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写景的词语和句子的正误若错请改正2011年亚洲

当前位置:
>>>画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改正过来。(1)我感动老师对我的帮助。..
画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改正过来。(1)我感动老师对我的帮助。&&&&(&&& &&)(2)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3)园丁特别保护花草树木,不准任何人去损害它。&&&&(&&& &)(4)妈妈上班非常勤劳,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吧。&&&&(&&& &&)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 感动—感谢 (2)珍惜—爱惜 (3)保护—爱护 (4)勤劳—辛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画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改正过来。(1)我感动老师对我的帮助。..”主要考查你对&&词语搭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例:养成习惯 砍伐树木 响应号召 完成任务 小学语文词语搭配大全:&& 严格要求 严明的纪律 严肃地批评 严重的问题喜爱东西 爱好运动 热烈欢呼 热烈欢迎热情接待 发现问题 发展生产 发射火箭发布新闻 发明成果 发出声响 发出警告开展活动 开发资源 开辟土地 营救遇险群众抢救危重病人 挽救失足青年 明媚的春光 明亮的灯光明亮的大眼睛 强烈的阳光 温暖的阳光 晴朗的天气明朗的态度 安定的生活 安静的教室 安详的面容平静的湖面 宁静的夜晚 寂静的夜晚 周密调查周密安排 组织严密 结构严谨 精密计算改进技术 改进方法 改进工作 改进工艺改造环境 改造自然 改造思想 交换看法交换作品 交换意见 交流经验 交流人才交流商品 坚定立场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心坚定思想 坚决斗争 坚决反对 坚决支持剧烈的跳动 剧烈的运动 整齐地排列 清晰地记得艰苦的生活 刺骨的寒风 难忘的日子 时代的颂歌长长的堤岸 朱红的琉璃瓦 迷人的画 成群的海鸥浩瀚的大海 美丽的小城 金色的理想 金黄的麦浪蔚蓝的天空 起伏的丘陵 矗立的山峰 矗立的宝塔险峻的山峰 成簇的树叶 五彩的瑶池 灿烂的阳光瑰丽的花朵 朴素的生活 泥泞的小路 弯弯曲曲的山路蜿蜒的山路 崎岖的山路 坎坷的人生 美丽的村庄洁白的羽毛 欢乐的小鸟 激动的心情 漆黑的夜晚勇敢的战士 红红的嘴唇 古老的长城 透明的玻璃伟大的祖国 伟大的领袖 知识的海洋 破旧的茅屋熟悉的面孔 改变模样 传递信息 波光粼粼的湖面皎洁的月光 尽情地欣赏 艰巨的任务 顽强地生活坚强的战士 激励前进 激烈的战斗 自由自在地生活美好的品质&&& 目不转睛地看着 美妙的诗篇 详细地叙述详细地记录 神圣的土地 贫瘠的土地 鲜明的个性喧闹的街市 出神地望着 仔细地观察 鲜明的对比 陡直的山崖 魁梧的身躯 朦胧的月色 和蔼可亲的老人高尚的品格 动听的歌声 滔滔不绝地说 慈祥的脸无边的大海 清新的空气 各色的花纹 迂回的山路累累的果实 晶莹的露珠 清幽的月光 古老的城市聪明的大脑 美丽的贝壳 圆圆的脸蛋 红红的脸蛋圆圆的西瓜 轻轻地抚摸 暂新的皮鞋 巨大的响声凄厉的叫声 传染的疾病 传播花粉 复杂的关系密切的联系 优美的图画 欢乐的歌声 隆重的婚礼哗哗的流水 顽强地战斗 雪白的云层 跳动的火苗光荣的任务 陌生的面孔 新鲜的空气 熟练操作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脸蛋 霞光万道的天空 朝夕相处的战友采取措施 战胜困难 宝贵的经验 疑惑的神情碧绿的菜园 平坦的道路 清凉的泉水 诧异的目光碧绿的草地 峭拔的山峰 清澈的泉水 名贵的药材郁郁葱葱的森林 肥沃的土地 茫茫的宇宙 荒凉的沙漠飞快地奔跑 激动地欢呼 勤奋地学习 歌声飞扬彩旗飘舞 乌云密布 星光闪耀 茂密的柳林默默地沉思 地势险要 关系密切 工程艰巨气候恶劣 体会深刻 不可磨灭的印象 昂贵的价格宽敞的教室 深厚的感情 深深的敬意 深厚的情谊依依不舍地离开 火红的太阳 美好的明天 美妙的音乐潺潺的流水 温热的土炕 洁白的雪花 洁白的浪花紧急的情况 伟大的人物 高昂的情绪 显赫的人物如诗如画的景色 活泼、晶莹的趵突泉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巨大的条石宽阔的马路 气魄雄伟的工程 伟大的奇迹 迥乎不同的印象绿茸茸的青苔 绿茵茵的草地 勃勃的生机 茁壮的生命力滴溜溜地转 绿茸茸的草坂 浩浩荡荡的江水 湿漉漉的路面年过六旬的老人 平坦的路面 狼吞虎咽地吃 骨瘦如柴的人惬意地点头 新鲜的蔬菜 诧异的目光 新辟的菜园狰狞的面孔 香喷喷的米饭 平缓的坡地 坚毅地说碧绿的翡翠 荒凉的山坡 绝望地尖叫 嘶哑的声音庞大的怪物 无忧无虑地生活 可爱的小朋友 缎子似的羽毛严厉的批评 倔强的小红军 渺无人烟的草地 满不在乎的样子命令的口吻 硬邦邦的骨头 狠狠地打 巍峨的高山懒洋洋地睡大觉 湿润的山风 飘飘洒洒的雨丝 宏伟的建筑深情的目光 气势磅礴的形象 震耳欲聋的雷声 炽热的岩流
发现相似题
与“画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改正过来。(1)我感动老师对我的帮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6503416937186551716307122977当前位置:
>>>判断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用修改符号修改。1.各国..
判断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用修改符号修改。&&&&1.各国运动员走进了大运会会场,受到热烈观众的欢迎。&&&&(&& )&2.大雨下了起来,乌云遮住了天空。&&&&&(&& )3.在地球轨道上飞行的形形色色的卫星,争先为人类作贡献。(&& )&&&&&4.每星期三下午是兴趣小组。(&& )
题型:判断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判断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用修改符号修改。1.各国..”主要考查你对&&病句辨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病句辨析: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修改病句时要准确使用修改符号对症修改,不能改变句子意思,修改后要认真检查。 病句的常见类型:(1) 搭配不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2) 前后矛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3) 成分残缺:公园里开满了。& (4) 用词不当: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5) 重复啰嗦: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6) 词序颠倒: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7) 指代不明:小刚和小华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 下。& (8) 大小概念并列: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9)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10) 归类不当:农贸市场有西瓜、白菜等水果。& (11) 一个动词两个宾语: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 衣出门了。& (12) 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麦子。 (13) 褒贬不分:他们几个勾结合作,打击了犯罪分子。 (14) 比喻不当:万里长城像一条长蛇。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方法: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3、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4、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用修改符号修改。1.各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05837583297684388816524710021把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按顺序改正过来。A组情不自尽()随心所遇()美伦美换()()废寝望食()襟飘袋舞()杯水车新()安居落叶()()了如纸掌()深情厚意()迫不急待()事-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把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按顺序改正过来。A组情不自..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把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按顺序改正过来。 A组情不自尽(&&&&&)&&&&& &随心所遇(&& &&)&&&& &美伦美换(&&& &)(&& &&)废寝望食(&&& &)&& && 襟飘袋舞(&&& &)&&&&& &杯水车新(&&& &)&安居落叶(& &&&)(&&& &)&&& 了如纸掌(&& &&)&&&& 深情厚意(&& &&)&迫不急待(&& &&)&&&&& 事不可挡(&& &&)(&&& &)&&&& 雪中送探(& &&&)&神机妙扇(& &&&)&&&&& 攻无不客(&& &&)&&&&&& &同心胁力(&& &&)&眼急手快(&&& &)&&&&& 脸声屏气(&&& &)&&&&&&& 理直气状(&&& &)应接不瑕(&&& &)&&&&& 花团棉簇(&&& &)&&&&&&& 偏偏起舞(&& &&)(&&&& )冲锋献阵(&&&& )&&&&& 奈人寻味(&&& &)&&&&&&& 操众自如(&&& &) B组 &① 在这镜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候敬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陷乐趣。&&&& ( &&&&)(&&&& )(&&& &)(&&& &) ② 楚王丈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伍辱燕子,显显楚国的微风。&&& (&&& &)(&&& &)(&& &&)(&& &&)(&&& &)(&& &&) 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阶敛声饼气,工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但无礼。&&&& (&&&&&)(& &&&)(&& &&)(& &&&) ④ 威尼斯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挺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巨。&&& (& &&&)(& &&&)(&& &&)(&&&& )
&&试题来源:专项题
&&试题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小学
&&考察重点:改正错别字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A组:禁;欲;轮奂;& 忘;带;薪;&&&&&&&& 乐业;指;谊;& 及;势当;炭;&&&&&&&& 算;克;协;& 疾;敛;壮;&&&&&&&& 暇;锦;翩翩;& 陷;耐;纵&&&&B组:①境;骏;静;限&&&& &②仗;势;盛;侮;晏;威&&&& && &&③皆;屏;恭;诞&&&&④闻;名;艇;具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把下列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按顺序改正过来。A组情不自..”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小学改正错别字”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小学改正错别字”。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对下列两个句子病因的判断及对句子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文章的内容有问题,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语序不当,应把“即使”调至“文字”前。②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厂家已经接到大量订..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对下列两个句子病因的判断及对句子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文章的内容有问题,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语序不当,应把“即使”调至“文字”前。②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厂家已经接到大量订单。——缺少宾语,应在“喜爱的”后加“产品”。? A.①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②句判断和修改也都正确。? B.①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 ②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C.①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②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 D.①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②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1)打算把
,拟改为欲将(拟将)。 (2)把②和③调换。
(3)应删去的是跟进(或继而)。&&& (4)渎职,应该为失职 。&
试题分析:(1)整段文字属于公文主体,是书面语,而“打算把”是口语的形式,不恰当。(2)①句说的是《人民日报》披露了消息,③说的是国内媒体跟进报道,③与①衔接紧密,也正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报道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也符合生活逻辑,所以,②和③位置应该互换。(3)“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事之后。“跟进”是跟踪前进,或援例或仿效他人行事。两个词词义有重复的地方,保留一个即可。(4)“渎职”是指负有某种法定或约定职责的人员未能尽到职责,或在执行职责时犯了严重过失,此处不合语境。(每小题1分,若一道题有两空,任错一空即不得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存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重复罗嗦、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并予以改正。
①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⑤我们试想,⑥端午节若为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⑦那将是国人的渎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________,拟改为________。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________,应该为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重复罗嗦、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并予以改正。(5分)7月4-5日,陕西省天河倾侧,飞流直下――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漫天而泻。截止5日早上8点,有6个地市的16个站出现了50毫米以上暴雨到大暴雨。降水量最大的是汉中洋县,达187.3毫米以上,部分地方出现灾情,对此次过程,张伟副省长极为重视,并在气象服务材料上重要批示。陕西各级气象部门都举行了准确预报和及时服务。(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 &&&&&&&&&&&&&&&& ”,拟改为“&&&&&&&&&&&&&&&&&&&&& &&&&&&&&&&&&&&&&&&”。(2)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应该改为“&&&&&&&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 ”。(4)成分残缺的两处是“&&&&&&&&&&&& ”和“&&&&&&&&&&&&&&&&&&&& ”,请改正一处“&&&&&&&&&&&&&&&&&&&&&&&&&&&&&&&&&&&&&&& ”。(5)动宾搭配不当的一处是“&&&&&&&&&&&&&&&&&&&&&&&&& ”,改为“&&&&& &&&&&&&&&&&&&&&&&&&&&&&&&&&&&&&&&&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5-19题(每题3分,共15分)(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15、第(一)部分文字中,“这样的世上”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西的必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16、第(二)部分文字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3分)“大量的木材”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一小块”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引用陶潜《挽歌》一诗的用意是什么?(3分)&18、通读这两部分文字,可知作者对请愿的态度,以及他写此文的用意。(3分)(1)作者对请愿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此文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6字)(3分)农业部6日接到江西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日发生在江西省遂川县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对疫区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和对受威胁区禽只进行紧急免疫等措施后,按规定疫区内最后一只禽扑杀后已超过21天。江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对疫区进行了检测,并对疫情扑灭情况进行验收,符合《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关于疫区解除封锁的规定,日解除封锁。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3)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4)“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5)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6)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现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7)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摘自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和合思想”作用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可见“和”与“礼”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
&&&&&&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 C.“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也是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 B.“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 C.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 D.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其“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B.“和”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常常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也常常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 C.世界上很多事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和合”思想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使不同事物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 D.美国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