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人物的底气12个人物

民国的底气
请选择您想要的商品信息
扫码下单,更多惊喜
*由于资质原因部分商商家无法支持,请以下单页为准。
开始时间: 00:49
结束时间: 00:44
保修:无保修
发票:有发票
基本信息书名:民国的底气原价:32.00元作者:落尘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日ISBN:8字数:页码:255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重量:正文语种:商品标识:asinB005QWH9ZG编辑推荐落尘编写的这本《民国的底气》记述了辜鸿铭、陈寅恪、钱玄同、傅斯年等人的学识才华、轶闻掌故和精神风骨,作品中充盈着清气、正气。故事精彩纷呈,人物可敬可佩。
这是一本介于学术和通俗读物之间的图书,或者说,它力图在两者之间打通壁垒,架起一座桥梁。通俗读物往往太缺乏根柢,学术书籍又常常艰深枯燥。既给人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又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深度拓展和启迪,这恐怕就是作者的写作企图。内容提要阅读民国,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段历史和文化,更是在回望和追念一种精神。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远承魏晋之后,以独立姿态演奏出的最后一个华彩乐章。
《民国的底气》以风骨为准绳,选取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吴宓、傅斯年等十二位或为人熟知、或为人所少闻的民国教授学者,采用参差忽见的笔法,融会贯通,以小见大,意欲从这十二位教授中投射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从一件件趣闻佚事入手,来探寻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力图描摹出那个剧烈动荡变革年代中,文化和人生辗转零落的吉光片羽。
《民国的底气》由落尘编写。目录序
言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王国维:一种文化的背影黄
侃:八部书外皆狗屁钱玄同:从不判卷子的教授梅贻琦:寡言君子陈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赵元任:多好玩儿的语言吴
宓:他生未卜此生休刘文典:两个半懂庄子的人金岳霖:半生情缘四月天叶公超:是真名士自风流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参考文献作者介绍落尘,70年代人,独立译著。目前专注于民国文化的研究与写作。致力于让美好的人物和思想流传。文摘“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提到辜鸿铭的时候,很多人会嗤之以狂儒守旧,但却忘记了他所处时代的惊涛骇浪,使他不得不以狂放偏执的姿态来做悲情而绝望的守护。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这使得辜鸿铭对于国家的软弱和不幸体会得更清楚,对人类的无知和愚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文明和人类命运所做的终极思考也更深远。在整个世界战火不断,人类互相残杀的大的时代背景下,辜鸿铭选择了不遗余力地发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为人类文明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太平洋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的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于此,积累了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布朗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葡萄牙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在语言上有着特别的天分。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辜鸿铭,将他收为义子。1867年,清同治六年,布朗夫妇计划返回英国,经过辜紫云的同意,把10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辜鸿铭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布朗先生独具慧眼,早就看出辜鸿铭天资不凡,犹如璞玉,加以琢磨,他日必可成材,因此对他的教育可以说是倾尽心血。他对辜鸿铭说:“你可知道,欧洲各国和美国都已变成了野兽。他们仗恃轮船、大炮、火车等现代设备,到处杀人放火,搜刮财物,疯狂掠夺别的国家。最悲惨的要数非洲的黑人,成千上万被抓走,贩往美洲,过着牲口一样的生活,沦为奴隶。美洲的印第安人,很快就被杀得差不多了,而你的祖国――中国,正被放到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操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孩子,如果我有你的天赋,我甘愿做一个学者,拯救人类。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
到了英国之后,辜鸿铭在布朗先生的教导下,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同时,布朗先生还亲自教授辜鸿铭数学,又请人教授他物理和化学。在完成这些学习之后,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学校校长,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卡莱尔对辜鸿铭说:“世界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是根本错误的……你是一位中国人,来自于古老的东方,要知道,人类的一线光明,就是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叹!据我所知,民主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实现……现在,是资本主义的时代,大腹便便的富豪控制着这个地球。看来,人们还是有药可救的,至少,世上的许多疾病已经被控制。美国人在林肯统治下,解放了黑奴,那里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一切都似乎向好的方面发展。人类进步的战役在不断胜利,偏见之墙上的缺口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无知必将分崩瓦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通过革命,一定会成功。令人忧虑的倒是,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代,一旦出现一个抛弃民主思想的领袖,再革命就难了!”
P2-4序言提起民国文人,总会想起另一个战乱纷仍的年代和那个时代里任真率性、砥砺风发的文人。三曹,建安七子,嵇康、阮籍、谢安,一个个名字,仿佛一串串风铃,在岁月的幽深杳邈处轻轻地摇响。还有《世说新语》里描写的那些人物和故事。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聪明而又擅长玄理,起初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的名流,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依旧挥锤打铁,旁若无人,很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T衣,诸君何为入我T中!”(刘伶常纵酒放达,有时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地待在屋子里。有人看到后就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房屋,把房屋当做衣裤,你们怎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伤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他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他想念起好友戴安道,当时戴远在剡县,王即刻乘小船连夜前往。经过一夜才到,至门前王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缘故,王说:“我本乘兴而来,现在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儒、释、道三者互渗互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中国人的思维重视的一贯是现实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强调礼制、伦理的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无论是苦还是乐,是安定还是离乱,它使中国人的生存总能落在实处。但是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又太过人文主义,它对人类社会之外的世界没有兴趣,甚至妨碍这种兴趣,这又使浸淫儒家文化太深的中国人的生存过分地胶着于现实,缺乏对于生命参透领悟后的通脱和自在。作为地道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幸而,我们有“朦胧的老子和光辉而又可爱的庄子的伟大反叛”。
历史仿佛一台大戏,一场大幕合上,另一场大幕拉开,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而深受老庄玄学影响的魏晋文人,无疑是在这个舞台上用的智慧演绎着孩童的率性和纯真,相对于中国儒教文化所教导的“温柔敦厚”,他们的喜怒哀乐总是更有血性,也更见真性情,仿佛孩童的哭笑嬉闹,打破了世界的严肃和沉闷。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文化史上这抹明亮清隽背后的底色竟是不断的战火和离乱,也许正应了赵翼的那句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辜鸿铭说,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而中国文化,即使在国家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也总能为我们培育出一些心怀苍生,进则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退则可著书立传或归隐田园,从容出入于儒、释、道三家的奇男子,以及温婉贤淑、才智超卓、有胆有识,平日里却又甘于默默隐于男性身后的好女子,也许只有他们,才堪称中华民族的。
嵇康临刑前,神色不变,索琴弹奏《广陵散》,曲终曰:“《广陵散》于今绝矣!”不过那一代人的风骨却并没有断绝,就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的飞流,或湍急,或潺缓,却总是形断而意不断,经唐、宋、明、清,至1 500年后的民国,终于再次汇滴成河,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鲁迅、陈寅恪、傅斯年……每个人身后都是斑斓丰富的人生和述说不尽的传奇。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碍于徐父和胡适的情面,只得答应。但在婚礼上,梁说:“徐志摩,你是一个有相当天才的人,父兄师友,对于你有无穷的期许,我要问你,两性情爱以外,还有你应该做的事情没有?……陆小曼,你既已和志摩做伴侣,如何积极地鼓舞他,做他应做的事业,我们对于你,有重大的期待和责备,你知道吗?以后可不能再分他的心,阻碍他的工作……”证婚词变成训词,在场宾客尽皆愕然。实则梁一片苦心,爱怜徐之才情,不愿见其“陷于没顶”,才予以二人棒喝。
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次最铭心刻骨。”
一次鲁迅去理发,理发师见他长袍布鞋,其貌不扬,便胡乱地给他理完,鲁迅毫不生气,随手从衣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塞在理发师手里,数也不数就走了。过了一段时间,鲁迅还是那身打扮又来到这里,那位理发师立即上去殷勤招呼,耐心细致地给他理好头发,鲁迅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他。理发师十分纳闷,问他为何上次理得不好多给钱,这次理得认真反而少给钱,鲁迅先生答道:“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国学大师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并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不同的性格和人生选择,不同的生活历程和学术渊源,交织出一段段趣闻逸事,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远承魏晋之后,以独立姿态演奏出的最后一个华彩乐章。
本书以风骨为准绳,选取十二位或为人熟知、或为人所少闻的民国教授学者,采用参差忽见的笔法,融会贯通,以小见大,意欲从这十二位教授中投射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从一件件趣闻逸事入手,来探寻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终极关怀,力图描摹出那个剧烈动荡变革年代中,文化和人生辗转零落的吉光片羽。
其中,刘文典和金岳霖因为前半生不失真实率性的名士风度,后半生虽有缺憾,但却代表了1949年后两种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所以依旧选入。
本对照表依据中国常用衣服尺码对照表为基础
如果您对尺码对照表有更好的建议,。
买家使用财付通购买“”标志的商品,在确认收货后14天内出现质量问题,与卖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先行赔付。
如实填写商品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并按照承诺为买家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
如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沟通无果并发起维权的情况下,平台将在7天内介入处理。
(1) 全部卖家都加入了诚信保证计划
(2) 全站商品都是诚保商品
(3) 质量有问题,平台可先行赔付给买家
维权过程中请注意:
(1) 买家赔付申请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赔付请求金额仅以买家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款、邮费(含退货回邮费用)为限;
(3) 提出“先行赔付”申请应在线上确认收货后的14天内。
诚信保证计划
下载拍拍App
更懂你的购物神器
下载拍拍小店App
一键开店当老板
关注拍拍服务号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等级:大学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3:03
查看: 414&
本帖最后由 小棋 于
13:13 编辑
广州民国师范史:仅剩一所女子师范,1948小学女校长压倒性优势
近日写了一个《》,里面涉及到民国师范教育问题,其中一个数字是1930年普查时候的,全省教师2.2万(其中受正规师范教育0.5万),远远落后于湖南,但又超过湖北和福建。以上是广东全省的数字,那么作为省城广州的师范教育是怎样状况呢?本文把整个民国时期的广州师范教育史展开来说一说。
序先抛出下面一张表——1948年下半年(或1949年上半年)广州小学校长一览表(来源:广州政协文史委,原内容只有学校、地址、班数、校长,而今天对应学校、校长简历为本人整理。)
今天对应地址班数校长校长简历市1小
朝天路小学朝天路<font color="#梁寒淡男,40来岁,高要人,国民党中宣部长之弟,49年赴港。现高要有梁寒淡纪念小学市2小
盘福路小学时在连新路莲花井<font color="#罗洁蕴女,45岁,南海人,中山大学教育学士,第一届国大代候补委员市3小
西湖路<font color="#郭谨仪 市4小
净慧路<font color="#刘少英 市5小
天官里<font color="#郑洁贞 市6小
教育路<font color="#张雪甫抗战时曾任儿童保育会六院一区主任市7小
惠爱西路<font color="#潘佩华 市8小
中华北周家巷<font color="#沈孝韶 市9小
惠爱东路<font color="#黄润兰女,省女师毕业,第一届女权大同盟发起人之一,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成员市10小
文德东路<font color="#郑耀娥女,抗战时曾任儿童保育会培德小学主任市11小
惠爱中路<font color="#陈琼巧 市12小
珠光东路<font color="#冯绣华女,韶关人,省女师毕业。丈夫华振中,曾任19路军第7旅旅长,国民党160师师长市13小
泰康路<font color="#林穗琼 市14小
洞神坊<font color="#覃坚女,广西人,省一中(即广雅)师范班毕业。中共地下党市15小
西华路12钟卓予男,1930届市立师范市16小
并入旧部前大新路12刘绮文女,广东大学(即改名前的中大)教育系毕业市17小
大德西路16黄秀芳 市18小
越秀南路<font color="#蒋仲笙有个蒋仲篪是1926省女师的。要么是同一人笔误,要么是姐妹(或兄妹、姐弟)关系市19小
天成路<font color="#朱慧灵 市20小
汇源南<font color="#伍天骥 市21小
麻行街小学麻行街6罗宗英 市22小
吉星里<font color="#张静娴 市23小
长寿西路<font color="#张紫文 市24小
东川路第一小学东川路<font color="#吕荫荃男,后来赴新加坡市25小
乐贤坊小学华贵路<font color="#黄用谘男,后赴香港市26小
十六甫<font color="#桂铭恭男,1923届市立师范市27小
同福中第一小学海幢寺<font color="#张融 市28小
冼基东<font color="#吴明韶女,高要人,曾在高要县立师范任教。物理学家吴大猷的堂姐市29小
耀华南路<font color="#郑秀霞 市30小
多宝路9张佩嫦 市31小
十六甫<font color="#苏安平 市32小
珠玑路<font color="#李瑞珍 市33小
从桂路<font color="#吴仲瑜 市34小
梯云路<font color="#关钟琦1935年市94小学校长名叫关钟奇(男),疑为同一人市35小
多宝路<font color="#吕超如 市36小
同福东路<font color="#刘宪珍 市37小
龙溪首约<font color="#罗德馨 市38小
蒙圣里<font color="#X润德 市39小
洪德四巷<font color="#黄淑正 市40小
西塱小学花地<font color="#刘碧筠男,南海人市41小
旧仓巷7余挺秀 市42小
海珠路<font color="#詹嘉约 市43小
东山右村<font color="#陈藻芬中山大学教育学毕业,后来在台湾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工作市44小
双井街小学双井街<font color="#陈崇隆 市45小
南华西路<font color="#许桂馨女,省女师毕业,1930年作为国家女排队员参加第9届远东运动会市46小
文德路小学府学西街<font color="#李秀梅女,省女师学生会主席,大革命时激进右派,不知是否毕业?(曾被训育主任许广平开除 )市47小
菜园北7张燕球 市48小
凤凰岗<font color="#陈梅仙 市49小
宝兴大街<font color="#张剑影 市50小
东风西路小学中华北路<font color="#杨敢平 市51小
维新路6高漾全 市52小
万福路<font color="#郝佩娴 市53小
西湖路<font color="#殷觉民 市54小
河南莲塘街<font color="#吴桂华 市55小
南关接官亨<font color="#许书徽男,广东童子军总辅导之一市56小
东皋大道<font color="#曾溥澄 市57小
水母湾<font color="#梁翠如 市58小
广中路<font color="#郑英慧 市59小
一德路<font color="#莫曼薇 市60小
宝华中约<font color="#黎素绯 市61小
多宝路<font color="#梁秀荷 市62小
越华路<font color="#张云珍 市63小
仓边路<font color="#张护玲 市64小
新河浦<font color="#陈咏祺女,曾在新会县立乡村师范任教市65小
沙面小学沙面<font color="#欧阳爱梅 市66小
龙津西<font color="#王淑端 市67小
鸿裕道<font color="#梁徕贞 市68小
龙津西<font color="#陈哲明 市69小
越秀南<font color="#董淑仪 市70小
清水濠第一小学清水濠<font color="#司徒勉吾 市71小
东皋大道6陆炜坤 市72小
同福中路<font color="#杨连聘 市73小
珠光东路<font color="#黄曼碧 市74小
恩宁路<font color="#李渐 市75小
沙河小学沙河<font color="#陆海波 市76小
敦和路<font color="#刘熊标 市77小
南华西路<font color="#何俭省 市78小
龙津东路<font color="#陈孟怡女,中山大学附属师范班市79小
冼村<font color="#章国贞 市80小
大南路<font color="#潘敬珍 市81小
三角市<font color="#龙凤仪 市82小
署前路<font color="#黄德明 市83小
中华北路<font color="#刘坚 市84小
至宝街<font color="#梁瀚薇 市85小
纸行街<font color="#陈彩石男,潮阳人,中国地下党市86小
杨仁中路<font color="#胡雪珍 市87小
师古巷<font color="#马穗英 市88小
净慧路<font color="#关崇娴 市89小
云桂村<font color="#冯真 市90小
三元里<font color="#林志坚 市91小
迎祥街<font color="#郭凤霞 市92小
恩洲乡<font color="#陈丽莲 市93小
逢庆中路<font color="#冯励方 市94小
东华东路<font color="#丘守真 市95小
同福西路<font color="#陆瑶媚 市96小
凤凰岗<font color="#胡素娴 市97小
大策小学芳村大策6伦佩珊女,南海人。其姐(妹)夫郑彦棻,去台后于1972年任总统府秘书长市98小
鳌洲大街<font color="#张丽珍
这张表值得关注的有两点:1、在城区内“麻雀学校”分布相当密集。从地址分布可见,甚至在同一条马路(例如龙津路、惠爱路之类的)就有3所或以上学校,况且这只是公立部分,还未算私立的。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当时普小教育已经到一定程度,但交通比较落后,学校辐射半径很小,小学阶段住宿不多,因此采用这样密的布点。
2、小学女校长的比例离奇地超高。尽管表中大半的人物已经不可考,但校长名单中疑似女性的名字超乎寻常的高比例。这要在1990代之后直至今天,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女校长的高比例与从业女教师的庞大基数大有关。不过若对照一下教育志、妇女志之类的一些说法,按解放初的教职员工组成结构,1948年暂时还找不到、或难以证实女教师有这么庞大的从业比例。很多数据表明,广州无论是在抗战前、还是1955年之后的几年,小学阶段仍是男教师居多或至少持平,校长就更是了。同时期的京津沪等大城市,也是男教师居多。只能说是在广州、在的十年左右、仅限市区内的公校,存在一个特殊阶段,存在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本文讨论内容并不围绕这个话题,只是先抛出一个有趣疑问。正文主要还是把民国师范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理一理,到最后会发现上面问题的答案。
你什么都知道哇
编辑了格式~
好详尽的分析!!
金币 + 90&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3:04
本帖最后由 mengtang 于
14:13 编辑
一、民国前期全省公立师范学校布局
晚清时期开始办新学,全国各省建起了省立师范学堂和一些地方师范学堂。民国成立后各省立师范学堂差不多都改名为“XX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湖北、浙江等系列“一师”,出了老毛、董必武、钱学森等等名人,当时考上各地的一师的牛人指数,超过现在的985。不过“广东一师”似乎没怎么听说过。
全省陆陆续续设置的师范序列如下:
1、国立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在文明路)
2、省立带数字(或曾用数字)广州省立第1女子师范学校(在吉祥路。不久也取消了数字,称为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韩山省立第2师范学校曲江省立第3师范学校肇庆省立第4师范学校高州省立第5师范学校琼台省立第6师范学校(这个命名比较晚了)
3、省立不带数字此外还有一些不带数字的师范学校:梅州女师、高州女师、雷州师范、钦州师范、老隆师范(龙川)、长沙师范(在开平长沙,不是湖南长沙),1929年后广州有了另一所省立学校江村师范(在现白云区江高镇)。
4、县立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县立师范学校,起步较早的有番禺、中山、台山、遂溪、海丰、阳江、兴宁、潮安等,略晚一些有中山、顺德、吴川等20多县。番禺师范在广州城内。
5、各层次学校解释说明唯一一所国立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属于高等教育系列(相当于今天师范大学或学院)。当时全国分为6大师范区,属6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类似解放初期的大区院校。6大高等师范演变或并入今天的北师大、南大、武大、中大、川大、东北大(另一说法是浙大),不过高等师范教育不再本文讨论范围。国立高师同样还设附属的师范学校(属于中等教育),规模也不小。接下来就是省立的6所数字师范,数序可以看到,广东只有省立第1女子师范,没有省立第1师范。当时全国各省数字序号无非三种情形:(1)男女师范各自排数序,例如湖南省立第1-8师范,湖南省立女子第1-3师范,既独立又规整。(2)男师范排数序,女师范直接用XX省立女子师范的名称,因数量少而不编码,例如湖北省立第1-4师范、湖北省立女子师范,也很分明。(3)男女师范编号混合排序,一般居于省城内的男子师范肯定用“第一”的编码,例如山西省立第1、2、4师范,山西省立第3、5女子师范等。属于混合编号,但“第一”授给女师的有广东、直隶、绥远,当中的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即1904开办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天津女师是女子师范教育的领头羊,所有学制、课程、招生等都是全国师范的模板,在河北省内编排个“第一”的号码也不出奇。
广州作为省城,没有开设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很大程度与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存在有关,能够吃着中央粮票,省政府可以先省一省。县立的师范学校一般对本县招生,不过广州不是一个独立行政单元,番禺、南海两个县城同时附郭广州城,番禺县立师范就在广州城内(不要以为在现在的番禺区,其实就是中山四路农讲所),也是广州市区生的重要去向。
二、年广州师范学校状况——起步初创为什么以1921年为这个阶段的界限呢?因为1921年广州在行政上建市,之前是省政府直管,省城内东西分属番禺、南海两县,责权利理不清。1921年有了市政厅、财政局、教育局,对很多项事业的发展都是里程碑式的。从全省布局可以看到,能让广州省城子弟享受到的教育福利有3所:国立高师附设师范学校、省立第1女子师范学校、番禺县立师范学校。南海县最初有个南海简易师范科馆,后来合到西华路的南海中学,再办的南海县立师范学校在佛山(对广州子弟没有什么用)。
1912年还办了省立第2女子师范,这所学校两年就关门了,前后在读学生101人。不过广州私校发展良好,那年代私立中学也允许办师范,带有师范班的中学有教忠、真光、坤维、洁芳、协和、公益、道根、国维、复礼等等。
总体来说,民国前十年广州教育交费投入最多的是年胡汉民主政时期和年陈炯明主政时期。其余年份由龙济光、桂系等主政,教育经费很少。
附表一、1921年广州中级师范学校毕业生概览表学校
地址1921毕业人数小计男女国立高师附校
小南门1441440省立女师
吉祥路1360136番禺师范
现农讲所393908所私立师范
543341(63%)202(37%)合计
862524(60.8%)338(39.2%)注:年前的难以估计,不能用该年放大作为这10年总数,因为民国初年有的学校未开办,有的招生人数甚少。这里可以看到,1921年毕业于8所私立师范生的543人,竟然占了63%!所以在《湖南师大学报》提到的按照全省公校数目的比拼,未必反映广州的真正实力,广州的私立学校包括私立师范都很发达。当然省内其他州府、县份,私立教育比较落后,主要还是靠政府官办。
三、年广州师范学校状况——万马奔腾为什么以1935年作为这个阶段的界限呢?因为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私人不能办师范学校,中学不能开师范班,所以如火如荼的师范班到1935年为止。
1、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办学12年,组建中山大学1924年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与另外两所院校合办国立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因广东高师以及附属的师范学校停止招生(原已入学的顺延至1928年毕业),使受过师范训练的中学师资来源断绝。
年,国立高师毕业总人数2400人(来源:广州市志),其附属师范学校(即中师、初师部分)毕业总人数应超过1300人(估算参考:人,人,假定每年平滑招生)。前期只招男生,后期有极少量女生。
2、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办学12年,组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21年广州建市伊始,马上创办广州市立师范学校,位置在北京路附近,首届招生为75人,之后稳步办学,势头良好。然而为了弥补失去广东高师的空缺,1933年省教育厅在建立省立勷勤大学的时候,增建师范学院。由于时间和资源的制约,结果就地取材,直接把市立师范学校升格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华南师大校史认这所学院为前身),属于高等教育,培养中学教师。一下子又导致公立初等师范学校的减少。
12年间市师共培养各类师范生955人(不含曾经招收的初中生)。男女比例不详,以1927年在学人数男生59.4%、女生40.6%,若其余年份也接近,那就大约男生567人、女生388人。
3、新办省立江村师范学校20年代末在何剑吴等人的倡导下,大力发展乡村师范教育(参考文章《》),1929年在北郊江村新办省立江村师范学校,以培养农村教师为主。由于毕业去向较为艰苦,一般也没有市区生报考,也不适合女生,实际上全招收农村男生,这是当时穷孩子的出路之一。不过属于省立学校,招生范围可能不止广州市,因为曾经有广州、惠阳等地区的师资培训在江村师范举行。广州方面的招生,“由市教育局会商番禺、南海、顺德县教育局”,显然是给各县存在一定名额分配。
4、番禺县立师范学校北迁龙归上一节已经提及到位于市区内的番禺师范,面向市区子弟招生。众所周知,大革命的时候老毛在番禺师范的场地办了农讲所,大革命结束后,国民政府把该校址改办高中(现在番禺区禺山中学)。而番禺县立师范于1932年迁往龙归,由于位置相对偏远,估计市区考生去的不多。
5、私立师范如火如荼私立师范学校没有具体数字,不过这期间,复礼、国维、道根、公益这些学校不知何时消失了。但是又新增省一中、省二中,培正、南武、金陵、努力、复旦等私校,都办过师范科。不过,私立师范或私立中学师范科的毕业生,貌似要进入公立小学任教颇有难度,如果毕业后投身教育行业,多数在私立小学或教会小学工作。
1933年市立师范撤销后,市教育局一时未能填补空缺,曾积极鼓励高中办师范。然而1935年,教育部颁布私人或私法人不得设办师范学校的规定,广州市区内的私立师范学校,改设为中学,高中所设的师范班停止招生,只协和女中仍准设立幼稚师范班,而且这次叫停和上次的国立高师、市师转办的顺延毕业不同,除1935当届外其余在读生都没有安排毕业、而是转入相应的高中,所以私立学校师范毕业生到此戛然而止。
附表二、年广州中级师范学校毕业生概览表学校
地址毕业年份人数计算依据小计男女国立高师附校
小南门1922-28980大多数少量每年约140人,7年持续稳定(停办后最后批至1928毕业)省立女师
小北、应元1922-35168001680平均每年约120人*14年市立师范
北京路年停,顺延36年)955567388总数来自广州市志。男女比例据个别年份比例猜测番禺师范一
农讲所1922-32约500大多数少量仅有1921年39人毕业的数据番禺师范二
龙归1933-38(抗战停)373不详不详番禺县志省立江村师范
江村1931-38(抗战停)约60060001932年在校202人、1936年在校300人,3年学制以上小计
50883020-2068+
私立师范、高中师范班
1922-35700044002600按每年500,男女比参考1921年。1933后政策开始收紧,招生大减。合计
120007400-4600+
四、年广州师范学校状况——独木难支1、省立女师辗转办学教育部取消私立师范之后,作为公校的省女师于1930年代中期得到巩固,接收了私立女子体育学校,改为图工体乐科。扩充校舍至应元路、莲塘路,成为广州大校之一。1935年增设幼师班,改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女子师范学校(以别于省立梅州女子师范学校等校名)。这一时期可以有底气地认为,广东女师已成为国内仅次于天津女师的女子师范“第二号”。
在抗战时省立江村师范、番禺县立师范等相继停办情况下,省立女师辗转于南海西樵山、韶关曲江、连州等多地办学,尽管粤北期间招生人数有减少,但始终未中断过办学。
2、日伪政权开设市立师范日军占领广州后,原来的高校、中学、中职等差不多都撤出广州,除了个别小学外,日伪政权几乎无所得,为了维持正常秩序也得办教育。
很多资料提到1940年日伪政权办了两所师范学校,一个版本是省立、市立各一所,一个版本是男女师范各一所,关于学校位置说法一个是惠爱路、一个是西华路。
经过几处推测、印证,似乎上面各说法都成立。我觉得实情是这样:日伪省教育厅办了省立女子师范、位于惠爱路;日伪市教育局办了市立师范、位于西华路,实际上就是延续原来省女师、市师的番号以招揽学生。
日伪市师使用的是原市立51小学(今天4中),学制3年,1942年有首届毕业生(人数不详),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被国民政府接收,有在读生约200多人。按推算已毕业的4届应该达到300人左右,不过这部分毕业生就算继续从教,在1945年之后、1949年之后都前景暗淡,政治屡受压制。广州市志有一段:“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学校,凡在汪伪市立中小学任过职的教员,必须参加短期训练班,清除奴化教育思想,并实行登记和鉴定,合格的才任用。”(当然,4年之后接管那批人被别人接管、登记、鉴定,这批已经登记和鉴定过一次的又继续重复一遍)
至于日伪省女师办学状况,几乎毫无资料,估计人数很少,徒有虚名。
附表三、年广州中级师范学校毕业生概览表学校
地址毕业年份人数计算依据小计男女省立女师
应元路、西樵、韶关、连州1936-45700070036-38年均约120人,39-45年均可能只有几十人日伪市师
西华路1942-453003000接收时在读200余人,已毕业4届日伪省女师
惠爱路1942-45不详0不详无资料合计
1000300700
五、年广州师范学校状况——落日长河1、国立侨民二师在粤北创办日军攻占南洋后,因大批难民、海外华侨青年流落内地,儿童失学严重,小学师资严重缺乏,1942年陈嘉庚创办几所侨民师范学校,其中侨民二师在乐昌,共三期招生440人(并非每年一期,1942首招,1943没招生,1944年头年尾各一期)。1945年迁入广州西村继续办学,1949年5月学校解散,此时有500多师范生转入其他学校学习。后来此地办市30中,现在成为陈嘉庚纪念中学。
2、省立勷勤师范学校创办1945年底开办,这所属于乡村师范,某种意义上实为省立江村师范学校的延续,校址位于今天人和镇蚌湖72中(原江村师范校址毁于战火),从某种意义上,江村师范——勷勤师范——郊区师范——白云师范是一脉相承的任务定位。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时有600多学生在读,全部并入市一师范学校。
3、国民政府复办市师1946年2月,国民政府在接收日伪市师等学校的基础上,复办市立师范学校,开学时有学生405人,其中一部分由日伪办的市师在校生转入。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学校后,对原有师生进行了政审、甄别,并于日组织统一考试(以政治类科目为主),全市大约有60%人员准予接纳入读,日伪市师估计这差不多这比例(他们比1945年前已毕业的4届要幸运)。国民党的市师办至1952年,然后以此为基础,合并协和、勷勤等学校,创办人民政府的市一师范学校。(市师的毕业同学录目前保存在协和中学档案室、校庆网站上有公开,通过与1948年小学校长名录的对照,只找到市15小钟卓予、市26小桂铭恭两人。)
4、番禺县立师范复办1946年秋在市桥复办,1949年才有首届毕业生40多人,人民政府接管时有在校师范生161人,准予顺延毕业。之后作为番禺师范学校,办学至2006年转为禺山高中。(注:这时候白云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等广阔地带仍属于番禺,这些地方孩子仍会跑到市桥报考番禺师范)
5、省立女师最后的时光抗战胜利后,省女师1946返回广州,大约于1951年停办。这所学校即使不算晚清、解放初这段办学,贯穿整个民国长达37年从未间断招生和正常毕业。虽因无任何资料反映总体人数,但根据若干节点年份的在校人数、毕业人数,推断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应该达到3000人以上,其中坚力量集中在这段时间毕业生,广州的小学教育基本上以这支队伍为主。在1952年广州一师组建的时候,包括原来市师、勷勤、协和女中(含幼师)三所学校,但省女师并不包括在内,可能是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不属于同一体系的缘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1952年省立女师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后完成历史使命而解散。该校最后一次使用的校址后来用作广州市专校舍,但省立女师和广州市专并无历史沿革关系。
附表四、年广州中级师范学校毕业生概览表学校
地址毕业年份人数计算依据小计男女侨民二师
西村1945-4980048032042-44年入学440人,45-47年入学正常毕业。男女比按6:4估算省立女师
登峰路1946-527000700收编日伪省女师包含在内。年均约120人,49-52可能有部分人离穗市师
西华路(现4中)1948-5150035015046年复办405人,49-51可能有部分人离穗,52年后转入一师顺延毕业的不计算。因收编日伪市师男校,男女比按7:3估算勷勤师范
蚌湖(现72中)1947-51600600-甚少49年在读达600人,52年后转入一师顺延毕业的不计算番禺师范
市桥1949-521509060男女比按6:4估算合计
27501520-1230+
六、各个时期小学状况及师资、校长结构(一)20年代初早在1918年10月广州开始筹设市政府机构,市区内公、私立小学校归市教育局管辖,当时的统计,省城内计有省立、南海县立、番禺县立小学32间,私立小学40多间,另有私塾一大批。1924年3月的私塾调查,市内有男塾636所,女塾129所,学童3万多人。学校教师只有一部分是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另一部分是经过训练已取得代用教员资格的人员,年广州市开始了7个师范讲习所用于对这类人员的上岗培训,相当一部分对象是转型新式学校的塾师。
校长方面,1923年成立“市立小学教职员联合会”,里面的公立学校校长名单有:苏开瑞、王严斧、黎绳孙、杨绍煌、苏炳林、史元济、李金爵、黄君相等,清一色是男性,具体学历、资历不大了解。
(二)30年代(抗战前)1、基本制度的完善1927年,广州市教育局颁布《小学校组织规程》,规定小学校设校长,正教员,专科教员、助教员。1929年的《广州市市立小学校教员任免暂行规程》,规定了小学校教师各类教员应具备的学历、任教资格,其中:正教员的资历,须高中师范科毕业,或高中毕业任教三年取得检定资格,或曾任助教员三年以上者;校长的资历,须高中师范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且均曾任正教员五年以上者。
一所学校教师规模和比例,校长1名,每班班主任1名(条例规定要有正教员资格,但其实很多达不到),平均每3个班设1名术科教员(图音体),专科教员(外文、史地、自然常识、生理卫生)视开设课程多少而定,助理教员1-2名,用于校长差遣或机动排课。1936年后,增设教务主任和事务员。以一所12个班的中心小学(2年高小+4年初小)为例,正常教师编制应有20多人;但如果同样是12个班的国民小学(只有4年初小),由于不需外文、史地、自然常识等科目,编制就可能不到20人。1943年迁到粤北的国民小学有个参考值,班数:老师数=2:3,那么12个班就配18人。
任命程序,规定公立小学校校长由市教育局委派;私立小学校校长由校董会推聘,经市教育局审核。公校教员由校长荐请市教育局加委;私校教员由校长聘请,由市教育局审核。教员非因失职或其他不宜任教的原因外,不得免职。教员离职,须经教育局批准。教师实行聘任制,由校长于开学前一两个月聘请,呈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备案,不合格的教育行政机关可令学校更聘。从这里可见,民国时期的教师入职,基本上由校长一人拍板(当时只有1名正校长,没有若干副校长组成的领导班子)。
学生毕业考试,高等小学毕业,由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举行毕业会考。以1933年为例,举行毕业会考,由市教育局同一出题,考试科目为党义、国语、英文、算术、史、地、常识共7 科,集中考试,统一评卷。乐、工、图、体等科由各校自行考试。由于高小毕业的门槛增高,中心小学校长对师资聘用也不敢掉以轻心;国民小学之初小毕业不需统考,聘用的灵活性较大。
2、小学校状况大约年的统计,广州市区内共有市立小学95所(编号从市立1小-市立95小),学生总数达4.4万人;另有市立劳工小学2所,农村小学2所,水上学校1所,私立小学有71所,学生总数为8700人;市师附小、中大附小,女师附小等公校附小未计入。得益于这一段如火如荼的师范生培养,这时候的小学教师学历和任职条件已经大大提高。
校长方面,有一份的99所市立小学校长名单,人员学历、资历大多难以考证。性别方面,已知为女性的有11小李淑英(岭南大学外语)、18小黄琼馨(高州人,学历不详)、市40小史懂济(高等师范法科)、市46小李秀梅(省女师)、市46小黄润兰(省女师)、劳工1小余浣香(学历不详),其余按名字有可能为女性的有刘紫瑛(24)、何侣雪(29)、程焕琼(30)、黄秀珍(42)、沈兰芳(45)、陈慕蕴(59)、梁惠娟(74)、陈洁娴(79)、郑洁贞(80)、梁碧霞(85)、陈咏霓(劳工2小),以上17人,占总数17.2%。当然凭名字并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多算或遗漏。
3、异地参考数据始终找不到广州的学历和性别结构数据。拿异地数据作为参考,广州的结构应该出入不大。其中1933年杭州数据较全面,市立小学教师991人,男教师630人占63.6%,其中有师范学历的534人占男教师的84.8%,女教师361人占26.4%,其中有师范学历346人占95.8%,可见社会对女教师进入该行业的学历资格更为严厉。
其他城市只有性别结构、无学历结构:1930年上海小学女教师占31.7%,女校长比例不详;1933年天津私立小学142所,女教师近30%,女校长22个,占15.4%;30年代初北京有公立小学50多所,女校长5个,不足10%。
(四)40年代(民国结束前)抗战胜利后,接收沦陷时期的日伪市立小学61间,接管私立小学69间,同时增设市立小学20多间,至1948年,市立小学增至编号是市立第1-98小(与抗战前的市立第1-95小丝毫没有沿革对应关系),私立小学112所,私塾已经很少,在读学生4.7万人。具体公校序列、校长名录见序言部分表格,不再重复贴。这一时期的师资结构不详。
从毕业学校来源来看大致由以下部分组成:(1)抗战期间辗转于粤北、粤西等地小学教师回城继续。战时省府设于韶关,一大批行政机构、大中小学也在韶关,战后回城这是最受信任的一批人员,接受日伪后学校重新大洗牌,校长、主任等骨干多从这里选拔。(2)抗战前的老教师留任。这部分比例不会很大,因为抗战时一次大洗牌,战事一来学校解散或往外地疏散,很多教师投笔从戎,或不愿为日伪服务而转行谋生,之后不一定重返教坛。重返教坛的部分也要重新积累资历。(3)接收日伪小学校的教员留任。这里占一定比例,前面说到接收61间,即使教员要登记和鉴定,但估计多数能留任。不过这批人员背负历史包袱,难以上位。(4)外地引入,由于抗战时很多小学在外地办学,自然也引入当地一些师资充实力量,但人数甚少。(5)抗战胜利后的新毕业师范生补充新鲜血液,包括省女师、侨民二、复办的市师、勷勤、番禺等学校,这部分人资历较浅,任教不超过3年。这种师资组成结构,大致猜测校长位置相当多被这段时间的省女师毕业生占据。
后记民国后期的几所师范学校,侨民二师早在1949年5月就被国民党政府以中共分子活跃而解散。1950年 11 月统计,省市属3所师范学校(女师、勷勤、市师,不含番禺师范)合计有普通师范生1169 人、初级师范生 197 人。
1953 年,以协和女中、勷勤师范、市立师范合并成立广州第一师范学校(俗称的“广州一师”),学生 2074人(含包括幼儿师范 186人),其中男生1169人占56.4%,女生 905人占 43.6 %(不含幼师则719人占34.7)。省立女师则被停办。番禺师范仍继续开办,从年,河南街区、禺东、禺北等地区陆续划归广州城区,番禺与广州市区的纠缠不清的关系彻底厘清,番禺成为独立一个县,番禺师范只招番禺县考生,演变为今天禺山中学。
广州曾经成立过的师范学校还有二师、三师、广州外语学校(在沙河顶,不是现在的南沙),但规模较少,影响不大。广州周边地带组成的大郊区,办起了郊区师范学校,主要承担了郊区小学师资的培养,郊区师范和番禺师范一样,只有极个别毕业生能进入市区的学校任教的。
从50年中期开始,广州一师毕业生陆续走上岗位,成为广州市区初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到60年代初,广州小学校长基本上由广州一师的毕业生垄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金币 + 50&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30 小时
金币:4387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3:41
MT,你确定你真的是数学系而不是历史系毕业?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4:02
huangbaiqiu 发表于
MT,你确定你真的是数学系而不是历史系毕业?
就算搞历史,你看看原文有多少数字表格?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49 小时
金币:5001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4:12
我的天,只怕MT学的是教育大学历史系数学专业呢!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0 小时
元宝:7478
金币:25234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4:26
男的去打仗了?还是做指导员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4:35
eon赵 发表于
男的去打仗了?还是做指导员
其实国共内战时期,广东属于后方省份,参加国共两边军队的青年都不多。
直到解放初期,小学男教师比例也不算少,从民国直到60年代,公校教师还属于平均工资算可以的一个职业。
估计踢足球去了吧?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30 小时
金币:4387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7:37
mengtang 发表于
就算搞历史,你看看原文有多少数字表格?
这个数字表格,初中的数学知识而已。
最近与中学同学闲聊,学了三个学期的数分,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买菜时算钱...还未算实变泛函这天书。你不会用得上吧?早知学文秘,写报告还有点作用。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em id="authorposton15-3-25 18:50
huangbaiqiu 发表于
这个数字表格,初中的数学知识而已。
最近与中学同学闲聊,学了三个学期的数分,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买 ...
不是说数学问题要多高深,而是专业熏陶很影响人的思考角度。读历史的和都数学的,证明一个教育问题可能切入点就不同。
比如要说明民国前期广东教育很差(例如不及湖南湖北)。
那么读历史的,一般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费奇缺等为论证点,然后列出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粤桂战争、陈炯明叛乱......等等一系列战火。一看,果然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办好教育。(不过同样搞历史的会想想,湖南的战火不比广东少,湖北倒是风平浪静。按这种定性分析,或许认为只是不如湖北、不输湖南吧。)
读数学的,那就直接翻出可比较的数据了,例如湖南有5万教师、10多所省立师范、1921年教育经费22万;广东1.5万教师、不到10省立师范、1921年师范学校经费不到10万,那就直接认服结论了。不过再看湖北,只有几千教师、4所师范、经费更少。按这种定量分析,是反过来:不如湖南、不输湖北。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9 小时
金币:2492
<em id="authorposton15-3-26 09:36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15 小时
金币:47228
<em id="authorposton15-3-27 15:36
也有可能MT读的是数学系数学史专业教育研究方向。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84 小时
金币:37059
<em id="authorposton15-3-27 19:32
michaellau 发表于
也有可能MT读的是数学系数学史专业教育研究方向。
国家计量学院教育系历史学专业
祝大家元旦快乐,12年事事顺心!帖子数量≥50,主题数≥5,金币大于1000申请即可免费领取!
扫一扫,轻松关注!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