资困境,虽然央行近期调低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但专家分析,此举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效果有待观察。  与会人士分析,中国将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受到三方面的考验: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因信贷风险而增加;二是出口受海外市场疲软影响难度加大;三是投资因信贷紧缩而出现下降。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过去了,因此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保持平衡。”成思危说。  引领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如何保持高增长  尽管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几乎所有参加此次论坛的企业家都对中国的未来持有信心。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预言:即便世界经济出现放缓的形势,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谈到如何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率时,成思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在目前情况下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推动投资、贸易和消费“三驾马车”继续高增长,尤其是推动国内消费的增长。  与会代表也积极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献计献策。他们认为,拉动内需和自主创新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关键。  目前,外部需求减弱导致中国出口增幅回落,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过快增长。但近年来中国消费年均增长超过10%,专家预测,照此趋势发展,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诸立力说:“今后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放缓,中国将会受影响,出口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将会调整,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应改为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的增长。”  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七成以上的产值来自科技创新和文化积累。“谁抓住自主创新,谁就拥有发展主动权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不少参会中国企业代表的由衷感慨。  在北京华旗资讯(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看来,目前全球的危机与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未尝不是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创新,借中国新兴市场的活力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塑造新角色:中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将如何承担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角色?“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变成扁平的,中国在这方面确实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国阳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列维说。  与会者普遍表示,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由于中国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科技进步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迎接挑战。  列维认为,中国迎接下一轮的增长高潮,就要建立起全球公司的品牌,以便占领全球市场份额。  针对近日中国发生的奶粉事件,如何尽快恢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打造世界化的中国企业也成为焦点话题。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云说,必须透过这一事件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司增长之间永远不应该产生矛盾,所有的商业增长都要基于社会责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认为,做一个负责任、具有全球化视野并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企业公民”,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必备的要求。  施瓦布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而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应当担当起“领导的角色”。“不能被动地融入全球化,而应作为一个积极的成员,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二元不平衡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十六大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我国的具体国情条件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稳回升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个别地区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较大的历史跨度上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对策提要开展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改革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由于对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往往使经济决策带有盲目性,以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化倾向,从而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从经济发展的较大历史跨度上,抓住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才能联系实际制订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战略对策,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B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资料: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体来看还不到中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个我们在小学的政治课本上就学过了,我们国家还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远远没有赶上社会主义发达国家,我们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很遥远,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付出他们好几倍的努力才能赶上他们,所以我们要永远战战兢兢远远如履薄冰,我们发展经济惩治腐败,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更美好,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是我们还需要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说,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就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和魅力带领我们这个国家,更加努力的往前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多种经济共同发展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高效益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蓬勃发展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对中国经济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判断。一是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显影响,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过大;二是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三是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四是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五是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六是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七是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问题突出,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寻求短期利益倾向,经济腐败问题突出,出现了权贵经济的苗头;八是国内重要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对外的依赖程度过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贫富差距太大了 不好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国总体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正由中期阶段向后快速发展资料: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八:工业经济在改革与调整中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向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能说是持续发展阶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无人工厂开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