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8岁何连珍册山那个新娘被全村人享用

请输入检索词
广西通志(第二轮)
广西地方志期刊
当前单库是 县志
  第二节
乔老苗() ,壮族,柳城县洛崖乡田洞山仪村人。父名玉贡,早亡,由母亲抚
养成人。原名九苗,因族中富户岐视,贬称为老苗。幼年帮人牧牛,十五、六岁即作长工。
会泥水, 木工,裁缝等手艺,亦会武功,且力大过人,能挑200斤老秤谷子。因生活干最低
层,常受欺压剥削,对社会上贫富不均极为反感。老苗长年外出打工,多结识江湖朋友,时
会党已遍布广西各地。咸丰二年(1852),乔老苗与肖亚记等创洪胜堂,并拉起队伍,组成武
装, 旌旗上写“顺天行道,借富救贫”8个大字。三年四月,老苗,亚记的洪胜堂,联合洪
顺堂、顺义堂、英义堂、合义堂组成联军,攻陷融县,抄收官银和一些财主钱财后,即退出
县城,占据浮石。同年七月,乔、肖又联合韩凤,屯兵于柳城太平圩外。八月,进窥长安,
但未得手,退回原地。不久,韩凤投降官兵而去。九月,老苗、亚记率队突袭清流镇 (今融
安大良镇) ,杀团总邓先绪、赖有匡并团丁数10人。待敌援兵开到,乔、肖已率部退回太平
驻地。十月,老苗、亚记又联合太平的颜大、永福的黄亚标、骆四以及东莞的何亚乌等农军
首领,拥众万余,占据和睦。十月初三,奔袭融城,于城外与清军鏖战,斩外委赵元祥。初
四破城,俘知县卢际运,至二十四日始退至鹅颈镇,清廷调荔浦试用知县江载情率归降悍将
韩风来援。双方激战,颜大不幸阵亡。农军退回太平,再败退至上雷,韩风竟穷追不舍。老
苗、亚记均负伤。
此后,以家乡三塘为大本营,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练士兵,壮大队伍。在三塘一带,
凡农民典押的田地皆全部从地主手中夺回归还农民,凡地主出租的田地:全部归耕者所有,
凡农民无衣缺粮者由农军开条子向财主索取,违抗者杀无赦。每攻下一城镇,即破牢纵囚,
开仓赈济,没收官银和财主钱物分给穷困贫民。咸丰四年,老苗、亚记联合洪义堂,洪英堂
等,集兵力约7000余人,长驱直入,攻占古砦。摧毁古砦司巡检,斩团练首领监生秦定帮。
将抄收得的财主衣物,沿街摆放三日三夜,任凭百姓检取,深得穷苦农民的拥护。同年七月
中旬,乔、肖农军痛歼头塘团练,擒杀清例授登士郎、团总韦上琼。经过充分的准备,九月,
乔、肖等率军一举攻破县城。咸丰五年,农军首领李四联合境外农军王忠等再陷县城,迫使
柳城县衙流亡田村。约在咸丰六年,乔、肖联络柳江、宜山等义军,计划联合进军田村。因
事前消息泄漏,官府抢先将所有船只尽拘于东岸:看管,同时,调兵遣将,预为防备。届时,
老苗与联军隔岸相望,察觉官府已有准备,遂即撤军仍回防三塘。
咸丰七年三月,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军攻克府城柳州,接着北上占柳城,杀团总龙毓
成。老苗归附李文茂,乘大成国军威,一举攻下田村。知县何某败逃庆远府城。大成军继续
北上。老苗轻车熟路,配合李军再度攻取融城,后奉命回县守城。咸丰八年五月,大成军兵
败,郡城陷落。柳州知府潘家馥克柳城。李文茂奔融县。乔老苗在城陷之后,因负伤被俘。
于当年七月十四日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二岁。
刘八(?1-871),名结,柳城县人,咸丰七年(1857)起义,据大埔北面山立寨,对抗官府。
后人称此山寨为刘八寨。当时龙头人王晚,同时起义,后投降官府,奉命驻军龙头,攻击刘
八。对峙之中,王部王七率部叛离。王晚势孤,遂为刘八击溃,远逃黔省。
咸丰八年5月, 李文茂所占府、县城相继失守,九月据守石龙的大成军将领陈宝探悉湘
军主将蒋益沣驻军江口。柳州守兵不满三百,立即通知刘八等各地义军迅速集结,联合攻城。
由于蒋溢沣“迁延不进”,义军得一举而下府城。此役,柳城义军分两路南下:一路走融江,
刘八则由龙江小河出三角嘴汇合。兵至田村,官府正集练于西岸,阻遏义军前进。刘八分兵
登岸,练勇一触即溃,义军乘胜追击,水陆并进,于马山一带擒斩柳城知县邓树荣。
咸丰十年正月,官兵攻入府城,陈宝随刘八率军退回柳城,分兵痛击县境各处官兵及地
方团练。三月至四月,布政使刘长佑攻克柳城。陈宝利用敌分兵之际,又联合刘八等联军南
下,围攻柳州。敌柳城、太平各路官军纷纷回援。双方激战长达两月之久。官军总兵官翟国
彦、郑金华、胡时明皆受重
一伤,另阵亡都司1人,千总5人。义军亦伤亡甚重,且屯兵于
坚城之下,为兵家所忌,遂解围而去。
刘八回县后,以偏辟的海龙山为据点,养精蓄锐,伺机而动。同治元年(1862),刘八进
据三塘一带,屯田养兵。刘八率亲兵驻二塘大石。义军以强制的军事手段,没收头塘至三塘
一带财主的田地,雇请农民耕种,雇工包饭食,另发工钱30文;不进晚餐者则发米一筒,外
加鸭蛋1个。 此举深得农民拥护。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既养活了大批穷苦民众,又筹集得足
够的粮饷。
同治十年, 以诛结为已任的麦文震到县署事。刘八率兵300人接受招安。麦委刘为四乡
团总,同时经理船行。不久,刘认麦为契父。此后,刘八警惕松懈,扈从渐减,终为麦文震
设计杀害。
谢三聘() 字莘浓,号心农,凤山镇旧县谢家村人。原名三命,父将山为邑中
名士。三命幼承家训,勤奋攻读,习帖学书。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已郡试,为知府哈忠阿
赏识,为之更名三聘。曾受业于广西名儒郑小谷,诗文书艺进步更快。咸丰十一年(1861)辛
酉科拔贡,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除授岑溪县学训导。此后,遂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历任
凤山及龙城书院山长,两任柳江书院山长,为地方培养了众多人才,为本县开一代书风。著
有《思过轩存稿》,并擅长书艺。书法颜鲁公而自成一体,楷隶行草皆精,与当时梧州的高
崧乔齐名。县境名山古寺,书院亭阁的楹联匾额多为其所撰并书。现存有晚年风瘫时信手写
下的行草《张茂先励志诗九章》等。
黄九姑(?-1905),壮族,六塘黄道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黄九姑联络各方志士,
先后在六塘拉燕、良村、中聋等地,以洪门拜台的方式,组织农军起义,反抗清朝官府。九
姑自称皇娘,意即皇帝的老娘。还委派男妇干员,或10多人一队,或20至30人一队,分别到
罗城、永宁、永福、雒容、中渡等地建立堂口,发展会众,壮大队伍。六塘一带十有七八归
入红家会,时人名为满地红。九姑骑高头大马,率义军转战于各县,伺机攻击官府和地方团
练。得手后,即潜入山中。故官府莫耐其何,唯侦其行踪逐级上报而已。
义军军纪严明,不乱杀一人,不掳掠百姓财物。爱人容众尤为九姑所长,深得部属拥戴
及江湖朋友敬重。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克敌致胜。故“提督深以为患”。时有另一
女首领梁四姐,已投诚,官府命其招降黄九姑。结果梁四姐招降不成,却重新揭竿,率队他
往。右江镇黄忠浩率官兵“进剿”黄九姑,但“每战皆北”。一次,黄忠浩正在督兵列阵,
九姑指挥义军将其包围在垓心,达一昼夜之久。黄忠浩外无援军,兵无斗志,困厄之极,九
姑却下令解围而去。后来黄忠浩晋省谒见巡抚时哀叹:“游匪若非天灭,不得肃清。”
黄九姑起事以后,广西提督等大员曾先后派专使,劝其投诚。光绪三十年七月前后,九
姑归降官府,但仍率原部驻扎沙河。常周济江湖朋友,尤好干预不平之事。他部有一营弁犯
事当诛,众请保释未准。九姑闻知此事,即率亲兵赶来,止亲兵于河岸,单骑渡河,申明愿
以自己生命代营弁一死。该统领赧然,立即释放。九姑方致谢归营。
光绪三十一年,九姑不幸为官兵设计诱擒,解回县城,处以生剐酷刑,在刑场上,一息
尚存,尤侃侃而谈,骂敌而死。
吕士斌、吴挺生、龙禹门是柳城县癸丑二次革命之三烈士,时人曾撰文镌石为之纪念。
吕士斌() 城厢(今凤山镇)人,曾毕业于桂林工艺学校。早年加入同盟会。光
绪三十四年(1908)筹资与邑人莫显成于柳州开设莫权利皮鞋店,作为地下革命机关,开展革
命活动。时刘古香组织革命武装,急需军费,吕士斌慷慨解囊赞助。还常于月黑之夜为军队
输送枪械。辛亥革命成功,柳州成立右江军政分府,同盟会员多已当官。吕则不求一职,常
以“革命不是为了作官”自勉,与鞋店工人共操作,继续参与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陆荣
廷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鞋店亦被查封。吕士斌与吴挺生、易公策等潜逃广州,加入广州同盟
会的倒龙(济光)斗争。吕与龙济光部秘书杨伦堂为挚友,频繁出入龙部军营,不避安危,还
不断往来于省港之间,侦察和传递情报,革命党人公认为最勇敢、最忠诚的一员。时党人已
为龙部通缉。同事中常劝其小心谨慎,吕则说;“干革命怕危险还成吗? ”不幸竟为龙部逮
捕,年方26岁就义于广州。
吴挺生() ,太平乡人。早年曾游学京城,感清政府腐败,回桂入军校,毕业
后到上海任威武军某团连长,后转江西陆军讲武堂任队长。二次革命时回柳州,任刘震寰部
参谋长。癸丑兵败,避难香港,往来于省港间,与广州革命党人同作倒龙(济光)斗争。同盟
会约期举义,事前,需运动龙部响应,内外发难,以克成功。会议中与会者有人畏惧不前,
吴挺生奋然说道:“革命党人不能怕死。今日之事,义无反顾。诸君犹豫,我请独行。”于
是,置安危于度外,径入虎穴策反龙部。不幸为敌探侦悉被捕,与吕士斌一同殉难。
龙禹门(?-1913),城厢人。虽未入党籍亦参与柳州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和癸丑二次革
命。失败后,与党人同时避难香港,继续作倒龙(济光)斗争。龙济光部连长韦小狗系禹门同
乡好友。革命党欲举义广州,委龙禹门暗策韦小狗率部响应,里应外合,同时举事。不意为
龙部密探侦悉。禹门得先逃脱,潜回桂林。甫下车,即遭敌人逮捕。龙禹门面对敌人大义凛
然,直认不讳,旋被杀害。
韩彩凤() ,字岐山,沙埔上雷禄马村人。其父开杂货店,兄弟三人,凤为小
弟。幼年入私塾,壮岁好骑射。清末随沈鸿英入绿林,民国元年随沈受招安,进驻柳州。民
国2年, 柳州“二次革命”,沈鸿英公开叛变,出卖刘古香。韩奉沈命,将革命党柳州水师
缴械, 得升管带。民国5年,陆荣廷通电讨袁。韩时在粤已升任沈军副司令,奉命率所部三
营为先锋,径趋长沙。袁驻湘死党汤乡铭无力相抗,遂诈降,暗中却修筑工事以待援兵。沈
率大队后至,屯兵城外。韩驻扎城内,侦悉汤部阴谋,下令戒严,突袭汤部,迫令缴械。汤
乘夜色出逃, 韩穷追40里歼之。陆荣廷部攻克长沙,韩彩凤立了首功。民国6年冬,龙济光
受段祺瑞委任为两广巡阅使,起兵攻下广东的高、雷两州,镇守使隆世储阵亡,全省震功。
时韩驻防钦廉,受命率队与龙部悍将黄恩锡恶战于雷州,次第收复高、雷,招降余众,迫使
龙济光龟缩海南,粤省局势转危为安。沈鸿英谎报军功为己子沈荣光,韩极为不满,遂与沈
脱离关系。回桂后,陆荣廷委为荣字营司令,命驻田南。时值西林苗族起义,韩率队镇压。
民国9年, 陆荣廷桂军被陈炯明粤军击败,韩奉命星夜赴源潭,击破沿途阻截之粤军,使该
路桂军得以顺利回归广西。 韩留守梧州。民国10年7月陆荣廷通电辞职,10月赴上海居住。
韩率部退入桂西山区。 民国11年7月,林俊廷、韩彩凤以“自治军”名义,电邀陆荣廷返回
广西。民国12年10月,韩率部进驻柳州,收编在柳沈军黄日高、何中权等部。同时,剿灭叛
将刘秉权部于天河, 俘虏500余人。韩部曾驻扎东泉、上雷、沙埔一带。此前,柳城县民团
总局长陶老东通匪,借故收缴城乡枪支。股匪结队洗劫城郊,陶以护城为名,紧闭城门,让
土匪劫去耕牛数百头。民众派代表向韩申诉。韩即派手枪队至凤山,将陶绑赴新村尾枪毙。
民国13年, 韩与陆裕光护卫陆荣廷出巡桂林,被沈鸿英围困,韩等率部坚守桂林城。同年8
月,韩奉命由桂林回师,与白崇禧部激战于上雷。韩大败,潜逃澳门居住。民国18年,李宗
仁、白崇禧电邀韩回广西,委为独立第三师中将师长。民国19年12月,韩与覃连芳联军,阻
击红七军进攻长安。民国22年,改编为第七军第二十一师,韩任师长,随廖磊进驻百色,围
剿红七军。同年,韩捐资建上雷岐山小学和上雷圩亭。民国26年,调任第三十师师长,驻守
全州候命。民国27年,韩奉命至柳城剿抚四十八鼻土匪。11月进驻太平满往,旧病复发,抬
至东泉抢救无效,病故。
陈烈() ,字石经,凤山镇人,家庭小贩。父母早年去世,以长兄持家,抚育
弟妹,备尝艰辛。
民国12年,陈烈随桂军赴广州,保送讲武堂,次年转入黄埔一期,毕业后曾任连党代表
和连、营长。两次参加东征和讨伐杨、刘叛乱,积功升任58团代理团长。民国15年,随军北
伐,以一团之众,率先攻入南京城内,擢升上校团长。宁汉分裂及“四?一二”政变后,为
蒋介石明令通缉。陈偕部属营长3人悄然离队,同赴广州,参加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起义”。
失败后避居香港。民国18年,与黄埔进步同学组织黄埔同学会,继续反蒋。继又加入中国国
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为骨干。又成立黄埔革命同学总会扩大反蒋。民国20年,在上海租界被捕,
引渡南京监禁。时值“九? 一八”事变之际,举国同声抗日。经黄埔同学多人保释,荐到陈
诚部,先后任团长、少将旅长,调至江西吉安“剿共”前线。陈军令难违,设计尽快离去。
后以99师副师长专管抚州新兵训练工作。民国23年,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民国25年,
升任中将师长。次年“七?七”事变爆发,陈奉命率第24师开赴抗日前线,转战于南翔,青
阳港,南北塘口、洛阳桥、昆山、誓节渡,九龙岗等地,血战数月,迭摧顽故。后移驻安徽
广德, 阻击西进日军,保卫南京侧翼安全。时全师减员过半,陈缩编为1个旅,继续作战。
至南京沦陷, 始撤至武昌休整。民国27年4月,14师开进河南布防,后转江西瑞昌以西马头
镇黄土桥一线扼守,与敌激战40余日,阵地末损一角。敌广播称“中国军队战斗力强者,14
师其一也”。缴获敌之地图中亦指“14师阵地为不可侵犯”。民国28年,陈以抗日军功,获
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勋章,升任54军副军长,仍兼14师师长。同年调任由陈诚和周恩来、叶剑
英主持的南岳抗日游击训练班政治部主任,晋升54军中将军长。当年11月,日军大举进犯华
南,企图攻占粤桂两省。陈烈奉命率54军从衡山、衡阳南下援粤。出师前,全军将士人人佩
带黄底红字“还我山河”臂章,以示杀敌决心。进军至韶关,立即开展反攻,连克翁源、英
德,收复从化、清远、源潭和三水,击溃土肥原师团,追敌数百里,直逼广州,与敌增援部
队对峙于西北郊区。敌酋岗村宁次在通报其所部时称:“54军是一支不可轻战的顽敌”。民
国29年初,昆仑关再陷敌手,日军进逼红水河。柳州告急,西南震惊。陈烈接中央电令,从
广州前线迅速率两师回防柳州。不久,挥师挺进红水河,向敌发起猛烈反攻,先后收复宾阳、
芦圩及上林,继经近月恶战,迫使敌军弃关南逃,龟缩南宁城内。此役,54军荣获中央及战
区的嘉奖和犒劳。这年夏季,日军侵占越南全境,我西南边陲直接受到威胁。陈军西移天保、
靖西, 拱卫国门。9月,日军大举增兵,窥伺滇南。陈烈率54军驻守滇边,待命杀敌。不幸
于10月下旬在富宁拔牙中毒身亡。
严叔庚(),名兆同,古砦乡古砦街人。民国6年就读于柳州省立四中,11年考
入梧州后期师范学校,14年12月由学校选送国民党广西省立宣传员养成所,接受了共产党人
毛简青和谭寿林的教育, 参与了反对反动校长杨昭的斗争。民国15年5月,苍梧县党部于宣
传员养成所优选严叔庚等10余名进步学员,考入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聆了毛泽东、
周恩来、彭湃等革命领袖的教海,学习开展和领导农民运动的本领。十月份结来,国民党广
西省党部委任为农运特派员,回县开展农民运动。
严叔庚回到古砦后,首先举办农运班,挑选进步青年20余人,学习文献,培养骨干。接
着在街中心建书报社,方便群众阅览;开办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传播革命思想。民国
15年12月,古砦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址设于镇水庵,挂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肖像,门口
悬犁头会旗。选钱子青为会长,严兆鼎为副会长。下设新村、潘村、汶炉、古砦街4个分会。
入会农民达400余人。 有30人枪的农民自卫军,还建立了妇女会、青年会、学生会等群众组
织。农会为维护农民利益,扩大组织,宣布:团防局不准向农会会员摊派捐款;商人收购农
副产品不得克扣、赖账、欺侮农民。严叔庚出身地主,父是当地豪绅,母舅梁连珍则是古砦
团防局副局长。在率领农民游行示威时,严叔庚领队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反动团
局”等口号。领唱由自己改写的“打倒晓山(团防局长韦晓山)、除连珍、人民革命成功……”
的《国民革命歌》。其父欲以猪笼将其溺死。外婆则率亲属来斥骂并脱鞋欲打严。均被会员
所驱散。 16年4月,农会率农军及会众包围团局,韦晓山、梁连珍潜匿。农会正副会长遂兼
任团局正副局长,郑重宣布:一切权力归农会。实行二五减租,废除苛捐杂税,将农民运动
推向高潮。
民国16年6月, 柳城县公署勒令解散古砦农会, 通缉严叔庚。 严避难于罗城时曾赋诗
“风雨敲窗滞客心,分飞劳燕感孤零。满怀壮志悲难遂,未践誓盟死:不瞑”。民国18年,
俞作柏、李明瑞主桂政。严从融县归来,曾任县教育局督学。此后,在大埔一带任小学教师。
民国33年日军侵占县境,严病危,预撰的挽联写道:“敌酋未灭嗟先死,伟业完成望后生”。
病逝于古砦,终年44岁。
易公策(),同盟会员,城厢人,早年皈依佛门,受戒南兵祝胜寺,法名静悟。
辛亥革命前,以和尚的特殊身份,在广州华宁里设立“佛学精舍”作为革命机关,以邀
请南岳高僧讲佛学为掩护,从事推翻清政府的秘密活动。辛亥革命后回乡,参加柳州同盟会
的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党人吕士斌、吴挺生、王之华和龙禹门等人同赴广州,往来于
省港问,继续作倒龙(济光)斗争,为龙济光部所通缉,又与龙小凤、王之华等人偷渡澳门避
难。 民国6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五军顾问、梧州中央局局长等职。易公策不识字,但有
文告需其核定,秘书念完,易公策能一一指出文中错漏或欠妥之处。民国13年,回县出任柳
城县民团总局局长,率队清剿残匪,使地方得以安宁。
民国16年1月,易公策遵循孙中山扶助工农的政策,联络进步人士,发起组织农民协会,
为家乡农民争取应得的权利,并以农民运动力量打击反动政府及官吏豪绅。农协筹办处成立
时, 易为主要负责人,已有百余农民入会。6月,易公策被当局诬控为首要“叛乱分子”,
在河西清匪中逃脱,展转潜往广州。其后以和尚之名,云游四方。民国26年回县,36年病故。
张耀廷() ,原籍来宾县凤凰维都罗塘村人。世代务农,不识文,清末只身来
县东泉镇为人佣工。 不久随沈鸿英入绿林,又随沈受招安进驻柳州。民国2年任哨长,旋升
管带。 因骁勇机智,深得沈鸿英器重,于民国9年间擢为团长,驻贺县八步、桂岭一带。民
国12年任邓瑞徵第一师少将旅长。民国14年驻柳沈军兵败于李白,张率残部溃逃桂黔边界。
次年离队仍回东泉定居。民国30年与黄日高、韩东山、孔梦梨等组成东泉校董会,创办东泉
私立中学。民国33年于尖石、下良组织抗日自卫队,曾在古禄、樟村狙击日军,使村中免遭
劫难。当时,各地涌来的难民颇多,雒容县退役军官何次山纠集游勇,欲劫掠难民财物,张
知道后,极力制止。民国35年,东泉私立中学经济拮据。张率先呼吁董事会克尽艰难,筹措
款项,务使学校继续开办。自己亦将常用坐椅及变卖防身手枪捐献于校。抗日胜利后,张闲
居乡里。1959年病故,享年82岁。
严兆丰() ,字秋田,古砦街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应童试科举,光绪三
十一年(1907年)入广西陆军一小学习。宣统三年(1911年)转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在校参加
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 民国元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年升入北京陆军大学并毕业于该
校。民国5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炮兵排长,随部从征,讨伐袁世凯。此后曾任连、营长等职。
民国10年升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奉命东征讨伐陈炯明,晋升中将师长。民国14年,离队居
澳门。民国23年,回乡赋闲。民国26年抗战暴发,受命为第五战区兵站副监,仍戴中将衔,
驻湖北老河口市,后调任联合后勤总部中将参议。民国36年退役还乡。
1950年1月, 以民主人士身份出席柳城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第五届时被选为常
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时为驻会代表。1954年11月,查明严于1950年参与土匪暴动,
制造“古砦事件”,被撤去职务,退回原籍。1962年6月病故。
龙小风() 原名吴瀛,东泉甲泮村人。幼年丧母,家世清贫。17岁入赘大埔覃
姓, 18岁入县学为生员,22岁考入虎门速成军校,次年加入同盟会。3年后,军校毕业。宣
统元年,(1909年),与同学分头运动广州水陆提督李准所部军官,原同学温带雄、赖刚等配
合同盟会起义,不料事泄,急赴香港避难。不久,留港柳州党人回柳,联络各界志士,组织
军事力量,欲一举攻占府城。武昌起义后,柳州成立军政分府。龙任新军营第三连长。民国
元年,龙随军再入广州,参加粤军陈炯明讨伐袁世凯。癸丑二次革命失败,龙潜伏广州,与
革命党人转入倒龙(济光) 斗争。事败,再次渡港避难。民国9至10年间,马君武主桂政,龙
任右江警备司令部参谋。民国11年,应孙中山号召,率一支队随同滇桂讨逆联军沿西江而下,
讨伐叛逆陈炯明。联军大破叛军。龙作战勇敢,升任中央第七军第四旅少将旅长。接着,又
联合各军击退了进攻广州的沈鸿英叛军。民国14年,改任东江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与黄埔学
生军进攻惠州。经此役,陈逆全军瓦解。民国22年,参加李济琛、陈铭枢之福建人民政府。
此后,赋闲多年。民国27年回乡,依靠教书薪俸维持生活。期间曾任县参议会副议长,挂名
广西绥署少将参议和县文献委员会主任,主持续修《柳城县志》。
解放后,连任柳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代表,省第二届各界代表会议特邀代表,政协广西省委员会委员。在职期间,广泛听取各阶
层人士和人民群众反映,向人民政府转达民情和提出政见。1950年,曾赴沙埔、上雷、东泉
一带,劝说当地原国民党时代的乡长、村长及地方豪绅,使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同情或靠拢人
民政府,不致参匪为害。土匪暴乱时,还多次动员县境著名匪首向县人民政府投诚自新。对
本县解放初期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63年以81岁高龄病故于县城。
陈仲明() ,沙埔乡山田村人。民初毕业于县模范小学,其后在县国史专修班
攻读多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四纵队军需官。民国33年任沙埔乡乡长,组织抗日
自卫队抗击日军,保卫上雷、四角等地村民春耕抢插。娘娘山一战,击毙日军多名,迫使敌
人退去。美国飞行员先后两次被迫于大穴岭背和六广地区降落,都为陈仲明派员护送,安全
到达县府。日军溃退前,陈指引军队从红马山过河,一举攻克四方石敌军高地,光复沙埔。
1948年,中共柳州地下党派李文到山田,利用陈仲明在当地的名望,以陈为首,建立秘
密联络点,以便城市地下党员危急时转移隐蔽。同时筹集枪支弹药,组成武工队,发展广西
工农解放联合会等组织,领导农民反“三征”。
人民解放军解放柳城,陈仲明率武装队伍以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名义,进驻县城。为部
队筹集和输送军粮, 协助人民政府维护治安。此后,配合人民解放军438团在沙埔地区清剿
土匪。陈仲明先后担任柳城县人民政府建设科长,农林水利局副局长,林业局副局长,柳城
县林校校长,柳城县第一、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柳城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为我县县城建设和创建林场、竹场作出了贡献。
黄三弟(),壮族,名河清,排行第三故名三弟。社冲乡赶羊村人。
三弟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强,常于灯前月下聆听父母亲和村中老人讲“古”,过后能
熟记古代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因家贫,7岁已帮人牧牛,也是这时开始了学唱山歌。
曾拜3位老歌手为师, 16岁左右外出打长工,所编山歌已大有长进。榨季时常做糖榨作坊烧
火工,曾唱道:“我今烧火火烧心,手舞铁棍几十斤。日夜都在火塘转,一身象鬼不象人。”
20余岁已能遇事唱事, 见物抒情。 民国21年广西民政厅所编《柳城县概况》中评述三弟:
“歌王黄姓,……平生未尝读书,不识字,但天资敏慧,颇有贫民文学天才。曾在附近各县
设馆传授歌摇,能随口歌唱,亘数昼夜无雷同之词”。当时歌手如云,然无有出其右者,故
民间公认为歌王。民国26年,一次从东泉赴宴回经上雷,被韩彩凤请到公馆唱歌。三弟赞韩
能征善战,谴责沈鸿英奸诈,深得韩彩凤尝识,临行厚赠人参半斤和银毫10元。又一次到柳
州河南桂剧院看戏,不料被人认出,缠住要求唱歌。三弟唱了几首,观众和行人纷纷拢来,
最后未卸装的演员也出来了。这就是“三弟唱歌人人爱,看戏观众也拢来,唱得戏子也来唱,
唱得戏院散了台”的广为传播的故事。柳州对歌后,三弟名声大噪。桂林桂剧院人称女歌王
的桂枝香托口讯相邀。于是,一场男女“歌王”的对歌就在市中山街口摆起了歌台。从古典
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到民间传说如唐明皇游地府、刘全卖瓜等等,一问一答,
竟至深夜。桂枝香提议暂停,边互唱边相送三弟回旅馆。三弟发妻病故后,意志消沉,无心
唱歌。一次,被迫与邻村蓝达妹对唱,双方中年丧偶,同病相怜,互诉衷肠。蓝唱“树上斑
鸡叫咕咕,叫得哥哭妹也哭;哥哭因为哥无嫂,妹哭因为妹无夫。”三弟接着唱“我俩生来
同样苦,哥今无妻妹无夫,大家都是半壶酒,何不捐拢做一壶。”结果,山歌为煤,有情人
终成眷属。
“人头落地嘴还唱,生死要唱不平歌”。三弟路过柳江县曾唱山歌救下被财主管家强抢
的民女莫莲姑。也曾闯宜山县署公堂唱歌申诉,使被东家诬告而羁押在牢的老实长工韦寻获
得释放。还用山歌揭露了国民党官吏乘征兵之机抓丁勒索敲榨钱财的罪行。柳城县长鉴于黄
三弟威名远播,不敢轻率捕人,欲借东泉歌霸张官太击败三弟,而使之名声扫地。民国36年
元霄夜晚,由县府官员监场,大售门票,张官太率门徒20余人坐镇歌台,专等三弟到来,突
然“袭击”。由元宵唱到正月十八晚。张自身残疾,阴毒缺德。一开始就吹嘘自幼饱读诗书,
公然骂三弟为牛。又知三弟识字不多,欲以字谜难倒,竞出生字无底,午字出头讽喻三弟全
家是牛。三弟忍无可忍,亦以官太脚残而将牛轭作扁担如何能挑担回东泉回敬。并立即反攻,
将张官太抢劫水碾却嫁罪张亚连的罪行在歌场上暴光。气得张官太不顾歌场规矩,骂娘而去。
后来,张官太又以《幼学》、《中庸》诘难,三弟则避己之短,扬己之长,连连逼得官太无
歌可答,观众哄笑不止。官太借口“解手”离席喘粗气。最后,还是农民出身的歌王击败了
“饱读诗书”的歌霸。
解放后,黄三弟用山歌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土地改革时,参加了县山歌宣传队,
走遍各区乡村,宣传土改政策及其伟大意义。此后历次运动中,陆续编出大量山歌,及时宣
传党的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黄三弟被造反派扣上国民党谍报员的罪名,集中整训了
半个月。从此再不唱歌,郁闷成疾。日晨,含恨辞世。
本县杨钦华、方寿德与已故作家黄勇刹合著《歌王传》已问世,录下了黄三弟传世山歌
7000余首。
李彩森() ,又名彩荪,大埔镇人。读完高小后入欧阳国英短期算术专修社学
习。民国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年毕业。民国20年,任大埔小学高年级教师,此时,
集体加入国民党,为柳城县第七区分部宣传委员。民国21年,跟随外祖学习中医,10年之后
已稍有名气。曾在柳州先后设保安堂和保寿堂,开方治病。期间加入柳州中医中药研究会为
会员。并在柳州中医公会兼任理事。还受聘为柳州民声晚报社、言报社医药顾问和国民党柳
江县政府名誉医师。此后,李彩森长期行医于大埔一带,自备马匹往返于城镇乡村,不论远
近,不分贫富,有请必到。不少婴儿濒临死亡,赖其一剂方药或一炙火而回生。且态度随和,
从不敲诈勒索,故老幼多知其名,颇为民众称道。
1950年治疗民兵杨金记,不幸死亡,被判刑2年缓刑3年“交人民群众监督劳动改造”。
此后,一直在县中医院 (或联合诊所) 任医师。担任过县医师卫生协会副主任委员。1956至
1958年,受任带徒授课,培养青年医师,至今县内中医师多有其徒。1958年整风运动中,被
揭发隐满历史,再度被判刑5年缓刑3年。李彩森擅长内科、儿科,妇科造诣尤深,60年代日
门诊在百人上下。李晚年穷毕生之研究成果,精心配制妇科方药,成功地治愈了婚后12年不
孕症,遂有“妇科圣手”之称。1980年病故。
同层次的有2个条目
  第二节
人 *当前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水册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