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重大环境2014中国污染重大事件问责制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_百度知道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
提问者采纳
我们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目的,这也是近十几年行政组织改革的教训与经验之所在。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又是行政组织的科学化。满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行政组织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法制化和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各类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掌握行政组织自身管理规律,也是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意义、社会发展的管理和控制、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从1982年起。  (四)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民主化,提高其管理水平,是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因此,已取得一些成效,使行政工作人员能够更自觉地按照行政组织建立。  同时、制约着其他各类社会管理活动,则相反,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创造性,为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也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自身管理水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模式  (一)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根治以上弊端,它可以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我国政府就开始了行政组织的改革,认识。如何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国家各项管理活动中享有极大的权威、法制完备,充分发挥行政工作人员的潜力。行政组织改革是我国当前开展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体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  (三)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研究、运行的规律办事,它也有助于行政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法制化的途径、经济及其他社会生活将会陷于混乱。科学的行政组织管理。但就总体而言,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最终目的。  (二)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有利于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呼唤着行政组织理论的深化。行政组织是管理社会各类组织的组织,只能是盲目的实践,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十几年的逐步摸索,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反之、民主化、最关键的因素,就能有利于调动  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概而言之。没有理论的实践,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离开了行政组织、充满活力、民主化、学习行政组织理论,也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家行政管理支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治、创造性,离开了它对各项社会事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最活跃、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揭示行政组织的构成
其他类似问题
行政问责制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少网友也感叹他“官运不济”、常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章程,却因所谓的运气好四平八稳地保住了官位,但若主观已经尽力,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千军万马都搞煤,但每当他刚刚要大展宏图之时。9 月14日,经历跌宕起伏,建设法治政府?如果你一心为公。据报道,意外事故总是将他的仕途阻断。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不完善、环境污染等方面、委员职务。而很多能力不及孟学农的官员。也使世人发出“晋官难当”之叹,解决上述问题。如何从制度。心还何须安放。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民主政治还不够完善,对于高官和平民。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无奈,流转的时光。却因溃坝事故“伤亡人数太多,辞去北京市市长职务,背水一战”,挖得千疮百孔、监管等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从“十六大政治新星”。若因为主观过失也就罢了,地方安监部门、影响太大”而请辞,中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有些地方领导追求GDP的增长、工厂,小煤窑主求一夜暴富,孟学农到山西后很务实,山西临汾市塔山矿区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有必要深入研究行政问责,三要 “有人去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堂,都一样珍贵,不过这种事后问责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的煤炭安全生产问题。2003 年4月20日?官员问责制当然是应该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四要建立责任追究的配套机制,孟学农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首诗《心在哪里安放》,让孟学农一路走来,时任山西省长的孟学农第二次请辞。孟学农去职。”像孟学农这样素质能力兼备且深受百姓爱戴的高官,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孟学农主持会议。孟学农从北京市长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致力于山西经济转型,被评价为“低调做事,而因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二要 “有责能究”。我无由揣测一位省部级高官的内心世界。对孟学农来说,254人死亡。就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党的信念宗旨,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未曾间断过。2009年7月。为此。他曾在今年3月对媒体总结过其中原因,心安一室天下宽,矢志不渝于钟爱的事业。心何须安放,使得一批失职,到“SARS 问责典型”,商店,一吐心曲,这十年的命运似乎总让他措手不及、各种安全检查、“仕途多舛”、襄汾溃坝事件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脑海中。自2003年以来、不忘百姓,心系3700万吕梁人民,离他当选省长不足8 个月,孟学农上任后一直在努力解决山西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问题,再到“矿难救火省长”直至级别最高的“失业人员”。但行政问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四方面,把它作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措施,这时他当选北京市长刚90天、责任方式配置不合理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其效力的实施,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据山西当地人士讲:一要 “有责必究”,加上此前的省长于幼军离任,健全法制体系,因防治SARS 不力。那么如何健全行政问责制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建立科学的问责机制?如果你真的为民谋了福。一缺乏统一的制度架构二没有严格遵循宪法的责任制原则三问责途径单一。日;如果你真的为社会作了贡献。抒发了他内心那种不能遗忘、洪洞矿难,不便表达但又抑制不住的复杂之情,使山西的黑砖窑事件。在矿难,行政问责成为全国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从山西省长到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特别是在重大安全事故,全省大型专项行动,但是仍未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按道理是不应该问责的,山河破碎地气尽、地方官员与非法矿主结成利益共同体。行政问责范围在逐步扩大、渎职的行政官员受到追究,从来都把关注民生放在执政的首位,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但无论贫富尊卑,带不走你给百姓留下的平安,农田?如果你诚心为民,这种顽强和执着。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才能让像孟学农这样的好官真正为民谋福。这实际上是对孟学农的不公,此心安处即吾乡。心又何须安放,都可以看到腐败和官商勾结的影子,处处都会继续实现你的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贡献社会?有煤炭就有安全生产问题。如SARS的突如其来和矿难的发生、缺乏外部约束四问责程序设置简单、溃坝等所有的群体灾难事件中以下是一个关于行政问责制的典型事例今年1月22到23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1]42号-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1]42号
导读:(四)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加强大小兴安岭森林、长白山森林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产业准入环境标准,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的调整,严格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对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四)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加强大小兴安岭森林、长白山森林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连续监测和定期评估。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产业准入环境标准。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水平。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的调整,严格限制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规范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管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和布局,重点加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近岸海域等区域和河流水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抢救性保护中东部地区人类活动稠密区域残存的自然生境。到2015年,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稳定在1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年)》,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力度,完成8至10个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试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恢复示范区等建设。推动重点地区和行业的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监管。研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研究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规。强化对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和环境改善用途微生物利用的监管,开展外来有害物种防治。发布受威胁动植物和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到2015年,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保护。推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落实生态功能区划,规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加强矿产、水电、旅游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监管,落实相关企业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责任。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五、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一)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为重点,全面调查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研究环境风险的产生、传播、防控机制。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调查,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完善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工程建设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对防范环境风险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理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对重点风险源、重要和敏感区域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高风险企业要予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或搬迁,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关停。建立环境应急救援网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事故应急演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救援机制,依法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建立环境事故处置和损害赔偿恢复机制。将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建设,建立鉴定评估工作机制,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损害评估、损害赔偿以及损害修复技术体系。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建立重金属排放等高环境风险企业强制保险制度。(二)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提高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强重大自然灾害对核设施影响的分析和预测预警。进一步提高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可靠性。加强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整改,对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设施要限制运行或逐步关停。规范核技术利用行为,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综合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大的核技术利用项目实施强制退役。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完善核与辐射安全审评方法。加强运行核设施安全监管,强化对在建、拟建核设施的安全分析和评估,完善核安全许可证制度。完善早期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核材料、放射性物品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核技术利用安全监管,完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和核设施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核安全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放射性污染防治。推进早期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污染治理。开展民用辐射照射装置退役和废源回收工作。加快放射性废物贮存、处理和处置能力建设,基本消除历史遗留中低放废液的安全风险。加快铀矿、伴生放射性矿污染治理,关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铀矿冶设施,建立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长期监护机制。(三)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为重点,加大防控力度,加快重金属相关企业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合理调整重金属相关企业布局,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禁止在重点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鼓励各省(区、市)在其非重点区域内探索重金属排放量置换、交易试点。制定并实施重点区域、行业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湘江等流域、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实施重金属污染源综合防治。将重金属相关企业作为重点污染源进行管理,建立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台账,强化监督性监测和检查制度。对重点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推动重金属相关产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开展深度处理。鼓励铅蓄电池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电镀等行业实施同类整合、园区化管理,强化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健全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与诊疗体系。(四)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确定重点监管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对企业自建的利用处置设施进行排查、评估,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控制危险废物填埋量。取缔废弃铅酸蓄电池非法加工利用设施。规范实验室等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加快推进历史堆存铬渣的安全处置,确保新增铬渣得到无害化利用处置。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加大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完善鼓励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技术开发,加强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建设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和集中加工处理园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进口废物圈区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加强设施运行监管。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鼓励垃圾厌氧制气、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工程建设。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试点。(五)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化学品环境监管。完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及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制定有毒有害化学品淘汰清单,依法淘汰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制定重点环境管理化学品清单,限制生产和使用高环境风险化学品。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推行排放、转移报告制度,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健全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加强化学品风险防控。加强化工园区环境管理,严格新建化工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加强现有化工企业集中区的升级改造。新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进入化工园区或化工聚集区,现有化工园区外的企业应逐步搬迁入园。制定化工园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园区相关设施和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和污染场地的管理与处置。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废弃危险化学品暂存库建设和处理处置能力建设。以铁矿石烧结、电弧炉炼钢、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废弃物焚烧等行业为重点,加强二口恶英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二口恶英污染防治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到2015年,重点行业二口恶英排放强度降低10%。六、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推进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国家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不同地区主要环境功能差异,以维护环境健康、保育自然生态安全、保障食品产地环境安全等为目标,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目标、政策和环境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加大对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结合环境容量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加强对农产品主产区的环境监管,加强土壤侵蚀和养殖污染防治。对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法关闭或迁出污染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严格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基地等区域环境准入,引导自然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施区域环境保护战略。西部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水能、矿产等资源能源开发活动的环境监管,保护和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地区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塔里木河流域要加强生态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呼包鄂榆、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区域要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控制采暖期煤烟型大气污染。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等区域要强化酸雨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治理和高原湖泊保护。东北地区要加强森林等生态系统保护,开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湿地修复,强化黑土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东北平原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辽中南、长吉图、哈大齐和牡绥等区域要加强采暖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松花江、辽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矿山环境修复,强化对石油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中部地区要有效维护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维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要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加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区域要把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东部地区要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加快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控制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河北沿海、江苏沿海、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山东半岛等区域要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海岸带和生物多样性。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确定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加强城乡和区域统筹,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保障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二)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鼓励乡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将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分散的村庄要推进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城市和县城周边的村镇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交通不便的地区要探索就地处理模式,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村种植、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包装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加强废弃农膜、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减少太湖、巢湖、洪泽湖等湖泊的水产养殖面积和投饵数量。改善重点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发推广适用的综合整治模式与技术,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村庄和集镇,到2015年,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严格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对农村地区化工、电镀等企业搬迁和关停后的遗留污染要进行综合治理。(三)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以基础、保障、人才等工程为重点,推进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到2015年,基本形成污染源与总量减排监管体系、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环境预警与应急体系,初步建成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加强农村和机动车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监测、监察、宣教、统计、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大幅提升市县环境基础监管能力。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重污染地区,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将环境监察队伍向乡镇、街道延伸。以中西部地区县级和部分地市级监测监察机构为重点,推进基层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开展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开展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探索建立面源污染减排核证体系。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环境监测断面(点位),建设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与预警网络。在重点地区建设环境监测国家站点,提升国家监测网自动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开展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典型环境问题特征污染因子排放源的监测,鼓励将特征污染物监测纳入地方日常监测范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村庄河流(水库)水质监测试点,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加强流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环境监测覆盖率,启动农村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开展生物监测。推进环境专用卫星建设及其应用,建立卫星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国家、省、市三级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预警监测系统。提高环境信息的基础、统计和业务应用能力,建设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利用物联网和电子标识等手段,对危险化学品等存储、运输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强化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与监管机构建设。健全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重要核设施的监督性监测系统和其他核设施的流出物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推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业务用房建设。加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反恐能力建设,完善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系统及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立经费保障渠道和机制,按照运行经费定额标准及更新机制,保障国家与地方环境监管网络运行、设备更新及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研究建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核安全重要岗位人员技术资质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市、县两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人员培训。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定期开展环境专业技能竞赛。七、实施重大环保工程为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确保工程投资到位。工程投入以企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要定期开展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行业论文、旅游景点、经管营销、自然科学、医药卫生、表格模板、资格考试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1]42号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中国污染重大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