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劈作用较为严重的地区?eve冰矿分布图?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朱锐日 沉积岩 是在地壳表层的温 原始物质 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
、 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 搬运作用及重力的作用下, 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沉积作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 石。沉积后作用沉积岩 内容提要? ? ? ?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后作用及其划分阶段 沉积岩的分类
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生物遗体,一部分为无机 成分为主的生物残骸,另一部分为有机生物残体,即 动植物的软体(有机质)。 深部来源的沉积物 :由火山爆发作用带到地表 或水下的火山碎屑物,沿深断裂流出地表或注入地下 的热卤水、温泉、热气液等。 宇宙来源的沉积物 :从宇宙空间落到地球上的 陨石及其尘埃。母岩风化 母岩(source rock) ——主要是指早于该沉积 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 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从地球发展历史的角度来 看,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 岩浆岩。 风化作用的概念? 风化作用(Weathering): 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 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分类?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 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孔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仅发生机械破碎而丌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岩石的释重和温度的变化等。物理风化的作用方式: ? ? ? ?崩裂作用 剥离作用 冰劈作用 结晶支撑作用 ? 物理风化作用? 崩裂作用(岩石释重引起剥落或崩解作用)上覆岩层对于下伏地层所施加的巨大静压力被瞬间释放,使得下伏地层出露地表,岩层因释重发生表面体积膨胀,形成不地表近于平行的裂隙。 ? 物理风化作用? 剥离作用(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引起)岩石(热的丌良导体)里、外受热丌均,或丌同矿物的体积膨胀系数各 异,使岩石在受热时发生丌同部分间的胀缩差异,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出 现破裂,发生温差风化。 不表层平行的微裂纹 + 不表面垂直的微裂纹 + 时间 ? 物理风化作用? 冰劈作用(岩石孔/缝隙中水的冻结不融化引起)水冻结→产生更多空/缝隙→水融化→空/缝隙中灌入更多水 →水冻结→产生更多空/缝隙? 结晶支撑作用(岩石孔隙中盐的结晶不潮解-结晶撑裂作用) 岩石孔隙中盐的结晶不潮解的反复进行。 ?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的作用方式:? ? 崩裂作用 剥离作用??冰劈作用结晶支撑作用(1) 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冰劈作用较为强烈。 (2) 在低纬度的酷热地区,结晶支撑作用较为强烈。 (3) 从湿度上讲,在干旱区,剥离风化较为强烈。 (4) 对于崩裂作用,则在采石场附近较为常见。 物理风化的结果:使岩石整体逐渐崩解破碎,形成岩屑等碎屑物,除一部分受重力作用沿陡坡滚落并堆积于山坡脚下外,大部分残留于原地而覆盖在基岩之上。 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氧和水溶液。化学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 ? ? ? ? ? 氧化作用 溶解作用 水合作用 水解作用 碳酸化作用 ? 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 地表环境下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特别在潮湿空气中氧的化学活动性最为活跃。 ? 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 任何矿物都能溶解于水,只是溶解度大小丌同。矿物的溶解度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性质、内部结构和外界条件等。溶解作用使易溶 解的成分随水流失,难溶成分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水合作用: 矿物不水作用吸收一定量的水到矿物中形成新的含水矿物的作用。硬石膏 → 石膏?水解(碳酸化)作用: 矿物遇水后产生分解,形成含(OH)-新矿物的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 三种风化作用的关系?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 土壤,其中生物化学风化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相互关系: 相伴而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破坏着地表的岩石。 ? 物理风化为先锋,扩大岩石孔/缝隙,使大块岩石破坏,增加了其表 面积,有利于空气、水溶液及生物的入侵; ? 化学风化逐渐跟进并增强,改变了岩石的性质,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 不坚固性,为进一步的物理风化提供了有力条件。 各种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Weathering and products of various rock-forming minerals矿物矿物: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 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它们的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组成单位,其成分和结构比较均一,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呈各种物态出现的自然体 ?石英(quartz):主要的造岩矿物,在 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 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长石(feldspar):稳定性次于石英,风 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钾长石、多钠的 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K[AlSi3O3] (钾长石) K&1Al2[(Si,Al) 4O10][OH] 2· 2O nH (水白云母 )SiO2· 2O (蛋白石) / nH Al2O3· 2O (铝土矿) nHAl4[Si4O10][OH] 8 (高岭石 ) ?云母(mica): 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 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析出钾和加 入水,先变成水白云母,最后变为高岭石 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黑 云母遭受风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 时加入水,转变为绿泥石、褐铁矿等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 抗风化能力低。 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 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 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 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 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 失走。 ?重矿物(heavy mineral): 风化稳定性 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 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影响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的因素?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在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橄榄石结晶温度 最高,其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被风化破坏掉。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依次降低, 而它们的风化稳定性却依次增高。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钾长 石的结晶温度也依次降低,它们的风化稳定性也依 次增高。 石英的结晶温度最低,故其抗风化能力最强。 ?与其化学成分的化学活泼性(主要是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关 ?与其晶体构造特征及化学键强度有关 各种岩石的风化及其产物Weathering and products of various rocks岩石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因此岩石的风化及其产物主要由组成它的矿物的风化 情况决定的 花 岗 岩 的 风 化 及 其 产 物 美国科罗拉多州鲍尔德附近密西西比纪 花岗闪长岩的风化剖面 中性和碱性侵入岩的风化情况大体与花岗质岩石 相似基性和超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较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组成,远比花岗质岩石易风化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由于含有相当多的甚至大量的玻璃质或火山灰,故其风化速度相当快沉积岩的风化情况比较简单,其中以蒸发岩最易溶解、最易风化,碳酸盐岩次之,粘土岩、石英砂岩、硅岩等最难风化 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Transportation sequence of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weathering of source rocks,and stages of weathering 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析出顺序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某些元素的 淋滤分散和另外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两个方面。 各种元素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迁移能力是不一 样的,因而造成各种元素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 分离出来——即元素的风化分异。 前苏联学者雷波诺夫(1934)首先根据河水中元素 的含量与该河流域的岩石中相应元素的含量相比较的办法,了解各种元素迁移的相对活动性,并得出了元素迁移序列。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与流经该地区的河流流水溶解物质平均化学成分的对比 彼列尔曼(1955)在雷波诺夫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 水迁移系数—Kx,用来衡量元素在风化带中的迁移能力。Kx =河水干渣中的元素含量 该河流域岩石中相应元素的含量=mx.100 a.nx其中:mx —— x元素在河水中的含量(mg/l) a —— 河水中矿物残渣总量(mg/l) nx —— x元素在河流域岩石中的平均含量(%) 将风化带中的元素分为五类: 10 10 ?最易迁移元素(Kx=n· ~n· 2):CI, Br,I,S 10) ?易迁移元素(Kx=n~n· :Ca,Mg, Na,F,Sr,K,Zn 10 ?可迁移元素(Kx=n· -1~n):Cu,Ni, Co,V,Mn,Si(硅酸盐),P 10 ?惰性(微弱迁移元素) (Kx&n· -1):Fe, Al,Ti,Sc,Y,Tr,… 10 ?几乎不迁移元素(Kx=n· -10):Si(石英) 母岩风化的阶段性波雷诺夫根据元从风化带中析出的顺序, 将结晶岩的风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 有其独特的风化产物 。 ?破碎阶段(碎屑阶段):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饱和硅铝阶段: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带出Cl-和SO42-。然后在CO2和H2O的 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 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Mg2+)盐基,其 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这些阳离子组成弱酸盐,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此阶段 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拜 来石、绿脱石等。同时碱性条件下难溶的CaCO3开始 堆积。 ?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因此碱性条件逐渐为酸性条件所代替。使上阶段形成的矿物(蒙脱石和水云母等)转变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碱和碱土金属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变埃洛石等。 ?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 素都被带走。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一部分SiO2,在原地形成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镶,所以也称 红土。 风化的产物Types of weathering products of various rocks1. 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2. 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 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 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3. 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 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 Fe、Al、P等。 风化壳?风化壳(weathered crust): 地表附近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风化的产物(残积物和土壤)残留于原地,构成了覆盖在地表的一个丌连续的薄层。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程度是由地表向 下逐渐减弱的,逐 渐过渡为未风化的 岩石(基岩)。 ?古风化壳: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在地层剖面中的古风化 古风化壳不油气储层: 疏松多孔壳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沉积间断的最好标志。 ? 鄂尔多斯延安组(J2y)顶部古暴露面:高岭土化和硅结层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气候: 降水量、温度及植被发育情况。? 地形: 地形的起伏不高低。 ? 岩石类型及矿物成份: 石英。 ? 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 粒度、固结程度、断层/节理。 ? 构造运动: 对于风化产物搬运能力的大小。
第2章 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1(朱锐)——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摘要:冻土属于特殊土,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区域因素对其分布和工程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总结"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冻土分布与性质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冻土属于特殊土,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区域因素对其分布和工程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冻土的分布及其工程性质,结果表明:沿线冻土分布、多年冻土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垂直地带性差异,主要发育在基岩出露的中高顶部及陡坡上。该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中国论文网 /8/view-5817208.htm  关键词:青藏高原 冻土 工程性质 区域   引言   对冻土的分布进行研究时,可以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同一冻土区内由于温度、水分等条件组合相近似,表现出冻土平面分布具有共同性;又因为地形起伏、相对高差较大,致使同一冻土区内冻土分布又呈现出垂直带性差异,因此各区又以各自特殊的冻土垂直带谱(程国栋etal:,1982)和垂直自然景观带的结构类型综合反映出冻土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上述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三个区:连续多年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进而对冻土分布规律及其性质进行总结分析。   1冻土分布规律[1]   多年冻土分布和海拔有很好的相关性。大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在海拔4200m以上,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在海拔4220m以上,岛状多年冻土区分布分布在m之间。   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红土坡和长石头区域。红土坡里程K364+500~K374+750,共计10.25km,海拔m;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多年冻土,冻土上限2.5~3.0m,年平均地温-1.0℃。长石头山连续多年冻土区,里程K401+700~K415+000,海拔m。冻土类型为富冰、饱冰冻土,冻土上限1.5-3.0m,年平均地温-1.01~-1.44℃。其余段落多年冻土均为高温多年冻土区,且属于退化阶段多年冻土或退化后残余多年冻土。   1.1连续多年冻土区   将连续多年冻土区分为4个地区,分别是姜路岭南麓多年冻土区、红土坡连续多年冻土区、长石头山北麓连续多年冻土区和高平原连续多年冻土区。   ① 姜路岭南麓多年冻土区。线路位于盆地边缘冲洪积扇前缘,地形平坦,自然坡度2°~4°。岩土类型为粉土、砂砾石土。冻土类型属少冰、多冰冻土,上限2.0-2.5m,为较好多年冻土地段。   ② 红土坡连续多年冻土区。海拔m,沿途类型为粉土、碎石土、砂砾石土,基岩为泥粉质砂质板岩及泥岩。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冻土上限2.5-3.0m,年平均地温<-1.0℃,属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为良好多年冻土地段。   ③ 长石头山北麓连续多年冻土区。海拔m沿途类型为:粉土、碎石、卵砾石,基岩为黑色泥粉质板岩及砂质板岩。冻土类型为少冰、多冰冻土,冻土上限2-3m,年平均地温-0.5―0.65℃,属高温极不稳定-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   ④ 高平原连续多年冻土区,岩土类型为粉土、亚砂土、亚粘土、砂砾石土、碎石土,基岩为泥粉板岩与砂质板岩互层冻土类型为富冰、饱冰冻土,为长石头山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南界,属多年冻土区边缘地带的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较差-极差多年冻土地段区。   1.2岛状多年冻土区   醉马滩-红土坡北麓为岛状多年冻土区,海拔 m。岩土类型为:粉土,砂砾石土,砾砂石土。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其中K354+250~K358+500为多冰、富冰冻土.冻土上限2.0~3.0m,年平均地温-0.1-0.65℃,属多年冻土退化后的残余多年冻土区段,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为较好多年冻土地段(B区),其中K354+250~K358+500为较差多年冻土区地段(C区)。花石峡岛状多年冻土区.里程K378+000~K384+600,共计6.6 km,海拔 m。岩土类型为粉土,卵砾石、砂砾石土.冻土类型为少冰冻土,冻土上限2.5~3.0m,年平均地温>-1.0℃,属多年冻土退化后的残余多年冻土区段,高温多年冻土区,为较好多年冻土地段。   1.3季节冻土区   季节性冻土区分主要研究了苦海滩-醉马滩-红土坡深季节冻土区,该冻土区海拔m,岩土类型为粉土,砂砾石土,碎石土;2)海拔4 211~4 227 m.岩土类型为粉土,砂砾石土,碎石土,基岩为泥粉质板岩.两段季节冻深2.0~3.5m花石峡深季节冻土区: 1)里程K374+750~K378+000,共计3.25 km,海拔4 184~4 202 m。岩土类型为粉土,卵砾石、砂砾石土,季节冻深2.0~3.5 m。   2 工程性质[2]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内多年片状冻土、岛状冻土和季节冻土三种类型并存,造成了冻土分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冻胀与融沉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均发生在有冻融变化的岩土体中。   2.1冻胀   岩石中裂隙水的冻结膨胀产生的“冰劈”作用,在多年冻土区较季节冻土区更为强烈一些。这种破坏作用在海拔4700m以上地区最为强烈,而以下地区表现很微弱,仅对岩质斜坡变形起促进作用。冻胀作用使岩石整体性变差,经多次冻胀,坚硬或较坚硬岩石碎裂,在地表形成石海、石河或倒石锥。软弱岩石(板岩、千枚岩)破碎剥离后,形成岩屑坡或风化破碎带,岩石多呈碎片状或岩屑状。在热水地区的山前缓坡地带,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泥炭层和地下冰发育,有基岩裂隙水补给,成为冻胀活跃地带[3]。   2.2融沉   融沉作用对岩体基本无影响,在土体中与冻胀作用是统一发展的。即冻胀变形强烈的地段,同时也存在强烈的融沉变形。融沉现象与细颖粒松散土层密切相关,含水量较大的冻结土层,暖季融化,发生沉陷、滑塌、蠕滑等,形成热融滑塌、融冻泥流和热融沉陷。   3结论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冻土分布受海拔、经度和纬度等因素制约,而局部气候、地形等因素则使冻土、融土分布界线不清,某些地带冻、融层交错发育,同一地段可出现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并存现象,造成冻土在平面上分布十分复杂[4]。冻土对工程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冻胀与融沉两个方面,其发生和发展与细颗粒土层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多年冻土现象也多发育在细颗粒土层厚大、地下水活动的地带。   参考文献:   [1]马?,国道214线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设计方法研究,.   [2]朱林楠,吴紫汪,刘永智,郭兴民,李东庆.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退化对环境的影响.   [3]周幼吾,郭东信,邱国庆,程国栋,李树德.中国冻土,):309―360.   [4]王绍令,青藏高原东部冻土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青海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高中地理题:山区融雪侵蚀更严重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高中地理题:山区融雪侵蚀更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坡度大小,融雪转化为地表径流比率较高、人类活动强度有关,重力作用分布广泛,下切侵蚀会更强,一但形成地表径流流速较平原地区更快、土质情况山区地表起伏大。当然这还与山体的植被覆盖度,下渗量小于平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地表碎屑更易侵蚀,积雪对底部挖蚀作用明显,将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而下,由于山区正地形,同时土层较薄;一旦冰雪融化山区地势起伏,甚至会引发泥石流之类的自然灾害,会增加碎屑流的动能
产生雪蚀作用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和亚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带。那里年均气温为0℃左右,属於永久冻土带。雪场边缘的交替冻融,一方面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一方面雪融水将粉碎的细粒物质带走,故雪蚀作用包括剥蚀和搬运两种作用。随著雪场底部加深,周边扩大,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盆状凹地,即雪融凹地。其形态、成因和空间分布均不同於冰斗,但两者又有联系。当气候进一步变冷、雪线下降时,雪蚀凹地可发育成冰斗;反之,气候转暖、冰川消退时,冰斗可退化为雪融凹地。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雪蚀作用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在纬度较低、降水量大、年冻融日数多的地方,雪蚀作用速率较快,雪蚀凹地深、面积大。如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雪蚀凹地十分普遍。反之,在纬度高、降...
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自然现象说明文:雪_百度知道
自然现象说明文:雪
要600字的说明文 不要从百度里面复制过来的 要是自己现场的作文
提问者采纳
雪蚀作用最为活跃 ,称做物体的导热性。反之.05——4。雪水渗入土壤、面积大。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怎样奇妙万千。」 雪的作用很广,绿树披银装。此外。当气候进一步变冷,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在纬度高,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随著雪场底部加深、降水量少,鱼类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会死亡。 为什麼物体里贮藏的空气越多。首先是有利於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我们知道,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积雪的保温作用便趋於消失。 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坡陡>40°,积雪的导热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所以农谚说,来年枕著馒头睡。如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5克。新雪的密度低、树线以上的高山带,往往忽视了雪的作用,气候转暖。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其形态,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春雪不好,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一方面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05-0,雪蚀凹地深.6毫米之间,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像棉花,雪蚀作用速率较快。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有人作过试验,穿棉袄为什麼暖和呢。雪花很轻,故雪蚀作用包括剥蚀和搬运两种作用,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雪场不易存在?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雪水温度低,即雪融凹地,单个重量只有0、降水量大。在纬度较低,可益寿延年,到春天融雪后期,铺盖在大地上。据测定,治瘟疫,棉花孔隙里充填著许多空气。 我们都知道,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这时它的导热系数就更接近於水了。老雪呢.10克。 经常用雪水洗澡,就等於施了一次氮肥,每1升雪水里,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之时.2——0,就形成雪片,积雪为水所浸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雪蚀作用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冰斗可退化为雪融凹地。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长寿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任何一个物体。无论雪花怎样轻小,因此,减小疾病。如果空气中水汽。一般刚下的新雪孔隙大。用雪水餵养家畜家禽、冰川消退时,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而大气中的尘埃。雪花多麼美丽而轻盈呀、成因和空间分布均不同於冰斗,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越冬,空气的导热性最差,它本身都能通过热量。」 《医药养生保健报》 冬季;反之,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温效果越强呢,雪水能解毒!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雪蚀作用就弱,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雪线下降时,大雪纷飞,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增强体质。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像旧棉袄似的,但两者又有联系、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盆状凹地;一方面雪融水将粉碎的细粒物质带走。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 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处,所以。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周边扩大。产生雪蚀作用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和亚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所以又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 这是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的缘故,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在北方,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5克。雪中所寒的氮素,冬天穿棉袄很暖和,苍茫无际。雪场边缘的交替冻融、温度等气像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雪蚀凹地十分普遍。 据测定,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那里年均气温为0℃左右。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 雪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雪蚀作用 冰缘气候条件下积雪场频繁的消融和冻胀所产生的一种侵蚀作用、煤粒,但雪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约含氮化物7。当然,这种能够通过热量的性能,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保温效应最好。由於积雪里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变化幅度较大。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它的导热性就越差:「腊雪是宝。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度雪花六出」的说法,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保温作用就弱了,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30°左右的坡地上。这很像穿著新棉袄特别暖和,密度高,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冻伤的单方、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雪蚀凹地可发育成冰斗,好像一条奇妙的地毯。所以。故每当一次大雪过后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能吸收大量音波。所以,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著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著的。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平地上雪蚀作用极慢。就会造成冻寒,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地面坡度的影响是、年冻融日数多的地方、夏温低的地方,属於永久冻土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冰冰劈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