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新一代富婆玄机图— 猜一水产

带刺泥鳅卖出天价 背后有玄机|新闻播报|中国水产网|中国水产官网——中国水产电子商务第一门户网站
带刺泥鳅卖出天价 背后有玄机
11:32:31来源:CCTV泥鳅相信大家都见过,但是带刺的泥鳅不知道您是否见过。近日,记者就来到了四川省内江市,在这里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带刺的天价泥鳅。到底这泥鳅与普通的有何不同之处呢?下面跟随记者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这里是四川省内江市,日,记者来到这里,调查一种能卖到400、500百元一斤的花泥鳅!记者:你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泥鳅是多少钱一斤呀?商贩:20多元.记者:20多元一斤,有没有几百元一斤的泥鳅呀?商贩:几百元?哪里来的。记者:没有呀?商贩:没有。市民:几百。啥子几百,黄金能有几百?商贩:哪里来的。记者:就是内江的。商贩:不知道,那是老总市场老总,采访他。张总:可以说整个内江市上50元一斤的泥鳅都没有。而在一家酒店里,记者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说法,这里的经理告诉记者,这种花泥鳅,有,他们店里就卖过!酒店经理雷英:580。记者:580?经理雷英:对记者:580一斤泥鳅呀?经理雷英:对呀。这位经理还告诉记者,这个季节,出在多的钱也吃不到这种花泥鳅!酒店经理雷英:我就是说这一句话。就是说有人要想吃,上万都没有了。记者:就现在?酒店经理雷英:对。当地有没有这种高价花泥鳅呢?记者又走访了另一家水产市场,这位卖泥鳅的商贩告诉记者,这个季节,要想见到花泥鳅,只能去找一个叫王亮的人!商贩:王亮,王总他们在养殖。记者:还有其他人能养吗?商贩:没有,只有他一家在养。他就是王亮,见记者来采访,他马上给记者捕捞了一网花泥鳅,他告诉记者花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捕捞要特别小心。记者:必须把泥清掉?王亮:对,把泥清掉,水才清凉,然后花泥鳅才不会被水浑呛死。而且捕捞花泥鳅的时候,要把这个大的鱼拿开,否则它在里面乱穿,会把花泥鳅挤死!他很小,没什么力气。你看,这下面全部是花泥鳅。记者:哦这是花泥鳅。王亮:对,多好的花泥鳅呀你看。这种泥鳅全身长满了这样的花纹,也称作花泥鳅,目前市场上都是野生的,像王亮这样,能够人工繁育花泥鳅的,整个内江市几乎没有!记者:就这一斤300、400元。王亮:现在600了。记者:现在六百元一斤?王亮:六百元一斤都不一定买得到。花泥鳅生长在长江中上游,只有5月到8月才能捕捞到,因为稀有所以价格很高,目前,王亮虽然能够人工繁育,但仍处于实验阶段,王亮告诉记者,其实在他的养殖场里,大量养殖的是一种更加特别的泥鳅,这种泥鳅,同样养殖4个月,个头是普通泥鳅的三四倍,而这种大泥鳅,王亮说给多少钱,也不卖。记者:哇带着钱来了。赵立:对,带着钱来我是交定金的,跟他们说500元一斤,或者800元一斤,他不卖呀,就是不卖。陈粮全:就是不卖吗,我们来了两次了说买,他说给500元一斤,我不卖给你。记者:500元一斤他都不卖给你?养殖户:对。王亮告诉记者,他要用这种大泥鳅做一件大事,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明年他的泥鳅销售前景将不可限量!王亮:这个泥鳅苗也不卖,种也不卖,准备明年大干一场的。这种被王亮当成宝贝一样的泥鳅到底是一种什么泥鳅,而王亮要用这种泥鳅做一件什么大事呢?记者:现在怎么这么荒凉?王亮:我们搬了新公司去了嘛。这里是位于王亮老家的一个废弃的泥鳅养殖场,这也是王亮6年来第一次回到这里,看着到处长满的野草,和布满灰尘的家具,王亮落泪了。王亮:难受……2007年9月的一天,这里发生了,一件让王亮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事,他被迫离开这里,而这一走就是6年。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过了6年,王亮还是无法释怀呢?2001年,王亮老家水口寺村很多人都靠着养泥鳅致富,他也不例外,刚开始大家都是去野外抓泥鳅回来自己养,但没过多久王亮就发现这样养殖存在一个问题!王亮:发现野生苗确实不能养,也养不成功,因为它伤亡大,死亡率大。野生泥鳅难养,王亮萌发了一下想法,他想自己繁育泥鳅苗来养,而就是这个想法,差点把王亮逼上了绝路!从2001年到2006年,5年时间,王亮一心扑在泥鳅的育苗上,他甚至把家都搬进了养殖场,积蓄花光,王亮就四处借钱,5年下来光借款就高达30多万。王军:朋友借,向银行贷款,甚至有些是高利贷。5年不挣钱,还赔了30多万,在很多人看来,王亮就是个死脑筋!王军:你要是借钱,你怎么还呀这个东西又没有挣到钱。贾茂良:王亮这个人那简直是亏惨了,真的是死脑筋还搞。外人不理解,王亮自己心里明白,他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王亮:你不可能停,以前没有挺下来,现在更不能停放弃打工,我要挣那么钱还账,怎么还呀。30多万的外债逼着王亮不得不坚持下去,但希望在哪里呢?2006年10月的一天,王亮的养殖场来了一个叫艾通的年轻人!王亮:背上一个小挎包,穿上一个运动鞋一看就是个小孩子似的。而此时,还在为育苗忙得焦头烂额王亮还不知道,他的命运由于艾通的出现,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当时,艾通,刚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听说了王亮5年都繁育不出泥鳅苗的事,对于王亮的遭遇很同情。艾通:第一次见他,从我内心出发来感觉,他就是一个土农民,他的养殖场地很差,很简陋,要什么没什么。艾通观察了一下王亮的养殖场,随后,他向王亮夸下海口说三五天,就能解决育苗不成功的难题,此话一出,吓了王亮一跳!艾通:三五天不超过一个星期我就能把这个给你做好。王亮:我说这样半个月,三天太短了,你能把它做好,我就敢马上录用你,还直接和你分股份。王亮的承诺,让艾通干劲更足,第二天,艾通带到王亮来到了一个养鸭子的池塘边,说要下去捞一样东西!记者采访时,艾通带着记者又来到了当初的鸭子塘,他告诉记者,有了这样东西,育苗就不是问题,这鸭子塘里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呢?记者:这一锨呢,这一锨好不好。艾通:还可以。记者:这一锨还可以呀?艾通:但不是最好的。泥巴,就是当时艾通要捞的东西,折腾了半天,就是为了捞这些黑糊糊的泥巴,艾通的做法让王亮哭笑不得!王亮:他做的事,我也不理解,我也不懂。你搞那个泥土干吗?你家没有泥土吗?哪知艾通不仅要挖泥巴,他还告诉王亮,这挖泥巴也要讲究个技巧。记者:你在个铲,还有技巧。艾通:对,有用的只有面上的,10公分左右,就只这层有用,这层就没用了,这层就没多少用了。挖个泥巴还有这么多讲究,这艾通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泥巴拉回来之后,被倒进了这样一个水泥池里,艾通告诉王亮,三天后即见分晓!3天后,艾通让王亮把这些泥巴泡过的水撒到了泥鳅塘里,奇迹出现了,这次的泥鳅苗居然不再死亡,成活率还高达50%以上,这些泥巴里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艾通:对水花来说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没有它,水花的成活率永远都提不起来,这个就是轮虫。在显微镜下,记者看见到了,艾通所说的这种轮虫!记者:那是轮虫,这是轮虫。新生的泥鳅苗又称为水花,由于太小不能吃饲料,只能吃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轮虫,而这种轮虫在养鹅养鸭子的水塘里容易生存,艾通这才去挖鸭子塘的泥巴,回来培育。其实用轮虫来喂泥鳅苗,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王亮并不知道。艾通:他自己也没有文化,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都不懂,都是听别人说这个行,他就这样做,结果不行,听那个说那个行,他也做,结果还是不行。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王亮育苗成功的第二年,内江市发生了十几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王亮的养殖场一夜之间被冲垮了!刚刚燃起来的期望瞬间化为了泡影,伤心的王亮更是远走他乡,此后6年再也没有回来过!田家镇,离王亮的老家大约60公里,2008年,王亮争取到了无息贷款了50万,把养殖场搬到了这里,这一年,王亮的泥鳅苗长势很好,但却遇见了另一个危机!王亮:当时市场价野生的20元一斤,我们的苗种,10元钱一斤我们的成本都不止这个价,然后叫大家来养,养好以后我们再扩大我们的影响,没想到没有一家来。为了打开市场,王亮挨家挨户上门去推销自己的泥鳅苗,并按照当时市场价格的一半卖,但就是这么底的价格,村民们还是不买账!蒋茂良:我们心里面这样想他的技术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我们这边拿来养怎么样知不知道所以说当时10元钱给我们,我们都不敢养。王良:养都赚不到钱,谁养呀。记者:你觉得不赚钱?王良:是呀,就不赚钱肯定就没人养呀。大家不信任王亮,所以都不敢养他的苗,王亮觉得这都是自己没有知名度的原因!王亮:没有名气呀,说不服人家!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呢?王亮想了很久,他决定去做一件行业内至今没有人干成的事!他认为只要这件事做成了,自己很快就能出名!这里是四川省内江市碑木镇,每年的夏天,雨水最多的时候,当地渔民都会到赶到这里,来捕捞一种非常稀有的泥鳅!王亮:下大雨的时候,这里到这个地方全部都是瀑布,水很大,水冲起来,这样翻转下来,这一片都是瀑布,渔民就从这下面用网捕。袁德春:都是人到处都是人。记者:都是人是吧?袁德春:就是夏天的时候花泥鳅一般是夏天有,到了洪期,人多的很,大热天都在这边。渔民们争先恐后的来捕捞的,就是花泥鳅,每年的5月到8月份,花泥鳅就会逆流而上,聚集在这里,因为捕捞期,只有短短的4个月,导致这种泥鳅的价格非常昂贵!宋奇:400以上。记者:300、400以上。宋奇:哦300、400以后都是。记者:这个贵有人买吗?宋奇:有人。颜财有:高级酒店,那些卖出来上千元。由于价格昂贵,很多人都希望能够人工繁殖花泥鳅,但一直没人成功,而王亮要做的,就是这件没人做成的事。王亮:即使没有量,我也要把它养出来,养出来以后我就有名气我有了名气我就不担心我不能发大财。2008年6月,王亮花了8万元钱从当地渔民手中买了200斤花泥鳅进行人工培育他用沙土、鹅卵石、瓷砖,给花泥鳅打造一个仿野生环境!一个夏天,王亮的花泥鳅都长得很好,王亮非常的兴奋,他仿佛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但好景不长,一到冬天,王亮发现,花泥鳅忽然大量死亡,而且每个死亡的泥鳅身上还都有一个洞!王亮:死的有洞,要死不活的也有洞,没有死的还是有洞,感觉都是那个洞是最大祸首。泥鳅身上怎么会有洞呢?水塘经过了严格的处理,不可能是其他生物咬的,王亮百思不得其解。2008年底的一天,王亮发现了这种泥鳅身上的一个秘密,就是这个秘密让王亮终于搞清了泥鳅离奇死亡的真正原因!王亮说:它这个刺呀你看这个刺就是它的防身器,你看扎手。花泥鳅腮的两侧有两个锋利的倒刺,平时看不出来,但如果这种泥鳅感觉到危险,他就会自动张开倒刺保护自己!王亮:我马上把他抓住,你看又出来了看见了吗对一抓住它就出来了。记者:这刺很硬吗?王亮:扎手呀,它和那个针一样。冬天天冷,花泥鳅喜欢扎堆,这就导致了泥鳅间的相互扎伤,从而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为了防止泥鳅扎堆,造成死亡,王亮给泥鳅设计了一个新家!他把水池四周和底部都贴上瓷砖,水池中放上砖头,砖头上再盖上地砖!这个新家是如何防治泥鳅相互扎堆的呢?王亮:如果是这样它有个缝隙,它就会挤压如果把它放平。这个它就没有缝隙了它就不会挤压了所以他就不会挤压伤身体。由于砖头和瓷砖之间没有缝隙,就不会像以前鹅卵石那样留下死角,造成泥鳅的相互扎堆,而泥鳅死亡的问题也就随即解决了!2009年底,王亮人工繁育出了花泥鳅,消息一经传出立马震撼到了行业内外,花泥鳅给王亮带了巨大的名气,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泥鳅苗的生意,到2012年,王亮的泥鳅种苗年销售额就达到了600多万元。王亮正在捕捞的这种泥鳅,是一种特别大泥鳅。这种泥鳅是台湾的一个新品种,与野生泥鳅相比,同样生长4个月,这种泥鳅要比野生的泥鳅大上3、4倍!2013年4月,王亮第一次见到这种泥鳅就被震撼到了!王亮:这么长,两个手捧,都捧不到,这么大我想这是泥鳅吗?王亮意识到这个新品种,是一个大商机,他当机立断,除了留下50亩水塘培育花泥鳅外,其余200多亩的水塘全部换养成这种大泥鳅!不仅如此,王亮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一旦成功,王亮说他的泥鳅销售前景将不可限量!记者:这泥鳅几个月长这么大?王亮:四个月。记者:四个月是吧?王亮:对。今天就是这个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步!王亮一口气捕捞了5000斤泥鳅,尽管现场来了很多养殖户,有的人甚至带着现金来想买这种大泥鳅,但王亮说啥都不卖。王亮:多少钱绝对不卖,明年大干一场嘛,你卖了明年怎么办。有钱都不赚,王亮这是咋想的呢?这事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2013年9月的一天,就在这种大泥鳅即将养成的时候,王亮去了趟连云港,他要去那里找一个人王亮:他是我养泥鳅的第一个师傅。记者:你最后一次见你师傅是什么时候?王亮:8年前。记者:8年都没见过了?王亮:对。8年没联系,王亮为什么现在急于寻找到这个人呢?这和王亮的财富计划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叫张家敏,就是王亮要找的人,当王亮找到他的时候,张家敏,自己都非常惊讶!张家敏:很惊讶。记者:为什么?张家敏:因为多少年了没有联系了。王亮:他不认得我了,他感觉很惊奇,你是我说我是四川那个王,他抠抠脑袋,王一下子叫出我的名字,王亮。在王亮看来,张家敏就是他实现年销售额翻三番的关键所在!连云港的泥鳅养殖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有名!而张家敏又是当地泥鳅行业响当当的人物,每年从他手里就有上万斤的泥鳅发往国内外!而这正是王亮所看重的!王亮:他们连云港养殖面积有5、6万亩,而且量也非常大,在我们国内谁都知道,我们这个200亩的基地把它养好以后,作为种鱼,然后再拿这个种鱼到我师傅那里去,一下子大力发展,那个时候,那个量数量质量全部都起来。王亮就是想借助张家敏的影响力,迅速把这种大泥鳅推广开!而张家明对王亮养殖的大泥鳅也非常认可!两人一拍即合!张家敏:他把他的技术带到连云港来,我们利用连云港的养殖面积的优势,我们进行合作把这个育苗争取在连云港做大做强!今天,首批运往连云港的5000斤种泥鳅出发了,这批泥鳅承载了王亮的所有梦想!王亮告诉记者,有了张家敏的加盟,他对未来更加有信心了!标签:联系中国水产网频道编辑电话:E-mail:QQ:加入群讨论:
┃&相关阅读
┃&焦点排行
┃&产品专题
┃&水产生活
  连日来,天津市红旗、韩家墅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内,津郊养殖的鲜虾上市量进入高...
┃&新闻播报
|||||||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协办: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会单位 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单位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
法律顾问:邬丁 举报邮箱:市场及广告合作:
传真:(C) 2010 中国水产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352号把活鱼冰冻后的财富玄机
查看: 1186|
评论: 0|来自: cctv
摘要: 他就是李军,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领着几位员工给一些鱼做体检。李军告诉记者,他的这些鱼很难抓,必须几个人一起动手。
  他就是李军,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领着几位员工给一些鱼做体检。李军告诉记者,他的这些鱼很难抓,必须几个人一起动手。    李军:我们现在是第一个看一下它的身上有没有寄生虫。还有我们根据耳标做了记号,每年看一下性腺发育情况。现在我们要给它做一个穿刺,检查一下性腺发育到第几期了。    像这样的体检,李军每年都进行一次。他们抓的这条鱼,学名叫达氏鳇,有一百多斤重,是李军养殖的七种鲟鳇鱼中的一种。    李军:看看它的性成熟的情况,成熟度。    记者常昆:怎么样它这个?    员工:现在看不出来,必须要放在显微镜下看。    记者常昆:显微镜下看?    李军:对,看一下卵巢组织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这种穿刺只是一种常规的体检方法,伤口很快就会愈合,不会对鲟鱼造成伤害。像这样养殖七年以上的大鱼,李军有一万多条。养殖这些鱼一年要花费接近一千万元,每年投入这么多钱,李军却告诉记者,他的这些大鱼只养不卖。    李军的一些做法总是出人意料。他是在2002年开始养殖鲟鱼的,而2002年时,四川省鲟鱼的市场价格从1998年以前的平均每斤两百多元钱下降到了每斤十多元钱。因为价格低迷,很多鲟鱼养殖户都转行了,可李军却在这时养起了鲟鱼。    四川省鲟鱼经销商易建:用我们四川话说是,你个瓜娃子(傻瓜、笨蛋),这个笨蛋还在养这个鱼,我们都没有养,他自己还在养。(鲟鱼)有一个养殖成本在里面,你卖八块钱一斤的时候,卖十块钱一斤的时候,不是赚钱,你是亏啊。    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当时市场的开拓也只有这么大一个消费市场,所以说由于产量过高,价值就快速回落。相当于在成本以下,很多养殖户出现了亏损。  
  李军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商机。为了这个商机,他已经付出了十一年。    四川省鲟鱼经销商易建:现在回过头来一看,说老实话,他这一步还是走对了。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焦峰:他不仅自己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其他我们彭州的几家公司和四川省其它县的鲟鱼产业发展。    十一年的时间,李军等待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商机呢?    1991年,23岁的李军大学毕业,进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工作。然而到了1996年,工作和生活顺风顺水的李军却突然辞职了。李军向家人和朋友借来18万元钱,在四川省彭州市的这个地方租下了一个养殖场,养殖大口鲶鱼。    李军:交通和信息,在1996年的时候还很差。外面大量的需求,内地是不知道的,我们所里也不知道的。我在海南跑了之后在全国各地跑,就了解了这个信息。    记者常昆:了解了什么信息?    李军:大口鲶鱼的需求量,就是外面有很多人想养这个东西,需求量很大。我想有这么大的需求量,为什么我不做呢?    1996年时,大口鲶鱼还是一个新的品种,国内很多地方对大口鲶鱼和大口鲶鱼鱼苗的需求量很大。五年时间,李军成了彭州市最大的大口鲶鱼养殖户,积累了四百多万元的财富。然而到了2002年6月,李军做出了让大家更加不可思议的决定,他居然转行养起了鲟鱼。    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李军他从这个搞大口鲢来说,已经掌握了很多技术。那么放着一个成熟的市场,去转向的(养鲟鱼)话,我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别人都不赚钱,他去养鲟鱼能赚钱吗。    2002年时,鲟鱼的市场价格已经从1998年以前的每斤两百多元钱,下降到了每斤十多元钱。不少鲟鱼养殖户都转行了。  
  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从90年代中期的商品鱼,一斤两百多元,一百多元,降到几十元钱,甚至是十几元钱一斤。    四川省鲟鱼经销商易建:卖一斤要亏几块钱,你说一年要卖几百万斤要亏多少钱?养这个鱼啊,到时候要把老婆赔上啊。    在同行眼里,此时养鲟鱼会赔个精光,可李军为什么非要养呢?    原来,2002年春节时,李军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养殖鲟鱼的书。书中的描写让李军十分激动。    李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生长速度特别快。大鱼当时很稀少,如果说几年能养到几十斤的大鱼的话,这也了不得了当时。    随后,李军开始到水产市场上进行调查,还找一些水产专家了解国外的鲟鱼信息。他发现,当时国际市场上鲟鱼鱼子酱的价格居然达到了每公斤一万元人民币。    李军:在国外,你看大了之后有鱼子酱,有烟熏的鱼肉,这在国外已经是流行很多年了。当时(国内)开发还不太好,很多人不太认识,不太知道,不太懂。  
  像这样的一条母达氏鳇养殖十二三年,能产出十五公斤以上的鱼子,而把这些鱼子加工成鱼子酱,市场价格在15万元以上。但是因为养殖时间长,风险高,国内市场上卖的大多是只养了一两年的鲟鱼,很少有人做鲟鱼鱼子酱生意。    2002年,李军在彭州市建了新的养殖场和孵化场,并在青川县白龙湖水库建了一个养殖基地。连续低迷两年的鲟鱼市场价格,已经让很多养殖户转行了。李军相信,随着鲟鱼产量的降低,2003年,鲟鱼的市场价格必然能够回升。果然,2003年当李军养殖的第一批商品鲟鱼上市时,市场价格回升到了每斤二十多元钱。李军计划一边养殖商品鲟鱼赚钱,一边用赚来的钱开发鲟鱼鱼子酱。可是面对经常波动的商品鲟鱼市场,李军的计划能够实现吗?    2005年初,为了扩大销路,李军开始寻找外地市场。他首先到四川周边的甘肃省、陕西省寻找合作伙伴。在西安,李军找到了两位合作伙伴——万由红和黄永乐,他们俩是西安水产市场的经销商。按照合同,李军要给他们供应活鲟鱼,第一笔订单,俩人订购了一千斤的活鲟鱼。然而2005年6月,当万由红和黄永乐从西安机场拉回鲟鱼后,却气不打一出来。    黄永乐:我们从机场接回来到市场,然后打开包装,一看那鱼全是冻的。我想这个李总怎么能这样呢?我们订的是活鱼,怎么给我们发死鱼呢?    万由红:当时就像这样半死不活的,我这一看我说这都是啥呀,要死一样的。    万由红和黄永乐都是经销能力很强的水产经销商,如果能够跟他们达成长期的合作,那每年至少能够销售十几万斤的商品鲟鱼。签合同时,万由红和黄永乐明确提出要活鲟鱼,李军也答应了,可李军发来的,都是这种冰冻的鲟鱼。面对万由红和黄永乐的疑问,李军却不以为然。    李军:给他发这个,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之后才给他发的,这个里面是有一定的玄机的。    那么李军为什么不发活的鲟鱼?他说的玄机,到底又是什么呢?    原来,2005年5月,就在李军要给他们发活鱼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交通难题。这条是成都通往西安的高速公路,当时还没有修好。    李军:当时成都到西安的高速公路还没有通。从成都到西安的时间非常长,汽车运不过去,只能空运。    记者常昆:绕不行吗?    李军:绕不过去,这一路过去都没有高速,当时不像现在,那个时候从成都到西安大概要可能二十多个小时。  
  路不好走,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鲟鱼承受不住,只能空运。可是空运又出现了新问题。    李军:空运的时候,要想鱼活下来,必须要带水。运一斤鱼要两斤水,万由红跟我订一千斤鱼,我就得再加上两千斤水一块运过去,按当时的空运费算起来,这个价格太高了,根本运不过去。空运的话成本太高,李军根本就赚不到钱。可是如果不尽快解决活鱼的运输问题,李军不仅将失去万由红和黄永乐的生意,而且他的鲟鱼,也没法卖出四川。李军尝试了几种办法,都没有用。商品鲟鱼的销量上不去,李军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发鲟鱼鱼子酱,那么一切的计划都将泡汤。就在李军十分着急的时候,一位朋友的一句话,让李军眼前一亮。    李军:当时听朋友说,在国外有做鲟鱼,让它迅速降温之后让它休克。休克之后能存活很长的时间。我当时是觉得眼前一亮,因为我正是为鲟鱼的运输困扰呢。    如果朋友说的这个办法可行,不就解决了鲟鱼的运输难题吗?听到这个消息,李军开始反复实验。几次失败后,李军掌握了冰冻活鲟鱼的最佳温度。  
  李军:用低温刺激鱼,让它休克,基础代谢很小。很小的情况下我们再把它装运,就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把水放的很少,完了把大量的冰块加进去。原来大概在十七八度,急剧降下去,七八度左右,在这个温度的时候鱼就休克掉了。休克了之后我们再把鱼拿起来,装在泡沫箱里面,再放上冰,再冲上氧气,保持它的温度,保持它的湿度,保持它的一定的有氧,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盖上盖,全密封了以后就马上送机场。    先使鲟鱼急剧降温到7度以下,最终让水温保持在二三度左右。鲟鱼就会出现半休克的状态。此时把鱼装箱,只需要放上两三块这样的冰块、再打上氧气,就可以送到机场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鲟鱼在15到18个小时内存活,更是降低了百分之六十的运输费用。当时,李军就这样把鲟鱼运到了西安。因此当万由红和黄永乐拿到鲟鱼时,看见的都是冰冻的鲟鱼。    李军:当时发到之后,他给我打电话,说李总怎么你给我发死鱼呢?我要的是活鱼。他以为我是把死鱼发给他了。我告诉他,我说你别着急,这个没问题,是活的。    黄永乐:李总就告诉我,这是他们新的打包方法。然后这个鱼不是死的,是处于冬眠状态,让我把这个鱼倒出来,把冰拿掉,冲一下水,放在鱼缸里面,十几二十分钟就活了。    万由红:结果我们这样一弄,把水一沥,把鱼洗干净,然后倒在缸里,鱼慢慢、慢慢,半个小时之后全部缓过来了。    四川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鱼是变温动物,温度越低,他的代谢水平就越低,甚至处于半休克状态。如果弄过去,温度逐渐调高了以后,它会复苏过来,恢复正常,对于鱼来说,没有一点影响。    这个方法解决了活鲟鱼远途运输问题。到2005年,李军卖鲟鱼苗和商品鲟鱼的销售额超过了三百万元。李军把赚来的钱投入养殖大鱼,继续他的鱼子酱发展计划。可他没有想到,一个危机正悄然逼近。    2010年春节前,商品鲟鱼市场火爆。批发市场上每斤鲟鱼卖到三十多元钱,这比平时多出了十多元钱。李军把自己能够上市的商品鲟鱼全部卖掉了。可除夕一过,李军就后悔了。    万由红:当时春节的时候,我们四十件不够卖,一天卖1600斤,两家是3200斤,最高峰一天卖到8400斤两家。结果鱼供不应求供不上去,我们自己停了有半个月时间。  
  彭州市某酒店经理蔡玲:整个市场,不管是大的小的,都不怎么买得到。而且春节过后基本上两三个月都卖不到。这边我们还是没办法,只有从菜单上把这个菜取下来。    当时几乎所有鲟鱼养殖户都在年前把鱼卖光了。除夕刚过,市场上的鲟鱼就断货了。不少酒店都把鲟鱼从菜谱中拿下,这可把李军急坏了。    李军:如果说是一时挣到钱了,会让将来亏本的话,我觉得应该让它可持续地发展。挣,不要挣太多,也不能亏本,让它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让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可持续的利润。    酒店从菜谱中拿下一道菜容易,让他们加上一道菜可就难了。市场波动,李军就不能获得持续的资金,那他的鱼子酱计划就要泡汤。李军想打造一个稳定的市场。    这里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石桥水产批发市场。2010年6月,李军来到这里,找一个叫杨承毅的人。    李军:我考察了一下,他在这个里面做鲟鱼,他当时做的是规模最大的,他的渠道也比较好,分销能力比较强。人也很年轻,很有事业心,口碑也不错,在整个市场上,所以我就开始计划找他谈。  
  他就是杨承毅,当时李军来找他谈合作的事情,可是杨承毅并不买账。    杨承毅:李军挎个包过来找我,他说他的鲟鱼的品质如何如何的好。我的当时就想,我现在合作的伙伴挺好,也能保证我的货,我就没怎么信他。    杨承毅他们家已经在这个市场上经营了很多年。因为信誉好,早已是这个市场上最大的水产经销商。如果能跟杨承毅合作,就等于是跟他手中的几十家水产经营户合作。当时,杨承毅已经在卖鲟鱼,李军找了他很多次,得到的答复都是拒绝。    李军:我的这个理念,基本上他是赞同。但是怀疑我们能不能做得到。    为了让杨承毅跟自己合作,李军用了两招,这两招让杨承毅在两个月之后就主动找李军要求合作,每年为李军销售五十多万斤的商品鲟鱼。    李军:他现在有鱼卖着的,我怎么能够打动他,让他认识到我们有一个实力跟他做,那么我们就想到两个办法。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两招呢?当时,李军再次找到杨承毅,这回他没有提合作的事,而是请杨承毅帮一个忙。    杨承毅:当时他过来一脸愁容,就说我把鱼放你这存一存,存一存可以吧?我想多个朋友,就多条路,就让他存了。    李军告诉杨承毅,自己的养殖场离成都市区比较远,每次给散客送鱼都很麻烦。想租杨承毅的一个鱼缸,用来缓存鲟鱼。杨承毅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这个鱼缸就是当时杨承毅租给李军的,可李军把鲟鱼拉过来几天之后,杨承毅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杨承毅: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就是陌生客户越来越多,本市场也有,外地的也有。    一个多月,到杨承毅店里拿李军鱼的人非常多,销量远比杨承毅自己卖的鲟鱼好。可杨承毅看到这些,却不为所动。    杨承毅:我心理面想,这是不是李军使得招啊?把鱼放我这又取回去。用这一招的话我们都用烂了。    正如杨承毅所料到的,这是李军的第一招。见杨承毅没有任何反应,李军也没提这件事,而是往他这里送了一批新鱼。可当这一批鱼送来之后,杨承毅坐不住了。  
  杨承毅:这次运来的鱼,很多天都没有拿走。我就打电话催他,我说李总,把你的鱼拿走,因为按照我们平时卖鱼的经验,过三天以后,这个鱼容易翻肚,到时候死了不好说,    按照杨承毅的经验,鲟鱼三天不卖掉,就会死亡,死了的鲟鱼是不值钱的。杨承毅给李军打电话,让他派人来拉鱼。    李军:隔了两三天他就给我打电话了。李总啊,怎么你的鱼没人来拿啊?没有人要会死掉的。我说没事,你先放着吧,它要死了之后,回头我把它拉走就行了。    十天过去了,李军还是没有让人来拉鱼。    李军:我在他的当口看过,他的这个鱼的品种,一般说大概放两三天,三四天就不行了,但我们这个品种可以长时间存放,我相信这点对他来说很重要,我们想他一定会看中这个的。  
  原来这就是李军的第二招,李军一共有七个品种的鲟鳇鱼,这次送到杨承毅店里的都是西伯利亚鲟,这种鲟鱼与其它品种的鲟鱼相比,生长速度慢,但是适应性强。李军就是要用这一点打动杨承毅。    杨承毅:在我这存了十天以后,还活蹦乱跳。我们平时拉来的鱼,三天以后,四天以后,就翻肚了,这个经营风险就很大。我就想他这个鱼能养十天,我这个经营风险就变小了,我就心里面打鼓,我就找他合作。    李军与杨承毅商议,稳定成都的鲟鱼市场,不随大行情的波动而改变鲟鱼价格,按计划的数量去销售。现在,杨承毅每年为李军销售五十多万斤的商品鲟鱼。到2012年,李军的鲟鱼苗和商品鲟鱼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三千万元。    2012年年底,李军第一批两个品种的鲟鱼鱼子酱也终于生产出来了,李军注册了商标并办理了产品出口手续,打算2013下半年正式上市。目前,国内市场上达氏鳇鱼子酱的价格达到每公斤一万五千元左右,而西伯利亚鲟鱼子酱的价格也达到了每公斤八千元钱。    
刚表态过的朋友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水产频道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水产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水产频道联系。联系方式:020-。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Top10
一月新闻点击排行Top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条龙玄机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