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院终身教授评审

王振义与交大学子面对面 痛斥医生拿红包怪相[图]-王振义 交大―上海频道-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王振义与交大学子面对面 痛斥医生拿红包怪相[图]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 选稿:孙晓菲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月19日报道:“振兴中华,义满天下”。今天下午,“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学校懿德楼的会场被冒雪赶来听讲的师生挤得水泄不通,座位坐满了,近百名学生站着听完了2个多小时的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教授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王振义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场与昔日校友、老校长、终身教授的对话非常愉快,在王振义的精彩演讲中,在场的学生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和欢笑声。    王振义说,学医前觉得以后做医生地位高、收入好,但后来却渐渐明白做医生是最能反映仁爱的职业。他告诉同学们,有位病人寻找了他30年,就为了感谢他救了自己孩子的命;还有个病人给他写信,说自己86岁了,是王医生给了他14年的生命……“我在行医中更觉得医生的崇高”,王振义这样对学生们说。    面对台下正在刻苦学医的孩子们,王振义语重心长地说,我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的工作是神圣的、爱的体现。现在做医生收入低,我们应该理性地去提意见,改善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收红包。“医生收红包是社会的怪相,在西方国家这是没有的。在我宣誓入职的时候,我说为穷人看病我分文不取,那些拿红包的医生根本就忘记了他宣誓时说的话!”说到这里,台下立即响起了掌声。    在交流中,已经87岁的王振义始终站在台中央,他鼓励青年学生好好学习,遇到困难的、记不住的地方,就“反复记,结合实际去记”;他说,知识的累积要坚持,他还鼓励学生一边为病人看病,一边看书本,“不要怕丑,怕难为情,就是要结合实际,不懂的地方就回去看书。”    “看到白血病病人实在是太痛苦了!”就是因为这样,王振义教授通过苦心研究成为了“癌肿诱导分化第一人”,在国际上首创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年间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上海频道推荐阅读我院举行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金正均教育基金颁奖仪式校友会11-06-15浏览(1563)我院举行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金正均教育基金颁奖仪式&&&《金正均教育基金》是医学院已故著名药理学教授金正均老师的家属及海外学生共同捐资在我院设立的。其宗旨是为了纪念金正均教授为人、为学、为师的高尚品德,弘扬其博学笃志、淡泊求真、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鼓励在校师生继承金教授的优良品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经过三年的申报、评审和颁奖工作,金正均教育基金已经成为我院一项极富影响力的奖励基金。日下午,在科教楼209会议室隆重而简朴地举行了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金正均教育基金”颁奖仪式。&&&医学院章雄副院长、捐赠方金正均教授的儿子金泽光先生、以及金教授海外学生代表许东升先生应邀出席了此次颁奖仪式,与会人员包括本届和历届金正均教育基金获奖者、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分院、学工部校友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药理教研室和基础医学院师生代表。此次颁奖仪式由院办主任、校友会秘书长闻大翔主持。&&&会上首先由闻大翔主任宣布了获得第三届金正均教育基金的师生名单,分别是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张文慧老师、药学专业本科生姜文婷同学、三院神经外科硕士李甲同学、以及药理教研室博硕班的王岩同学。获奖师生的培养单位依次向与会者汇报了评审过程和获奖者情况后,章雄副院长、闻大翔主任代表医学院,与捐赠方金泽光先生和许东升先生一起为获奖者的颁发了荣誉证书。&&&作为捐赠方家属,金正均教授的夫人邱梅英医生,和儿子金泽光先生,在基金成立后给予了持续的支持,去年续捐五万元,用于扩充基金的规模。在本届颁奖仪式上,金泽光先生再次捐赠了五万元人民币,他代表他母亲及其家人对获奖师生表示祝贺,虽然金正均教育基金规模还不大,但希望能用这有限的资金实实在在的帮助到几个同学和老师,帮他们减轻一点学业和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像金正均教授年轻时一样,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金教授海外学生代表许东升老师也从美国赶回来,亲自出席了颁奖典礼,他说,希望大家能够继承和发扬金正均教授的精神,将淡薄求真、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传承下去;同时,他也表示将和金正均教授的其他学子一起,共同努力,继续支持金正均教育基金。&&&荣获本届基金奖励的师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金正均教授的感激之情。张文慧老师满怀感激的回忆了许多当年跟随金正均教授学习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当年第一次走上讲台授课时金教授对她的指导和启发,她认为,金正均教授一生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宝贵精神和对教学事业一丝不苟的人格魅力对自己有着巨大的影响,她将以一种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尽全部所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医学院副院长、校友会副会长章雄首先代表医学院领导向出席仪式的金泽光先生和许东升教授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同样身为金正均教授的学生,章雄副院长很感慨的说,金教授鲜活的形象一直都留在我们的心中,尤其是他那朴素的着装(总是穿着那件小背心)和幽默的语言;可以说,他是我们医学院的一为传奇人物;我们现在每次评选和颁奖,都是对他的缅怀和学习,金教授56年的教学生涯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他的一生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完美诠释,他希望今天的获奖师生能够把金正均教授的精神共同发扬广大!
&用&&户&&名:密&&&&&&&&码:&&&&&& & &
您所处的位置&各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联系方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3.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各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联系方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吴守义、汪启筹教授获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会“终身成就奖”
发布时间:日 浏览次数:1951
通讯员 戴薀 赵艳君
为表彰老一辈专家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所做的贡献,日前在山东泰安召开的&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上,我院儿骨科吴守义教授与汪启筹教授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吴守义教授是中国儿童骨科开创者之一,新华医院儿童骨科的第一任主任,是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骨科专家。曾先后担任全国小儿麻痹症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残疾人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骨科学习组主任委员、上海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骨科学会常务委员,《美国小儿骨科杂志》唯一的中国编委。吴守义教授在儿童骨科领域耕耘六十余载,极富创新精神,1965年首先在国内报道了改良莎氏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脱位,并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儿童专用的&鹅颈钉&器械,沿用至今。1973年,首创国内肢体延长手术器械,对小儿先天性、后天性各种肢体畸形的矫形手术奠定了基础成就卓著;1976年开发研制了&小儿骨科专用手术器械箱&,这些手术器械填补了我国小儿骨科手术器械的空白,有些还沿用至。2009年,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向他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汪启筹教授曾担任中国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儿童医疗中心专家组成员,美国中华骨科学会杂志编委。对先天性关节畸形,先天性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骨创伤,骨炎症及骨病骨肿瘤等均有所研究,尤其对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及大脑性瘫痪肌肉关节痉挛性畸形等颇有建树。
据悉,我院儿骨科主任赵黎在此次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选举中,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体现了新华医院儿骨科专业在学科规模、医疗特色、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位居国内前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