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电脑可以用来干什么么

数字编码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数字编码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7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王子龙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数字编码之身份证》教学案例
上传: 胡素珍 &&&&更新时间: 20:37:15
《数字编码之身份证》教学案例 铅山县河口镇第四中心小学& 胡素珍 & 教材分析 《数字编码》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字编码之身份证》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数字编码之邮政编码》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身份证号码的组成规律,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探索,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编排特点,知道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数字进行编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学会运用数字科学合理地编码。 教学难点 理解编码的组成及数字反映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课: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数字组合110, 120,表示的含义吗? (评: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创设了生活与数学的纽带。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学习&数字与编码&的必要性,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有位潘姓富翁在家中请6位潘姓客人吃饭,中途6位客人都曾出去过,吃完饭后,发现守门人被打晕,传世之宝被盗。守门人醒来后向警察提供破案线索:嫌疑人,男,20岁,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 (1)师: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6位客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探究。 潘& 敏&& 252061 潘& 强&& 26043X 潘& 明&& 122332 潘顺志&& 101371 潘& 丰&& 251213 潘& 伟&& 176768 师:你认为谁是嫌疑人?为什么?你知道身份证号码中哪些数字表示出生年份吗?潘敏、潘明、潘丰为什么被排除? 生:因为他们不是20岁。 (2)师:老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请你们根据这些信息继续探究。 身份证号码第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
身份证号码第3、4位表示所在的城市代码 &
身份证号码第5、6位表示所在的县(区)代码 &
& 师:从以上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身份证号码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3、4位表示市, 5、6位表示县(区)。 生:我发现身份证号码前6位数是362324表示该人为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 课件出示: 潘& 强&& 26043X 潘顺志&& 101371 潘& 伟&& 176768 师:从前6位数字看可以排除谁? 生:潘顺志不是江西人可以排除。 小结:身份证号码的前六位数字叫行政区划代码也称地址码。其中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3、4位表示市, 5、6位表示县(区)。 (3)课件出示潘强和潘伟的身份证 潘强&&& 26043X 潘伟&&& 176768 提问:到底谁是嫌疑人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倒数第二位看出来的,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如果是单数就表示男性,如果是双数就表示女性。潘伟是女性,可以排除。 (评:根据学生好奇的思维特征,让学生参与破案的实践活动既有趣又能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探究了编码的含义,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提问:通过学习,关于身份证号码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身份证号码1、2位表示省, 3、4位表示市, 5、6位表示县, 7-10位表示出生年份,倒数第二位可以区分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最后一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师:身份证号码一共由18位数字组成, 1-6位是地址码, 7-14位是出生日期码, 15-17位是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第18位是校验码,如果生成的是0-9就用0-9对应的数字,遇到10时就用字母X代替。因为希腊字母X代表10。 3、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这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师:仔细观察,日出生,1月干嘛要写01呢?&0&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如果不写&0&,那就可能会搞不清楚是1月26日,还是12月6日的。 生:少写一个数字,就不规范,不是十八位数字了。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7-14位出生日期码统一用八位,依次是年份四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 (评:让学生明白这样编排既可以确保身份证编号的位数规范,又不会造成歧义。) 4、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身份证?你想对持身份证的朋友提点什么建议? (评:身份证应用广泛,让学生感受到身份证的的重要性,丰富了大家的知识面,同时强调对身份证应该妥善保管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1、填空。我国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 )码,第7-14位为(&&&&&&&&& )码,第15-17位为(&&&&&&& )码,第18位为(&&&&&&&& )码,倒数第二位可以(&&&& ),单数表示(&&&&& ),双数表示(&&&&&&& )。 2、小明是个小糊涂,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记不清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帮他吗?课件出示: 小糊涂的难题 这是小糊涂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人的身份证号码,请你观察、分析下面分别是谁的身份证号码,并说明理由。 122415&&&&& 253320 11253X&&&&& 132723 3、我县张波仔夫妇在县医院生了三胞胎女孩,运用今天学的知识,你能给三胞胎姐妹每人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评:通过设计三胞胎姐妹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迎接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的进步很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我没有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小组合作,探索编码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一开始先由学生非常熟悉的数字组合110、120、等表示的含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提供警察破案情境,第一次让学生根据出生年份探究,排除不是20岁的人;第二次根据提供的地址码信息,排除不是江西省的人;第三次根据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可以区分性别,确定嫌疑人。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想,推理,验证,归纳等,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克服学习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3、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由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身份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注重知识的应用。这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如学了身份证编码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课前&小糊涂&收集的四个身份证号码分别是谁的,让学生尝试给三胞胎姐妹编身份证号码等,加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不足之处:在根据提供的地址码寻找相关信息时给学生的探究交流时间比较少,就给学生揭秘了。&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往往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才能有效的达到学习效果。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2)探究小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先用垫木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挂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适量的砂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力,相应地测出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其中一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2所示.图中A、B、C、D、E、F、G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这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为方便对比,两个同学画图时横、纵轴坐标的标度都是一样的,各自得到了a~F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的____是不同的.-乐乐题库
&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知识点 & “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习题详情
17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8%
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DE&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2)探究小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先用垫木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挂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适量的砂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力,相应地测出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其中一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2所示.图中A、B、C、D、E、F、G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这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0.587&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为方便对比,两个同学画图时横、纵轴坐标的标度都是一样的,各自得到了a~F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是不同的.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具体操作,知道需要测量数据即可正确解答;(2)利用逐差法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3)-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解:(1)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小,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故ABC错误.D、E正确;故选:DE.(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x=at2得:a=xDG-xAD(3T)2=(32.68-13.70)×10-2m-13.70×10-2m9×(0.1s)2=0.587m/s2:(3)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乙>a甲,根据F=ma可得a=Fm,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即m乙<m甲.故两人的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DE,(2)0.587,(3)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
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与“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相似的题目:
(1)如图1为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图中C为弹性铁片,它位于B球的左面并夹紧.A球,开始时两球均静止,当小锤D下摆时打击铁片C使B球做平抛运动,同时使A自由下落.对该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及应得出的结论是(不考虑空气阻力):&&&&A.两球在空中运动时,两者高度始终相同B.两球必定同时落地C.实验表明,平抛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D.实验表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时的实验装嚣(图2)和得到的数据表格.保持滑块质量M不变时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的质量m/kg&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两光电门的距离s/m&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5×10-3&4.9×10-2&0.09&0.15&0.50&a1=&&&&×10-2&10×10-3&9.8×10-2&0.12&0.21&0.50&a2=&&&&×10-2&15×10-3&14.7×10-2&0.14&0.25&0.50&a3=&&&&×10-2&①请完成上面表格内的“加速度的计算值”的填空(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②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的a-F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a-F图象③由a-F图象得出的结论为:&&&&.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填写相应序号)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的图象.(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4&5&F/N&0.49&0.98&1.47&1.96&2.45&t/(ms)&40.4&28.6&23.3&20.2&18.1&t2/(ms)2&1632.2&818.0&542.9&408.0&327.6&υ2&6.1&12.2&18.4&24.5&30.6&(1)为便于分析Fm-mg=mυ22l,得υ2=√83gl与l的关系,应作出d-l=12gt22,x=υ2t2的关系图象,请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图线&&&&(2)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由上述实验结论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0开始时讲模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试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者“直流电流2.5mA”),再将&&&&(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2如(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盆新调节木板倾斜度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硅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于)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2中甲、乙两条直线o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m乙&μ甲&&&&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盆新调节木板倾斜度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硅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于)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2中甲、乙两条直线o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m乙&μ甲&&&&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运动.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N,小车的质量为0.2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O-C&O-D&O-E&O-F&W/J&0.0432&0.0572&0.0734&0.0915&&&&&&△Ek/J&0.0430&0.0570&0.0734&0.0907&&&&&&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kg(g取9.8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2)探究小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先用垫木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挂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适量的砂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力,相应地测出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其中一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2所示.图中A、B、C、D、E、F、G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这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为方便对比,两个同学画图时横、纵轴坐标的标度都是一样的,各自得到了a~F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的____是不同的.”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以下实验器材中的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测力计 D.毫米刻度尺E.低压交流电源(2)探究小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先用垫木把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挂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适量的砂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力,相应地测出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其中一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2所示.图中A、B、C、D、E、F、G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这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为方便对比,两个同学画图时横、纵轴坐标的标度都是一样的,各自得到了a~F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的____是不同的.”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柳露是用来干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